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四八集) 2010/9/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七十面,倒數第六行看起:
「惠以真實之利。惠者,惠施也,亦恩賜之義。真實之利者,按善導大師意,指彌陀誓願為真實之利。大師偈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我們就看這一句,這部經上講了三個真實,這是非常稀有的。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在同一會裡面講三個真實這很少的,唯獨在這一會,他講過「真實之際」,我們在此地看到「真實之利」,還有一句「真實之慧」。真實之際是講自性,圓滿的性德。現在從利益上來講,這個利益是對眾生的,也就是說四十九年所有的教誨,最真實的利益,無過於這一次的宣講。從真實之際來說,可以說是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沒有離開,全是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這叫契理。所以經稱之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這真實之際,所以它不是假的。真實之利呢?這是講契機,佛說一切經未必能契一切眾生之機,所以當機他得利益,不當機他不得利益。可是唯獨這部經,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沒有一個不當機,這是真實之利。
所以真實之利,這一段念老註的文字很多,這個裡頭的意思非常豐富。先說惠,惠是布施的意思、給予的意思,惠者惠施也,布施,也有恩賜的意思,上對下,古時候的帝王惠施給臣民,這是恩賜。真實之利,黃念老按善導大師的意思,善導大師唐朝時候的人,唐朝初年,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我們過去曾經很多次的去訪問日本,跟日本淨土宗的大德有過多次的交流,我們就曾經提到這個問題,「在中國古代有人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你們日本人對這個怎麼個看法?」這些日本的大德都說,「真的,我們日本人承認。」所以日本人對於善導大師特別尊敬,到處可以看到善導大師的塑像,他們的塑像多半是石雕的,有石雕的、有木雕的、也有泥塑的,很普遍,在中國沒看到。甚至於很多淨土宗的道場,都用善導大師命名,叫善導寺,你一看善導寺,這是淨土宗的道場,可見得他們對善導大師的崇敬,讓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在當時日本派了很多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可能裡面很多是善導的弟子。到中國來親近善導大師,跟他學習,以後把淨土宗傳到日本、傳到韓國。
既然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的話等於是阿彌陀佛親自宣說的。善導大師的意思指彌陀誓願,就是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是真實的利益。所以大師有兩句話,這偈語,傳得很廣,修淨土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這兩句話,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不僅僅是指釋迦牟尼佛,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在應化的時候,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來說法,這叫如來出世,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唯獨與大眾介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為這樁事情。換句話說,這是一切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唯一的一樁大事。大事因緣,就是把淨土介紹給我們,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阿彌陀佛介紹給我們。其他的這些經教是附帶說的,這個世間還有這麼多根機,就給你不同的根機幫助幫助你,是這個意思。八萬四千法門,釋迦牟尼佛一生有沒有都說?沒有,八萬四千法門裡面選擇幾個。不是有意選擇的,是眾生機感不一樣,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有這一類的機,佛就說這一類的經教,沒有他就不說。所以四十九年所說的經論不多,這種情形我們曉得。可是佛對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幫助一切眾生一生永脫輪迴,永遠出十法界,超出十法界,一生成佛,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第一個願望。如果你的業障重,沒有這個緣分,也就是給你說了你不相信,你不能理解,不能依這個方法修行,佛就用別的方法幫助你,幫助你向上提升。這個方法能信、能解、能行,是幫助你這一生成佛,成不了佛的幫助你提升,佛多慈悲。所以這個法門是究竟圓滿的利益,太難得,我們要記住善導大師這兩句話。
「《甄解》讚曰」,這是日本人,「此今家」,你看日本人對善導大師不稱名稱今家,今是現前,這唐朝時候。你看看人家用這個詞用家,這不是宗教裡頭的,宗教裡頭沒有這種稱呼。這個家就是以後我們常稱的,佛家、儒家、道家,稱家是什麼?大學問、大德大能,我們常常讚歎有成就的人一家之言,這裡含義很深。「獨步妙釋」,這善導大師解釋的,解釋得太妙,以前沒人說過,這獨步。「他人所未談也」,這兩句「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以前沒人說過。「順此祖釋」,順著祖師大德的解釋,「以彌陀本願為真實利,則可以八萬四千法門為光闡道教,其義明矣」。光闡道教是教學,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很清楚的體會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佛菩薩出現在這世間幹什麼?教學,光闡道教這一句就是教學。本願是推動教學的原動力,佛菩薩為什麼要來教學?他有大願。這個大願是什麼?大願是普度眾生,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六道是苦難眾生,四聖法界亦如是,受苦稍微少一點還是苦,為什麼?沒見性。見性才得真正的自在,常樂我淨真正恢復;四聖法界雖是接近常樂我淨,真正常樂我淨沒享受到。六道眾生完全違背,常是永恆不生不滅,六道眾生有生死。
佛法裡面講生死兩種生死,兩種生死都具足,一個分段生死,一個變易生死。四聖法界裡面分段生死了了,變易生死存在,得要到實報土裡面變易生死才沒有了,十法界四聖有變易生死。兩種生死都了了這是常,常就是大般涅槃,不生不滅。樂是永遠離一切苦,這叫真樂。六道凡夫裡頭有沒有樂?沒有。我們看到有人很快樂,佛說樂是壞苦,你在樂的時候沒感覺到,樂一過去就感覺到了,壞苦。古人說,你看做大官,在位置上很榮耀,多少人羨慕你,可是一下台再也看不到人來看你,你馬上就感到很苦。這個地位、勢力一失去的時候,那就壞了,叫壞苦,不是真的樂;真的樂是永恆的,不受外面環境影響的。我是自在、主宰,前面說過,這兩個意思我們這身體上都沒有。淨是清淨,也沒有,心不清淨,身也不清淨,身心嚴重的染污。所以這個世間有常樂我淨之名,沒有常樂我淨之實。實報莊嚴土有,真的是常樂我淨,所以佛要幫助我們回歸到常樂我淨,這叫離苦得樂,永遠脫離十法界,回歸到實報土。實報土還不圓滿,但是佛幫助我們只能幫助到實報土,向上一著,他也沒辦法。我們自己有沒有辦法?自己也沒有辦法。實報土裡頭是待時間,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無始無明的習氣自然就沒有了,你就究竟圓滿。究竟圓滿,《華嚴經》上講的妙覺位,回歸常寂光淨土,這才叫究竟圓滿。
佛菩薩在世間是來做這樁事情的,《法華經》上說的「一大事因緣」,用什麼方法來做這樁事?用教學。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要不孝順父母就不會尊敬老師,所以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於是我們就明白,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他的弟子四面八方傳承釋迦牟尼佛的教誨,我們從歷史上看,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斷掉、就消失,有些地方有五、六百年,有些地方七、八百年。唯獨在中國真的生根、茁壯、開花、結果,比印度本土還要殊勝,這什麼原因?中國這塊土地好。佛法沒到中國來之前,中國文化至少也有一萬多年,我相信。雖然歷史有文字記載的五千年,五千年前沒有文字,印度婆羅門教可以推前到一萬多年。中國這塊寶土,我們祖先的智慧德能,我們相信至少也有一萬多年,沒有文字,代代相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相信這是祖傳的,不是二、三千年前那些人創造發明的,不是的。孔子說得好,他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一生修學的態度。述而不作是什麼意思?他沒有創造、他沒有發明,他所說的都是述說前人的,古代聖賢傳下來的。這話是真的,《論語》裡面很多話,我感覺得不是他自己的,把古代聖賢的教誨,他用文字把它寫出來流傳給後世,所以他叫集大成者。大成至聖先師,大成是什麼?集大成,那也是聖人。古代相傳我們相信有正法、有邪法,孔子只傳正法不傳邪法,邪法不把它寫出來,不傳給後世,所傳純正之法。
信而好古,他對古人東西相信、歡喜,古聖先賢。我學了佛之後我深深有感觸,我覺得那是佛菩薩在中國應化來的。中國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尊重聖賢,所以諸佛菩薩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應以聖賢身而教化者,即現聖賢身而為說法,不就這個意思嗎?佛能夠恆順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現在讀聖賢書、讀古人的東西少了,愈來愈少,對於古人的面貌生疏、不認識,這是個很可悲的現象。從前人讀古書,沒有不尊重聖賢的,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是聖賢教育,所教化的人民是聖賢君子,讀書志在聖賢。中國的文化是聖賢的文化,中國的制度是聖賢的制度,中國在過去長治久安是聖賢的政治,這一點都不假,我們自己要有認知。不能聽外國人的謠言,外國人存心不善,貶抑我們傳統文化,讓我們對傳統文化喪失信心,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如果你在佛法上有少分的契入,你的信心就能恢復,你的正知正見也起作用。
彌陀本願總結就是大慈大悲,慈悲為本,彌陀本願為真實利益,這就是慈悲為本。下面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為光闡道教」,那是方便為門。真實大利是什麼?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光闡道教,教化眾生。眾生的對象十法界,主要的對象十法界有情眾生,主要對象,自自然然也包含無情的眾生,「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佛教真正的面目,它是教育,我們應當把它稱之為佛陀的教育。古時候佛教自稱為宗教,為什麼自稱為宗教?隋唐時代中國佛教有十個宗派,除了成實、俱舍這兩宗是小乘,其他的八個宗都是大乘。唐朝中葉以後小乘就衰了,到唐朝的晚年這兩個宗派就不存在。所以中國是大乘佛教,八大宗,這八大宗禪宗稱宗,其他的七個宗都稱為教,為什麼?教學的方式不一樣。禪宗入門不用文字,也就是說這個宗派學習的人,是天才班,不是普通班。所以他不用經本、不用文字,完全用參究,以後稱為參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用的是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高明,時間短,成就快,可是它的當機只接引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一般講的上中下根都沒分,他學這個宗他得不到利益。另外七個宗派,教下,它所接引的是上中下三根,就是一般學校,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按部就班一年級、二年級慢慢去提升,其他的七個宗派都是這種方式,所以稱為教下。
禪宗特殊,禪宗要不要看經?要看。他入門的時候他不看,他不要,什麼時候要?開悟之後。開悟之後再學經教,沒開悟的時候不許你看經,所以它叫悟後起修。開悟之後看這些經教不需要聽講的,他一看就明白、就通。我們在經本上看到的例子龍樹菩薩,這是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六百年,出現在印度,佛教沒傳到中國,佛教傳到中國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四百年前龍樹菩薩出現在印度,這個人上上根人,開悟之後,學習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典,他用了多少時間?三個月。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典全部通達,這還得了,這人多聰明!我們在以前怎麼想都想不通,為什麼?你說再聰明,你得把經從頭到尾看一遍,那麼多經,至少個二、三十年你才能把經看完,三個月怎麼可能?我是讀六祖大師的《壇經》,才把這個疑問斷掉。我看到《壇經》上記載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他開悟的時候二十四歲。也是咱們中國古人常講同行相忌,五祖把衣缽傳給他,別人不服氣,不服氣,找他麻煩,想把衣缽奪回來,你算是老幾,一個字也不認識,一天講堂沒去過,禪堂裡一支香也沒坐過,你憑什麼拿衣缽?所以衣缽傳給他,五祖叫他趕快逃,躲避起來,你看全寺廟的人都去追,都想把衣缽奪回來。
他在逃難途中遇到一個比丘尼,受持《涅槃經》的,《涅槃經》很長,分量很大,這個比丘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時候人都是這樣的,每天讀誦。他在旁邊聽到,等她念完了,他就找這個比丘尼,跟她講妳剛才念的經裡頭的意思。這比丘尼聽到之後嚇呆了,他講得太好,捧著經典向他請教,他告訴比丘尼:我不認識字。「你不認識字怎麼會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與識字不識字沒關係。能大師一生度了四十三個人,也就是學生當中四十三個人達到他的境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無盡藏比丘尼是一個。我們又在經本裡看到第二個例子,那更明顯,法達禪師受持《法華經》的。他到曹溪來禮拜六祖,親近善知識見面頂禮,拜老師頭沒著地,佛門的禮節三拜,三拜頭都沒有著地。起來之後能大師就問他,剛才看到你禮拜頭沒有著地,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就說他讀了三千部《法華經》。《法華經》長,一天頂多只能念一部,三千部得十年,十年專讀一部《法華經》。六祖問他,《法華經》裡講的是什麼?他說不出來,回頭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我沒有聽過這個經(當然他不會說他看,他不認識字他不看書的),你念得熟,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總共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告訴他:行了,不必念,我全明白了。我們這才真正明瞭,龍樹菩薩三個月,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貫通了,那不就跟惠能大師一樣嗎?一部經要不要聽完?不要,看幾面就行,就全通了,這樣三個月是可能。像我們現在這一部《大藏經》,他只翻幾張就可以,他就通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是自性裡流出來的,你明心見性,哪有不通達明瞭的道理!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的承傳,我們要是略知一二,疑惑就自然消融,我們就能夠相信了。
宗門跟教下不一樣,上上根人跟上中下確實不相同,可是上上根人太少了,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中下根性特別多,所以教下就發達。有七個宗是屬於教下的,天台法華宗,五台山的賢首宗,慈恩寺的法相唯識宗,還有三論,終南山的律宗,廬山的淨土宗,唐朝時候從印度傳過來的密宗,這些宗派都是屬於一般教學,由淺而深,沒有善根的幫助你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幫助你增長。這七個宗派裡面,唯獨淨土宗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而且怎麼樣?一生圓滿成就,這個不可思議,這就是今天講的「真實之利」。所以佛家在古時候宗門教下,那是真真實實主要的教育,對誰講的?對十法界講的。十法界裡主要的教育是佛法,佛陀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世間的教育沒有辦法叫你破迷開悟、了生死出三界,世間教育做不到。唯獨佛法,所以佛法才真有這個條件、有這個資格,名符其實的稱之為宗教。這宗教兩個字多麼神聖、多麼偉大,我們用一句話來說明它的性質,它是遍法界虛空界究竟圓滿至善的教育。所以經文上講「惠以真實之利」,特別指教下的淨土宗,我們看到善導大師這兩句話,可以給我們做證明。
下面說,「《甄解》引《六要》曰:真實利者,指此名號,即是佛智也」。這句話實在是不可思議,日本《甄解》裡也這個說法,「今真實者,佛智名號。善導所謂法藏因中所成真實,故言本願真實。開之則真實五願,合之一句名號。故知此真實通教行信證」。這個教行信證是日本淨宗祖師提出來的,教是經典,行是修行,如何將經典上的理論、教誨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來那是行。為什麼不把信放在前面,把信放在這個地方?這也很有道理,因為到這裡你才真信。我們現在信佛不是真信,我們祖師大德講的也很恭維我們、很讚歎我們,說我們的信是什麼?叫正信。正信是講你不是迷信,你是正信,不是真信,真信在此地。真信是什麼?通過教、通過行這才真信。真信後頭就證,證什麼?往生了,他真幹!我們清涼大師講信解行證,你看日本的祖師說教行信證,都有道理,而且都講得非常之深。日本人有些解得比我們更深,解得比我們更好,我們要細心去學習。這一段講的開之則真實五願,這五願後頭都提到,合起來就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下面說,「應知之利者,名號之大利。其大利之所究竟,即無上涅槃妙果」。這名號,名號的利益是什麼?名號叫你成佛,名號能幫助你證得無上涅槃妙果。還有比這個利益更大的?沒有了。為什麼?我們現在念的名號跟性德不相應,哪一天真正念相應了,原來名號就是無上菩提妙果,它不是別的,諸佛所證得的究竟妙果,這個意思太深了。很難得,我們也感激黃念老,他下面一層一層給我們說明,讓我們去體會。「又《甄解》曰:真實之利對權假方便」。真實之利的對面是什麼?就反面是什麼?反面是權假方便,權是權宜之教,不是真實。譬如佛教你證阿羅漢果,證辟支佛果,再提升證菩薩之果報,這都是權宜之教,假的,方便法,不是真實。真實是什麼?真實是成究竟圓滿的佛果,究竟圓滿佛果之妙覺位,這叫真實之理。
「故以世法望小乘」,我們世間,這個世法是教學的方法,我們可以說世間的教育,人間天上的教育要跟小乘兩個相比呢?「小乘真而世法假」。為什麼?世法的教學,最高你能夠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小乘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小乘是真的,世法是假的。世法你就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天還是有壽命,壽命到了不能再往上升,不能再上升怎麼樣?他往下墜落,這輪迴往下墜落,爬得高,摔得重,這是一定一個道理,世法比不上小乘。小乘跟大乘兩個相比呢?大乘再加個權大乘,「以小乘望權大乘,權大乘真而小乘假也」。權大乘是什麼?天台家講四教藏通別圓,通教、別教都是權大乘。它跟小乘比,權大乘是真,小乘是假,小乘只止於四聖法界裡的聲聞、緣覺,沒有辦法提升到菩薩、佛果位上去。「以權大望實大」,真實的大乘,《華嚴》、《法華》我們通常叫一乘法,大乘要跟一乘比,一乘是真的,權大乘是假的。一乘法在佛法裡只有三部經,《華嚴》、《法華》傳到中國來了,還有一部沒傳到中國來,《梵網經》,這是古來祖師大德判教都承認的,一乘經只有三部,實大乘真,權大是假。
「以《華嚴》、《法華》等實大乘,望彌陀十九願(十九指《魏譯》文曰)」,五種原譯本魏譯本裡頭,經文有這四句,「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如果《華嚴》、《法華》跟這一願相比,「十九真而《華嚴》《法華》假也。何以故?《華嚴》《法華》以往生為經益」。這個經對一切眾生的利益是什麼?往生。《華嚴經》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到最後跟普賢菩薩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利益你得到。你要不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一般人講他不是上上根人,上中下根的人你頂多只有解悟,解悟不行,沒證,出不了十法界。十九願是出了十法界,所以十九願真,而《華嚴》、《法華》是假,因為《華嚴》、《法華》出不了第十九願。「以十九願望二十願」,這也是用魏譯的康僧鎧的本子,「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二十願真而十九願假也。以二十願望十八願」,跟十八願去相比,「十八願(十念必生願),二十假而十八真也。今真實中之真實,圓頓中之圓頓也」。你看一層一層給我們分析,說明真實之利是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現在再看夏老師的會集本,這幾願的經文他是怎麼會集的。我們先看十九願聞名發心,十九願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這很重要,願是阿彌陀佛自己發的,他說我作佛時,他已經成佛了,這不是假的。十方世界的眾生,不僅僅指地球,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裡頭多少眾生,多少佛菩薩在教化,佛菩薩出現在世間,面對著眾生,心裡唯一想傳授的就是淨宗法門,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所以聞我名號,就是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名號怎麼樣?你得發心,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講得好,印光大師讚歎,歷代祖師沒說過,蕅益大師說出來,真正發心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解釋得太好了。過去歷代祖師講菩提心,講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講得我們也很難懂;《起信論》裡馬鳴菩薩給我們講,直心、深心、大悲心。你看蕅益大師講得多好,就是那一個真心,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心叫無上菩提心。能講得通嗎?講得通,你真的見到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了,你這個菩提心不就全圓滿了!
這就是古大德,我相信是古大德的話,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經典上所講的形式,你這一念真心求生極樂世界這是實質,實質比形式重要,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你要發這個心。然後怎麼樣?修諸功德。諸功德是什麼?名號,這一句名號具足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無盡的功德。你修什麼功德都是零零碎碎的,你念這一句佛號是完整的,什麼功德都在裡面,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前面這個註解裡頭說了那麼多,最後合之一句名號。明白這個道理,尤其在我們現前這個環境,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這麼多,我們如何應對?一句阿彌陀佛,死心塌地,萬緣放下。
「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這重要,六波羅蜜是菩薩修行的綱領,第一個布施是什麼?放下萬緣就是布施。一心念佛就是持戒,這是什麼?道共戒,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所有一切過失、業障全都沒有了。我們今天講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你說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不是全都包括?道共戒。忍辱波羅蜜,一切都能夠容忍,不再計較,不再分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忍辱出現了。尤其我們在《華嚴》,在賢首國師的《還源觀》,我們明白了,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是一體,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從一體起二用,尤其難得的是示三遍。真正明瞭了,沒有一樣放不下,沒有一樣不能接受,一切都能接受就是忍辱波羅蜜。下面是精進,一心念佛真精進,一心念佛就是禪定、就是般若智慧,完全從實質上講,這一句佛號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我所修行一切善根,沒有別的,全統統迴向求生淨土,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這個願文到後面我們還會細講。十九願聞名發願,二十願比十九願更殊勝,二十願跟十九願相比,二十願是真,十九願是假。十九願跟《華嚴》、《法華》相比,《法華》、《華嚴》是假,十九願真。你看看這個,這都是古大德比的。
二十願臨終接引,「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你看這還得了嗎?這是真實之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是什麼身分?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最低的階層,在《華嚴經》裡面是初住;換句話說,他脫離十法界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住?實報莊嚴土。說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那是什麼?我們自分,我們的本分是凡聖同居土;可是阿彌陀佛第二十願的加持,把我們從凡聖同居土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凡聖同居土裡沒有阿惟越致菩薩,方便有餘土裡也沒有,實報土才有,這還得了嗎?這種利益不是真實,還有什麼利益是真實的!這個經真的不可思議。我們伸起大拇指,這是佛法裡第一經,《華嚴》、《法華》比下去了,《華嚴》、《法華》從十九願就比下去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你不清楚、不了解、不明白,你的信心就不真,你的願心就不切,為什麼?還想這個、想那個。果然通達明瞭,過去善根福德現前,你才真正肯萬緣放下,現在就放下,現在就成佛。
古大德常說,我們也聽得耳熟,也能說,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佛法。過去我在台中初學的時候,還有一本小冊子《當生成就的佛法》,不清楚,沒有人跟我這麼細講。我跟李老師十年,他也沒有跟我這麼細講,他給我這麼細講我就明白了,我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早就成就了。到今天看到黃念老這個本子上,這樣的細說才恍然大悟。有人問我,《華嚴經》還要不要講?要講,我把這部經講圓滿,還接著講《華嚴經》。為什麼?那是《無量壽經》的細講,這是中本《華嚴》,《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細講對於後人修淨土有大幫助,那是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的心得報告。釋迦牟尼佛開悟,開悟之後境界什麼樣子?《華嚴經》全說出來。惠能大師開悟也全說出來,他只說了二十個字,那二十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二十個字展開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濃縮就是二十個字,開合不同,無論是理是事不增不減,這妙絕了。可是這二十願跟十八願比呢?十八願真,第二十願也就假的。這個完全從哪裡講?從利益上來講,這就「惠以真實之利」。
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十方眾生我們明白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十法界眾生,聽到佛菩薩演說淨宗法門,講解《無量壽經》,這是聞我名號。至心信樂,至心是真誠到極處,這樣的信心,樂是愛好,你能夠把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統放下,一心求淨土,到了極樂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自然具足,你就全都通了。「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這個十念是「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講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個字也可以,六個字也可以。至心信樂,願生我國,乃至十念。一句接一句,這叫淨念相繼。你每一句裡頭是真信,無量的法喜、無盡的弘願,都在這一句佛號裡,統統具足。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叫淨念,十句,一句接一句是相繼,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標準。「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後面有兩句話「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兩句話太重要,怎樣才做到永離五逆、毀謗?至心信樂就行了。縱然有五逆罪與毀謗正法的罪,統統都消除了;因為你不消除的話,至心做不到,至心信樂做不到。至心信樂把所有的業障全都滅盡,這還得了嗎?所以二十願跟十八願一比,二十願也是假的、權教,這是真實。講到最後就是合之一句名號,你看這還得了!我們看這段最後兩句結語,「二十假而第十八真也」,在一百七十一面倒數第六行,「今真實中之真實,圓頓中之圓頓也」,惠以真實之利。
我們再看下面,怕的我們還有疑惑,「夫圓頓至極」,夫這個字是語助詞,沒有意思的,圓頓到了極處,「莫過於《華嚴》與《法華》」,這是在佛門裡古今中外的祖師大德都承認。「今貶之為權假」,這句話重要,把《華嚴》、《法華》都把它貶低了,它是權、它是假。「而獨讚本經之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彌陀本願,我以前這個經講過很多遍,曾經說過,但沒有這一次說得詳細。我也是從古人這種歸納、演繹來說明,六字洪名是個根,六字洪名展開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展開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華嚴經》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我們今天講《大藏經》,這是我在一般講席裡說過好多遍的。要是把它濃縮,整部《大藏經》濃縮起來就是《華嚴》,《華嚴經》濃縮起來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濃縮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濃縮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再濃縮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話我以前講過,這段講的比我講得細,比我講得更清楚。
「六字洪名,為圓中之圓、頓中之頓、真中之真者,何耶」,何耶是問話,為什麼?念老引《甄解》裡面的一段文來解答,「《甄解》答曰:今就利益論」。不是從本際上論,不從真際上論,不從真實慧論,從真實利益來論,真實之利,從這個地方來說,「彼假此真。何故?彼說速疾成佛道,不見速疾成佛人」。以《華嚴經》為例子,《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生成佛道,舉例子真的一生成佛。善財童子成就,沒有看到修《華嚴經》的像善財童子,也像那麼成就的,沒看到。「故自成別時意趣。法體非別時意,人機劣故」,我們把這一段念下去,「今信不疑者」,就像十八願上所說的至心信樂,這句話非常重要,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十即十生,往生不退至菩提故」,十個相信十個往生,往生就不退轉,圓證三不退。「初生處即菩提」,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初生處即菩提,「在世滅後但此一法故」,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在這個世間滅了以後只有這一法還在,也就是一切經都滅了,《無量壽經》在,「一切凡聖行無別故,利益真者莫過斯」。講真實利益,無過於這部經,無過於第十八願,或者我們今天講十八、十九、二十這三願,同樣的重要。因為現在有些人他們聽到古人這個說法,他們四十八願也不念,專念第十八願,日本叫本願念佛,能行嗎?他誤會了,你沒有辦法到一即一切,你就產生錯誤。第十八願這一條真做到了嗎?你是不是至心信樂?你有沒有做到心心迴向?沒做到,心裡妄念還那麼多,你怎麼能成得了佛?這都是在經教裡產生誤會,我們不能不懂。這裡頭字字句句真做到,沒有問題,你真的往生了。
這段話念老有解釋,他後面就說「其意為」,這就是他的解釋,黃念老的解釋,「若論法體」,法體是真實之際,「諸經皆實」,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實就是真實。「但今論利益」,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什麼?利益!利益就「則餘經假而唯此法為真」。為什麼?那些經固然是真的,我們得不到利益,不是那個根器。論利益呢?餘經假而唯此法為真。「何以故」,為什麼?「因《法華》等雖說有速疾成佛之道,但不見依法修持當世成佛之人」。《法華經》上也舉了個例子,龍女八歲成佛,但是沒有看到修《法華經》的人很多都跟龍女一樣,沒看到,只經上看到這一個。就像《華嚴經》上只看到善財童子一生成就,沒有看到修《華嚴經》的還有哪個人像善財童子一樣。真像他那樣修的話真成就,不行!淨宗念佛成就的人太多,這我們都看見的,過去、現在,包括未來,過去成就很多,現在成就的很多,我們想將來成就的一定不少。
「故僅成為別時(指後時)成佛之因」,你學《法華》、學《華嚴》,這是你種了一個作佛的因,你這一生未必能成就。但是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生肯定成就,這個利益大了,這個利益不是《法華》、《華嚴》能相比的。「就法體論,本不須待至別時」,每一部經,這是佛自己也說的,像在《般若經》上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什麼?這從法體上講的。每部經你要認真去修的話都能成佛,可是根性不相同,有些經與你根性不相同的話,你修行起來就很困難,很難得現實的利益,只可以說是在阿賴耶識裡頭給你種善根,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在這一生當中得圓滿的利益。唯獨這部經,不但得利益,得究竟圓滿的利益,這個太難得,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但修行者根劣」,這是接著前面說的,法體雖然是真的,為什麼不得利益?要給我們解釋這個原因,修行的人根性劣,也就是煩惱習氣太深、太重,「故不能速疾成佛」。經上確實有一生成就的方法,可是我們一生當中成就不了,不是經上的理論、方法有問題,是我們自己的根機出了問題,這個不能夠不知道的。「唯此淨宗一乘願海」,這再回歸到淨土宗,回歸到我們現在所說的這個法門,「六字洪名,十即十生,萬修萬去,故勝餘經」。這一句話善導大師說的,萬修萬人去是善導大師講的,是不是真的?真的。為什麼現在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李老師以前常說,以台中蓮社為例子,一萬個蓮友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個。善導大師說萬修萬人去,現在修淨土為什麼一萬人當中,只有二、三個?是不是經有問題、教有問題、方法有問題?都不是,都沒有問題。問題在自己沒有依教奉行,四十八願天天念沒做到。你看看就是我們提出這三願,這四十八願最重要的三願,從它的重要性,這是一、二、三,第十八是第一重要,二十是第二重要,十九是第三重要。這個三願我們做到沒有?我們今天是不是至心信樂?沒有。我們今天心心迴向是不是所有善根?沒有善根。
善根是什麼?這個要曉得,善根是十善業道。經上講得清清楚楚,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是依這個根而生起的,那叫善根。具足十善,才是經典裡面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這十善做到了嗎?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戒律的根本。如果你至心信樂,這一句佛號裡面就圓滿了十善業道。我們這一句佛號裡頭,有沒有圓滿包含著十善業道?我們還有沒有害人的心?還有沒有惱人的心?還有沒有怨心?怨恨惱怒煩你還有沒有?你還有這些東西,拿這些東西迴向不行,善根迴向,這是煩惱,煩惱不能迴向求生極樂世界,煩惱迴向搞六道輪迴,這個得搞清楚。經上講得很清楚,要用善根迴向,我們知道十善業道是善根,我這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十善業道,這個迴向就有力量,那跟經教就相應,決定得生。你看看,這種念佛力量多大!
「乃至十念」,所以古德有十念法。祖師大德傳的十念法,印祖傳給我們一口氣叫一念,不拘佛號多少,我們念四個字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這是修淨土的人,如果自己工作非常繁忙,用這個做早晚課,早晨起來漱口完了之後,家裡有佛堂,就在佛堂面前恭恭敬敬的拜三拜佛,修這個十念法,念完之後迴向求生淨土;晚上睡覺之前,用這個做晚課,最省時間,很短的時間。每天早晚不中斷,這也叫淨念相繼,一生當中養成這個習慣,平常念的叫散念,早晚叫定課。我早年在新加坡,有一次同修們陪著我一起去訪問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是回教國家,跟回教朋友們接觸,看到他們每天五次禮拜,我很感動。我們知道,回教在全世界是最團結的宗教,為什麼那麼團結?每天五次禮拜。我回到新加坡,就想到佛經上講的十念法,我們能不能仿照伊斯蘭教的方法,用最短的時間一天能夠修個十次?所以我也想了個十念法,我這個十念就是十聲名號,一句就是一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十念只要兩分鐘就做完了。早晨起來一次,三餐飯的時候三次,早晚就兩次,三餐飯這就五次,在你去工作上班、下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九次,時時刻刻不忘,有好處。伊斯蘭教一天是五次祈禱,我們這一天在生活當中九次念佛,每次就是十句佛號,養成這個習慣,好!
我提倡之後響應的很多,迴響很好,很多同學告訴我,我們用這個方法得利益。簡單,吃飯的時候合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阿彌陀佛,吃完飯的時候也合掌十句阿彌陀佛,這結齋。不用早晚課裡臨齋儀,不用這個規矩,我們就用阿彌陀佛。至心信樂,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真的是十即十生、萬修萬去,一點都不假。所以現在念佛堂,本來念佛堂不講經的,就是一句佛號,為什麼?大家都是至心信樂,都懂。現在不懂,不但在家同修不懂,出家也不懂,為什麼?不學經教,所以他不懂。不懂怎麼辦?不懂所以我就提出來,念佛堂每天至少四小時聽經。聽什麼經?聽《無量壽經》、聽《十善業道經》。現在還怕不足,還做兩個補充,這是初學的人,老修就不必,老修聽《無量壽經》就行,初學同修一定要紮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必須得聽個幾遍,心裡有個底子。當然最好你能做到,你做到才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你發那個心才會相應。
「且」,我們再看後頭這兩句,「一、往生必證菩提。二、法滅(佛法滅了)唯此經度生」,只有這部經還多留一百年,「三、凡聖念佛齊等」,生到極樂世界是平等的,都是阿惟越致菩薩。《疏鈔》,這蓮池大師一句話,「齊諸聖於片言」,片言就是六字洪名,齊是同等,跟什麼?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地位平等,一句阿彌陀佛。「故云,真實之利,無有過於此法者」。佛經上講真實之利,沒有超過四十八願跟這一句佛號,沒有超過的。所以這些經文,我們要非常認真仔細去研究、去體會,對我們念佛有無量無邊殊勝利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