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永嘉禪宗集  (第九集)  1979/7  台灣圓覺寺  檔名:09-012-0009

  第二十八面:

  【知身虛幻。無有自性。色即是空。誰是我者。一切諸法。但有假名。無有定實。是我身者。四大五陰。一一非我。和合亦無。】

  這一段是永嘉大師勸告我們,對於色身的真相一定要認識清楚,而後才能夠避免一切過失。這段文裡面,剛才念的這兩行是法說,向下三行是比喻,末後是結論。前面也曾經說過,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以甚深的般若去觀照,曉得身是虛幻而不實在的。『無有自性』,這個地方的自性是當作自體講,它沒有自體,我們講體相用,沒有體,體是虛妄的。體既然是虛而不實,相哪裡會真實?相與作用皆是虛幻。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心經》裡面所講的,這個地方講的色就是指四大之色。縱然四大集聚的時候也是空,也不是真有,佛法裡面常講幻有,叫假有,或者叫妙有。這些名稱都是告訴我們,那個有就是空,「色不異空」,跟那個空沒有兩樣,原來是一樁事情。悟了你就看出它的真實相,迷的時候,你把假相當作真實相,那就錯誤了。『誰是我者』,在這個四大色身裡面你去找,找不到我。

  『一切諸法,但有假名,無有定實』,不但我們身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換句話說,世出世法裡頭沒有一法是真實的。這是如來給我們講的老實話,絕不欺騙我們,我們應當要覺悟。所以說沒有定實,你一定認為它是真實的,沒有,不過只是一些假名而已。假名在唯識三性裡面講是遍計所執性;遍是講普遍,計是計度分別,計度是心裡面假想,心裡面計較,起分別,造成一些幻而不實,而自己以為是實在的,這就產生無量無邊的錯覺。錯覺再要一執著、一分別,就變成邪知邪見。這都是對於諸法真實的相沒能了解,沒能看清楚。這再歸結到我們這個身,這一段是講修身業,『是我身者,四大五陰,一一非我,和合亦無』。我們通常講,我們這色身是四大五陰和合而有。和合而有,是方便說;和合亦無,是真實說。因為說和合而有,初學佛法的人一聽他懂得,不錯,是四大五陰和合而有的;你說和合亦無,這奇怪了,怎麼和合也沒有?和合而亦無,這個道理深,《楞嚴經》裡面就是發明這個道理,非因緣、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這個地方的和合亦無,就是《楞嚴經》裡面這四句,這是講一切法統統是如此。這個意思要去體會,要認真的去思惟,聞思修,把這個理想通,事相才能看破。

  前一次我們舉房屋做一個例子,來說明是法住法位,說明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也就是說明了和合亦無。這個房子多少磚頭、鋼筋、水泥,多少人工,這樣把它造出來,實際上是把它照這個排列出來。磚頭你拆下來還是磚頭,水泥還是水泥,鋼筋還是鋼筋,它沒有起變化,變了一個房子,沒有。我們人體裡面三十六種不淨骯髒之物,一樣一樣把它挑出來排起來,還是那麼多。聚集在一塊的時候,並不是說它就變了,好像鋼筋水泥這些東西合在一塊,它就變個房子。變個房子是你的錯覺,是你的邪知見,你要是正知正見,沒有變。哪一樣東西還是那一樣,沒有起變化,變動一下位置而已,原來是堆在那個地方的,現在你把它擺在這裡,換換位置而已。這個比喻再要不懂得,我們用眼前這些錄音機做比喻。這個錄音機你把它拆開來,它有幾百種零件,那個幾百種零件就好像我們身體裡面三十六種不淨之物一樣,拆開來你擺在桌面上,一個一個是那麼多,你把它裝配起來、合起來還是那麼多,是不是那個零件位置移動了一下?它並沒有起什麼變化。你明瞭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和合亦無,和合是假的,不是真的。

  如果和合要是真的話,這兩樣東西合在一起就變成一個,它沒有變成一個,你拆開來還是那麼多,裝配起來依舊是那麼多。和合,經裡頭有比喻,好像水乳和合,這杯水你加上牛奶,和合了,這個奶跟水分不出來,這個才叫和合。你這幾百種零件裝成一個機器,裡頭如果融合成一體,那才叫和合。它並沒有融合成一體,拆開來還是一個一個的。所以說和合亦無。我們這個身體,四大五陰沒有和合,所以和合是方便語,不是真實語,此地給諸位說的是真實語。這個道理總得要明白,明白之後才曉得自己,這叫認識自己,俗話常說,叫自知之明。你認不認識自己?這個樣才能算認識自己,曉得「四大五陰,一一非我,和合亦無」,才真正認識自己本來面目就是如此。下面再從比喻方面來說,來發明這個道理:

  【內外推求。如水聚沫。】

  『內』是指五陰裡面後四陰,受、想、行、識,這是在內。地、水、火、風,這是屬於色陰,在『外』。拿現在世間術語就是所謂精神與物質,精神是內在的,物質是外在的。無論是向內向外,你一樁一樁去推究、去尋求,就如同『水聚沫』一樣。

  【浮泡陽燄。】

  都不是實在的,水裡面聚的沫,水裡面起的泡,哪有實在?哪有長久?『陽燄』是地上的一種氣,遠看好像是水,起波浪,近看就沒有。

  【芭蕉幻化。】

  『芭蕉』看起來是一棵樹,你去把它剝,剝到最後就空了,沒有了,它不是一棵樹了,它不是實在的。『幻化』就好像魔術師變把戲變現出來的,這是說都是假的,不是實在的。

  【鏡像水月。畢竟無人。】

  鏡中之像,水裡面的月亮,四大五陰、內外推求就是像這個樣子。所以這個地方給我們下的結論是『畢竟無人』,在這裡頭找不到。人都找不到,我還會存在?當然更不能存在,人與我都找不到。找不到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底下就說明:

  【無明不了。妄執為我。】

  本性失掉覺照的作用,覺照就是明,覺照的作用失掉,就『無明』了,就不明;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真實相你不明瞭,這就叫「無明」。因為不明瞭,才起虛妄的執著,妄情、執著,以為這個四大五陰之身就是我,這是錯誤的根源,無始劫來的根本煩惱就是從這個地方生的。我們修道要想了生死、證涅槃,也就是破妄執、破無明,妄執與無明是生死煩惱的大根大本。起源是先有無明然後再起執著,我們要了斷的時候,要先破妄執再破無明。這就好比穿衣服一樣,先穿最裡面的一件,然後再穿外面的,脫衣服先脫外面的,後脫裡面的。這種斷證先後次序也得要明瞭。真實的相狀看清楚了,就不應該再執著,真相看明了,再執著就是過失,那就是明知故犯,這是不應該的。執著這個,底下就給我們說出這個病,這是就三業裡頭身業上來說:

  【於非實中。橫生貪著。】

  『非實』就是不實在的,身心都是假的,身心都是不實在的,你要執著這個為我,這叫迷惑顛倒。這一執著,必然是『橫生貪著』,於一切法上生貪、執著,就是十二因緣裡面講的愛、取、有,這就造業了。在身業上:

  【殺生偷盜。婬穢荒迷。竟夜終朝。矻矻造業。】

  『矻矻』的意思,要拿佛法來講,就是勇猛精進,幹什麼?『造業』,造業勇猛精進,一點都不怕勞苦,拼命在那裡造。造的是『殺生偷盜,婬穢荒迷』,日夜的在那裡造。這都是人生,也可以說是眼前實際上的真實狀況,我們一個修道的人首先要了解、要明白。

  【雖非真實。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作是觀時。不以惡求。而養身命。】

  這一段的重點在末後兩句,雖然這個身心是虛妄不實在的,但是你造善有善報,造惡有惡報,『善惡報應,如影隨形』,絲毫不爽。什麼原因?並不是鬼神在那裡支配,也不是佛菩薩在那裡主宰,是你自性在做主,你自己在做主。這就所謂是感應道交,善一定感應樂果,惡一定感應著苦果,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朱鏡宙老居士有一個《八大人覺經》的講義,你們去看看,他裡面引述他老岳丈一段公案,就是一段故事,那是實在的。他老岳丈是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在世的時候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白天他在人間,晚上他就到鬼道裡面去辦公去了,他也是個學佛的。東嶽大帝權力很大,是大鬼王,他管五個省,這五個省的人的生死都歸他管。他既然是學佛,當然就有一點慈悲心,就跟東嶽大帝建議,地獄裡頭炮烙之刑太殘酷了。炮烙是什麼?就是銅柱鐵床,這是把它燒得紅紅的,人抱在上面,把人推在這個床上,這是非常殘酷的刑罰。他說不應該設這種慘無人道的刑罰。

  東嶽大帝就派兩個小鬼領著他,你去看看。小鬼把他帶到這個刑場裡面去,指給他,你看看這個情形。他看不到,他才恍然大悟,這個相是你心裡造的,閻王不設這個刑罰,佛菩薩不變現地獄,地獄是誰變的?自己心裡面變的。可見得心造心受,這就是古人常講的自作自受,有什麼辦法?你自己造這個罪業,他自己變成地獄的變相去受這個罪,別的人走到你面前也看不到。可見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給你定的?自己定的。這個理明白了,我們在一生當中,你處順境也好,處逆境也好,你處富貴也好,處貧賤也好,絕無怨天尤人,心安理得,他就自在了。為什麼?曉得一切境遇是我自己造出來的,與人無干,不明這個理不行。你走到路上遇到一個惡人,無緣無故的在你臉上吐一口口水,打你一耳光,你要是明瞭這個理,這是自作自受,不怪他。街上那麼多人,他為什麼不對別人,他單單對我?必定是過去世有因緣,過去世沒有因緣,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懂這個理。懂得這個理,心就清淨了,妄念不生。心清淨了,你的三業造作就叫淨業,淨業好,善惡都超出去了。

  諸位要曉得,善業是我們六道裡面的三善道的果報,惡業是三惡道的果報。淨業在我們這個三界六道裡頭找不到,那個果報在淨土,在佛國土。如果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生到佛國土,我們這個世界裡頭也有淨土,這個淨土就是經上常講的「五不還天」,我們稱之為淨居天。經上常講「淨居天人」,這是在第四禪裡面的淨土。第四禪一共有九天。雖然在第四禪,第四禪的天人看不到他們,第四禪是凡聖同居土。這五種是屬於聖人,叫五不還天。除了這個之外,第四禪還有一個外道天,就是無想天,那是修無想定生到那個地方,是屬於外道的。可見得世出世法裡面,我們都應當要修淨業。修淨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淨心,清淨心從什麼地方產生?把人生宇宙的真相明白了,這個心才能夠產生。換句話說,真正的認識自己,真正認識環境,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才能夠真正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

  『不以惡求,而養身命』,身命隨緣,絕不用非理而求。前面講,殺害生命來養活自己,這是講吃肉,這叫「惡求」,惡求而養自己的身命,你欠眾生的命債,沒有不還的。這些話只能給老同修們講,給真正學佛、有智慧的人講,給那個初學的人、沒有智慧的人,你這樣講他不但不能接受,他生反感,所謂是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植物裡面營養已經很豐富,足以養我們的身命,何必還要殺生,還要吃肉,跟這些眾生結冤仇?這是惡求。第二種惡求就是偷盜,偷盜這是屬於財物方面的,用偷盜的心盜取別人的財物來養活自己,這也叫惡求。偷盜不管用什麼手段,前面我們曾經看過,幽溪大師這個註子註得相當的好,註的雖然很簡單,但是非常詳細。他舉出《十誦律》、《五分律》、《四分律》、《摩得伽論》,統統舉出經論裡面說盜心有多少種類。《十誦律》裡面有六種,《五分律》裡面有四種,《四分律》裡面有十種,《摩得伽論》裡面有三種。這些雖然講的種類多寡不同,給諸位說,那不過是開合不同而已。以《四分律》裡面說得最詳細,它說出十種,《摩得伽論》裡面說得最簡單,說了三種,歸納起來。

  像這些我們都要深深的反省、檢點,我們有沒有?有一條就是犯了盜戒。盜取的現在用得很自在,將來還的時候就不自在了,所以修道的人要把盜心從根斷除。怎麼斷除法?大師前面教誡我們的,「他物不悕,自財不吝」;換句話說,要斷絕求取之心,衣食足了,就夠了,不要想明天的,不要想多餘的,見一切境界相,或者是資身之具,沒有貪得的觀念,這樣才能夠斷除。何況現在時代不同了,年頭也不對了,冷眼仔細觀察觀察,整個人類的大劫難就在眼前,今天就是把全世界都給你,你也過不了幾年,這是諸位稍稍有見識都能看得出來。你看一般東西方的預言,再有一些看相算卦的,我就聽到不少,一般都講,五、六年之後全世界有大劫難,這是一般常說的、常常聽到的。我雖然沒有神通,我也能看得出一些,我有預感。六年沒有多長,轉眼就到。

  他們看的是六年,我看不到六年,我的感覺當中,我們現在平平安安,像目前這種狀況有把握維持的是三年。在這三年當中,我們再要不用功,不在了生死出三界、求生淨土上下功夫,後來你想幹也不行了,也來不及了。換句話說,過去我們學佛,等於走路一樣,一路走一路玩,貪玩,沒有認真,沒有趕路;現在眼看著火燒到眉頭,再不能看東看西,趕緊往前面走,這個劫難才能逃得過去。如果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這個身體還要有一念放不下,你就逃不了這個劫難。你想想,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是你自己的?這裡頭說到連身都不是,你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你帶著什麼來?你看多少人,每一天殯儀館都有死人,哪個帶東西去了?帶的都是業障,「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何必要造業?應當要覺悟。

  絕對不可以惡求來養自己的身命,身命早晚都要死的,早晚都要丟掉的,我沒得吃、沒得穿,我早一點丟掉跟晚一點丟掉沒有兩樣,不造業就好。與其造業而生,不如不造業而死,死了會生到好地方去,來生得自在;今生造業而活,活不了幾天,死了之後要到三途受果報,來生不如意。所以真正有智慧,眼光稍微看得遠一點的人,他不做這個傻瓜事情。這是說殺、說盜。淫欲也得要離開,也不可以造作,世人以此為樂。我們讀這部經,我也告訴諸位,真正樂是道上樂,你二六時中心裡面有道,心裡面有經有論,這個多樂!我不曉得你們同學有沒有發心,有沒有留意,真正發心,我們今天講到哪一段,你今天就背這一段。山林樹下,一面散著步,一面就想著經,今天講這一段,把這段背熟,半個月當中這一本東西講完了,這本東西你從頭到尾都會背,這個多麼樂,多麼自在,你一生享受不盡。這叫心在道上。

  我們每天講的不長,你每天把所講的念兩百遍,拿著本子也可以,離開本子也可以,行住坐臥心裡面都有這些東西,其味無窮,這才叫讀書,這才叫用功,這才叫心向道。不是聽了,聽了是不錯,瞎點頭,離開講堂,本子一翻,它是它,我還是我。那有什麼用處?你要這樣子去學道、求學,你到哪一天才能成就?這半個月充其量是耳邊風,從耳朵裡頭過一下就走了,心裡沒有落印象。應當要背誦,至少要念兩百遍,真正想學的,真正想成就的,一定要這麼做,聽什麼經就背什麼經,就念什麼經,一門深入。過去我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是這麼教給我。聽這個經再去念別的經,就分心了,一門都不能成就,學哪一門,心就入在這一門,這門東西學完,這門功課就完成了。要把《永嘉禪宗集》變成自己的禪宗集,這個才有真實受用,否則的話,還是永嘉大師的。所以真正之樂是樂道。除了讀誦經文之外,就念佛菩薩聖號,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像前面講的,沒有生淨土之前,出家人本分的三樁事情,弘道、利生、報恩。再看底下經文:

  【應自觀身。如毒蛇想。為治病故。受於四事。身著衣服。如裹癰瘡。口餐滋味。如病服藥。節身儉口。不生奢泰。聞說少欲。深樂修行。】

  這個向下都是對治我們的毛病,先教給我們應當要觀身,如同前面所講的,認真的去觀察。『如毒蛇想』,毒蛇是可怕的,身確確實實是如此。罪業之身、病苦之身,為了治病,我們才接受四事供養。穿上衣服,身體等於說是『癰瘡』一樣,潰爛的瘡一定要把它包紮起來。三餐飲食就好像害了病吃藥,治病的。治什麼病?治餓病。不吃就飢餓,餓就苦,餓是病,飲食就是治餓病的。既然曉得衣服、飲食都是治病的,身就是病,有身就是苦本。因此我們要『節身儉口』,節身,身與口就是指衣服與飲食,衣服飲食都要節儉,不可以浪費,不可以奢侈。『不生奢泰』,就是奢侈浪費,不可以的,那是造罪業。『聞說少欲,深樂修行』,少欲,這都是佛菩薩、聖賢人的教誡,教給我們要知足、要少欲。知足少欲是入道的好因緣,是入道的好基礎,我們深深的愛好修行。這個地方的修行專指修的身業,因為後面還有兩段講口業與意業。如果沒有後面兩段,「深樂修行」就是三業都包括在裡面。

  【故經云。少欲頭陀。善知止足。是人能入賢聖之道。】

  『頭陀』是印度話,抖擻煩惱的意思。好比我們這一塊毛巾,毛巾是乾的,裡面有很多灰,我們拿到外面去給它抖一抖,把這個骯髒東西抖掉。「頭陀」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我們一身的罪業,一身的染污,把它抖乾淨,這麼個意思。怎樣才能抖得乾淨?一定要少欲、止足。過去我們多欲,過去不知止、不知足,現在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少欲、知足,這就把罪業、障礙抖乾淨了。所以說『是人能入賢聖之道』,諸位從這句就能夠想得到,入聖賢之道的條件是要少欲知足,多欲不知足決定不能入道。很明顯的,你從反面一看不就得到?多欲有什麼好處?好處是眼前的享受,逞一時之快,要受萬劫之累。寧願忍受數十年寒暑之苦,我們要求永遠之樂,求生佛國土,求永恆清淨之樂,這才真正叫有志氣、有智慧,為一切天人所敬仰之人。

  【何以故。】

  為什麼說少欲知足才能入聖賢之道?

  【惡道眾生。經無量劫。闕衣乏食。叫喚號毒。飢寒切楚。皮骨相連。我今暫闕。未足為苦。】

  你把三途裡面比較比較,我們比他們自在多了,我們缺衣,還不到一件衣服都沒有,還不到這個程度;我們缺食,充其量就吃得不好而已,還沒有到挨餓的程度。想想三途,畜生牠一天三餐不一定能得到,得不到就要受飢餓之苦;餓鬼比畜生還要苦,他不苦為什麼稱為餓鬼?可見得常常挨飢餓,受飢渴之苦;地獄更可憐。這個地方的『惡道』是指三途,餓鬼、地獄、畜生。一墮到惡道,『經無量劫』,少衣少食,不是一天。為什麼墮到惡道裡面要經這麼長的時間?給諸位說,凡是往上面升的是要靠智慧,是要靠覺悟的,凡是迷惑的就往下墜落。我們想想,畜生的聰明智慧能比得上人?牠會覺悟?牠不會,愚痴。牠到幾時才能覺悟?太難太難了。所以要從畜生道裡面再生到人道裡面來總得要經幾個大劫,絕不是那麼容易的。餓鬼更糊塗,地獄業障最重,確確實實是要經無量劫。不是說他沒有翻身的日子,他還是能出來,時劫太長了。

  經裡面跟我們說,地獄裡面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這個地方你想想看,能不能去?去一天,人間就二千七百多年了。地獄的壽命,短命的也一萬歲,他那個一萬歲要照我們這個人間算,你們去算算,那是多少年?為什麼在人間這短短幾十年當中不能夠忍受而去造罪業,去墮地獄?墮地獄,給諸位說,普通一般社會人不大容易,沒有那麼重的罪。佛法裡面講,造這個罪業是五逆十惡,世間人雖然造惡,那個十惡要是統統造全的很少,那是極少數人。五逆罪也很少造,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殺阿羅漢,阿羅漢在哪裡?找也找不到,到底是少數,很少有這種機緣。再就是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是地獄罪。反過來說,出家人造這個罪業墮地獄的多,為什麼?很容易造這個罪業。不要說別的,前面講的,我們單單看盜戒這一條,我們出家人造的就是地獄罪業,用種種方法手段騙取十方供養,掛著佛的招牌、打著佛的旗號去欺騙人。裨販如來,把佛法當作買賣在那裡販賣,賣的都是假的,又不是真的,這就造罪業,就得墮地獄。

  我們讀安世高傳記,你看看安世高過去那個同學,他是個三藏法師,明經好施,人家並沒有造五逆罪,沒有造十惡罪,不過就是瞋恨心重一點。那個時候每天出去托缽,他是大法師,有德有修有學,到外面托的飯,那天托的飯菜不好,心裡就不高興。這一點原因墮落在畜生道當神去了,你們諸位想,因果可怕不可怕?如果我們用不正當的手段、不正當的心理去騙取十方施主的財物來供養自己,我們跟安世高同學比較比較看,我們的德、我們的學、我們的修持都不如他,我們造的罪業比他重,他墮一個蛇身,我們墮什麼身?好好的去想想,可怕!所以你想到三途,我們自己現在受一點苦、受一點難算得了什麼?何況我們所受的時間很短暫,咬咬牙關就忍受過去了,將來享受大福報,何必要造罪業?

  【是故智者。貴法賤身。勤求至道。不顧形命。是名淨修身業。】

  因此之故,凡是有智慧的人,他一定是尊重佛法,對這個身體不重視,捨身受身就像穿衣服、脫衣服一樣,不在乎,生命不足以為惜,道業要重視。『勤求至道』,「至」是至極之道,無上道果,我們要精進、要勤求。『不顧形命』,自己這個身形、身命,形命都不顧了,身外之財當然更不在眼睛裡面。這就是說,這樣做才真正做到不殺、不盜、不淫,把身的三種過失、三種惡業真正的斷除,心裡面從此以後再不沾染,這叫身業清淨。身業清淨,連自身都看破了,曉得四大五陰當中,一一無我,這才是真清淨。四大五陰當中還有我就不清淨,雖然怎麼樣修身業、修淨業,不能到真正的乾淨,就是比較乾淨一點,不能到真正的乾淨。真正的乾淨,一定要把四大五陰看破,換句話說,要破身見,要破我見,這才真正清淨。到這個地方,三業裡面的第一段講完了。再看底下第二段,修口業:

  【云何淨修口業。】

  開頭是一個徵問的話,怎麼樣淨修口業?

  【深自思惟。口之四過。生死根本。增長眾惡。傾覆萬行。遞相是非。是故智者。欲拔其源。斷除虛妄。修四實語。正直。柔軟。和合。如實。此之四語。智者所行。】

  這一段是修口業這一章裡面的總綱,先指出來口的四種過失,叫我們要深深的去反省、去檢點。『口之四過』,妄語,不說實在話;第二,兩舌,挑撥是非;第三,惡口,言語粗魯、罵人、毀謗,這都是屬於惡口之類;第四,綺語,花言巧語,說起來很甜,存的心是害人的,或者是有意,或者是無意,有意無意都是於人不利,這一類叫做綺語,言語裡面的過失有這四大類。大師給我們講,『口之四過,生死根本』,為什麼?這就是講口業之可怕,口業之嚴重,言語所造的罪業也就是生死輪迴的業因。為什麼?『增長眾惡,傾覆萬行』,萬行是講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都可以以言語把它破壞。『遞相是非』,不要說是世法裡面,就是佛法裡面,圓解未開,免不了存門戶之見。門戶之見就是傾覆萬行,遞相是非,學禪的罵淨土,學淨土的毀謗修禪的;學教的罵老修行,老修行瞧不起學教的;學教的說修行人盲修瞎練,修行人說學教的說食數寶。到底哪個對?彼此在毀謗,彼此在是非,給諸位說,都叫不通。

  通了的人不是如此,通了的人是一切圓融,一切和合,不但佛法與佛法裡面的一切法門是圓融無礙的,給諸位說,佛法與外道也是圓融無礙的。《華嚴經》到最後最高的境界叫「事事無礙」,基督教、天主教要是跟我們佛法有礙,還能叫事事無礙?那講不通,那是事事有礙,怎麼能無礙?給諸位說,無礙的是佛法,有礙的是世間法。幾時你觀察到無礙,你就入道,《華嚴》裡面講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真如本性,一真法界就是楞嚴大定,名字不一樣,事實上是一樣的。《金剛經》裡面講的實相,講無住生心,《華嚴》裡面講一真法界,天台家講一心三諦,統統是講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到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就證得,圓初住就證得一真法界,也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教下所說的大開圓解,就沒有障礙了。沒有到這個境界,統統有障礙。佛道與佛道裡頭都有障礙,這是我們程度不夠,看不到。可是理要懂得,理要是懂得就不參加是非、不參加毀謗了。我們明明看到是有障礙,我們曉得是程度不夠,菩薩看到無障礙,還是老老實實按部就班的去學習。

  『是故智者』,有智慧的人,佛菩薩。『欲拔其源』,我們要把口這四種罪業根源拔除。用什麼方法?修四種『實語』來對治它。底下又說,正直語、柔軟語、和合語、如實語,我們要修這四種,這四種語就是『智者所行』。佛在《金剛經》裡面說五語,「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如來這五語。我們學佛,語言要跟佛一樣,此地這四種也是佛菩薩的真實語。這四種底下一樁一樁再解釋,這是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者所行的。

  【何以故。正直語者。能除綺語。柔軟語者。能除惡口。和合語者。能除兩舌。如實語者。能除妄語。】

  這是把四種語對治的說出來,哪一種語對治某一種的過失。凡是綺語,花言巧語,委曲宛轉,『正直語』裡面沒有委曲宛轉。『柔軟語』是與惡口相反的,惡口是粗暴的,言語要柔和。『和合』跟兩舌相反,兩舌是挑撥是非,和合是和合二邊。譬如,兩舌是在甲的面前說乙講你怎麼不好,甲不高興了;在乙的面前說甲講你怎麼不好,乙也不高興了,實際上他們兩個根本沒有說,就是他在當中挑撥,兩個人各人有了成見。和合語是彼此讚歎,雙方讚歎,他們兩個人本來就不太好,在甲的面前說乙讚歎你,說你不錯,甲就很開心;在乙的面前說甲讚歎你,他們兩個人本來沒什麼好感情,他在這當中一和合,這兩個人交情厚了。這是功德,兩舌是造罪業。可見得口為禍福之門,造四種口過,招來災難;修四種實語,得來福報。禍福從哪裡來的?自己造作的。實語是對妄語說的,對治妄語,說實實在在的話,有則說有,無則說無。下面四種語,每一種再分兩面來給我們解釋:

  【正直語者有二。一稱法說。命諸聞者。信解明了。】

  『稱法說』就是依法,不增不減,不加自己的意思,這叫稱法而說。沒有自己的知見在裡面,把它說得清清楚楚,叫聽的人明瞭相信,這是正直語。

  【二稱理說。令諸聞者。除疑遣惑。】

  把道理說清楚,前面是講的事相,這是說的理。理說清楚,聽的人疑惑就斷除,斷疑生信。這是正直的兩種。

  【柔軟語亦二。一者安慰語。令諸聞者。歡喜親近。二者宮商清雅。令諸聞者。愛樂受習。】

  柔軟裡頭包括這兩方面,一個是安慰,一個是語言清雅。『安慰語』,人家聽了心裡感激,現在所講叫關心語,對某個人很關心、很愛護。這就屬於安慰語,人家聽了心裡歡喜,聽了感激。第二種就是語音要清晰、要優雅,人家喜歡聽,你所說的話他願意接受。小註裡,這是大師有一點感嘆,弘經法師的條件,柔軟語是必須具足的,尤其第二條『宮商清雅』,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小註說,「求其人於千一,吾不能於旦暮遇」,在一千個人當中想找一個都不容易找到。這一點,真正要發心,給諸位說,一定要求佛菩薩加持,不求佛菩薩加持很不容易,那真是多生多劫修得來的。求佛加持,怎麼求法?一定要斷四種口過,修四種實語,發大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樣才能感應道交,才能夠得到辯才。你要不發這個心,要不肯改過,天天在佛菩薩面前禱告要求,求得了我再來弘法利生,這個沒用處,這個求不到。求得了我再改過,沒有求得我不要改過,哪一天真正我辯才無礙了,好,我改過,我再來弘法利生,這等於是對佛菩薩的要脅。因地就不真,哪裡還會得到善果?不可能的,居心就不好。所以要老老實實,從現在起就幹。

  【和合語者亦二。一事和合。見鬥諍人。諫勸令捨。不自稱譽。卑遜敬物。】

  和合,有理有事。事上舉一個例子來說,見到有鬥諍的人、意見不合的人,你要以善巧方便去調和、去勸解,使他們言歸於好,自己不居功,要謙虛,對於兩方面都尊敬,不偏於任何一方面,這叫『事和合』。

  【二理和合。見退菩提心人。殷勤勸進。善能分別菩提煩惱。平等一相。】

  這也是舉一個例子,『理和合』。理和合語怎麼修?你看到有退道心的人,有修道是理,他為什麼退了道心?一定有退道心的因緣,根本的因緣一定是對道認識不清楚,了解得不深刻,才會退。如果對於菩提大道認識清楚,了解深刻,什麼樣的障緣也障不住他,他連生命都不顧,他還會退心?不會退心。遇到退心的人,一定要把這個大道的理給他說清楚,他覺悟、明白了,他就掉轉頭來勇猛精進。這個地方末後兩句,『善能分別菩提煩惱,平等一相』,菩提煩惱,平等一相,是相當深的道理。能入這個道理,小註末後說,「菩提煩惱,平等一相,相與和合為一體,則不諍而和合矣」,這是最高的方法,也是理和合語最高的理論依據。這些道理要在大經大論裡面去尋求、去領悟,跟前面所講的一真法界,意思是一樣。菩提煩惱要是有礙,有障礙就不是一真,一真是事事無礙,平等一相,一相就是一真法界。剛才也講過,圓初住以上菩薩的境界,這是我們應當要求得的。求得這個,以後言語一定稱理,我們俗話一般講稱性而談,稱性就是稱理,稱性而談就是理和合語。

  【如實語者亦二。一事實者。有則言有。無則言無。是則言是。非則言非。】

  這就是誠實語,老老實實說,沒有欺騙別人,沒有隱瞞別人的。這個很好懂,可是不容易做到。人為什麼妄語?私心。自私自利,都說老實話,我的利益得不到。尤其做生意、做買賣,我也常常聽他們說,學生,你學校念哪一系?我念商的,奸商。他也曉得他是奸商。他為什麼奸商?不老實,老實就不能賺錢。給諸位說,這個觀念大錯特錯,賺錢不賺錢是你命中注定的,你命裡沒有,你怎麼樣奸也賺不到;你命裡有,老老實實的還是賺那麼多。諸位想想,何必去當奸商?如果說命裡沒有,用一種欺騙的手段能夠得來,佛也向你低頭,不能不佩服。為什麼?你把因果律推翻了,釋迦牟尼佛也沒辦法把因果律推翻。可見得想盡種種方法去騙取來的、去搶奪來的,還是你命裡有的,這個佛才叫可憐憫者。你要是老老實實不做,到那個時候還是這麼多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有一些聰明技巧,我把別人的東西騙得來、奪得來,這是我的本事。你不曉得這是你前生注定的,那個欺騙人的手段比你高明的人多得是,他為什麼沒得到?諸位要記住,命,你要懂得命。真正懂得命的人,我做生意就老老實實,老老實實還是那些;你不老實欺騙人也是賺那麼多,那又何苦?何苦再造上口業?世間人他不懂這個理。

  學佛的人不相信這個理,學佛的生意人還很多,他也不說老實話,他曉得這是過失,他還是一樣,他不相信佛。換句話說,他不相信命運,不相信佛,這是業障。不相信命運,還是得受命運支配,受命運擺布,你能夠逃得了?古人所謂「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在這個世間,無論從事哪一行、哪一業,心地清淨。心地清淨就是福,心地清淨就生光明、就生智慧,你的事業前途自然光明遠大。你要投機取巧,裡面想種種不正當的心理,清淨心失掉了,智慧光明沒有了,所作所為莫不是罪業,你將來的果報怎麼會好?這樣的道理說起來並不算很深,為什麼世人不覺悟?世人不覺悟也倒罷了,我們出家人不覺悟那就不可原諒。出家人也有福報,福報沒有到的時候不要強求,不要去攀緣,福報來的時候自然成就。福報現前的時候心地清淨,不現前的時候心地也清淨;換句話說,名聞利養、福德智慧現前,一概不必理它。總而言之,保持著你自己的清淨心,不要把清淨心失掉,不要把定失掉,不要把慧失掉,然後一切境界當中享受自然。有福的時候樂,沒有福的時候還樂,這種快樂的心情永遠不會改變,這才叫真樂,這才叫一個學道的人真正的享受。不為境界所轉,在境界當中自己能夠獨立,自己能夠做得了主宰。實語,不妄語。

  【二理實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涅槃常住不變。】

  這些語言是理實語者,稱性宣說。這是在佛經裡面常講的,道場裡面常說的,確確實實是常住的,確確實實是不變的。覺的時候不變,迷的時候也不變,並不是說我們迷了就變,迷的時候不變。如果迷了變,覺了不變,那還是變,那哪裡叫不變?可見得我們冤枉,我們顛倒,佛給我們說,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是冤枉受的,不是真有的。今天就講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