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要節錄  (第十一集)  1994/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1-003-0011

  【三十九、佛告阿難: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燒七聖財。】

  『七聖財』:信財(信受正法)、戒財(持戒律)、慚財(自慚而不造諸惡)、愧財(於不善法心生羞愧)、聞財(能聞正教)、施財(捨離一切無染著)、定慧財(攝心不散,照了諸法),這是成佛的七種資財,七種條件。『惡口』就把這七個條件障礙了,所以叫『燒七聖財』。世出世間對於「惡口」傷人所造的業,都非常重視。佛法所求的,是非常的殊勝,所以它的要求比世間法還要高。世間人常講『禍從口出』,這個禍害是止於一生,止於身命。這個地方講,不僅是『燒世間財』,有的時候惡口會惹上殺身之禍,這不能不謹慎。但是在佛法裡面,它是傷害法身慧命,這比身命還要嚴重,因此佛把這個列入重戒。

  【四十、孔子曰:匿人之善,所謂蔽賢;揚人之惡,斯為小人。太公曰:欲量他人,先須自量;傷人之語,還是自傷;含血噴人,先污自口。】

  『匿人之善』,就是有意或惡意的掩蔽別人的長處,所謂壓制他,不讓他有所表現。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不讓他出頭,這是很大的過失。因為人要能夠賢聖,他對社會、對大眾會有很大的貢獻。你障礙他,結罪不是跟他一個人結罪,跟他一個人結罪,這個罪很小;是與社會、與一切大眾結罪,這個罪就重了。反過來,世法跟出世法都說舉薦善賢,這是一樁大功德,是大好事。中國古代獎勵推薦善賢,國家的賞賜是放在第一等的,進賢受上賞,最上的獎賞頒給推薦善賢人的這個人。小而言之,善賢是一個地方之寶,他住在這個地方必定能收潛移默化的效果,使這個地方能真正轉移風俗。如果他的德行高遠,他能影響一個國家,能影響到世界。像中國的孔子、孟子能影響幾千年,影響到全世界,這個功德就更大了。所以推薦善賢人有很大的功德與福報。

  為什麼會障礙?這個「匿」就是隱藏,把他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都是出於嫉妒。由於嫉妒所造的這種業,不但自己生生世世愚痴,他使許多眾生得不到賢善人的教誨、幫助,這個罪業重,結罪一定是地獄果報。在個人的罪業是愚痴果報,但是於大眾,這個罪是結到地獄,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所以嫉妒障礙決定沒有好處。

  我們學佛,佛就是我們的最佳榜樣。但是自己不知道學,心量非常窄小,看不得人家的好處。諸位想想,這樣學佛還能成就嗎?一天念十萬聲佛號,磕十萬個大頭,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心量太小。到西方極樂世界容不了人,這是我們自己不可以不知道的。我們在《無量壽經》、在《彌陀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賢善,你看十方諸佛有哪一尊佛嫉妒他、批評他,勸人家不要往生,你有沒有看到?不但沒有障礙,每一尊佛都讚歎,每一尊佛都幫助他接引眾生,我們應該在這裡學。成人之美就是成就自己之美,自他不二。世間人不明白這些道理還情有可原,學佛的人,這個經論上常常講到,不能不曉得,不能不留意。

  小心量就是毛病,把心量拓開就是修正;修正不好的毛病、習氣,這叫修行。所以千萬不要誤會,以為修行是我每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拜多少佛,這是形式上的。如果我們心裡面、口裡面,這些毛病不能改過來,一點作用都沒有。你念經是口善而已,不起作用的。所以真正修行是從心地上改起,改過自新就是修正行為。我們自己能改過,這是「自行」;幫助別人,提醒別人也知道改過自新,這就叫「化他」。自利利他,這才是功德。

  我們這個道場在美國算是相當的難得,這個道場提倡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我常常在想,如果大家對於念佛的儀規、法器練習到相當純熟的時候,這個道場每個月至少要打一個佛七。在中國大陸的淨宗道場雖然不多,民國初年只有靈巖山印光大師提倡念佛,他們的道場是常年佛七,等於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打佛七。靈巖山念佛堂的規矩,平常每天六枝香,完全照佛七做。每年當中還有幾個月加香,時間延長為九枝香,我們稱為精進佛七。一年三百六十天沒有放假,也沒有過年過節,真正叫念佛道場。現在大陸上還有,不亞於靈巖山,我聽到之後非常感動,我想決定不止一個道場。

  新加坡李木源到大陸參訪的時候,在五台山發現比丘尼的女眾道場,她們聽了我的錄音帶,依照《無量壽經》,每天讀經、念佛不中斷,生活非常清苦。吃的東西,穿的衣服,我們看到的時候都不忍心。新加坡訪問團去的時候,送他們錢,他們不要;送他們衣服,他們也不要,他們願意過清苦的生活。他們要錄音帶、要經書,其他東西都不要,所以李木源非常感動。李居士說,本來我們自己認為修行還不錯,結果看到他們,天壤之別,他們在天上,我們在地底下,不能比!我們最近印張老居士寫的《無量壽經》,印摺疊精裝本,這個本子印得非常好,送了三百本給他們,這是他們最喜歡的。所以真正修行人,有!在中國大陸。台灣的道場是形式,是熱鬧。

  所以我們在美國,美國環境不相同,國情不一樣,能夠一個月念一個星期佛,就很不錯了。慢慢的把念佛法門在美國帶動起來,這是好事情。因此,儀規、法器一定要熟,不能看輕。你個人修持,這東西不懂沒有關係,但是你要把佛法在這個國家、這個地區發揚光大,儀規是第一重要。我們這一次到新加坡打佛七,這個佛七打得非常成功,不僅影響整個東南亞,也影響中國大陸。館長帶著我們全體同修,每天早晨與下午勤苦的在練法器,在練唱念。為什麼?新加坡是外國,第一次邀請我們,我們出去了,如果做得不像樣,這很丟人,那以後還會有人請我們嗎?

  新加坡念誦的儀規跟我們不一樣,念佛腔調也不一樣,他們人又那麼多,我們這幾個人去,如何能帶動,這是大問題。李木源很聰明,一個月前他帶了四個同修,五個人代表他們的會到台灣當面禮請我們去打佛七。我們把自己念誦跟三時繫念的錄音帶送一套給他們。他們有幾個人在圖書館跟我們一塊共修,每天參與,一個多星期。帶回去之後,在新加坡認真教他們那些同修,真做。這樣,他才能跟我們配合。所以我們非常擔心,我們人少,他們人多,怕帶不動。到新加坡之後,使我們感覺到非常驚異,他們念佛、唱誦居然跟我們一樣。這就證明錄音帶拿回去,人家天天在苦練,所以能做得這麼圓滿。

  我們這邊底下這個佛七,距離現在還有兩個月,如果這邊有熱心的同修,在家的居士,喜歡唱念、念佛的,我覺得這個時期有集訓的必要,把其他的功課暫時放下,好好的來練這些儀規。三時繫念的佛事,這一次在新加坡講過一遍,這個錄音帶要多聽,法事進行的時候「隨文入觀」,這才真正是冥陽兩利。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訂下來打佛七,佛七完了之後,放一次三時繫念,超度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在這個月份死難的眾生,你們才是真正在此地積功累德,真做了一點事情。所以要認真的學習,把這一樁事情做好。平時我們研經、念佛,充實自己德行、道業,等待機緣,緣成熟了,則教化眾生。緣不成熟,充實自己,我們的時間就不會空過,這真正有成就。

  『太公』是太公望,就是姜太公。他說:『欲量他人,先須自量』,量是衡量,就是批評的意思。我們要想批評別人,先要回頭想想自己。『傷人之語,還是自傷』,你傷害別人,別人懷恨在心,等待有機會就報復,這個我們在古今歷史上看到許多的例子,往往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含血噴人,先污自口』,這是比喻傷人還是自傷。

  【四十一、《未曾有經》云:妄語有二,一重,二輕。為供養故,外現精進,內行邪濁,向人妄說得禪境界,或言見佛,見龍鬼等,名大妄語,墮阿鼻獄。復有妄語,能令殺人,破壞人家;或違失期契,令他瞋恨,名下妄語,墮小地獄。其餘戲笑,及諸理匿禁事,有言無,無言有,不犯。】

  『妄語』有兩種,一是重,二是輕。『為供養故』,供養的範圍很廣,名聞利養都包括在裡面。為名、為利,為了享別人的恭敬、讚歎,都在這裡面。『外現精進』,外面裝模作樣。『內行邪濁』,在人面前是一個樣子,背著又是一個樣子,這個精進就不是真的,是假的。『向人妄說得禪境界,或言見佛,見龍鬼等,名大妄語,墮阿鼻獄。』這就是重罪,犯大妄語。講感應、講神通,這些東西統統是大妄語。我們念佛人沒有得一心,說得一心,沒有得念佛三昧,說得念佛三昧,都是欺騙人。

  『復有妄語,能令殺人,破壞人家。』這就是兩舌、惡口,其中也有綺語、妄語,破壞別人的善事,破壞別人的家庭。『或違失期契』,這裡面講的多半是債務糾紛,你跟人家有契約,借人家錢,什麼時候還,到的時候不還。這些事情都『令他瞋恨,名下妄語,墮小地獄。』沒有前面那麼重,可是都能害人。世間的財務糾紛非常複雜,我們學佛的人要守一個原則,你就會清涼自在了。我們如果欠別人的,一定要如期償還,只能把日期提前,絕不延後。別人欠我的,不要了。他還,很好,不還就算了,我們心裡沒有障礙。不要念念這個人欠我多少,那個人欠我多少,心裡夾雜這些,念佛決定不能成片,決定障礙往生。所以人家欠我的,一筆勾消,還了,很好,不還也好,就沒事了,你的心是清淨的。我們欠別人的,一定要還。因此別人向你借錢的時候要先想一想,我這是送他的,不是借他的,就沒事了。所以一定要衡量自己的力量,我能幫助他就幫助他,不能幫助他,不借就好了,免得心裡放不下,造成障礙。

  『其餘戲笑』,這不犯罪的。『及諸理匿禁事,有言無,無言有,不犯』,這就是合情合理,我們應該這麼做的,這個不犯罪。譬如佛在經典裡面有很多這些例子,獵人打獵,追一個獵物,這個小動物跑掉了,你看到了,那個獵人問你,我追的那個動物跑哪裡去?你有沒有看到?你雖然看到了,你指另一個錯誤的方向給他,這個不犯。這是什麼?應該的,為了救護這個動物,同時也叫這個打獵的人不要犯殺生罪,你這個妄語,兩邊都救護了,這不犯罪。這就是合情合理,你應該這麼做的。換句話說,凡是於人有利益的,這一種妄語都不犯;凡是於人不利而傷害人的,那個妄語就結罪了,所以它有重、有輕,有不犯罪的。

  【四十二、餘妄語,為救他急難,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

  『餘妄語』,其他的妄語。『為救他急難,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這就說得非常明白,利益眾生、利益社會,這些妄語是沒有過失的。佛在經上有很多這個例子,我們都看到了。

  【四十三、司馬溫公,為人孝友忠信,恭儉正直,自少至老,語未嘗妄,故其嘗言:誠之道固難入,然當自不妄語始。】

  『司馬溫公』就是司馬光,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人。『為人孝友忠信,恭儉正直』,這八個字是後人對他老人家一生的評語,他確實做到了。他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自少至老,語未嘗妄』,這個人非常誠實,一生從來不妄語。『故其嘗言:誠之道固難入,然當自不妄語始。』這是有人向他請教,儒家教人「誠意正心」,如何能做到誠意正心?

  誠意正心,就是大乘佛法講的「發菩提心」。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跟我們講菩提心,第一是講「誠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迴向發願心」,跟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完全相同。所以真誠心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慈悲心是菩提心的作用,有體有用。儒家講「誠意」,就是真誠的體,講「正心」,就是作用,儒家是自受用跟他受用合起來講一個正心。佛講得詳細,把菩提心的作用分為自受用跟他受用。

  「誠意正心」要怎麼修法?他老人家說,從「不妄語」開始。換句話說,在佛法裡面,你要問菩提心怎麼修法?菩提是真誠,要從不妄語開始。世間常說「進德修業」,如何能增進我們的道德?也從不妄語開始。言語不誠實,就是心不正,世出世法當然有障礙,他怎麼會有成就!

  【四十四、經載沙彌,輕笑一老比丘讀經,聲如狗吠。而老比丘者,是阿羅漢,因教沙彌急懺,僅免地獄,猶墮狗身。惡言一句,為害至此。】

  這是佛經裡說的,說明漫不經心的開玩笑都有果報。結罪的輕重,在心、境。他的心不是恭敬心,是輕慢心,境是阿羅漢、聖人,所以他的罪就重了。不是聖賢當然沒有這麼重的罪,他這個境太深了。『老比丘讀經』,大概念得不好聽,他在旁邊笑他像狗叫。阿羅漢知道他造這個罪很重,教他趕快懺悔,跟他說「我證阿羅漢果,你趕快懺悔」。沙彌也很難得,就趕緊求懺悔。求懺悔,免墮地獄,還有果報,來生投到畜生道,就變成狗。這是為我們舉出例證,說明口業的果報很可怕,我們要小心謹慎。所以,決不可以輕慢心譏笑人。當然我們現在遇不到聖賢人,遇不到阿羅漢,罪沒有這麼重。他這個重罪是墮地獄,我們今天不會墮地獄,但是要小心,會變畜生,也就是一定造三惡道業,三惡道裡面畜生是比較輕的。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