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一0五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105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二0三頁:

  鈔【廢別從總者,以不云耳聞,而云我聞。良繇我則統收諸根識等,以總該別,故云我聞。】

  這一段的意思很明顯,我們講眼耳鼻舌身,這是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說「我」就把這許多部分全都包括了,所以不說『耳聞』,而說『我聞』。

  鈔【始教等者。】

  這是解釋大乘裡面的始教、終教、頓教。

  鈔【若云我既無我,聞亦無聞,是大乘初門,始教意也。】

  這一句是『始教』的教義。大乘始教是講空,完全是從體性上來說,如果拿我們現代哲學上的術語來講,始教講的是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是空寂的,所以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所生法,凡是因緣生法就沒有自性、就沒有自體,所以「我」實實在在不可得。我既然沒有,那誰聞呢?當然也就沒有人聞了。這是小乘的空宗以及大乘的般若,可以說都是說一切法空,所謂「佛亦無說,我亦無聞」,這叫真聞。這個意思有相當的深度,尤其是大乘的般若宗,般若這個系的確是有相當深度。

  我們從《金剛經講義》裡面去看,江味農居士說得很清楚,他說在唐宋的時代很少人願意講《金剛經》,什麼原因?就怕人聽了之後發生誤會,墮到惡取空裡面去了,那個麻煩就大了。所以經上常說: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那就是說,你執著「有」,這個人有救,有怎麼樣?有因有果,你至少不敢做壞事,你會去做善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還有救的。如果執著空,什麼都空,他什麼壞事也敢做,因為做了後頭沒有,空的。這個就不得了,弊病很多!所以古人都不願意講《般若經》這個經論,就是怕聽的人如果沒有明白真正的意思,往往起誤會。

  近代談般若(就是講空)的人很多,說得很玄很妙,說得天花亂墜,其實他空了沒有?我看他沒空。為什麼?他對名利很重視、很計較,可見得他沒空,口裡說空,心中不空,他說的空決定不是三乘裡面的空義,為什麼?自己要不入這個境界,你所說出來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自己必須契入這個境界,真正體會了,然後你說出來那個味道就不一樣。現在有很多人說空、談玄說妙都是文字表面上的,多看看幾本書,他就在那裡信口開河,你要真正問他幾句,他也答不出來。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

  江味農居士在《般若經》下了四十年工夫是有價值的,確確實實他能體會到一些。雖然能體會到一些,可是他還是專修淨土求願往生,這是什麼回事情呢?跟諸位說,這是真正懂得了空義。換句話說,主張一切皆空、萬法皆空的,內外都空的,毀謗淨土不願意求生淨土,他對於空義實實在在沒有明瞭。馬鳴菩薩、龍樹菩薩,都是空宗的祖師,這些人都是發願念佛求生淨土的。中國大乘八個宗派都是龍樹傳的,所以龍樹是八宗共祖,八大宗開山的祖師,他是一個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由此可知,沒有哪一宗不歸入淨土,最後都是指歸淨土的。這是我們應當要認識。

  鈔【若云從緣故空,不壞假名,即不聞而聞,聞而不聞,終教意也。】

  『終教』是大乘末後的一階段,這時候著重在講現象,講相。所以始教是講體,體是空的,但是體它有相,相是有,相不空!但是這個「相有」,你也不能執著它真有,它確確實實有,它不是真有。佛法裡面講真妄,它的定義實在講很簡單、很容易體會得到。凡是真就決定不會改變,永遠常住,佛法裡講就是真的,而它常常會改變,佛法就叫它那是假的,假相,不是真相。我們想想哪一個相它是永遠不變的?找不到。動物有生老病死,這是牠的變,剎那剎那在變;植物有生住異滅,它也是剎那剎那在變;礦物有成住壞空,滄海桑田,它還是在變。換句話說,你找不到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所以佛才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相統統是生滅法,不是常住的,換句話說,緣生緣滅,因緣生法。因緣生的,這就非常明顯,能看得出來,相是有,這個有暫時的有,譬如人在這一世,他活了八、九十歲,這八、九十年當中他存在,以前他沒有,以後他也沒有。

  前天星期六的下午,我在台大醫院,他們醫院有個念佛會,很難得,請我去講演,我看了很感動,這醫生、護士帶著一些病患在念佛,念得很懇切,這很難得。因為他們天天看到人這個走了,那個來了,他看到這個現象,他跟我們的感受不一樣。病患在病苦當中。那邊同修告訴我,他說洛杉磯周宣德居士的太太元月十三日往生了。她今年九十歲,他們夫妻兩個同年。我就想確實人世無常,我在洛杉磯講演的時候,她天天都來聽,離開大概三個多月,她就走了。萬法無常!

  這個相是假有,佛法裡也稱作妙有,妙就是它不是真的,雖不是真的,它有,不能說它沒有。體是空的,相是假的,相有。《心經》上告訴我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個「空」是講體,講本體;色是講現象,體跟現象是一樣的。換句話說,體是空的,相也是空的,這就告訴我們體相都不可以執著,執著統統是錯誤了。這裡講「緣生故空」,緣生故空是講相,從相上講。

  『不壞假名』,假名不壞,假相當然更不必破壞,所以「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真正修行人,他道場是在心裡,他不是在外面形相上的,道場在心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叫修行。實際講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高級的修行方法本來就是如此,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它跟我們生活完全融成一體,《華嚴經》上就發明這個義趣。所以《華嚴》非常適合於現代人,尤其是西方思想開放、生活自由,與《華嚴》境界完全相應,只要你真正懂得,的的確確那個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可以獲得的。不像小乘權教它有跡相,它有一定的儀式,有一定的儀規,始教大乘菩薩他的生活就是修持。所以不壞假名,不壞假相,不壞世間法,這就是『不聞而聞,聞而不聞』。怎麼說不聞呢?從理上講沒有聞。理上講,體是空的,相是假的,哪來聞呢?但是從事上講,有聞。有理有事!所以「不聞而聞,聞而不聞」,理事是圓融的,理事是沒有妨礙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是圓極妙極,這是大乘終教的教義。

  鈔【若云能所雙寂,無聞不聞,離念頓顯,頓教意也。】

  這意思是說,萬法緣生,因為緣生,它沒有自性,所以顯出一切法也是空的。緣生顯示出無自性,緣生是能顯,無自性是所顯。『能所雙寂』是兩邊都離開,聞與不聞這是兩邊,所以說無聞也無不聞,這「無」字是貫下來的,『無聞無不聞』,這兩邊都離開。『離念頓顯』,離念就是真心,真心離念,在我們這裡來講就是一心,就是理一心不亂,一心就現前了,這是很高的境界,這就是我們常講「一念不生」,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都是說的這個境界。大乘圓頓人,他在生活當中他修什麼?他就是修這個,他處事待人接物裡頭修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甚深的禪定,他修這個。外面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修慧,定慧等持。

  自古以來這些大德們都認為《彌陀經》是圓頓法門,你就曉得念佛人,實在講他修的是最高等的佛法,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只顧著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一切妄想雜念統統放下,這就是頓!聞與不聞是兩邊,兩邊都放下,心裡面單持一句佛號,一切放下就是雙寂,單持這一句佛號就是雙照,寂照同時,所以它這力量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絕對不是這個法門不善,是我們自己沒有能夠依照這法門去修學,過失在自己,不在經典,不在佛菩薩!過失究竟在哪裡?就是在我們貪瞋痴慢沒有能放下,是非人我沒有能放下,障礙在這個地方。如果能將是非人我、貪瞋痴慢統統放下,功夫哪有不得力的呢?是非人我是外面的緣,貪瞋痴慢是裡面的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為什麼?統統是緣生法,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空。我們就迷著在這些虛幻的現象裡面,好像作夢不知道作夢,把夢當作真的,壞就壞在這個地方,所以功夫不得力。

  「無」跟「離」都是捨的意思,如果我們能把這個放下,我們的心馬上就清淨了。清淨心就是我們的真心,就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理一心不亂,這是『頓教』之意,與我們這個經是相應的。

  鈔【我無我者,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即法身故。根境者,聞說阿彌陀佛,能聞所聞,非一異故。娑婆極樂者,所謂娑婆依正,全處極樂之自心故。以此經分攝於圓,應歸法性故。】

  這是講到『我無我』,大師跟我們解釋『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生就是有,生就是我,也可以說生就是凡夫,因為凡夫執著生。無生是阿羅漢,小乘,小乘無我了,我執斷了。阿羅漢絕對不會再執著這個身是我,因為他真正明白事實的真相,他我執沒有了,但是他還有法執。這個地方是叫我們連法執也破掉,『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即法身故』。生不生是一不是二,為什麼會有凡夫二乘呢?因為他執著,一個執著生叫凡夫,執著不生的叫他做阿羅漢。換句話說,一個是執著現象,相是有的,執著有,一個是執著性空,體沒有,他執著空,好像我們現在講哲學一樣,一個執著本體,一個執著現象。執著現象的,我們叫他做凡夫,他有我;執著本體的,他無我,他執著空。兩邊都錯了,我們凡夫錯了,二乘人也未嘗是對的,還是錯了。佛在大乘經裡面呵斥阿羅漢、辟支佛,說他們叫焦芽敗種,墮在涅槃坑,呵斥他們,意思就是在此地。

  菩薩聰明,他兩邊都不執著,為什麼他兩邊都不執著?他曉得這是一樁事情,體是相之體,不是相外面有一個體,不是的;相是體之相,不是體外有個相。就像古人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裡?那個器就是金,金就是器。器外哪有金?金外沒有器!金跟器是一不是二。所以,生跟不生是一不是二,兩邊都不執著,這就是法身,法身意思就現前了。法身是真我。

  『根境者,聞說阿彌陀佛』,『能聞』的是根,『所聞』的阿彌陀佛是境界,能聞所聞,你說到底是一還是二?根身跟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當然不是一個,所以說「非一」;但是根塵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說「非異」。以唯識來講,我們講根就是阿賴耶識的見分;外面境界、塵,就是阿賴耶的相分,見分與相分是從同一個自證分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性相同源。

  現在我們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就是現在他們懂得物質不滅,曉得能與質可以互相轉變,現在科學懂得這個道理,可以把物質變成能量,原子彈就是根據這個道理發明的。但是現在還不知道怎樣能夠把能量變成物質,科學家還不懂得。如果這個要懂得,那受用就自在了。真是我們想什麼就可以變現什麼出來,因為所有這一切物質都是能量變現的。現在就是不知道怎麼變法!這個就是物的質能,我們在佛法上講就是塵,六塵的質與能。可是還有一部分,科學到現在恐怕還沒開始探討,就是心理現象,心的能,他不曉得這心的能跟物的能是相同的,是一不是二,它是同源的。正因為同源,所以你到沒有障礙時,你就變化自在了。像《西遊記》裡講的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小巫,太渺小了,到你無障礙的時候,那你的神通廣大不可思議!你可以變化三千大千世界,決定可能。為什麼?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我們心能變現的。

  所以從根源上去看,它是相同的,沒有兩樣,不異,非異!從眼前現象上來看,它不一,它不是一個;從根本源頭上去看,它又不是兩樣。所以說「非一非異」,這個理非常非常的深。但是我們能夠體會得到,如果體會深就入這個境界了。入這個境界,事實的真相就顯示出來了,換句話說,你的本能就現前了。佛法裡面講修行,一個凡夫怎麼能夠成羅漢?成菩薩?成佛?所有一切修行的原理是根據什麼?就是根據這個道理。由此可知,所謂修行決定不是修我們的智慧,不是修我們的神通道力,不是的,因為智慧神通道力本來具足的。究竟修什麼?修我們的迷惑顛倒,我們把自己本有的智慧神通道力迷了,不曉得了,你現在把這個迷去掉,本能就恢復,修的是這個。

  千萬不要搞錯了,以為我們本性外面還有智慧,外面還有神通,這就搞錯了,這就變成外道了。所以要曉得,一切法心外沒有,一切法向自性裡面去求。所以佛法叫內學,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我們今天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那是我們自心變現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現在用這一句佛號開發我們的自性,你要是認為我們這個心外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心外有個阿彌陀佛,他能來幫助我,那你就變成外道,念佛念成外道了。此地跟我們說得這麼多,就是教我們明白事實真相。

  『娑婆依正,全處極樂之自心』,娑婆世界就是我們現在處的環境。我這幾年常常到國外去,對我自己學佛有很大的幫助,有很深的體悟,悟什麼?天天在做客!有沒有家呢?沒有,回到台灣住得最長是兩個月。所以在觀念當中,這個世界就是旅館,天天在旅行。再想想,我們這一生天天在旅行,所以對於任何地方沒有執著了,為什麼?住兩天就要走了,對於人與事都看得很淡了。再想想,如果我們不生淨土,我們在六道裡頭也是在旅行!今天在人道,明天在畜生道,後天到地獄道,六道裡頭六個地方去旅行,轉來轉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呢?還是旅行。到那裡成了佛,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哪裡有緣哪裡去,緣盡又走了,人生的真相就是如此。所以對於某一個地方、某一個人,那種執著自自然然就看淡了。

  淡了有一個好處,愛別離、怨憎會苦就沒有了。沒有留戀,我走到哪個地方,人家歡迎,見了面歡歡喜喜,離開那個地方,忘得一乾二淨,我一封信也不給人寫的,這個例子不能開。因為寫了信,人家說:法師給他寫信,沒有給我寫信。這很麻煩,統統不寫,大家一律平等,這個最好了,乾乾淨淨。你也不要想我,我也不想你們,乾乾淨淨。來了,我會寄個通知,我那個通知怎麼寄法?我把飛機票影印幾張,把影印本寄給他們,他們曉得我什麼時候到就行了,我也一個字都不要寫,這最方便了。所以,什麼都看淡了,老老實實念這句阿彌陀佛的佛號,決定有受用。

  過去在國外我也跟你們講過,我想的那一套念佛的方法,我覺得很有受用,現在國外同修很歡喜很歡迎。我以為是我發明的,就是昨天晚上翻舊書,一翻到裡頭有個佛七,這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他也是這麼做法。原來我想的新花樣還是個舊的,但是這個舊方法現在沒有人提倡,沒有人用這個方法做,我一看到非常的歡喜,居然古人也用這個方法,這方法確實是好,值得提倡。但是我們現在這個道場太小,如果我們的講堂有兩倍這麼大就可以用,就是繞佛是一個區域,止靜是一個區域,拜佛是一個區域,分做三個區域。

  古人用三個班,念的時候是以一千聲佛號為輪流的順序,就是繞佛時要念一千聲佛號,一千聲佛號念完你就止靜。第二班出來繞佛,一、三班是止靜;第二班一千聲佛號念完,他也止靜,第三班出來繞佛。他那個想法跟我想法是完全相同的,就是進念佛堂就止語,只念佛不說話。不誦經,也沒有唱讚,都沒有,只有第一支香起香的時候有,以後佛七七天統統都沒有。法器只有一個引磬、一個小木魚,只用這兩個。將來我們把佛七的儀規印出來,我們來提倡這個做法。這個儀規很簡單、很實用,為什麼?大家在一塊念的時候沒有壓迫感,就是你出聲念一千聲,止靜的時候聽聽兩千聲;然後又輪到你,三班!聽兩千聲,止靜,我全部精神在聽。如果覺得昏沈時,你就默念,就是金剛持,口念不出聲,不要叫自己昏沈,用這個方法。

  娑婆是指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全處極樂之自心」,這自心就是法界,這個地方講的自心,我們一般人看到這個字就會把意思搞錯,心是什麼?我現在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叫心。這不是的,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不叫自心,那叫妄心。自心是你自己本來的心,禪家所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這個心。《楞嚴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叫阿難去找心,就是這個心,這是真心。我們有一張結緣的十法界的圖,當中是一個心,萬法唯心,所謂「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我們的真心。

  娑婆世界是我們心變的,極樂世界也是我們心變的,能變的心是一個,所變的世界是兩個。其實不止兩個,無量無邊恆沙世界不出一心。所以《華嚴經》裡面講一真法界,什麼叫一真法界?自心就是一真法界。迷了自心,人一般把外面境界當作法界,這才有十法界。其實法界不止十個,十是表法,表無盡的意思。因為數目從一到十,又再從頭算起,十一到二十,二十一到三十,它是表無盡的意思。迷了之後,法界是無窮無盡的;覺悟之後,法界是一,那就是此地所講的「非一非異」,這叫一真法界。所以說「娑婆依正,全處極樂之自心」。

  『以此經分攝於圓,應歸法性故』,佛講經,理是一個,為了聽眾對象不相同,所以說法就有區別。這部經它的對象可以說無所不包,上面包括等覺菩薩,文殊、普賢;下面說惡道眾生,連阿鼻地獄眾生也包括在其中,真的十法界裡頭無所不包,所以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圓教的教義。雖然不是純圓,像《法華經》是純圓,《彌陀經》也是屬於圓教,叫「分攝於圓」。

  前面我們曾經提過,蓮池大師在當時是有很不得已的苦衷,他生在明朝末年,明朝天啟萬曆年間,那個時候在中國大陸禪的風氣非常盛,一般人也是瞧不起淨土。蓮池大師是淨土宗中興的祖師,是跟別的祖師不一樣,到今天這一共是十三代的祖師,有特殊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師。第一個是建立創造這個宗的,這是晉朝慧遠大師;第二位就是把它重新振興起來的永明延壽;以後傳了幾百年慢慢又衰了,蓮池大師再把它振興起來。這是淨土宗的三大士,了不起的人。在這種情形之下,就是禪的風氣非常盛,一窩風都學禪去了,他也不能得罪人,得罪人障礙就多,樹敵就多了。所以是委曲婉轉的說。如果他說本經是純圓、是極圓,大家一定反對。所以他在《疏鈔》裡面處處引用《華嚴經》、《法華經》,為什麼?《華嚴》、《法華》純圓,就是把《彌陀經》地位提高,因為摻著有《華嚴》、《法華》在這裡,大家不能說它不是圓教!這是不得已的苦口婆心,在當時那個時代有他的時代背景,所以說的語氣非常的委曲婉轉。

  真正明瞭的,他知道《彌陀經》、《無量壽經》,那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這個話現在可以說,現在言論自由,沒有人干涉。在當時不行,在當時佛教界裡頭壓力很深,他受了很沈重的壓力,所以他只可以說它是分圓,就是它裡面有部分是圓教的思想,有一部分是圓教的理論,他可以這樣說,這樣說人家聽了還勉強能接受。

  實際上那是圓中之圓,為什麼?因為蕅益大師他是經過蓮池大師把淨土又復興起來,他是接著的,所以他說的話跟蓮池大師就不一樣了,他講《彌陀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他就這樣說法了。這個意思就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把《彌陀經》抬起來,超出《華嚴》跟《法華》。諸位要曉得,如果沒有蓮池大師打的這個基礎,他也不敢說的。好像造寶塔一樣,基礎蓮池大師已經奠定,他可以往高處去造了,這才是完全真實顯露。「應歸法性」,這是說得非常有道理的,尤其我們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看見蕅益大師所註解的,那簡直跟《華嚴》沒兩樣,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而為《華嚴》最後的歸宿,「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疏【或疑佛成道久,阿難方始出家,何得俱言我聞。】

  這個疑問自古以來都有,為什麼?看看《佛教史》,或者是看《釋迦方誌》、《釋迦譜》都會提出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阿難尊者出生,所以他的名字是淨飯王給他取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父親給阿難起的名字。「阿難」,中國的意思叫慶喜,慶祝歡喜。因為有人向淨飯王報告太子成佛了,這是很大的喜事,接著又報告,他的弟弟生了個兒子,雙喜臨門,所以就給他取個名字叫慶喜,就是阿難。

  佛成道之後就開始講經說法,佛是三十歲成道的,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就大阿難三十歲。佛說法二十年,阿難才出家,阿難二十歲才出家,跟著佛做侍者,換句話說,前二十年所講的經阿難沒有聽過。以後這二十多年,佛說法四十九年,阿難參與這個法會。怎麼結集經典都說他「如是我聞」呢?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這疑問自古以來常常有人提起,大師在此地跟我們解釋:

  疏【古謂有四義故,曰聞無礙。】

  這解釋了,這裡面有四個意思,所以經端阿難可以說「如是我聞」。

  疏【又阿難有三,或聞不聞,亦無礙故。】

  這樣的註解,我們聽了很難懂。底下還要再加以解釋,《鈔》裡面:

  鈔【疑者,佛成道已歷年二十,阿難出家,又十年,方命為侍者,雖親侍佛,而三十年前,佛所說經,何得俱稱我聞。】

  這是把阿難一段簡單的歷史說出來。

  鈔【古答四義者。】

  這有四個意思:

  鈔【一展轉聞。】

  佛過去雖然講經,他沒有聽到,有些同學會講給他聽。阿難喜歡多聞,他也很樂意經常向別人請教,所以他展轉聞得。

  鈔【如報恩經言:阿難所不聞經,從諸比丘邊聞,或諸天子說。】

  『天子』就是當年佛的那些護法,那些大護法也常常在一起聽經,聽了之後他們也說。

  鈔【如涅槃經,乃弘廣菩薩之所流通故。】

  《涅槃經》裡有記載,佛告訴文殊菩薩:阿難比丘是我的堂弟,二十年前所講的經他沒有聽到,我入滅之後,阿難所沒有聽到的經由弘廣菩薩來協助他流通。所以這是有經文依據的,這是展轉聞。

  鈔【二者佛重說,如報恩經言:阿難因佛命為侍者,乃求三願。其三,所未聞經,請佛重說故。】

  佛叫他做侍者,他提出三個條件,其中第三個條件是「所未聞經,請佛重說」,佛也答應他了。有過去所講的他沒有聽到的,有一些是佛重給他說一遍,重說的,所以他有機會聽到。

  鈔【三者阿難自通。】

  不說,他自己也明瞭。

  鈔【如金剛華經言:阿難得法性覺自在三昧,所未聞經,自能憶持。涅槃亦云:若在若不在,自然能解了故。】

  實在講,阿難是大權菩薩示現的,不是真正小乘的初學,他也是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好像唱戲,釋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來幫他唱個配角,哪有不明瞭的道理?他是完全通達的,他得『法性覺自在三昧』。什麼叫法性覺自在三昧?悟了法性,像我們禪家講「明心見性」,就是這個意思,見性,從真性裡面起的覺悟。法性就是真性,沒有邊際的,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一個人真正見了性,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最明顯的例子,禪宗六祖他見了性,所以他沒有聽過的東西,他都通達,他沒有見到東西,他都知道。你只要跟他一提,他馬上就曉得,為什麼?一切法都是法性變的,你見了性,哪有不通達的道理?所以這個見性就重要了。

  人要怎樣才能見性?一定要修定,在本經就是修「一心不亂」,你就修這個,心清淨到極處,它起的作用就叫照見。心像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它就起照見的作用。這個照見就是般若智慧,真正的智慧,十方三世沒有一法不知道,他都照見了。你不說,因為它沒有分別,它是平等清淨的,你一說,它立刻就有反應,它就跟你說明事實真相。所以說「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他照見的時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像一面鏡子照得清清楚楚的,他一句話也不說,他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也不落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別人問他、向他請教,這是他起作用,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所以諸位要求真知、什麼都知道,你先求個樣樣都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求這個。這個無知不是白痴那個無知,不是什麼都不曉得,白痴那是真的無知,這個是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是無知,起作用是無所不知。白痴是「起作用、不起作用」他都不知,那是錯誤的。

  我們要恢復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就用這句佛號就可以了。一定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但世間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因為佛法不放下,你還有一樁貪戀,你的心就不清淨。所以統統要放下,這個才是恢復自性清淨心的正路。阿難就是他已經明心見性了,這是大菩薩再來的,所以佛講一切經他都知道,不聽也曉得。

  鈔【四者清涼折衷上三,言阿難乃大權菩薩,影響弘傳。如不思議境界經言:舍利、目連乃至阿難等,皆大權菩薩現聲聞身,何滯於迹,言不聞也。】

  這是華嚴宗清涼大師把前面三個意思折衷來說,他說得也非常之好。像佛的弟子當中,『舍利、目連』都是古佛再來的。正法住世利益人天,但是不容易!眾生沒有福,他不相信,所以佛到這個世間來了,誰去追隨他呢?換句話說,哪一個來捧場?凡夫不認識他,也把他看作凡夫,不會捧他的,所以才有「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佛法才能興隆,一定要有人捧場。

  末法時期到今天,眾生心裡面想的什麼?貪瞋痴慢,他想這個東西,都是心外求法,所以魔一說法,徒眾成千上萬都來了,為什麼?他要求,我給他。我前天看到一本書,上面盧勝彥戴毗盧帽非常莊嚴,在那裡說法,講「財神經」。大家喜歡發財,我就教你們怎樣發財,所以人統統都來了。我過去在洛杉磯聽說,他到洛杉磯弘法就是講「財神經」,聽經的人要買票進去,一張票二十塊美金,人山人海,他真的發了財。為什麼?每個人都想發財,想聽聽怎樣才能發財。結果發財不是聽眾,是他,他發財了。那邊的同學告訴我:法師,你要是這樣講,你也發財了。

  正法是要人一切都放下的,誰願意呢?沒有人來聽!叫你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叫你修清淨心,聽眾當然就少了。所以諸佛菩薩就要來了,釋迦牟尼佛那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佛與大菩薩來化裝的,來唱戲的,甚至於佛的那些護法國王大臣統統都是菩薩再來的。像經上講的舍衛國波斯匿王,四地菩薩示現的。要不是這些佛與大菩薩們,誰認識釋迦牟尼佛呢?所以正法決定不招搖惑眾,決定不作怪,不變這些把戲去誘惑眾生,平平實實的來教導。所以唯有諸佛與大菩薩們他們來擁護,這叫「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末法的衰相,眾生福薄,佛也不來了,菩薩也不來了,所以佛法衰了,和合的僧團沒有了,一個人一個道場,實在是不像話了。說老實話,佛教裡面不是沒有力量,不是沒有錢財,都分散掉了。如果這些出家人統統住在一起,把這力量集中起來,不得了!一個人搞一個廟,彼此不能互相合作,佛法當然會滅掉,這一定的道理。誰能救呢?沒有人能救。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魔跟佛已經講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就告訴他:你這佛法有一天我要把你滅掉。佛笑笑對他說:我這個佛法是正法,你滅不掉的。魔就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整個把你滲透,把你佛法滅掉。佛聽了流眼淚,今天就是如此!《楞嚴》上說得很清楚,「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以今天我們有幸聞到正法,聞到以後怎麼樣?自己度自己,這個最重要了。我們自己找到一條生路了,我們曉得老實念佛決定往生。

  我從學佛那一天,我就不贊成建道場,為什麼?建了道場就有鬥爭,就有麻煩,我看的太多了。李老師以前給我講,我們在建道場的時候,每個人出錢出力,到外面拿著緣簿去化緣,各個都是菩薩,同心同力來建道場。道場建好之後,一個個都變成羅剎,為什麼?「我化的錢比你多,我要做住持」,「我雖然比不上你,我比他們都多,我要做當家」。寺廟的住持、當家怎麼來的?是以誰化的錢化得多,以這個來算的,什麼道德他都不論了。甚至於不服氣都打架、鬥爭了,搞成這樣子,我親眼見過的。所以這種道場是不建也罷。縱然你建好了,到你自己死了以後,徒子徒孫在那裡鬥爭。大家在搶、大家在奪,造罪業!還有一些被在家人佔去,他家裡還有一些親戚來了,來了就佔去,把這個道場搞得烏煙瘴氣,我也見過。他自己雖然沒有兒女,他兄弟有兒女,什麼姪子、外甥統統都來了,把這個廟霸佔去了,出家人也趕走了,他們每天在那裡收香火錢,搞這個。這是末法佛門的衰相。

  所以我常常鼓勵同修當中有財力的,主張你們提供道場,提供什麼?提供講經,提供修行,主權是你自己的,大家就不爭了,聘請有德有學的法師來住持。我這個道場不給他,給他就害了他。我請你來做住持,領眾修行,你離開了,產權是我的。你做得好,我多請你住幾年;你做得不好,我請你住三年,你走路,我另外再請別人。那麼他住在這個地方,他就乖乖的學好了,為什麼?不好,三年滿了,人家不繼續聘請他了,他就有道心了。你這個道場給他,他道心沒有了,為什麼?地方是我的,我要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干涉不了,道心沒有了。從前修道人真正有道心,為什麼?寺院叢林是公家的,不是屬於哪一個人的。你真正有道德,歡迎你來住,你沒有道德的話,住幾天請你走路,遷單。所以他一定要守規矩,一定要真正修行,他才會被那個道場歡迎,他才能長住下去。現在是一個人一個道場。

  我在台灣雖然這麼多年,很慚愧。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碰到我了,他說:你從台灣來應知台灣事!我說:我很慚愧,我不知道!他講給我聽,他說:台灣很多年輕的法師,出家沒有多久,自己找了些信徒化了些緣買了個公寓房子,掛一個精舍,自己一個人一間。他跟我講在什麼地方,好像有七、八十間,都是這樣的,裝一個電話,哪裡有佛事接洽,他就念經了,念完回來自己一個人享受,不受任何人管轄,都是這樣的,怎麼得了!所以他對於台灣這個傳戒,他很反感。演培法師告訴我:如果再這樣傳下去的話,佛教非滅亡不可,形象統統破壞掉了。以前出家五年學戒,你出家剃頭的時候,你在常住裡至少要住五年,你的基礎根基穩固了,你才有資格出去參學。哪有現在一個人一個道場,這不得了!這都真正是好法師才會說這些話。

  香港聖一法師也是很了不起的人,他常常到大陸上走動,大陸上佛教對他非常尊重。他有一次告訴我,大陸有一個寺廟已經重新再恢復,他們不知道裡面怎麼做法,向他請教,他們提出這個意思就是現代寺廟裡面常住一個人一個房間,一個人一個寮房。聖一法師聽了非常反對,他說:不可以!中國寺廟自古以來都是住廣單的。廣單就是通舖。他說:一個人住一個房間,門關起來之後,他做什麼誰看到!一個人住一個房間決定修不成功,為什麼?毛病習氣都出來了。所以大陸上那些前輩聽他的話,就不做單人寮房,統統做通舖。所以修行人白天在一塊,大家看到你,晚上睡覺也是每個人看到每個人,這樣才能把無始劫的習氣慢慢的斷掉,這個是對的。不是說我們今天物質生活享受富裕了,一個人可以一個房間,還有一個套房,好是好,都是三途惡道去了,不能往西方!往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住通舖、住廣單。不說別的,住通舖,我想最低限度你每天早晨被子會疊得很整齊,否則的話一看,那個亂七八糟的,你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但是一個人一個房間,他就無所謂,他房門一關,誰也看不到;就是這點偷懶的習氣,他都會改過來。所以聖一法師講的很有道理,他說:修行人一個人住一個房間不可能有成就的。

  這一段講的,佛的這些弟子乃至於護法都是諸佛菩薩示現,可見得真正有道心的不在乎名利、不在乎地位,我們只要把這樁事情做好就行了,像唱戲一樣,徒弟學生唱主角,老師在旁邊敲邊鼓,跑龍套,他是老師,不在乎身分地位,一定要把這台戲唱好。

  佛法住在世間一定要能真正利益眾生,要以這個為著眼點,捨自己的名聞利養,佛法就興了。所以佛法是師道,這個很難!現在傳法不容易了,現在人講感情,信徒,要拉信徒,要給信徒好臉色看,要巴結信徒,那信徒才來。你要是稍稍不巴結他,那個廟裡人對我那麼好、對我那麼客氣,我為什麼到你家來?我到他那裡去不好?這從前李老師在台中就非常感嘆,台中的蓮友被別的人拉走了,為什麼?人家那個道場賓至如歸,伺候得無微不至,舒舒服服的。李老師講經說法天天罵人,「算了,你天天罵我,那邊捧我,我為什麼來聽你罵?」所以跑掉好多!真是感慨萬千。所以我們想到「千佛擁護」,共同把正法在這世間建立,這是我們同修應當要記住的。我們這個道場不拉信徒,能到這地方來共同研究,大家都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他不能參與這個盛會。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