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二集)  1991  新加坡  檔名:01-008-0002

  請掀開經本第十九面,從第二段看起,「內容」。內容這一段就是簡單的介紹《要解》的五重玄義,首先我們看「性質」。

  性質是理論的依據,也就是說,世尊當年為我們說這部《阿彌陀經》,是根據什麼而說的,如果理論確實,我們的信心才能夠堅定。他給我們講的極樂世界,絕對不是他的理想,不是他的推演,而是宇宙之間確確實實有這樁事情,確實有他理論的依據,這樣我們才能夠深信不疑。小註裡面講「圓融三諦,法性實相」。蕅益大師在沒有專修淨土之前,他是學天台的,因此他老人家一生說法、註經,都是依天台家的規矩,也就是用五重玄義來介紹佛經。

  天台家建立三諦三觀,三觀的「空觀」是對真諦,「假觀」是對俗諦,「中觀」是對第一義諦。三觀三諦是智者大師的創見,雖然這是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實在與印度《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所講的完全相符合。所以,當時印度的高僧到中國來,見到智者大師講三諦三觀,非常佩服,認為符合《楞嚴經》的宗旨。那個時候《楞嚴》沒有到中國來,印度去中國非常之遙遠,不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希望這部經能到中國來,於是大師就在天台山築了一個拜經台,每天他老人家向西方禮拜,希望《楞嚴經》能夠早一天傳到中國。實在講也是很有感應,《楞嚴》畢竟是傳到中國來了,但是智者大師有生之年沒有見到,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說明三觀三諦是符合佛意的。

  「空觀」是觀一切法的本體,也就是我們此地講的性質,觀這個。佛家常講萬法皆空,是指空觀。因為一切法是因緣所生,因緣也就是許許多多的條件才現出現相。既然是緣生的,當然就沒有它的自體,所以一切法都沒有自體。這個空不是說無,空是有,雖有,沒有自體,是因緣和合而現的相。

  「假觀」觀俗諦,就是觀現相。現相是有,雖有,它不是真有,如果說真有,那是永恆的存在,才是真有。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一法是真有,我們人(包括所有的動物)有生老病死,不能常住在世間。植物有生住異滅,跟生老病死差不多,生住異滅也不是永遠存在的。乃至於礦物,甚至於我們今天講地球,現在研究地球物理學,研究太空物理學,知道星球也是剎那剎那在變化,正是佛所講的,礦物有成住壞空。所以,一切萬物沒有一樣是永恆存在的,它有我們說它作假有,或者說它作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這是對於本體現象的觀察。

  「中觀」是既不偏空也不偏有,真正得到受用,觀第一義諦。念佛人在一念之中,就是誠心誠意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空假中三觀統統具足,這實在是妙不可言。既具足三觀,當然就具足三諦,說圓融三諦,諦就是真實的事理,這個事情確確實實一點都不假。所以,佛說經是依法性,依諸法實相給我們介紹的;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之間的事實真相,可見得這一點都不假。

  下面略略的也得介紹一些,第一個是「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如來現量所出」。佛經裡面,大分有大乘經、有小乘經。小乘經方便說的多,有些隨我們世間人的常識而說的,隨俗諦而說的。一切大乘經典,可以說都是如來從他自己親證的境界為我們宣講的。許許多多的事物,不要說是他方世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的事,我們還不知道,何況宇宙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佛與大菩薩對於這個無盡的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萬法,確確實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見。因此他給我們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沒見過,一直到今天,科學雖然很發達了,科學家也沒有探測到這個星球。佛的境界,親證的境界,現量就是親證的,不是推想的,不是比量。

  「實相者,平等一相也」,這是要特別介紹。平等一相才是真實相,換句話說,所有一切差別相都不是實相,實相是平等一相。像《大方廣佛華嚴經》「以一真法界為體」,一就是一相,真就是平等,這是《華嚴經》理論的依據。《妙法蓮華經》「以實相為體,《大佛頂首楞嚴經》「以如來藏為體」。說法雖然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名異義同」。到底實相是什麼?不但初學的同修對這個名詞很迷惑,即使是老同修,甚至於深入經藏者,都很難把這個事情說得明白。實在講,確實是不容易說明白,為什麼不容易說明白?實在講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自己沒有親自證得,那要說明白就太難了。自己果然真正證得實相,那就不是凡夫,就是大乘經裡面所講的,你就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在別教裡面,你已經是初地以上的菩薩,在圓教是初住以上的菩薩,遠遠的超過了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只要你真正證得實相。

  我們既然沒有能真證得,當然對這個事情怎麼說也是隔靴搔癢,很難講得清楚。講都講不清楚,你們諸位聽清楚了,那不就奇怪了。所以聽不清楚也沒有關係,不要緊,慢慢來,我們念佛功夫深了,念到理一心不亂,就證得實相;事一心還沒有證得,理一心就證得了,就入了這個境界。我們知道佛確實有正確理論的依據,絕對不是妄語,不是他的理想,也不是他的推論,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建立信心就可以了,這是我們真實的受用。

  經論裡面常講,「覓之了不可得」,你要找,找不到,但是「不可言其無」,它確實有,確實有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它沒有形跡,我們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手也摸不到,心也想不到,這是宇宙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都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所以說無中生有,這是佛教的名詞,確實一切有從哪裡來的?從無中生來的。這個無不是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叫它做空,叫它做真空。「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宇宙、萬法都是它變現出來的。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說夢到底有沒有?你說沒有,作夢的時候明明是有,你要說有,醒來的時候你什麼也找不到;不但醒來的時候找不到,正在作夢的時候也找不到。

  我們人生、宇宙實在講就是一場大夢,平常我們作夢時間很短,幾分鐘,這個夢做得長一點,要做幾十年,實在是如此。佛在經上常常用比喻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事實的真相。這兩句話最重要的意思,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對於理不要執空,不要以為那什麼都沒有,對於一切現象不要執著它真有;有不是真有,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只要對於一切法不執著,這就好辦了。不執著的好處在哪裡?可以說你這一生非常的幸福、快樂、美滿。你想想這個大家要不要?要!要為什麼得不到?因為你執著,執著就生煩惱,那個生煩惱叫自生煩惱,自己給自己找來的苦難。本來你不苦,你很幸福、很快樂,你那些苦難都是你自己迷惑顛倒,自己找來的,這就是執著,妄想、執著。離開一切妄想、執著就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自由自在,真正快樂。所以要曉得「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空跟有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心經》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異就是一樣的,不是兩樣。

  我們翻過來,再跟諸位介紹「實相略說」,這是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一切萬法如果把它分成兩大類,那就是一個是理,一個是事,理跟事是離不開的,事是依理而起來的;換句話說,離開理決定沒有事,離開事那個理是什麼作用也沒有,它不起作用。理是空的,事是有的,兩個是一不是二。我們這個地方把它歸納成「理實真相,事實真相」,實就是真實,實在的,不是假的,什麼是理的真相?什麼是事的真相?從理、事變現出來,虛空、法界,宇宙、人生,一切萬法都從這變現出來。就像我們作夢一樣,我們夢中有自己、有人,有山河大地,也有虛空,從哪裡來的?都是自己心裡頭變現出來。

  當我們作夢的時候,如果豁然要是覺悟的話,整個夢境就是自己,整個自己的心變成了夢境。你要說我的心像什麼樣子?夢中境界什麼樣子,心就是什麼樣子,心已經現出相。心裡面有沒有相?心裡沒有相,如果心有相,那個相就不會變,你要作夢,天天做一樣的夢。為什麼每天做的夢都不一樣?可見得心裡頭沒有相,相是隨緣變現出來的。所以體,能變的是心,「唯心所顯」,現相。現相,能現這是我們的真心。相會起變化,像剛才講的,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會變化。它為什麼會變?那是事,「唯識所變」。識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因為你有分別執著,它就起變化。你離開一切分別執著,沒有變化,只現相而不變化,那個法界叫一真法界,起變化的我們叫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這就是這麼一回事情,這個變出來是「百界千如」。

  百界千如是《法華經》上所說,智者大師把它一展開,《法華經》裡面講「十如是」,如是的意思就是這樣的。「如是相」,我們六根所接觸的一切境界相,就是這樣的。相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如是性」,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裡?相就是性,性就是相,離開相找不到本性。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的境界相就是自己作夢的心,心已經變成夢境了,夢境就是能作夢的心,心境是一不是二。心在哪裡?境界就是心,我們的真如本性在哪裡?六根接觸的境界相原來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你幾時真正肯定,一點不懷疑了,你就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如是體」,體是我們今天講的本體。「如是力」,力是能力,相都有能力,有能力它起作用。「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這是佛在《華嚴經》上用了十句,把宇宙萬有真相說出來,給我們說出來。天台大師把它一展開,成為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就是解釋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心經》上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經論裡面所說的言詞不同,但是義理完全是相同的,這個確確實實是理事的實相。

  底下這一段要跟諸位解釋,比較深入一點來探討。能顯的是「心之本體」,是我們的真心;能變的就是心的作用、德用。心之本體是湛寂,佛在經上常用這兩個字來形容,湛,像水非常的清淨,一塵不染;寂是不動,一點波浪都沒有。你看這個水又靜,平靜又清淨,一塵不染,這個水像一面鏡子一樣,比喻我們每個人的真心就是這樣的。你的真心本來是乾淨的,沒有污染,本來是不動的;現在我們的心七上八下,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個心壞了!心是不是真的壞了?如果真的壞了,心就不能叫真心,那叫妄心。一點都沒錯,現在這個壞了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壞。真心沒有壞,這個妄心是蓋在真心的上面,妄心在起作用,真心不起作用,這就叫凡夫。諸佛菩薩把妄心去掉,真心起作用,真心的作用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叫照見。

  我們在《心經》裡面看到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他觀察宇宙人生跟我們不一樣。他是照見五蘊皆空,把宇宙的真相他照見了,所以他離一切苦,得大自在;我們今天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無所知,迷惑顛倒,胡作妄為,這才製造一些無謂的苦難。所以,佛稱我們叫可憐憫者,真可憐。假如這個苦難是真的,那不能說可憐,沒有苦難是偏偏找來的苦難,這個可憐。譬如說你晚上作夢,天天晚上作惡夢,嚇得一身冷汗大叫驚醒,這個很可憐。這不是外面的事情來逼迫你,是你自己變現的,自己製造的,這叫可憐。

  能現、能變都是無相的,到所現、所變就有相。所以,心之體用是真正的因,這是性德,是真的因;到所現、所變,這就是緣,我們講的修德,緣是修德。因是性德,六祖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的是性德,修德,看你怎麼修了!十法界統統是我們修得的,十法界的因我們個個具足,就看我們怎麼修了,所以這是「無不相」,無不相是有相。所現、所變的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依是活動的空間環境,正報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有身體、有活動的環境。假如你覺悟了,這個法界是一真,一即是十,十即是一,一真法界;如果要是迷了,那就有佛、有菩薩、有地獄、有天堂,迷了才有,悟了就沒有了。永嘉禪師講得很好,「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輪迴,覺悟以後就沒有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所以他講「夢裡明明有六趣」,夢裡是迷,迷的時候明明有六道輪迴,悟了之後沒有了,悟了之後,「覺後空空無大千」。由此可知,佛法所講求的就是迷悟,破迷開悟,這才真正離苦得樂。

  人一定要覺悟,所以修行三大綱領,昨天跟諸位報告過了,第一個是覺而不迷,第二個是正而不邪,第三個是淨而不染。心地要清淨,決定不受染污,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悟了就是「一真法界,覺了不二」。法界,一真法界也好,十法界也好,這是屬於果報,修德有功,性德就完全顯露。蕅益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這些話統統講的是理事的真相,希望同修們要細心去研究。我這是很不得已,用研究這兩個字,因為要講參究,怕大家又聽不懂了。實在上說,要參究不能研究,研究是用分別心,參究不用分別、執著,那叫參究,參究才能得真相;研究用心意識,就是用分別、執著,是永遠得不到真相。換句話說,一個是用清淨心,就是參究;一個是用不清淨的心,有成見、有分別、有執著,這個心就不清淨了,不清淨的心是研究。研就不清淨,參是清淨的,這是名詞的含義,多少也要把它辨別清楚。

  知道這個原理,所以說「佛在心中」,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心中,阿彌陀佛也在心中。就好像作夢一樣,我夢到很多佛,很多佛都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不是心外。佛會跑到我們夢裡面來,沒有這個道理!佛在心中,所以稱為自性彌陀。既然有自性彌陀,本師釋迦牟尼佛是不是自性釋迦?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不是自性觀音、自性勢至?沒有錯,一點都不錯!連坐在我對面的楊丁土團長,也是自性楊丁土,也不是外面的。一切法沒有一法不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一切法就是自性,離開自性沒有一法可得。諸位要從這裡體認,你才曉得整個宇宙、眾生與我們的關係多密切,比一家人還要親,還要密切,怎麼會打架?怎麼會有衝突?一打架,一有衝突就是迷惑顛倒,迷在哪裡?迷了自性。所以,佛在心中,上帝也在心中,我們跟別的宗教不打架。為什麼?上帝是自性上帝,怎麼會打架?天堂在心中,地獄在心中,我人諸法亦在心中,沒有一法不在心中。釋迦牟尼佛是依據這個理論,來給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一點都不假。

  底下這個方塊裡面,是《華嚴經》上兩句話,「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理具的,就是理裡面本來具足的,就是六祖講的「本來具足」;事造的,也是六祖所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能生,一切萬法是自性生的。今天在這個法門,這是無比殊勝第一法門,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心中圓滿具足,所以這個念佛法門不可思議。這一念心把整個法界全體都包到了,一法都不漏,所以你們講修行用什麼法門,這還用得著再考慮嗎?一切法都不離這一句六字洪名,這一句六字洪名涵蓋一切萬法。

  下面蕅益大師說,「是故舉體」,體就是自性,就是自己的清淨心。「作依作正」,依是依報,正是正報。「作法作報」,法是法身,報是報身,這是佛菩薩的報身。「作自作他」,自己、別人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乃至能說所說」,能說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這本《阿彌陀經》。「能度所度」,能度的是這一句萬德洪名,所度的是九法界的眾生。「能信所信」,能信是指我們的信心,所信的是佛在經上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能願所願」,我們自己發真正的大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度眾生,願願相應。「能持所持」,能持是三業身、口、意,身每天禮拜阿彌陀佛,口稱念阿彌陀佛,心裡面想阿彌陀佛,這是身口意三業,能持;所持的是這一句萬德洪名。「能生所生」,這是講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能讚所讚」,能讚的前面介紹過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讚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也把盡虛空、遍法界,世法、佛法全包括了,一樣都不漏。「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實相正印就是真如本性,統統是性德所變現的。

  「無生論云」,《淨土生無生論》裡頭有這麼幾句話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體即法界」,這兩句話很重要。許多念佛的人不知道,我們今天念佛這個心就是整個的虛空法界,才知道念佛是無比的殊勝。「達此者」,達是通達、明瞭,你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由持名念佛,而悟入實相也」,悟入實相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所以,用不著參禪,用不著研教,也用不著念咒,就用一句名號就能夠證得自性,所得到的成就決定超過任何一種修學方法,所以一切諸佛才讚歎。這是把它的性質簡單介紹出來。

  第二我們再看「宗旨」。性質曉得了,知道它的好處,我們能夠信得過,但是要怎麼個修法?宗旨就是教給我們修法。「以信願行三要為修法」,這是一念圓滿具足,並無先後,修學淨土的綱領就在這一小段。第一個是講「信」。信、願、行,修淨土要具足這三個條件。我們一般同修們都常說:我們信佛了。你信什麼?我信佛。你真的信佛嗎?未必!自己以為是信了,其實是不信。不知道「信」這個字的定義、「信」這個字的標準我們有沒有達到?有沒有達到這個標準?蕅益大師給我們講了六個字,這六個字就是信的標準。第一個要「信自」,這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佛法跟宗教不一樣,宗教要講信,我有一次在美國,遇到一個基督教徒,他來拜訪我。他知道我們修淨土的,他說佛教的淨土宗與基督教很接近,我說怎麼接近法?他說我們都是建立在信心上,你們要信阿彌陀佛,我們要信上帝。我就告訴他,我說你弄錯了,不一樣!他說怎麼不一樣?我說你們第一個要信上帝對不對?是的。我說我們第一個信自己,這個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我們第一個是信自己,信自己本來成佛,信自己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決定成佛;你要信自己,你不信自己,佛也幫不上忙,所以跟宗教不一樣。宗教不信自己可以,一定要信上帝,信自己沒有用處,信上帝才有用處;佛法是信自己才有用處,第一個要信自己。信自己決定能成佛,佛也是人修成的,所以要相信自己這一生決定可以往生,相信自己念佛一定可以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對自己要有信心,對自己沒有信心,諸佛菩薩來救都救不了你,這是一定要搞清楚。所以佛稱為無依道人,我們學佛的人一個個都頂天立地,我們靠誰?靠自己!這個法門雖然講二力法門,還有佛可靠,但是首先第一個是靠自己。

  第二才「信他」,他是什麼?他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第二信他。他不會騙我們,他講的話句句是真話,依照他的教訓去做,我們決定能夠恢復自己的自性,決定自己也像他一樣成佛作祖,所以第二是信他。第三要「信因」,第四要「信果」,要信因果。世間之因果,世間的事,給諸位說,統統有因果,人要真正相信因果,他心就清淨了。為什麼?他不會打妄想。為什麼不會打妄想?因為他怎麼想都是空的,都不可能變成事實。你這一年賺多少錢,在社會上達到什麼個地位,你家裡的生活狀況,是命裡注定了!

  我教同學們,在新加坡,過去對你們一再也勸導過,學佛最好首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為什麼教你一開頭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你相信因果了。相信因果的人有福,真正有福,心定了,不會去攀緣,不會去非分的求取。「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眾生畏懼果報,果報來了你逃得掉嗎?逃不掉!我們要想有好的果報,不想有壞的果報,你就要去種好因、修善因,不要去造惡,你就可以免掉不好的果報。這是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實,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這個地方所講的因果,跟世間的善惡因果又不同,不同在哪裡?這個因果是第一殊勝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心稱念,要知道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在搞六道輪迴,這個很可憐,太苦了,沒有辦法超越。這一生當中這個機會難得,我們得到了,遇到這個法門;只要相信,只要真正願意修學,必定在這一生永脫輪迴,往生不退成佛,得這樣殊勝的果報。這是實實在在講,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們想求求不到,我們今天無意當中遇到了。遇到了要珍惜它、要寶貴它,我們才能成就,才不至於辜負它。所以,這是因果講的殊勝圓滿。

  末後教給我們要「信事」、要「信理」,事是事相,信了就會承認。為什麼?一切現相它有理,理明白了,事也看清楚了;換句話說,無論是順境、逆境,心地坦然處之,沒有恐懼,沒有憂慮。順境不必說了,逆境是逆來順受,他也過得很自在,也過得很快樂,也不會看作很苦。為什麼?果報如是,對於人家好的,環境好的,也不羨慕,為什麼?他種的好因,他應當有這個收穫、有這個果報,理跟事都要搞清楚。然後再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事,它確實有理論依據,這個理、事一定要細細去研究《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把西方極樂世界的事實、理論都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們對於那個世界認識清楚,不懷疑了,想想我們自己想求生淨土也不懷疑了,信心也堅定了。信心一堅定,自己就好像我很有把握往生,確實有把握,確實得生。這次跟諸位講《要解》大義,實在就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也是《無量壽經》的精要的重說,這是信。必須要具備這六條,才是真正的信,才是三資糧的標準。

  第二講「願」,願是要發願,也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立志。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有個方向,有個目標,人一生當中有他生活的方向、目標,這個人一定很快樂;如果這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這一生當中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不曉得怎麼活的,日子一天一天糊裡糊塗過下去,這很痛苦,這很重要。所以,從佛經上反過來看我們現實的生活,我們會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得的受用就多了。人不可以沒有志,志向就是你一生生活的目標、方向,不能沒有。立志之後就不能更改,你的志願才能夠達到,常常改變那就壞了,將來一定是一事無成。所以,志願立定之後就決定不改。

  淨宗法門的大願就是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對於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決定不能留戀。世間我們的生活環境再好,再美滿、再幸福,要覺悟,那是短暫的,沒有幾年好過的;到壽命到了,一樣也帶不去,正是古德所說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這個世界是很短暫的,短暫就是苦。縱然你這一生過得再幸福、再快樂、再美滿,壽命到了,一切帶不走,叫壞苦,無常的,這個很可怕。所以你要有高度的警覺心,我們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壽命長,無量壽。

  大家讀了《無量壽經》知道,我們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希望很美麗、很年輕,不要衰老,我們這個世間求不到,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統統得到了。西方世界的人永遠不老,永遠不生病,永遠是那麼樣的美麗,佛法講莊嚴,我們通常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講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美男子,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比我們釋迦牟尼佛美得太多了,不能比!大經上讚歎的「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要想自己相貌好,永遠不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統統得到了,那才叫真實,必須是無量壽才叫真實。所以,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的,西方極樂世界人身真是金剛不壞之體,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永遠不會衰老的,永遠不會改變。

  不但西方世界人永遠不老,西方世界的植物也不會枯竭,花也不會謝掉,那才奇妙。他那個地方一切是真常,沒有變化的,不像我們這個地方變化很大,我們這是無常,他那是真常。你要是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了,我們就曉得,我們這一生什麼事情最大?什麼事情最重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這個事情最大。怎麼去法?一心一意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千萬不要中斷,因為中斷了你就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什麼?胡思亂想是你在製造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胡思亂想來的;西方極樂是怎麼來的?一心念阿彌陀佛來的,這個事實要搞清楚。所以佛號不能中斷,佛號不能夾雜,要以清淨心一心一意去稱念。要發這個願,要把這兩個世界搞清楚。

  第三是「行」,行就是念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一心一意的念這一句佛號,其餘的一切事情隨緣就好了,不要去攀緣。不但自己生活要隨緣,不要攀緣,為佛法,即使為弘法利生也要隨緣,不能攀緣,這個事情知道的人不多。弘揚佛法是好事情,我們到處去勸人,到處去募捐,我們來建道場,這不是好事情嗎?大家都認為這是好事情,我在年輕的時候也認為這是好事情。結果我的老師告訴我,那不是好事情。怎麼不是好事情?第一個,你心不清淨,真的,心不清淨。第二個,佛教的形象被你破壞了。佛教的形象是覺、正、淨,被你破壞了,變成什麼?迷、邪、染!你做了好事嗎?沒做好事,還是不相信因果報應,虛妄在造作,這個要知道。

  好事,古時候龐居士告訴我們,「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心清淨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淨土,這是最好的事情。多做些善事來弘揚佛法,是,你是做了點善事,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如果做得不如法,還要墮三惡道,你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弘法利生還要墮三惡道,這個太多太多了,自古以來太多了。為什麼?不如法,弘法利生裡面求自己的名聞利養,增長自己的貪瞋痴慢;要能增長貪瞋痴慢,哪有不墮三惡道的道理!因此諸位同修要牢牢的記住,隨緣不攀緣,決定要保持自己心地清淨光明,不受一絲毫的染污,這樣的好事來了,我們才做。

  譬如我們要建道場,有個人送了一大筆錢來了,要我們建道場,那不能不做;沒有人送來,就不做,要到外面去化緣,請人家去捐錢,這個不可以。人家主動送來,這個不做不行,沒有人送來,絕對不能問人要錢來做。問人要錢,我的心就不清淨了;人家送來,我沒有問他要,我心還是清淨的,這一點希望同修們要記住。要不要做好事?要做,但是不可以妨害清淨心,不可以去攀緣。隨喜功德,恆順眾生,我們有一分錢做一分錢的事情,有一塊錢做一塊錢的事情,絕對不勉強,做得很自在、很快樂,心安理得。這樣一生過日子,給諸位說,在這個世間固然是有老,老得很慢,不會很快就老了,青春可以保持久一點,不會迅速的老化。這個我們世間人所講的養生就有道了,心一定要清淨,才會懂得養生。一心一意執持名號,這才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要緊的大事。

  「蓮池大師云,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虛入品之功」。品是九品,執著事,就是執著這六字洪名,一句一句的念,念念相繼而不中斷,這個人決定往生。我這次來之前,大概還不到兩個星期,南投有個老法師,這個法師也不出名,很少人知道他,八十六歲,念佛往生,預知時至。在同住的有個觀緣(?)法師,他是我的同戒,今年七十歲了,他過年來看我,告訴我這樁事情。觀緣是東北人,人非常厚道,非常老實,平常做點經懺佛事,拿點單金過日子,生活過得很清苦,人很守本分。過年來送了十萬塊錢給我,我看到非常難得,不容易,十萬塊錢他要存積好幾年,才攢了十萬塊錢。來拜託我替他做點好事。我說你要做什麼好事?他說我要印經,買錄音帶流通。我說好!我給他換成美金,送了兩千塊錢到大陸,在大陸買錄音帶在大陸流通。他是北方人,北方的佛教比較上缺乏,我說你應該要報本,對你的故鄉這些父老應當存報恩心,把佛法傳到北方去。準備在大陸印《無量壽經》,大陸印,在內地流通,不必要批准,也不必要運費,就方便多了。我請個朋友帶到大陸去,替他做去,非常之難得。

  他告訴我,他那個老同參八十六歲,他一天到晚就是念阿彌陀佛。臨走的時候生了個小病,但是沒有痛苦,病了十幾天。走之前,對寺廟裡面大眾一個一個的告假,非常感謝,因為他年老,平常要人伺候照顧他,一個個非常感激。把住持、當家也叫來道謝,謝完以後,那天晚上他就往生了。他來給我說,他說這個老法師念佛拿念珠,他不是像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撥一個珠子,他是一把一把拉的。我說這個沒有關係,一顆撥的也可以,是一把撥也可以,總而言之,只要淨念相繼就決定往生。他預知時至,非常難得,這是最近一個往生的。你看真正往生的法師都是很老實的,都是沒有錢的,什麼都沒有的,也沒有廟的,在人家那裡掛單,看人家臉色過日子的,他真能往生;做當家、做住持的,反而都不能往生,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我們自己要小心謹慎。

  「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這就是講執著事,老實念,能往生,道理不懂沒有關係。你像剛才我講的這個老法師,他往生了,他不懂道理,連《彌陀經》什麼意思他不知道,《無量壽經》也沒有念過,他就一句名號,他真能往生。真正通達這些道理,要不肯念佛,不能往生,講經說法也不能往生;講經說法是修福,與往生不相干。往生一定要念佛,不念佛就不能往生,這個東西很重要。這一段是講修行,這個法門修學的三大要領,也就是三個重要的條件,缺一都不可,一定要相信,要發願,要認真念佛。

  下面我們再看「德用」,就是它的利益,它的好處。「此經以往生為功,以不退為德」,它的作用就是能夠幫助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最大的困難就是退多,進得少退得多,會退步;十方世界修行,跟我們這個世界修行都差不多。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佛告訴我們,他們在過去生中住菩薩道,可見得過去生中曾經當過菩薩。這一生?這一生就做王子、做長者,從菩薩退下來,退轉了。不但退轉,前生的事情都不知道,有退轉,有隔陰之迷。他們住菩薩道,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還有退轉,還有隔陰之迷,你就想想看,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現在佛告訴我們,唯有西方世界永遠不退轉,永遠沒有隔陰之迷。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能力都恢復了,我們多生多劫的事情統統都能夠知道,都能夠記得起來。不但記得起來,都能夠見到,能夠回憶到,生生世世的事情都可以回憶到,這是西方世界的好處。

  「極樂世界有四土,各論九品」,這個四土在大經裡面都跟諸位報告過,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實在說每個佛世界都有四土,但是四土不在一起,像我們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我們相處的都是凡夫。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聖人?有,雖有聖人,我們不容易見到,聖人太少了,不容易見到。菩薩、羅漢都有,甚至於我們見到面也不認識,這是很苦惱的事情,佛菩薩也不會告訴你,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現在有,有不少人說,我是什麼佛再來的,什麼菩薩再來的,那個靠不住,那是假的。因為自古以來有個例子,他要說出他的身分,他馬上就走了,那是真的;說出還不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說了他就走了,這是真的。像彌勒菩薩,就是布袋和尚,在宋朝時候出現的。他是臨終的時候,自己說出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了就走了,大家沒有話說,說完就走了。這是自古以來不會改變的例子,沒有一個是說出不走的,沒這個話,沒這個道理,那決定是騙人的。

  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土九品在一起,這是非常非常特殊。所以,我們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他們住的是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可是我們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手拉手排排坐,這是別的世界沒有的。它四土九品在一塊,生活在一起,所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跟諸上善人統統生活在一起,就不會退轉了;天天跟這些大菩薩們在一塊,他們照顧我們,怎麼會退轉!怎麼可能有隔陰之迷!換句話說,那個地方是十法界裡面修學最殊勝的環境。我們在沒有成就之前,環境對我們的影響關係非常大,一切學佛環境,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最好,我們可以到那個地方去修行。

  「故說帶業亦得,消業亦得」,我這一段是因為在前些年,有些人查佛經,說佛經裡面沒有講帶業往生,只講了消業往生,所以他們主張消業才能往生,帶業不能往生,把修淨土的人起了一個非常大的震撼。連美國周宣德老居士(周老居士在台中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的,也是專修淨土,老實念佛的)、紐約的沈家楨居士都震動了,都恐懼了,說帶業不能往生,那我們念這麼多年沒指望了,不一切都完了!非常的沮喪。我到洛杉磯,老居士在飛機場迎接,見了面,第一句話就問我怎麼辦?帶業不能往生怎麼辦?他來問我,我就告訴他,我說帶業往生雖然經上沒有,沒有這個字樣,我說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有沒有?他說有,這個經上有,四土三輩九品《無量壽經》上有,《觀無量壽經》上有,是佛說的,沒錯。我就問他,我說假如不帶業,哪來的四土三輩九品?他一聽也就楞住了。

  四土三輩九品是帶業帶的多少,帶得少的品位高,帶得多的品位低;如果不帶業,不帶業是平等的,不可能有四土三輩九品。他聽我這樣講,點點頭,有道理。我說如果真的不帶業,消業往生,我說西方世界不要去了。他說為什麼?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只有他一個人不帶業。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等覺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那是不是業?他點點頭說是帶業。連觀音菩薩、文殊、普賢都帶業,他們帶得最少,所以他們品位最高。如果都不帶業,他們都不要去了,西方極樂世界只剩阿彌陀佛一個人,我說你還去幹什麼?他就笑了,這問題就解決掉了。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佛雖然沒有說帶業,說了四土三輩九品,那就是明明告訴你是帶業往生的;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統統帶業,沒有不帶業的。

  可是那個講消業的人在美國的勢力很大,我們也不敢得罪他,得罪他不好惹,到以後到處弘法會有障礙。所以我講,他講得也有道理,什麼道理?叫你多消一點,少帶一點,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一點,也講得沒錯。所以我就說,「帶業說」,這是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古大德的解釋,「旨在令人發心求生,人人有分」,確實淨宗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人人有分。「消業說,旨在令人精進修學,增上品位」,我也把他捧一捧,絕不得罪他。所以說,帶業說說得很好,消業說也說得很好,沒有衝突。

  「帶業生同居淨土,證位不退,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處」,這是說,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的佛法。這一句話是台中李老師提出來的,但是當生成就,究竟是什麼樣的成就,沒說清楚,我在此地把它補充出來。這個成就是究竟圓滿的成就,就是這一生,諸位要記住,就是我們現在這一生,就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就能夠證得跟阿彌陀佛完全相等,這個法門!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沒有死。像我剛才給諸位講那個最近往生的老和尚,八十六歲,他到處給人辭行,到處感謝你們照顧,他要走了。他說得清清楚楚,頭腦清清楚楚,沒死,活著告訴你,統統都感謝完了,他走了,活著走的,沒死。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無量壽,你看是不是這一生成就!經過一次生死,那是兩世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世,不是兩世。凡是往生的人都沒死,死了就不能往生了,死了就搞六道輪迴,哪裡能往生!往生是不死的法門。所以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究竟圓滿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所有一切法門,你到哪裡去找去!你找不到。

  我們再看,翻過來看二十二面,「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以橫生上三土,一生補處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這是真的,句句是實話。上善是指什麼人?就是指等覺菩薩,西方世界的等覺菩薩太多太多了,等覺菩薩就是後補佛。我們這個世界的後補佛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哪裡?我告訴諸位,彌勒菩薩家住在兜率內院,彌勒菩薩天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上班,他辦公在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說明他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多,在他自己家裡時間少,你們看《無量壽經》就知道。所以,十方世界的後補佛統統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很不可思議。我們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跟他們天天在一起,這多幸運!所以,生同居土即橫生上三土,上三土裡面,方便土裡面的阿羅漢,實報土裡面的菩薩,統統聚會在一處,每天生活在一起,所以一生一切生。

  一生補處,就是說位不退就圓證三不退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說老實話才是位不退,但是行不退、念不退統統同時得到,這個不可思議。在平常講位不退,小乘是須陀洹果,初果才證得;行不退,菩薩才證得,不會再退到小乘,大乘菩薩不會再退到小乘;念不退是要法身大士才證得,別教初地菩薩才證得。但是我們凡夫念佛往生淨土,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個三不退你同時證得。所以說如斯力用,像這樣的事例、這樣的作用,千經萬論佛沒這麼說過,千經萬論裡頭沒有的!所以,蕅益大師很感慨的說,「宗教之士,如何勿思」,這兩句話是講,宗是講宗門,學禪的,教是學教的,像天台、賢首、法相、三論,學教的;參禪的、學教的,你們為什麼不多想一想?想明白了,一切放下老實念佛,這是我們真正在一生當中可以得到的;參禪、研教,一生當中未必能成就,這個法門是確確實實成就的。

  末後這一段講「教相」,教是教學,相就是儀式,就是樣子、形象,這個法門教學的形象是「大乘圓頓,三根普被」。「大乘菩薩攝」,本經在一切經裡面分類,它是屬於大乘法,是屬於菩薩法,不是小乘人修學的;在十二分教裡面,就是佛講經的方式裡面,是屬於「無問自說」。這是世尊「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這個經是世尊徹底的悲心,不同於講其他一切法門,甚至於這種悲心悲到了極處,還在《無量壽經》之上。為什麼?《無量壽經》還有阿難尊者啟請,彌勒菩薩啟請才說的,有人請才說的,這個法門沒有人請,佛自己說的,無問自說,這才是真正徹底的大慈大悲。佛說出這部經,就是普遍加持一切眾生,這是加持,我們把這個經念一遍,就是佛對我們加持一次。如果用密宗的話來講,這個經念一遍就是諸佛如來給我們灌頂一次,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的。

  它的功德、它的好處,是能叫末法,就是我們現在;多障,我們現在的障礙、染污,可以說到了最嚴重的時候。我過去讀經,讀到五濁惡世,念念就念過去了,沒有什麼很深的感觸,現在念這個經文感觸非常之深。濁是什麼?濁是染污。我們今天看這個世間的人,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生理的染污,哪裡像個正常的人!不像是正常的人,這個太苦了,太可憐了,這是濁,濁惡。惡是造惡業,身造殺、盜、淫,都習以為常,認為這是正常;你要是不造殺盜淫,都覺得你奇怪,你這人很怪,你看這是什麼年頭、什麼心、什麼世界!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也是習以為常,都正常的。心裡面貪瞋痴,造十惡業。不造十惡業,他看到這個人神經有問題,不正常。這是我現在讀這個經跟從前的感觸不一樣,濁惡到了極處,這是多障有情。這樣的染著還能得救,這個不可思議。

  什麼方法能得救?這個法門能得救。從這裡看到這個法門殊勝無比,真正是諸佛如來徹底的慈悲,救度這些苦難眾生。說老實話,除了這個法門,沒有任何一個法門能夠救得了我們。你想想,我們的染著,天天在造惡業,怎麼辦?而且它的功德還不僅僅教我們得救,是徹底的救拔,教我們永離六道,一生圓滿成佛,這種利益、功德、好處,到哪裡去找!你要把這個機會錯過,你這一生再也找不到,這一生找不到,生生世世都找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像清朝彭際清居士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

  「方便門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至是到了極處,所有一切方便門裡面,要想一個最直捷的、最圓滿的、最快速的(頓就是快速、頓超,最圓滿、最快速的),「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就是這一門。「念佛法門,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這是把這個法門為我們顯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法門裡面,最直捷、最圓滿、最快速的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的修學,有持名念佛,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實相念佛,有很多不同的修行的方法。但是所有一切方法裡面,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靠得住的,就是信願持名。是《彌陀經》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的方法,都是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末後蕅益大師特別開導我們、提示我們,「華嚴奧藏」,《大方廣佛華嚴經》,奧是奧妙之處,藏是含藏在裡面,不輕易被人看出來的,奧秘的寶藏。「法華秘髓」,《妙法蓮華經》的精髓。「一切諸佛心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心要。「菩薩萬行司南」,菩薩所修六度萬行的指歸。「皆不出於此矣」,都不超出這本經。換句話說,這部經是什麼經?是《華嚴經》的奧藏,是《法華經》的精華,是一切諸佛所說一切經典的心要,心要就像《心經》。這個《阿彌陀經》是一切諸佛如來所講一切佛法的中心,所有菩薩修行的指南,不修學這個法門不能圓成佛道,這是《華嚴經》上說的。「欲廣歎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如果要詳細的來解釋,詳細的來介紹、來讚歎,窮劫都讚歎不盡。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真正聰明人,要多想想,應當要曉得、要明瞭。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實實在在是罪業深重。不遇到這個法門,縱然修一點福報,人天當中享受都難。為什麼?我們有沒有把握來生再能得人身?來生再得人身的條件,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定要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我們自己跟自己打個分數,能不能打到七、八十分?五戒十善每一條都可以打到七、八十分,來生可以不失人身,來生還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六十分都不夠,來生就是三途去了,這怎麼得了!我們自己憑著良心跟自己打分數,幾個人五戒十善能夠夠得上七、八十分的標準?這樣一想,人天就沒分了。

  修的福報,福是有,還是會享受的,到哪裡去享福去?到三惡道裡享福。三惡道裡面,地獄道沒福好享,統統受罪,沒有福享。畜生道有福,你看看那些富貴人家養的這些寵物,牠享福,你願不願意去當人家寵物?不願也不行,你造的那個業,應當去受果報,就變成這個。我們在美國看到人家養的這些小貓、小狗,照顧得真是無微不至,死了以後還送到動物公墓裡面去安葬。主人有的時候經過,還在牠墓的前面插個花,紀念紀念。寵物,那是畜生道裡有福報的。鬼道裡面有福報的,就做土地公、城隍,什麼王爺,什麼千歲、鬼王,就那一類的,到了初一、十五有很多人去拜拜、去供養,鬼道裡面有福報的。這一生修福,到畜生道裡享,到餓鬼道裡享,可憐!如果我們不願意這樣幹,那你就得認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惡道的福不享,人天福報也不享,這才是一個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要講到究竟方便,用這四個字做標準,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唯獨這部是究竟方便。為什麼?像《華嚴》、《法華》,究竟但是不方便,不容易修學;像許多小乘經典、方等經典,方便,容易修學,不能成菩薩,不能成佛,不能保證你一生就證得三不退,所以它方便但不究竟。在一切經裡面你去看,究竟的就不方便,方便的卻不究竟;如果說既究竟又方便,只有這一部,值得我們珍惜,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認清楚。自古以來許多祖師大德,他們在以前實在講涉獵得非常之多,譬如說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這是我們最尊敬的。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通宗、通教,到晚年的時候,全部都捨棄掉,就一句阿彌陀佛。為什麼?到晚年,才真正識貨,真正認識了,究竟方便唯獨這一部,才放下萬緣,連佛法也放下,這一部就成就了。

  所以,蓮池大師在晚年,「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老人家就是一部《阿彌陀經》,一聲阿彌陀佛。他念四個字,不念六個字,四個字比六個字簡單容易。《彌陀經》上講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南無是恭敬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那是加上去的。蓮池大師教給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自己念阿彌陀佛,不念南無。人家就問他,為什麼你自己念的跟教人家的不同?他就說我自己這一生決定往生淨土,所有一切客氣的統統去掉,不必客氣了,就念阿彌陀佛。他說我勸別人,他未必發願求生淨土,他對這個世界還留戀,他還捨不得去,加個南無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就是恭敬阿彌陀佛,禮拜阿彌陀佛,皈依阿彌陀佛,還不想去見阿彌陀佛,所以加個南無。你們同修們如果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往生,南無也可以不要,也可以不用客氣。如果還不想去,南無一定要加,一定要客氣、恭敬一點,有禮貌,這個才對。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