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  (第八集) 198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4-0008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三面,最後一行:

  解【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蕅益大師在這個註解裡面,將信願行三資糧以最簡單、最肯定的言詞,來說明淨土法門這個幽玄的道理。講信,他是舉出了六種,這六種是建立信心的綱領,當然這六條也特別的重要,前面跟諸位介紹過,要信自、信他、信因,今天我們講到信果,有因必有果,而淨土之果報非常的殊勝不可思議。

  『深信』,這個「信」不是淺信,信得深切。『淨土,諸善聚會』,那個地方人事環境好,不是像我們這個世界有愛別離苦、有怨憎會苦。西方世界經上說得清清楚楚,那個地方都是上善之人,不但是善人,都是上善,是上善聚會的一個處所。在人事環境上來說可以說是到了極處,再沒有比這個環境更好。這些人為什麼都稱為上善?下面這一句就重要了,『皆從念佛三昧得生』,上善是這麼來的,是從「念佛三昧」而來的。前面講的「執持名號」,這是因,得念佛三昧就是果,一得念佛三昧是決定往生淨土,決定往生。

  下面是個比喻,『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比喻裡面說明有因必有果,因與果是絲毫不爽的。底下兩個比喻說,『如影隨形,響必應聲』,這是說果不離因。我們一個人,這是形狀、身形,在太陽或者是燈光底下一定有個影子,影子不會離開你的身形的,這是比喻因與果互不相離。「響」,譬如我們在山谷當中長嘯一聲,山谷就有回音,這個「響」就是回音,也是說明了因果不相離。我們有念佛之因,必生諸上善人聚會的國土,這是我們一定要深信的。

  我們再回頭想想現前的世界,我們所處的環境,為什麼在今天所謂物質高度文明之下,我們一般人不能夠團結?不能夠共修?譬如平常我們打個佛七,七天短暫的時間大家在一起共修,這個還可能,長期在一起共修就不行了,彼此這個意見、隔閡都來了,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在我們的人心散亂,妄想、邪見太多了。可以說是每一天都是在增長妄想、邪見,每一個人的妄想、邪見都不一樣,試問他怎麼能夠共住?怎麼能夠在一起共修?

  古時候共修的情形比我們現在要殊勝,原因在哪裡?原因在古人的邪見跟妄想少,所以他能夠共修。我們年歲大一點的同修大概都還有這個經驗,在抗戰以前,我們講台灣,台灣光復以前,大眾傳播的工具不發達,所以見聞就不廣了,往往隔了一個村莊,隔了一個小鎮,那邊發生的事情要三、四天才知道,而且還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古人講的話不錯,「知事少時煩惱少」。你知道的少,你的邪見就少了,妄想也少了,煩惱也少了,他這個心比較清淨,大家在一起共修就容易了。

  從前山林裡面決定沒有報紙,沒有收音機,為什麼?他不需要知道這個世間一切事、一切物,心定下來好修行。這跟此地講的一樣,人人這個心都住在念佛三昧當中,自然是一團和睦。所以我們讀到這一段,身有所感。建道場在一塊同修辦道不是一個簡單事情,不如法決定難以成就。所以我們信西方世界的果,也信我們現前,我們修什麼樣的因,眼前有什麼樣的果報。底下一段是信事:

  解【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

  這一條裡面是很難,在大師所舉的六條裡面,勸勉我們建立信心,這是信自難,信事也難,真正叫難信之法。譬如講到因與果,還不難相信,大家還可以接受。事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不是假有,跟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球一樣的實在,真實不虛,一點都不假。這個世界從哪裡來的?這個世界是自己唯心所現的,這一條很不容易懂,可以說一切大乘了義經典都是給我們說這個道理,給我們說這個事實。

  蕅益大師在此地向我們提示的,『深信只今現前一念』,這在上一次也跟諸位提示過。「一念」非常重要,一念是真心,真心的體相作用,俱不可見。一念不是說有一個念頭,這個「一」不當作數目字來看,「一念」就是無一切的妄念,「一念」也叫做正念,也叫做無念。為什麼叫無念?無一切分別、執著、妄想,所以叫無念。無念為什麼又叫一念?如果沒有念,不能變現境界。所以大乘經裡頭常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不覺就是凡夫,「一念沒有先後,沒有方所」,所以說不可窮盡。一念之體不可窮盡,一念所現的相也不可窮盡,現的什麼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小,從我們的根身;大,是整個法界,都是我們自己的一念變現出來的境界,這實在是難信,但是它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心體不可窮盡,所以它現相,它起作用,『亦不可盡』。《華嚴經》是講這樁事情,《法華經》也是講這樁事情,過去我們所研究過的《楞嚴經》還是說的這樁事情,蓮池大師在《阿彌陀經疏鈔》裡面同樣發明這樁事情。如果我們在這上真正能體會到了,才是真實的斷疑生信。

  這裡最要緊的就是『實有極樂國』,極樂世界真有,實有,不是假的,在什麼地方?佛在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在「十萬億佛國土之外」。此地講西方,諸位特別要注意到,不是我們地球上的西方。所以有很多人懷疑,西方到底在哪裡?我們坐這個飛機往西方飛,飛了二十幾個鐘點又飛回來了,地球是圓的,西在哪裡?沒有東、西。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沒有說在我們地球的西方,他講在娑婆世界的西方。娑婆世界是一個大世界,不是一個星球,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像我們現在在天文所發現的銀河系。如果要以銀河系來定東南西北,那這個沒有問題,這個問題馬上解決。銀河系雖然也在太空當中運行,它是動的,但是這個空間太大,就算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在整個銀河系,它移動的方位不大,移動的角度很有限,的確它還是西方。所以這個西方是講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我們地球的西方,這個諸位如果懂得現代的天文學,你就很容易明瞭。

  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從我們這個銀河系往西方去,這當中經歷十萬個銀河系的那一邊,那一邊的那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一個大千世界,也是一個銀河系。那個世界是『最極清淨莊嚴』,真實不虛,不是寓言,不是理想,它是事實,這是我們一定要相信的。有事當然就有理,事是依理而起的。

  解【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

  『理』是什麼?「理」是整個法界。所以法界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的狀況,可見這個「理」不是假的。「理」是什麼?理就是事實,理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現在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論,理就是我們的真心,真心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禪家常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這個話的用意非常之深,而這個「理」實在也是真難懂,學佛目的就是要證此理,證得這個理之後,在事上才能得大自在。在佛法名詞裡面,這個理也叫做法身,也叫做法性。

  所以大師說「深信十萬億個佛國土」,這個範圍在我們凡夫眼光當中實在是不可思議,太大了。不要說十萬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我們都感覺到太大了。其實宇宙不只十萬億個銀河系,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虛空世界都在自己一念心中,不是在一念心外,是在一念心中。這個我們還得要從比喻上來說,譬如我們作夢。我們曉得心,這個心裡面本來沒有夢,如果心裡頭有夢,那就一天到晚就作夢了,那個夢就不會中斷了。心裡沒有夢,心為什麼會變成夢境?那個心一念,一念就變成夢境,他沒有了一念,它就不會成夢境,他一念就變成夢境,一念就化為境界,這是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得到的。

  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虛空、宇宙,無量無邊的星球、世界,就是我們的真心一念變現之物,所以說是『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心性廣大周遍。所以極樂世界是我們自性變現之物,阿彌陀佛也是我們自性變現之物,這是我們應當要相信的。再看底下一段文:

  解【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所現影。】

  西方極樂世界,『依』是講的依報,就是物質環境。『正』是講的正報,彌陀如來。『主』是說的佛,教主。『伴』是說極樂世界所有的人民。那個世界沒有三惡道,當然也沒有阿修羅道,為什麼?阿修羅雖然是善,不是上善,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沒有阿修羅。顯然它有人、天兩道,它有人、天,有聲聞、緣覺、菩薩,這個是「伴」。

  它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種種莊嚴,都是我們自己現前一念所現的影像。諸位一看到這個影像,大概不是真的,如果說極樂世界不是真的,我們這個世界也不是真的。你要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是真的,極樂世界就是真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前,娑婆世界的依正莊嚴,跟我們現在住的地球,我們現前這個身體,也是自己現前一念所現的影像,你要是把這個道理真正搞通了,你現在就得大自在了。你現在就沒有煩惱,就沒有憂慮了,為什麼?一切境界就像《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百歲,過眼雲煙。我們看一個人從生到死,他一生,不管他是轟轟烈烈,或者是默默無聞,到後來的結局都是一場空。轟轟烈烈,他沒有帶走一樣東西,默默無聞,他也沒有減少一樣東西,確實夢幻泡影。祖師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你真正通達了,這個人就不造業,這個不造業的這個心多清淨,心之不清淨就是你造業,不造業的心非常清淨。

  解【全事即理。】

  『事』是事相,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理』是什麼?「理」就是法性,就是真心,一念的真心,盡虛空遍法界,這個事相就是自己的真心。好像我們作夢一樣,整個夢境就是我們的心,那個夢境是事,所變的這個夢境是事,能變的是心,能變跟所變是一不是二。

  解【全妄即真。】

  『妄』就是講的事相,這個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事相。『真』就是真心,所以要曉得真妄不二,理事一如。

  解【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的把它記住,這四句話很重要,為什麼?我們所發生的錯覺,就是妄不是真,真不是妄,一定在這個原來是一樁事情,你要把它分成兩樁,這就叫法執,這是障礙自己一心、障礙自己開悟、障礙自己證果,你在這個境界裡頭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會打妄想,都是不了解真妄是一不是二,這是屬於智慧。

  下面兩句,這關係我們修行太大了:『全修即性』,我們把「性」、「修」看作兩樁事情。性具不是事修,事修不是性具,好了,這兩樣當中你把它分別、執著,你這個修行,無論怎麼樣苦修,不能得到結果,原因是你不知道性修不二。真正通達了,對於理事都能夠兼顧,而不會偏在一邊,所以這一句是修行重要的開示。

  下面一句更重要了,因為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人事來的,不曉得自他是一體。佛菩薩的慈悲,諸位都知道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什麼叫同體?如果自他不是一,怎麼能叫同體?自他是一不是二,這個話很難懂。我們還是拿作夢來說,我們在作夢的時候,這個夢中當然有自己,一定也會有別人。試問問你夢中的自己與夢中所夢的那些人,是一還是二?你要覺悟了,是一,為什麼?都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不是外面的人跑到你夢境去的。你夢到諸佛菩薩還是你自性變現的,你夢到冤家債主也是你變現的,你夢到羅剎惡鬼還是你自性變現的,自他不二,是自己。不但夢中所有的人物是自己,夢中的山河大地,哪一法不是你自己心變現出來的?哪一法不是你自己?你要能覺悟到這一點,你的慈悲心就生起來了,這種慈悲心叫同體大悲心,與如來的慈悲是一樣的,沒有兩樣,曉得盡虛空遍法界自他不二。

  『全他』,全部的他,就是自己。如果諸位能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肯定了,你就證得了清淨法身。「法」是什麼?宇宙萬法,宇宙萬法就是一個自己,這就叫清淨法身。法身在現前你不能證得,你為什麼不能證得?你不承認,所以你不能證得。諸佛能證得法身的,他承認,他承認盡虛空遍法界統統是自己真心所現之物,與自己現在這個身是一不是二。我們不能承認,自他當中劃了一個界限,劃得很深,我決不是他,他決不是我。這個界限要不把它去掉,分別要不把它滅盡,你的清淨法身永遠不能現前。天天希望著要證得法身、證得般若、證得解脫,可是你自己有這麼重的分別、執著障礙著你自己,這個障礙不是外來的。

  所以修行,我常常勸勉同修,從哪裡修?從冤親平等修起,從這裡修,一直修到證得「全他即自」,法身現前了,法身現前,你是大菩薩的地位了。諸位也許要問了,我們到底要修多久才能證得?我給諸位說,你果然要是真能夠把分別、執著一放下,一念之間就證得,你從凡夫地一下就到了圓教初住菩薩,真正是頓超。你不肯把分別、執著放下,不承認「全他即自」,你就不能證得。你要真正承認,一點懷疑都沒有了,馬上證得,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

  所以這四句話是真理,「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希望大家要牢牢的記住,這就是實相,宇宙萬有的實相,就是自己的真實相。禪家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這十六個字寫盡了,這就是本來面目,這就是如來境界,釋迦、彌陀、十方諸佛,不出這四句之外。

  解【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

  這幾句還是從理上說,理接著就有事了,我自己的心性遍法界,諸佛如來的心性也遍法界,一切眾生的心性亦遍法界,為什麼?諸位要曉得,一心無二心。所以經上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是有兩個法身,不是有兩個心性,心性是一。一個心性,為什麼會變現這麼多眾生?這麼多的眾生又有那麼多的意見,各人的想法、看法都不一樣,這個很奇怪,不可思議。你要是不相信,那我就問問你,你在作夢的時候有沒有夢到跟人家鬧意見的?有沒有在夢中跟人家起過爭執的?如果要有的話,那夢裡頭的那個人也是你自己心變現的,那變現的,為什麼你們兩個意見不一致?你們兩個還得要吵架?甚至於還打架?打得死去活來,一樣的道理,是一不是二。你兩個人和好,是一不是二;你兩個人鬧彆扭,還是一不是二。覺悟的人看得清楚,迷惑的人顛倒,他不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末後這個比喻,比喻是個不得已的比喻,這點諸位要曉得,絕對不能比喻得恰到好處。

  解【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一室』是比喻什麼?就是真心一念,比這個。『千燈』是比喻什麼?比喻這些事相,比喻我們一切眾生,上自諸佛如來,下到六道眾生。在這個講堂裡面,我們許許多多的,這一千盞燈,同時開了,光光互攝,不相妨礙,每一盞的燈明,燈光,都照到整個講堂。這就是說明了一切眾生的自性心是一,起作用的時候又不相妨礙,這叫信理。

  這段文裡面,圓瑛法師告訴我們,具足四種法界,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一念心性,是理法界」,「所現極樂」,所現極樂世界是事法界,當然現極樂世界。這個裡面引申,就說明了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國土,都是屬於事法界。「全事即理」這四句是理事無礙的法界。『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亦遍』,這三句是事事無礙的法界。下面這個比喻就是比喻的事事無礙,所以佛在經上常說「心佛即眾生,是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再看底下這段文:

  解【如此信已。則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而自心淨。理應欣求。】

  這個地方重要了。既然十法界都是自心所現的,為什麼我們還要厭離娑婆?還要求生西方淨土?那不都一樣?這也好比在作夢,夢是自己心變現的,天天作惡夢,還沒有天天作好夢的好,就是這個意思。娑婆世界就是天天作惡夢,西方極樂世界是天天作甜蜜的美夢。你是願意天天作惡夢,還是天天作好夢?都是自心變現的,為什麼這個世界有淨有穢?這個道理,唯識裡頭講得太清楚了,由於無始劫以來,我們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無量的業習種子。所以你作夢也好,現前現的境界也好,為什麼有淨有穢?不淨的種子現不清淨的境界,清淨的種子就現清淨的世界,善的種子現善的境界,惡的種子現惡的境界,就是這麼回事情,唯心所變,這是講事實的真相。

  所以大師在此地說『如此信已』,「如此」是指前面所說的這些事理,你真正能夠信得過,這個時候你就明瞭了,娑婆世界是我們『自心所感之穢』,是煩惱、業習為因緣所結的這個果報。『自心穢,理應厭離』。所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不是這個世界不好,我們想方法把它離開,你能離得掉嗎?離不掉。大,講求生極樂世界;小,我們人與人之間相處,穿衣吃飯這些瑣碎的小事,它都有個道理,一定要修清淨心。

  「穢」是指的什麼?分別、執著、妄想都是穢,你在這個世間被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所轉,這是穢惡至極,到了極處了。你學佛了,你被佛法所轉,還是穢,還是不清淨。你們讀《六祖壇經》,知道法達禪師念了十年的《法華經》,被《法華》轉了,沒能轉《法華》,被《法華》轉,學佛也不清淨。被六祖大師一句話點醒了之後,這就開悟了,從今之後轉《法華》了,正是《楞嚴經》裡面所說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凡夫是被境界所轉,覺悟的人他轉境界,他不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的人苦,轉境界的人自在,他在境界裡頭自己能做得了主宰,這個自在。

  你一定要問,那怎麼個轉法?《金剛經》上兩句話,我們講《金剛經》特別提示出來,《金剛經》最重要的,兩句一偈。《金剛經》頂重要的,你只要得到這個兩句一偈,可以說整個般若,你統統得到。六百卷《大般若》也不過就是講這麼幾句話而已,兩句是什麼?「不取於相,如如無動」,「不取」是不著相,相有沒有?有。有,不執著、不分別,在相上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對外,不取著。內怎麼樣?內不動,不動心。不動心是什麼?不生分別、執著的心,不生分別、執著,就是離一切妄想執著,這個境界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一首偈呢?四句偈呢?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上挺重要的兩句一偈,你要能常常記住。

  有為法,你們學過《百法》的人知道。《百法》前面九十四法都叫有為法,不但這個物質的世界是有為法,連阿賴耶識還是有為法,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既然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你在這個裡面是分別、妄想,豈不叫冤枉?你不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煩?自己染污自己?能夠在這個地方看破放下,你自然又恢復到清淨了。

  『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統統是自性所感的,『理應欣求』。上面一個厭,厭離,此地一個欣求,這就是願,淨土三資糧的信願行,這就是願,願從這兒來的。你要不想離開娑婆世界,你的修行不會成就,只可以說在阿賴耶識裡面下一個佛的種子,這個種子不會起現行,這個種子不會結果,為什麼?因為你不願意離開娑婆世界,所以厭離娑婆世界是修行的基礎,你才能有成就。

  圓瑛法師在這一章文裡面告訴我們,他說世間人為什麼不願意離開這個極苦的世界?世界是苦,真苦,可是這個世間人怎麼樣?他習慣了,他不覺得是苦。苦在哪裡?這個真正是要覺悟,你每一天吃三餐飯就苦,那如果不吃飯多自在。每一天還吃三餐飯,苦不堪言。這個吃三餐飯的好比是什麼?像那個病人每一天要服三次藥,不服藥他就病倒了,他的命就活不成了,這不是一個健康的人。健康的人不要飲食。每一天要睡覺,苦。佛經裡面講的五欲,財、色、名、食、睡,食就是吃飯,睡覺,苦。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睡眠的,那沒有睡眠會有疲倦嗎?當然不疲倦。你現在為什麼要睡眠?因為疲倦。不要說別的苦,就是這兩大苦事有幾個人能覺悟到?

  第二個,不覺悟人生是空,不管你想的是什麼,不管你做的是什麼,同是一場空,這個要覺悟。我現在不空,你現在還是空,你現在能得到什麼?死了帶不去,這大家知道,你曉得嗎?你每天晚上都要小死一次。你躺在床上睡著了,不等於死人一樣,這個時候,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是你的?沒有一樣是你的。你在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的身體抬走了都不曉得,什麼是你的?每二十四小時都要死一次,他不覺悟這個世間是空。

  第三點,他不覺悟人生無常。所以佛給我們講苦、空、無常,那是真正覺悟的人,他曉得。果然要是覺悟到苦、空、無常,他自然就看破了,自然他就放下了。第四個,他不覺悟人生無我,他執著以為有個我,這是絕大的錯誤。無量無邊的罪業、煩惱都是從這個錯誤的見解上產生的,誤會這個身是我。處處要愛惜這個身,要愛惜這個我,為這個小我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值得。

  所以說真正覺悟到人生苦、空、無常、無我,你對於這個世界,身心世界當然就能放下了,放下身心世界,這就入了佛門。入佛門的條件沒有別的,就是放下身心世界。佛門在哪裡?是不是我們這個佛教講堂,寺廟之門?那你就錯了。佛是大覺,佛門就是大覺之門,你就大徹大悟,所以入佛門就是入了大徹大悟之門。你為什麼不能大徹大悟?你這四條放不下,你不覺悟,你不能入門。

  我們再問,真正要覺悟,曉得人生苦、空、無常、無我,我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他入的是大乘門還是小乘門?跟諸位說,入的是小乘門,不是大乘門,剛才講了,這是修行的基礎。能把這四條一放下,就是小乘初果須陀洹。那我們要問,大乘的標準是什麼?當然比小乘的標準要高。小乘是放下的事,大乘要捨知見,要把你知見放下,這個難了。小乘就是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已經是很難了,捨棄知見那是更難。

  知見是什麼?所知障。你能夠看破了人生的苦、空、無常,把身心世界放下,只是斷煩惱障,沒有破所知障。所知障,還要放下知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見解,你看法怎麼樣?沒有看法,沒有見解,這個時候你入大乘的法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研究經,在這個經教上下功夫,古人眼睛裡面看的時候,可憐憫者,成天鑽不止。他能開悟嗎?他不能,為什麼不能?大乘經典是叫你破所知障,結果你天天在增加所知障,而不是破所知障,是增長所知障,你怎麼能開悟?我勸諸位同修背經,背經是什麼?用這種方法破所知障的,不是叫你去研究的。一再跟諸位說過了,佛所說的一切經沒有意思,你要問怎麼講法?沒講法,沒有意思,所以它就有無量義。沒有講法是因人而異,有無量無邊的講法。如果它有意思,就一個意思,不能變更,有講法就一個講法,不能做第二個講法,這是佛法經典與世間書籍絕不相同地方。

  世間書籍只有一個意思、一個講法,佛法是無量義,無量的講法,它是叫你開悟的。悟了之後,你自然就在一切法裡頭,一一法中,都能見到無量義,所謂是「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就是這個意思,法法圓融,沒有一法不圓融的。哪有像現在呆頭呆腦在這裡在這邊學,都真的統統學成佛呆子,這是大錯特錯。但是真正能覺悟到苦、空、無常,能夠捨離娑婆世界求生淨土,可以生凡聖同居土,可以生方便有餘土,這是這一段。

  底下一段,那境界又提高一層,那可以生實報莊嚴土,生常寂光土,下一段我們留著星期五再來討論。我告訴諸位,這部經非常重要,希望你們有認識的同修要轉告他,因為這次講經事先沒法通知。我們講經的時間是固定的,這是長期道場,每逢一、三、五晚上講《阿彌陀經》,我們《彌陀經要解》講完了,再講《疏鈔演義》,我們就是這兩個本子一遍一遍的來講,你們自己仔細聽,遍遍境界不一樣,遍遍境界不一樣不就說了,這是無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