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二集)  1995/2  美國聖荷西  檔名:09-021-0002

  請掀開講義第二面,從第一行看起:

  「老實念佛,則能一心不亂,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攀緣不息,何能老實。」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學佛為的是要解決我們生活上的問題,而生活根本的問題許多人忽略了,根本的問題就是生死輪迴的問題。除了這個問題之外,可以說世間一些高等的學術,科學、宗教都能夠有相當程度的方法,唯獨生死輪迴,是世間人長時間以來不能解決的問題。佛之所以出現於世間,就是為了這樁事情,像世尊在《法華經》裡面所說的,佛出現於世是「唯以一大事因緣」,這個大事因緣就是生死大事。這個問題能夠解決,其他這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佛為我們說了許多的道理,這些道理無非是說明生死輪迴是怎麼來的,如果不把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搞明白,我們從哪裡下手?解決的方法的確很多,這就是佛家講的無量法門,方法很多,這許多的方法都是解決一個問題,所以說是殊途同歸,再多的方法都是為了這麼一個問題而來的。但是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於是這許多方法在大眾修學起來就有難、有易,難易不在方法,難易在人。所謂在人就是在乎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迷的淺深不相同,如果迷的淺,在一般方法可以能夠收到效果,若是迷得太深,一般方法得不到效果。不是方法不好,不是方法不善,是我們無法適應這些修學的方法。不僅今天我們自己在佛門裡面有幾十年的時間去體驗,深深的明瞭佛陀教學的慈悲,古大德也是這樣告訴我們,不僅是古大德,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一切諸佛如來都這樣告訴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念佛這個法門最適當。因為這個法門能夠適合一切根性,上至等覺菩薩,像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楞嚴經》上看到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用念佛法門,都是求生極樂世界而得到圓滿的成就,這就是所謂上上根,他也選擇這個法門。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還有一個小冊子叫《物猶如此》,裡面記載的是畜生往生。這就說明,在下下根裡面,六道眾生,惡道的眾生地獄、餓鬼、畜生,如果遇到這個法門,他能夠歡喜信受,依教奉行,也能在一生當中得到圓滿的解決。所以淨土法門在一切法門裡面是無比的殊勝。

  這個殊勝的道理的確很深,在淨宗經論裡面也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若以淨宗為主,可以說所有一切經教都是輔助淨宗的。昨天跟大家說過,淨宗上上根人用不著這些東西,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是不需要藉任何法門來輔助,他能成功。一句佛號就能成功,那就得老實念,需要一切經教來幫助的,都是屬於不老實的。像我們這一群都是不老實的人,所以還要用《金剛經》來幫個忙,這個要曉得。《金剛經》幫什麼忙?幫助我們老實念佛。所以這一段說得好,江味農居士一生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在《金剛經》上,他修什麼法門?他就是老實念佛。所以,江居士是老實念佛之人,他是「教宗般若」,在教理,他是以《金剛經》為主,一生專學《金剛經》,可是修行,他是念佛求生淨土。這的確是高度智慧,最好的選擇,所以他在《講義》裡面講到要緊的時候,他一定提出念佛法門。

  老實念佛就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到一心不亂我們問題就解決了。可是一心不容易,為什麼不容易?就是世間一切染緣你斷不掉,你放不下,你就得不到一心,念佛也得不到一心。底下就說得更清楚,你天天念念攀緣不息,你怎麼能老實?《金剛經》的教義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使我們回到老實。這一句好,在綱要裡頭做出個總結論,《金剛經》對我們真的有用處,如果沒有這一句,說老實話,《金剛經》也不過是談玄說妙。能說不能行,沒用處,落於空談,實際上的利益得不到,實際上的利益就是超越生死輪迴,決定做不到,那是真難。說有一點好處,最大的好處是能幫助你生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一般來講是可以做得到,但是超越輪迴不容易。回歸到老實念佛,我們就能夠超越生死輪迴,才能夠得到真正的修學目的。

  底下這一段,我們進入經題,經題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這個題裡面,我們把它分作四個小段來介紹。第一個是「金剛」,這是比喻,金剛是比喻。「物名」,是物質。是「金中之精」,最堅固、最鋒利,我們一般稱之為金剛鑽這一類的,金中之精。佛經裡所說的金剛,還不是我們世間的物質,它是講的欲界天的,通常是指忉利天,忉利天金剛神手上拿的兵器,金剛杵,佛是用這個來做比喻。金剛杵這個兵器非常堅固,非常鋒利,「能壞一切物」,這個一切物裡面特別指兵器,像古時候的刀槍劍戟,碰到它都會被它破壞,而一切物不能夠破壞它。佛是用這個比喻它的堅固,堅固它才能破煩惱,我們的煩惱重障沒有東西能夠把它破壞。佛以金剛來比喻智慧,般若智慧就像金剛那樣的堅、那樣的鋒利,能破煩惱、能斷無明,用它來做這個比喻。

  「又金剛寶光明能照數十里,喻般若正智,能破煩惱重障,徹見一切凡情妄相,照破無明。」我們生死輪迴根本的原因就是無明煩惱,底下還有詳細的說明,無明就是不明瞭。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也就是整個的宇宙,宇宙之大我們無法想像。佛告訴我們,這其中的一切事物、一切道理、一切演變的過程,我們本來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明。本來是都明瞭,現在不明瞭了,所以叫做無明。為什麼不明瞭?因為你有了障礙,把你障住了。障礙雖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就是所謂煩惱障與所知障這兩大類。而這兩大類,所知障比較微細,煩惱障比較粗顯,煩惱障來得粗,所知障(就是無明)來得微細,很不容易斷除。煩惱障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永嘉大師說得很好,「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就是六道輪迴,煩惱障破了就沒有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所知障破了,才是真正我們所講的成佛。

  要破這兩種障都要靠智慧,定只能夠伏煩惱,不能斷煩惱,像石頭壓草一樣壓住,根在,沒有除掉,唯有智慧的觀照才能把煩惱連根拔除,那才管用。前面第一條就說出,佛法的大根大本就是智慧,般若智慧。一般修學是有層次的,修學是以大乘為根本,大乘以六度為根本,六度以般若為根本,說出根本的根本是般若智慧。所以,佛法是一門智慧的教學、智慧的方法,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

  第二段講般若,「般若是梵語」,古印度的語言,古印度的文字,現在印度人也不用了,印度人懂得梵文的已經不多。它的意思是「自性本具之正智」,可見得這個「正」是正確的,決定沒有錯誤,完全正確。剛才說了,這個智慧能夠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知道過去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統統知道。這是本能,不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是自己的本能。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成了佛,佛心平等,因為佛知道所有一切眾生的智慧跟他完全相同,不過是他現在有障礙,不能現前。障礙不是真實的,障礙是虛妄的,只要哪一天他覺悟,障礙沒有了,他能力現前,跟佛沒有兩樣。所以成佛絕對不會有貢高我慢,絕對不會看不起眾生,他心目當中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道理在此地。只是他眼前有障礙,能力暫時喪失,並不是真的失掉,只是有阻礙而已,這個阻礙是可以去得掉的。它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不是從外來的,這一點我們要認識很清楚。要是外來修得的那就不容易,佛那麼大的智慧,我們怎麼敢說能修得到?本有的,那就放心了,只要去障礙就行。而且這個障礙去一分,你智慧就透一分,去兩分就透兩分。所以,這個智慧絕對不是從外面修得來的,沒有這個道理。

  「所謂佛之知見」,佛的知見是圓滿的知見,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修學最重要的是要去做,你不去做,佛法真實的受用你得不到。什麼是真實的受用?就是般若智慧,你這個智慧不能現前。不能現前,換句話說,你在生活當中你得不到幸福,你得不到快樂,你依然還是看不破、還是放不下。智慧開了自然就看破,不必勸你放下,你自己會放下,為什麼?那是煩惱、那是障礙,自己找的,本來沒有。所以,智慧現前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大圓滿,前途確實一片光明,處事待人接物就自在了,幫助別人也有善巧方便。

  「就理體曰覺性」,這是從本體上講,從理上講。理對事而言,我們叫它一個名詞,佛給它一個名詞,名詞都是假名,不要執著,懂得意思就行了。覺性就是自性本覺,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告訴我們說「本覺本有」,本覺是本有的,自性本具,「不覺本無」,不覺就是迷,就是前面講的妄想執著分別,這個本來沒有,自性裡本來沒有的。而覺是智慧,是本有的,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復,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斷掉。所以煩惱、習氣再重,你明白這個道理,先把信心建立。煩惱可以斷,能斷得掉,先有信心就好辦事,從這兒建立信心。

  「又名實相般若,就作用曰正智,即觀照般若。」實相就是真實相,實者不虛,不是虛妄的,它是真實的,這個智慧是真實的智慧。實相般若也是從體性上說的,它起作用,在般若經裡面叫它做觀照般若,起作用是觀照,此地講「就作用曰正智」,正智就是觀照般若,這是真正的智慧。觀是觀察,照就是照見,佛用這兩個字,他的用意實在講就跟《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裡面所講的「反聞聞自性」意思是一樣的。我們凡夫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就叫見聞覺知。見聞覺知統統是迷,不是悟,不是智慧。所以佛把它換個名詞叫觀照,眼見色叫觀,耳聞聲也叫觀,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用這一個字做代表。觀是接觸,不是表面的接觸,是深入的接觸,照是明瞭,照見,照是明瞭,一接觸真的明瞭,明瞭它的真相。

  諸位曉得,見聞覺知,你所了解的是妄相、是假相,不是真相,為什麼?沒有真正的智慧,它的作用是感情的作用。感情是煩惱,這個作用不外乎喜怒哀樂,起這個作用。不像佛菩薩用觀照的功夫,它起的作用是一切通達明瞭而沒有障礙,裡面沒有煩惱,充滿了智慧。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佛法不能不學。不學,說老實話,我們走的是死路一條,不但是死路一條,真的是往三途、往阿鼻地獄走。佛眼看到,可憐憫者,真的是可憐!六道三途哪裡來的?自己變現的,自己變現自己往裡頭鑽,你說這不叫可憐憫嗎?佛能不能救?不能救。為什麼不能救?他有堅固的執著,佛菩薩勸導他,他不能聽,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這就走的是死路一條。而佛法呈現在眼前,無限的光明。

  我剛才說了,真正得受用,真正入這個境界的人不多,不多的原因,還是前面結論裡所講的,世間一切染緣攀緣不息,所以你學佛也得不到受用。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只要你這一條還有,你就沒有法子入這個境界,這個真正的利益,像《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真實利益。《無量壽經》上講的三個真實,那三個真實是實在了不起,所有一切佛法都不出這三個真實。《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淨宗裡面所講的極樂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總不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而諸佛菩薩、覺悟的人住真實慧,他們對人、對事、對物惠以真實利益。所以三個真實,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包括盡了,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所說的佛法,也不能超過這三句。諸位要是真正能體會到這個意思,才曉得《無量壽經》是真實的大圓滿,真正不可思議。可是要用覺照,你才能夠發現,你才能夠看出來。下面所講:

  「體用一如,覺照一體,故皆名般若。」般若經上講的有三種般若,實相般若是性體,觀照般若是作用,還有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什麼?如果諸位說文字般若是《金剛經》,《心經》、《大般若經》這是文字般若,你沒有懂得文字般若。文字是個代表,代表什麼?代表一切萬法,我們說物質,這個代表一切萬法。如果用觀照的功夫,哪一法不是般若?也許大家曾經聽說佛法裡講到,哪一法不是佛法?若用觀照,法法皆是佛法。所以,文字般若的範圍是包括一切事相,就是我們講的六根、六塵這些事相。我們講體、相、用,體是實相般若,相是文字般若,用文字般若說相,用是觀照般若。佛法是圓融的,無有一法不是。你要不相信,你看看禪宗語錄,禪宗裡面許多人開悟的,不一定是完全看經、讀經,不定遇到什麼一樁事情他開悟了,他從那上開悟的。那不是般若,焉能開悟?有人聽下雨的聲音開悟了,有人聽風吹樹林的聲音開悟了,你說哪一法不是般若?那都在文字般若裡頭所包括的。所以,不要看到文字就想到這是一部經典,你就根本不懂得般若。

  我們用大經裡面體相用來觀察就比較容易理解,實相般若是體,觀照般若是用,文字般若是相,體相用的範圍都是無量無邊,這個要認識清楚。體用一如,體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你要把它分成三截你就迷了。你曉得這三個東西是一,你要真正明白一,那就恭喜你,你就入了一真法界,這個名叫一真法界。體相用是一,三般若是一,覺照一體,體用一如,統統可以叫做般若。

  「佛為一切眾生,開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這是講起用,佛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無論講什麼經,無論說什麼法,都是叫做般若,都是般若的起用。因為佛說一切法,目的是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就是使人悟入。可是佛的能力只是止於開示,悟入是我們聽的人自己的事情。我們聽了佛的教導,覺悟不覺悟?有人聽了覺悟了,有人聽了不但沒覺悟,迷得更深,這是什麼原因?這就講有人會聽,有人不會聽。會聽的人用一心聽,他就悟入了,不會聽的人用三心二意聽,那就不得其義。所以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經典上,佛每說法都囑咐「諦聽諦聽」,會聽的人就諦聽。諦聽兩個字,馬鳴菩薩說得好,「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就叫諦聽,簡單的說就是不執著。聽佛講經說法或者看佛經,如果把這個原理明白了,我們看一切事、一切人、一切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用這個方法,我相信你很快就入一真法界,也就是你很快就成佛了。在一切萬法當中學了個不著相,實在講這就是《金剛經》要教給我們的,不要執著。

  「離言說相」就是不執著言說,我體會他的意思,不執著他的言說。「名字相」是指名詞術語,像此地講的「金剛般若波羅蜜」,這都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我懂得它的意思,不執著它的相。總而言之,不要執著。「離心緣相」,心緣相是起心動念,佛跟我們說的這些法可不可以思惟?不能,為什麼?佛的言語、佛經的文字是從覺性裡面流出來的,覺性裡頭沒有相,我們用清淨心來接受就體會到了。如果我們有思惟,去研究,去想一想,就落到第六意識,識心是迷的。法相唯識裡面所說的,法相唯識的入門是《百法明門論》,《百法明門論》裡面一開端,就把一切法分作兩大類,有為法、無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有為法。所以你用生滅心要想求不生滅的法,永遠求不到。要怎樣才能明瞭宇宙真相?要用不生滅的心。我們聽經,馬鳴菩薩教給我們,不可以用心緣相,心緣相就是我聽了,這是什麼意思,想像、思惟一下,這個要不得。聽經、讀經都是這樣的,能看得懂很好,看不懂不理會,決定不要去想。想出來的答案是錯誤的,愈想愈錯,絕對不會有正確答案。所以這個跟世間學問完全不相同,因為世間所有一切學術都是從意識心裡面出來的,你可以去想像,可以去思惟;佛法不可以,特別是大乘法,愈是高級的佛法愈不可以用這個方法。

  所以世間科學的方法,所謂邏輯辯證法,佛教裡的因明,那都是對初學,初級的佛法,中級的佛法還可以,高級的佛法這個東西完全用不著,為什麼?它離心緣相。般若是屬於高級佛法,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像這些方法這些東西在阿含用得上,在方等就很多都用不上,方等經裡面,小部分還可以勉強用,大部分都用不上,何況方等以後的般若那是純粹大乘,這些東西都沒有用處,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曉得。對於這些基本的常識不了解,縱然我們很發心、很努力、很精進,一生在佛法上求學,只能得佛法的皮毛,也就是一點佛法常識而已,現在人所講的佛學。佛學是把佛法變成世間一種學問來研究,絕對不是如來所說的真實義。

  正因為這樣難,所以佛才教我們求生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我們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再用這套功夫。先到西方世界,先保住身,得無量壽,有的是時間,又有好老師、好同參道友,好的修學環境,再去努力、再精進,不難明瞭。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成就太難了,你想想看,內有煩惱、妄想分別執著,外面這些五花八門、財色名食睡在誘惑你,我們佛門講的妖魔鬼怪。什麼是妖魔鬼怪?誘惑的都是妖魔鬼怪,就是叫你起心動念,就是叫你生煩惱,就是叫你墮三途,這些妖魔鬼怪把你抓到三途去。你看看社會上現在科技的發明日新月異,你看了動心,動妄想,看到這個,人家有了我也要有。想盡方法辛辛苦苦賺錢,賺來的錢都奉獻給魔王,魔王一天到晚叫你起心動念,一天到晚叫你起貪瞋痴慢,起貪瞋痴慢的結果在哪裡?將來三途(地獄、餓鬼、畜生)等著你去,這就是魔王幹的事情。魔在哪裡?你睜開眼睛,身邊哪個不是魔?人也是魔、事也是魔、物也是魔,樣樣都是魔,你在魔掌裡頭,你能出得去嗎?不容易。不學佛的人出不去,學佛的人也出不去,也逃不過魔掌。所以諸佛如來苦口婆心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把這些魔事放下,我內不動心,外絕不受誘惑,你才能去得了;內還動心,外還會受誘惑,沒指望。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我們要認識清楚,生死事大。弘法利生也是魔,你貪著弘法利生,你也出不了三界,你也不能往生。《金剛經》上教給我們這些道理。

  最近我們有個機緣,澳洲布里斯本那邊有些同修,都是台灣的同修移民到那邊,找我去,我去看了一下,環境的確好,比美國還好。那邊成立一個淨宗學會,這次館長派悟道去,悟道昨天到達澳洲了。臨行之前我告訴他,如果在那邊發展道場,一切自然,我們就做。人要和,一切都能順其自然就做,不可以有一絲毫勉強。特別囑附兩樁事情,第一個不向任何人化緣,第二個決定不拉一個信徒,我們的心清淨。符合我們這個標準、條件,我們可以幫助他,那個地方眾生有福報,我們應當盡心盡力幫助他;不符合這個條件,我們回來,我們家裡還有地方住,還有飯吃,不求人。世法裡頭常說「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在家居士做到這兩句,念佛可以往生。於人還有爭,於世還有求,這就是你有執著,你一切染緣、攀緣還是沒有放下,你想往生,這是一條繩索拉著你,綁在這個地方,阿彌陀佛雖然垂手,也沒有辦法把你拉去,這個要知道。所以雖然我們是有願心弘法,要小心,不能因為這個願心被魔利用,魔把你拉下去,那你才叫冤枉,一定要有智慧。

  像我們在美國達拉斯這個道場,這是自然成就的。我對那個地方沒緣,我們館長對那個地方一點都不喜歡,可是道場偏偏在那裡建了。真的,我們建那個道場沒有問人家要一分錢,因為不想建,它建好了。我說大概這是佛菩薩的意思,有什麼辦法?圖書館現在派了一些人到那裡去負責主持,我又告訴他,我去不去?不去,館長去不去我不曉得,我是決定不去。我看你們的道場是怎麼個看法?跟看一般的道場完全一樣,你請我去講經,我就講經,講完了我走路,道場是你的,與我毫不相干。你裡面的事、物與我不相干,裡面的人與我也不相干,你說我多自在,我多快樂。人要有求就苦了,看人的顏色,那多可憐,這個事情不能幹。在世間咱們都不幹,學佛再幹這個事情那不叫冤枉!那叫顛倒,這個不可以。般若正智是不能缺少,得到真的是自在,真的是真實受用,從前方東美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是一點不假。

  底下講,「梵語波羅蜜,義為彼岸到」。波羅蜜是音譯的,就是梵音音譯,它的意思,這是依照印度的文法,彼岸到,跟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不一樣,中國人講到彼岸,他是彼岸到。「所謂離生死此岸,渡煩惱中流,達涅槃彼岸」,是這個意思。所以它也是比喻。此岸跟彼岸,此岸是煩惱、生死、輪迴,彼岸是不生不滅、清淨自在,這是彼岸。怎樣才能到達彼岸?必須要斷煩惱,因為六道輪迴生死的現象是煩惱變現出來的。六道實在講是幻相,也不是事實真相,是幻相,煩惱變現出來的,煩惱斷掉,六道就沒有了,到達涅槃的彼岸。「波羅蜜又有到家、究竟、圓滿諸多義」,它的含義很多。我們中國人大凡一樁事情做到相當標準的時候,我們都認為他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圓滿的意思,在印度人就講波羅蜜。所以波羅蜜有中國人所謂的到家,功夫到家,無論做什麼事情,你做得出類拔萃,都稱之為波羅蜜,有這個意思。這是講「金剛般若」是般若裡面最究竟、最圓滿的,是這麼個意思。

  下面解釋涅槃,因為此地有這個名詞。「梵語涅槃,義為不生不滅,所謂本自不生,今亦不滅。」這是境界,這也是事實,可是我們一般凡夫看不出來。佛菩薩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哪裡看?從我們現在現實的境界當中去看,我們凡夫看人身有生老病死,佛看人身是不生不滅。我們凡夫看植物,看花有花開花謝,佛菩薩看花沒開也沒謝。他看的是真相,我們看錯了眼,我們看的是幻相。這樁事情講了我們很難體會,很不容易接受,明明有生老病死,怎麼會沒有生死?我們看的是從相上看,佛菩薩看也從相上看,我們看的是妄相,佛菩薩看的是真相,這個話很難懂。我們拿這個毛巾來做比喻,我們看這個毛巾,毛巾是纖維線織成的,織成毛巾,這個毛巾生了,線生的。把線頭拿開,拆掉之後就變成一條線,毛巾沒有了,滅了,這生滅。佛菩薩沒有看到毛巾,看到那條線,線織起來還是這個線,拆開了還是這個線,沒有生滅,諸位從這裡去體會。再微細的去觀察,現在科學家能力也相當之強,跟佛法講的很相應,知道分析到最後變成分子、變成原子、變成電子。任何一個東西就是這些基本粒子聚散而已,聚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形狀,散的時候這個形狀消失,所以聚也不是真的,散也不是真的。你從基本粒子上去觀察,它確實沒有生滅,人家觀察的是真相。

  觀察到真相你的智慧就開了,情識就斷掉了。我們看到假相,一個生滅,生起來歡喜,滅了就悲哀,要看到那個基本的這些組織它是緣聚緣散,是這麼回事情,生也沒有歡喜心,滅也不會悲傷。在一切萬物生滅變幻當中我們來觀察,完全是智慧,在這個裡面不會動感情,喜怒哀樂離開了。大家從這個比喻裡細細去想,我們雖然得不到真實相,至少佛所說的我們稍稍能夠體會一點,的確一切萬法都是緣聚緣散。所以因緣所生法,決定沒有自體,沒有自性,一切萬法沒有自性,就是沒有自體,沒有自體就是當體即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空在哪裡?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你要把它分成二樁,你錯了,你迷了,它是一不是二。這才是事實真相,必須要高度的智慧去觀察,你才能徹底的明瞭。一切法真的是不生不滅,本自不生,今亦不滅,只是緣聚緣散而已。緣如何聚、如何散,這當中有個力量,這個力,在凡夫叫業力,在佛菩薩叫願力,這個力量在操縱、在轉變一切聚散。

  又翻圓寂,圓是圓滿,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現在社會上許多人把這個名詞錯解了,以為涅槃就是人死了,死了就叫涅槃,死了都叫圓寂,這是大錯特錯。這種錯誤我們佛門我看也很少有人糾正,我們看到學佛的人,無論出家、在家,在家比較少一點,出家人常用,出家人死了之後,某某人涅槃,某某人圓寂。死了就涅槃、就圓寂,咱們何必學佛,哪個人不涅槃?哪個人不圓寂?這都是沒有把意思搞清楚,這是果地上的境界,沒有證入這是決定談不上的。

  「因見思煩惱,而有分段生死,因塵沙無明,而有變易生死。」涅槃講的是不生不滅,也就是說這兩種生死都了了,兩種生死都不存在。這兩種生死我們現在都有,分段生死是一個階段跟一個階段,大分,我們人生是一個階段,從生到老死,這是一個階段。變易就是變化,一天比一天衰老,它不會停的,剎那不住。我們一般人常講青春不再,青春不駐,這就是變易,天天在變化。這個現象怎麼產生的?佛告訴我們,因為你有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後面會有詳細的解釋。見是見解錯誤,思是思想錯誤,換句話說,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錯了、想法錯了。想法就是思,看法就是見,錯了就是煩惱,看錯、想錯了才有六道輪迴、才有分段生死。為什麼會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是因為你有塵沙無明,塵沙是比喻,比喻你的妄想、雜念就像塵沙那麼多。無明是對事實真相完全不明瞭,妄想、雜念之多像塵沙一樣,所以你有變易,你的身心都有變易,不斷的在變。佛把這個因跟果、事跟理,的確是很簡單的為我們說出來,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的教學實在講就是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得到解決,我們生死不就沒有了,我們也就會長生不老,這不是做不到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長生不老,《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那裡永遠沒有變化,就是沒有變易,沒有分段生死、沒有變易生死。可是,我們自己要在這個世界要修到這個程度好難,如果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垂手可得,就得到。

  這個事情,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有一條記載說一個狐仙,這個狐仙已經能夠變現出人形,跟我們一般人往來,無異於常人。我們見到狐仙,對他很佩服、很崇拜、很敬仰,狐仙則不然,狐仙就說了,牠從狐狸修到人身要修五百年,這五百年當中要經歷許多的災難,牠都能夠躲過牠才能夠得人身。牠說你們人太幸運了,一出生就是人身,牠修五百年才得人身。我們想到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世界,馬上就變成長生不老,金剛不壞之身,馬上就得到,就像我們投胎到人間來,一下就得人身。如果在這裡用其他大乘方法,乃至於用禪也好、用密也好,用任何方法,你要修到這個境界,要修很長的時間你才能得到,哪有到西方世界那麼容易,垂手可得?這就是一切諸佛如來讚歎念佛往生的道理。佛不能不讚歎,不讚歎對不起我們,有這麼好的方法,你為什麼不教給我們?你要教給我們在長劫去受苦受難才達到這個境界,佛怎麼對得起人?所以佛一定要說,極力讚歎。極力讚歎,你聽了不相信,你還要走冤枉路,到以後再見佛的時候,你不能怪他。你見到佛,說我修得好辛苦,佛點頭,你不能怪佛,佛早就給你說了,你不相信,那你活該。你看到別人先到,早成佛了,很羨慕,那沒有話說,你自作自受。所以佛真是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再看第六條,「大智度論云,有無二見,皆屬此岸,二執俱空,始達彼岸」。《大智度論》通常在佛門稱為大論,如果不特別指出,一般講大論都是講《大智度論》。可是在法相宗裡面如果講大論,那就是《瑜伽師地論》,這是法相宗的。通常因為般若是大家必須要修學的,所以單稱大論都是《大智度論》。這裡面說,有無二見,實在講這句話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說的相對論,有無是相對,大小是相對,是非是相對,真妄是相對,邪正是相對,善惡是相對,利害是相對。這是個代表,所有一切相對的見解,諸位要曉得,都是此岸,都是六道輪迴裡面的事。科學家也在此岸,沒有到達彼岸,哲學家也在此岸,也沒有達到彼岸,道理在此地。所以早些年歐陽竟無講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學」,為什麼佛法不是哲學?哲學是有能、有所,能所是一對,是此岸,不是彼岸,佛法是要超越到彼岸。所以說只要有一個相對的念頭存在,這就是迷,這是情,這是識,不是真智慧。

  二執俱空,這兩種執著都捨掉,那才是彼岸,那個心才叫清淨。禪宗六祖惠能,中國的學佛人可以說對他都很熟悉,提起都知道。他沒讀過書,他不認識字,聽老師五祖忍和尚講《金剛經》,講到還不到一半,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完全通達。不但《金剛般若》通達了,所有一切世出世間法都通達。我們今天《金剛經》念上一千遍也沒通達,還是迷惑顛倒,什麼原因?我們有二見,就是俗話常講,我們有成見,他沒有成見,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他沒有分執、沒有執著,他的心清淨,我們的心不清淨,毛病在此地。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我們心裡不止一物,不曉得有多少東西在裡頭,那怎麼行?這個一定要曉得、要明瞭,我們才能度自己,才能夠解決自己真正的問題,才能在這一生當中過得真正幸福美滿。

  佛法裡面常講,學佛為什麼?離苦得樂。真的,我們學佛,諸位總要記住,苦沒離掉,樂沒有得到,你就應該覺悟,應該要反省,你學錯了。如果你學的理論、方法是正確的話,在境界裡面一定是離苦得樂;換句話說,你煩惱輕、妄想少,智慧增長,煩惱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輕,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那多快樂!於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過去現在未來都明瞭,這個裡頭真快樂,這是真實的享受。這種生活得不到,就是我們學佛學錯了方向,不是在理論上搞錯了,就是方法上搞錯了。如理如法,經上常講如教修行,你所得的結果決定是快樂,決定是美滿。

  底下一條說,「六度中,布施捨也」,捨就是放下,一切都要放下,萬緣放下。要學什麼?隨緣而不攀緣。菩薩有度盡眾生的弘願,但是在事上是隨緣,不是攀緣。攀緣必定墮落,攀緣是心不清淨,自己起心動念,要想著我要怎樣做怎樣做,就完了。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對了;換句話說,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心,這個重要。我們學佛一進門就受持三皈,三皈裡頭第一個是覺而不迷,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皈依法,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見,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淨而不染。決定不能叫自己的覺心、正念、清淨心被污染,決定不可以,要常常保護著覺正淨,就對了。要常常護持覺正淨,那就是護法,護法是先護自己,你能護自己你才能夠護佛法、護眾生,自己都不保了,你還能護別人嗎?沒有這個道理,先要護自己。所以布施是捨,要放下,萬緣都要放下,你的心才清淨。

  捨不得,「則不離此界」。你看前面講的多微細,二見,相對的就是二見,你有二見,你心有分別,你心不清淨,你心不平等。念佛人不能不注意,《無量壽經》經題上教我們修什麼?清淨、平等、覺,這擺在經題上。我們所求的果報是什麼?大乘、無量壽、莊嚴,莊嚴就是美好,幸福、美滿就是莊嚴的意思,那是我們所求的。用什麼方法求?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你看多重要!我們用的方法是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目的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心,你的果報才能得到無量壽、莊嚴。所以要捨、要放下。「眾生不肯捨,無觀照正智耳」,眾生為什麼不肯捨?沒有觀照般若智慧,如果真的智慧現前,哪裡要人勸,他會捨得乾乾淨淨。為什麼要捨?骯髒垃圾,誰要這個東西,沒有人要。只有迷惑顛倒的人他要,他把這些東西當作寶貝,把垃圾、人家丟了不要的他拿回家當寶貝。真正聰明人、明白人,丟得愈遠愈好,誰要這個東西。般若正智,這部經裡頭就是給我們說這個問題,智慧開了你自然知道怎樣去修學。《金剛經》如果要細細的去研究,的確是要很長的時間,要細講,的確是很有味道,很有趣味,可是真正要能夠體會,要能得受用,要去做,不能把這些道理、方法變成我們實際生活行為,所謂真實受用是決定得不到的,佛法自始至終重在實行。

  在中國,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就是代表修行的綱領,這都是屬於大乘,大乘的綱領,大乘的宗旨,大乘的次第。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地是大地,藏是寶藏,大地裡面含藏著許多的寶藏。佛用這個比喻我們的心地,地比喻作心地,藏是什麼?般若智慧,本具的,地藏菩薩代表這個。我們自性的寶藏現在被埋在裡面,不起作用,譬如像金礦、銀礦在山上埋藏著,你得不到用處。你得要去開採,要去冶煉,才能得到金銀財寶的用途。《地藏經》上教給我們的方法,用什麼方法開採自性的寶藏?孝親尊師。孝敬是屬於性德,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唯有性德才能開發自性的寶藏,所以《地藏經》是佛門孝經。從這個基礎再擴大,大慈大悲,把孝敬擴大,能夠孝敬一切眾生,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代表的。大慈悲一定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的慈悲麻煩就大了。佛門當中常說,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方便都是有高度的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叫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沒有智慧就感情用事,那個麻煩大了,起的是副作用。文殊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實行,把孝敬、慈悲、智慧集合起來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居家過日子、處事待人接物完全遵照這個綱領去修學,這就是菩薩行。普賢表實踐、表實行,佛法真的有作用,真有好處。現在大陸開放旅遊觀光,很多人去朝拜四大名山,我不曉得他朝拜的是什麼?一般人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這迷了,迷信,不曉得他真正的意思。所以這個都需要真實智慧的觀照。

  「般若波羅蜜,因位名圓滿之觀慧」,這個「因」是講你還沒有證果,你還在修學的階段。大乘高等的佛法修學是歷事鍊心,《金剛經》裡也是這個意思,就像《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善財就是代表一個大乘修學的人,所以善財並不是指一個人,他是個代表,所有修學大乘的都叫善財。善是什麼?善是你有善根,財是表你有福報、你有福德。你看《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具足善根、福德,這個人就叫善財。童子是代表天真,沒有被污染,表這個意思。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也叫童子,男女都叫童子,他是個代表,善財童子是個代表。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我們現實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從早到晚都要接觸的,都不能夠離開的。在這裡面鍛鍊,鍊什麼?鍊覺正淨,就是對人、對事、對物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把整個生活融成高度的智慧,這就是《華嚴》。

  所以善財是在修學過程當中,他沒成佛,沒成佛就是在因位,成佛那是果位。在因位,他是圓滿的觀慧,這個名詞要用中國話說就是圓滿的般若智慧,圓滿的般若,到家的般若,這是在因地上說。如果在果地上講,般若就是波羅蜜,圓滿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圓滿,是一不是二。這裡頭意思最深,我們不能不知道。深在哪裡?你看因地上,般若、波羅蜜是二法,到果地上變成一法,諸位細心去體會這個意思。所以一切萬法要不能歸到一,沒有證果,還在因地,一切萬法都歸到一,那是果位。怎麼歸到一?分別心沒有了,執著的心沒有了,只要有分別,就有二、三,有了二、三就有無量無邊,那就不是彼岸。

  所以法界是一真,一真的意思不好懂,經上雖然講的是一體、一念、一真,《彌陀經》上講我們功夫到家,一心不亂,我們念得很多,講得很多,就是不會。不會的原因在哪裡?放不下。放不下什麼?放不下妄想、念頭。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哪裡下手?從分別執著最嚴重的地方下手,先治重病。譬如我們修忍辱波羅蜜,我們舉一個例子說,要忍,最不能忍的是什麼?冤家對頭,提起來就恨、就憤怒,就從這裡下手。把你最恨的那個人、最討厭的那個人寫個長生牌位供在佛菩薩旁邊,每天拜佛也拜他。我教大家是真的,要這樣做法。有些同修聽到我教的,他回去真做,做了一段時期,他告訴我:法師,我見到那個人還討厭。我就告訴他,你功夫沒到家,功夫不夠,最討厭的人你能夠把他看到跟佛一樣,其他的人全解決了。

  要真修、要真幹,不幹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一定要真做。你要做到了,心地到清淨,萬法一如,眾生平等,那個心就是海闊天空,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平常念這兩句話,意思不懂,你真正做到你才會懂得那個意思,你才曉得那個裡頭真樂,那個裡頭真歡喜。這種法喜、這種快樂,給諸位說,對我們人身體來講是最好的、最高的營養。人不老、不病,從哪裡來?就是得到這個養分,這個養分不從外頭來,外面你們吃很多的補品,愈吃愈糟糕,那些東西都有副作用。你內裡面有分別、有執著、有貪瞋痴慢,這都是毒,劇毒,裡頭有劇毒,外面這些亂七八糟東西感應,你怎麼會不生病?你生病是很正常的現象。要想永遠不衰老、永遠不病,學念佛法門決定不死,這是我跟大家講真話。為什麼?我們講臨命終時,實際上那不是臨命終者,佛來接引你,接引你是活著去的。功夫好的,所謂功夫好就是心清淨,福報大,我們修福,不要享福,我們的福報讓一切眾生去享,自己不要享受。自己得什麼福報?臨終時候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坐著走,站著走。

  在台灣這些年當中達到這個標準的很多,他能做得到,為什麼我做不到?古書記載裡頭我們沒看到,台灣這幾十年我們看到的、我們聽到的,李濟華老居士往生。當天他跟大家講經、講開示,講了一個半鐘點,他八十多歲的人,講完之後跟大家告別,我要回家去了。人家以為他年歲大了,講了一個半鐘點講得很累了,要回家休息。他下講台,講台隔壁一個小客廳,沙發上一坐就走了,你看多自在。舊金山甘老太太那天她在場,親眼看到的。他往生西方,兩個月以前知道,預知時至。所以星期假日他就看看老朋友,辭行,但是他沒有說就是了。你看走得那麼自在,那麼瀟灑。我們修福,希望就享這個福報。所以佛來接引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活著走的就是不死,跟著佛去了,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最後把這個也丟掉,也不要了,布施,捨了,你捨得乾淨,跟佛走了。所以這個法門,我跟大家講的不是開玩笑的話,是真實話,不病、不老、不死。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不照這個方法去修,這個好處你得不到;你真正明白道理,依照這個方法修行,這種利益你決定得到。所以果位上它是一,我們一定要向這個目標去努力,向這個目標去提升。

  「金剛即喻此觀智」,金剛是比喻,比喻觀照智慧,就是觀照般若,比喻這個智慧,「最堅、最利、最明」,堅是堅固,利是鋒利,明是光明。堅固,它能壞一切法,一切法不能破壞它,利是比喻它能斷煩惱,明是比喻它能夠照破無明,取的這個意思。所以,你沒有這種真實高度的智慧,你的煩惱、無明習氣沒有辦法斷除。「果位喻如來法身,金剛不壞身也。」這是到成佛的時候,佛的身永遠不壞,佛是清淨法身,用金剛來做比喻。可是到成佛,法身才圓滿現前,也不是容易事情,對我們來講太難了。可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我們的煩惱、習氣確實沒斷,只要一心專念,放下萬緣,對這個世間任何一法,剛才講了,連弘法利生都不貪圖,你的心才會清淨,這個要曉得,利害一定要辨別清楚。弘法利生是樁好事,世間的好事,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我不貪著,就不受它影響,不貪著其事,也就是講隨緣而不攀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證清淨法身,這個不可思議。

  諸位看看四十八願,看看《無量壽經》,西方世界最大的特色,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就是一切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西方極樂世界純粹是一真法界,平等法界。生到西方世界,身體、相貌跟佛完全一樣,西方世界沒有兩種相貌的,這是阿彌陀佛發的願。這個願的來源也是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觀察十方諸佛世界眾生很多的煩惱,煩惱起因在哪裡?起因在傲慢跟自卑。相貌比別人好就驕傲,自以為了不起,相貌比別人差就自卑感,見不得人,煩惱重重。所以阿彌陀佛發了一個願,將來他的世界,所有到他那裡的人相貌都一樣,大家沒話說。像這些事情,真的,平常一般我們很少注意到的,法藏比丘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他的世界是平等世界。一到那個地方,得佛威神加持,使你享受到清淨法身之樂,雖沒證得,就能享受到,這是西方世界之殊勝。所以金剛不壞身一到極樂世界就得到。

  到這個地方是把經題的別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簡單介紹出來,後面還有一個字,「經」,這個我們念念就行了,常常講經,「經」這個字常說的。「經,具貫攝常法四義。」梵語稱修多羅,我們都把它省略掉,中國人翻成經。中國人對於古聖先賢的著作尊重,稱之為經。經典它的意思就是永遠不會變,它所講的道理、所教給我們的原理原則,可以永久奉為典範,有這個意思,這種著作就稱之為經。所以它具足有這四個意思,貫攝常法。「常則三世不易」,過去現在未來它裡面的理論、方法都是正確的,都不會改變的。「法則十界同遵」,十界是講十法界,無論是菩薩、是聲聞、緣覺、是六道眾生,一定要遵守這個方法,才能夠得到結果。「又有徑義」,徑是路,也有這個意思,「修行成佛之路徑」,經典提供我們理論、方法、境界、目標,我們能夠遵循佛對我們的教訓,我們這一生可以達到他的境界。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