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九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59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三面第二行,我們看主晝神末後的歎德:

  【皆於妙法能生信解。恆共精勤嚴飾宮殿。】

  歎德裡面文字雖然不多,它告訴我們修行重要的原則,一定是先有信解而後才有行證。清涼大師說得很好,他說「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還生邪見」,這兩句話講得非常之好。所以學佛,信了以後一定要發心深入經藏。「深入經藏」這一句我們也不能夠誤會,不是叫你去研究讀誦《大藏經》,你這麼想法就錯了。「經藏」兩個字,經是經典,藏是含藏的意思,任何一部經典裡面都含藏著無盡的義理,所以說「一經通一切經通」。由此可知,深入的意思是叫我們深入一門,而不是給我們說門門都要深入。門門深入是最後的目標,怎樣才能門門深入?一門深入了,門門就深入。所以你要想門門深入,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實際上學一門就行,一門通了,無量無邊的法門都通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為什麼一門通了一切就通?這必須要知道,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從真如自性裡面流出來的。

  一部經怎樣才算是通?一定要通達自性才算是通。也就是說你在這一個法門、一部經裡面見性,這部經才算是通。明心見性,禪宗的話;學教,教下叫做大開圓解,大開圓解才算是通了,圓是圓滿,一法不漏,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了解、都明白,這才行,在佛法教學你才算畢業。教下沒能大開圓解,參禪沒有明心見性,不算畢業,不算是成就。可是在淨土宗裡面就不一樣,宗門教下那個標準在淨土宗是「理一心不亂」,淨宗法門不需要那麼高,只要你功夫成片就能帶業往生,往生就是成就,這是淨宗的成就跟其他宗派成就不相同的地方。所以這是易行道,宗門教下都是難行道,不是易行道。而淨宗這易行道的成就又超過那些難行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宗門教下都達不到的。禪宗明心見性,實在講圓教初住菩薩的地位,教下大開圓解也是圓初住的地位,哪裡能夠跟八地菩薩相比?淨宗下下品往生,這是八地菩薩的境界,所以說是方法容易,成就無比的殊勝。

  我們對這個法門先要信,信了以後要解,要常常讀經,要常常聽經,你有正信、正解,然後才有正行。什麼叫正行?發菩提心,一心專念,這是正行;正行而後才有正確的證果,這證真。什麼是證果?你現前生活工作就與淨宗的理論境界相應,換句話說,你現前就過極樂世界諸上善人的生活,這叫證果。這句話如果還聽不懂,我們再說得淺一點,現前我們的生活工作與這些往生經,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經》,乃至於《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都能相應,這就是證果,證明了,生活當中證明經中的理論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信因解淨」,這是正確,這是正信,不但正信而且真信。正信是理沒有問題了,有理論依據,我相信,叫正信;到真正相信,事上也證明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證明了,這是真信。解,由於你的信心,由於你在生活當中實踐,你這個解就解得更深,理解得就更廣。這些都是主晝神的意思,十位上首多半都是器世間主,所以都稱之為神。這是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的。

  我們在這個時代,清涼是唐朝時候人,他那個註解是給唐朝人看的。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對神是另一個看法,所謂神,神奇莫測,他的智慧、他的聰明、他的技巧超過凡人,我們稱他作神。這樣的解釋現在人能接受,現在人聽著很歡喜,能夠達到教學修證的目標。清涼大師告訴我們,要是依據梵文的經典,除了金剛神之外,其餘所有的神眾全都是女神。以女神來表法是表慈悲,女子的心比較柔軟、比較慈祥。菩薩的心,菩薩就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哪一個行業,菩薩的心都是非常慈悲,待人接物非常和藹柔軟,取這個意思。這樣才能夠攝受眾生,就是讚歎文裡面『皆於妙法能生信解』,而且能夠『恆共精勤嚴飾宮殿』。嚴飾宮殿的意思跟諸位說過,這是表法,就是表慈悲覆育的意思。

  經文到這個地方我們回想一下,從第十主稼神一直到這一段第十九主晝神,這裡面十位,實在講這十個團體它代表菩薩十行,利益眾生因果的法門。前面講過十住菩薩,十住是住佛之住,十行菩薩是行佛之行,這十位神眾就是代表行佛之行。大經裡面給我們講,十行菩薩,第一尊是歡喜行,在這個地方是以主稼神來代表。主稼,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就是現在所講的農業專家。如果把意思引申,凡是從事於生產行業都是屬於這一類,從事於生產這個行業的。在表法裡面代表菩薩六度萬行,無盡的法味利益眾生、利益自己。如果物產非常豐富,我們衣食住行,甚至包括精神生活都能得到豐足,那怎麼不歡喜?如果是配文殊菩薩十波羅蜜來講,歡喜行是布施波羅蜜,這是修布施波羅蜜。

  第二主河神,這是水利專家。我們談到國家社會的基本建設,現在大家都知道,基本建設裡面最重要的是水利。所以主河神、主海神、主水神這三類,與水都有關係。說明水利工程的建設非常重要,絕不亞於交通,公路、鐵路、航海、港口,不亞於這些建設。現在再加上能源、發電,這是物質建設的基礎。有這些建設,這個社會是不是就能夠繁榮興旺?不見得。單說繁榮興旺可以達到,但是要想人們的生活美滿,那還不行,所以基本建設裡面還要加上一個教育的建設。而這個教育是我們大乘佛法的教育,跟中國儒家的教育,倫理的教育,智慧的教育,你才懂得怎樣做人,配上物質文明,真正達到生活的美滿。否則的話,有這些物質基本建設,後果決定是富而不樂。不但不樂,如果引起一些誤會衝突,還導至戰爭,非常殘酷的戰爭,這是我們不能不了解的。

  在主河神裡面我們看到「普發迅流」、「普潔泉澗」、「救護眾生」,十位上首這三個名號非常重要,這裡面的含義是教給我們,利益要與一切眾生共享。利益裡面大家看得最重的是財富,今天所講的經濟財富,這個要流通。財要布施,不要積蓄,財要與社會大眾共享,不要獨享,這是普發迅流教給我們。「普潔泉澗」,泉澗是源頭、水源,要乾淨。水源比喻什麼?比喻我們的心,比喻我們的念頭,心念要清淨、要善良,這樣才能夠救護一切眾生,救護眾生就是自己真正的幸福。這是第二行菩薩,二行是饒益行,饒是豐饒,益是利益,最豐饒的利益,用主河神來比喻,河水長流。我們中國常常把水比作財也很有道理,財要常常流,那是真正的福報,真實的利益。財如果不流,被一個人奪去,世間災難就來了,一定要流通,不流通禍害就來了。像水一樣,河要是截斷叫它不流,那就氾濫,一定要流得很順暢,這才能利益眾生。

  第三主海神,我們把他說作現代的航運專家,主管這些運輸的。上首德號裡面有「出現寶光」,航海帶來財富,比喻是出現寶光;「海潮雷音」,海潮比喻守信,什麼時候漲潮,什麼時候落潮,每天有一定的時候,很守信用。這些都是比喻法性大海,以智慧德能利益一切眾生。這是第三無違逆行,守信就不違,利生就不逆,不是利自己,是利益一切眾生。

  第四主水神,水神也是屬於水利專家,跟前面主河神有大小、廣狹之分。表法裡面有「普興雲幢」,佛家常講慈雲法雨,救護一切眾生。水之流非常活潑,它一定是流的,你這個地方障礙了它,它從旁邊流過去,所以第四行的菩薩叫無屈撓行,他有這個意思在。用哪一類來表哪一個位次階位的菩薩,他都排得恰到好處。這三位主河、主海、主水,我們細細去觀察,他都是表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定要流通;換句話說,一定要利益一切眾生。

  古人明白這個道理,現代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實實在在講,古時候中國人明白這個道理,外國人不懂這個道理。中國兩千年前,這是我們可以肯定的,《禮記》這本書寫成決定在漢朝之前,一般學者們認為,它是春秋戰國到漢朝這一段期間當中完成的,它不是一個人寫的,很多人寫的。《禮運大同篇》許多人都念過,中國在幾千年前就是大同的思想,不是功利主義,不是自私自利。現代的中國人把中國的古籍丟掉了,不要了,學外國人的功利主義,學外國人的自私自利,招致我們今天社會動亂,我們生活過得這麼痛苦,其來有自,不是沒有原因。我們要覺悟、要明瞭,自己有好的東西應當要保留、要發揚光大。中國的古人念念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他們將他一生的智慧、一生的經驗,寫成文字、寫成書本流傳給後世,他並沒有自私流傳自己的兒孫,他不是,流傳給社會大眾。而佛經更了不起,佛講經任何一部經到最後勸勉大家流通,流通的功德無量無邊,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在現代,我們看看許多的書本後面,你翻開版權頁,不准翻印,有著作權,翻印必究;這就像水一樣堵死了,不准它流通。不准流通怎麼辦?就發大水,就把他自己淹死了,這是貪愛之水。把他淹到哪裡去?死了就變餓鬼,入餓鬼道。鬼都是被水淹死的,這個水是貪愛之水,所以不流通,這個過失無量無邊。

  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就曉得,不僅是書籍,佛法要流通,樣樣都要流通;流通的意思就是樣樣與社會大眾共享,就是流通的意思。有福不要一個人享,有福大家享,享你福的人愈多,你的福報就愈大。這些事實我們也能夠觀察得出來,你看這個世間,誰流通布施得最廣?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全心全力做布施流通的工作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的時間不長,你看他的福報多大!今天這個世間,人家聽到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形像,恭敬、讚歎、頂禮、膜拜,你說這個福報多大!孔老夫子也做布施流通的工作,心量沒有佛那麼大,從哪裡看到?因為佛每部經都勸大家流通,孔老夫子沒有。孔老夫子也備受世人的讚揚尊敬,但是讚歎尊敬的程度比不上釋迦牟尼佛。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這個一定的道理。孔老夫子的後人,他的子孫,傳到現在七十多代。在台灣孔德成先生,孔夫子的後代,他走到哪裡大家都對他特別禮遇、特別尊敬,為什麼?孔老夫子的後代。我聽說有一年他到美國去,美國人聽說孔老夫子的後代也特別禮遇他。沾祖宗之光,後人世間人對他這麼尊敬。釋迦牟尼佛沒有成家立業,沒有子孫傳下來,但是有學生,今天聽到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社會大眾也特別尊敬。

  現在出家人在社會上不受人尊敬,這是現代這個時代。前清的時候出家人在社會受人尊敬,比我們現在大大不同。民國年間之後,出家人在社會上地位沒落,不能責怪社會大眾對我們不尊敬,實實在在說是我們自己所作所為不值得人尊敬,這是事實。為什麼不值得人尊敬?我們今天是冒充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不是真的。剃了頭,示現出家相,搭這個衣,佛教我們做的沒有去做,佛所講的話沒懂、沒去做,所以是冒充的佛弟子;社會上看到冒充的佛弟子,沒有尊敬的必要。如果你是真佛弟子,自然社會大眾就尊敬你,這一定的道理。這都是流通的德相,我們應當要深思、應當要奉行,決定不可以有一點點私心,顧到自己的利益,而不肯利益社會大眾,這就錯了,與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

  第五類主火神,我們把他說作今天從事於能源工作的這些專家,研究開發,都是屬於主火神這一類的。上首德號裡面,「普光燄藏」、「普集光幢」,意思都很深很廣。德號裡面有一個「普」,與前面講流通的德行就相應,普是沒有分別、沒有界限。光是光明,光燄藏,無限的光明,這是性德的智慧,這一句是表根本智;後面這一句是表後得智,普集光幢,集還要累積,無所不知。在生活當中累積智慧經驗,在工作裡面累積智慧經驗,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也累積智慧經驗,這就是普集光幢,所以才能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高度的德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第五行的菩薩,無痴亂行。無痴亂就是《彌陀經》裡面所說的「一心不亂」。所以用無痴亂行來配主火神,他配得都非常自然、非常恰當,讓我們在這裡面去體會,菩薩行應當怎樣修學。

  第六主風神,我們把他看作主持各種運動的專門人才。運動,社會的運動那就太多了,這個地方舉幾個例子。譬如學術上的,在中國過去有五四運動,這個運動對我們社會的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它是一個運動。文化的運動、學術的運動,乃至政治上的運動,都是屬於這一類,這一類裡面包括的範圍就很廣。末後我們有一句說,凡是能夠變異風俗習尚的,還包括演藝的人員,都是屬於這一類。菩薩決定是正面的,決定是善良的,所以第六行的菩薩叫善現行。現是現身說法,佛經裡面常講的隨類化身,隨機說法。化身叫應化身,應以什麼身分度眾生,菩薩就示現什麼樣的身分,善現;應當說什麼樣的法門,他就說什麼樣的法門,善說。這才真正做到契機契理,真正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由此可知,法沒有定法,相沒有一定的相,我們學佛要從這裡面去體會。

  真正學佛的人學作佛、學作菩薩,菩薩、佛跟凡夫有什麼不一樣?菩薩、佛,我們說一個最粗俗的話,是為眾生活的,不是為自己;凡夫是為自己活著的,或者為家庭活著的,乃至於有抱負的人,我為社會國家活著的。佛菩薩不是的,佛菩薩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現相現身。佛菩薩有沒有身?沒有身,佛菩薩沒有相,沒有身、沒有相能現一切身相,所現一切身相為一切眾生,不為自己。佛菩薩教化眾生有沒有喜怒哀樂?有。喜怒哀樂都是度眾生的,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手段,不是為自己。如果為自己,喜怒哀樂就是煩惱,就是造業,就變成業障。諸佛菩薩不造業,給諸位說,善業尚且不造,何況惡業?善惡業統統放下,統統斷了,佛不得已給我們說一個名詞叫淨業。佛菩薩造的業叫淨業,實際上「淨業」這兩個字都多餘,他沒有染,哪來的淨?說這些話都是為了方便眾生,隨順眾生而說的。

  我們要想學菩薩行,你把這幾個名稱記住。歡喜行、饒益行,我是不是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當中,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是不是這樣做?歡喜心在佛門裡面表法,頭一個是彌勒菩薩表歡喜心,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令眾生生煩惱,你就修顛倒行,大錯特錯了!假如這個眾生看到我就生煩惱,怎麼辦?趕緊走,躲避他。他看到歡喜,「這個人怕我,他看我來,他就走了」,他高興歡喜,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饒益行,一定要令眾生得真實利益,菩薩名號就是菩薩行的總綱領,跟我們說了十條。無違逆,絕不違逆性德這就契理,也不違逆人情你就契機,理機雙契這才是菩薩行。

  對於眾生要很清楚、很明白,眾生可憐,眾生的行為與這十條統統是相背的、相反的。我們今天學佛,我們也是眾生,從今天起我們要回頭,回頭是岸。無屈撓,有善巧方便,能夠通過重重的障礙。有智慧、有善巧,懂得累積經驗,懂得累積智慧,以善巧方便顯示自己的智慧德能,幫助一切眾生無痴亂。無痴亂就是有智慧、有方便,還要善於表演。人生如戲,人生如夢,《金剛經》上講「夢幻泡影」,你要會表演。表演全是利益大眾的,表演絕不是給自己欣賞的,絕不是自己娛樂的,表演是娛樂大眾,給大眾欣賞的,這叫善現行。我們平常過日子是表演,工作是表演,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一樣不是表演。看我們表演的有有情眾生,有情眾生裡面還包括鬼神,往上面還包括諸佛菩薩也來看我們表演。我們認真表演,諸佛菩薩也幫忙,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是表演,諸佛菩薩是最高明的演員,在盡虛空遍法界變幻種種不同的身相,表演給一切眾生看,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這是他們表演的目的,我們佛家稱這個表演叫弘法利生,這是善現行。

  第七是主空神,我們把他看作現代的太空科學家,從事於太空科學研究,與太空科學的事業,都是屬於這一類。現代科技向兩個極端來發展,大的走向太空,主空神的意思;小的走向極其微小的,他們研究原子、電子、基本粒子,也是主空神。向這個極端,他們發現了,發現宇宙萬物的真相,所以現在科學家說確實沒有物質存在。怎麼發現的?我們以為物質存在,他們眼光裡頭沒有,物質確實不存在。物質現象是什麼?他們觀察出來,是波動的現象,跟佛法法相唯識裡面所講的很接近。唯識這個名詞,唯識法相的學者不承認宇宙之間有物質,他不承認。那宇宙現象是什麼?他說唯識,唯是唯獨,只有識,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相是所變,識是能變;能變是真的,所變是假的,所以他們尊重唯識。就唯識觀點來說,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唯識。識是分別執著、是妄想,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想呢?不想這一切法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是比什麼?妄想。有妄想的時候,明明有六趣,有六道輪迴。覺了之後,妄想沒有了;妄想沒有了,六道輪迴也沒有了。所以,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是什麼?妄想,這是真的,一點也不假。相宗稱為唯識,科學家觀察是波動的現象。波動現象,性相兩宗都說,相宗尤其說得明白,「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不覺、無明就是波動,從這極其微細的波動,演變成巨大的波動,這樣就變現出十法界,十法界的現象這麼來的。所以科技的發展,無論是向極大,或者向極小,都是主空,都與空相應。

  在上首表法裡面,有「淨光普照」、「普遊深廣」,都是顯示性德。淨要緊,我們念佛,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祕訣是「淨念相繼」,菩薩說的這四個字,跟這邊講的「淨光普照」意思完全相同。光就是念,普照就是相繼,沒有中斷。我們今天念佛號,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口裡念出來,自己耳朵再聽進去,這就是淨光普照。照什麼?照性德,照自心。能照自心,才能照法界,為什麼?自心跟法界不二。凡夫之人把自心跟法界說成為二,誤會以為二;覺悟的人曉得,自心跟法界是一不是二。特別是在《華嚴》上,淨土經論,古大德的註解也不例外。我們在淨土經上跟諸位講過「華嚴三昧」,華嚴三昧的基礎是什麼?一心。一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心。所以科學家講虛空萬物,所有一切物質是波動的現象沒說錯,跟佛講的一樣。這是與空相應。

  「普遊深廣」,普遊是比喻,我們的心無處不在,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就跟虛空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的智慧亦復如是,我們的德能也如是,樣樣都如是,普遊是這個意思。哪個地方有感,立刻就應,應是什麼?應就是現身,就是表演,就是說法。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示現在六道,示現在十法界,幹什麼?「為人演說」四個字,他就為這個。演是表演,表演給大家看。大家看了有疑惑、有疑難,為他解答。諸佛菩薩在世間就幹這麼一樁事,除這一樁事情之外,他什麼事都沒有。善於表演,演哪一行像哪一行,表演得逼真,表演得到家,表演得盡善盡美,這就稱為師範,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

  這裡面我們跟諸位提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萬法之一,有人曾經問過我,為什麼因果不空?因果的相是空的。說因果不空,因果裡頭有兩樁事情不空,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轉變,因會變成果,因空了;果又會變成因,果空了。但是它轉變不空,相續不空,所以因果不空是說它轉變跟相續。我們知道空,就於一切法不執著,有什麼好執著的?空的!所以分別執著是錯了,不學佛的人不知道這是錯誤,不知道;學佛的人曉得,這是錯誤。為什麼?一切法不可得,你有分別執著,你就錯了;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這六個字在《大般若經》裡面重複千百次。佛是加深我們的印象,告訴我們宇宙萬法的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都是說明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你一定要執著,你怎麼會不生煩惱?你怎麼會不墮落?誰叫你生煩惱的?那些人叫我生煩惱!那些人叫你死,你為什麼不死?你為什麼那麼聽話?佛教給你,你為什麼不聽?你既然喜歡聽外面的,佛菩薩教你,應該要聽!不聽好人言,吃虧在眼前。

  你知道一切法體相都是空寂的,你就不住了。《金剛經》上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不住,不住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這叫不住;你又明瞭因果轉變相續不空,你才會生心,生心自度度他。生心是發心,發菩提心。生心就是發菩提心,發真正覺悟的心,一定要幫助自己成就無上菩提,也就是說恢復自己圓滿的性德。我們要在這上努力,幫助自己,自己現在雖然覺悟了,不夠!怎樣才能叫自己成就圓滿?一定要幫助眾生。所以大家要曉得,自他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成就眾生就是成就自己。我們不肯幫人,那怎麼行?所以諸佛菩薩現身說法,教化眾生,永遠沒有間斷。成了佛之後,倒駕慈航,還是不休息、不疲倦、不厭煩的照樣幫助眾生。這一點我們要細心體會,要認真的去學習,學佛就在生活當中學,修行就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修。離開一切眾生,你到哪裡修?

  修行的原則,就是在一切境界當中修智慧、修定功、修戒定慧。戒,跟一切大眾守禮、守法、守規矩,這是戒。定,在一切順境不生貪愛,你有定力,逆境沒有瞋恚,這是定。也就是說,順境、逆境裡面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你離開這個境界,你到哪裡修去?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也不迷惑,這是慧。外面順境、逆境,善人、惡人,不是不清楚,不清楚就是迷惑,糊塗了。清清楚楚是慧,不生好惡是定,對人有禮守法是戒。戒定慧是在生活當中,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念念都跟戒定慧相應,行行都跟戒定慧相應,你是修菩薩行,你行菩薩之行,你這才能契入華嚴境界。所以主空神是第七行的菩薩,無著行。第七行叫無著行,空就無著。

  第八主方神。主空跟主方我們都講得很詳細,好像每一段我們都花了四個小時。主方神要是落實在我們現前社會上,主導一方或者是主導一個時代,這樣的人物就是主方神這一類。這裡面範圍很廣,我們這裡略略舉了幾個例子。譬如學術,能夠主導一方,一個地區,主導一個時代,科學的研究、或者是工業、或者是商業。這個很明顯,在過去,在我們中國,農業主導我們國家達數千年之久,現在逐漸演變工商取而代之,這是在轉變。其他像外交、軍事、文化種種。文化裡包含的就更多,與我們生活密切的,提起來諸位都曉得,現在講流行、潮流,潮流也是主導一方或者是一個時代。飲食、服裝,這非常明顯的,而且時間並不很長。娛樂裡面的歌舞,特別是音樂、歌唱,每個時代不一樣,在這個時代很流行的,都屬於主方神一類的。五十年前流行的,那個時候主導一方,現在不流行,現在又有一種取而代之。這個我們要知道。

  特別我們現在要提倡辦彌陀村,彌陀村裡面主要的對象是退休的人,配合政府的要求,我們特別收容老年人,跟安養院的性質差不多。跟它不一樣的,就是安養院裡沒有年輕人,我們這裡頭也收容年輕人。因為我們是彌陀村,只要是念佛,不分男女老少,我們一律都歡迎。可是老人院、安老院,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到那裡去慰老,去看那些老人,唱歌、跳舞、表演給他們看。他們也看了,看到的時候也鼓掌,面孔上沒有表情。為什麼沒有表情?你所表演的這一套他不懂,他不知道你們在幹什麼。為什麼鼓掌?好心來看我,鼓一下掌表示感謝你來看我,你表演的看不懂。如果你真的懂得的話,在老人院、安養院裡表演要表演什麼?唱歌要唱老歌,五十年前歌唱起來,他一聽就感動。為什麼?他在那個時代生活的,那個時代印象最深,你一唱的時候他動感情,他會懷念過去,那就不一樣,你新潮流的歌舞他不懂。所以你要去演戲、表演,最好是平劇、地方戲劇,都是他那個時代流行的,對他就產生興趣。他看你現在的表演,他搖頭,不倫不類,妖魔鬼怪。所以你要懂得,他們是生活在什麼一個時代背景,他們想像的是些什麼,那樣就正確了。所以到那裡去唱歌,要唱幾首那一個時代的歌,他們會很懷念,引起他們的回憶,這是好事情,對他們真有幫助。

  清涼大師在註子裡面有幾句說得很好,「身智教光,無不引攝」,菩薩之身,身充滿智慧。教就是表演,教學的方法極其善巧方便,那就叫放光,全身放光,一切設施也放光,無一不是攝受眾生,才能收到教化的效果。比喻裡說,「如日周天,相續不絕」,永遠沒有中斷,不疲不厭,這是他的悲願。像太陽每天晚上下山,第二天它又升起來,這是表示永遠不絕的意思、相續的意思,目的是利益一切眾生。主方神是第八行位的菩薩,第八行叫難得行,世間人稱為希有難得,他善於表演。

  第九主夜神,我們也用很長的時間跟諸位介紹,而在《華嚴經》裡面,對於主夜神相當重視。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面,除主夜神之外,幾乎沒有相同的,相同的身分好像是沒有。出家人雖然有幾位,但是所修的法門不一樣。主夜神佔了八位,而且地位高,初地菩薩到八地菩薩這八位大菩薩,地上我們稱摩訶薩。前面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我們稱菩薩,初地以上稱摩訶薩,這是大菩薩。從春和女神,這是初地,一直到八地不動地,這八位菩薩都是主夜神,從這裡看,佛對於主夜神看得很重。主夜神是什麼意思?夜是夜晚,意思是不願意被人看見,我這個地方講的是於暗中,以你的智慧、慈心、悲心,導引眾生破迷開悟的教育家、慈善家,這一類的都屬於主夜神。所以主夜神,一般講在社會上沒有職位、沒有地位,也沒有職責,但是他真正行善,我們中國人講積陰德。歡喜作善,時時行善,而不為人知,不願意別人知道,這一類的人都叫做主夜神。中國古人重視陰德,陰德報得厚。陽德是你做的好事沒有人不知道,人人都稱讚你,人人都誇獎你,你就報掉了。所以諸位要曉得,你明白這個道理,好事不要讓人知道,壞事希望大家都知道。為什麼?這個人罵你一句,那個人罵你一句,報掉了,就報完了。好事沒有人知道,這個好,果報在後頭,那個報得厚,你將來有大福好享。壞事不能藏,藏起來沒有人知道,後來受大苦,會墮惡道。所以壞事人家揭發,來毀謗、侮辱、諷刺,是好事情,都報完了。這是說明,積陰德比什麼都重要。這一類的人,德行是以法為樂。這是第九行的菩薩,第九行叫善法行。善,真正的善就是陰德,積功累德、斷惡修善而不為人知,好事情。這是真正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他才這樣幹。現在社會上有一些有錢的大慈善家,他布施的錢財如果沒有人表揚,他一文都不拔,一毛不拔。他要人家讚歎他,要人家表揚他,他才高興,才願意出錢,好名。他修的一點功德全都報掉了,愚痴!沒有智慧。主夜神這個意思非常之深,範圍非常之廣,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一個行業,你真要懂得有這個善行,暗中去幫助別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見到需要幫助的人,絲毫不猶豫、不懷疑,真正肯做。

  末後一位主晝神。晝是白天,大家都看得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光天化日之下。這裡面範圍也非常的廣大,大概就是他有地位、他有職務;有位有職,他有權,又有責任,這一類的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領導裡面又分很多層次,地位權責有大小之分,在國家最大的是總統,最小的是鄉長、里長。大機關裡面,小單位裡面的主管,他有他的職務,有他的權責,他也管幾個他的部屬,他也是領導人。凡是這一類的,都屬於主晝神的範圍。他有地位,有權有責,他應當要做,他不能不做,他跟主夜神不一樣。主夜神沒有地位,沒有權,沒有責任,是他盡義務做好事,不為人知。這個是你做好事,大家都看得見,都清楚。做哪些好事?古聖先賢常講的作君、作親、作師。你只要是一個單位的領導人,你管幾個人,被你所管的那幾個人,你要用君親師的心態去對待他們,這就是第十行的菩薩,叫真實行。我們要懂得,如果你在家庭裡面,你是一個家長,你家裡面這些人都要聽你的,你是一家的領導人,也要做到君親師。君就是領導人,你要盡到領導的責任。

  我過去曾經講一個專題,說這樁事情,是因為有一個同修來問我,好像他是一個教員,他來告訴我,現在的學生不聽話,不好教。連帶的父母跟兒女有代溝,兒女不聽話;老師教學的時候,學生不聽話;再到社會上,工商界的這些老闆,員工不聽話,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毛病究竟出在哪裡?我們想想古人所講,發現毛病之所在。你統領大眾,一定要盡到這三個字的責任,你這三個字只做到一個,另外兩個沒有做到,怎麼不出毛病?兒女為什麼不聽話?你對他只有親情,你只做到這個字;你沒有好好的帶他,帶領他是領導,你沒有好好的教他,這兩樁漏掉,你怎樣愛護他也沒用處,他未必聽你的。兒女為什麼不聽話?學生為什麼不聽話?你作老師的人只知道教他,你對他沒有親情,沒有這種親情愛護他,你也沒有去領導他。所以你只做到一個師,君、親兩個沒做到,學生不聽話。老闆帶員工,員工為什麼不聽話?老闆做到領導,但是對他沒有親情;換句話說,沒有真誠的愛心,沒有好好的教導,員工不聽話。

  所以我們要曉得,君親師是一而三、三而一,一體的三面,三面構成一體,鼎之三足,缺一個都不行。你要叫學生聽話,聽從老師的,老師對學生除了教導之外,要有親情。古時候人常講「師徒如父子」,老師看學生就跟看自己兒女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這個學生感恩戴德,一輩子不會把老師忘記。他有親情在裡面,而且老師領導學生,所以這三個字都做到,師生的關係就不一樣了。

  在我這一代,經過八年對日本人的戰爭,生活非常痛苦。我們離開父母,離開家鄉流亡,流亡學生。國家好心把我們召集起來辦學校,讓我們有地方念書。我們沒有收入,跟家庭已經斷絕,一分錢都沒有,國家養我們。國家發給我們糧食,發給我們衣服,發給我們很少的零用錢。抗戰期間,國家辦了不少這樣的學校,專收流亡學生。這裡面的老師就要負起家長的責任,所以我念書,老師對於我們有親情,真的那個時候的老師,這是君親師三個字都做到。我們對於老師終身感激,對於同學比兄弟還要親,生死患難的時候,大家在一起共住,不一樣。所以這樣的同學關係,這樣的師生關係,現在的人想都想不到,給你講你不能體會,你不會懂得。生死患難的結合,這個情義就深。

  老闆對待員工也要如此,縱然遇到極大的困難,你的公司不會倒閉,你的職員不會散開,感激老闆。這裡面就不是利害了,是道義之交。老闆能夠把員工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年輕的看成自己的兒女一樣,這樣的關心他,這樣的愛護他、教導他、領導他、成就他,他怎麼會不感激?你縱然受到很大的,或者財物上、事業上的波折,他們都能幫你挺住。困難的時候,不要薪資也工作,道義。所以今天社會之亂,每個人在自己的位子職分上只做到一個字,那兩個疏忽了,問題出在此地。我們遇到問題總要多想想,找出問題的原因,然後如果能夠把這個因素消除,一切就正常了。這樣才能攝化一切眾生,這是真實行。

  總起來說,菩薩行裡面這十個綱領,每一條裡面都含攝其他九條。如果只有一條,其餘九條都沒有,你這一條不能成立。譬如真實行,真實裡頭一定有歡喜、饒益、無違逆、無屈撓,一直到善現、無著、難得、善法,你才有真實。說歡喜行的時候,你沒有下面這九條,你怎麼歡喜?你那個歡喜是假裝的,不是真的。所以《華嚴經》上常常教給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位(一個位次)都含攝一切位。這是一個小單元,十個位次,初行位、二行位到第十行位,每一個位次都含攝其餘九行。《華嚴經》上所講,「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有次第,有初、二、三、四,有次第,這叫行布。圓融是一裡面包含一切,任何一位都含一切位,這圓融。圓融跟行布是同時的,是不二的,不能夠分隔的。異生眾裡面有三十九眾,這三十九眾裡,雜神這一類到這個地方講完。下面這是第二,異生眾一共有三大類,第二大類就是八部四王眾。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