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菁華  (第六集)  2009/12/24  華嚴講堂 檔名:02-038-00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四十三節,「世間人民,不順法度」,我們昨天學到「破家亡身,不顧前後」,今天我們接著看:

  【富有慳惜。不肯施與。】

  『富有』是福報,世間人的福報從哪裡來的?從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來的,聰明智慧是修法布施來的,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來的。得福大小與過去生中修因有關係,過去生中我們修的因多,心量大,這一生所得的財富也大;如果過去生中修的量少,心也不太大,這一生得到的也就很有限。這個總的來說,福報是有享盡的時候,又何況無始劫以來,找不到一個人只修福而沒有造惡的,這個人找不到;同樣,說這個人惡人,只造惡,沒有做好事的,也找不到。所以六道眾生善惡交雜,就產生我們現前自己所遭受的,以及周邊環境我們所看到的形形色色,果報不相同。細心觀察你就能看到佛經上講的,前世的因,後世的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怎樣讓我們福報能保持住,永遠不失掉,有沒有方法?有,你不斷的去修因,今生得的果報,還要修來生的因。佛經裡面說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這一生的遭遇就是前世的因;「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這是因,果報在來世。

  明白這個道理,這一生固然重要,來生更重要,為什麼?這一生得人身不容易。佛經裡頭講得很透徹,講得很明白,佛舉了幾種比喻。世尊有一天在給孤獨園,我們想一定是很多弟子們陪著老師,老師在地上抓了一把土,沙土,然後把它放下去,灑到地上。弟子們看到,就向老師請教,您老人家這是什麼意思?佛就說,「我抓的這把土,我現在灑到地上,是灑到地上的土多,還是我這指甲上還剩一點」,不能完全沒有,沒有灑乾淨,「哪個多?」他們說,當然是灑在地上的多,指甲縫裡那很少一點。佛就說,這個世間的人,失掉人身之後,來生不能得人身,就像我灑在地上的土;來生還能得到人身,就像我指甲裡還留著一點土。這是比喻失掉人身之後,再得人身很難,不容易;換句話說,再得人身,是一定會得人身的,但是不知道到哪一劫去了,不能用年月時來計算。為什麼?我們要想想自己,在從前的社會,失人身再得人身的多;現在失掉人身,得人身的,真的像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爪上土。這是從量上來說。從機緣上來說,佛,這經上舉個比喻,「盲龜浮木」。比喻說,一隻烏龜瞎了眼睛的,在大海裡面,瞎了眼睛的烏龜,海水上面漂了一塊木頭,木頭當中有個洞,這個烏龜把頭伸出來,正好就碰到那個洞裡面去。你們諸位想想,這個機會有多少?大海,不要說大海,我們說旁邊的小湖就不容易,別說大海。所以這是講機緣難。第三個比喻,佛講「須彌穿針」。從須彌山頂吊一根線,下面有一根繡花針,這個線掉下來正好就穿到針孔。我說我們不要須彌山,我們從這個樓上,這是七層樓,從七層樓上用一根線穿下去,底下有個人放一支繡花針,讓你穿一個星期,看能不能穿一根線進去?都是比喻失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我們知道佛不會打妄語,《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他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勉勵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要珍惜,不容易得到,得到之後,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個機會一定要掌握住。

  得人身,得要聞佛法,聞佛法的機緣也不容易。這個世間講經說法的人少,世尊當年在世,弟子們跟著佛學習,個個都能講,也不過是一千二百五十人,師資的隊伍這麼多。分頭到四面八方,也像世尊一樣,天天都在教化眾生,可是有機緣遇到的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遇不到。現代這個時代,我們很幸運,遇到高科技這些工具,這些工具要善於利用的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那還是佛度有緣人,我們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什麼人有緣?到時候他能夠把頻道打開收看,這就是有緣;他要不知道、忘掉了,不知道收看這個頻道,就是沒有緣。從比例上來講,有緣的人還是少,沒有緣的人還是多,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得人身、聞佛法,最難的是遇了善知識,沒有善知識點醒,沒有善知識指導,難!靠自己摸索不容易。善知識教導我們,我們是凡人,凡人總離不開衣食住行,總是離不開財色名食睡,這是生活必需的。我們不求奢侈,不求很多,但是日常生活能過得去就好,這也不是容易事情。命裡前生沒修,這一生就應該過貧賤的生活,貧賤之極是乞丐,沒有財富,也沒有地位。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保住最低限度的衣食住行?能,不但能,還能夠有相當的豐富,那就是你得要懂得。

  所以章嘉大師教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早年我初接觸佛法的時候,他老人家教我的。他說:有時候求,求不到,有求不應,這是什麼緣故?這裡頭有原因。有求不應,不是不應,是自己有業障,還是中國古人講的「反求諸己」。絕對不是外面,不是佛菩薩不靈,不是經典所說的是妄語,不是的,是本身有業障。我們自己把業障懺除,所以懺悔業障是非常重要的,障礙沒有了,有求必應。這個求,就是要修三種布施,我們要求財、求智慧、求健康長壽、求家庭幸福、求事業順利,都要從布施去做起。布施裡面,特別是法布施,為什麼?法布施裡面決定有財。沒有金錢,沒有金錢我們用體力,體力叫內財,內財布施果報比外財還要殊勝,所以肯定有財施。布施裡頭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別人覺悟,這是真實的布施。別人沒有錢,送一點錢給他,沒有米,送一點米給他,沒有穿的,送一點衣服給他,這個福報不大。能幫助人覺悟,這個福報就太大了,為什麼?改變我們生活的品質,決定是要智慧。有智慧,他樣樣自己會修,都能夠得到;沒有智慧,怨天尤人,天天怨恨老天不公平,為什麼別人有,我沒有?這個不但不能得福,還在造罪業,他的果報,苦上還要加苦,這就錯了。所以,諸佛如來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苦樂是果報,果上沒有法子幫助,要教他修因。因是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覺悟了,你就懂得怎樣去得到真正的自在。

  所以佛幫助眾生,一生從事於教學,唯有教學那是道道地地、真真實實的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且他這個離苦講到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生死,這是究竟苦;得樂,得真樂。我們這個世間的樂不是真的,怎麼不是真的?佛法裡面舉的比喻也很有意思,以前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他說你想,你吃東西吃得很好,合口味,很樂;如果叫你連續吃個十碗、二十碗,你就不樂了,樂就變成苦,這樂是假的。苦是真的,苦不會變成樂,打你一鞭子苦,打你十鞭、二十鞭更苦,不會變成樂,這個我們要把它想通。年輕人喜歡跳舞、唱歌,樂!叫你唱三天三夜,叫你跳七天七夜,你就苦了,你就受不了。樂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所以佛說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佛教我們得究竟樂,究竟樂是什麼?苦樂二邊都沒有,那是真樂,身心舒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樂!我們要得到這樣的樂,離一切苦,得一切樂,只有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他會教給我們,他就教我們施財、施法、施無畏。

  無畏,財跟法好懂,無畏是幫助別人離開恐怖、離開不安,他身心不安,你能夠幫助他,讓他感到有依靠,不怕恐怖,這是屬於無畏布施。所以在佛門裡面,首先勸我們素食,為什麼?你看看你吃的那些動物的肉,那個動物害怕不害怕?牠恐怖。我們不但叫人離苦得樂,要叫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有人就問,植物也是生物,難道我們吃它就沒有過失嗎?問的話很有道理,植物也有生命,不但植物有生命,現在我們知道礦物也有生命。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實驗,我們知道水有見聞覺知,水有受想行識。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跟我們這些動物有什麼差別?礦物都有,植物怎麼會沒有?植物也有,植物、礦物跟動物一樣,它也懂得知恩報恩,也懂得犧牲奉獻。所以這些年來,我們都在做實驗,希望把這樁事情證明。我們種蔬菜、種果木樹,我們對蔬菜愛護,用愛心照顧它、關懷它,幫助它成長,它就長得特別好,果實也結得特別的香甜,那是什麼?它奉獻。它長熟了,必須要採下來,那個籽傳宗接代,生生不息。我們忘掉去採取它,我住在澳洲圖文巴,菜園裡面就有一條絲瓜,它長在這個,菜園很大,長在這個,絲瓜是藤子的,在藤子背後,我們沒有看到,所以它就長得很老了。它居然托夢給我們照顧菜園的悟謙法師,托夢給她,它說趕快去採它,告訴她處所,趕快去採,它說我已經太老了。悟謙師想,這個夢作得很奇怪,到第二天早晨起來就到那裡去看,果然看到一條,是很老了。就告訴它,你慢慢長吧,長了以後做種子好了,你已經不能吃了。你看看,這就是自己知道犧牲奉獻,植物。

  所以從這些例子上,我們都能夠理解,動物也是如此,你將來養牠、吃牠,那牠也是犧牲奉獻。不過牠還是愛惜牠的生命,你看殺牠的時候,牠驚慌、恐怖、逃命,從這些地方你能看得出來。植物沒有這個現象,到時候收割的時候,確實它是做出犧牲奉獻。所以我們得善待。回教,伊斯蘭教對於宰殺牲口,他們有禮節的,有做儀式的,而殺的時候也有技術,決定是一刀斃命,減少牠痛苦,這都是慈悲。所以,他們一定要阿訇宰殺的,他們才吃,一般市場上的他們不要,為什麼?那些動物宰殺時候非常痛苦,沒有給牠祝福。這就是有慈悲心加在裡頭,牠也會感恩。佛門,早年佛陀在世,現在南洋南傳的小乘依舊還是保持托缽,這個好,托缽是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別人他家吃什麼就供養什麼。而且供養的分量也不多,所以你得托好幾家,才夠你日中一食,你才能吃飽,這個沒有分別的。可是大乘佛法傳到中國之後,提倡素食,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這實在是一樁好事情。傳說梁武帝讀《楞伽經》,讀到經文上說,「菩薩不忍心吃眾生肉」,看到這句話非常感動,他自己就先做了,以身作則,就吃長素。他是佛門的大護法,於是在佛教裡面就發起一個素食運動,這個運動做得很成功,一直到現在影響,出家那是完全素食,在家素食也不少。我覺得這是梁武帝一生做了一樁大好事。素食確實幫助我們得健康長壽,無畏布施最好的表現。

  除此之外,積極的提倡放生。放生在近代,放生趨於一種形式,我們看到了覺得有問題。早年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星期三在慈光圖書館講經,有個人抬了一個大海龜到圖書館門口,問我們要不要買,買來放生。許多同修知道了,告訴老師。老師說,把牠買下來放生,第二天把牠放生。過了兩天又抬了兩隻來,老師告訴大家別買了,要買的話以後天天都有。為什麼?你不買,他就不抓;你要去買他的,他天天去抓,這不是放生,這是害生了。所以這個要懂得。寺院庵堂在法會節日的時候,做法會常常舉行放生,預先通知這些賣魚的、賣鳥的,預先通知我要多少多少隻,他就拼命去抓,這個錯了。祖師大德在開示裡面告訴我們,放生是怎麼放法?家庭主婦每天早晨到菜市場去買菜的時候,偶然看到,而且看到,魚也好,這是平常放生裡面最多的,一定要看牠真的可以活下去,存活下去,你才買牠。如果牠受傷很重的,放到河裡去牠也死掉,那你就不必了;很活潑的。鳥也是如此。這個就對了,絕對不是預先通知他,那我們就錯了。要這樣發心去放生,不如我們倡導護生。豐子愷畫的《護生畫集》,是替他老師,他老師是弘一大師,好像是弘一大師五十歲的生日,他畫了五十張護生畫集,為老師祝壽。弘一大師看到很歡喜,他說我每年生日,你給我畫幾張。好像以後他一共畫了六集,六集是到老師六十歲。這個《護生畫集》因緣是這麼來的,這個好,勸導人不食眾生肉;或者是不得已,勸導人吃三淨肉。三淨肉就是不是自己殺的、沒有聽到殺的聲音、不是為我殺的,市場裡面有許多他已經殺好了,擺在那裡賣,這叫三淨肉,這個實在是不得已的。可是現今的社會,我們要曉得,家畜飼養跟從前的方法不一樣,都是集中在一起。那種飼養的方法,飼料都是激素、都是化學物,讓這些小動物,這些雞鴨豬羊,讓牠很快就能長大。所以這些肉吃了決定是不健康的,決定對人體有害的。不但肉食,現在連素食都有問題,他們用化肥、用農藥,用的量很大。所以農家他們自己不吃,比如菜農,種菜到市場賣的,他自己吃的,他另外有個小區,他自己種自己吃;賣的他決定不吃,他知道那個農藥很嚴重。菜長出來很好看,可是你吃起來味道不對,只要細心你就能品嘗出來。所以你看,素食都有問題,真是《無量壽經》佛說的,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是「飲苦食毒」,你說多可怕!

  要想保持我們的「富有」,佛法教我們捨得,捨是因,布施,得是果,你捨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你得到的那個還要捨。所以「捨得」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你捨你就有得,你捨得多就得多,捨少就得少;第二層意思,得到的也要捨,那你得的就更多。總而言之,把所得的統統捨掉,捨掉之後它源源又來了,就像活水,這邊出去,那邊就流進來,川流不息,這個好。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這個意思,錢財叫通貨,通像水一樣的,它流通,源源不斷的進來,也源源不斷的出去,這正確的。不能把它堵住,堵住,你得到財,不布施了,那你永遠就那麼多,還會消失掉。決定要懂得布施。我們中國人,家家拜財神,現在有很多人把關公當作財神拜,拜錯了。關公是有義,他老人家一生把義做出來,但是他沒有發財,你拜他,他不會給你帶來財富。在中國大陸過去拜財神拜誰?范蠡,那真的是財神。范蠡生長在春秋時代,他是越國人,就是現在的浙江。越被吳滅了,吳是江蘇,吳王夫差滅了越國。他跟文種輔佐勾踐恢復了國家,這個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中興不是容易事情,中興比建國還要困難,這是古代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國家恢復之後,把吳打敗了,他知道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他告訴文種要趕快離開,文種不相信,結果文種被殺了。他聰明,改姓名就逃掉了。逃出去之後,他帶著西施,西施是他的妻子,帶著西施去做小生意,做小買賣。幾年之後發了大財,發財之後,他統統拿去布施,救濟這些貧苦的人,自己從小生意又來做起。好像三年之後又發了,發得很快,發了之後又布施。他一生三聚三散,他很會散財,中國人拜他做財神那是正確的。他告訴你,財聚了之後一定要散,散了之後,很快它就聚了,這是對的。

  在佛法裡面最忌諱的就是聚財,你想想看,世間還有多少人沒吃的、沒穿的、沒地方居住的,我們有能力,能吃飽、能穿暖,能有個小地方遮蔽風雨就可以了,多餘的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佛菩薩給我們做的示現,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他一生完全在教學。所以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他,他是個職業老師,是個模範的老師,真正是救世救人;是個義務的老師,他不收學費。有教無類,無論什麼人,他也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也不分宗教信仰,這我們在佛經上都能看得到的,只要去跟他學,他都肯盡心盡力的來教導,教一輩子!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教到七十九歲,他老人家圓寂。一生沒有一定的居住地方,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跟他的學生也要過這種生活方式,不容易,我們現在稱為叫苦行。所以他老人家提倡「以苦為師」,這個裡頭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身心清淨,真是一塵不染;第二個好處,對於世間沒有一絲毫貪戀的心,心在道上,所以他道業能成就。弟子當中沒有一個不成就的,至少也是證得須陀洹果的,阿難尊者就是示現證須陀洹果。阿難證阿羅漢是在迦葉的手裡,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了。迦葉年齡比他大得很多,他跟迦葉尊者,證阿羅漢是迦葉他教導的。所以承傳,迦葉是第一代,阿難是第二代。這就是給我們說明,這個現象是什麼?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最低限度都是證初果的,證初果就算是真有成就了。經上告訴我們,如果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他會證阿羅漢果;沒有佛出世的話,他會成獨覺,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就是真實的成就,做給我們看的。佛的弟子當中,程度也是不整齊的,從小乘講,從初果到四果羅漢都有;從大乘講,那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些菩薩也都在其中,這麼樣的一個僧團。

  范蠡改名叫陶朱公,陶朱公有很多人知道,這是我們很好的模範。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我們不可能過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在現實環境,我們的體力跟他們相比那差太遠了。所以我們只要衣食夠了,多餘的要布施、要施捨,要知道放下,要知道幫助肯修學的那些同學們,全心全力幫助他,全心全力照顧他,這就是經上講的積功累德。施,真的愈施愈多,到一定的境界,確實諺語裡面所說的「心想事成」,真的是這樣的,特別是對自己。對別人,我們也有很多期許,尤其是苦難眾生,往往我們心裡想,做不到,那是什麼原因?眾生有業障,那個沒有法子。尤其是定業,諸佛如來都沒有法子轉,要怎樣轉?要他自己轉,所以要幫助他覺悟,他自己回頭,他自己改過自新,業障才能消得了。佛只能教人,不能幫人消業障,這個要知道。佛能夠把發財的方法教給你,還得你自己去做,你自己不去做,佛菩薩不能保佑你發財。如果說佛菩薩保佑你升官發財,那是迷信,那決定做不到的。但是佛菩薩會教導你,用什麼方法升官發財,你要依教奉行,你一定可以得到,這個在歷史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明瞭之後,一定要知道修善、修福、積德,要知道,財愈施愈多,這個要有信心,你自己財用不會缺乏。你要幫助一切苦難的人,你有這個心,真正發心做,做得很如法,財源會不斷而來。底下這一句說:

  【愛保貪重。心勞身苦。】

  這兩句話也是我們現前社會的寫實。我們有財富,命裡有財,捨不得布施,捨不得幫助別人,那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壓力,怕財富貶值,擔心的事情可多了,我說都說不盡,害怕!佛經上講,財為五家之有,他天天在防範,天天在操心,所以富而不樂,他生活過得很苦。我見過一些大富長者,他沒有我們這麼快樂,沒有我們這麼自在,出門還要保鑣,行動不自由。大富大貴都是這樣的,那不是一種榮耀的享受,那是一種不得已,現在叫防恐,防恐的,過這種日子,哪有我們這麼樣的自在?所以,積財哪有散財好?散財那個心多舒暢、多快樂!積財,你的心、你的身負擔都很重,你不會自在,那就是苦。所以富貴有富貴人的苦處,他的苦處,我覺得比貧窮人苦處還要嚴重。貧窮人之苦,不過是為衣食而已,他衣食不愁,他的苦處貧窮人不知道,真苦,容易衰老。佛講得不錯,『心勞身苦』。

  【如是至竟。無一隨者。】

  這個『竟』是什麼?到死,像這樣的身苦心勞,一直到老死,你一樣都帶不去。佛經上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中國古諺語裡有一句話說「為誰辛苦為誰忙」,這是迷惑顛倒到所以然之處,你為誰?要是說為自己,那學佛的人頭一個就犯錯了,為自己是增長我執,那個麻煩可大了。我執破掉,就出六道輪迴;增長我執,你一生修得再好,出不了六道輪迴。而且這種慳貪心重,貪而無厭,得到的不肯布施,不肯幫助別人,果報在哪裡?果報在餓鬼。餓鬼道第一個業因就是貪,慳貪墮餓鬼,瞋恚墮地獄,這是三惡道的因,那怎麼能幹?佛在大小乘一切經論裡面教我們,怎麼樣脫離六道輪迴?放下貪瞋痴慢,你就脫離六道輪迴。這四個字,貪是鬼道,瞋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傲慢是魔道阿修羅。六道裡面,善道只有兩個,人、天,那個四道都不善。修羅雖然有福,修的福報很大,但是享福的時候造罪業。這些話我們點到為止,不必細說,你要想了解,你冷靜觀察這個世間,你全部都看到了。他造的是什麼業?世間有沒有災難?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是最科學的,從哪裡看?佛給我們講的原理原則,「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現在的人,他想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幹的是什麼?如果是與十惡相應,那肯定是災難;如果是與十善相應,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十善做到圓滿,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希望爭取哪個法界?你能這樣想,你就有智慧了。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一切眾生,十法界的因都有,就是阿賴耶裡面十法界的種子統統具足。你希望來生到哪個法界?你把這個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所以佛法不講因生,因統統都有,每個人都具足,你要想哪一個法界果報現前,你把那個法界的緣,因有緣它就結果。

  緣太多,很複雜,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大類,第一個是親因緣,親因緣就是因,統統具足,它就不必說了。第二個是所緣緣,這重要。我們這一生當中想取得佛法界,這是最究竟、最圓滿的,那你要以佛為緣,你不要離開佛。佛在哪裡?佛在經典裡面,我每天讀誦,就是天天跟佛交流,天天聽佛提示,佛提醒我,我應該怎麼想,我應該怎麼說,我應該怎麼做,跟佛一樣。佛的心是平等心,這是成佛第一個因素,我們對人、對事、對物不平等,這一道就去不成,所以一定要學對一切眾生生平等心。佛菩薩真慈悲,我們不能不感恩。方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特別提到的就是《華嚴經》,他老人家是哲學家,所以教給我的時候都是用哲學的術語。他說《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概論就全包了,他說它這裡面有究竟圓滿的理論,有極其巧妙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這種教科書世間找不到的。有理論、有方法、有表演,做出來給你看。善財五十三參就是表演,表演什麼?凡夫一生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裡面頭一個因素是什麼?就是平等心。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文殊是他的老師,在老師的會下得到平等心。它的名詞不是用這個,它的名詞叫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平等心,這個諸位要曉得。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有知就不平等,無知才平等,就是完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平等,有分別、有執著就不平等,這叫根本智。這個智得了之後,在生活、在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起作用的時候叫無所不知。你看,先要成就無知,然後才無所不知,你六根一接觸就知道了,那是什麼?那叫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現前。

  因此佛家教學是把禪定放在樞紐,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戒律是補助的,是幫助你得定的;換句話說,開智慧是要定,定才是樞紐,最重要的。智慧是目的,終極的目標是要把自性裡面的智慧完全透露出來,這是我們目標。那你曉得禪定是手段,持戒是手段的手段,這個總得搞清楚。宗門裡面特別提倡的叫參究,實在講教下也不例外,教下要大開圓解,還是靠禪定。教下叫止觀,宗門叫禪定,實際上止觀就是禪定,止是放下,觀是明瞭,你不肯放下,你就沒有法子明瞭,放下就明瞭了。所以他不准研究,佛法跟世法修學大大的不一樣,世間法修學用心意識,識是什麼?記憶,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的執著那就是思考,他用心意識。佛法講的是離心意識,就是不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才叫參。你看佛法在過去求學,我們講求學,佛法叫參學,就是不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你用的是什麼?真心,我們今天講是直覺,用真心、直覺,裡面沒有思考,這才能直接叫你見性,明心見性。念佛也不例外,念佛如果離心意識,那叫什麼?實相念佛。實相念佛的成就,直接就生實報莊嚴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有餘土,直接就生實報土。實相念佛,那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所以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這三個先捨掉兩個,捨掉兩個就是第六識跟第七識,這兩個是因上轉,阿賴耶是果上轉,我們盡量在不分別、不執著上下功夫。這兩樁事情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去練,首先學著不執著,再提升到不分別。

  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確實給我們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的一部論典。他後面的五止六觀,五止是放下,六觀是明瞭,抓到這個原理原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知道從哪裡下手。真用功,二、三年功夫就得力。功夫得力,雖然沒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修淨土法門,那個力量就夠了,我們不奢望實報土,取同居土、方便土,那就夠用了,這是佛法無比殊勝的利益。所以要曉得,凡是帶不去的統統要捨,歡歡喜喜去捨;帶得去的,要抓緊住。帶得去的,我們今天修淨土,實在講看破放下是真不容易,我們只要把世間法看破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法,這叫有為法,這個都帶不走的。我們身有生有滅,這個是帶不去的,什麼東西不生不滅?靈性不生不滅。所以古人常講,「此身緣滅性常存」,靈性常存,它不生不滅。他不說靈魂,靈魂是什麼?靈魂迷,不覺悟,它出不了六道輪迴。靈性覺,不迷,靈魂覺悟了就叫靈性,他超越輪迴了。所以我們要注意到,我們要提升自己的靈性,那就完全正確。

  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所造的善業、惡業,對凡夫來講,凡夫放不下,執著身是自己,甚至於高明一點,他知道身不是自己,靈魂是自己,靈魂還有來世。這個執著好不好?不好,那個善惡的業報生生世世不相捨離。所以六道裡頭,真的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是什麼?就是善惡果報循環不息的一個現象,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諸位要看到《安士全書》頭一篇,文昌帝君自己敘說一十七世的因果報應,你就明白了,那就是輪迴。你看那種報應多苦,以後遇到佛法才覺悟,不遇佛法,造的業非常的淒慘。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會現前,現前怎麼樣?歡喜承受,業就消掉了,不怨天不尤人,什麼樣的災禍都很樂意承當。頂多大不了這身死,身死靈往上升,好事,不是壞事,無論什麼方式捨身都是歡歡喜喜。修淨土的人一句佛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在遇到災難的時候,臨終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能,這經上講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最關鍵的就是你捨身的那個時候,你斷氣的那個時候,那時候最後的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心裡最後一個念頭想阿彌陀佛,就往生了。所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臨終一念十念,必定得生淨土,這就是念佛往生的根據。

  為什麼我們天天要念?天天念在練習,跟打仗一樣,天天在練兵,天天在練。什麼時候就作用?臨終最後那時候管用。怕的是臨終最後那一念忘掉,那就麻煩,我們天天念就為臨終一念。臨終一念真有把握的時候,我就不要念了,那就可以了。但是恐怕沒有把握,所以平常天天要養成習慣。特別是晚上睡覺,晚課那是另外的,晚上睡覺躺在床上念佛,睡眠前,就是躺在床上就想到,這就跟死沒有兩樣!所以人這一生死一次,每天晚上睡覺,每天死一次。常常作如是觀,到臨命終時候不害怕,養成這個習慣了,到臨命終時候生死自在,沒有恐懼,自己真做得了主。睡覺的時候一切放下,哪一樣是你的?哪一樣你能帶去?睡著了,人家把你抬走都不知道,這是真的。所以要常常想到,要放下、要隨緣,不要執著,沒有一樣不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些都是平素修養的功夫。底下一句:

  【善惡禍福。追命所生。】

  這是說善業所感得的是福報,惡業所感得的是災禍。

  【或在樂處。或入苦毒。】

  『樂處』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天兩道,『苦毒』是指三惡道,實際上也應該把修羅道包括在其中。修羅道,眼前看到他好像在行樂,其實他是在造業,所謂樂極生悲,真是這個樣子,他不是善道。善惡的標準在哪裡?今天我們學習非常明顯的標準,就在《弟子規》、在《感應篇》、在《十善業》。我們真正要想到這一生在這個世間,無論住世長久,要想自己身心健康快樂,從哪裡得到?從學習古聖先賢就得到了。《論語》裡頭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是喜悅。真正的喜悅是從學習,把所學習的東西落實到生活上,這叫習,習是生活。把《弟子規》變成生活,工作包括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也包括在生活,你真的落實了;還得落實《感應篇》,因果教育,真正明瞭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這個基礎再學佛,佛的《十善業道》就非常容易,對你一點都不困難。《十善業道》是佛法入門的第一本教科書,分量都不多。這是佛菩薩慈悲,便利我們學習。

  這三樣東西,我們一定要記住,《弟子規》的內容包括了千萬年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都在裡面。具體而言,像儒家,我們常講的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四庫全書》,統統都落實在《弟子規》,不能把它小看。道家,一部《道藏》就落實在《感應篇》裡頭,落實在《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頭。佛法裡面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在佛法裡面《十善業道》,你看十條,歸納起來十條,展開來,小乘三千威儀,包括了小乘藏經;大乘菩薩講,這十條一展開,八萬四千細行,豈不是就是講包括了八萬四千法門,一個不漏。學佛從十善開始,十善圓滿就成佛了,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小乘四果四向,沒有離開十善業。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真正肯發心認真去學習,這真正是紮聖賢的根,把自己學習諸佛如來、學習大聖大賢的基礎奠定好,往後一帆風順。之所以學不好,就是基礎沒有鞏固,一般人真的是好高騖遠,學習一些經論不紮實,像蓋房子一樣沒有地基,蓋到一半高它就搖搖晃晃,問題就出來了。所以我們老祖宗非常重視扎根教育,道理在此地。

  我們今天一般人可以說,絕大多數的人把扎根教育疏忽了,縱然去講,沒有真去幹,真幹就真得利益。真幹,那真的是佛經上講的善業,不肯真幹還是惡業。縱然學習,可是在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搞殺盜淫妄,這就是不紮實,所以災難不能避免。真幹,頭一個我們身心健康,疾病沒有了。我們現在講的這一段是講偷盜,講盜心,下一段講邪淫。講邪淫,我在這裡想,我想到大陸上彭鑫大夫,他有兩次講演,講得很好,我們聽了很受感動。我想我把他這兩片光碟放給大家看一看,看完之後,我們再來依照《無量壽經》這段經文,我們再來學習。我相信效果就完全不一樣,我們把它做為補充教材。

  所以十法界,我們今天不講六道,十法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到底走哪一條路?這個取決我們自己的認知、決心,沒有做不到的。三惡道你能做到,三善道也能做到,那佛菩薩為什麼做不到?三惡道是很容易做到,貪瞋痴!為什麼?現在全世界都在講貪瞋痴,都在想貪瞋痴,都在幹貪瞋痴,這是走三惡道的路;如果回過頭來,真正回歸到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那是走人天道;有人天道的基礎,再向上提升,那就是聖賢道、佛菩薩的道。別人願不願意走與我不相干,我們自己明白、覺悟了,這一生不能再錯過,一定要把它抓到,一定要在這一生成就,這就對了。所以十法界、六道,支配的權全在自己,不是佛菩薩,也不是上帝,也不是閻羅王,統統在自己的念頭、在自己的認知。下面兩句: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

  我們先看這兩句,這是講不善的心行,嫉妒、瞋恨,這也是盜心。不願意看到別人比自己好,這種心是非常的不正常,總希望自己高過別人,不願意別人高過自己,這個心是盜心,這個念頭是在造惡業。看到別人善心、善事,心裡不歡喜,我們學佛的同學,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決定不墮三途,這個毛病要改,這種毛病很多人都有。在古時候家庭教育裡頭,從小就教不能有這種行為,不能有這個念頭,要像佛所教我們的,要學隨喜功德。看到別人的善心、善行、善事,生歡喜心,如果我們有力量幫助,全心全力幫助他,成人之美,他的功德、他的福德,我們跟他平等,這沾光了。他這支蠟燭是點燃的,我們這支蠟燭沒有點燃,借他的光點燃了,光就愈來愈大。如果看到人家的光,我這裡沒有點完,捨不得點,把人家那個吹滅,那大家都在黑暗裡,這就錯了。普賢菩薩修行的十大綱領,裡面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針對這個毛病的。

  嫉妒心是不是真的能障礙別人?不可能,別人有福報,你能障礙他嗎?那因果律不就被推翻了嗎?別人有福,擋都擋不住。我們何必造這個罪業?為什麼不能成就別人、幫助別人,修隨喜功德?隨喜功德,跟他得的功德是一樣大,真的提升自己的靈性,自己表現出是大德大行,那是大菩薩的心量,大菩薩的行業。如果再加以毀謗、批評,造的業就嚴重了。實在講,我們是不是真的破壞他?沒有,決定不會破壞他,破壞的是什麼?破壞的是與他有緣的眾生。譬如,這在佛經裡有例子,《彌勒菩薩所問經》裡就有,有兩位法師講經說法,得到許多聽眾的歡喜,法緣很殊勝,得到大家讚歎,得到許多供養。旁邊就有許多也是出家人,看到生嫉妒心,就在大眾裡面散布謠言,「這個法師能說不能行,說得是很好聽,其實破戒」,這麼一宣傳,聽眾就散掉,也不再供養。破壞的人目的達到,後來死了之後墮地獄,不知道修隨喜功德,在地獄裡面受罪,換算我們人間一千八百萬年,在地獄裡跟我們有時差,地獄裡那就不曉得多少劫數,在人間一千八百萬年。出來之後,罪受完之後得人身,貧窮、下賤、愚痴。他這個結罪,是跟聽眾結緣的時候,讓聽眾再聽不到正法,他罪是這麼結的。跟這個弘法的法師本身沒有關係,你沒有法子破壞他,破壞聽經的人他們的法緣。所以,不了解事實真相,他才幹這種事情。如果是歡喜讚歎,你看佛經裡面講,聽眾裡有叫影響眾,那是來修功德的。甚至於他會講,他修的、他講的比這個法師還要好,但是法師講經他也來聽,做影響眾,讓別人聽眾看到,某大德都在聽,大概一定講得不錯。他是來幫助這個法會,成就這個法會的,那個功德多大!這一念之差,果報懸殊。

  什麼人來做影響眾?真正是有修有證的人。《菩薩戒經》裡面佛講得很清楚,四十里,從前講的四十里,四十里之內有法師講經,你是受過菩薩戒的,你如果不去聽經,你就破戒。這是什麼?受過菩薩戒的人,大家都來聽,讓初學的人一看,某個人人家是菩薩戒,他都來聽,一定講得不錯。堅定聽眾的信心,而且會帶領許多的人到道場聽經。現在是不是還是四十里?現在交通方便,那我們就要看看,四十里大概走路要走多少時候?可能要走四個小時,現在開車就是四小時的車程。這個地方有講經的時候,你是一位真正是護持正法的人,這四個小時之內的車程,你就得去,去做影響眾。佛法才能興旺,這才叫真正護持正法。如果說有高速的火車,像日本的新幹線,聽說中國現在也在興造,這條鐵路做好之後,我聽說,從南京到北京大概三個小時。南京有法師講經的話,這個大德在北京的話,三個小時車程,趕快過來聽經。所以今天不能講四十里這個距離,要四十里所需要的時間,要用這個來做標準。這是真正幫助弘護正法,怎麼能嫉妒障礙?嫉妒障礙,佛法就要滅,你要承擔這個責任。

  所以佛法裡面說,善人,真正善人見到善人、見到好事,哪有不生歡喜心的道理?哪有不伸出援手來協助的道理?盡心盡力的幫助他、成就他;你成就他,他的功德就是你自己功德,他的福德就是你自己的福德。很可能你所修的功德、福德超過這個法師,為什麼?你給很多人做出好榜樣,讓許多人省悟到,應當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所以為誰修的?還是為自己,這真正提升自己的靈性。障礙別人就是障礙自己,把自己往三途去送,這個罪過太重了,佛在這個經裡面講得很多。下面說:

  【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這就是什麼?佔人便宜的心,就是『盜心』,總想佔人的便宜,別人的利益希望自己來受用,用完了怎麼樣?用完了再取。這是一種非常不正當的手段,把別人的利益據為己有,別人的好處自己來受用。有這個念頭是盜心,有這種行為是盜行。這些事情,佛提醒我們了,我們要細心的去思惟、去觀察,佛所講的是對的,我們要依教奉行。這種事情決定不能做,可是今天社會上做這種事情的人,都自己以為自己聰明,損人利己,決定墮三途。眼前在這個世間,你能享受幾天?你墮三途之後,三途是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為什麼?他愚痴。佛在經上講了一個公案,講了個例子,也是祇樹給孤獨園蓋房子的時候,佛看到一窩螞蟻,佛看了笑。弟子們向佛請教,你看螞蟻為什麼笑牠?佛就說了,這個螞蟻,牠已經經過七尊佛過去了,牠還當螞蟻。我們平常說,一尊佛修成是三個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墮螞蟻身怎麼墮這麼久?不是螞蟻那麼長命,死了之後還生在這個窩裡,還是這一窩螞蟻,為什麼?愚痴。牠以為那就是牠的身,那個窩以為就是牠的家,所以牠執著,永遠沒有辦法離開,愚痴到極處。末後這一句說:

  【神明剋識。】

  這個『識』,念「誌」,言字邊,跟志向的志是一個意思。

  【終入惡道。】

  『神明』是天地鬼神,「識」就是記載的意思,所以與言字邊,一個志願的志,意思相同,古時候通用。說一個人造惡念、造惡行,阿賴耶裡面都落種子。所以,阿賴耶裡頭善惡種子是無量劫來統統具足,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遇到善緣,善種子起現行,遇到惡緣,惡種子起現行。所以我們修行人最重要的,如何能夠遠遠避開惡緣,親近善緣,讓善的種子成長,這一生當中開花結果,惡的種子遠離,這樣就對了。有能力的人能夠見到,具足他心通的人能見到,有定功的人能見到,現在還有催眠,深度催眠的人,他也能幫助你回到過去世,你過去世當中幹的什麼也能夠知道。神通、定功的人我們很少接觸到,可是現在催眠術確實很普遍,真的能夠證實人有過去世。過去世所做的業,你都能夠記得起來,都沒有失掉,就是阿賴耶識的種子,佛說得沒錯。這一段意思沒講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繼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