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上品上生章  (第一集)  1991/4  美國達拉斯  檔名:03-004-0001

  同修們都是發心修學淨土,淨宗主要的目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最主要的修學目的。要怎樣才能往生?這是我們每位修淨宗同修切身的大事。在過去,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看到許多成就的人。在近代這四十年當中,在中國、在外國,我們親眼看見、親耳所聞,確實往生的人大有人在。而往生的瑞相都是以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也就是說臨終的時候沒有病苦。我們看到有坐著走的,聽到有站著走的,這是我們修學的見證,也就是給我們修學的證明,也是我們修學的榜樣。這些人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往往得大自在往生的還多半是不認識字的,沒有念過書的,經教都不通的,他就老老實實的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他就成就了。大概一般像我們這樣的知識分子,懂得一點教理的,反而不如那些人。這是我們現前要認真討論的一個大問題,因此特別選善導大師這段的開示。

  大經,也就是《無量壽經》,是我們淨宗修學依據最重要的一部經論,我們念得很多,也講過很多遍。經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在「三輩往生」那一章裡面,佛告訴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的方法,只有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一向專念我們容易懂,什麼叫發菩提心大概都沒搞清楚。如果不是真實的菩提心,這個一心專念念得再好,往生的時候都會產生障礙。可是發菩提心,古德的註疏註得都不夠詳盡,唯有善導大師對於菩提心這段註解得非常詳盡。要用現代的術語來說,是真正落實在我們生活之中,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怎樣與菩提心相應,使我們這句佛號能夠真正產生效果。這個效果實在是無比的殊勝,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不但得生,而且要上上品往生。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的註疏裡面為我們說的有許多重要的開示,是古人所沒有說過的,也有許多的開示修正古人對於淨宗很多不同的看法。

  譬如古德曾經說上三品,就是《無量壽經》上輩三品往生的,古人認為那是菩薩化生;中輩是二乘,聲聞、緣覺,他們迴小向大往生;一般凡夫煩惱一品都沒有斷的,往生的品位都是在下輩三品,古人有很多是這個說法。善導大師把它修正過來,他跟我們說九品往生都是為了在六道裡面頭出頭沒的這些苦難眾生,九品統統是的。為什麼有這些品位?他老人家說得太好,「只是遇緣不同而有差別」,換句話說,你遇到的緣殊勝,你往生的品位就高;遇到的緣要是劣一點,可能往生的品位就低。總而言之,品位高下是這一生遇緣不同。緣有內、有外,外是環境,環境能夠幫助我們,環境也能夠擾亂我們,所以環境有順境、有逆境;內有煩惱,這是內緣。不甚分別計較的,他往生品位高。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說法非常契合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在四十八願非常難得的開導。

  這些年來讀誦大經的風氣開了,在台灣,從南到北讀經的風氣非常之盛,超過三千部的太多,還有念一萬部的,實在是很難得。讀誦是我們修學第一個階段,第一階段經文熟了,熟了以後這才能修,經文不熟就談不上修行。修行是什麼?大乘法門常講的「觀照」,什麼叫觀照?就是我們起心動念要跟佛的教訓相應,佛在經典裡教給我們的我們做到沒有?沒有做到,趕快努力學習;已經做到的要好好的把它保持,不要失掉,這叫真正修行。所以經熟了以後著重在真修,真正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教誨修正我們的妄想執著習氣,使我們身心清淨,與淨土就相應。佛在大乘經上常說,「心淨則國土淨」,這樣才能夠必定往生。

  一般知識分子,尤其在現代社會,法弱魔強,幾乎在所有大乘經典裡面,佛跟我們說,末法時期非常混亂,邪正混淆,沒有真實的智慧很難辨別。要想修學有成就唯有專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所有法門都是佛說,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決定要一門深入。理論如果要了解就要深入的了解,了解得不深會產生障礙,會有業障現前;了解真正有深度,不會被邪知邪見動搖,道理在此地。另外一種人是善根福德深厚,像先前所說的例子,有些老太太沒有念過書,不懂經教,就一句阿彌陀佛,她也能夠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台灣這四十多年當中,站著走的有好幾位,那個都沒有念過書,那一類是屬於善根福德非常深厚,我們比不上。他聽了這句佛號他就決定皈依,決定不為任何知見所轉,他行,他能覺悟。最怕的是善根福德不夠深厚,對於教理沒有深刻的理解,聽的這個人說不錯,跟他走了;再過幾天那個人又說一個法門,聽聽也有道理,又跟那個人走了。這就麻煩,這是一生不能成就的原因。

  我們今天利用這個佛七的機緣與諸位同修共同來研究善導大師這章開示,深信它對於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這章經文不長,我們印在這個講義裡面,頂格的是經文,經文佔的文字很少,後面都是善導大師的註解,註得很多,註得很精細。這是《觀無量壽佛經》,五經的註解裡面難得看到的一段。

  淨土三經,《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根本經典,我們一定對它要有認識。隋唐古大德曾經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做了一個比較,大家公認《華嚴經》是第一,所以尊稱《華嚴》為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好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樹根,是樹的主幹,一切經是這棵樹的枝葉,這樣的比較。《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這些法師們公認《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了。什麼道理?《華嚴經》在最後的圓滿,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才能圓滿。換句話說,《華嚴》後面要不入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就不能圓滿,這是大家公認的。《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全講的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是《華嚴經》的歸宿,是《華嚴》的總結,結歸到這部經上。

  這個經本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本子,分為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是第一?這找找第一,這大家都曉得,四十八願是第一,第六品。四十八願是淨宗最根本的依據,最原始的依據,世尊跟我們講淨土三經,三經與四十八願都相應,沒有一句話是相違背的。四十八願裡頭一共有四十八條,哪一願是第一?古來的祖師大德幾乎公認第十八願第一。第十八願說的是什麼?是十念必生。這就結歸到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這樣子歸納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全部的佛法。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所說的一切法門都不能超越名號功德,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也結歸在這一句名號,這樣我們才稍稍體會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持一句名號就是持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門,無論是性是相、是顯是密,統統是這一句佛號流出來,最後還歸這句名號。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然後我們才會死心塌地老實念佛。這個理非常之深,難為古大德用善巧方便為我們顯示出來,使我們也稍稍體會到一些。

  《阿彌陀經》是一部專門勸勉我們修學淨宗的經典,大家都知道,經的內容是勸信、勸願、勸行,行就是執持名號。《觀經》可以說是補充《無量壽經》之不足,譬如在這章裡面,補充了「三輩往生」上輩的那一段經文,在《無量壽經》上輩的那一段經文大概只有這個經文的三分之一,所以這個地方說得比《無量壽經》要詳細。《觀經》給我們說明淨土的理論,九品因果與念佛的方法,這個經上教給我們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所以大經說三輩,《觀經》講九品,比大經要說得詳細,它是補充大經之不足,特別是在修行方法裡面。

  我們特別選這一章,主要的在這一章裡面講到菩提心,淨宗古德常說「三心圓發」,這個三心就是菩提心。本經這章裡面「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個三心就是菩提心,與《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直心、深心、大悲心」完全相同。經論合起來看,這個意思就很清楚。很難得,善導大師將三心詳細為我們開導,我們讀了以後一定要認真的學習,我們念佛求生自己自然就有把握,所以一定要珍惜這個機緣。請看經文,我先把經文的大意略略的說一下,然後我們再細細的來讀善導大師的開示。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韋提希』尊者是《觀經》的當機者,也是《觀經》的發起人,這個故事在此地就不說了,《觀經》前面講得很清楚。『阿難』是世尊傳持教法之人,在佛法僧團裡面他的地位非常重要,佛法要靠他傳下去。所以特別叫著這兩個人,叫著他的名字。

  【上品上生者。】

  這是把往生的品位確定了,下面要說的是屬於『上品上生』的人。我們要想求「上品上生」,這章經文就很重要,怎樣修學才能夠得到上品往生。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這是將上品上生這一類為我們指示出來,這是要『發三種心』的,這就是菩提心。

  【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由此可知,這個『三心』實在是往生的正因,我們念佛用這樣的心去念才『必生彼國』。我們念佛不是這樣的心,跟這個心不相應,這個往生恐怕就有障礙。所以我們看到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同樣是念佛,為什麼有往生、有不能往生的?那個念佛的心有關係,你用什麼心去念,這個很重要。這是一類上品上生。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前面是一種,一種發三心的,發三心是一個人發的,是一種。現在這裡說三種,那一定是三個人,哪三種?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我們一看就曉得,這屬於修三福的,三福裡面修第一、第二這個兩種的,修第一跟第二的。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這是三福裡面第三種,這個修行三福的人。

  【三者修行六念。】

  這是三福裡頭沒有的。這個三種或者是具足一種,或者是具足兩種,或者是三種都具足,總而言之,它的確是三種人。這三種人往生要:

  【迴向發願。願生彼國。】

  要『迴向』。這三種人往生,就是《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最後一段所說的。諸位可要記住,「三輩往生」一共是有四段經文,上輩、中輩、下輩,後面一段慈舟大師判作「一心三輩」,就是屬於這種,可見得他真的是相應。這個地方講的比那裡講得詳細。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這一句是講修學時間的長短。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這個上等是盡形壽一生的修學。『七日、一日』這也是遇緣不同,有些人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到臨終的時候才遇到,這個例子古今都有。像《往生傳》裡面講的唐朝的張善和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張善和是臨終才聞到佛法,十念往生,那是臨終十念往生,不可思議。有人在臨終前幾天才聞到佛法,有人在臨終之前幾個月聞到佛法,只要他專修,專修一心稱念都能往生,這個幾乎在近幾年當中我們都看到。DC周廣大先生往生,龔振華居士這次來參加我們的佛七,他教的,三天三夜,這一點不假。我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講經,那邊同修們告訴我,新加坡這一、二年當中,包括馬來西亞,預知時至,有生病的,還有一個是不生病的。那個不生病的是老太太,她念佛只念了半年,以前不知道,念了半年,預知時至,她是坐著往生的。馬來西亞那邊的,靠近新加坡的一位老太太,就是去年的事情。所以現在那邊同修念佛的信心增長了,為什麼?不但是我們經典裡面勸他,他真正看到了,知道念佛真實的功德利益。

  像這些人實在講不是偶然的,佛在《無量壽經》裡面告訴過我們,這些人在過去生中久積善根,他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緣,所以迷惑顛倒一輩子,到臨終,因為他善根厚,畢竟善根在這個時候發現,遇到善知識教導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聽就深信不疑,死心塌地念下去,所以他能往生,這是善根的發現。縱然在這一生當中造了很多的罪業,像張善和一生殺牛為業,這是一生造罪業。《觀無量壽佛經》阿闍世王造五逆罪,都是墮地獄的,阿闍世王也是在臨命終時候才後悔,真正懺悔念佛往生。他念佛的時間不長,往生的品位很高,造五逆十惡,不得了,那個立刻就得墮地獄的,佛告訴我們,他往生是上品中生。

  所以經上講的品位,品位確實有,但是品位怎樣得到很難講,真的是善導大師一語道破,「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是非常的正確。一個是善根的念力,這通常三輩往生的。像阿闍世王、張善和這一類是懺悔往生的,就看他懺悔的心、懺悔的力量,懺悔的心重、力量大,他品位一樣高,高得不可思議。因此我們在這個世間對於造作重罪的人也不可以輕視他,說不定他臨終念佛的時候懺悔勇猛,往生品位還在我們上面,我們還不如他,所以決定不能夠輕視初學。

  下面的經文這是講往生的時候,以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當然重要的就是前面修因。這段經文我們也看下去:

  【生彼國時。】

  這句是指出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此人精進勇猛故。】

  不是『精進勇猛』就不能往生,何況是上品上生?一定要「精進勇猛」。

  【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

  這段是說往生的時候來歡迎你的這些人物,你看多少人歡迎!歡迎的人裡面有無數的諸佛如來。西方世界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化佛』是從哪兒來的?阿彌陀佛自己來了,再要化許多阿彌陀佛,那就沒意思了。諸位要知道,這個「化佛」是十方一切如來,十方一切如來本身雖然沒有來,化身來了,隨同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諸位冷靜的想一想,這裡面含的有非常深的道理,這個法門如果不是第一殊勝的法門,不是一切諸佛如來所讚歎的法門,你往生,這些諸佛何必要化身來迎接你!這是顯示出這個法門在盡虛空遍法界真實第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一切諸佛之所宣揚,一切諸佛以這個法門幫助眾生在一生當中,超越三界、脫離苦海、圓成佛道,含著有這麼多的深義在裡頭,我們不能輕易的把它看過。

  『百千比丘聲聞大眾』,這些是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同參好友、家親眷屬,他們念佛早就往生了。我們不老實,搞到現在還在搞輪迴。今天我們的緣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些家親眷屬、同參好友歡歡喜喜都跟著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們。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生到西方世界不孤單、不寂寞,熟人太多了。六道輪迴是非常寂寞的,我們在這個世間親戚朋友不多,有幾個還多半是怨憎會、愛別離,還搞這一套,苦惱。所以一切世界都比不上西方世界的殊勝。

  【七寶宮殿。】

  這句是說宮殿隨身,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的,《觀經》前面所見到的,往生的時候不但見到這些人,也看到空中有宮殿。

  【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這是兩位大士,我們心中所仰慕的,這個時候見到他們兩個親手來迎接。

  【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

  這就是觀音、勢至諸上善人異口同聲的讚歎、勸勉。換句話說,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修行都出了差錯,才沒能往生。這一生很幸運沒有出差錯,得生淨土,這是他們所讚歎。

  【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

  這是往生的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句經文很重要,告訴了我們一樁事實,什麼事實?活著往生的,不是死了往生的,你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換句話說,這個法們是真正不死的法門。特別是功夫好的人,功夫好,走的時候不生病,沒有病苦。像往年台北市,大概民國五十一、二年,我記不太清楚,龍江街蓮友念佛團李濟華居士往生,李老居士那個時候已經有八十多歲。那天是念佛團的共修會,他們共修就跟普通打佛七一樣,但是它只有一支香,就是大家在一起念佛一個半小時。當中有半個小時講開示,是幾位老居士(因為它是居士的團體)輪流跟大家講開示。李老居士這一天沒有輪到他,那天是輪到一位姓魏的魏老居士,福州人,我跟他也很熟。他跟魏老說,今天我講,我們兩個換一換時間,下一次你來講。

  魏老也很尊重他,就把這時間讓給他了。他老人家一講就講了一個半小時,勸導大家要認真的念佛。講完之後他向大家告假,他說我要回家了。別人以為他八十多歲了,講了一個半鐘點講累了,以為他要回家去了。哪裡曉得他下了講台,到那個小客廳裡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你看臨走之前還跟大家講一個半鐘點。現在住在舊金山的甘老太太,那天在場,親眼看見的。我還有個朋友,現在在台中,徐醒民居士那天也在場,他親眼看到的。第二天給我寫了一封限時信,他說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親眼看見。不生病,自己曉得什麼時候走,走得很自在、很瀟灑,這才是真正的成就。

  這些人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把做不到的因素找出來,然後把它消除掉,我們的障礙就沒有了,就能做到了。什麼因素?實在說往生的人心地清淨,假如我們也能修到身心清淨,就自在往生。我也常在講席上跟同學們報告,所有一切的病苦都是從妄想執著而生。佛在《華嚴》上說,「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是病根,妄想愈多,執著愈重,我們的心就不清淨。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開示,諸位曉得,他講唯識的八句頌,言簡意賅,末後兩句話說,「若於轉處不留情」,這句話非常重要。教下講轉識成智,怎麼個轉法?他老人家講得簡單明瞭,大圓鏡智就是阿賴耶識,需不需要轉?不需要。迷悟,悟了叫大圓鏡,迷了叫阿賴耶,所以要緊的要覺悟。其實本來就是平等性,你有妄想執著就不平等,就叫末那識。如果在世出世間法裡面,你用平等心來觀察,就是平等性。六識本來就是妙觀察,為什麼會變成意識?是因為你處處留情、處處染著,那就沒有法子,所以變成意識。如果在日用平常當中,我們看得很淡薄,不必去計較它,不必去執著它,不必去分別它,當下就是四智菩提。

  所以教給我們轉識成智的祕訣就是不留情,情是什麼?妄想執著。於一切法,世出世間法,絕對不起妄想、不分別執著,心永遠是清淨的。六祖大師這幾句話講得好!所以往生的人心一定清淨。清淨心是在平常時候修,什麼時候你修到身心真正清淨了,什麼時候往生你就知道。我們要問,假如我知道了,我不想走可不可以?可以。為什麼?你喜歡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走,你想提前走也可以,想延後走也可以,這叫什麼?生死自在。真的可以得自在,不是假的,問題就是清淨心。所以這個法門實在講人人可以修,人人可以證得,真正是平等,就看你自己肯不肯幹。所以這確實是個不死的法門,真的修得好,我常講的不老、不病、不死,這個法門真有效,真正可以做得到。

  【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這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速度之快,雖然我們這個世界距離阿彌陀佛的國土是十萬億佛國土,可是生到那個地方去不必要很長的時間,很快,『彈指』之間就到了。

  【生彼國已。】

  這一句話也不能輕易看過,它裡頭含的意思沒有障礙,安安穩穩的生到西方世界。

  【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

  這是見到正報莊嚴。《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見佛有兩種,一種是定中見,入定的時候見到佛,一種是夢中見,這都算是現前。當來見佛也有兩種,一種是臨終佛來接引,你見到佛了;第二種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這就此地講的『見佛色身眾相具足』,這是當來見佛。

  【光明寶林。演說妙法。】

  這是見到依報莊嚴、說法莊嚴,西方世界三種莊嚴親自見到。

  【聞已即悟無生法忍。】

  與《無量壽經》上四十八願,以及經文裡面所說的都相應。大經上告訴我們,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薩」,我想同修們對於這句經文應該記得很熟。阿惟越致就是證得『無生法忍』,一般大乘教裡面所講的七地以上。是不是真的證得七地?不一定,像這個上品上生的就很可能。但是下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圓證三不退,雖然自己實際上沒有證得七地、八地菩薩,但是他所顯露出來的智慧、神通、德能幾乎跟七地、八地的菩薩相等,這是非常不可思議難信之法。他怎麼有這麼殊勝的成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阿彌陀佛曾經發過這個願,如果不是這個情形,阿彌陀佛就誓不成佛,他現在已經成佛,願願都兌現。所以這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這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真的是難信之法。

  【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

  這與前面往生十方一切諸佛化身來迎相應。所以念佛人真正發菩提心,就是以這個菩提心念佛的人,不但阿彌陀佛放光加持你,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加持你。我們求諸佛菩薩保佑,不能妄求,以真誠心念佛求生淨土就必定得到一切諸佛威神加持,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有不去參拜諸佛的道理!我們去拜佛、供養佛、聽佛說法,佛為我們『受記』,當然之理。

  【還至本國。】

  跟《彌陀經》上講的、《無量壽經》講的都一樣,時間都很快速,回到極樂世界再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

  【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總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掌握到一切諸法的綱領。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狀況、所得的功德利益都說出來。

  【是名上品上生者。】

  到這個地方是經文。下面是善導大師的註解。註解前面這一段我已經在經文裡面跟諸位報告過,我們念一下就行了。「次下先就上品上生位中,亦先舉,次辨,後結」,這是把整個這一段經文分成三段。先舉就是「佛告到上品上生者」這個兩句,下面這是辨別,末後是總結,總結就是「是名上品上生者」,這一句是結。「即有其十二」,大師把這章經分成十二個小段,「一從佛告阿難已下,則雙標二意」。二意是「一明告命,二明辨定其位。此即修學大乘上善凡夫人也」。這句話我們要重視它,他不是菩薩,是有大乘心上善的凡夫;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努力可以做到。也就是說,我們有分,只要自己不甘墮落,這個我們能爭取得到的。如果是菩薩、小乘,那我們是做不到的。這就是說明我們有分。

  第三個小段,「從若有眾生下,至即便往生已來,正明總舉有生之類,即有其四」。這是說明哪些人能往生。大師在這裡告訴我們,第一個是「明能信之人」,你對這法門能信。第二「明求願往生」,你雖然相信,你不求往生那也沒法子,你得要真去求往生才行。第三「明發心多少」,這是品位之因,這個三心你到底發了多少。第四「明得生之益」,生到西方的利益。

  第四個小段,「從何等為三下,至必生彼國已來,正明辨定三心以為正因」。這很重要,講到主題上來了,給我們講三心。「一明世尊隨機顯益,意密難知,非佛自問自徵,無由得解」。這是為我們顯示出經典之深,其深無比。實在講淨土三經,我們看起來好像都不難,好像很容易看,其實是真難,文字、語言很淺顯,裡面的意思太深。為什麼這樣深、這樣難?實在三經所說的境界都是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境界,也就是諸佛果地上的境界。古來祖師大德跟我們講,我們念佛這個方法是以果為因,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果報,是果,一切諸佛所證得的,我們拿這個來做因地修行,以果為因。這個深密唯佛與佛才能夠知道,就連等覺菩薩,如果不蒙諸佛如來的加持,他也不能夠搞清楚,大師在此地給我們點出來。隨機顯益,這什麼機?機是講根機,成熟的根機。成熟根機要用現代的話來說,是這個人這一生當中成佛的機緣到了,對於這種人佛才跟他說這個法門,幫助他一把,他這一生圓滿成就。如果沒熟,沒熟,他接觸到是增長他的善根;沒有善根的人遇到這個法門,這是種善根。換句話說,遠近都得利益。

  第二,「明如來還自答前三心之數。經云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這是先解釋至誠心,至者真,真就不假,實就不虛,真實心。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跟我們解釋這一條,《起信論》裡面叫「直心」,就是本經講的至誠心。《起信論》上說,「直心,正念真如」,這個話我們不好懂,什麼叫直心正念真如?我們怎麼個做法?在我們這個宗就好講,就很容易了,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是真如的德號,我們用真實之心念這一句佛號,就是直心正念真如。念,這個念功,就是念的功夫有淺深,功夫深的叫心與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要相應了,那就是正念,那就是圓滿的正念。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