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與淨宗修學  (第三集)  1996  美國洛杉磯  檔名:09-027-0003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時間過得很快,今天是我們這一次圓滿的一會。昨天我們談到大乘佛法的修學就是生活,如果離開生活,那就談不上修行了。修行就是生活,修行就是工作,修行就是日常處事待人接物,這在大乘經論裡面,世尊時時處處都這樣教導我們。特別是金剛般若,言簡意賅。這裡面的關鍵,許多同學來問,我們究竟要從哪裡做起?這個意思實在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最初方便」,這個實在是很重要。

  行門的綱領,前面給諸位報告過了,我們要從哪裡下手?實在講,修學大乘下手就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誠心,不是妄心。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除了在用心上不一樣之外,其餘的大致都是相同的。如同我們在經上所看到的,佛也過日子,佛也穿衣,佛也吃飯,佛也應酬,佛也有他的工作。哪有兩樣!兩樣就是用心不一樣。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我們是把妄心當作真心,就錯在這個地方。假如我們能夠捨棄虛妄,我們跟佛菩薩就無二無別了。

  因此在最近幾年,我們將修學、用心歸納為十條,這也是十個綱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佛心。換句話說,我們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當中,這是我們要修的。人家用虛情假意來對我,那是他,我要用真誠心對人。有一些同修聽到我這個說法,那我們不是吃虧了?凡夫看來是吃虧了,其實吃虧的不是我,吃虧的是別人。連前清鄭板橋都知道,吃虧是福。為什麼?我們要作佛、要作菩薩,那就非用真誠心待人接物不可。如果依舊用虛情假意來對待人,這是繼續不斷在造六道輪迴,你怎麼能超越六道輪迴!

  我們要問什麼心叫真誠心?也許有人說:「我的心很真!很誠!」真誠有個標準,什麼標準?清淨是真誠心,清淨是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哪些是染污?妄想是染污,分別是染污,執著是染污。《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染污,「貪瞋痴慢」那就更不必說了,那是極嚴重的染污。清淨心裡面,沒有這些東西。清淨心是真誠,平等心是真誠。對人對事對物,沒有高下的分別,你的心才平等。正覺心是真誠,大慈悲心是真誠。這五句裡面十個字,每一個字,任何一個字,都圓攝其餘九個字。什麼是清淨?真誠是清淨,正覺是清淨,慈悲是清淨。我們學佛就學這個,這是佛心,這是我們的真心。順著這個,這叫順自性,順性德。順益,益是利益,這是善。如果與這個心相違背,違就有損害,那就是惡。佛法講善惡,可以用這四個字來做標準,「順益是善,違損是惡」。

  要怎樣修才能夠恢復到我們真誠的性德,我們的真誠心能夠流露出來。我們又說了四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八個字是修行的綱領,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必需要遵循的,要看破,要放下,你就能得到自在。大自在當中能夠隨緣,那就是普贀菩薩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可以說將看破放下說得十分透徹。經上講:「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又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近代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觀察趨向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研究太空,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十界,大的!另外一個方向走小的,今天所說的量子力學,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微塵。這是深入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要看清楚,你才能看破。

  為什麼我們看不破?不了解事實真相。科學家雖然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多少人以他的智慧精力,再加上現代最先進的科學儀器,這兩個問題有沒有得到結論?還沒有。科學家的結論是:這個宇宙無窮大。那個真相沒搞清楚!講到基本粒子,科學家認為,如果這個儀器再進步,可能還能夠再分出更小的,不敢說就到此為止。這一種觀察所得到的結論跟佛在經上說的,非常接近。尤其最近科學家發現,已經肯定沒有物質的存在,這個講法跟佛法講的愈來愈接近。

  這些物質現象是什麼?他們觀察所得到的結論是波動的現象。而我們佛家講,這個宇宙、十法界怎麼來的?佛在經上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不覺就是動相,微動!這個意思就是說宇宙萬象的起源,起於波動。什麼波動?心波在動。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心波不是真心,真心不動,真心永遠如如不動,動的這個心是妄心。所以法相宗裡面講「萬法唯識」,識是妄心,不是真心。這是說明事實真相,絕非事實。這個現象有沒有?佛在經上說:「非實非虛,非有非無。」這兩句話才說出真相,真正把真相說明了。「非實」,這一切現象,實實在在講,根本就不存在。「非虛」,雖然現象不存在,它有幻相現前,這個虛幻的相不能說沒有。因為相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所以你不能承認這些現象是真的;你以為這些現象是真的,那你就看錯了。

  佛給我們說這個現象的發生不是單純的,無量因緣,就是小而微塵,大而世界,皆是無量因緣而形起的。所以《金剛經》在最後用一首偈說明這一個事實真相,不但包括娑婆世界的十法界,所有一切十方諸佛剎土,沒有一個例外的。這一首偈,四句講盡了,「如夢幻泡影」。「夢」是總喻。「幻」是講的空間、世界,大的世界如幻。「泡」是講我們的地球、國土,像水泡一樣,不堅固,很脆弱。「影」是比喻我們的身,這個身體像影一樣,絕非真實。「夢幻泡影」一個字比喻一樁事情,沒有一樣是實在的。這些虛幻的相,在我們感覺挺真實的;實際上,我們所接觸的,六根接觸到的這些現象,是這些虛幻的相續相。

  像我們看電影一樣,用電影這個比喻,大家容易體會。我們看到電影的銀幕,一部片子放兩個小時,我們看到好像很逼真,那是兩個小時的相續相。其實銀幕上的畫面是一張一張不斷的在更換,這是相續相。現在這個電影的底片,大概是一秒鐘二十四張,它那個鏡頭開合二十四次,開一次放一張,再關起來,換第二張。因為它換得太快了,我們沒有覺察它是一個相續相。所以經上比喻叫「如露」,露是相續相。雖是相續相,告訴你,也不長久。這個意思很深,我們要會體會。「如電」,那個電就是講真相,像閃電一樣。真正說,這個現象的存在,剎那之間!

  《仁王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也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我們彈指速度加快的時候,我這個彈法,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佛講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就是說明一剎那的時間,如果我們用電影那個底片來作比喻,一剎那裡面,它已經連續放映九百張影像。一秒鐘二十四張底片,我們已經被它騙了,好像是真實的。如果說一剎那九百張,我們怎麼能覺察它是假的。一剎那九百生滅,那一秒鐘是多少?我們就算一秒鐘彈指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是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我們怎麼能覺察這個現象是假的。佛所說的這些話,全是事實,佛在經上要求我們要親證這個境界。佛所講的,你自己有一天親眼看到了,這是事實。

  經上也說了,到什麼時候你能夠看到?到你證到八地菩薩就見到了。八地是不動地,也就是八地菩薩的心,那是清淨心。《金剛經》上講得好,「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話講得很妙。菩薩位次,從初信位到等覺位,五十一個位次,這五十一個位次怎麼分的?他清淨心的純度,或者我們講他定功的深度。定功的深度跟清淨心的純度是一個意思。你的心愈清淨,你觀察的力量就愈強,到八地菩薩那樣的清淨心,那樣的定功,他見到阿賴耶的波動。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相續相是阿賴耶波動的現象,八地菩薩見到了,那不是聽說,是他現量境界,是他親證的境界。於是乎才曉得佛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點都不錯!芸芸眾生,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迷在這個裡面,起惑造業,這是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

  真相大白,那就看破。看破,你當然放下。不但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完全放下了,即使佛說一切種種法,也放下了。為什麼?清淨心中一法不立,哪來的佛法!有個佛法,也是無明,也是分別、妄想、執著。所以佛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在經上講得那麼清楚,「佛無有法可說」。又給我們說:「無有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是如果你這樣聽了,斷章取義,會產生誤會。那佛法沒有了,我們還學什麼?我們不必學了。實在講,因為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不能執著哪一法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像我在前面講的,以世尊做例子,他穿衣,穿衣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他托缽,托缽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他一抬頭,一低頭,一舉手,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你不能固定指哪一法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覺悟了,一切法皆是;若迷了,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可見得所謂佛法者,只在迷悟之間而已。一念悟,你就是佛菩薩;一念迷,你就是凡夫。這個裡面必須要記住,一悟一切悟,一迷一切迷。千萬不要以為我已經覺悟了一半,那個我還沒有悟。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

  我們看《印光大師文鈔》,這是我早年看的,初學佛的時候看過幾遍,我記得有這麼一樁事情。有一個人寫了一封信給老法師,他自己相當自負,他是個參禪的,他對印老說:「禪宗《五燈會元》裡頭一千七百則公案,我差不多全部都參透了;其中還有幾則,不是很清楚。」只有幾條他還沒有看破,其餘的統統都參透了。印老回他一封信,他說:「一條參透了,你全部都透了。有一條沒有參透,你全都沒有參透。」而這個人也很了不起,最後他把禪捨棄掉了,跟印祖去念阿彌陀佛去了。這是真理,不是妄言!所以佛法講「入」,這個「入」叫證。這是大家都曉得,修學的程序是「信解行證」,這四個階段是行布,也是圓融,行布就是次第。是次第,但是它也是圓融。為什麼有次第?次第是初學,我們沒入門;沒入門的時候,它有次第。入了門的時候,就圓融了。

  你要問,我什麼時候才入門?入門就是一般講的證果。我什麼時候才入門?圓融就入門,圓融是「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你說「信」,「信」裡面就有「解行證」;說「解」,「解」裡面就有「信行證」,決定是「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所謂「入不二法門」。這個時候,我們前面講的,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全部得到了,性德流露,性德現前了。如果還落在分別裡面,還落在二、三裡面,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我沒能夠契入。沒能契入,你就得不到真實的受用。真實的受用,我們今天所講幸福美滿。但是這個標準很高,佛法裡面講,真正的幸福美滿不是世間人的境界,他所講的幸福美滿是真實的、是圓滿的,是具足高度的智慧,無量的善巧,那才是圓滿。決定不生煩惱。不但不生煩惱,經上講的「不生知見」,這是我們要曉得的。所以看破是重要的一個關鍵,看破之後,你才能放下。可是看破放下,必定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修學從哪裡做起?每一個人的根性不相同,所以這也不是定法。我自己修學,我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是個中等根性,我的老師教給我,從放下下手。我學佛的因緣,實在講是很殊勝,我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我認識了章嘉大師,我第一天去見他,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的好處,我很想修學。有沒有很快速的方法,讓我一下就得到。」那個時候我年輕,我記得好像只有二十六歲的時候,我向他提出這個問題。他老人家聽了我這個話之後,就好像入了定一樣,他入定眼睛不是閉著的,他是睜開的,他眼睛看著我,看了半個鐘點,一句話都不說。於是他看我,我也看他。我們就在他的小客廳裡面,就這麼看了半個鐘點。以後我們曉得,那是高級的教學法,那是真實的傳道。為什麼?必須使你整個身心都定下來,叫你精神意志完全集中,然後再告訴你。這一句話千斤之力,會產生效果。我們去拜訪別的善知識,請教他一個問題,滔滔不絕說了幾十分鐘;出來之後,不曉得他說些什麼。所以章嘉活佛實在是了不起。看了半個鐘點之後,他才開口,他說話很慢,說了一個字「有」。「有」以後,他又不說話了。但是這一次就沒有那麼長了,大概等了有三、四分鐘的樣子,跟我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是他傳授給我的。我沒有定功,我隨口就提出問題,這兩句話我有一點懂。

  我請教他:「從哪裡下手?」他又看了我大概總有十五分鐘,沒有上次那麼長,至少有十五分鐘,說了兩個字「布施」。所以我第一次跟他見面,大概一個多小時,就講這麼幾句話,印象深刻,永遠不會忘記。所以要曉得大善知識傳法,言簡意賅,一個字都不囉嗦。

  我告辭的時候,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門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就很奇怪,我真的就依教奉行,我就做六年。

  六年,就有預感,這就是出家的因緣成熟了。六年,老師父教我布施,布施得乾乾淨淨,只剩一床舖蓋,兩套換洗衣服,什麼都沒有了,全都布施光了,所以出家的因緣成熟了。在出家前一個月,我就有預感。那時候我在台中,我告訴我們同學,我說:「我大概頂多在台中,不會超過半年,我有預感。」同修們也很奇怪,說:「那你到哪裡去?」我說:「我可能出家的因緣成熟了。」不到一個月,這個機緣就來了。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布施從這個地方下手。

  放下!你能夠放下一分,你就多看破一分;多看破一分,你又能放下一分。這個看破放下相輔相成!到最後要把煩惱放下,把貪瞋痴慢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把五欲六塵放下,把六道三界統統放下,你就超越了。你要不肯放下,你就是六道輪迴中人;你能夠把六道輪迴放下,你現在就超越了。調過頭來,你看看六道輪迴裡面,那很有趣味!你自己不在其中。不但六道要放下,聲聞、緣覺、菩薩、佛也要放下,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佛法的修學要從這裡下手。

  縱然真的放下了,能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實在講,那就是成佛了。但是如天台家所說,你所成的是分證佛,不是究竟佛;分證佛到究竟佛,這個裡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因為從圓教初住菩薩,就是分證佛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往上去還有四十一個階級。所以我們後面加了一句「念佛」。念佛就快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平等佛果。諸位在淨宗經典《無量壽經》上念得很熟了,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成佛的法界。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沒有的,無比的殊勝!這個法門實在講叫「難信之法」,真難信!許許多多同修把這個事情沒搞清楚,一接觸就相信了,我看到不能不佩服!你們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議,超過我太多了。我學佛,學三十年才相信淨土,好不容易!

  最初學佛的時候是當年台灣大學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拿這個來作總結。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這兩句話打動了,掉過頭來,跑寺廟去找佛經來看。在這個之先,我認為佛教是迷信,認為佛教是多神教、泛神教、低級的宗教,遠遠比不上基督教。這個錯誤的觀念被方老師糾正過來,才曉得佛教裡頭有寶貝,有真東西。但是那個時候因為受到方先生的影響,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看,於是看到《阿彌陀經》這類經典,這是迷信,這個不是哲學。看到《地藏經》決定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

  看什麼?性、相兩宗,看般若、看法相唯識,對於這個就有偏見。這樣過了好幾年,對於佛教有了信心了,有了非常濃厚的興趣。我是一個人在台灣,沒有任何累贅。我就想,這門東西沒有人搞;沒有人搞的,我就應當要來搞,所以就發了這個願。最初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親近懺雲法師,我在他的茅篷裡面住了半年,他是念佛修淨土的。他給我看《印光大師文鈔》,又給我看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蓮池大師的《疏鈔》,我在山上仔細讀過。對於淨土不排斥了。從前是排斥,這進了一大步,不排斥了。但是叫我學這個,我不甘心!佛教千經萬論,那麼多好東西,叫我統統捨掉來搞這個,好像做不到。

  以後離開懺雲法師的茅篷,到台中親近李炳老,正好遇到李老師在台中開了一個小班,教人講經。他勸我參加這個班,學講經。這是我沒想到的,我原來只是學佛去聽經,沒有想去學講經,結果遇到這個班,我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講經是難事,我怎麼行?我哪有這個條件?李老師說:「好吧!你跟我去看看。」他們班上上課叫我去參觀。那好,我就跟他老人家去了。結果上了一堂課之後,下了課我就跟老師說,我願意參加這個班。我一看裡面那些人,年齡三分之二都比我大,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是小學程度,其中年齡最大的是林看治,林看治那一年是六十歲,小學畢業。我一看到他都能學,那我沒有問題!比別人不如,比他我還強一點,於是就參加這個班。李老師在兩年的時間,教了二十幾個學生,個個會上台,個個都能講。我學講經是這麼一個因緣。

  所以講經並不難,要講得好,那就難了。這個經典深廣是無有邊際的,老師那個時候教我一個原則。他那個時候教人是因人施教,每一個人教的都不一樣,他教給我四個字「至誠感通」。他說:「你要把經講得好,真正能夠自利利他,你永遠遵守這一句話,那就是求感應。」我們上台哪裡會講經,佛的意思我們怎麼會懂,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連一個普通人的意思都不解,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那怎麼辦?求感應,這才通。要通達,要求感應,求佛菩薩加持;除這一法,沒有第二法。

  怎樣求佛菩薩加持?至誠。真誠到極處,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的念頭,換句話說,名聞利養要捨得乾乾淨淨。「我弘法完全是利益眾生,希望把佛法講清楚、講明白,介紹給大家,與自己絲毫關聯都沒有」,你要用這樣的心才會有感應,這是他教給我的祕訣。我這一生,從出來講經到現在三十七年了,沒有中斷過,守住老師這一句教訓。所以我在任何地方講經,沒有做過宣傳的。聽說你們這邊做了宣傳,我不知道。希望同修們要記住,以後不要做宣傳。為什麼不要做宣傳?我是凡夫,我講得不好,宣傳拉了這些人來了,聽了不滿意,我有罪過!我在那裡講,你自己來的,你聽得不好,你自己來的,我沒有請你來,這個不要緊。連這些都是老師教的,都是李老師教給我的。不能做宣傳,有幾個同修聽了,很好!他聽了很歡喜,他去邀集他的朋友,這個行。決不可以在外面貼廣告,登報紙更要不得。還有的登上照片,那簡直是明星了,那不成話!實在講,太難看了,那個要不得。所以這些我們都應該要守本分。

  所以,學佛的存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用這個心,對一切人、對一切物,沒有分別,怨親平等。修什麼?就修這個。這就是學佛!在方法手段上,就是看破放下,我們自己受用上,這一生的享受,就是自在,就是隨緣。念佛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我們看穿了,所有一切境界相,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在裡面決定不要再去爭了,不要再去分別,不要再去執著。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境界現前都好,用一個真誠心來接待。眾生他們怎麼做,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勸告他,他覺悟了,他回頭了,很好!他的緣成熟了。他不肯接受,不肯照作,也很好。「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就是普度群機。根熟的,他回頭,他這一生能成就;沒熟的,幫助他成熟;沒有善根的,給他種善根。這就是所謂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們的心是清淨平等。就像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心裡面若無其事,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這就是方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心裡沒有事,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這是真實的享受。絕對不是你多富有,你有多少財富,你有多少房地產,你家裡有多少部汽車,一天到晚在煩惱。那個活得好可憐,活得好辛苦,那個不自在,那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身心清淨,在我們世間人講健康長壽。尤其是年歲大的人就體會到了,真正的幸福是健康長壽,沒有病苦才是真正幸福。

  歸結到「念佛」的重要,這樣念佛才能有功德。一般講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穫。這個功夫下去,你確實有收獲。功德跟福德又不一樣,這是同修們必須要辨別清楚的。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解決問題;福德不能了生死。正如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此事福不能救」,這個「事」就是指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功德能救,功德是你真正下了功夫。

  我們在此地舉個實例來說,否則的話,這兩個字太抽象了。我們講持戒是功,禪定是德,因戒得定;禪定是功,開慧是德,因定開慧。換句話說,我們持戒不能得定,持戒就不是功德,是福德,這個要辨別。為什麼?你雖然那個功夫下去了,你沒有德。持戒的功夫是得定的,得清淨心的。功德是要自己修的,別人沒有辦法給我們,佛菩薩也幫不上忙。諸位讀《楞嚴》就曉得,阿難尊者遭摩登伽女的難,他以為他是佛陀的小弟,佛很愛謢他,到時候可以幫他忙。結果遭了難,才曉得佛也幫不上忙,功德一定要自己修。福德可以給別人,你的福報很大,你的財富很多,你有好多棟房子,我送一棟給你,可以,你可以得到享受。我的定,我的慧,沒有辦法給你。所以功德沒有辦法給人,福德可以與人共享。功德跟福德要分辨清楚,不能夠誤會。

  到一個道場裡面,看到功德箱,丟幾塊錢,我今天做了多少功德了,那是大誤會。所以那個箱子應當要寫「廣種福田」,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裡面沒有功德,這個是普通的常識,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在行門裡面,也就是日常的功夫,大家特別要注重在放下。「放下」,又怕同修們產生誤會,是不是什麼事都不要做了?什麼事都不要做了,那就變成消極了。這種佛教,社會上不會接納的,也不會歡迎的。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是叫你在心上放下。事上面,做得更積極,更認真,更圓滿。所以佛法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這才受到十法界一切眾生普遍的歡迎,真實的利益。所以諸位聽放下,好了,明天你也不上班了,家裡也不燒飯了,那成什麼話!這個佛還能學嗎?這個就錯了!放下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自私,凡是與性德相違背的,我們統統放下。當然「貪瞋痴慢」是更要緊的,叫你放下這些。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來工作,誰不歡迎?你的工作一定更認真、一定更努力,一定做得盡善盡美,而被一般人讚歎羨慕,這才叫放下!所以這個地方不能夠斷章取義,不能夠錯會了意思。

  《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放下,生心是什麼?生心是提起要生度一切眾生的心。這個「度」,也怕一般人看到產生誤會。我們換個名詞,就是幫助一切眾生。我們前面舉的一個例子,譬如你是家庭主婦,你肩負起這個責任,幫助一家人生活過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圓滿,盡心盡力把家事做好,那叫生心。由此可知,佛法不消極,這種生心是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度就是服務的意思。這個服務是沒有代價的,不求報酬的。如果有求報酬這個念頭,你的心已經被污染了,你的心不真不誠了。真誠心裡面無有一物,無有一念。有一個希求報酬這個念頭,你這個心就不真,就不誠,你的心也不清淨,也不平等。平等要做到什麼?自他不二,我照顧他,就是照顧我自己。還有一個「我去照顧他」的念頭,那還是二法,你還是有我相、有人相。眾生相就是諸法的現象,壽者相就是講時間的相續相。你還是著了四相,那就不叫菩薩了。離四相,為一切眾生服務,盡心盡力,那就是菩薩在修六度,菩薩在修萬行。所以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方式,沒有離開我們的工作崗位。

  我們看《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他們所示現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是修菩薩道,都是修普賢行。普賢行、菩薩道在哪裡修?就在自己生活上修,就在自己本分工作裡面去修,不需要更換。還有同修來問我,這個修行成佛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沒有!出家是一個行業,那是無量行業當中的一個行業。這一個行業是幹什麼的?續佛慧命的行業。出家人是專門幹這個的,就好像世間裡面的師範,出家當老師,選擇這個行業。

  很多人問我,當初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我說世間許多行業,你們都肯幹,這個行業你們不肯幹。你不肯幹,逼著我非幹不可了。你要幹,我就不幹了。也有人看到我穿這個衣服奇怪,你為什麼穿這個衣服?這個衣服舒服,中國、外國什麼樣的衣服,都沒有這個衣服穿得舒服。人活在世間一定要舒服,一定要活得自在,那才叫真正的幸福。這個衣服的確是舒服,中國人懂得享受,外國人不懂,外國人衣服綁得緊緊的,很苦!哪有我們這個舒服,顯示出自由自在。所以我們的選擇都是最好的選擇,如理如法的選擇,這才顯示出佛法是高度的智慧,智慧的生活。所以修行、成佛、行菩薩道,都不必離開自己本行,不必離開自己本分的工作,就在你自己本分工作上成菩薩、成佛。

  為什麼勸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道理不能不說說。因為你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前面講了,你超越十法界,你契入一真法界,這是法身大士,但是從你入一真法界到成究竟佛,需要三大阿僧衹劫這麼長的時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劫都不要。你看《觀經》上所講的,因為這種人去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實報土,上上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第二天就成佛了。多快!省掉了三大阿僧衹劫。這是勸你「念佛」。所以這個十句我們常常要記住,這是我們的目標,是我們的方向,是我們存心立行的綱領。

  在生活裡面、細節裡面,怎樣去做?綱領是六度十願,真正照這樣去做,任何一樁工作必然跟普賢菩薩所講的「無有疲厭」。我在這些地方,很多同修對我很關心,常常問:「法師,你多休息休息,恐怕你累了。」我知道他是好心。其實我二十四小時都在休息,我什麼時候不在休息!不休息的人打妄想,分別執著不休息。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那不都在休息,哪裡會累!累是什麼?真不休息的人會累,休息的人不累。所以行菩薩道的人,每一天工作量再多,他沒有妄想,他沒有執著,所以不疲不厭。他那個工作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怎麼會累!他怎麼會疲倦!我們工作多的時候,會累,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工作,應該要累了」,就累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做這麼多了,該累了,那不就累了。如果我沒做,沒做那累什麼,不累了!你看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所以他沒有疲厭。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學。

  在早年,李炳老做了樣子給我看。我看了他十年,他的工作量比我們普通人至少要多出三倍,從早到晚沒有休息,講經、教學、上課。他那個時候在中國醫藥學院跟中興大學兼著有課,每一天還要跟同修們開會,「台中蓮社」有四十八個念佛班,每一個念佛班一個月開會一次,有四十八個班,所以他天天要開會。開會要接受同學們問問題,他也解答。還要給人看病,他的醫術很高明。客人想見他,沒有時間!一個星期以前預約。臨時去找他,決定找不到,他沒有時間。工作量那麼忙,他有沒有疲厭?沒有!精神飽滿,音聲洪亮。年歲那麼大了,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了。七十歲看起來,大概頂多看四十歲,精神飽滿,走路比年輕人都快。辦這個大專講座,郊遊的時候爬八卦山,我跟他老人家最初爬到山頂,學生在後頭,一個個哼哼哈哈的,年輕人不行,不如老年人。身體輕,他身體很瘦,爬山不費力。這都說明只要心清淨了就不會疲厭,確確實實「一切法從心想生」。

  在這些年我們的年歲大了,我過去的同學、同事三分之二都已經過世了。有一些朋友在沒有退休之前,每一天上下班,他很正常。退休之後,兩年沒見,偶然一見,好像衰老了十年。看到之後,我都非常驚訝,頭髮也白了,牙齒也掉了,好像八、九十老頭了。什麼原因?一切法從心想生,他在工作的時候,他沒有覺得他老,他沒有想老,他就不老。這一退休,想到我老了,退休了。他天天在想老,忽然就老了。這一老的時候,他又想到有病,混身都是病。這一病又想死,好了,沒多久就死了。全是從心想生,所以這是心理不健康。

  我說這些話,實實在在講,有一些準備將要退休的同修要記住,退休之後念佛,想佛、想菩薩,你的身心健康,你永遠不會老。否則的話,不學佛是真苦,天天無聊沒事情做,就想老、想病、想死,麻煩大了。這是佛菩薩都救不了的。

  《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心想就是識,識變的。為什麼要變這種境界?為什麼不往好的地方變?為什麼要往壞的地方變?一定要明理,一定要懂得修福,懂得享福。這個修福跟享福的意思很深很深,都顯示在日常生活當中,都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

  還有同修在修學過程當中疑慮很多,特別是現代的環境,有一些人說現代人有福報,物質享受是從前人無法想像的,這也是真的。我們今天在這個場所,這樣明亮的燈光,這是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享受。我們想一想五十年前,我們做學生的時代,晚上自修點油燈。那個油燈恐怕你們沒有見過,一根燈草,燈光如豆,沒有蠟蠋那麼亮,那個日子我們也過了。科技的發達帶給我們固然有一些便利,可是副作用太大了,我們不能不知道。今天資訊傳遞的方便,於是我們看得太多了,聽得太多了,把頭腦搞亂了。

  昨天我給大家提的「精進」。我在每一個地方講經教學,我總是勸導大家,如何能夠達到我們身心清淨,最好是不要看電視,不要看報紙,不要聽廣播。什麼都不知道,人家一問,天下太平。今天沒事,天下太平,你的心平靜。你要是看得太多,聽得太多,滿腦袋的胡思亂想,妄念已經太多了,還要天天再增加。你的清淨心什麼時候得到?如果不是這些媒體的傳播,自己還要找地方去打聽,找事來看,那就更糟糕了。這是實在話。

  我到日本去參訪,看到東照宮,那是德川時代的一個建築,門閣上有三隻猴子,我看到很歡喜,我把它照下來。回來後我印了很多,我昨天看到好像這邊有結緣的。那個猴子代表什麼意思?不需要看的,不要看!不需要聽的,就是與我自己生活工作不相干的,不要聽!與這個不相干的,不要說!你才能守住清淨心,你的道業才能成就。

  如果你什麼都喜歡看,什麼都喜歡聽,什麼都喜歡說,你這一生在修道上決定沒有成就;可以下這個斷語,你不會有成就。如果你真的要成就,你要把所有一切障礙的障緣都捨掉。到什麼時候,你才可以廣學多聞?古時候的標準要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的時候,你作不了主!你會受外面境界影響,你就不可以去接觸。到你真正開悟了,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教下講大開圓解,我們淨土宗講一心不亂,到這個時候,可以!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聽。為什麼?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多看多聽,他增長智慧,決定不增長煩惱。

  我們今天看了的時候,多接觸是增長分別執著,增長煩惱,不是增長智慧。你讀得太多,看得太多,我們一般人看,我的常識很豐富,常識都是煩惱,都是妄想分別執著,不生智慧。如果你真正通達諸法實相,你的見聞覺知長智慧,這個時候可以;這個時候可以行菩薩道,廣度眾生。許多人疏忽了這一點,在我們一生修學當中把方向走錯了。

  世尊指示我們、教導我們,修學有程序的,這個程序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我們天天念,幾個人覺悟了,幾個人看清楚了。四弘誓願第一個叫你發大菩提心,捨己為人,「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句話現代的意思就是犧牲自己,奉獻給社會、給一切大眾,為一切大眾盡心盡力的去服務,去工作,這句話是這個的意思。要怎樣才能把這一願做到圓滿?必須要斷煩惱,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從這裡下手!看破放下了,就是斷煩惱。煩惱不斷,《華嚴經》上講得好,修積一切善法皆是魔業,這話說的正確,一點都不假。佛所說的句句話都是千鈞之力,只怪我們自己平常讀誦、聽聞,粗心大意,沒能夠體會到,沒能夠領略到。煩惱斷盡了,再學法門,這是為什麼古來祖師大德傳法的時候叫我們專精一門。專精一門容易斷煩惱,你同時學很多,你這個妄想分別執著不容易斷;一門容易,一門心清淨,心是定的。所以達到這個標準了,才讓你廣學多聞。

  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初地菩薩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大藏經》,實在講,許多經典還沒翻過來,那個數量必定是《大藏經》的好幾倍,這個初地菩薩多少時間讀完?一個月就完全通達了。我們為什麼一生這一部經都不能通達?毛病出在哪裡?出在我們讀經還在那裡打妄想分別執著,還在那裡猜佛的意思,佛講這句話什麼意思?那一句話什麼意思?胡思亂想!一輩子也猜不透。初地菩薩明心見性,沒有妄想。沒有妄想,那個經本一對照,就照見!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沒有障礙。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自心與佛心,心心相印。可見得煩惱是根本的障礙,不能不斷。

  佛在《金剛般若》裡面,把它歸納為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般大乘經裡面,把它說作二障:煩惱障、所知障;三障:惑障、業障、報障。說法雖然不一樣,內容大致是相同的。我們不在這上真正下功夫,不叫做修行。

  所以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那叫修行。絕對不是每天早晚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敲著木魚,在那裡誦經念咒,在那裡禮拜,那叫修行。一面念經,一面打妄想,那怎麼是修行?所以斷煩惱很重要,古人教初學,方法手段很多,每個人根性不相同。譬如像我這個根性,我的初學,你叫我念佛,我不肯念的,我不相信,這個沒有法子。我喜歡經教,那就從這下手。下手,老師指定一門,一部經,決定不可以看第二部經,這是老師教的。你要看第二部經,我不教你了,你跟別人學去。你做我的學生,就要聽我的話。那只好聽他的話,他教的方法,就是那三個猴子。他就用那個原則,除這一本經之外,什麼都不准看,眼睛把你封住了,不要看了。除了聽他講經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一律不准聽,耳朵給你塞起來。他不問你,你也不能說,嘴巴也封起來了。就是那三個猴子的方法。我們當初跟他學的時候,最初接觸的時候,覺得李老師很跋扈,很專制,目空一切,瞧不起人。心裡有這個想法,但是不敢說出來。後來還是跟他學,你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做到三個月,我們就佩服了。老師的方法是好,好在哪裡?我們煩惱少了,妄想少了,智慧開了。

  什麼叫智慧開?從前看東西看不懂,現在看了會懂。從前聽話,聽不清楚,現在聽得清楚。聽懂他是什麼意思,這就是煩惱輕,智慧長。原來有這個好處,這才真正的佩服,到半年效果就非常明顯。所以李老師告訴我,要我遵守五年,就是五年守他的原則。我自動發心增加五年,我守他這個原則十年。你要問,他用什麼方法?就是這三個猴子的方法。他叫你什麼都不要聽、不要看、不要說,心定下來,經教一門深入,學一樣東西。一樣東西學不好,不可以學第二樣東西。那個「好」的標準,要他審定。我們自己以為好,不行,要他說可以,才行。他要不開口,那就沒有法子,只好還是釘住一門。像這樣的老師,像我這樣的學生,沒有了。能夠這樣聽老師的話學生,沒有了。這個「師資道合」非常不容易,我們找老師,實在講可遇不可求。老師找學生,那比學生找老師更難!

  我離開老師之後,特別是在海外弘法這麼多年,李老師在的時候,每一次回台灣,我一定到台中看他。他要問問我,外面的情形。我每一次向他老人家提供一點意見,我說:「你的學生在海外弘法就是我一個人,很孤單!您能不能多教幾個人?」他每次笑笑點點頭。大概我這個話前後問了六、七次,問的他不耐煩了。他說:「好,你替我找個來。」我以後再也不說話了。我到哪裡去找去呢?我找不到一個百分之百聽話的,找不到。所以從此以後我不敢講話了,我知道這樣的學生找不到了。做學生的條件,就是要尊敬老師,聽老師的教悔,依教奉行,這才是真正的好學生。

  在這個時代,師道已經沒有了。我們今天遇到一些來親近我、跟我學的,我把他當作朋友,不能把他當作學生。現在講民主自由開放,像李老師那樣的嚴格,他掉頭就走了。「你有什麼了不起,比你高明的人多的很」。所以,我們現前修學的環境不如古時候。古時候真正有好老師,真正有好的方法來教導你,來成就你。現在縱然有好老師、有好方法,你不能接受。尤其是現在的人,貪瞋痴慢天天增長,我常常到各個地方去,這是令我恐懼的一樁事情。你常常出去轉,就很明顯的能夠覺察出來,這個三毒煩惱,一年比一年嚴重,這是不善的因,普遍都造這種業因,後面的果報,不可思議!

  佛在《金剛經》上說到「三心不可得」、「諸法緣生」、「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個就是講的萬法皆空;而佛又說:「菩薩不說斷滅相」,這一句話的意思是因果不空,完全都是說的事實真相。所以你要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不僅僅是我們眼前這個境界,它的真相是什麼?業因果報相續循環的現象,如此而已。確確實實「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你這個看法是決定正確,這是「佛知佛見」。你要以為這一切法是真的,那你就是佛講的「邪知邪見」。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有了正確的行為,你就該知道怎樣去做。用一般白話來講,你就知道應當怎樣過日子,應當怎樣工作,應當怎樣待人接物。你就都會了,你的生活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你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你過的是覺者的生活。不覺的人,過的是迷惑的生活,過的是輪迴的生活,業報的生活,那個苦不堪言。關鍵就在迷悟一念之間,這一念之間要想能夠快速突破,只有真正相信佛語。

  佛雖然不在我們面前,佛的經典不是假的,特別是在中國流通的這一些大乘經典,決定可靠,決定不是假造的。像《華嚴》、《法華》、《般若》,這個淨宗的經典,決定真實,深信不疑。《金剛經》上講得好,一定要做到「信心不逆」,這個「信心不逆」的意思,就是決定相信,非此不可,不照這樣做,就不行。有這麼一個認知,這叫做「信心不逆」。有這樣的信願,有這樣的行持,我們這一生契入這個境界,不是難事。這一樁事情決定不能鬆懈,這一鬆懈必然就退轉了。鍥而不捨,勇猛精進,這個精進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做。這是在事相上,我們講落實在生活上。事相決定要與理論相應,理論是《金剛經》上所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與事實真相相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時候你自自然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一切放下,剛才講了,大家千萬不要誤會,就是你今天所有的,這個身體以及你的財物、你的眷屬,這都是你所有的。什麼叫放下?心裡頭若無其事,我們常講決定沒有絲毫牽掛,這叫放下,這個叫究竟圓滿的布施掉了。不是統統都打發掉、丟掉了,那叫布施,那個你心裡還有留戀,沒有布施掉。佛教你布施,是教你心裡放下,事不相干。《華嚴經》上講「事事無礙,理事無礙」。礙在哪裡?礙在你心裡有牽掛,你有執著,你有分別,那個是礙。你要把這個東西放下。放下之後,那你的財富是你的福報。你有那麼多福報嗎?自然有,心裡不牽掛,那個福報就隨緣。

  如果你學佛遵守佛的教誨,「菩薩修積福德,不受福德」,你要能夠遵守佛這一句教訓,那你是真正的佛弟子。為什麼?我們凡夫智慧沒有開,煩惱沒有斷,享福一定迷惑。李老師從前在台中常常給我們說,他舉一個例子,建道場的時候,大家出錢出力,熱心工作,促成這個道場,人人都是菩薩。道場建成之後,人人都變成羅剎了。為什麼?爭權奪利,亙不相讓,就變成羅剎了。這是凡夫!所以一定要懂得不受福德。不受福德是一生過一個清苦的生活,這也是佛的教誨。

  佛教給我們,不僅是「以戒為師」,還要「以苦為師」,生活清苦一點好,時時刻刻有高度的警覺心。如果這個五欲六塵享受的太舒服了,你不想離開這個世界,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因為他知道你不想去;換句話說,你還要搞六道輪迴。所以房子太大了,太豪華了,對修行人是大障礙,他念念捨不得這個地方。捨不得這個地方怎麼辦?來生死了之後,還是捨不得。如果這裡沒有夫婦生小孩了,怎麼辦?有蟑螂、老鼠,他去投胎變這個,他始終守他的房子,喜歡他的房子,麻煩大了!所以人要放下,不可以有絲毫貪愛。讀書人貪愛書,貪愛好書、好版本,糟糕了。死了以後,書裡有書蟲、蛀蟲,去投胎做那個了。因為他捨不得離開,還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才曉得可怕。

  當時佛陀在世的時候,佛教導弟子們,「樹下一宿」,最多不可以超過三宿。這個大樹很陰涼,晚上在這裡很舒服。佛說過一個晚上可以,頂多不可以住三晚,住三晚一定要搬走。為什麼?不讓你產生貪愛,讓你對於一切物質享受毫無留戀之心,你才容易得解脫,你才能夠與道相應。道就是清淨心,道就是覺心,你才不迷!

  佛對我們的教誡,的確是至善至美,比父母對子女照顧還要周到,無微不至。這些典籍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確是粗心大意,辜負佛菩薩的教誨。我們也讀誦,也天天掛在口頭上,但是就是不能體會他的深義,而沒有去做。所以,有福給大家享。我學佛得到這兩位善知識的教導,所以對這些理跟事比較上清楚一點。尤其是知道業因果報相續循環這個事情很可怕。

  佛門當中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今生能不能了道?我有沒有把握?沒把握。沒把握怎麼辦?你們供養我的這些紅包,我不了道都要還的,你們都是我的債主,這個事情太可怕了。所以我只好把這些錢拿去印經,做錄音帶、做錄影帶,去流通,去布施。將來我不了道,那些人替我還,我就得自在了。你要問我:「為什麼這樣做?」我的理由就在此地。我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欠命的還命,欠錢的還錢。所以你們拿來了,我轉手就過去了,將來還,那個人還你就行了,我才能落得自在。

  凡事要明理,要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才知道這個佛法真正是究竟圓滿,佛法就是整個的生活。而且佛法的修學,讓我們突破空間,使我們生活的領域擴大。你要是迷惑顛倒,你的生活圈子愈來愈小。六道裡面,天道的空間比我們大,畜生道的空間比我們小,餓鬼道的更小,地獄道的最小。所以你愈往下墮,你的生活空間就愈小,就好像坐監牢一樣,苦不堪言!能夠重重突破,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的生活空間,盡虛空遍法界。我們在這一生決定可以得到,為什麼不去修學?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雙手捧來送給我們,為什麼不接受?

  你要想接受,要想決定這一生,決定得生。那很簡單,對於世緣看破放下,老實念佛,你就決定成就。看破放下,老實念佛,在這一生我們還沒有往生之前,身心健康,百病不生,這是我常說的,你不會老、不會病、不會死,你現在就得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跟他去,沒死,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所以這個法門是不死的法門。什麼時候不死?現在就不死,抓到這個法門,就不死!每一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看到佛來接引,都是跟佛走的。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到此圓滿。最後以「看破放下,老實念佛」這八個字,供養諸位同修。

  主持人:我們要請今天晚上希有的貴賓,他是中華民國駐洛杉磯文化辦事處,李副處長來為我們講幾句話,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

  李副處長:淨空法師,陳會長,各位法師,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晚安!今天我非常高興,能代表我們中華民國駐洛杉磯辦事處歐陽處長來參加今天晚上的盛會。首先要感謝並且恭賀我們「洛杉磯淨宗學會」非常成功的舉辦了這一次的佛學講座,對於淨化人心,端正社會風氣,以及促進我們僑界和諧,都有非常貢獻。

  當然我們更要特別感謝淨空法師。我們知道淨空法師德性非常的高,他雲遊四海,到處弘法,將佛的慈悲帶到世界各地,這是我們洛杉磯僑界的福氣。同時也要借這個機會做一個見證,我到洛杉磯服務將近兩年。在過去兩年,我們有機會處理很多次的急難救助的事情,在每一次事件裡面,我們都得到了佛教界的許多朋友,自動自發,全心全力的給予我們協助。我想這個都是我們法師以及大家到處弘法的功德,我要借這個機會,對我們佛教界朋友表示感謝。

  最後我希望我們「洛杉磯淨宗學會」能夠多舉辦這樣的活動,我們也希望淨空法師經常有機會到我們洛杉磯來為我們開示。最後敬祝在座的貴賓,大家能夠學法成功,不但自己幸福快樂,也帶給你們周圍的朋友幸福快樂。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