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64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六面第一行:

  【復有無量摩睺羅伽王。】

  第一句是標數辨類,說明這是哪一個團體,哪一類的大眾。『摩睺羅伽』是梵語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大腹行」。「摩睺」是大,「羅伽」是腹行,這是指蛇一類的,我們知道蛇牠沒有腳,牠的行動是用牠的腹部,大腹行就是大蟒蛇一類,這也是八部鬼神之一,在佛法裡面也有發心做世尊的護法,護持末世修行的大眾。他在此地是以他這種形相來表法,表菩薩遍行一切行而不執著的意思,從相狀上我們去體會。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無住生心」,生心是行,六度萬行要齊修,同時去做,要很認真、很努力的去做,雖然做他又不著相,雖然有行但是牠沒有腳,沒有腳就是比喻不著相的意思,一切不執著就是無住。由此可知,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不可以把它分做兩截來看,分開來看那全就錯了。請看上首表法:

  【所謂善慧摩睺羅伽王。】

  表迴向法都是偏重在利益眾生。第一位上首教導我們的是『善慧』。「慧」是智慧,智慧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方便,你有巧妙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適合於現前大眾,也適合於現代社會環境,這是慧。慧裡面有善,善是決定饒益有情,對於社會大眾帶來最豐富的利益,這才叫「善」。利他行,這是根本的一個原則,決定不可以疏忽。我們看到世間有很多發現,他也很聰明,他也很能幹,他也有許多方法,但是不善。如果不能與善相應,如果是作惡的話,他這個慧就變成惡慧,不是好的智慧,變成邪慧,這一點諸位同修一定要細心體會。我們在歷史上看許多作奸犯科,你能說他沒智慧嗎?在中國歷史上,印光大師《文鈔》上好幾次提到,三國時代的曹操,你能說他沒智慧嗎?他的智慧比人家高,他的方法策略都勝過一般人,死後墮地獄,那個慧不善。如果他沒有智慧,說老實話,縱然造惡業,惡業造得有限,不至於墮落三途受大苦報。由此可知,智慧一定要與善相應、要與德相應,這個智慧才是好的。如果與善、與德不相應,有這個慧還不如沒有的好,沒有,不造重罪。由此可知,世出世間過去、現在、此界、他方,造極重罪業的人都是很聰明的、很有智慧的,他為什麼會造罪業?不善。不善的原因,佛法裡面講他的心地邪惡,所以聰明智慧成就他的惡業,使他惡業增長,果報必然在最苦之處,極苦之處就叫地獄。

  這樁事情,我們仔細去分析、去觀察,總不外乎「名利」這兩個字看得太重,爭名奪利,在現在就是講權,要抓權,要爭地位。在一個道場裡面,我們也曾經見到,出家人道場裡面爭奪權力、爭奪地位,這樁事情在家尚且不可,何況出家?只要有這個意念,有這種行為,沒有不墮惡道的。你說你修積功德,功德修積再多也沒用,在佛法裡面罪福是不能抵消的,這一點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真正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能說我作惡,現在我多多修善將功折罪,可以抵消,沒有這回事情,那是你完全想錯了。世間法裡面有這個事情,可以將功抵罪,因果裡面沒有。因果裡面,果報現前,佛講得很清楚,「強者先牽」,你善業跟惡業力量哪一個力量強,力量強的先受果報,而不是抵消,先受果報,力量弱的後受果報。果報受報的先後順序可以調動,但是業因決定不會消失,永遠都不會消失,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報應就現前。佛在經論裡千言萬語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希望我們覺悟明白事實真相,你就能把邪惡的念頭、爭名奪利的這些欲望,能夠消除、能夠降低,我們就得佛法真實的受用。

  造作罪業的時候,諸位一定要曉得,口業最重。所以《無量壽經》叫我們善護三業,把口業擺在第一,頭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句話極重要。我們跟大眾相處,總不能不說話,真正修行人言語愈少愈好,你的心永遠是定的、永遠是靜的;多聽別人的,少發表自己的意見,避免過失。口業裡面妄語,妄語實在說是自欺欺人;兩舌是挑撥是非,叫人家彼此不和,這個罪業是在阿鼻地獄。阿鼻地獄罪受滿了,才到八大地獄裡面受餘報,八大地獄裡頭,拔舌地獄、犁舌地獄,《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惡口、綺語的罪也不輕。這四種過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常常犯,怎麼得了?有一些人犯了之後不知道懺悔,這個罪就重。犯了之後能夠懺悔還有救,犯了之後不知道懺悔,佛法裡面講慚愧的心他完全沒有,人沒有慚愧心就是不知恥,一般人講不要臉,不知恥!什麼樣的壞事他都能做得出來,這個人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就是佛說沒有善根,佛菩薩都不能救他。

  佛菩薩能救的人是要有善根的,你勸他他能聽得進去,他能覺悟,這是有善根的。沒有善根的人,自己做錯事情,他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你說這個多惡;自己不承認自己有過失,過失都是別人陷害他,他沒有過失。他也很會說,能言善道,說得振振有辭,我們聽起來好像滿有道理,世間人可以被他矇騙,天地鬼神他矇騙不了。這種心態、這種行為,加速他的苦報;不但不能避免,不能減輕,加重!我們同修們自己要常常提高警覺,怕的是不知不覺我們也有這些過失,尤其是在道場,道場諸位要知道清淨莊嚴,我們每天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哪裡是佛淨土?道場就是佛淨土,你要用功德來莊嚴,不是造罪業來莊嚴;你造罪業是破壞道場,不是莊嚴道場。功德是什麼?清淨心、真誠心、慈悲心、念佛心,我們用這個來莊嚴道場。覺明妙行菩薩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這才是真正莊嚴道場。

  今天早晨吉隆坡悟教師打過電話給我,告訴我他一個人在那邊現在練習講經,講《無量壽經》。大概每隔一段時期,他就有很消沉的念頭,精神提不起來,他問我是怎麼回事情?我安慰他,這種狀況人人都有,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在生活的過程當中,有高潮、有低潮,不可能永遠保持高潮,那是做不到的。永遠能保持高潮而不退轉的,你是大菩薩、法身大士,你就不是凡夫。凡夫決定有低潮,低潮是什麼?退轉。高潮是進步,低潮是退轉,有進有退,八地菩薩才不退,永遠保持高潮。你又不是八地菩薩,你怎麼能不退轉?他問我有沒有這個情形?我說有,過去我學也有。他問我怎麼辦?我說我有辦法,我遇到低潮的時候我去找老師,親近老師。那個時候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師,在台北有方東美老師,我在情緒不太好的時候我就去親近老師,這是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進念佛堂,但是那個時候在台灣沒有念佛堂。所以我就告訴他,當你情緒低潮的時候,趕緊到居士林念佛堂去念佛,念幾天什麼事都沒有了,他懂了。這是防止退轉、防止情緒低落最好的方法,比親近善知識效果還要殊勝。

  今天此地有念佛堂、有講堂,解行相應,這個因緣不可多得。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絕不離開這個道場。這都看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別人沒法子勉強,我們只能提醒他,不能勉強他要做,提醒他,他聽,果然明白了、覺悟了,自然就來了。你要想學講經、學弘法,我說過先在念佛堂住三年,這三年你的心定下來了。這三年是修定,定能開慧,先念三年佛,然後再學三年經教,你就成大功了。如果你沒有三年念佛堂的基礎,你在教下三十年未必有成就,可是念佛堂三年的根紮下去,學教的時候決定三年成就,這三年決定超過一般人三十年。為什麼?你心是定的,你有智慧,有智慧研教會開悟。我想老同修一定也懂得這個道理。

  從前講經說法的法師,他的基礎多半是在禪堂,教下的功夫也是參禪;沒有禪堂的基礎,你講經說法沒人聽。這個法師到某個地方講經,人家要打聽他在哪裡住過禪堂,聽說住過禪堂,這個法師行,我們可以去聽他的。如果這個法師沒住過禪堂,他講得天花亂墜,人家對他沒有信心,不能接受。你們看近代諦閑老和尚的《傳記》,諦老和尚是近代清朝末年天台宗的祖師,是個講經的大法師。最初出來講經,人家聽說他沒有住過禪堂,不聽他的,他沒法子跑到金山寺去參禪。現在人不重視這個,現在人重視的是什麼?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你有沒有學位?現在人重這個。從前人著重你在哪個禪堂住過,你住過多久,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慧與善要相應,在禪堂裡面磨鍊過、念佛堂裡面磨鍊過是善,經教是慧,這才能連得起來。慧與善相應,與定心相應,與清淨心相應。第一尊菩薩教給我們善慧,這個意義很深很深。再看第二尊:

  【清淨威音摩睺羅伽王。】

  德號裡面意思更清楚,清淨心、清淨行。怎樣才叫清淨?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算不算清淨?不算,那只是修學世間有漏的善法。清淨行,斷惡修善而不著相就清淨,著相就不清淨。換句話說,還有人我、還有是非、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執著,無論修學什麼樣的善法都不清淨。大乘菩薩法裡面根本的課程、基礎的修學方法,破我見、破我執。《金剛經》上說得好,《金剛經》前半部經義比較淺,後半部深。過去昭明太子將《金剛經》分成三十二分,也像現在所講的科判一樣,把它分成三十二段,前半部十六分,後半部也是十六分。前半部佛教給我們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後半部教我們破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四見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比前半部的意思深。我們先從離相下手,怎麼離法?江味農居士在《講義》裡面說得好,大乘法比小乘的確高明太多了。這個方法是世尊《般若經》裡面常說的,江居士說得淺顯、說得明白,用現代的話來講大家好懂,這個方法叫「大而化之」。這意思就是叫我們要拓開心量,要包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佛的心量大,佛之所以成佛,經上常講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逐漸逐漸放大,我執就沒有了,法執也沒有了,這比小乘人勉強去斷我執、斷法執,實在講是容易太多,在時間也縮短,成就非常殊勝。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方法,應該怎麼做法?起心動念替一切眾生著想,不要想自己,想自己你的心地是污染的;想別人,心地是清淨的。想別人就「生心」,不想自己是「無住」,最好能把自己忘掉,念念為一切眾生,念念為佛法久住世間,這個念頭就是無量功德,我們所作所為一定圓滿這個意願。

  李木源居士發起正式成立佛學院,長期培養弘法人才。這個佛學院跟其他的佛學院不一樣,其他的佛學院有解門沒有行門,我們這個佛學院解行並重。佛學院的同學,每個星期天,每個星期要到念佛堂念三十六個小時的佛,換句話說,五天學教,兩天念佛,解行相應,這在其他佛學院我們看不到的。而佛學院教學,我們也跟一般佛學院不一樣,課程雖然有很多門,但是一門深入,學生在許多門功課裡面只能夠選一門。我們有教學的方法,幫助同學把他所選的經論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在講台上講得令聽眾滿意,他才算是學會。如果我們的學程是三年,他應當可以學好幾部經,在一般說一個學期至少要學會講一部經,在這裡住三年的話,他至少學會講六部經。這六部經不但他自己一生受用不盡,而且給將來弘法利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李居士發這個大心大願,為佛法培育繼起的人才,續佛慧命,我們聽到歡喜。歡喜不是空口讚歎,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他,圓滿他的願望,盡心盡力去協助。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就就是我們自己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整個團體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整個佛教界的成就。這個地方不要執著是他、是自,他成就與我有什麼相干?我又何必要幫助他?那你就完全錯了。諸位要知道,隨喜功德跟發起人的功德無二無別,這樣子我們的心量才能拓開,我們才能夠獲得清淨心,成就清淨業。此地清淨業裡面就是講經說法,『威音』,「威」是威德,「音」就是說法的音聲。我們雖然不能像世尊那樣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可是用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供養一切大眾的心,來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就能得三寶加持,也能把這個工作做得很順利、做得很圓滿。第三尊菩薩的德號:

  【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

  『勝』是殊勝,『慧』是智慧。勝慧,揀別不是世間的聰明。世間人聰明智慧,在佛法裡面稱為「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是智慧,是什麼?八難之一。我們周邊的人就有,他遭難!人很精明、很伶俐,很有辯才,世智辯聰,強詞奪理,一般人跟他辯論辯不過他,可是他的心、他的行、他的言全是邪知邪見,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他不知道。以為自己聰明,以為自己有智慧,以為別人都不如他,那叫邪慧。邪慧就是世智辯聰,這遭難,為什麼?正法入不進去,聽到正法他把正法扭曲、曲解,他有他一套的說法。說得很動聽,也能夠誘惑大眾,但是他這個力量不能持久,大眾過一個時期之後就發現錯了、發現上當了、發現被騙了,會回頭。這樣的現象我們也看到很多,《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是屬於邪師一類。這樣的邪師,諸位一定要曉得,現在家相的比現出家相的多,不知道多多少倍。他的言語綺語,花言巧語,聽起來很好聽,你要沒有智慧就上當,你就被他矇騙。所以佛教給我們求智慧,求殊勝的智慧,自性般若智慧,這才叫「勝慧」。

  一切言行與般若智慧相應,這就是『莊嚴髻』的意思。莊嚴,世間人總是著重形式上的美,所以只看外表。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重視外表,他重視內在美,這就是勝慧。心地善良、心地清淨、心地慈悲,這是內在美。真正能夠愛護眾生,能夠幫助眾生,而不是嫉妒別人、瞋恨別人、障礙別人、陷害別人,那就造罪業,那是邪慧,不是正慧,不是勝慧。所以看一個人,一定要看他內在美。我們在講席裡也常常提醒諸位同修,我們要學諸佛菩薩,要能夠觀察一切眾生善的一面、美的一面,對我們自己修學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修學希望能夠精進,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境界。我們念佛人,希望提升能達到功夫成片;達到功夫成片,再希望能提升達到一心不亂,不斷向上提升。《華嚴經》上講菩薩五十一個位次,幫助你提升的祕訣,就是你能看到一切眾生、天地萬物善的這一面、美的這一面,你能夠覺察到真善美,你的境界就不斷向上提升。為什麼你會退轉?為什麼你會墮落?你看到眾生惡的一面,不善的這一面,你就往下墮落了。

  蕅益大師說得好,外面的境緣沒有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就是我們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好醜,好醜生於心,生在你自己的心,你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看。你能看到一切法的真善美,一切境緣就是好的;你要是見不到一切境緣當中的真善美,一切境緣就是惡的。由此可知,這不正是佛所講的境隨心轉嗎?確確實實境是隨心轉的。我們的心真,看到境緣是真的;我們的心善,看到一切境緣是善的;我們的心很美,看到一切境緣都是美的。都在自己用的是什麼心?你用醜陋的心,看佛菩薩都是醜陋的,那有什麼法子!真實智慧重要,《無量壽經》世尊給我們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利」,「住真實慧」。你住真實慧,前面兩種真實你就得到了,這三個真實裡,關鍵還在「住真實慧」這一句。你有真實的智慧,那就是「勝慧」。你看到天地萬物一切都是真善美的,那就是「莊嚴髻」;髻是表明顯,非常鮮明的真善美,很容易觀察、很容易體會。這一尊菩薩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去接觸廣大的群眾。第四尊菩薩:

  【妙目主摩睺羅伽王。】

  『妙目』,可見得不是我們普通的觀察。我們普通,「目」是眼,凡夫用的是眼識見色塵,能所都迷,這就不妙。菩薩跟我們不一樣,菩薩,像《楞嚴經》上所說,用見性見色性,那就妙了。『主』這個字意思很深,如果用《楞嚴經》上的話,《楞嚴經》裡面的意思經義,「主」就是娑婆世界眾生,應當以這個做主修法門。一切有情眾生與外界接觸第一個就是眼根,其他的實在講都沒有眼根這麼利,可是凡夫往往在見色聞聲的時候被外境迷了,接觸外面境界心裡面就起心動念,就生起好惡之心、生起貪瞋之心,順自己的意思起貪愛,違背自己的意思就起厭惡,煩惱就起現行。於是自己隨境所轉,苦不堪言。佛教給我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如何轉境?見色聞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真實智慧;清楚明瞭,心裡面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自己做得了主,你才能轉境界,不會被境界所轉。我們能夠幫助眾生,縱然這個眾生是一闡提,完全沒有善根,我們給他種了一點善根。這一點善根,這一生決定不起作用,為什麼?他的業障太重了。不起作用,阿賴耶識裡頭種子種下去了,他要受苦,他要墮三途,他要墮地獄;地獄罪業受滿了,將來再得人身,再遇佛法,因緣成熟,可能就是現在種的善根幫助他得度了。

  學佛的人要存慈悲心、清淨心,善人我們要幫助他,惡人也要幫助他。記住,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惡人也要幫助。實在他不能接受的時候,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讓他聽進去,「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沒有辦法不聽,他一定聽進去了。聽進去不管他怎麼感受,他聽了不高興也行,聽了罵人也可以,總是聽進去了。我們把阿彌陀佛輸進,像電腦一樣,我們已經給他輸進去了,他洗也洗不掉,這是大慈大悲,這是真實的利益。但是他業障習氣重,確實他是要受很多很多的苦難,長劫的苦報,這是沒辦法的。不但我們對他無能為力,諸佛如來對他也沒有辦法。業障薄的人,福德還算深厚的人,如果一提起,他真正肯認錯、肯懺悔,行!這種人能得度。最怕的是什麼?死不認錯,要面子。認為什麼?墮地獄沒有人看到,不要緊;現在認錯,這個面子很難看,不好看,要面子。寧願墮阿鼻地獄,還要顧全面子,你說這怎麼得了?這面子害死人。他不曉得真正懺悔反而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社會大眾能夠諒解你,還能夠尊敬你,你真的回頭了。死不認錯,實在說,你那個過失大家都看得清楚、都看得明白,只是你自己不肯承認,反而沒有人瞧得起你,沒有人願意親近你。換句話說,反而孤立了自己,這是愚痴的過失。這個人沒有智慧,愚痴到了極處,所以諸佛如來都不能救他。

  經上雖然說一個「目」,我們要聯想其餘的五根,妙目主、妙耳主、妙鼻主,六根就能當得了家,六根都妙。《楞嚴經》上世尊告訴我們,許許多多修行證果的這些人,都從這個地方下手。在相宗裡面說,妙目就是妙觀察智,妙觀察智在眼就是妙目主,在耳就是妙耳主,在舌就是妙舌主。妙觀察智是轉第六識,轉末那識成平等性智。法相宗的修行,轉八識成四智,六、七是因上轉,五、八是果上轉。我們就曉得,法相宗的修行完全用在轉變自己的觀念。怎樣能把六、七識,六識是分別,七識是執著,如何把妄想分別執著轉過來,你就成就了。不執著就平等,心就平等,不分別,人就開智慧;這兩個轉了之後,所有全都轉了,心心所統統都轉過來了,關鍵是在兩個,在六、七識。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因為教化一切眾生,決定不能夠脫離人群,不能夠脫離大眾;跟大眾在一起現同類身為眾生說法,如果你自己沒有功夫,你不但度不了眾生,很容易被眾生度跑了。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

  道場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常常聽經的同學,甚至於在這個道場聽經聽了幾年,外面來了一個善知識,講的是另外一套,他去聽個一次、兩次就被人家拉跑了。這是自己沒有定力、沒有智慧,見異思遷,諺語常講「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常住在這個地方,這個法師天天見面,恭敬心生不起來,為什麼?天天見面,你的毛病習氣他都知道,所以他對你生輕慢心。外來的和尚毛病習氣完全不知道,很生疏,只看到外面的樣子,這了不起,莊嚴!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的毛病沒看到,你沒有妙眼,很容易受騙,很容易被境界迷住了;等到哪一天發現不對勁,回頭又太遲了。還有一些人愛面子,不好意思回頭,那就更糟糕。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看到,煩惱習氣是多重,回不了頭。這一類的人都可以包括在佛法裡頭所說的闡提根性,沒有善根。真正有善根的人,發現錯了勇於改過,立刻回頭,這個人了不起。中國人常講「浪子回頭金不換」,儒家也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哪個人沒有過失?「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要能改!真正過而能改的人,我們看到不多。有過失,自己發現過失,我們看到很多,他知道自己過失,他不能夠完全回頭。此地的妙目也可以說為菩薩的慧眼、法眼,《金剛經》上說如來五眼,五眼都妙,五眼圓明,你對於諸法實相,你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有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才知道怎樣幫助眾生,這是屬於觀機。我們再看下面第五尊:

  【如燈幢為眾所歸摩睺羅伽王。】

  前面第四尊著重在觀機,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性,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尊要幫助他,要以行動去幫助他。德號裡面講的『如燈幢』,佛法裡面日、月、燈都是表智慧,都是表照見。日能照白天不能照晚上,月能照晚上不能照白天,意思都不圓滿;燈圓滿,白天、晚上都照。所以在智慧光明裡面,燈表的意思圓滿,這個意思就是說無所不照,智照永遠沒有間斷,這是真實慈悲,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對一切眾生的關懷、愛護、幫助永遠沒有間斷,念念都相應,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幢』是高、是明顯,說明你的關懷、你的愛護、你的協助對方很清楚、很明瞭,意思不是暗中在幫助他,幫助他,他自己還不知道,不是的,明顯的幫助,這是幢的意思。

  記住我們前面所說的,善慧、清淨裡頭所講的,果然能夠專看別人的真善美,你看這個層面,但是對於眾生陰暗的那一面不是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你沒有智慧。陰暗的那一面也清楚、也明瞭,菩薩不說,這正是所謂隱惡揚善、勸善規過,能收到這個效果。你的過失,原諒你,不說;你的好處讚歎你,久而久之讓你自己覺悟,讓你自己生慚愧心,他自動就改過遷善,這是教學的手段。有一等劣根性很重的,用這個手段得不到效果,反而欺負你,認為什麼?你這個人糊塗,我做的壞事你都不知道,我做的好事你都看出來了,反而欺負人。那怎麼辦?自然有那些閻羅鬼王去治他的病。《地藏經》上閻羅天子、諸大鬼王,那些人是什麼人?都是諸佛菩薩現那種身來度這一類眾生,惡度!惡度是鬼王的事情。我這話裡頭有意思,世間人常講「惡人自有惡人磨」,還有比他更惡的,我們不要用這個手段。還有比他更惡的,他將來遇到比他更惡的,他要後悔了,他就回頭,回頭要找你做依靠了。『為眾所歸』,「歸」就是皈依。他覺得你還是有慈悲心,你可以原諒他的過失。那些鬼王不會原諒他的過失,要嚴厲的懲罰他,想想還是你這裡慈悲,還是你這裡可以能包容他,到最後他還要到這裡來皈依,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我們可不可以用鬼王那種手段惡度呢?有智慧、有功夫,行!如果自己沒有智慧、沒有定力、沒有善巧方便,不學。這個道理很深,一定要知道。我們是逐漸把自己往上提升,往上提升自己一定要曉得,清淨、平等、覺、慈悲、歡喜才能把自己向上提升。如果用那些方法,怕的是我們真的生氣,真的動瞋恚,那就糟了!馬上一落千丈就下去了。我們沒有那個定力,沒有那個功夫,不行!那是大起大落,對我們初學的人來講不適合,初學的人最好平平穩穩往上提升。小幅度的落下來沒有關係,大落不行,那個對我們的損害太大了。《華嚴經》裡面,有些菩薩是以惡的方法來度眾生,我們讀了知道,不能學;極大多數的都是正面的,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第六位:

  【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

  這名號意思很明顯,前面說得很多,我想大家都能夠體會。『最勝』是最極殊勝,『光明幢』是表權實兩種智慧,兩種智慧都能達到圓滿這才是最勝。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名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讓我們知道這些摩睺羅伽王,都是諸佛如來變現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麼可能有最勝光明幢?不可能的。說老實話,法身大士也不行,可以說勝光明幢,行!不可以加最。加一個「最」就到頂頭,如來果地上才加最,最就是無上的意思。沒有這個字就是正等正覺,是這個地位;加上最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知道無上正等正覺是圓滿的果位,不是分證果位,是究竟位的如來。這是告訴我們,這些摩睺羅伽王實際上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這個意思我們從經前面一直看下來,早就體會到了。他們示現這種身分,教化一真法界裡面這些法身大士,他們是給法身大士做榜樣,我們凡夫位更應當要學習。法身大士還要效法他們,何況我們?第七尊:

  【師子臆摩睺羅伽王。】

  『師子』在佛法裡面也是表法,佛說法比喻作獅子吼。獅子是百獸之王,用牠來比喻佛陀,比喻佛陀的威猛,有能力降伏魔王外道,有這個能力,獅子能伏一切這些野獸。這意思教導我們入眾,接觸廣大的群眾要有無畏的精神,才能夠讓大眾對你生起信心;我們講的是心服口服,聽從教誨,依教奉行。可是,這種威德從哪裡建立?是從我們真正修持功德裡面流露出來的。淺而言之,我們的生活、言行與戒定慧相應,自然你就能顯示出威德;與六波羅蜜相應,這是從原則上說。落實在生活當中,決定要依教奉行,修戒、守法,規規矩矩,奉公守法。出世間佛陀的教誡我們遵守,最低限度五戒十善要做得很清淨、很圓滿。世間的法律、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我們要明瞭、要遵守。現在人雖然是不講禮,你能夠懂禮數,在在處處也容易受到別人的歡迎,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

  另外接觸大眾,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要廣學多聞。經典,常說了,要讀誦,要深解義趣,這是我們自己修行、幫助別人的基礎根本。另外還要有豐富的學識,你在大庭廣眾之下你才無畏。豐富的學識就要平素的涉獵,你真正有定、有慧,真有智慧,只要了解一個大概就行了;我們無需要去做專家,專門研究,不需要,略略知道一個大概就行了。提起來我總不陌生,樣樣都要知道,各行各業都要懂得一點,不能說人家一問,你外行,不行!從普通的一般生活,一直到尖端的科技,這些常識我們要有。還有重要的,史實要有,歷史;自古至今人類生活的歷史、進化的歷史、演變的歷史都要懂一點,不可以說人家一問都不知道,這不行。尤其是初到一個地方,年輕的法師初到一個地方,聽眾裡頭有一些專門找麻煩的,找一些難題來問你,讓你下不了台,給你難看,你到外面去講經說法會遇到。你真正被他難倒了,以後講就很困難,所以沒有一點常識,你應付不了這些局面。

  我們不看報紙,我們也不聽廣播,保持自己心地清淨,可是為了講經說法,為了要接引廣大的群眾,重要的訊息不能不知道。所以這些廣播,我們只看一些重要的新聞,報紙也在此地,全世界發生些什麼事情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一切眾生都關心。你是個法師,你要幫助大家解決問題,這一問你都不知道,那怎麼行?這不可以。我們雖然看得少,有很多同修他們常常看,重要的消息他們會告訴我們,傳達這個訊息,於是我們對於發生一些事情也就不陌生。從前李炳南老居士說,弘法利生要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才有能力應付廣大的群眾。

  所以李居士要辦佛學院,我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建立一個圖書館,提供諸位一些參考資料。我就想到要去找書,要有完備的參考資料。不過現在居士林的圖書館也算是不錯,內容也相當豐富,這裡面可以提供給我們參考。將來那邊建立彌陀村,或者有佛學院,還是需要建圖書館。這是幫助大家,因為培訓的工作是要一直做下去。這些參考資料,世出世間法,中國、外國,各個方面我們統統都要有。諸位要抽出一些時間去閱讀,這個時間決定不是浪費,而且裡面也有許多的訊息,也有許多你意想不到的機緣幫助你開悟,幫助你對於經教有更深一層的領悟,然後才能真正做到無畏。第八尊:

  【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

  這德號裡面著重在『音』,音聲也是說法。第二尊講的是「清淨威音」,是總說;佛菩薩說法決定是從清淨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清淨心就是自性。『眾妙莊嚴』是從相上說的,「眾」是多。像我們剛才講,世出世間一切法,雖然不是說精通,不能說不懂。到如來果地上真正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跟諸位說,所有一切法不需要學都精通。我們今天沒有開慧,智慧沒開那怎麼辦?只有多多的瀏覽,多多的吸取一些常識,使我們接觸大眾,提到任何問題我們不會陌生,能夠應付就行了,我們畢竟不是專家。對於佛法也如是,佛法宗派很多,我們專修專弘淨宗,其他宗派他們的思想、他們修學的宗旨,我們也不能夠完全外行,那也不行。也要懂得一些,這一部分看看佛學概論大概就差不多,我們有這些知識,也不必用太多的時間去涉獵,畢竟我們的時間太有限。真正的功力是一門深入,這很要緊,所以修學賓主一定要清楚。如果為自己,不發心出來講經說法,不知道沒有關係;為自己,你就老實讀一部經,這一句名號就決定成功。如果為一切眾生,為佛法久住世間,必須要犧牲自己,這是捨己為人。

  為什麼要花這些時間去涉獵世法、佛法?都是為眾生,都是要應付不同根性的眾生,培養自己廣泛豐富的學識,至少你在講席上不至於被人難倒。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的情形比較少,如果在外國就非常普遍。法師講經講一個小時,至少要留半個小時給聽眾發問,幾乎每一會都有,這是聽眾大家要求的。你去講經,主辦單位就要求你,一定要給大家發問的時間。發問的人很多,問題奇奇怪怪,有許多問題你意想不到的,他提出來了,你怎麼辦?這就要靠平常常識豐富。我早年到美國洛杉磯講經,我是叫他們把問題統統集中到最後來問。為什麼?因為我們有經驗,許許多多同修那些問題,聽完經之後就沒有了,你何必耽誤時間?所以我在那裡講一個星期,我講五天或者講六天,最後一天讓你發問。我給你三個小時,給你六個小時,多的時候我給你九個小時,讓大家發問。這是在國外很平常的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準備。第九尊:

  【須彌堅固摩睺羅伽王。】

  『須彌』是比喻須彌山堅固不動,這是表示定力,表示你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你那個心像須彌山一樣。特別是講信心,對我們初學人來說,我們對於自己所選擇的法門,所依靠的經論,決定不動搖,決定一門深入,那你就有決定性的成就。最怕的是輕易動搖,什麼都不能成就。這一句放在此地意思很深很深,無論是我們自己修學,或者將來我們勸導別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結。一定要告訴大家,決定不可以見異思遷,一定要深深相信,深深的明瞭「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事實,你就不會動搖,法門是平等,沒有高下,成就與否就看你是不是專心。你果然是專攻,你決定成就;你要不是專學、專攻,你就很難有成就。為什麼?專,心是定的,定能生慧,慧開了就成功。你這個也好,那個比這個還好,你的心不定,你就錯在這個地方。你心是散亂的,你心是不定的,你學什麼都不能成功,淨土易行道你也不能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有堅定的信心,成功的人必定是一門深入。

  你看看古時候,就是本經末後五十三參也顯示出來,修學的時候只依靠一個老師你才行,一個老師帶你是一條路,很單純,決定不准你親近第二個老師,再高明,名氣再大也不可以,為什麼?怕你受影響,怕你信心動搖。到什麼時候你才可以都能夠接觸?必須到你自己信心堅定了,你有定力、你有智慧,你能辨別是非、能辨別邪正、能辨別善惡,老師不留你了,請你出去參學,什麼人都可以接觸,什麼境界都可以接觸,對你只有利沒有害,成就你無量智慧,成就你無所不知。你沒有這個能力,見異思遷,你的心是散亂的,你沒有智慧,你是迷惑顛倒的,所以老師就要防範,絕對禁止你親近任何人。這個老師才是好老師,才真正懂得教學,懂得幫助學生,可是今天這種老師沒有了。就是有這樣的老師也沒人相信,反而要罵他,這個老師專制、跋扈、自大,瞧不起別人,只有他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你還要罵他;老早就跑掉,跟別人去了。所以今天縱然有好老師,找不到學生了,學生不懂。你才曉得現在修學是多麼的困難,奠定堅定的信心談何容易!所以現在的修學,心是什麼?心像浮萍一樣,在水上漂,隨波逐流,怎麼能有成就?這是我們看清楚明白,現在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對老師沒有信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