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要義  (第一集) 1996/4  美國達拉斯佛教會  檔名:09-02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來就是要專心辦道的,在這個七天當中要得一個成就,所謂成就就是《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功夫,通常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亂」,所謂理一心,跟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一個境界。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也就是斷見思煩惱,斷證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羅漢。最低的成就是我們講的「功夫成片」,前面兩種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確實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麼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時中,我們現在所謂二十四小時裡面,心裡面只有一聲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不會起一個妄念,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結七念佛是有它殊勝目的之所在。佛七當中講開示,這叫打閒岔。哪有這種道理?講開示,就把人心講亂了。換句話說,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為什麼我們在佛七當中不但講開示,還要講一個半鐘點?說實實在在話,就是因為大家在這裡結七念佛,功夫成片決定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妄想太多,雜念太多,這是我們念佛同修這麼多年來這一句佛號念不好,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大問題。大家不要把這個等閒視之,嚴重的問題。

  因此,我們在去年這一年講了一部《金剛經》。這是許多年來,至少有十幾二十年,我沒有看過《金剛經》,大家要我來講,我想想也有道理。道理在哪裡?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沒看破、沒放下。這是我們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講到今年年初,將《金剛經》細說一遍,我們總共用了二百四十八個小時把《金剛經》講圓滿了。同修們找我講《無量壽經》,我想了一想,這十年當中我《無量壽經》總共講過九遍,的確是說得很多了。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什麼叫看破?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答案,當然最簡單、最普遍的是在《金剛經》。一切大乘經,像《楞嚴》、《楞伽》、《華嚴》、《法華》都詳細的討論到這些問題。《金剛經》上文字雖然不多,但是內容絕不遜色於其他的大乘經論,這是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金剛經》在中國佛教已經超越了宗派,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幾幾乎乎沒有不讀《金剛經》的。這一部經典在中國佛教確實是家喻戶曉,人人讀誦。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智慧,佛法所求的,諸位要記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哪些問題?大的問題來說,生死的問題,輪迴的問題,十法界的問題,成佛作祖的問題,這是大的,沒有智慧不能解決,沒有智慧做不到。小的問題,我們現前身心安樂。我常常跟同學們講,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麼?清淨心,心地清淨,心清淨,你的身就清淨,百病不生,這是眼前的好處。你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這是小的。我看許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來問我,病苦什麼原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淨。諸位記住,病痛的根本原因,從妄念起來的,從煩惱起來的,我們中國俗話說「憂能使人老」,你常常在憂慮煩惱當中,你怎麼能不老?你怎麼能不衰?又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歡樂的時候,你人就不容易衰老。我們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教給我們要法喜充滿。你的法喜跑到哪裡去?你怎麼會活得這麼苦惱?這就是沒有智慧,這就是不如法。我們過去看《壇經》,對於六祖惠能大師我們很讚歎,我們很感動。能大師見五祖的時候,你看他怎麼說的?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見得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裡面。我們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煩惱,我們生活在煩惱裡面,這就大錯了。怎樣轉煩惱成菩提?菩提的樣子就是法喜充滿,就是圓滿的智慧。所以,沒有智慧怎麼能解決問題?

  說到智慧,金剛般若是智慧裡面最圓滿的、最究竟的。金剛般若在什麼地方?在生活當中。《金剛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表現在生活上,這個經的發起跟一般經典發起不一樣,一般經典多半是放光現瑞,用這種來發起。而金剛般若的發起,是釋迦牟尼佛到舍衛大城去乞食,著衣持缽,這是出家人天天要幹的事。人在社會裡面,不能沒有工作,不能無所事事。出家人做什麼事?出家人就是托缽,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缽飯。搭衣持缽,那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就說明究竟圓滿智慧原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釋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剛般若,托缽是金剛般若,吃飯是金剛般若,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他用這個來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夠體會、要能夠領悟,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智慧?這樁事情,表演得最圓滿、最周到的,要算是《華嚴經》的五十三參。《金剛經》上是佛示現給我們表演的,五十三參裡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的,每個人生活跟《金剛經》上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沒有兩樣,都是生活在究竟圓滿智慧之中。生活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工作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叫學佛。

  我們回過頭來,大家《無量壽經》念得很熟,《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三種真實。第一個「真實之際」,這句話就是真如本性,宗門裡面講的真如本性,是我們學佛的目標之所在,見性成佛。第二個「住真實慧」,我們是不是安住在真實智慧當中?真實慧就是金剛般若。第三,「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我們自己住真實智慧,然後才能給一切眾生真實的恩惠。真實的恩惠不是說拿著財物金錢去幫助,不是。做出一個樣子給他看,讓他看到你這個樣子能有所感動、有所體會,進一步要效法你,向你學習,這就是真實智慧。這個惠是恩惠之惠。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可見得不單單是講的,做出來了。我們說得最簡單,說得最淺顯,佛、菩薩示現在人間,就是給我們做一個做人的最好的榜樣,生活最好的榜樣,工作最好的榜樣,我們跟他學習就對了。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做佛弟子,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生活行為,可不可以做為一切大眾的好樣子?這個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同修們,我們人要做人的好樣子。諸位在家,你的家庭要做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樣子;你做生意,你有開店,你有公司行號,你在你這個行業裡面做最好的榜樣,這叫佛弟子,這叫做學佛。想想看,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不能給人做樣子?可不可以叫一切眾生都來效法我、都來學習我?如果我們學佛學得這麼煩惱,學得這麼苦,人家還敢學?看到我們早就跑掉,嚇走了。這個一定要懂得!佛法不是單單講理論,單單談玄說妙,沒有這回事情,佛法所講的都是講我們日常生活。

  這幾天時間雖然不長,我們等於說,這個十幾年、幾十年當中,我們藉這個機會做一個總檢討,我們的毛病到底犯在什麼地方?歸根結柢來說,第一個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看不破。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所示現的,諸位如果仔細把《金剛經》給它核對核對,就恍然大悟,他們真的做到了,像近代禪宗的虛雲老和尚,我們淨土宗的印光法師。他們做到什麼?《金剛經》上字字句句都是觀行的總綱領,也就是佛法修學的最高指導原則,他們完全符合。不僅僅是大家曉得的《金剛經》上兩句話,佛教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從這兩句話開悟的,其實字字句句跟這兩句同樣的重要。當然這兩句也非常之好,我們也要在這個地方做一個討論。所以這是大家必須要把它記清楚的,我們學佛到底為的是什麼,我學的是什麼,我得到些什麼?常常這樣反省,你就覺悟;不反省,你就迷惑。迷了,繼續搞六道輪迴;覺悟,不但超越六道,給諸位說,實實在在超越十法界。

  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的?這個要清楚。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本來是成佛的,本來是平等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一語道破,十法界是怎麼來的?妄想來的。你打妄想,原來是一真法界,一打妄想,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再一有執著,那就更麻煩,執著,在十法界裡頭就變成六道輪迴。破執著就超越六道,斷妄想就超越十法界。

  因此,佛法修行的綱領不可以不知道。總綱領是什麼?你們一進佛門就教給你了,「三皈」,三皈是傳授學佛的總綱領、總方向,皈是回頭,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一切錯誤裡頭回頭。教你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所以你不要誤會,皈依佛,看到佛像就是佛,那你就錯了,你就迷信,佛不是這個意思。《金剛經》上破一切執著,這個到後面會跟諸位提起的。「皈依佛」就是皈依覺,從哪裡皈?迷惑顛倒,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皈依覺,從今以後,我要覺而不迷。「皈依法」,法是什麼?法是正知正見,《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能不能入得了?金剛般若就是佛知佛見。你有沒有?從一切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佛知見,這個叫皈依法。第三個叫「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從一切染污,我們今天講的,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最後到生理的染污,再推到外面去,環境的染污,我們從一切染污裡面回過頭來,依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環境就清淨。

  所以,佛法的修學修什麼?修覺正淨。佛法哪裡有迷信?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就是方法,門是門徑、門道,方法門道無量無邊,諸位要知道,都是修覺正淨。他修覺正淨的,這個法就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他那個方法門道不是修覺正淨,不是修覺正淨,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就是邪法,不是佛法。佛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什麼法門,決定是修覺正淨。我們想想,我們每天這個生活是在覺正淨裡面,工作是在覺正淨裡面,處事待人接物是在覺正淨裡面,是不是這樣子?如果不是的,那我們就錯了,我們學的不是正法,我們還是搞迷邪染。世法裡面的迷邪染已經太多,再加上佛法的迷邪染,那還得了嗎?佛可沒有這麼教我們。《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世法因緣所生,緣起性空。佛法,佛法還是因緣所生,所以佛法也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教給我們世法、佛法都不可以執著,應無所住,這個「住」就是執著,並不是教你世間法不要執著,佛法可以執著,那就錯了。經上講得很明白,佛法也不能執著,統統要放下。

  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生活得那麼瀟灑,為什麼生活得那麼自在?他的生活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兌現了。我們今天學,就要學佛,就要學菩薩,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接觸外面的境界充滿了圓滿的智慧。你的生活怎麼不快樂?你怎麼不歡喜?當然表現的是法喜充滿。你生活得很快樂,別人看到,他就會感動。我們住在加州,好像是前年,我們的鄰居,一些外國人,問我們的悟學,悟學懂英文,問她,你們是幹哪一行的,為什麼天天那麼快樂?他們看了羨慕,為什麼生活得這麼快樂?她還不會回答。我就教她,以後再遇到這個事情,我們學佛的,學佛就快樂,這是機會教育。所以學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人家看到都害怕,誰還敢進門?你看諸佛菩薩,法相莊嚴,叫人看到令人羨慕。

  佛菩薩雖然表現在這個日常生活當中,實在講,眾生的煩惱太重、業障太重。重在哪裡?看不出來,沒發現,在面前都不能發現,你就曉得這個障礙多重。世尊天天這樣表演,從來沒有間斷,我們想,當然不能說是沒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是從來沒有人提起這樁事情。這一天須菩提尊者他提出這樁事情,所以他在大眾當中站起來,讚歎釋迦牟尼佛:

  【希有。世尊。】

  什麼稀有?原來世尊累劫所修所證的,證得究竟圓滿的果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把這個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叫稀有。穿衣吃飯,點點滴滴都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無上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才是真正稀有。接著他說: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菩薩是學生。佛怎樣護念學生?做出來給學生們看,不是光光說,做出來給你看,讓你在生活當中去體驗,生活當中去學習、去實踐,這叫真的護念,這個是真的付囑。付囑就是我們今天講託付的意思,你們懂得、明白了,你們做到了,還要教化一切眾生,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換句話說,要希望一切眾生個個覺悟,個個都過著真實美滿智慧的生活,這是佛的本願。

  佛為什麼要有這個願?因為佛覺悟,佛明白,我們糊塗、迷惑顛倒,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不曉得,迷了。以為什麼?別人跟我都不相干,我好就可以了,我何必管別人?這是一個很大錯誤的觀念,基本上的一個錯誤,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真正覺悟的人,他的慈悲,慈悲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愛護、關懷,他對於一切眾生的愛護關懷是無條件的,無緣,無緣是沒有條件。為什麼沒有條件?因為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不一定示現在佛門裡面作法師、作居士,不一定,也示現作外道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領袖,遍行外道,這都是其他宗教裡面的首領,他是佛菩薩,他所教化眾生,原理原則跟佛所講的沒有兩樣,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樣。你仔細去觀察,他的方向目標一樣,這真正了不起,偉大。

  我今年二月一號,接受澳洲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邀請,他們在昆士蘭辦了一個多元文化論壇,邀請我去做一次講演。他這個論壇的目的非常之可貴,我們如果拿佛法來說,這個人是佛菩薩。他是以色列猶太人入籍在澳洲,澳洲的公民,他是信猶太教。他這個論壇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宗教,他現在有十四個不同宗教團體來參加,大家在一塊開誠布公,如何能夠團結,如何能夠消除種族的隔閡,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閡,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閡。因為現在澳洲開放移民,各地方去移民的人很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後如何能在這個地方和睦共處互助合作?這個觀念就是佛菩薩,這還得了!我們一般所看到的,排斥,他們要求怎麼來合作。我前幾年在此地,也是佛七當中講演的時候,我也提出一個想法,跟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他邀請我,我很歡喜。那一天跟十四個宗教的團體見面,我讚歎他們,他們是真正的菩薩,完全拋棄個人,來求這個社會的安寧,求一切大眾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希望這個論壇能夠將來推展到澳洲其他的各個城市,慢慢再能夠發展到全世界,它的目標的確是世界和平。但是和平不是喊口號,喊口號沒有用處的,一定要把這些隔閡、意見把它化解消除,從各種不同的裡面找到它的共同點。

  譬如它們這個宗教裡面,神愛世人,他們講求博愛、講求愛世人,我們佛法講慈悲,這是個共同點。所有宗教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從這個共同點出發,不同的地方暫時放下,先來發揚光大共同點,然後我們有了智慧,再把不同的地方把它圓融出來。可不可以圓融?決定可以,沒有不能圓融的。從理論上講,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的,哪有不能圓融的道理?《華嚴經》裡面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真理。我們達不到,是因為自己有業障,自己沒有智慧。如果有智慧,決定能圓融,所有一切隔膜都能夠化解,你說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是一個以色列人猶太教的教徒在領導,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是真正菩薩,是佛菩薩示現的外道身。世界上依舊有很偉大的人在,這些人默默的在耕耘。我那天參加之後,他們對我非常歡喜,當場就邀請我跟館長做為他們永久的會員。我們也答應了,但是不能常常去,他說不能常常去,要我們派代表參加,他的會是每個月聚會一次,來研究怎樣叫這個社會能夠得到和諧,各種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夠互相合作,互助合作,這個是非常偉大的構想,這是任何宗教家聽到都衷心的讚歎。

  在《金剛經》上,須菩提看到了,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也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或者說這個經上的術語,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現在生活裡面。我們同學當中,所以他就對著佛說: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同學。佛做到了,我們同學還沒有做到。雖沒有做到,我們發心了,這一點非常難得。發心了,當然他就做,沒有不做的,但是沒有佛那麼樣的圓滿,沒有佛做的那麼樣的自在。原因在哪裡?須菩提很聰明,真的是極其善巧方便,代大家問了兩句話: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兩句話就是毛病癥結之所在。我們想想,我們的病根是不是這兩個?前面第一個,這個心不曉得安在哪裡。第二個就是妄念,妄念太多,妄想太多,如何能把妄想給斷掉?降伏其心就是斷煩惱。由此可知,這個心不知道安住在哪裡,這是妄想。念頭太多,那是煩惱。念頭是什麼?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個就是《華嚴經》講的執著,妄想執著。「應云何住」是解決妄想的,「云何降伏其心」是如何能突破執著,這兩個問題要是解決,就超越十法界。所以他這兩個問,意思無限的深廣,而且問的技巧實在講太高明。兩個問題,佛在答覆的時候是把它歸納在一個。實在講,兩個問題是一體的兩面。佛在具體答覆他的時候,菩薩要怎樣降伏其心?佛教菩薩,教菩薩,諸位要記住就是教我們: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你能夠生這個心,這就是佛心,這就是真心。一切眾生之類,類是種種不同的類別,像我們現在眼前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這都是類別。一切眾生之類,用什麼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大慈悲心來看待,不能有分別,有分別就錯了。分別執著,那個是麻煩的根本,煩惱的根本。眾生分別,所以他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他不能脫離煩惱。如果你要想超越輪迴、脫離煩惱,怎麼辦?一切都不要分別,一切都不要執著,就行,你就超越了。不執著,超越六道;不分別,超越十法界。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大慈悲,所以對於一切眾生,要有諸佛菩薩一樣的心懷,幫助別人。佛菩薩度眾生,這經上也講得很清楚,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與佛有緣?他肯接受就有緣,他不肯接受就沒有緣。我們又常常聽到,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真慈悲,不會捨棄一個人,問題是我們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這個肯的標準是要真的照做。幫助眾生,不是幫助他一個階段,幫助他到究竟圓滿,這個究竟圓滿就是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換句話說,我們要一直幫助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他要沒有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的幫助還沒有盡到。這是應當要做的,這個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就是教給我們「而生其心」,要生這樣的心。生了心怎麼樣?生了心要無住才行,如果你生了心,你心有所住,那就壞了。有所住是什麼?你著了相。所以接著說: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你看人家的心多乾淨!釋迦牟尼佛穿衣是用這個心,衣服穿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沒有著相。釋迦牟尼佛去托缽,天天吃飯,他也不著相,一舉一動都給人做好樣子,心裡頭乾乾淨淨,真的是一塵不染,也就是決定沒有絲毫的分別執著。幫助一切眾生,沒有想到「我對人有恩惠,我對人有幫助」,沒有,念頭完全沒有,所以才叫做無緣大慈。如果我幫助你,常常念著你,「我對你多少恩惠」,那個就不是無緣,那是有緣,有條件的。無條件的,這才能看出諸佛菩薩偉大之處。第一個他這個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緊接著這一句特別提醒我們: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這四句話大家都很清楚,《金剛經》我相信每個同修都念過,其他的記不得,大概這個會記得,這四句會記得。可是這個四句的意思,你能夠透徹的明瞭,那真的就不見得了。這個四相,給諸位說,包括了世出世間所有的法相,我們今天講現象,所有一切現象不出這四句。佛教給我們要離四相,離四相是離世出世間一切的法相。我相、人相,「我相」是執著自己,這個身體以為是我,能夠思惟想像的,以為這個是我。那個叫什麼?那叫四見,後面會講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把這個東西當作我,這是錯誤的,這個可以說一切錯誤的根源、根本。與我對立的,都叫做「人」,所以這個「人」不是說我們看作一個人,不是這個,那你把這個意思看得太窄小,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包括在「人」這個範圍裡面,可見得人相的範圍非常的廣大,這個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我們稱畜生、稱餓鬼、稱地獄,都用這個「人」來代表,往上面去,諸佛菩薩也用這個「人」來做代表。

  「眾生相」的意思就深了,所有的法相,這一切現象,它的真相是什麼?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所有的現象,我們佛經裡頭的名詞叫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講的宇宙人生,這是宇宙萬有,用這個名詞來說,它是從哪裡來的,它是怎麼形成的,如何演變的。佛給我們講,眾緣和合而生,眾生相。既然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那個裡頭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沒有自體,所謂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眾生相含這個意思,告訴你相有,體是空的,體不可得。世法是眾緣所生的,緣起性空,《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佛法也是緣起性空,所以諸位要曉得,真心本性裡面沒有佛法,六祖講得好,「本來無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來也沒有。你看這眾生相含義多深!所以聽眾生的時候,人就覺悟了,就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

  「壽者相」是說什麼?是說這些現象存在的時間長短,這叫做壽者相。它存在的時間到底有多長?《金剛經》到最後有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就是眾生相,「如露亦如電」就是壽者相。它存在的時間有多久?像露水一樣,像閃電一樣,兩個比喻兩個意思。所以你才曉得,這個《金剛經》字字句句含無量義。露水是講它的相續相。譬如我們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活幾十年,能夠活一百年,那是如露,這是講相續相。如電,電是講真實相,不是講相續相。如果不講相續相,那像佛在《仁王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就像閃電一樣。現象存不存在?現象的確不存在。你從眾生相跟壽者相就認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曉得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整個結論來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們要問,因果是不是在萬法之內?是的,沒錯。為什麼說因果不空?諸位要曉得,因是能變,果是所變。為什麼有十法界?它有因,有佛的因就現佛法界,有菩薩的因就現菩薩法界,同樣一個道理,有餓鬼的因就現餓鬼法界,有地獄因就現地獄法界。所現的這些相,誰現的?自己心裡變現的。就跟人作夢一樣,你天天作夢,那個夢誰叫你做的?誰在那裡主宰?沒有,自己念頭變現的,我們今天講,意識心變現的。你人心地善良、慈悲,天天做美夢。人一天到晚貪瞋痴慢、嫉妒障礙,天天晚上做惡夢,夢裡自己做的,沒有人做主宰。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隨緣變現的。隨什麼緣?業因這個緣變現的。由此可知,整個宇宙人生究竟是什麼?就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相,除了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你真正看穿、看明白之後,你怎麼會不放下?人家怎麼樣對我壞,怎麼樣想整我,我都放下。為什麼?我知道業果相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時候,真智慧現前,你的心必定是真誠清淨平等大慈大悲,你再表現在生活當中,就像六祖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有沒有過?沒有過,為什麼沒有過?因為這個相剎那生滅,只看到業果的相續。你才曉得,《金剛經》上這個四相包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諸佛如來所住的一真法界,所住的實報土,實報土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清淨心中也沒有一個實報土。它為什麼會變實報土?清淨心變的,純淨之心變的境界是實報土。清淨心但不是純淨,變四聖淨土。四聖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沒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那是淨而不純。染而不淨,這個變六道的報土。所以我們今天的心,這個心是染而不淨。

  佛最後這句話說,有這四相,執著這個四相,分別這個四相,執著這個四相,這不是菩薩,這個標準很高。我們今天受了菩薩戒就當菩薩,但是我們受了菩薩戒當菩薩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菩薩的標準很多,我們不是《金剛經》上的標準,《金剛經》上是佛的標準;這個菩薩的標準,通常我們在《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超越十法界的,是這樣的菩薩。所以說,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我們當中加幾個字,「則非一真法界的菩薩」,就清楚了。因為十法界之內的,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那個佛也比不上《金剛經》上這個菩薩,他沒有超過十法界。天台家所講的四教,藏、通、別、圓,藏教佛、通教佛都在十法界裡面,沒有明心見性。別教的佛超越了,別教的佛等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也就是四十一品無明破了十二品。由此可知,藏教佛跟通教佛都沒有破無明,一品無明也沒有破。這個地方講「則非菩薩」,標準在此地。

  我們要清楚,理要清楚,事實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之後,你自然放下,不要人勸。你看不破,怎麼勸也沒用,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搞清楚之後你才曉得沒事,什麼事都沒有。沒事,你曉得那個心情多舒服、多自在!沒事就是沒有憂慮的事,沒有牽腸掛肚的,那個才叫真自在。那個時候你過的日子,那是真的生活,真人的生活,我們現在過的不是人的生活。這次找我講《金剛經》的這些同修,他們也很有功德,發心來啟請講《金剛經》。這個經過去我也講過好多遍,可是想想從前講的不行,意思都沒有講出來,不是我吝法,我自己見不到。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的時候,《金剛經》字字都放光明,其味無窮。

  在生活上要怎麼做?如何落實在我們生活的層面?佛教給我們,佛在這個地方所講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布施」的範圍廣,這兩個字要用淺顯的句子來講,就是我們平常人所講的提得起、放得下,布施是這個意思。「於法應無所住」,這個法是世法佛法都無住,無住就是不執著,世法佛法裡面都沒有分別、都沒有執著,這個叫應無所住。我們今天樣樣分別、樣樣計較,這個不行,這個苦難有得受。《金剛經》這個法門不是對普通人說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是為發大乘者說,為發上上乘人說,不是給普通人講的。唯有大乘人,上上乘人,這是圓頓的根性,一生就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不是要搞三大阿僧祇劫,那個太麻煩。大乘人就應當要遵守這個原則,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一切法,一切法我們行,像最平常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從哪裡做起?穿衣吃飯做起。衣服沒有洗乾淨,惡。為什麼不洗乾淨?衣服沒有疊整齊,惡。為什麼不把它疊整齊?這是生活上。惡,殺盜淫是惡。我擦桌子,桌子沒擦乾淨,是惡;我吃飯,擺碗筷,碗筷擺得不整齊是惡。點點滴滴,那個惡是指這些事情。我們今天學佛,把斷惡修善,把這個跟生活完全脫節,你這個佛法學了有什麼用處?你在你家庭裡面,你家庭有長輩、有父母,你對待你父母的時候沒有盡到孝道,惡;一個不好的面孔給父母看到,惡!你要斷這個惡。你有子女,小孩學大人的榜樣,你要做個好樣子給你的兒女看,這個叫善;不是好樣子,是惡。斷惡修善從這裡做起,這是真正學佛。我們這個家庭不能給鄰居做一個好榜樣,惡。你才曉得布施兩個字包括我們一生,一個人從早到晚,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間,一生一世,點點滴滴都在這個布施裡頭,兩個字包括盡了。你們看到布施,到道場去捐幾個錢,那個叫什麼?無量無邊的法門你才修了那麼一點點,這是,你怎麼會成就?大錯特錯。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

  今天時間到了,這個「行於布施」裡頭的意思長了,總要多說幾句,讓你們曉得我們怎麼過日子,怎樣把我們的生活變成金剛般若,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變成佛菩薩一樣。佛菩薩不是供在那個地方,佛菩薩就是自己本人,這個人叫做學佛,這個人在佛法當中得真實的受用。這幾天同修們有好多好多的問題不能解決,我們《金剛經》剛剛講完,這個地方排了我有五天的時間,我五天的時候跟諸位報告《金剛經》的精華。你看我二百四十八個小時講一部《金剛經》,這五天也講一部《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