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一三八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138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二九九頁:

  鈔【又淨名佛道品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皆根本於心地,而發生無盡者也。】

  這是大師引《維摩詰經》上的幾句經文,給我們解釋這一段的深意。極樂世界這些寶樹、欄楯、羅網,我們從《無量壽經》、《觀經》,乃至許許多多說到西方境界的經典,佛都是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生到西方世界,能夠見到,或者是聞聲、或者是嘗果實的味道,都能使我們六根清淨,也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都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因為西方世界是稱性的法界,全體就是彌陀性德之流露,《淨名經》上這段話也不例外。

  『無漏法林樹』,「無漏」就是稱性的,唯獨性德才是真實無漏。「樹」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覆蓋的意思,特別是在夏天太陽很大的時候,都喜歡到樹蔭底下乘涼,這是一個用意;在表法裡面,如來的智慧德能能蔭覆一切眾生。第二,有清涼的意思,特別是寶樹。

  『覺意淨妙華』,「華」在佛法裡面是代表因行,樹木總是先開花後結果,所以花代表菩薩的修因。西方世界六塵說法,實際上我們這個世界又何嘗不是六塵說法!不過我們眾生在迷位,六塵說法,我們不容易覺察到,而西方世界特別容易覺察到,那個地方人煩惱輕智慧長。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所見到的寺院講堂這些陳設供養,我們知道這是表法。離開講堂之後,我們把表法的意思就忘掉了,這是錯誤的,所以我們的道業很容易退轉。離開了講堂、離開了寺院,佛法就沒有了,就忘得一乾二淨。如何在離開寺院講堂之後還能保持,那你的功夫就綿密不斷,這就是非常好的境界。

  譬如佛堂裡面供養的花就代表六度的因行,我們無論在什麼地方見到花都要想到這個意思,那功夫就不中斷了。野外你所看到的花,甚至現在流行的假花、緞帶花,彩畫的花,衣服上繡的、印的花,只要看到花就想到六度萬行,豈不是我們這個世間一樣是六塵說法?見到果實就想到菩提涅槃,就想到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是果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果報非常的殊勝。這意思一定要懂得。

  這一段經文裡面所講的「覺意」,古德解釋為三十七道品中的「七覺支」、「四如意足」。四如意足不大好講,講了也不太容易懂,我過去用比較粗俗一點的言詞來解釋,我把它解釋為「知足常樂」,這個大家好懂。「欲如意足」,欲望要知足,知足才能夠得常樂,心安理得。定就是心安,心要是真正清淨了,心安了,世出世間一切事理你都能明瞭通達,那就是「念如意足」。

  『解脫智慧果』,這一句就是講的解脫德跟般若德,就是指這兩種。由此可知,佛法所說的這些精華,都是從自己心地裡面流露出來的,『皆根本於心地』,都是從自己清淨心裡面流出來。『而發生無盡者也』,世出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如果從真心、從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的,那就是極樂國土,佛與大菩薩的依正莊嚴。如果從染心裡面流出來的,那就像我們娑婆世界,這是染淨同居。這樁事實在《華嚴經》裡看講得很清楚,講得很詳細。底下一段話這是蓮池大師將它總結,也深深的感嘆:

  鈔【奈之何欄楯毀而斧斤入,羅網頹而蔭覆疏,尚枯瘁其根枝,況發榮於華果。】

  『欄楯』它代表的意思是防非止過,它防範,換句話說,就是代表戒律的意思。人不守戒、不守禮、不守法,欄楯就沒有了,它表這個意思。這是大師非常感嘆的,也很痛心的一段話,好比欄楯被人用斧頭這些工具把它破壞了。我們的行持沒有檢點、沒有約束,導至世界大亂,今天所講脫序,社會的秩序脫節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羅網頹』,這是說我們廣大無比的真心,現在我們迷失了,而將這六塵緣影的妄心認作真心,無明、邪見可以說在今天社會裡面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嚴重,這就好像我們這個羅網失掉了。『蔭覆疏』,沒有東西能蓋覆,找不到一塊清涼地可以歇腳,比喻這個意思。這些與前面欄楯都有連帶的關係,換句話說,沒有戒了,清淨心也沒有了,定也失掉了。

  『尚枯瘁其根枝』,根是什麼?佛門裡面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在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佛也跟我們說過「大悲為根」。我們今天大悲心沒有了,也就是說慈悲方便的因行失掉了,接著起來的是自私自利。所以今天學佛,我們要特別著重因果,要深信因果,相信因果報應,「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大家要想真正在佛法裡有成就,這一生沒有白學,那你的佛學要有根底,你沒有根底,你不可能成就的。根底是要下功夫的,你不下功夫,你這根永遠扎不住。根從哪裡下?從讀經。讀經要選最重要的,就是對治我們現前的煩惱習氣。印光大師一生印送的經書是以《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這三種送得最多,總共印了幾百萬冊,任何經書都沒有這三種書印得多。這三種書,說實在話都不是佛教經典,但是這三種書是學佛的大根大本。

  我們決定不是說拿這書看個一遍、二遍,沒用處;十遍、八遍,一百遍、二百遍,給諸位說,都沒有用處。為什麼?我們這個煩惱習氣根深蒂固,一、二百遍不會回頭的。應該怎麼念法?一定要自己念上二千遍、三千遍,你人一定變樣子。所以,拔除自己的煩惱習氣要用這個功夫,你不用這功夫不行。佛菩薩不能救你,救你的是自己,佛菩薩能教給你方法,方法教給你之後,要自己救自己,為什麼?念上二、三千遍,這印象深了,起心動念,這聖人的教訓立刻就現前,它就發生作用,真正產生防非止過這個作用。換句話說,你自性裡面七寶欄杆就建立了。

  我們這次把淨土五經編印出來了,這是一次希有的因緣。諸位同修,這是你們的福報大,我前次跟諸位講過,自古以來,我們淨土宗祖師大德很少有一個人能看到這完全的經論,我們把淨土宗主修的經論統統印在這一冊裡面,《無量壽經》九種本子統統在其中,這的確是希有的因緣。你要是讀經,就在這個本子裡面選一種,一種就夠了,也是要念三千遍、五千遍才行,你這個根才能真正建立。不在這上下功夫,你一生都不會成就。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的。

  讀誦還要有時間性,不能說慢慢的念,我念到老,時間還長,甚至老死了,我來生再接著念,那你一輩子不能成功。古德給我們定的期限是五年,五年當中你一定要做到。所以它是有時間性的,剋期求證。這個方法,就是叫我們修戒定慧,這可以說是根本的戒定慧,你只要從這裡下手,一點都不錯。古今中外這些大德真正成就的,可以說都是走這條道路。不但在我們娑婆世界,我們這個地球上自古以來大德走這個路子;你再看看經上所說的,十方世界一切諸佛菩薩之成就也是走這一條道路,沒有例外的。所以不從這個道路上下手,我們沒有法子成就,這才曉得讀誦之要緊。

  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你看看經上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的狀況,我們在《無量壽經》現在正好讀到,他們也是日夜不間斷、不休息的在讀誦、在念佛,沒有奇特的方法,就是這麼一個平平常常、老老實實的方法,只要照這樣去做,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沒有改變的,就這一個方法做到底就成功了,你無漏的戒學、定學、慧學都完成了。如果你還想著其他特別的法門、特別的花樣,說老實話,你是缺少善根福德,都變成菩提道上的障礙了。所以老實可貴!這句的意思是,缺乏或者說沒有慈悲方便的因行,何況『發榮於華果』,「華果」就是講神通妙慧,神通妙慧怎麼能夠現前?

  鈔【然而覺林如故,道種非遙。】

  這兩句話是一個轉機,前面大師非常感嘆,勸勉我們,『覺林如故,道種非遙』,這意思就是說,我們真如本性依然現在,並沒有失掉,只要我們認真努力的修持,還來得及,這就是這兩句話的含義。

  佛門常講: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以前這些雜修回過頭來專修,從以前這些錯誤的方法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方法,這叫回頭。譬如,我教給你這個方法,你果然從今天起每天把《了凡四訓》,或者《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都可以,這三種書是《了凡四訓》比較長一點,《感應篇》跟《陰騭文》都不長,《感應篇》一千多字,《陰騭文》大概只有五、六百字,你能夠每天不間斷的在早晚課加念一遍,把它當作戒律,當然你念得愈多愈好。我聽說現在我們有不少開計程車的同修,我們不要輕視他,這些都是菩薩。如果你把《感應篇》、《陰騭文》錄成錄音帶,在計程車上放,乘客坐你的車,他就能聽進去,句句都是勸他回頭是岸,這比聽經還有效果。經雖然好,不能救急,這個是救急的,從戒律上下手!《無量壽經》好,你這車上能夠有一個《無量壽經》的錄音帶,有一個《感應篇》的錄音帶、《陰騭文》的錄帶、《了凡四訓》的錄音帶,還有《淨修捷要》也非常好。你開車在外面做生意就是行菩薩道,你就是在那裡普度眾生,非常重要!遍數要多,不多不會回頭。經典讀一種,淨土宗第一經、最重要的一部經就是《無量壽經》。我們取夏蓮居居士這個會集本,能夠在五年當中至少把它念三千遍,這是我們佛法真正有了根底。佛法的根底在這個地方打。

  今天說老實話,佛教在台灣弘揚四十年,佛學院辦了許許多多,一個學生都出不來,原因在哪裡?沒有扎根,都是水上漂的浮萍,沒有根。演培法師以前很感嘆的來跟我說:你看看,台灣講經的那些法師,哪一個是佛學院出身?這想想沒有一個,統統都是講小座出身的。演培法師本身就講小座出身的,小座就是複講。他做小沙彌的時候跟諦閑法師,他的根底是諦閑法師給他奠定的,諦閑法師講完經之後,到第二天他來複講,這樣學成的。

  我自己學佛法也是講小座出身,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師學經,也是每個星期講一次,把老師所講的重複再講一遍。你跟著老師,老師所講的經至少要能複講一部經。這都是從前古老的教學法,不是像現在上課,這一點鐘上這個課程,下一點鐘又換了課程,這個沒用處的,一點用都沒有。一個佛學院三年學幾十樣東西,每一樣只得一點皮毛,一樣都不通,這個真正是可惜!這是教學方法上的錯誤。如果能把方法轉變過來,譬如三年六個學期,一個學期學一部經,這一部經學到能講,你六個學期可以學六部經。

  我過去跟李炳南老師學講經的時候,他的方法是專修,就是你這一部經沒有學會,不能學第二部經,不可以同時學兩樣東西,他是只准學一樣。及格的標準是要升座對大眾講一遍,這部經算是畢業了,講圓滿了,你才有資格跟老師要求再學一部。你這部經沒有上台去講過一遍,你永遠別想學第二部。我那個時候才三十一、二歲,年輕,記憶力也好。最初跟他學,我還沒出家,以居士身分跟他老人家學講經。我在一年三個月,就是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差不多是一個月學會一部,進度快,法喜充滿,真有收穫。所以我一出家,白聖法師就找我在他那個十普寺三藏學院教書,我就講經教佛學院,一剃頭就教佛學院。一個學期才教一樣,我學了十三樣,等到他們三年畢了業,我才教了六樣,還有七樣還派不上用場,你想想看那佛學院有什麼用處?

  李老師的教學,說老實話不夠嚴格,但是那個時候對我們這種方法,我們能接受;如果太嚴格,我們恐怕會跑掉了。現在我們才真正覺悟到,他對我們太寬了,為什麼?要求太鬆了,上台講一遍,這的確對我來講不難,我聽他講這一遍,我馬上上台差不多能講個百分之八、九十,這個事情不難。如果他那個時候要是像古大德要求這一部書要念三千遍,給諸位說,我老早都成佛了。但是那個時候迷惑深、愚痴,縱然老師提出來,恐怕我也不容易接受。現在才真正曉得古大德用心之深,才真正佩服得五體投地。

  所以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三年決定有成就。為什麼?戒定慧你真正得到。真正得到,你心定下來了,心定就開智慧,那個不是一般聰明,是智慧。你有定,戒就具足了,定共戒,你有慧的時候,道共戒,戒律自然具足。所以希望大家真正有志修學,還是要守古老的方法,走古大德的這個路子才不會錯。這是我們自己修學三十七年痛苦的經驗,真正認識古人教學法之善美,決不是現代人所能體會得到的。我是學佛七年出家,一出家就講經,今年三十週年。我自己講經可以說三十年來沒有休息過,天天都在講,講得最多的大概有二、三年,我每個星期大概講經將近三十個小時,最長的一個星期講三十四個小時,早晨、下午、晚上統統要講,星期天也沒休息。

  所以回頭,要曉得怎樣回頭!我們知道從前這個錯了,錯了就趕緊回頭,回頭是岸。也許有人說:「我現在年歲太大,記憶力也不好,恐怕來不及了」,你要這樣想,那是自暴自棄,那就很可惜。六十歲回頭還不晚,這是講學講經說法,六十歲都不晚。我們當年跟李炳老學經,有一個同學林看治居士,六十歲,在我們那個班上。我們那個班只有二十幾個人,她老人家年歲最大,孫子都做了小學教員。小學程度,六十歲,跟李炳老學上半年,她就會講經,她就能上台講經。而且她的法緣非常盛,就是她講經聽眾特別多。她還有能力寫一本書,《念佛感應記》,不容易!

  這個老居士當年給我們很大的鼓勵,因為最先李老師要我們發心講經,我們都害怕,認為這個太難了,從來也沒有發過這個心!結果到班上一看,看到林看治,年歲那麼大了,而且小學程度,我們比她強很多!她都能學,那我們還有什麼問題?這一下就把我們鼓舞起來,那真是我們那個班上的影響眾,所以年輕人一個個的奮發起來。的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要真正發心。何況這個事情有三寶加持,不需要世間這些學歷,以真誠心來修學,一定有感應。下面大師這個話是勸勉我們:

  鈔【何不猛與滋培。】

  這用的是比喻,『滋』是滋潤,『培』是培育,『猛』是勇猛精進。知道自己修持雖廢,「法性尚存」,只要肯努力,「本真不失」,如理如法的修學沒有不成功的。

  鈔【重加整飾。】

  『重加整飾』這句話就是反邪歸正,把從前錯誤的想法、做法改正過來就成功了。以前什麼書都想看,現在統統不要看。我們印的書很多,有些人到這裡來,這個也要、那個也要,要了一大堆回去,結果他得什麼?我說個老實不客氣的話,他所得到的是邪知邪見。這個書上這麼說,那個書上那麼說,他滿腦袋一大堆的佛法;那個不叫佛法,滿腦袋的邪知邪見。我們印的經書很多,就像藥舖一樣,賣的藥品都是很名貴的藥,他統統都要回去,回去一吃,不但病沒有吃好,嗚呼哀哉,完了!這個東西增長貪心、增長邪見,不是好事情。

  聰明人怎麼樣?到這裡來一看,那麼多經書挑一樣,這一樣挑回家去,回去念五年,這個人了不起,這個人是第一等聰明人。我知道這個人決定成就,這是大菩薩再來的。所以這麼多種類的書,是供給那些需要的人。現在台灣印經書的風氣非常盛行,印經書是我們帶頭起來的,我們在民國六十年第一本印《安士全書》,第二本就印《華嚴經》。這麼多年來帶動了,各地方大量的來印經。印經的人多了,所以我們現在專印淨土的經典,專弘淨土的經典,這歸了一,從這上扎根。

  這個根真正扎下去了,那個時候你什麼經都可以看,什麼法門都可以接觸。為什麼?像阿羅漢所說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很自在了,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簽證拿到,隨時可以走,這不在乎了,自己成就了。自己沒有成就,絕不能浪費自己的光陰,不可以隨便消耗自己的精力,要把光陰精力用在辦自己的生死大事,求生西方。所以我勉勵諸位同修念這幾樣東西,五年當中一定要念三千遍以上,那就是你決定能取得西方淨土,五年當中決定可以往生。五年之後,你出來講經說法,你決定沒有障礙,為什麼?戒定慧成就了。不僅淨土經論你講了沒有障礙,一切大乘經典都沒有障礙,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道理在此地。就怕你一樣不通,一通是一切通。「重加整飾」有這樣深的意義在其中。這是大師苦口婆心勸我們回頭是岸。底下這引用的是禪宗趙州和尚的一段公案:

  鈔【便見庭前柏樹,檻外藥欄,行行般若真如,面面菩提佛性。】

  『庭前柏樹』,有一個參禪的禪和子,有一天他去參訪趙州和尚,問趙州和尚: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師就是指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從西方(印度)到中國來,他到這兒來是什麼意思?趙州和尚就指著庭院外面種的一棵柏樹,回答他:庭前柏樹子。問答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這是禪機,這種答覆是意在言外,要你自己去體會。既然自己體會了,當然就不必說,用不著解釋了。『檻外藥欄』,有一個出家人問雲門禪師:如何是清淨法身?提出這麼一個問題。雲門禪師回答他:花藥欄。所以這兩句是兩則禪宗公案,統統是講明心見性。『行行般若真如』,前面講「行樹」,實在講趙州的「庭前柏樹子」,雲門的「花藥欄」都是講的般若真如,都是說明『菩提佛性』。這一段是稱性而說,意思雖然深,實實在在能叫我們得真實的受用。

  下面是第二科:

  ◎【二、池閣蓮華】

  要介紹極樂世界『池閣蓮華』,經文有四小段,第一段先講池水。

  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淨土教,我們同修們都知道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門,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度眾生第一法門,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這非常的希有。為什麼信的人少?弘揚的人少?原因就是經本這個典籍不能夠普遍的弘揚。梅光羲老居士在《無量壽經》序文裡講得很詳細、很透徹,原因在這個地方。所以一般修淨土只知道《阿彌陀經》。實在講,《阿彌陀經》是不夠的,要想對西方極樂世界知道一個大概,至少要三經合參。因為本經它的宗旨是勸信、勸願、勸行,如果沒有蓮池大師的《疏鈔》,這樣短短的經文裡面含著這樣豐富的義理,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出來的。所以三經合參非常必要。五經,當然就更殊勝、更圓滿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五經讀本是非常完備的一個本子,提供大家專修專弘。

  大經是《無量壽經》,對於西方淨土講得非常透徹,理事圓融,境界無異於《華嚴》、《法華》,正是蕅益大師所說的:「華嚴奧藏,法華祕髓」確在《彌陀經》裡面,也就是《無量壽經》裡面。《彌陀經》和《無量壽經》是同部,所以蓮池大師稱之為大本、小本。這是一乘圓教的精髓,能夠遇到,那是希有的因緣。本經因為經文少,介紹得簡略,何況羅什大師的譯本就相當的簡略,所以你再看玄奘大師的譯本,這兩個本子合看,你就看到許多羅什大師沒有說到的,玄奘大師的本子上都有。玄奘大師是直譯的,就是依照梵文那個本子直接翻譯,意思周圓;羅什大師是義譯,有許多地方省略。我們現在五經讀本,這兩個本子都有,不但有這兩個本子,還有夏蓮居老居士的《彌陀經》會集本。請看註解:

  疏【又者,承上,不但陸地莊嚴,有如是欄網行樹,池水莊嚴,亦復勝妙無比也。】

  前面是講地面上的莊嚴,現在是講水池之中,水池裡面的莊嚴也是妙極,微妙無比。

  疏【七寶池者,七寶所成,池中之水,亦七寶故。】

  這很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界的水是氫氧化合物,西方極樂世界的水不是氫氧化合的,這就妙了,不但我們沒見過,聽也沒聽說過,它那個水是七寶變出來的,這奇怪!這些地方說實在的,如果不把這些經論合起來看,真的沒有法子體會。

  鈔【七寶所成者,揀異此方土石所成。】

  『揀』是揀別,就是區別,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是土石沙礫,他們那個地方是『七寶』,「七」是表法的意思,七代表圓滿、代表沒欠缺,像大經裡面講的「無量眾寶所成」。七寶就是代表無量眾寶,「七」是講東南西北上下當中,不是數目字的七。所以七跟十都是代表圓滿。

  鈔【故大本云。】

  『大本』是《無量壽經》。這一次編印的淨土經讀本,可以說是非常之希有。自古以來淨土宗的這些高僧大德包括祖師,在一生當中把《無量壽經》九種本子都看過的很少。不是他不想看,經本找不到,沒有單行本流通,你想看只有去看《大藏經》。從前《大藏經》很不方便,差不多一個寺廟才有一部《藏經》,所以很少有這個機緣。現在我們統統收集在一起,每個人人手一冊,你們的福報無量無邊!

  讀誦就是選夏蓮居的會集本,除這個會集本之外,另外有五種原譯本,還有三種節會本,希望大家至少要看一遍。就是五種的原譯,王龍舒的會集本,彭紹升的節本,魏源的會集本,至少要看一遍,那你這個福報大!多少祖師大德都沒有你這個福報。你今天拿在手上不看,那就太可惜!從前祖師大德想看找不到經本,你現在經本在手上不看,你這罪過!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就是這個本子,除了選《無量壽經》自己每天念,一天念個兩遍以上,能夠念得愈多愈好。這一本書從頭到尾至少要認真的看一遍,你對於淨土教義才會深信不疑,信願行「信」這個字才真正能建立。所以這個信是正信,不是迷信,確實有理論的依據。此地大師引用大本,就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

  鈔【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猶如大海,一寶二寶乃至七寶所共合成。】

  蓮池大師所引的大本經文,多半取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因為龍舒居士會集本在當時流通很廣,他的文字比原譯本流暢,人家容易看得懂,所以他的本子非常受人歡迎。美中不足就是王龍舒居士這五種原譯本,他只看到四種,唐譯的《寶積經》無量壽會這一種他就沒有見到。老居士會集的這個本子,雖然後人有批評,但是他現身說法,他往生的時候是預知時至,是站著往生的。雖然是美中不足,決定有它的價值在,如果他把經搞錯了,怎麼能往生!古德常講:「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他怎麼能站著往生?可見得就是完美雖然不夠,但是他所譯的大致決定不錯,依照他這個本子來修學,龍舒居士能站著往生,這是我們能夠相信的。他真是最後一著表演給我們看,這是增長我們的信心。所以這個本子,實在講就是印光大師也很讚歎。

  前面這一段是講七寶池的形狀、大小,有『十由旬』的,由旬是印度人長度的一個單位,一個由旬相當於中國八十里,這大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三等,大的等於中國的華里八十里,中由旬等於六十里,小由旬等於四十里。「十由旬」,就算小由旬來說,一由旬四十里,十由旬是四百里,這個池子就不小了,這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小的;大的還有『二十三十』,乃至於『百千由旬』,那個大池子,我們這個地球放下去,也就像池塘裡面放個籃球一樣,太大太大!西方極樂世界土地太大了,確實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猶如大海,一寶二寶乃至七寶所共合成』,不但池底是金沙,這池的四周都是七寶,池子水也是寶成就的,也是合成的。

  鈔【又云。】

  底下一句也是大本經上說的。

  鈔【若彼佛池,其方倍此,皆七寶成。】

  這是講阿彌陀佛他的七寶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家都有七寶池。這是特別介紹阿彌陀佛七寶池,他的池很大,這池子大小與自己所修的功夫成正比。池可以說在質料上,所有一切眾生家的池塘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但是大小不同。除大小之外,沒有一樣不相同的,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

  鈔【今經不言佛池,總攝池中故。】

  『今經』是《彌陀經》,《彌陀經》文字少,講得省略,沒有特別介紹阿彌陀佛他的寶池,所以說池水就統統都包括在其中了。

  鈔【水亦寶者。】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相同,我們簡直無法理解。

  鈔【觀經云: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十四支,作七寶妙色,黃金為渠。】

  『渠』就是幹,渠幹。這幹它有『十四支』,從這支裡面流出來的水,這水是寶成的,跟我們世間這個水完全不相同,《觀經》、大本都說得很詳細。在東晉的時候,淨土宗第一個祖師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大家都樂意求生西方的一百二十三個人,在那個地方念佛。遠公大師在一生當中曾經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感應。他所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觀跟經上所講的一樣,就像如意珠王,這十四支裡面流出來的八功德水,他統統見到,確確實實是十四支,不多不少。他老人家在往生的時候才跟大家說出來。所以他這一生所見的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往生的時候跟大家說。那這個境界又現前,他說:我過去已經見過三次了,跟經上講的完全相同。那個時候,諸位要知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慧遠大師這念佛完全是依據《無量壽經》。所以他見到這個境界是拿《無量壽經》來作證明,他說跟經上講的完全相應,就是《無量壽經》講的。

  《無量壽經》在那個時候翻譯很多,大概總有七、八種之多。這部經是世尊當年在世常常講的,所以不像其他的經一生當中只講過一遍,《無量壽經》講過很多遍,可見得這個經的重要。到中國來的版本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所以才有多次的翻譯,從後漢到南宋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譯,可惜當中有七種本子已經喪失,現在保留下來的還有五種本子。這五種本子古德的考證至少是有三種不相同的原本,所以《無量壽經》才有會集的必要。第一次會集是宋朝的王龍舒居士,他會集的本子叫做《大阿彌陀經》。

  鈔【又云: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

  這個水就很奇怪了,我們這邊的水只往下流,不會往上流;西方極樂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流到下面又流上去,再流下來又流上去,它可以往上流的。所以這水是非常之美。

  鈔【今止言寶池,不言水亦寶成。】

  這經上沒有說水也是七寶成就的。

  鈔【及流注上下。】

  這個經上沒有這個字樣。

  鈔【總攝水中故。】

  這都在八功德水這裡面包含著。

  鈔【水本就下,從下上流,此方所無故。】

  我們這世界所沒有的。我們這世界水只往下流不會往上流,西方極樂世界水往上流。

  鈔【如下生經云:兜率陀天,有水遊梁棟間,即其類也。】

  在我們娑婆世界地球上沒有,但是『兜率陀天』,就是彌勒菩薩的道場,他們那邊的水也有往上流的,繞著梁柱,這非常之美。我們現用電動機械可以使水往上流,但是人家那個不需要,是自自然然就有這個景象,這在《觀經》、大本裡面說得詳細。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