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十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10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十頁:

  疏【舉清濁向背,意該善惡聖凡有無生滅增減一異等。】

  演【意該善惡凡聖等者,孟子道性善,天台說性惡,一則就事造邊說,一則就理具邊說。】

  這個意思我們曾經討論過一些。實在講,法界確確實實是圓融的,所以古人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我們套這個例子來說,「圓人觀法,無法不圓」,「圓人聽法,無法不圓」。換句話說,圓人六根接觸一切境界都是圓融自在,決定沒有障礙,這個境界是《華嚴》的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算是一個健康的人,沒有毛病了。如果有障礙,就是有了毛病,障礙就是病,沒病哪有障礙?像一個人身體健康,血氣暢通,沒有障礙。如果身體某一部分有了障礙,血脈不通,病就生起來了。所以真正健康的人是佛與大菩薩,他們入了一真法界,從此以後一切障礙都沒有了。要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但自己在修學上能把握住一個重要的綱領,同時也能觀察許許多多修行人他的病症出在什麼地方。不是深入大經,實實在在非常難得覺察到的一個問題。說『性善』、說『性惡』都是偏在一邊講,就儒家來說「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這個說法都不是第一義。為什麼?善與惡,習性裡面才有,本性裡頭沒有。孔老夫子比他們要高明一層,夫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他沒有說善惡,相近就是差不多,性是一樣,佛法裡面講完全一樣,孔老夫子說性相近。說「性善」、「性惡」是習性。習相遠,習性我們常常講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那是一種習性,不是本性。

  佛法裡面就是真性跟習性都講,佛法講「真如」是講本性,講「阿賴耶」就是習性,為什麼?阿賴耶裡面善、惡、無記都有,善、惡、無記都不是本性,由此可知,善、惡、無記統統是習性。本性是本來有,習性是本來無。本性是本性空叫真空,習性是當體即空,為什麼?沒有自性,習性無自性,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天台說性惡』也是從習性上說,不是從本性上講的。蓮池大師在序文一開端講的這個「性」,是講本性,不是習性。

  演【今則如實空中,善既不立,惡亦何存。】

  『實』就是真實,這個『空』是真空,所以叫如實空。就是《心經》裡面所講的空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講這個「空」,這個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裡面,『善既不立,惡亦何存』。善、惡兩邊都找不到,禪家所謂「一法不立,本無一物」,這是真性。我們要修要證的就是這個。

  演【祖云,廓然無聖;非聖也。經云,凡夫者即非凡夫;非凡也。】

  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在真如本性裡面無聖亦無凡,凡聖平等。佛法講平等是真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華嚴》上所說的,真正的平等,無有一法不平等。在本性裡面,善惡、凡聖、去來、淨穢都不可得,本來無一物,這些東西統統都沒有。這些東西是從第二義裡面生的,第一義裡面完全沒有。

  演【有無如上。】

  這是說「凡聖」、「有無」,像前面所說的。

  演【性無前際非生也,性無後際非滅也。】

  這是生滅不可得,本性裡頭沒有生滅。諸位要記住,沒有生滅就沒有生死。我們凡夫執著一個現象,有生死,對生死非常恐懼、恐怖,如果把這個道理參透,原來沒生死,這個恐怖的念頭你就斷掉了,不會再有這種念頭,這個是事實。我們今天看的時候,生、老、病、死是個幻相,不是真實的。

  演【本自具足。】

  真如本性裡頭一切法具足,沒有一絲毫欠缺。所以說:

  演【無法可增,非增也。本無一物,無法可減,非減也。】

  古德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增不減。

  演【染淨千差,非一也。】

  這從相上說,十法界,四聖法界清淨,六凡法界染污。千差萬別,相上不一樣,相『非一』。

  演【一味平等,非異也。】

  體是平等的。全是性之相,相從哪裡來的?相是性之相。從相上看千差萬別,從性上看『一味平等』,無二無別,古人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沒兩樣,『非異也』。要說說不盡,舉這幾個例子,我們仔細念上幾遍,真如本性雖然說不出來,總有一條路子可以尋求了,可以能夠得知一個大概。正如同繪畫裡「烘雲托月」的方式,使我們能得到一點意象。為什麼說不出來?底下這兩句就講得很清楚:

  演【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

  『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所以是言語道斷,『但隨妄念不可得故』,心行處滅。這個真實的境界不是言語能傳的,不是心思能夠想像得到的,你只要起心動念就錯了,你只要付諸言說也錯,決定得不到。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他教我們無論是讀經、聽經,三個要領:第一是「離言說相」,不能執著言語;第二是「離名字相」,不要執著這些名詞術語;第三是「離心緣相」,心裡面不要想這些道理。這裡頭沒有道理,你才能夠體會,你一起心動念統統叫妄想。一般人聽經不能開悟就是著了相,著了什麼?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著相聽經,聽上無量三大阿僧祇劫都不會開悟,還是個凡夫;如果離相聽經,給諸位說,聽一次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幾時成佛?這說不定,什麼時候你離相,什麼時候就成就了。你要是還是捨不得,不肯離,這個時間就長了。所以成就與否、時間長短,完全操在自己,不在別人,與人、與境都沒關係,全在自己!佛法稱為「無依道人」,真是名實相副,就看自己能不能把分別、執著、妄想捨掉,離開。

  這是為我們解釋「清濁、向背」裡面所含的這些意思,他所說都是相對的。相對顯示一個絕對,這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唯有以這個手段,我們自己才能夠契入。

  疏【大哉二句,讚辭。】

  這兩句是讚歎的話,意思也非常深。序文裡面,「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

  疏【大者,當體得名,具遍常二義。以橫滿十方,豎極三際,更無有法可與為比,非對小言大之大也。】

  這是把這個字的意思說得很清楚,這個字是無可奈何不得已而用的一個稱讚的辭。這個『大』不是大小的大,大小的大是相對的,超越了大小,真大!佛經裡面,《大方廣》那個「大」字是這個意思;《楞嚴》大佛頂那個「大」也是這個意思,都是稱讚,稱讚本體、稱讚法性。這是『當體得名』。『具遍常二義』,這個字裡頭含著有兩個意思。

  演【當體得名者,常言大者,對小之稱,今則不然,直指性體,名之曰大。】

  這個我們一念就明瞭,意思都講過。

  演【具常遍二義者,涅槃云,所言大者,名之為常,此明體無變易。】

  《涅槃經》上有這麼幾句經文,大師特別舉出來印證此地所說的「大」義。經上說「大」,有「常」的意思,所謂常就是永恆而不變,永遠是這個樣子。「聖如是,凡亦如是」,成佛是這個樣子,縱然是造無量無邊罪業墮落在阿鼻地獄,他還是這個樣子,這個體永遠不變的。這個地方誤會不得,如果誤會,麻煩就大了。一聽說凡聖都一樣,既然是阿鼻地獄跟成佛沒有兩樣,我多造點罪業有什麼關係?理上是一樣,受用不一樣。譬如,我們天天晚上睡覺都會作夢,有人夢中很快樂,有的人天天做惡夢,盡遇到妖魔鬼怪,盡做些恐怖的夢,那個做夢的心,做好夢那個心跟做惡夢的心,能做夢的心是一樣,沒兩樣。好夢是你心變現的,惡夢還是你心變現的,從心上講沒兩樣。可是你喜不喜歡天天做惡夢?你要是不喜歡做惡夢,你就想想到三惡道就跟做惡夢一樣,不好受!理上講是沒兩樣,事實上受用大大的不相同。惡道裡頭受用很恐怖,諸位讀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就曉得了,那是惡夢,極恐怖的惡夢。所以要曉得,性中是一樣,相上有差別。因此,還是要修因,還是要斷惡修善,才能夠與佛法相應。

  演【又言大者,其性廣博,猶若虛空。】

  這是第二個意思,是『遍』的意思,盡虛空遍法界。「常」是從時間上說,萬古而不易,沒有改變。

  演【此明體性周遍。】

  盡虛空遍法界,法界裡面一一法都是性體變現之物,換句話說,就是性體的相分。性體是我們自己本人,認識了性體才能真正的建立現在科學家所講的宇宙人生觀,才能夠真正發掘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如果不到這個境界,談宇宙觀、人生觀,佛法裡面有兩個字就把它斷定,叫戲論,開玩笑!為什麼?你根本不夠程度。談這些問題最起碼的程度是圓教初住才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有資格來討論這個問題。換句話說,做一年級的學生可以聽聽這個課了。討論這個問題是佛與大菩薩他們的事情,他們討論的記錄就是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一乘經典、大乘經典。

  我在沒學佛之前,很喜歡讀哲學、心理學的書,我感覺得很佩服、很了不起;讀了佛經之後,這些東西統統丟掉了,你現在叫我再看一遍,不看,為什麼?浪費時間,裡面都叫胡造謠言,就是佛法講的「戲論」。都是在摸索、猜想,我想是這樣的,他想是那樣的,沒有一個人想對。那我們要問,佛經裡面所想的對不對?釋迦牟尼佛想的對不對?也不對。你要說這個對了,那你又錯了。到底什麼是對的?佛說過了,他一生從來沒有說一句法,誰要說他說法就是謗佛;對了,一點都沒錯!他四十九年真的一句話沒說過,一個字也沒說過,一天到晚在那裡說,沒說一個字,你要能懂這個意思,那就對了。你要是把他所說的這些東西,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那跟世間學說有什麼兩樣?把一大藏經都變成戲論。所以佛說法是意在言外,你要懂得弦外之音,你才算是一個知音的人。佛的知音,那只有佛、只有菩薩。這是佛法的難處,這是佛法修學最不容易的地方。如果我們能向此地體會,向這個地方下手,那就不難了。所以,佛法是難在放下。

  今天有一個居士到我這裡來,他最近常常去一個小廟,這地方聽說很偏僻,我沒去過,很少人到那邊去,他想把這個廟建起來再發展。我就跟他搖頭:沒有必要。這個廟裡只有一個法師,是個比丘尼,年歲很大了,她要在那裡建念佛堂。我說:何必呢?廣欽法師剃度的,廣老是一個有道的高僧,今年過了年九十四歲,住世的時間不長,為什麼不去親近他老人家?自己要離開去搞一個小廟。她要是真正覺悟到法身慧命要緊,那個小廟趕快丟掉。老法師在南部現在建了一個念佛堂,聽說有六、七十個人在那裡共修,到那裡去多好。你自己搞個小廟,廟裡柴米油鹽樣樣都要操心。你到那裡跟大眾念佛,什麼心也不要操,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篤定往生,這才是聰明人!他搖搖頭,放不下。放不下,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分。死了之後,那個地方,山上沒人去的地方,也沒有老百姓住在那個地方,再一轉世投胎,山上有松鼠,老鼠、蛇一類的,房子裡有蟑螂,只好投胎做這些東西,為什麼?捨不得這個地方。可憐,真正可憐!

  虛雲老和尚一生到處蓋廟、修廟,他一修好,馬上看看哪些年輕人沒地方住的,他召來給他了,他老人家走了。只要蓋好就丟掉,再不過問,這是對的,決定不留戀。建道場給誰?便利別人修行,供養十方的修行人。自己決定不沾染,身心清淨,他老人家給我們做這個榜樣,要能捨、要能放下。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一天到晚揹好多包袱,那人可憐,沒有福報!有福報的人是一身輕鬆,身心沒有牽掛,這種人有福。什麼叫迷,什麼叫悟,我們要有能力揀別,要常常反省自己,破迷開悟。

  性既然是一切法統統具足,一切法皆是真性所變現之物,所以不應該貪戀,不應該執著。能變不是毛病,是他的功德,變出來之後,他執著、貪戀,這是病,病在這個地方。祖師說的「能生萬法」,那是他的功德,「本來清淨」、「本來具足」、「能生萬法」,這是功德。本來沒有執著,他沒有說本來有執著,沒有說本來有分別,沒有說本來有妄想,沒有!「本來清淨」、「本無生滅」、「本無一異」,從這些地方去觀察,總應該覺悟一個大概。

  演【無法可比者。】

  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法能夠跟真性相比。

  演【世間最大,莫若虛空。經云,迷妄有虛空。】

  這句是《楞嚴經》上的句子,『虛空』從哪裡來?迷了以後現出一個妄相,虛空相。所以虛空有沒有生滅?有生滅。虛空因為住的時間太長,你不容易覺察到,幾時虛空滅了,你就成佛道了。

  演【空乃有始,此法無始。】

  這是講虛空有開始、有終了,虛空有生有滅。虛空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迷失本性那時候開始的。什麼時候虛空沒有?幾時本性完全覺悟,虛空就沒有了。一切法裡面虛空第一個生,一切法當中虛空最後滅,所以這個虛空叫「頑空」,不是「真空」。真空是講自性,沒有生滅、沒有去來、沒有變異。真空是光明的,頑空是黑暗的,叫無明。我們這個太虛空是一片漆黑,這叫無明。講到虛空,它也有個開始,『空乃有始』。『此法無始』,真如本性無始,無始當然就無終,有始就有終了。

  演【又云,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

  這也是《楞嚴經》上的話。《楞嚴經》裡給我們講,一個人成佛了,『發真』就是禪家講的見性,『歸元』,「元」就是本元、就是自性,這個時候『十方虛空悉皆消殞』。

  演【空乃有終。】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發真歸元就是覺悟,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之後,大千世界就沒有了,就好像一個人作夢,忽然醒過來,醒過來夢中境界沒有了,夢裡面虛空也沒有了。夢中所有一切法都是生滅法,連夢裡頭虛空也是生滅法。這種景象非常的相接近。

  演【空乃有終,此法無終,是豎窮無法可比也。】

  前面是講周遍,是從空間上講,沒法子能跟真性比;這個地方是從時間上來說,也沒有辦法跟真性比。真性無始終、無內外。這個地方引的經,都是引《楞嚴經》:

  演【又云:十方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虛空』跟「真性」兩個比較,真性太大了。真性就像太虛空,而我們現在的太空在真性裡面就像一片雲彩在太空當中一樣。我們感官當中的太虛空跟真如本性較量一下,那實在顯得太渺小,簡直是不成比例。

  演【空乃有際。】

  空,它有邊際。這種現象,現在有很多科學家感覺到,我們這個宇宙有邊際。這麼多年科學在太空當中的探測,不能不佩服他,太虛空的確有邊際,佛經上早就講得清清楚楚。可是這個邊際外面還有,不是沒有東西,那是什麼?真如本性沒有邊際。幾時他能突破這個太空,這個太虛空說老實話,禪宗裡面講的「無明窠」就是太虛空,超越這個無明窠就見性。現在科學家已經曉得虛空有邊際,這個不容易,真的很聰明。他雖然曉得有邊際,可是現在的邊際究竟怎麼樣,摸不著!只在理論上講,這個太空有邊際。現在還搞不清楚,只是在理論上講是有,邊際在哪裡不曉得。有許多假設,但是這個假設並不能完全肯定,也許後來的這些科學家、哲學家又把前面的推翻,又有新的建立。所以科學只有推論沒有結論,換句話說,統統都在那裡摸索,摸到一些又發現了一些、摸到一些又發現了一些,沒結論。佛法有結論,決不是在摸索。

  這些科學家非常聰明,可惜沒有念佛經,要是念佛經,那他的聰明智慧比我們一般人高出太多太多,他們要學佛容易。他們沒有善根福德因緣,生長在沒有佛法的地方,沒有機會接觸到。我們生長在有佛法地方,頭腦沒有他們那麼聰明,覺悟的能力不如人家。所以拿現代科學跟佛經一對照,我們對於釋迦牟尼佛真的不能不佩服,沒話說。科學家所發現的都沒有超越佛法的範圍,近代講的這些許許多多的學說統統在佛法裡面。

  演【此法無際,是橫遍無法可比也。喻金喻月,亦復如是無可比也。】

  一切的比喻只能比喻個彷彿,決定不能比喻得恰到好處,那是比不到的。我們不可以把比喻當作真實,要從比喻裡面去悟入真實法,這比喻的作用就真正達到了。這是講「大」的意思,「遍、常」二義。再看「真體」:

  疏【真者,不妄。以三界虛偽,唯此真實。】

  演【三界虛偽,唯此真實者:虛者不實,如空中花,本無所有。】

  這是講『虛』。什麼叫『空中花』?眼睛有了毛病,看虛空當中有好多花出來,看到燈,燈上有個圓影,會看到這種現象。虛空有沒有花?沒有花。但是在你眼睛看到確實有花,好眼睛的時候沒有,病眼睛的時候看的有。燈上確確實實沒有圓影,可是病眼睛看燈上確實有一個圓影,害過眼病的人都有這個經驗。這是說「花」、「圓影」是虛妄的,完全沒有,你把它看作有。這是「虛」的意思。

  演【偽者不真,如鍮似金,畢竟非金。】

  『偽』,不是真實。「虛偽」常常連在一起講,一個是根本沒有,一個是決非真實。這兩個字現在形容什麼?三界。這個事實我們就很難體會到,也是相當不容易接受。三界裡面包括六道,我們這個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不是真實的,三界是虛偽的。

  近代科學家有一個比喻,比喻得很好,叫一個「宇宙曆」,就是從我們這個宇宙開始,一直發展到我們近代,把這個時間算為一年三百六十天,在哪一月、哪一日,這個宇宙是如何來發展。這個年代有多少?幾百億年,把它濃縮成三百六十天。我們這個地球上從有人類一直到現在,在宇宙曆裡頭多少時間呢?十秒鐘之內。從地球上有人一直發展到今天,這個時間到現在沒超過十秒。如果把時間這麼一濃縮的話,很接近《華嚴經》裡面所講:破一微塵,出無量無邊剎土。很有這個味道,說出一切法虛妄不實。我們人生百年,要在宇宙曆裡面連一剎那都不到,人家一剎那都是幾萬年,我們人生百年,一剎那都不到,哪有真實可言!我們要覺悟。

  《金剛經》上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話說得千真萬確。有為法是指什麼?就是三界。三界是有為法,三界把它一分析,不外乎心法、色法、心所有法、不相應行法,再加上幾個無為法(那個無為不是真正的無為,相似的無為)。這也說明,三界不是真實的。既然是虛偽而不實在的,如果我們在這裡面分別、執著、貪戀,豈不是大錯特錯!就好像作夢,夢中是虛偽的,在夢裡面患得患失,在夢裡頭爭名奪利,打得頭破血流,一覺醒來一場空,什麼也沒有,就這麼回事情。人生就是作夢,迷惑顛倒!覺悟了就好比在夢中清醒,夢中清醒再看夢中境界那很有趣,遊戲神通。自己沒事了,看著別人在做大夢,看著別人在顛倒是非,那就是佛菩薩。底下他舉幾個實例:

  演【所謂太山有崩裂。】

  中國的山,泰山是非常著名的五嶽之一,是一座大山。太山有崩裂的時候,它並不堅固。

  演【大海有枯竭。】

  大海有枯竭的時候。什麼地方大海枯竭?有,在我們中國最著名的寒海,這個地方在蒙古跟甘肅、山西交接的地方,是非常廣大的一片沙漠,歷史上記載,這從前是大海,現在水沒有了,變成沙漠。黃河常常氾濫,如果能把黃河的水,現在的水利工程有能力做的時候,把黃河的水引到那邊去,那個沙漠就又恢復成變成大海,黃河氾濫可以永遠斷除,而且能在那邊造出廣大的平原。我們想到寒海這個沙漠古時候是大海,現在非洲好多沙漠,新疆大戈壁的沙漠,恐怕在過去都是大海。你就會想到海有枯竭的一天,這叫滄海桑田。

  演【一切榮華,皆有衰謝。】

  這是講人生,人生的壽命更短促。榮華富貴,你要是仔細去想想,曇花一現。曇花開的時間最短,半夜開,第二天就看不到,就沒有了。

  演【一切眷屬,皆有別離也。】

  要覺悟!俗話常講:恩愛夫妻不到頭。沒有到頭的,終要別離。生生世世作夫妻的,那是小說家的幻想,不是事實;不要以為是真的,你要以為是真的,那就錯了,不是真的。小說裡面寫的「七世夫妻」,小說家胡造謠言,他不負法律責任,也不負因果責任。佛法說「緣聚緣散」,既有聚哪有不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覺悟。這是說明三界當中有情、無情,山河大地是無情,這主要是講礦物,無常;榮華衰謝,可以比作植物;一切眷屬皆有別離,動物。我們今天把這分為三大類:動物、植物、礦物,統統都不是真實的,都要壞。佛經裡面講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都是無常的,都不是真實的,都是暫有本無。

  演【唯有真如諸法中實。】

  這講到真如本性,在一切法裡面無論是動物、植物、礦物,一切法裡面它是實實在在的,它不是假的。

  演【所謂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是也。】

  這個『物』就是真如本性,它在天地之先,沒有天地的時候先有它,它是能變,天地是所變。『無形本寂寥』,「寂」是不動,「寥」是廣大沒有邊際。真性沒有形相,無處而不在。『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這是僧肇大師《肇論》裡面的四句話,他是鳩摩羅什大師的學生,也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一位天才,人聰明極了。參加羅什大師的譯場,是羅什大師的得意弟子,過世的時候很年輕,三十幾歲過世,絕頂聰明之人。這四句話描繪真如本性。萬象,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能為萬象主」,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它變現出來,它是能變。「不逐四時凋」,凋是凋零、變壞。萬象會變壞,它不會變壞,所以稱它為真如。說這些話,說明《阿彌陀經》所依據的理論就是真如、就是本性,既然是依真如本性建立的,用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一定可以明心見性,一定可以證得真如。這是要我們在這部經三資糧裡面,信資糧之建立有確確實實理論的依據。所以才說「三界虛偽,唯此真實」。

  疏【所謂非幻不滅,不可破壞,故云真也。】

  底下註子就講這兩句,大師也舉經論來給我們開導:

  演【非幻不滅,出圓覺經。】

  『非幻不滅』這一句是出在《圓覺經》。

  演【經云: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經上這幾句,意思一層比一層深,與《楞嚴經》上的「六結三空」有相同的趣味。『身』是指我們四大的身體,肉身,這是舉最淺的例子來說。我們的「身」有生滅,縱然壽命長,它還是有生滅。天人的壽命長,四禪天的人壽命更長,他那個身滅不滅?滅,還是有生滅。壽命的長短,給諸位說,也是虛妄不實的。你要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壽命沒有長短。你要不相信,你自己可以做一個試驗,你就會覺悟到。你在作夢的時候,在夢中,古人所講「黃粱夢」,他一個窮秀才作夢上京去趕考,考取了,承蒙皇帝的寵愛,派他去做知縣,官做得不錯,過幾年又升官,逐漸升到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做二十年宰相告老回家、還鄉。你們去讀《黃粱夢》去。一覺醒來的時候,旁邊煮的黃粱是高粱米(小米)還沒熟,那個時間不過幾分鐘,他在夢裡已經過了幾十年。夢裡感覺真正是幾十年,一醒來才幾分鐘,沒有長短!

  我們今天看天人壽命那麼長,好羨慕!你要是作天人,在那個壽命當中所感覺跟現在感覺沒兩樣,完全一樣。水上那個蜉蝣,在水上跑來跑去,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牠的眼光看我們人,就跟我們人看摩醯首羅天一樣,那個人壽命那麼長,那是神仙!蜉蝣看我們人,不就是神仙嗎?牠的壽命只幾個小時,我們壽命有幾十年,那不是神仙一樣,豈不就是跟我們看色界天一樣。但是牠所感受的完全一樣,牠幾個小時所感受是一生,我們數十年也是一生,天人幾千年、幾萬年,他感受還是這麼一生。在感受這個時間裡面,長短沒有差異!我們比較起來好像很懸殊,但是感覺起來決定沒有懸殊。我們覺得幾十年當中一彈指就過去,他感覺得多少大劫也一彈指就過去了。

  『幻身滅』了,怎麼說『幻心滅』呢?唯識論說得好,「第八識先來後去作主公」,投胎的時候它先來,到死的時候它最後一個走,你就明瞭,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先滅。『幻心亦滅』,幻心是指分別心、執著心、妄想心,是指這些,六、七識跟前五識。『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塵」是什麼?四大五蘊分散,人死了之後肉身也分散,也逐漸消失,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這是六結三空的「滅結」,這個講得微細。

  佛法裡面講的鄰虛塵,極微之微,它是從哪裡來?就是相分,相分是見分變現出來,見相同源。唯識裡面講的,見、相都是自證分變現出來的。自證分是本體,見分是精神,就是心法,相分是色法,心法跟色法原本是一法。見分就是阿賴耶識的見分,相分則是包括一切的色法,見分、相分亦滅。這個滅,就是永嘉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幻滅滅故』,幻滅也滅掉,也沒有了,到後來成什麼?『非幻不滅』,真如本性不是幻法,為什麼?它不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如本性不是有為法,所以它不滅。

  演【蓋謂此性無有變異,畢竟常住。】

  這是講真性,是我們真實的本能,這才是自己,禪家所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是本來佛、如如佛,是自佛不是他佛。

  演【不同諸幻終消滅也。】

  與一切幻法,就是與一切有為法不相同,一切有為法有生滅變異,真如本性決定沒有生滅變異,所以在《圓覺經》裡面稱之為「常住真心」,《楞嚴經》也是用這個名詞「常住真心」。《圓覺》裡面稱之為「圓覺性」,清淨心,都是指這個。在《彌陀經》裡面稱之為「一心不亂」,諸位要記住,「一心不亂」就是常住真心,就是自己的佛性,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們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佛,求的是什麼?恢復我們本來面目,恢復世尊所說的本來佛,就是這個意思。『不同諸幻終消滅也』,這是說明真性非幻,所以不滅。「不可破壞」,決定不壞。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