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與淨宗修學  (第二集)  1996  美國洛杉磯  檔名:09-027-0002

  諸位大德、同修:今天是我們第二天的聚會,昨天我們將佛法概要,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今天我們要談一談修學用功的方法,我們還是依據金剛般若與淨宗經論的說法。昨天說到《金剛經》的發起,就是世尊在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的究竟圓滿的智慧。如果有人問,佛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圓滿菩提是什麼樣子?這個樣子就是世尊在日常生活當中著衣、持缽、乞食、講經、接眾,點點滴滴,無一不是無上正等正覺的表現。由此可知,無上菩提就是我們日常的生活。

  我們為什麼生活的這麼苦惱、這麼痛苦,這就是世尊所說的我們迷失了自性。由此可知,凡聖之差別,就在迷悟的一念之間。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凡夫。世尊一生所示現的,莫不如是。可是幾個人懂?看懂的人,不簡單!沒入這個境界的人,他只能看皮毛,骨子裡面他看不到。須菩提尊者,他看出來了,讚歎世尊「希有,世尊。」這個「希有」,就是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就是無上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真正是希有。我們學佛,學什麼?就是學這個。於是須菩提讚歎之後,就提出兩個問題來。在他的言辭當中,我們要注意到,他一開口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這一句話非常重要。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標準的,昨天給諸位報告過了,必須具足《觀經》上講的「三福」,才是《金剛經》上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

  因為《金剛經》是大乘佛法,不是小乘法,不是人天法,所以這個善的標準,一定要具足「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然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最後要達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十一句要具足,才是須菩提尊者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佛法自始至終著重在行,要做到。空口說,那個不是佛法,一定要真正的做到。從哪裡做起?就是從「三福」做起,「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昨天跟諸位提出,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的典範、模範。佛不僅是言教,身教、意教,三業的顯示都是利益一切眾生,我們不僅要聽佛說法,要細心去觀察佛的行持,佛的起心動念,佛的待人接物,佛的日常生活,因為這些就是圓圓滿滿的無上菩提。

  金剛般若不是普通的法門,古大德判世尊一代的教誨,分為五個時期。般若是在第四時,佛說般若用了二十二年,幾乎是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的一半。由此可知,般若的重要,般若是智慧,真實的智慧。我們沒有智慧,就是愚痴,愚痴才造業,有智慧就不造業了。學佛目的就是求智慧。如果智慧現前,我們學佛就有了效果,現在所謂有了成績。我們讀《六祖壇經》,看到六祖大師,我實實在在羨慕,他見五祖忍和尚的時候,第一次見面就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看到這一句經文,想想自己,多慚愧!我們一天到晚常生煩惱,人家常生智慧。而《金剛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說實實在在的話,也應該達到六祖這個標準,也在日常生活當中常生智慧,這樣才有能力修學般若法門,才是般若法門的當機者。

  理論上確實如此,事實上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但是我們有緣遇到這個法門,有緣遇到這樣的經典,絕不是偶然的。正如世尊在經上所說,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有分,不只過去生中供養三、四、五尊諸佛,佛在經上講,你過去生中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句話等於佛給我們大家授記了,這是事實!現在我們在這一生,這是一時迷惑顛倒,得到這樣經典的啟示,我們一定要求佛力加持,使我們能夠契入這個境界,做為般若會上的當機者。若不求佛力加持,我們沒有第二個辦法,一定要求佛力加持。

  我們求佛,佛會不會加持我們?佛很慈悲,佛一定會,「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它有道理,你要懂道理,它有方法,如理如法的祈求,一定得感應。如果違背道理,違背了方法,那是得不到感應的。這些理論、方法,《金剛經》上就有,《無量壽經》上說得更仔細,希望諸位同學讀誦的時候要留意,要細心去體會。

  尊者問得好:「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就是發菩提心,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這個人非常希有!這是成佛之因。但是我們講到成佛,大家聽了,這個概念很糢糊。我想諸位學佛熱情可嘉,但是對於成佛,恐怕都會搖搖頭,「我現在還不需要」。認為成佛,就像那一尊佛,一天到晚坐在那裡給人拜,這個沒有意思,誰願意幹這個事情。這是對於佛法沒有能夠搞清楚。成佛就是成就我們最美滿的生活。像世尊示現的一樣,成佛是成就大圓滿,你在生活當中,一絲毫的缺陷都沒有,都找不到,那叫成佛。懂得這個意思了,那大家哪一個不喜歡成佛,希望快點成佛。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那個叫成佛;換句話說,成佛就是成就我們美滿的人生。可是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瞭。徹底明瞭就是佛門裡面常講的大徹大悟,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了解了,這就好辦了,你應付這些環境,就得大自在,就得大圓滿。所以發心是第一步,這是大乘佛法,這個心發了,決定要學佛。

  尊者提了兩個問題,問得好!一個是我們的心應當安住在哪裡?另外一個問題,我們這個妄念太多,妄想太多,如何能把這些妄想伏住?「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由此可知,這是在行門功夫上非常重要的兩個課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了,無上菩提雖然不能達到究竟圓滿,說實在話,正等正覺可以證得,可以得到。也就是說,佛雖然成不了,菩薩是決定能得到。那真的是菩薩,不是假菩薩。人家問問題,真正把問題的重點掌握住了,簡單明瞭。佛的答覆也不囉嗦,非常精要。佛給須菩提說,就是給我們大家說,須菩提是我們的代表。

  佛告訴須菩提的方法,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給須菩提講:「這些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菩提心的人,應當學世尊降伏妄心,學世尊安住。」他問的是「應云何住」?學世尊的住行,世尊是怎麼住的,住在「無住而住」,這是佛教給我們的。若心有住,問題就來了,麻煩就來了。但是這樣說法,當然像須菩提這樣的人,那是沒有問題。世尊一提示,他就完全明瞭。而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說,我們還是得不到要領,聽不懂佛所說的意思。

  佛也很慈悲,也很清楚。所以接著講,這是教給我們,指出我們行門的一條大道。你發菩提心了,菩提心也就是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佛說應當發度一切眾生的心願。雖然度一切眾生,絕不能有度眾生的這個意念存在;要有這個念頭存在,那也錯了。所以佛說:「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度者。」這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度無量無邊眾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要真正去做。但是不能夠存「我度眾生」的念頭,那就壞了。

  所以佛接著解釋,教給我們「無住生心」,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這一句話很要緊、很要緊,它的意思無限的深廣,這是把大乘行門的總綱領說出來了。大乘菩薩法裡面,所謂六度萬行。那個「萬」不是數字,「萬」代表無量,是表法的意思。無量的行門把它歸納起來,不出六大類,這叫六度,這是菩薩行的綱領。誰是菩薩?我就是菩薩,諸位要直下承當,這個很重要。因為善男子、善女人,你已經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就是菩薩了。所以菩薩不是別人,菩薩正是自己。既然是菩薩了,菩薩的生活、菩薩的工作、菩薩的應酬,一定要遵守這六個原則,這就叫行菩薩道。這六個原則,就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離開生活。我們過什麼樣方式的生活,完全照舊,做什麼樣的工作,也一切都照舊。觀念轉過來了,從前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是凡夫的觀念,今天一轉變,為菩薩的觀念,那個不一樣了。

  菩薩觀念是六波羅蜜,這個我們要細細的說一說。第一條是布施波羅蜜。布施是捨、是放下,這個真正的意思在此地。六度裡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個五條都是放下,最後一條「般若」是看破。所以把六度再歸納起來,不外乎「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放下了,你就是菩薩,就是諸佛;看不破、放不下,那你就是凡夫。放下,是不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幹?那什麼事情都不要幹,釋迦牟尼佛何必還要講經說法?何必還要天天到舍衛大城去托缽?由此可知,放下不是叫你在事相上放下,是叫你在心地上放下,事做得更精進,做得更勤快,做得更圓滿,心裡面若無其事,沒有一絲毫的牽掛,沒有憂慮,沒有妄想,當然更沒有煩惱。

  這個例子明顯的表現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大家都曉得,這五十三位菩薩皆是法身大士,就是《金剛經》上講的菩薩。《金剛經》上講菩薩的標準,「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就不是菩薩。《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破了四相的。法身大士,這些人是什麼身分?諸位讀經就曉得,實在講就是我們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工作,都是在修六波羅蜜,都是在修普賢行願。他沒有改行,他沒有變更他的生活方式。從這些地方才真正明瞭,佛法之可貴,佛法不能不學,佛法給我們帶來真實最大的利益,我們為什麼不要?

  布施怎麼個修法?就是佛在《金剛經》上提的總綱領,度一切眾生令入無餘涅槃,這是我們的生活。實在講,學佛就是生活,修行就是生活,離開生活不是修行,這是我們生活大方向,生活的大目標。所以諸位要記住,生活是修行,修行是生活,沒有離開。把生活跟修行分離,分作兩樁事情,你就不得其門而入了,一定要曉得它是一樁事情。這個叫「入不二法門」,這個意思很深,後面會講到。

  布施,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譬如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每一天要照顧這個家,要去做家事。凡夫的心態,天天做,年年做,做一輩子,煩死了!做得厭煩了。若菩薩來做,快樂!他一點都不厭煩,他做得法喜充滿,他做得常生智慧,那就不一樣,他的心變了。他變成什麼心?大慈悲心。他要度眾生,哪個是眾生?一家人是眾生。他要度一家人,他對一家人修布施波羅蜜。早晨起床,打掃環境,燒茶燒飯,供養這些眾生,供養這些未來的佛菩薩,他修福!你到哪裡去供佛?家裡這麼多佛,你不供,你跑到廟裡去,供那些泥塑木雕的佛,錯了!

  在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兒女,有兄弟姐妹,你都能夠照顧到,都能夠關懷到,這是行菩薩道,這是修布施波羅蜜!用什麼布施?用我的勞力布施。這個財布施裡有外財,有內財。內財是我們的身體。我們想著怎麼樣讓他們生活過得舒服,讓他們工作愉快,這是用智慧布施。你看心力、身力都是布施,天天行布施波羅蜜,無有間斷,那真是普賢菩薩的行願,沒有疲厭。

  家庭裡面就是道場,做了幾十年的家庭主婦,她成佛了,不可思議!怎麼成佛的?她修菩薩道成佛的。你要懂得佛教給我們的生活方式,佛自己本身就是這麼做的。何以說能夠在家庭裡面修布施波羅蜜,就能夠普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意思昨天我提示了一點點,我說過,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的典範,我們學佛的人,學佛菩薩,要做一切眾生的模範。我這個家庭整齊、和睦,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鄰居看到了,就羨慕,就要來學習、來效法,那你就度了鄰居了;鄰居又度鄰居,這一延伸就度盡虛空遍法界。所以事情雖然很小,關在家庭裡,他的心量是虛空法界,而他的這個事實也是虛空法界,要這樣修布施。

  布施不是到外面去,拿一點錢,救濟人家,那個布施太小太小了,無濟於事!對你的修行可以說沒有一點點影響,你不懂得什麼叫布施波羅蜜,你也不會修布施。誤會以為出一點錢、出一點力,就是布施了。可能你出的那些錢都被人騙去了,自己還以為種了福了,這是笑話。現在社會上,愚痴的人多,有智慧的人少,上當的人多。所以學佛的時候,一定要有智慧,要懂得布施。布施就是捨己為人,念念都是捨己為人,事事都是捨己為人。

  第二條,持戒波羅蜜。大家一看到持戒,就會想到五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你全想錯了。這些戒條,說實在的話,只是世尊舉幾個例子而已。因為持戒是我們全部的生活,是我們全部的活動;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守法,持戒就是守法。你在家裡面也有規矩,燒飯也有程序,先洗米,然後再生火,現在方便了,有一定的程序,不能搞亂了。遵守程序就是守法,要有一個守法的觀念。世尊教導我們的,我們要遵守,不僅僅是戒條,戒條以外的太多太多了。

  國家的憲法要遵守,我們居住在一個地方,地方上有一些法規,我們也要遵守。我們進入一個團體,公司行號也有章程,也有辦事的規矩。隨時隨處能夠守法,遵守法律,遵守規約;還有不成文的道德觀念、風俗習慣,所以人情事故要懂、要遵守,都包括在持戒裡面。一個守法守規矩的人,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人家歡迎,人家尊敬你。現在這個社會上,不守法的人太多了。他不守法,我守法,為什麼?我行菩薩道,他們搞六道輪迴,我們走的路不一樣。不可以看到他不守法,他投機取巧,我為什麼不跟著做?我規規矩矩做吃虧了。你沒有吃虧,你將來作佛作菩薩;他投機取巧,將來他往三惡道去。你把眼光往遠處看一看,你就曉得自己沒吃虧。所以持戒是守法。

  第三條,忍辱波羅蜜。忍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現代人求新求快,拼命在追求,所謂分秒必爭,日新月異。但是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真正的快速,還是要按部就班,如理如法,這才是最穩當、最快速的。所以做事情要有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小事,小的耐心;大事,大的耐心。世尊在經上常講,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你沒有這樣的耐心,你怎麼能成就?

  三大阿僧祇劫是對誰說的?許多同修疏忽掉了,三大阿僧祇劫是對法身大士說的。換句話說,你沒有「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之前,那個修行沒算在內。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圓教初住菩薩算起,你證得初住菩薩那一天算起,三大阿僧祇劫成就。第一個阿僧祇劫可以證三十個位次,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證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證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所以三大阿僧祇劫圓滿,到什麼地位?法雲地的菩薩。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

  《華嚴經》上講的就比較詳細了,《華嚴經》講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無量劫!這個無量劫是包括前面算在內,那就是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圓初住講起。我們從這個經上的說法來看,修證愈往上面去愈難。難在什麼地方?微細的念頭難斷!開始斷的時候,粗的妄想、分別、執著,粗重的好斷。愈往上去,愈微細;愈微細,愈難斷。法雲地菩薩到等覺到成佛,想必就更難了。

  於是這一些大菩薩們,無不羨慕淨土!我讀這一些大乘經,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給我帶來很大的迷惑,我想不出道理出來。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的等覺菩薩,是後補佛,他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在華藏世界成佛不是理所當然嗎?為什麼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有一些人說,說得當然也有道理,說菩薩大慈大悲,示現做一個榜樣給我們看,「你看看,我文殊、普賢已經到了等覺位了,我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們應當跟進。」這個說法也很好,可是不能把我們的疑惑斷盡。

  實實在在講,另外還有理由,那就是他在華藏世界要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一定時間很長,沒有那麼快速,到西方極樂世界快,因此他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真快?諸位要細細去看《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你會發現真的是快,這是西方世界第一殊勝,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跟它相比。文殊、普賢往生,十方佛剎裡面,等覺菩薩去往生的人,那就太多太多了,這是說明為什麼要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是高度的智慧;沒有大智慧的人,不會擇選這個法門。因為他看到這個真實的利益,這是講他方世界修行,那要長時期的忍耐。但是修淨土,淨土雖然比較起來要快速的多了,還是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不能成就。叫你老實念佛,你這句佛號念不下去,念不下去也要念。障礙重重,什麼樣的障礙,也要把它克服。實在講,自己真的有困難,一定要求三寶加持。所以,沒有耐心哪能成就?必定能忍耐,你心才能夠得清淨,才能夠精進。

  第四條,精進波羅蜜。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步,世出世法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我們要想快速成就,穩當成就,諸位同修要記住,專精!無論在世法、在出世法,你學東西一門深入,你才會有成就。你學的東西太多、太雜了,你就分心了,你要想成就,當然就困難。所以必須把心力精神集中在一處。佛在經上又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讀了經文,往往在日常生活當中就疏忽掉了,就忘掉了。不是佛不教給我們,是我們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

  世法裡面,以現在學校讀書而論,他選擇一個科系,一門深入,你在大學四年就能畢業。一個學校有幾十個科系,如果你樣樣都想學,四百年都畢不了業,這不是事實擺在此地!學佛法,佛法跟世法不一樣,因為佛法是心法,佛法是講求心性。世法它不是心法,所以它每一法性質不相同,所謂「隔行如隔山」,你通達這一門,你不會通達另外一門。但是佛法不一樣,佛法是每一個法門都直通心性,所以一個法門通了,一切法門都通了。不但佛法都通了,跟諸位說,所有一切世間法也通了。世法不離佛法,這是真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佛跟我們講的方法,我們就能夠相信,所以從「一門深入」。

  諸位要知道,佛法求的是什麼?你要先搞清楚,佛法之所求在「無上正等正覺」。求這個東西,不是求別的。無上正等正覺,要用現代的話來講(這個佛學名詞,初學的人很不好懂,要解釋很麻煩,挺費事。所以我們盡可能把佛教的名相把它撇開。)它的意思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所以佛法是求這個。智慧開了,哪一樁事情辦不到!辦不到,辦不好,沒智慧。有智慧,樣樣都可以辦到,樣樣都能辦好,樣樣圓滿。佛法求的是智慧。諸位要記住,佛法不是求人天福報。拿到佛法求人天福報,很可惜。就好像你拿這麼一大塊黃金,去買一個小糖吃,你說那多可惜!所以你得到智慧之後,不但六道,十法界也一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智慧從哪裡來的?從定來的,從禪定來的。禪定從哪裡來的?從精進來的。我把這個六度從後面來說,你就更好懂。你一定要精純,純而不雜,精一、專精,一門深入,你的心是定的,定就開智慧。《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清淨心是定心,就生實相般若。所以智慧從哪來的?智慧從清淨心來的,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

  昨天也跟諸位說過,行門無論哪個宗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無量的法門,它修行的目標是「覺、正、淨」。「覺、正、淨」三個,一個得到了,其餘兩個一定都得到。我們淨土宗是從「淨門」入,也就是我們著重在清淨心,在修清淨心,培養清淨心,我們從這裡下手。清淨心一定從專,從精進。這一樁事情之難,難在我們一般初學不肯相信,不肯遵守這個辦法,這個就難了。

  我學佛,要用一般人來講,運氣很好,遇到好老師,沒有走冤枉路。我學佛只有兩個老師,第一個是章嘉大師,他是密宗的大德,我跟他三年,我的佛學基礎、根基是章嘉大師給我奠定的。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我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十年。這個十年學教,也就是現在所講的學講經。而李老師的教學方法跟別人不一樣,他所用的方法就是精進,決定不能夠雜。學經,只可以學一部;看註解,只可以看一家。除了一部經、一家註解之外,決定不可以看第二種;你要看第二個,他就不教你了,他不承認你是他的學生。這個規矩非常嚴格,但是效果非常顯著。

  你說學講經,學講一部經要多久的時間?跟諸位說,一個月。也許你們聽到不相信,哪有一個月就會講經!而且一個月學講經的人,什麼程度?大概小學畢業,小學程度。年齡多大?我們那個時候同學年齡最大的是林看治老居士,他是六十歲的人,小學畢業。李老師教他一個月,他就可以上台講經,講得頭頭是道,大家聽了都鼓掌。你要如法!你要相信老師!老師教的就是專精,一門深入,使你心得到清淨,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一部經上,沒有一個妄念。你要是涉獵多了,你心裡面就會有分別,就會有比較,就會有雜念,你的智慧沒有了。你所講的是常識、皮毛,你決定不能夠深入。到一經通了,那一切經自然就貫通了。

  所以我在台中十年,只學了五部經。一般佛學院一個學期就學五部,我十年學五部。在台中,我第一部學的是小乘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學的是《阿彌陀經》,第三部學的是《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四部就學的是《金剛經》,第五部學了一部大經,學了《楞嚴經》。我十年學五部,精進不雜,遵守老師指導的規矩。

  十年的修學,其他的經我沒有學過,我拿來都會講。當然最困難的是《華嚴經》,《華嚴經》特別是開頭很不好講,開頭十一卷半,那個真難講。李炳老講《華嚴經》,我到台中去聽,我第一卷聽完了,那個八十卷我都會講了,所以我回到台北也講《華嚴經》。這個裡頭關鍵祕訣,沒有別的,就是專精。所以學佛,剛才講的,學佛就是要開智慧,智慧就是要清淨心。你心不清淨,你怎麼會生智慧,你怎麼能一看就懂,怎麼能看出這個經裡面的意思。

  所以心一定要清淨,心裡頭決定不可以有妄想。實在講,妄想不但是障礙智慧,妄想損害身體。你這個身體為什麼有那麼多病痛?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就是妄想來的。你沒有妄想,換句話說,你不會生病!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十年,沒有聽說李老師生過病。我自己今年七十歲,古稀之年了,給諸位說,我只有在四十五歲那一年得過一次感冒,病了一個月,我也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藥,所以在台灣任何醫院沒有我的病歷。

  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好高騖遠,這個個性跟袁了凡差不多,很刻薄,沒有福報。許多看相算命的都告訴我,活不了四十五歲。我也很相信,這點我有自知之明,很相信。因為我家裡面好幾代都沒有過四十五歲,所以我想我也不應該會長壽。我二十六歲學佛,就把時間表定在四十五歲,沒有了!四十五歲那一年,基隆大覺寺靈源老和尚辦了結夏安居,請我去講《楞嚴經》。我講了三卷,第三卷講圓滿,得了重感冒,心裡一想,壽命到了。哪能找醫生,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壽命到了,還有什麼話說。所以也不要找醫生,也不要吃藥,念佛等死。結果念了一個月,好了!以後有一年,在仁王法會上,遇到甘珠。甘珠活佛跟我也是好朋友,他見面跟我說:「淨空法師,你現在的相貌整個都變了,你這些年弘法利生的功德,你不但有福報,你又長壽!」

  我說:「真的?」

  他說:「從前我們都在背後說你短命沒福。」

  我點點頭,說:「這些我都知道。你不說,我也曉得。」

  清淨心能夠改變體質。願心,實在講,我並沒有求長壽,我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我在年輕沒有學佛的時候,喜歡讀歷史。台灣藝文印書館第一次印《二十五史》的時候,我就向它買了一套。中國幾千年歷史,我給它做了一個總結論,三個字,「狗打架」。的確,我很年輕時對人世就看穿了。

  以後學佛,這才曉得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現象,是什麼?現在我們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無非是業因果報相續循環的現象。《金剛經》上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個四句話,了不起!簡簡單單四句話,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這個世間要有一絲毫留戀,那叫迷惑顛倒。為什麼?所有現象,它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存在,剎那生滅。《仁王經》上所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這是佛的方便說,佛要真實說,我們聽了會發狂,不能接受。但是現代科學進步,佛如果在這個時代真實說,科學家能夠接受。說真實話,一切法不生不滅。為什麼說不生不滅?生滅幾乎是同時的。生滅同時,你就找不到生滅,看不出生滅了。

  我們所看的這一切現象是相續相。就像看電影一樣,我們看銀幕上,一張底片,一張底片,這是相續相。所以《金剛經》講「如露」,露是露水,露是比喻相續相,還有一段短暫的時間。「如電」是講一張一張的底片像閃電一樣,那個就是講剎那生滅。剎那生滅,時間太短了,真的是億萬分之一秒,太短了!可以說生滅同時,這是講的真相。

  真相要是大白之後,你還有什麼妄念?還有什麼妄想?什麼也沒有了。才知道清淨心真實,這是真的,永恆不變,而所有一切現象剎那生滅。這是《金剛經》講的「三心不可得」,能想、能得的這個念頭是假的。外面的現象,諸法緣生,當體皆空,了不可得。能、所具不可得,你天天要得這個、要得那個,你不叫打妄想!你與事實真相違背的太大太大了。所以回過頭來說,佛教導我們精進,重要!

  我從老師那裡得到這個好處,我今天教別人,也是這個教法,但是很少人能接受。這就是從前李老師說的,學生要找一個老師,難!老師要找一個學生,更難!到哪裡去找?什麼是學生?百分之百服從老師的教誨,這個叫學生。不肯接受老師的教誨,這不是學生。所以要找一個百分之百服從,到哪裡去找?的確是可遇不可求。

  現在有一些同學、同修們,聽說我去年在新加坡開一個小班教講經。實在講,我是把李炳老教給我的這一套,如法炮製。但是學生不能接受,為什麼?學生覺得我這個方法,他們不但沒有見過,聽也沒有聽說過。現在講民主自由開放,我們不能逼迫人。那就好,隨他,聽他的。你喜歡怎麼學,你就怎麼學,喜歡找什麼參考資料,你就去找。找了以後,你上台講給我聽,講得亂七八糟。學生是真用功、真努力,收集好多材枓,寫成講稿。拿來,我不看,什麼東西,那不能看。你講給我聽;聽了,沒有辦法。所以真是三寶加持,其中有兩個女生,比丘尼,五台山來的。這兩個比丘尼很老實,大概念的書不多,看的經也不多,她也沒有辦法,她聽我的話,一門、一個註解。我就教她,你從這一個註解裡面,你依照它去寫你自己的講稿。你能夠懂的,你就寫;你不懂的,統統捨掉。你用這個方法學習。那個註解裡頭,取多少?我說你只要取十分之一,你要有膽量,要有勇氣,把十分之九不要,只取十分之一。你寫成講稿的時候,上台講給我聽。結果她講得非常清爽,簡單扼要,聽了大家都歡喜。所以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那些男生跟這個女生一比,他自己覺得不如。回過頭來,向女生請教,「你們是怎麼學的」?那個女生說:「老師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男生這才回過頭來,才接受我這個方法。但是時間已經耗費了一半,三個月已經去了一個半月了,最後一個半月才相信我這個方法,才學到一點東西。

  所以講經不難,但是要講得好,講得透徹,那就難了。難在哪裡?不是在你收集資料,看得多,不是這個;是在你能夠深入,清淨心的純度。你的心愈清淨,你看這個經義就看得愈深,看得愈廣。不必涉獵許多經典,你到一定純度的時候,人家稍為提一提,你都曉得了。經典一展開、一瀏覽,全部都曉得,不要用一點力。去研究研究;研究就糟了,研究落在意識裡去了,不是智慧。

  李老師傳授我的方法。我跟李老師十年,聽他講經,他不淮我寫筆記。

  他說:「你寫這些幹什麼?」

  我說:「怕忘掉!」

  他說:「沒用,明年你的境界就不同了,這個統統作廢了。」

  我一想,是有道理。所以我聽話,我就不寫筆記了。他著重在清淨心,著重在開智慧,心地清淨,智慧開了,你的能力就現前了。佛所說的一切經,就是自性般若的流露。如果我們心不清淨,智慧不開,用再多的時間、再多的精力去研究,那是別人的知見與自己不相干,別人與自己不相干,與自己心性不相干,那個損失就太大太大了。自己明心見性,佛經是明心見性裡面流出來的,就跟自家心性流出來的沒有兩樣。

  所以學佛,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他註的一個小冊子,好像這邊都有流通的)裡面講的要「真幹」!這兩個字講得好,不能作假,要真幹!都是講的精進。無論行門、解門要專一,專精你就能得利益。

  第五條,禪定波羅蜜。精進之後得的是禪定,禪定就是清淨心,離開一切污染。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最後一條般若波羅蜜了。禪定,也有同學來問我,學佛是不是一定要修禪定?我知道他說那個禪定的意思是打坐,學佛是不是一定要打坐。其實禪定的意思不是打坐,禪定的意思,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他老人家依據《金剛經》講的。《金剛經》末後的二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就是禪定。不取是外不著相,用現代的話說,決定不受外界的干擾,不受外面環境誘惑的影響,這個叫「禪」。心對境界如如不動,這個叫「定」。所以禪定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不一定要盤腿坐,走路也是禪定。你真的有了功夫了,跟你說,你每天在家裡看電視都修禪定,那個境界現在面前,你能夠在那裡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都是禪定。你看電視裡頭,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你就完了,你是凡夫。你要在電視機面前,修什麼?修金剛般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其實大乘佛法妙不可言,你在這裡練真功夫,練清淨心。不在境界裡面,你怎麼曉得你清淨,你怎麼曉得你不著相。歷事鍊心,要在事相上去磨鍊,那叫真功夫。

  這一些道理要懂,原則要抓住。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穿這個衣,六波羅蜜圓滿。我穿衣時,什麼是布施波羅蜜?穿衣不著穿衣的相,放下了!衣服只要乾乾淨淨,不要講時髦;講求時髦,你那個六波羅蜜都沒有了,那是凡夫的心。看到今年流行什麼款式,你要曉得設計時髦的款式的那些人,是什麼人?魔王。天天動腦筋,天天在搞花樣,叫你心神不能安穩,你辛辛苦苦賺的錢,都去供養他。這是魔!魔在哪裡?不是青面獠牙,你看到青面獠牙的魔,你老早跑掉了。這個魔很可愛,你在他的魔掌當中,你自己不覺知,那才可怕。你說:「我穿這個衣服不時髦了,穿出去,人家笑話。」我常講:「笑死活該,他死我不死,與我不相干。」自己要有定功,功夫就是絕不受他的影響,絕不受他的干擾。

  實在講,生活愈簡單,愈是健康的生活;飲食愈簡單,就是長壽的飲食。這個現在有證明,美國有許多人到中國大陸去調查,中國大陸農村裡面,生活那麼苦,什麼營養也沒有,為什麼他們長壽?他們這麼長壽,是什麼原因?生活簡單,頭腦也簡單,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煩惱比我們少,所以人家健康長壽。我們這裡生活花樣很多,一腦袋亂七八糟的胡思亂想,你要想身體不得病,怎麼可能?都是些奇奇怪怪的病。剛才說病根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上來的,這是禍根。你要想不生病,就要把這個根拔掉。這就是樣樣事情裡面,都是圓滿波羅蜜。

  六度,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說穿衣,穿衣能夠放下穿衣的執著,放下穿衣的嗜好,這是布施波羅蜜。衣服穿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這是持戒波羅蜜。這一件衣服保存的很好,能夠穿多少年,它不會損壞,這是忍辱波羅蜜。你穿著愈簡單,生活愈容易,愈不需要求人,這是精進波羅蜜。在衣著上不受別人那個時髦花樣的擾亂,如如不動,你就有禪定波羅密。你穿得很自在,很快樂,到哪裡都很瀟灑,這是般若波羅密。你看一樣東西裡面,六度具足了。吃飯也是如此,工作也是如此,點點滴滴無不具足六波羅蜜。

  你的六波羅蜜到哪裡修?就在你自己現前生活上,就在你現前本分的工作上,在你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應酬之間,全是六波羅蜜。所以你一定要搞清楚,你要會做,六波羅蜜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六度波羅蜜,你就是名副其實的菩薩,你是真菩薩;沒受菩薩戒,你也是菩薩。你要沒有做到這些,受了菩薩戒,也不是菩薩,你是假菩薩,冒名的菩薩,不是真菩薩。這些不懂怎麼行!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行布施」就是而行六度,舉一個作代表,因為每一度裡面都圓攝其他的五度,才叫做波羅蜜。如果單單有布施,布施裡頭沒有持戒、沒有忍辱、沒有精進,那只叫布施,不叫布施波羅蜜。如果說布施波羅蜜,一定是圓滿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才叫波羅蜜。懂得這個綱領了,菩薩法裡面無量法門,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這是《華嚴經》裡頭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種生活,真正是大自在!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解脫。世間人講幸福美滿,有名無實。學菩薩行的人,真善美慧,他是名如其實。他是真的,不是假的。

  如果要清淨心,修清淨心。諸位要記住,要少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一切諸佛如來都不離開這個原則。發願普度眾生,那是大願,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佛度眾生有一個原則,「佛不度無緣之人」。哪個人與佛沒有緣?一切眾生與佛都有緣,他這個緣的意思,緣要成熟;緣成熟,佛就度他;緣不成熟,佛在那裡等待,暫時不來。所以佛菩薩他的快樂,就是因緣成熟,他才做;因緣不成熟,他不做。這是我們應當要遵守的。也就是常講「隨緣而不攀緣」。做事,雖然是好事,也要想到自己本分的力量。我有多大的力量,做多少事,絕不超過我的力量;超過力量時,你會生煩惱。我們要緊的是修清淨心,怎麼可以生煩惱!這一生煩惱裡頭又背因果,麻煩大了。

  所以我學佛,剛才講過,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師,章嘉大師跟李炳南老居士講的都是一個方向、一條路,決定不求人,隨緣而不攀緣。我在台北講經,講了二十年才有一個小道場,這是聽眾大家自動發心幫忙的,我沒有問人化過一分錢的緣。道場建立了,由韓鍈館長她負責去管理,我不管這個。我一生的原則: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大家一聽錄音帶就聽到,我叫三不管的法師。有人出錢,又有人管,很好!那你們去做吧!你去做了,我去講經。韓居士年歲大了,有一次跟我講:「這個不行,我這個要交了。」我說:「交,大概現在沒人能接受,我是決定不要。那你真不幹怎麼辦?打電話通知區公所,叫區公所來接收。」我不會惹麻煩,我們要懂這個原則。

  生死事大,弘法利生事小,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諸位要明瞭。我們人太苦了,十法界是大牢獄,大監牢獄,外頭一層;六道輪迴中牢獄,大圈圈裡頭又一個圈圈。六道裡頭,人道圈子愈來愈小,再縮到地球,地球再縮到這個都市,再縮到我們,好可憐!我們住在這個裡面,活動的空間重重被包圍。無始劫來就幹這個,你想一想這個事實真相,怎麼不痛心?怎麼不慚愧?

  今天幸虧遇到淨土法門,我們能夠超越重重的障礙,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們的活動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要度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這是事實!度這一小撮而妨礙了普度眾生,你們想一想,這裡頭的得失太明顯了。所以不可以把度眾生這個事情看作第一,我們都錯誤了。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我的老師教給我的。

  所以你建道場,弘法利生,修福邊事,這是修福,不是修慧。慧是清淨心,「生死大事,福不能救」,這六祖大師說的,在《壇經》上講的,福救不了,要慧,要清淨心。這個智慧就是選擇淨土法門,老實念佛,決定得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位在經上看得清楚,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不是普通人。阿惟越致菩薩是七地以上,博地凡夫,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七地以上。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許多同修來告訴我,他勸他們念佛都不相信,怎麼辦?要我給他想個方法。我沒有方法,這是「難信之法」,這個法門你傳出去,人家就相信了,那釋迦牟尼佛這句話,不就說得就有問題了。你勸人,人家都不相信,想想佛講的話是真的,真是「難信之法」。

  你為什麼會相信?你有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是無量劫來,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成熟了。這是經有明訓,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即使弘法利生,都要隨緣。

  我在台北的第二個道場是簡豐文居士送的。他是個建築師,他送我一個講堂,就在杭州南路,現在的「佛陀教育基金會」。他把所有權狀送給我的時候,我跟他也並不太熟,他要來找我,他是有特別因緣,以後說什麼佛菩薩感應,亂七八糟的說了一套。

  我就告訴他:「你是不是想陷害我。」

  他說:「師父,我不敢陷害你!我這個佛堂送給你,供養你弘法利生,講經說法。」

  我說:「你這個地方要不要開銷?」

  他說:「那當然要開銷。」

  我說:「你意思是想要我去巴結信徒,去向信徒化緣。」

  他就呆住了。我說:「你這是陷害我,你不懷好意。」

  到最後他態度很誠懇,他問我:「那怎麼辦?」

  我說:「一個月大概開銷多少錢?」

  他算了一下,大概要六萬塊錢。我說:「你能不能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

  他說:「可以!月月送六萬塊錢來,行!」

  那我沒有事,我就很自在了。你叫我去問別人化一分錢的緣,我做不到。我在《無住生心》裡這一篇講過,你們同學們曉得,任何人藉我的名義向你們化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印經,一定有人把錢準備好了,我才印。我做獎學金,獎學金是我收你們大家的供養,給我的紅包,我拿這個來做獎學金。我一年大概能收入多少,我就會做多少個獎學金。我不會向人家化一分錢的緣,所以我的生活很自在,我說話也就沒有什麼顧忌了。因為問人要錢,要討好,要講好話,很多話就不敢講了。我不討你們的好,你們喜歡聽就聽,不喜歡聽,去吧!所以這個要注意到。

  因為我曾經聽說,很多地方都有打著這個名號,到處化緣。我絕對沒有委託任何一個人,我的機構也不委託,我們「圖書館」韓館長也不做這個事情,我們「佛陀教育基金會」也不做這個事情。所以「佛陀教育基金會」跟「圖書館」,我教給他們一個原則,我們功德箱擺在那裡,有人送錢來,錢多了,多做;錢少了,少做;沒錢,不做。這個多自在!沒錢最好。有錢來的時候,我們要替人家修福。他要來種福,我們還要很勤苦的替他種福。他不來的時候,我們真是幸福,哪有那麼麻煩!這是希望同學們要記住,拿著我的名義,拿著我道場的名義,全是假的,全不是真的,一定要搞清楚,要有智慧,不要被人騙了,這個很要緊。還有常常接近我的人,也未必都是好人。有一些常常接近我的人,拿我的名義到外頭騙人,我們在新加坡都遇到過的。所以這些事情不能不謹慎。

  想要做好事,現在做好事的機會非常非常之多。的確有很多人,很有錢的人,不知道錢怎麼用法,那很可憐。錢多了,不曉得怎麼用,不曉得怎麼修福。這個修福有一個原則,真正利益眾生,這就是福報。真正利益眾生,現在建道場的人很多,我有的時候說話得罪人,我感覺到現在不要建道場,建道場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搞什麼?電腦國際網路。你看我們東西送到網路上,有同學告訴我,全世界至少有五千萬個單位可以收到,你說這個面多廣!所以我們儘量利用高科技來傳播佛法。因此建道場小小的,房子收拾也簡單,開銷也很少,機器往那一架,送到電腦網路上,就對全世界弘法了。大家也不要到這聽,在家裡打開電腦,就可以聽講經說法,這個多自在。時代變了,這個我們要曉得。

  在我想像當中,十年之後,就會進入到電腦的時代,每一個家庭,沒有電腦,你的生活就很不方便;一定進入到電腦時代。現在十年當中,所謂青黃不接的這一段,像印經、錄音帶、錄影帶,還有點效果;大概十年之後,這些東西被淘汰掉,沒有人再要用這些東西了。特別是手提的小電腦,愈做愈精緻,像一本書一樣,隨時可以帶,全世界的資訊都在它這個一小片裡頭,你說那個多方便!科技的發達,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利用科學的工具來把佛法做最有效的傳播,最有效果的宣揚,這就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往生,還在這個世間,我們應當做的工作。應當做的工作,認真努力去做。所以講到修行,生活是修行,工作是修行。我雖然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例子明白了,其他的可以觸類旁通。

  那麼你在公司上班,你的工作,你的應酬,也是六波羅蜜。你作員工,有員工修六波羅蜜的方法;你作老闆,有老闆修六波羅蜜的方法。希望你從這個原理原則裡面去體會,融會貫通,然後你才曉得整個佛法,原來就在生活,所謂一舉手、一低頭都是究竟圓滿的佛法。佛法在哪裡?就在你面前。問題是你要會,你不會就可惜了,你一定要會!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還有一會,重點還在明天,好!謝謝各位!

  請大家起立合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