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七卷)  2009/11/19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末後李長者的《合論》。

  今天我們從「於此經所作三昧智慧一切願行,總是任理智之運為,非有作有修欣厭之法也」。這一段還是接著前面李長者給我們開導。法慧菩薩入定,為什麼要入定?為了要向大家講「十住品」。入定才能得到十方佛的加持,加持是為說法。長者在前面給我們做了簡單的介紹,說世間禪定(四禪八定),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他們的入定,都是有出有入的,依舊沒有能夠擺脫有為法。有為法的範圍非常廣大,我們在《百法明門論》裡面看到八識五十一心所,十一個善法,二十六個煩惱,再加上不相應行法,全都是有為法,有為是有生有滅。法慧菩薩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像禪宗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什麼境界?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宗門常講見性成佛,這個佛是真佛,不是假的。天台大師講的六即佛,從理上講,那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說過很多次,他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是不是佛?當然是佛,這是什麼?理即佛。一切眾生他有自性,自性就是佛,在有情眾生稱為佛性,在無情的眾生稱為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所以《華嚴經》上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現在我們搞明白了,花草樹木、山河大地、虛空法界,它有沒有情?真的是無情,但是它有識。

  我們一般講情,講感情,只要是物質現象,它就有見聞覺知,為什麼?見聞覺知是性德,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但是這種現象有隱有顯,它在沒有緣的時候它隱了,不是沒有。我們淨土宗所講的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你不能說它無。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見性,他的報告說得好,第三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有,它本自具足。雖具足,不現相。它所具足的,實在講就是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把遍法界虛空界裡面一切現象全都包括在其中。可是不顯,常寂光裡不顯。怎麼樣它會現相?大乘教裡佛常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相就生起來。「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境界是什麼?境界是物質現象,境界相,物質現象。不容易!所以阿賴耶是,一念不覺,自性就變成阿賴耶,迷了,不覺就是迷。覺悟了,覺悟了阿賴耶就沒有了,相宗講阿賴耶叫大圓鏡智,所以轉八識成四智,那是覺的境界。所以覺的境界就是法身菩薩的境界,覺而不迷。現不現相?覺了之後不現相,相就沒有了。沒有了,他能現相。他為什麼會現相?十法界裡頭還有許多沒有覺悟的眾生,沒有覺悟的眾生他有念頭,他有念頭,法性,或者講自性,他有應,眾生有感,他有應。決定不能說證得法身之後就沒有應,沒有應,他就不起作用了,他有應。為什麼有應?因為他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自性,但是怎麼樣?他沒有受想行識。我們講,情是什麼?情有受想行識。什麼時候有情?只要是有阿賴耶就有情。受想行識從哪裡來的?就是自性裡面的見聞覺知。你看把見聞覺知扭曲了變成受想行識。覺悟之後,受想行識就恢復成見聞覺知,見聞覺知能跟法界虛空界所有眾生起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有應,他就現相,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現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間出現,《梵網經》裡面他老人家把這樁事情宣布出來,這一次的示現是他在娑婆世界第八千次的示現,他來了八千次,不是第一次,他是來表演的。眾生有根熟的,他來示現八相成道,來度眾生的,來幹這個事情的。那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分別執著?有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起心、不動念,怎麼能與人感應?感是決定起心動念,縱然是冥感也是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波動太微弱,他自己沒有感覺到,可是法身菩薩接收到,極其微細的那個波動他接收到,他就來應。

  這種波動現象彌勒菩薩講得清楚,「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那個波動的頻率。這一彈指波動多少次?三十二億百千,百千是單位,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微細的念頭。「念念成形」,成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就是見聞覺知、受想行識。這是宇宙的起源,這是佛家講的科學。現在宇宙的起源,科學家沒搞清楚,佛在三千年前給我們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宇宙從哪來的?從念頭來的。現在的科學家也很了不起,但是沒說清楚,他發現了,他說整個宇宙只有三樣東西,除這三樣東西,什麼都沒有。這三樣東西是物質、能量、信息,他能夠發現,但是發現含含糊糊,沒搞清楚。這三樣東西是什麼?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能量就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就是阿賴耶的見相,我們講見分,那是信息,物質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很難得,不容易!但是這從哪裡來的他不曉得。這個東西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只要有微弱的那一動,那一動叫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沒有開始的,實際上是,《楞嚴》上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們想想看,很難想像得到。現在科學是用秒做單位,佛講的是一彈指,我們彈指彈得快的話,大概一秒鐘我這樣彈可以彈四次,那再乘個四,那就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起多少個念頭?一千二百八十兆,這我們現在現前的世界。所以你要是真了解真相,你才曉得大乘教裡常講的「萬法皆空」。《大般若經》講了那麼多,實在講就是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講這個。

  這是什麼?自性本定,法慧菩薩見性了,見到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他的三昧智慧一切願行,總是任理智之運為。這個理智就是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隨一切眾生的感,自然起作用。起作用的時候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六道裡面禪定功夫,對我們來說也算不錯,四禪八定,得到這個定功,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突破了。六道不是假設的,不是推理得到的,是修定的人他得到這個定功,他就看到了,我們肉眼能見的這個量太小了。這麼多年來,我常常都在想,我們現在這個眼睛能見的光波是有一定的範圍,比這個波長的我們見不到,比這個波短的也見不到。比我們能見的這個光波,長波跟短波,那沒有限量的,我們能見的太少了。聽的音波也是如此。佛告訴我們,我們自性的本能,六根的德用,遍法界虛空界,你沒有見不到的,你沒有聽不到的,你沒有接觸不到的。我們在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裡面讀到,一一微塵、一一毛孔都遍法界虛空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些在理上講是屬於哲學,從事上講是屬於科學,所以佛法講哲學、講科學,都達到最圓滿的境界。這是少數人,不是多數人,佛家講根熟眾生,他們依憑這個修行證果,證阿羅漢果、菩薩果、佛果,這少數人。大多數人出不了六道輪迴。佛法裡頭有圓滿的倫理的教學、道德的教學、因果的教育,你如果學會了,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雖然不能出離輪迴,你在輪迴裡頭不造惡業、不墮惡道,你在享人天福報,也算不錯了。

  六道裡面禪定(這個地方講的三昧)是有為的,長者在此地告訴我們,聲聞也是有為,緣覺還是有為,權教菩薩還是有為,我們相不相信?相信。為什麼?十法界上面四聖法界還沒轉識成智;換句話說,我們是把阿賴耶認為是自己的心,四聖法界也是用阿賴耶,我們用同樣的心。為什麼我們果報不一樣?他比我們殊勝太多了,在四土裡面講,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比我們殊勝太多了。為什麼?他們用阿賴耶用得正,我們用阿賴耶用得邪,阿賴耶裡面有染淨,他們用淨,我們用染,差別在此地。染裡頭有善惡,淨裡面善惡都沒有了,所以四聖法界是淨土。超越四聖就是此經所作三昧,此經所作三昧是超越了十法界,他與自性完全相應,與煩惱不相應。阿賴耶裡頭還是有煩惱,你看看末那,末那是四大煩惱常相隨,什麼時候開始?一念不覺的時候就開始,自己性德就變成這四樣東西。這四樣東西是貪瞋痴慢,我見、我愛,我愛是貪,我慢是瞋,我痴,你看貪瞋痴慢都出來了。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我們今天科學家講的信息,信息裡面就有了這些東西。

  這也是像咱們《三字經》上所說的,凡聖「性相近,習相遠」。佛菩薩是聖,也可以說是四土,上二土是聖,下面是凡,上面是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這是聖人。實報莊嚴土裡面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煩惱沒有。實際上來講,實報莊嚴土裡頭還不是起心動念,是起心動念的習氣。你看在十法界裡頭最高的佛法界,那個佛為什麼出不了十法界?就是起心動念沒斷掉,起心動念叫根本無明。這個要是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他就超越十法界,那就是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生到實報土去了。生到實報土給諸位說,無明破了,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還有實報土?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所現的。那個習氣要什麼時候才能斷得了?習氣沒有法子斷,有法子就是有為,因為它是無為法,無為法沒法子斷,隨它去,時間久了慢慢就斷了。要多少時間?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現在我們才曉得,三大阿僧祇劫從哪天算起?從你破無明那天開始算起。破了無明你就脫離十法界,你在諸佛實報莊嚴土,在那個地方慢慢等到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無始無明全斷了。因為無明有厚薄不一樣,剛剛斷,無始無明那個習氣當然很濃;要是斷了很久的,兩個阿僧祇劫斷了,那它就很淡了。很淡,那個現象還有,這個現象還在。完全斷盡,實報土也沒有了。

  所以大乘教裡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實報土不在這個裡面,佛沒這個說法。所以實報土也是虛妄的,也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錯了,一執著實報土就變成六道輪迴,一分別它就變成四聖法界,所以境界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就是分別執著,十法界是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科學家今天發現的是用儀器來證實它的存在,佛法不用儀器,但是他證實,他用什麼?他用禪定。「淨極光通達」,那個光就是智慧,三昧智慧,三昧是定,定到極處智慧生出來了。這個智慧生出來,智慧是照了,像《心經》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照見了。他不用推想,他沒有想,都在面前,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而六根的作用,現在我們知道,無論哪一個根,都是遍法界虛空界,他怎麼會不清楚?空間維次全沒有了。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所以分別執著無有邊際,空間維次也是沒有數量的,這個科學家承認的,但是他們不知道空間維次怎麼發生的。是由分別執著發生的,我們把分別執著放下,空間維次就沒有了,這叫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的禪定,總是任理智之運為,理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它起作用。這個運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作用,它起作用,它起作用幹什麼?起作用是幫助眾生的。眾生沒有感,它不起作用,眾生有感,它才起作用。這個感應,我們很多很多年想不通,為什麼想不通?只要你有想就不通。這個道理我們清楚,你想怎麼會想得通?想是妄想,妄想能通,那我們都成佛了,那還得要放下妄想嗎?妄想是根本無明。想不通,在凡夫一般情形真是想不通。可是現在,現在有科學家把它證明,雖然不是完全證明,只證明一個小角,像冰山一樣,咱們看到一個小角,就明白了,就能夠肯定,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認識日本江本勝博士也有不少年了,我們也是老朋友。他做的那個水實驗,最初有同學在網路上發現,他做這個實驗報告,他們下載下拿來給我看,分量不多,只有四頁。我看到之後很歡喜,我說你們跟他聯繫,那時候我住在澳洲,邀請他到澳洲給我們做報告。我們發的邀請函,他真的來了,給我們做了幾場報告。他到澳洲的時候,正好我又出國去講經去了,我沒有能接待他。二00三年還是二00四年,我到日本去開會,特地到東京去訪問他,到他那個實驗室裡面去參觀,他給我做了詳細報告。水是礦物,它不是生物,他發現它能看、它能聽、它懂得人的意思,就是說它有見聞覺知。不但有見聞覺知,它有受想行識。為什麼?彌勒菩薩講的。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是從微細振動來的,就是念頭來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水是物質,它有形狀,它成形;形皆有識,有識是什麼?這個東西裡頭有受想行識、有見聞覺知,所以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的念頭對它,你看它反應的結晶多美,一個惡念對它,它反應的結晶很醜陋,這個我們真的看到了,我們相信佛經裡講的話沒錯,可以證實。科學家用儀器這些東西來證實它,佛法是用禪定,那比他更透徹,比他更深入。

  所以非有作有修欣厭之法,這是什麼?跟十法界裡面的定不一樣。十法界怎麼?有作有修。欣厭是六道裡面的色界天跟無色界天,那層次更低了。可是縱然是以欣厭法修到四禪,修到八定,也超越了我們現在的科學家。為什麼?科學家只是天天在動腦筋、在研究,藉這個儀器來發現;數學,所以數學是科學之母,用數理、用儀器來觀測。他不像阿羅漢,阿羅漢把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說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他確確實實再沒有執著了。所以六道從哪來?六道從執著來的,只要你不執著,六道就沒有了。所以六道是一場夢,《金剛經》上佛的比喻,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頭一個你就觀六道,然後十法界也是個夢,最後告訴你,實報莊嚴土也是個夢。真正不生不滅,叫真如,那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是永恆的。惠能大師所講,它是清淨的,不染污的,不生不滅的。在哪裡?就在當下。為什麼?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是依它而變現的,心現。

  這個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佛在經典裡面說這個名詞術語說了幾十種,都是講一樁事情。一樁事情為什麼要說那麼多的術語?佛是教你不要執著術語,術語不是真的,你要懂得裡頭的意思,執著術語錯了。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讀經、去聽教?頭一個教我們不要執著言說相,文字是言語的符號,不執著言說相,你就不能執著文字相。你能夠天天讀誦,不執著文字相,天天聽講,不執著言說相。再第二,不執著名字相,所有名詞術語都是假設的,給你講佛,給你講菩薩,你不要以為真的有個佛,好了,你變成執著了,你執著真有個佛,說菩薩,你又執著有菩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哪來的佛菩薩?這個話你能聽懂嗎?你聽了不覺得奇怪嗎?再告訴你,沒悟的時候,在迷的時候有,因為你執著有、你分別有。覺悟了,覺悟他也不執著了,他也不分別了,沒有了。你說有,他不執著,你說沒有,他也不執著,他如如不動,不是隨著你的言語在打轉,你才懂得這個。

  所以這一句說得好,非有作有修,這是十法界說盡了,最後放下起心動念,你才能夠脫離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這一場大夢醒過來了。醒過來,那個境界是什麼?那個境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土,還是個夢,三重夢境,夢中有夢,那個夢裡頭又有夢。佛這個夢的比喻意思很深,最後的那個夢境是什麼?那是無功用道,絕對不是有作有修。古大德有一句話說,此處用不得力,就是形容這個境界,隨它去。在實報土,你的智慧德能全部沒有障礙了。障礙是什麼?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現在妄想分別執著三個都放下了,所以自性裡頭的德能、智慧德相完全沒有障礙,你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沒有定法可說。也沒有一定的形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應現都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來去。沒有來去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我們今天講時間空間統統不存在。所以出生叫當處,滅盡也叫當處。出生、滅盡多久呢?你要記住,一秒鐘生滅是一千二百八十兆,這個波動的頻率。也就是它那個現象,那個時間只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這麼長的時間。我們現在看的這個現象,看的這個現象是相續相,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在電影銀幕裡看的是相續相。你看那個鏡頭一打開,放映機鏡頭打開,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整個宇宙現象就是這個樣子,張張不一樣,它有相似,不完全相同。所以我們說我們這個宇宙現象是一種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真,你錯了。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再不會把它當真了,那你就是佛知佛見。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雖然佛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剛剛提起來,立刻就又忘掉,非常健忘,所以自己還是做不了主。如果功夫時時刻刻能提得起來,自己就可以做主。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

  五十八年前,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我向他請教,他就把這個道理給我說出。他說佛法知難行易,知,你看放下不就是了嗎?真容易!可是你為什麼放不下?你對於事實真相沒有透徹了解,透徹了解自然放下,還用得著人勸嗎?為什麼?不可得,連身體都不可得,何況身外之物?你就會得大自在。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那是什麼?知難。凡夫成佛一念之間,念頭一轉過來他就成就,真容易。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當年的示現,三十歲,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這個念頭一轉,他是表演給我們看的。在中國唐朝時代六祖惠能大師,也給我們做了一個表演,他二十四歲,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學佛,一天經沒有聽過,沒有進過禪堂,也沒有進過念佛堂,也沒有進過講堂。五祖半夜三更召見他,給他講《金剛經》,我們能夠知道,他不認識字一定是講大意,時間我相信不超過兩個小時。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老人家就豁然大悟,就把他自己悟入的境界做了報告,「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一聽,後頭不要講,衣缽就給他了。勸他趕快走,為什麼趕快走?同行相忌,別人不能容他。他自己也知道,跑到獵人隊躲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他才出來。做給我們看的,放下不難,難在知,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就證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你看看它難不難?問題就是放不下。

  放不下,給諸位說,你必須要長壽,你要不長壽,你很難有成就。長壽有什麼好處?慢慢學,有時間。所以我以自己為例子,那時候我年輕,很多人都給我算命,過不了四十五歲,如果我四十五歲就死了,佛法這些真相我永遠不知道。四十五歲那個關過了,真的那一年生一場病,那個關過了。那麼又要活個四十五歲的時候,我才把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所以沒有這個壽命怎麼行?壽命是時間,沒有這麼多的時間不行。可是真正有善根的人,那就太幸運,《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這個善根很重要。什麼是善根?善根是對佛法,雖然沒學,他能信、他能解,你一講,他懂了。像惠能大師一樣,雖然不認識字,從來沒有接觸過,他相信,你一講的時候他能聽得懂,不但聽懂,他真放下,這個很厲害,這個叫善根。所以善根是講信解,福德是講修行,你真幹,這個人有福。所以我們看,我們這一生最難得的是遇到淨宗法門,如果不是遇到淨宗法門,佛經上講的這些你都明白、都懂了,放不下。放不下,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一轉世的時候又糊塗、又迷了,叫隔陰之迷,從頭來起,談何容易。你遇不到緣,你就沒有法子從頭再起,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的多少?現在世界上人口六十七億人,幾個人聞到佛法?太少了。全世界的佛教徒不過六、七億人,我們來世即使是得人身,能遇到佛法嗎?不敢保證。遇不到佛法,愈染愈深,決定向下墮落,這個事多可怕。遇到淨宗法門,問題是有沒有善根、有沒有福德,善根、福德跟認不認識字沒有關係,跟有沒有學過經教也沒有關係,你聽到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真相信,不懷疑,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多少人念了三年,預知時至,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看他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這叫不可思議法門。這個法門就更難相信了,研究教的人不相信,聲聞、緣覺、菩薩不相信,我們這些凡夫煩惱非常嚴重,聽了能相信,這就是有善根。只要加上福德,福德是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教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彌陀佛,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把身心世界放下了。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絕大多數三年就往生。

  早年,大概四十年前,我那個時候出來講經還不久,曾經有一位法師問我,這個法師現在也不在了,叫法融,不是法融,有一個人物名字,住在基隆。他問我,他說《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念佛三年往生,是不是他壽命就到了,剛剛好他的壽命到了?問我這麼一個問題。我當時想了一想,回答他,我說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巧的事情?一、二個,二、三個,可以這麼說法,那麼多人,不可能是這個意思。那是什麼狀況?三年他功夫成了。我們曉得,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上三輩的往生就自在,雖有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去,他就能去得了,應該是這個情形,他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很難,但是念到功夫成片,往生的時候,《彌陀經》上確確實實是給我們講「一心不亂」,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個本子。但是梵文原本不是一心不亂,是「一向專念」,玄奘大師的譯本,你去看就曉得,他是直譯的,鳩摩羅什是意譯的。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也用了一些功夫,這兩個能會通嗎?能,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先用佛光照你,佛光一照,把你的功夫就升等,提升了。你看從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亂,他到極樂世界,他真的是事一心不亂。這個我們才能相信,把你功夫升級了,所以羅什大師翻譯的一心不亂能講得通。一心不亂,事一心、理一心也分三輩九品。所以只要死心塌地去念佛,你看多少人,三年工夫,預知時至,走的時候不生病。我曾經在佛光山住過十個月,那開山沒多久,佛光山開山到今年四十四年,大概我在四十年前。開山沒多久的時候,我在那裡教佛學院,晚上月光非常好,我們在外面草地上,那時候佛光山只有一棟佛學院,其他的建築全沒有,一片荒山。有一個長工,是佛光山的長工,長年在佛光山做工,他告訴我們一樁事情,是他們的家鄉,一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講這個故事給我們聽。他說真的,親眼看見的,不是假的,真的,念三年站著走的,沒有生病,勸我們好好念佛。那天晚上我們聽這個長工給我們講開示,確確實實的。這是講,你看法身菩薩明心見性,他們所入的這個定,跟十法界裡面的人不一樣。

  底下第三段,「明三昧之力者」,這就是三昧的力用。「其力有五」,實在講,細說說不盡的,佛為我們介紹,都是把許多的問題歸納為幾個重點,便利教學,也幫助我們漸漸能夠契入,所以他歸五類。第一個是「定體淨欲遍周力」,定體是自性,惠能大師他老人家所說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定體,所謂是自性本定。這個定體周遍法界,《還源觀》裡面三種周遍統統具足,第一個就是周遍法界,這個說法,也就是這個事實真相,就是現代科學家所講的能量,叫場能,周遍法界,它有能力加持法界,這是說第一個。這個功能大,它能夠淨化一切眾生的欲念,這個欲是錯誤的,自性裡頭沒有的。十法界裡頭有,愈往上面去欲愈淡薄,不能說沒有。我們六道裡面的狀況你要是了解了,你對於《華嚴》就容易體會到。六道裡頭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這分三界。欲界裡面有六層天,愈往上面去,就是財色名食睡這個五欲,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初禪,欲就沒有了,是不是斷掉?不是,是定功控制了,伏住了。所以這個斷,佛法講有兩種,伏斷,不是滅斷。他定失掉之後,他這個欲念就又起來,所以他是伏,他不是斷。隨著定功的淺深,他伏的這個欲念時間長短不一樣,二禪就比初禪功夫深,到三禪、四禪。佛經裡面給我們講,四禪總共有十八層天。再往上面去是四空定,連色相都沒有了,身相都沒有了,真是像老子所說的,老子有說過這麼一句話,他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個身體,沒有身體多好!無色界就是沒有身體。

  所以在我們這個六道凡夫是高級凡夫,高級凡夫身體不要了,那就真的自在。有身體還是不自在,身體是色相,你看色界,他有色相,他沒有欲望,無色界不但沒有欲望,身體也不要了。身體不要就不需要居住的房屋,這也許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靈界,世俗講是靈魂,靈界他沒有身體。他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他能夠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沒有辦法超越。是因為什麼?是因為他的定是伏煩惱,不是斷煩惱。如果斷了,他就出去了。什麼人斷了?阿羅漢斷了,所以阿羅漢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四空天沒有辦法,他超越不了,他的壽命到了,也就是他定功到了的時候,你看那定功不得了,非想非非想處的天人,他的定功是八萬大劫。你們諸位想想,佛在經上講一個大劫是我們世界一次成住壞空,我們世界成住壞空多少次?八萬次,你就知道那個定力之深。但是八萬次,他時間還是會到,到了,他不能再上去,他就墮落了。從這個地方你就能夠想到,這個念佛是多麼殊勝。人家修定,修到那個程度,都出不了六道,你不需要費那麼大的勁,老老實實念佛,念個三年,你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個法門,這種機會,你到哪裡去找?我們這一生能夠碰到,那是無量劫的因緣,福德因緣,不是人人會遇到的。遇到就相信,也不懷疑,現在問題在哪裡?問題在真幹。真幹裡面最大的麻煩,你要把欲望大幅度的降溫,為什麼?欲望障礙你。你學教,障礙你開悟;你念佛,障礙你功夫,你功夫為什麼不能成片?它障礙你。所以古大德教我們,真正幹的人,應該什麼態度?隨緣過日,別去計較,吃的、穿的,一切用的,隨便,什麼都好。一定要計較,那就是很大的障礙,你的虧就吃大了。

  世尊在世,我們要感謝他的恩德,他做個最好的樣子。你看他每天出去乞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的財產,三衣一缽,什麼也沒有。什麼人供養他,他都不要。給孤獨長者、祇陀太子供養他的別墅花園,不要,在那裡講個幾年經,還給他,現在人講是釋迦牟尼佛他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你們自己,我在這裡用幾年,你看他多自在。要學他那種行為、那種心態,我們念佛個個往生,一個都不漏。念佛人不能往生,那就是從前台中李老師講的,我跟他老人家十年,他常常說,他是舉台中蓮社做例子。每個人天天都精進在念佛,真正往生呢?一萬人當中大概只有三、五個。為什麼從前善導大師說,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現在在這個時代,為什麼一萬個念佛人,只有三、五個往生,這道理在哪裡?不是法門有問題,不是佛菩薩說錯了,不是!是我們自己沒有把欲望放棄。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的麻煩就大了,五條都具足,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個道理你不能不懂,你不能不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一切境緣什麼都好,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就對了。現在這個時代是競爭的時代,學佛的人,於人無所爭、於世無所求,我們求的只是西方淨土,我們嚮往的是親近彌陀,這就對了。所以它有淨化欲界的遍周力,遍周兩個字好,不但人間適用,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適用。

  第二「定能顯智慧同佛力」,定慧是一體,在經教裡面我們常常看到互用,定是體,慧是用,慧是體,定是用,它可以互為體用,跟佛果地上力用是相同。法慧是法身菩薩,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面所說的分證即佛,他雖然沒有圓滿,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他的智慧德相跟佛完全相同,沒有兩樣。為什麼相同?佛證得什麼?不起心、不動念,法慧菩薩是剛剛證得,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你們想想他同不同?也就是說,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佛。起心動念是妄想、是無明,分別就是大乘教講的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三種煩惱統統放下了,這就是見性成佛,你的障礙完全沒有了。所以他起的作用,就是圓教初住菩薩,跟究竟圓滿果地上佛陀起的作用沒有兩樣。這個作用是什麼?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夠與十法界、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起應。法慧菩薩與一切眾生的感應道交,跟佛是相同的,沒有兩樣,應以佛身得度他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現菩薩身,這個要曉得。

  現在我們在《華嚴經》裡面學了這麼多年,也相當長的時間,我們講到這裡也超過四千多個小時。我們真的懂得一些,這不是我們證得的,是聽佛說的,我們相信佛,佛沒有妄語,我們能夠信得過。佛給我們講出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真相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物是一體,惠能大師講「能生萬法」,萬法是所生,能生就是自性,一體,這就是講倫理,倫理講到究竟圓滿。倫理講關係,我們跟所有一切眾生,跟天地鬼神,跟十法界,什麼關係?一體,比一家人還要親密,一家人不是一體,這是一體。你看《妄盡還源觀》裡面講的,我們這個身體什麼組織的?細胞。細胞是什麼組織的?分子。分子是什麼組織的?原子、電子。分到最後,叫基本粒子,夸克。那個東西是怎麼回事?那是法性現的,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那極短的一念,法性變現,能生萬法。那我們身上有多少這個基本粒子?有多少?每一個基本粒子都有三種周遍,能量周遍法界,信息出生無盡,最後給你講含容空有,那是講心量大,包容空有。我們現在小心量,斤斤計較,那怎麼行?三種周遍,在我們這個身相裡頭就不可思議,你說關係多密切。懂得關係,自性裡的愛心生出來了,叫大慈大悲。你對於天地萬物,你知道是一體,愛天地萬物就是真正愛自己,糟蹋天地萬物就是糟蹋自己,這是佛家講的倫理。

  佛這些話怎麼去肯定?自己要通過真正修行,你就會肯定了。真正修行是什麼?《華嚴經》四分,清涼大師分的,信、解、行、證,你看第三分講修行,修行也是舉例子,舉了多少個例子?兩千個,法門講了兩千個法門。總的原則、總的綱領就是品題,叫「離世間」,離是什麼?放下。無量無邊的法門,說個實話,就是放下。總的來說,你肯不肯放下妄想?肯不肯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你要肯,因為什麼?你不肯放下,那就是錯誤。你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修行,把錯誤修正過來叫修行,行是行為。所以修行不是說天天去念經、天天拜佛、天天燒香,那什麼?那搞形式的。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做形式是幹什麼?做形式是表演,是接引沒有信佛的人,它是一種手段。佛法不拉信徒,讓你自己進來。你自己怎麼會進來?要做出樣子來給你看,你看了很歡喜,你就慢慢接近了。這個形式是招攬的一種手段,他也不勸你,就是做個樣子給你看,你看到要好,你自然就會來問、來請教,然後就告訴你。你不問,不跟你說,為什麼?說了沒用處,你不相信。你自己肯來問,說出來的時候你會接受。它是接引眾生的手段,所以表演也是很需要的。所以自己修行跟表演是兩樁事情,我們做出那個樣子,那是度眾生的,這叫佛教的形象。可是我們現在這個形象不好,都沒有做到,你看佛教給我們三皈、五戒、十善,都沒做到。三皈、五戒、十善要都做到了,佛法真的興旺起來,每個人看到都歡喜,每個人都想學習。所以大家一定肯定,學佛的人是最好的人,學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學佛的人是最快樂的人,這是要自己做出來,表演在外面,同佛智慧。

  所以自行化他是一樁事,化他是什麼?化他是自己表演,你看佛在經裡面常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讀誦是自己,是接受,佛給我們講的道理、講的方法、講的境界,我們接受。持是保持,接受之後就不能丟掉,你看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不可思議,我們接受了,接受之後真放在心上,時時刻刻不能把它忘記,那叫持。讀,看著經本讀經,這是讀;不看經本,能背誦,那是誦,受持讀誦。表現在外是為人演,演是身教,說是言教,身教重於言教,你做到了,你說出來人家相信;你沒有做到,你說出來人家不相信。你說那麼好,為什麼你自己不做?你自己真做了,人家看到,是不錯,他才會想學。所以你要真正把它演出來,他把演放在前面,說放在後頭。演說不是為自己,為別人的。那你就曉得,我們是佛弟子,我們要報佛恩,怎樣能報佛恩?只有為人演說才能報佛恩。你要不為人演說,不能報佛恩,為什麼?佛佛都是為人演說。我學佛,不把它演出來,不做出來給人看,那怎麼行?非常重要。

  第三是「定能同佛身相名號現前力」。這個實在講,這是法慧菩薩以上的他們才能做到。你看他所感得的,他在入定所感得的,十方同名法慧佛來加持他,跟佛同名號。那你就要曉得,我們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法慧菩薩的境界,到那個時候,你就見到十方同名阿彌陀佛無量無邊來加持你,這是肯定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這個現象。阿彌陀佛的名號最不可思議,為什麼?它是自性的德號。這個名號,統統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無量覺,覺而不迷,也就是我們一般人讚歎佛菩薩萬德萬能,真的一點都不假,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名號是這個意思。在經典裡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用「光壽」兩個字,這個名號裡頭含的是無量光、無量壽。壽命是講時間,光明遍照是講空間,那我們就曉得,它這個意思是無量時空裡面它全都包括了,一法也不漏,法法是圓滿,沒有漏失掉。

  一切法是一體,這個不但我們自己要明白、要覺悟。在今天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發達了,我們的生活空間擴張了,不是像古時候居住在一個地方老死不相往來。現在我想台灣每個同修活動空間都是全地球,常常出去旅行,去觀光旅遊。我們哪一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都常常在接觸。接觸要用什麼心態?要用學習的心態。學習的心態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去看看在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我們自性在那裡起了什麼變化?都是自性,除了自性之外沒有一法,這個我們學大乘的都知道,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所以它是我們自體的一部分。就好比我們的身體,我們對身體每個器官,五臟六腑都要知道,知道它的功能。我們今天周遊列國的時候,對於一切,就像知道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個外面五官、裡面臟腑樣樣都了解。經典裡面讀誦的是書本上的,實際上去觀察,知道「凡是人,皆須愛」,知道不同的文化決定有共同的融合點。為什麼?它是一個性變現出來的,肯定有一個、有一點是共通的。

  所以我們發現,我這十幾年來接觸許多宗教,我也讀很多宗教經典,我們從經典裡面發現什麼?倫理所講的相同,道德是相同的,因果是相同,科學跟哲學也是相同的,有淺深差別不同。整個中心點是個愛字,你看佛家講慈悲,基督教、天主教是神愛世人,伊斯蘭教講真主確實是仁慈的。所以仁慈博愛,這是共同點,哪有不能團結的道理?哪有不能合作的道理?如果整個世界上的人都能團結,都能夠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你看這個世界多美好。他們宗教講天堂,我們把天堂在地球上實現了。我們淨土講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能在地球上實現,不是做不到,做得到。我們在這裡做天堂,上帝反不反對?我們在這裡做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嫉不嫉妒?絕對沒有,希望你做。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所以三種周遍,第三個那一條重要,那一句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看他含容空有,含空就是心包太虛,容有,容納萬有,那不就是量周沙界嗎?那麼大的心量,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嫉妒、沒有障礙,這是佛的教育。所以佛教育才真正講到究竟、講到徹底。我們以這個理念跟不同宗教往來。我原本想的還要通過辯論,不是那麼容易的。沒想到這十幾年來,所遇到宗教,一說,大家都能接受,這個好難得。所以宗教不能只講形式,形式是接引,接引過來之後一定要受教育,經典的教育。好像學校,我們不能只是招生,那個形式是招生,招生來不上課,不行,這招生招進來的時候要上課。現在的宗教變成什麼?招生,用很多手段來招生,招來之後不上課,於是就產生許多門戶之見,造成不協調、不和睦。這就是什麼?把學生招來的時候沒上課。如果要上課,每個宗教都好,沒有一個宗教經典教你做壞事、教你做惡人的,沒有。

  所以說定、三昧,這是自性本定,能同佛身相名號現前。我們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就是代表佛的形相、佛的名號現前了。你看釋迦牟尼,這個名號是在我們這個世界現身所用的;換句話說,佛在我們這個世界教化這些眾生,此時此地的眾生,教他什麼?他缺乏什麼,你就教他什麼。釋迦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仁慈,我們這個世界眾生缺少仁慈,都是自私自利。仁者愛人,仁是兩個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缺少這個。慈是慈悲的意思。所以釋迦,你看看這個意思,我們要把它做到,真正做到仁慈的人,口裡念釋迦不行,要做出來。牟尼是寂滅,就是清淨的意思,對自己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對別人大慈大悲,推己及人。你看他這個名號就是在此時此地教學的指導原則,我們把它做到了,我們不是跟釋迦同名同號了嗎?這不就現前了嗎?佛菩薩沒有名號,佛的名號是性德。我們的性德,德能無量無邊,所以一個名號沒法子包容,要用許多名號來說明它。

  菩薩的名號是修德,我們怎樣修法。地藏菩薩是孝悌,孝親尊師,地代表什麼?心地。心地怎麼樣耕耘?地能夠生長萬物,我們心地能生長萬法,用什麼?孝親尊師。我們把孝親尊師做好,地藏菩薩現前了。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時時刻刻伸出援手幫助苦難眾生。今天這個世界,眾生最大的苦難是什麼?是疏忽了倫理道德的教育,全世界。我們今天能把宗教裡面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恢復,這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個就是觀世音菩薩。都得把它演出來、做出來,才管用。文殊菩薩表智慧,無論幹什麼事情,理智做主宰,不能用感情,這就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你看這個名字,希望人人都是賢人,人人都是聖人,所以普賢菩薩代表是實踐,真幹,他代表修德,佛號是代表性德,從修才能證得性德。佛教要是不認識它,真的會當面錯過,認識它你才會歡喜它,你才真正全心全力去學習它。

  我在年輕的時候,不信宗教,尤其是佛教,最反感的,認為它是迷信。我的佛教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我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他怎麼介紹給我的?我那時候懷疑,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裡有哲學?方老師告訴我,你年輕,我那時候二十六歲。他說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這我頭一次聽過,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從來沒聽說過,「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還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你老人家這個佛經哲學從哪裡學來的?他老人家告訴我,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那個時候中央大學好像在重慶。有一段時期他生病,生病的時候就在峨嵋山養病,峨嵋山那個地方確實環境非常好。他說在峨嵋山,山上沒有報紙,也沒有雜誌,一般書籍想找的東西都看不到,只有佛經。每天養病沒有事情就看佛經,愈看愈有味道,所以他就告訴我,他說佛經哲學在經典裡面。這是指出我一條路,要學佛一定要從經典下手,我就明白了,形式是另外一樁事情,經典是真的。所以沒有這個指引,我們很不容易契入。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就勸我學釋迦牟尼佛。第一本書他叫我看《釋迦方志》、《釋迦譜》,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這樣的老師很不容易遇到,我這一生從初接觸到現在五十八年了,再過兩年就是一甲子,可以說沒走冤枉路。一生沒有離開經典,為什麼?方老師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離開經典,最高的享受就沒有了。確確實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這是講佛身,佛的身相,佛身是什麼?就是十善業道。我們可以從大乘教裡面看到的,十善業是基礎,也是終極,它是開始,它也是圓滿,這個我們決定不能疏忽。這個十條,在小乘展開,阿羅漢三千威儀,三千威儀濃縮就是十善,十善一展開是三千威儀;在大乘菩薩,這一展開是八萬四千細行。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佛像,這畫的佛像,圓光上面有三個字,通常是用梵文寫的,三個字,也有用中文寫的,它的發音叫「唵阿吽」,就是十善業。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身三、口四、意三,你看十善在佛圓光頂上圓滿了。從哪裡學起?從開始學起,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是根據這一句,這麼多年來在全世界告訴我們學佛的同修,紮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因果教育,《太上感應篇》,後面是修十善業。《十善業道》是佛的根,《感應篇》是道的根,《弟子規》是儒的根,這三個根紮下去,我們的學業、道業決定有成就。如果沒有這三個根,你再努力,你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你是學儒、學道、學佛,那就是真幹。如果沒有落實的話,那你搞儒學、道學、佛學,把它變成學術,跟你自己的思想、言行不發生關係,換句話說,方老師講那個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沒分,你還是生活在煩惱跟痛苦的世界,這一定的道理。所以老師的恩德,不容易!我們念念不忘。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