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一卷)  1999/4/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31

  請掀開經本,欲界天長行的第六句:

  【妙光幢天王。得示現大悲門摧滅一切憍慢幢解脫門。】

  從這一句看起。天王所得的是『示現大悲』。有心學習就不叫做示現,無心從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叫示現。由此可知,如果要嚴格的說,只有法身大士才可以稱之為示現。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藏、通的佛果,可以說他們是相似的示現,不是真實的示現。為什麼?沒有能夠轉識成智。這些人也非常慈悲,也沒有忘失他的本願,眾生有感他也有應,但是應得總不如法身菩薩那麼樣的自然,也就是說法身菩薩一絲毫造作都沒有,不但沒有造作的跡象,實在講連動念頭的跡象都找不到,那才叫圓滿的示現。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的聖者,他們情識沒斷,也就是說無明沒破,他們能示現在六道教化一切眾生,那是智慧禪定功夫得力,將煩惱習氣完全降伏住,必須要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煩惱習氣轉變成菩提智慧,才是真正的一個大轉變。這些道理,我們要懂得,懂得之後就曉得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將自己自性裡面本具的慈悲能透得出來。自性的慈悲果然能透出來,給諸位說,這世間種種的毒害你就沒有了,慈悲能夠消除毒害,用現在的話說能解毒,無論什麼樣的劇毒,遇到慈悲都化解。我們今天遇到一些毒害,沒有能力化解,我們自性的慈悲透不出來;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明心見性,性德沒有法子流露。

  可見得修行不能不以明心見性做標準,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只可以說我們用的方法不同、門徑不相同,但是方向目標決定是相同的,所以佛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達到這個標準這才算是成就,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就。要想達到這個標準,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儒家有一句話說得好,「克念作聖」,那個念是妄念,你能夠克服自己的妄念,你就是聖人。儒家這句話也將聖凡辨別得清楚明瞭,凡夫有妄念,聖人沒有妄念。在佛法也是這個說法,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妄念;尤其是執著,是最嚴重的妄念。佛教給我們,斷除妄念從最嚴重的先斷,最嚴重的就是執著。執著沒有了,你就超越六道;分別沒有了,你就超越十法界。所以我們自己要好好的想一想,你要不想再搞六道輪迴,執著一定要放棄。我們常說的,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都是屬於堅固的執著,稍稍有一點就不能夠脫離六道。不能脫離六道的後果我們要清楚,後果的真相,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六道輪迴的真相,還能繼續再搞下去嗎?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知道,決定不可以再搞下去了。

  你要說克服自己煩惱習氣難,古往今來能克服的人太多了,他們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由此可知,這樁事情不難。俗話說:「登天難,求人難!」成佛不難,了斷生死、脫離輪迴不是難事,這求自己的,問題就是自己肯不肯幹?世間求人難!成佛容易,度眾生難;度眾生是勸人,人不聽就沒法子,自己修行證果不難。這些道理,我們要細細去思惟,要冷靜的多想想。幫助不了別人,決定要成就自己,就是如來果地上也沒有兩樣,所以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你們想想這個話什麼意思?菩薩說實在的話,自利為主,度眾生是隨緣。眾生不接受,你怎麼度他?佛都度不了,你還有什麼能力?可是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千萬不能夠誤解,以為菩薩都自利為主,我們今天完全自利,不要去管別人了,你把這個話的意思就聽錯了。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我的意思常常被人誤解,你們的意思也會被人誤解,所以佛的意思一樣道理也被人誤解,被人曲解。怎樣才能解真實義?圓解、深解。菩薩怎樣成就自己?他的方法就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真正成就自己,菩薩捨己為人,其實是要圓滿自己的無上菩提。所以在大乘經典裡面,佛常講自他不二,性相一如,我們想想這個意思,決定不是把自他分做兩截,那就錯了。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積功累德,為一切眾生又不著眾生相,這就是自利,成就自己。

  不著眾生相,給諸位說,四相都破了。這個四相,一著一切都著,一個不著一切都不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不著。不著眾生相,這裡頭還有一層深意,宗門裡面講「坐斷虛空」。這話什麼意思?突破了空間,空間是眾生相,不著壽者相是破了時間,無際的時空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是什麼境界?一念自性,一念自性現前了,一念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在這個境界裡面,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自利才是真正的利他,利他即是真正的自利,自他不二。如果利他有利他想,自利有自利想,那是凡夫境界,永遠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為什麼?你不能夠突破時空。正因為這個因素,所以世尊為大家講《般若》講二十二年,說法四十九年,二十二年時間講《般若》,講《般若》幹什麼?破執著而已!執著不破,就不能叫示現。所以我們看到「示現」這兩個字,他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叫示現。有分別執著在學習、在修學,修學大悲這個法門,我們今天在修學,向佛菩薩學習。在學習過程當中,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學習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放下分別執著,放下妄想不容易,先把分別執著放下,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裡面再放下妄想。我們要不知道在這個地方下功夫,進步就談不上;不要說是進步緩慢,緩慢不錯,總算還進,進得慢就是了;不可能有進步。不可能有進步,你要懂得不進則退,這是一定道理,退怎麼辦?這是把示現這個意思扼要略說。

  「大悲」,悲是憐憫一切苦難眾生,要如何解除這些眾生的苦難,這個心叫悲心。現在這個世間眾生很苦,比過去這個痛苦不知道增加多少倍,不要看到物質文明天天在進步,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但是倫理道德,不但是逐漸的淪喪,可以說已經蕩然無存。而倫理道德是世間安定和平、繁榮興旺的基礎,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了,人享受物質文明,你要曉得,那是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人在享受物欲裡面,自自然然產生嫉妒怨恨,種種錯誤不善的觀念、意識形態,於是造作種種惡業。這種不善的心,惡毒的行為,把社會祥和破壞,造成天災人禍。我們在今天講這些話,大多數的同修們都能聽得進去,都能理解,因為這個社會現象就在我們眼前,我們都看到了。古時候講經要給你講這些話,人家很難相信,沒見到!只是從理論上去推測,造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報,只是在理論上推測。現在這些因緣果報已經在我們面前,而且這種果報跟我們一天一天接近,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還要不做徹底覺悟,不能夠一百八十度的回頭,我們怎麼辦?

  諸佛菩薩示現大悲,示現給我們看,我們在這個環境裡如何自救、如何自拔,怎樣把自己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激發出來,然後也學菩薩能收一點效果,『摧滅一切憍慢幢』。一切眾生的憍慢習氣、憍慢行為,幢是高顯,非常明顯,這不就是講現前的社會嗎?貪瞋痴慢已經發展到極處,發展到不可收拾,所以才造成社會動亂,人民極苦!縱然是這個世間富貴之人,有權利、有財富、有地位,我們冷靜觀察,他也沒有一天安穩的日子過,也是活在憂慮恐怖之中,身心都得不到安穩,這是我們這一代眾生的生活現象。沒有聞到佛法,沒有學佛的人,那就不必說了;我們學佛的同修,出家的同學,也是惶惶不安。比起古時候修行人,心是定的,確確實實他們常住戒定慧中,心是安定的,煩惱輕、智慧長。我們在《高僧傳》、在《居士傳》、《善女人傳》,初學佛的同修,這些書要多讀,會增長我們道心,所謂是見賢思齊,看到這麼多人成就,我們自然能夠生起仰慕之心,生起發心向他們學習的念頭。他們的心是清淨的、平等的、安定的,我們今天的心情是浮躁的;不但沒有離開名利、沒有離開貪瞋痴慢,而且名利、貪瞋痴慢還在天天增長,你說這怎麼得了?內沒有定功控制自己的妄想習氣,外沒有智慧看破外面一切不善的誘惑,沒有定慧,縱然持戒清淨,嚴持戒律,完全是修世間有漏善法,不是功夫,來生得福報而已;這一生的苦修,換得來生的福報。所以諸位要曉得,持戒一定要得定,修定一定要開慧,唯有定慧現前,功夫才得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定慧是基礎,念佛也不例外。定能伏住自己的煩惱習氣,慧能夠不受外面境界誘惑,然後你才能夠學習大慈大悲,如何幫助這個社會,啟發眾生,讓他們聽到、看到,會覺悟、會回頭。但是我們也不能夠一味去期望著,他們趕快覺悟、趕快回頭,不能有這個念頭。我們要做得認真,從自己本身做起,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真有能力控制自己煩惱習氣,真有能力不受外境誘惑,要做出好樣子給人看,要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知道防微杜漸的做法,我們才真正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別人。

  「一切憍慢幢」是現代社會的風氣,這個風氣很不好,但是現在這個風氣很普遍,眾生這個病毒很深、很嚴重,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治病先治自己,自己都治不了,想治別人,無有是處,先治自己的病。儒家對於「傲」,你看《禮記》,《禮記菁華錄》你們諸位同學都有了,你們翻開第一面「曲禮」,一開端聖哲就教導我們,「傲不可長,欲不可縱」。為什麼說這句話?儒家是世間法,水平不高。佛講的是出世間法,目的是脫離六道生死輪迴,所以傲要斷,欲也要斷。儒家沒有叫你斷,不可以增長,勸你適可而止。那是什麼?不出六道輪迴,希望你能夠節制,你來生還能保住人身,不會墮三途。佛法的目標是教我們要脫離生死輪迴,所以這個東西要斷,從心理上斷、從行為上斷,理事都要斷,我們才有救。要真正能夠體認三界之苦,三界統苦。欲界,苦苦、壞苦、行苦全都具足;色界天雖然沒有苦苦,它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天這很高明,連肉身也不要了,我們世間人所講的靈界,因為沒有色身,壞苦沒有了,還有行苦。佛說三界統苦,你在色界、無色界,你能夠保得住嗎?行苦就是保不住的意思,壽命到了,還要往下墮落。墮到哪裡?諺語所謂爬得高、摔得重,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四禪天人、四空天人壽命到了,差不多都是墮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真的是爬得高、摔得重。這裡頭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佛在經上講得很透徹、講得很明白。

  我們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怎麼救自己。劫難真的如果是現前,不能夠逃避,這是共業所感。學佛的人不怕死,學佛的人知道,死是什麼回事?死不過是時空的轉變,我們從這個空間轉變到另一個空間,世間人叫生死,佛法叫轉變。你們在楞嚴會上看到,世尊給波斯匿王說法,波斯匿王懂得這個道理,聽懂了非常開心,因為他怕死,佛告訴他沒有死。死了之後,你看看經上一般講,四十九天又投胎去了。四十九天是很長的時間,有些此地死了,那邊馬上就投胎去了。所以生死就好比穿衣服,穿衣、脫衣一樣,就換一件衣服,換一個身體,這是事實真相。因果不空,不空就是相續不空、轉變不空,生死是因果的轉變跟相續。這個問題又來了,我這個身體捨了,將來再換個身,換個什麼身?如果換個畜生身,換個餓鬼身,愈換愈差勁。好像換衣服,我這衣服還不錯,脫了,換一件比這個更破爛、更難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將來換的身體愈換愈殊勝,他來生換成天身;天,我們曉得有二十八層。能夠換到四聖法界,那更殊勝了。第一等殊勝的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那是什麼?那是換的佛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佛身。諸位《無量壽經》念得透熟了,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下下品生到極樂世界,身相也跟阿彌陀佛一樣,經上給我們形容紫磨真金色身,相好光明無與倫比,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最聰明的人。怎麼樣才能夠得生淨土?《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你要真正懂得,要真正去照做,依教奉行,你就決定得生。佛在《無量壽經》上,對我們要求的水平不高,為什麼?因為它的目標是要五乘齊生報土,如果標準高了,那就做不到了。所以它的水平不高,人人都能做到,個個都能往生,比生天的標準還要低。

  生天,欲界四王天、忉利天,要修上品十善業道才能得生。夜摩天以上,除了上品的十善業道之外還要定功,這個定功是未到定,定沒修成,但是有定還是有功夫,幫得上忙。禪定要修成功,你就在色界,你就超過欲界。你想想禪定的功夫是什麼?淺而言之,真正能夠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禪定功夫成就了。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種享受完全沒有了,這到色界,離開欲界。如果對於五欲六塵的享受還有一絲毫的念頭存在,你就出不了欲界,你還有欲。所以定,剛才說過,定是內伏煩惱,慧是外不著相。定的作用就是開智慧,這才能到得了色界,你就想想到色界是多難,到色界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標準比這個低很多,我們很容易去。欲界上面四層天也是伏煩惱,那個伏煩惱的功夫深;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伏煩惱,功夫淺,你煩惱伏不住決定不能往生。古人這句話要牢牢的記住,細細去思惟:「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怎樣才能往生?口念彌陀心清淨,就決定能往生。

  所以一定要清楚,憍慢、貪、痴是我們的大病,是我們的大害,今天講病毒,這是最嚴重的病毒。在我們身體裡頭,你要不知道這是最嚴重的病毒,你就不會想方法去對治它。知道這是要命的病毒,不僅要身命,身命算得了什麼?是法身慧命的病毒,是地獄、餓鬼、畜生的業緣;我們要不把這些東西斷掉,三惡道的災難就決定不能避免。人生很短,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如果這些病毒,你要不想方法把它消除;換句話說,轉眼之間三惡道的報應,你就沒有辦法避免。我們明瞭,我們清楚,自己救自己重要。所以說佛不度眾生,誰度了你?自己度自己。佛講老實話,佛給我們做增上緣,我們不知道這些事實真相,不曉得宇宙人生這些道理,佛大慈大悲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明瞭之後要自己救自己。佛如果能救我們,早就來救我們,他要能救,不救我們,那他慈悲心何在?沒有辦法救人。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講,佛不度眾生,他講的真話。眾生之得度,都是自己覺悟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把這些病毒消除,這才能得度。佛對我們的恩德就是教誨,我們自己能不能成就那都在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沒用處,要在行。會講沒有用,講得再好,講得天花亂墜,該入地獄還是要入地獄。絕對不是說,講經講得好就不會墮地獄,沒這個道理,照墮不誤。念佛念得好也照墮地獄,要懂得真正去幹,改變心理,你才能得度。由此可知,這句話我們必須把它回歸,菩薩為我們示現的大悲門,摧滅我們自己一切憍慢幢。先要滅自己的煩惱,然後我們做出樣子給別人看,啟發別人,感動一切眾生。用真誠心去做,就能感動一切眾生,虛情假意是做不到的。一定要真誠心去感動一切眾生,我們自己得度,也令一切眾生得度。解脫的意思前面講得很多,不必再說了。再看底下一尊:

  【寂靜境天王。得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解脫門。】

  我們讀《華嚴》,好像句句話都是為我們現在人講的。『一切世間瞋害心』,這個事相也是呈現在我們現前。如果我們熟讀東西方的歷史,你就能很清楚、很明顯的看到,自古以來,人類的鬥爭從來沒有間斷過。古時候,中國、外國都沒有兩樣,特別是宮廷裡面的鬥爭,勾心鬥角,父子鬥爭、兄弟鬥爭、夫妻鬥爭,不擇手段,為的是什麼?權力、貪欲,從這裡面產生了瞋害心,演變到今天,可以說變成整個社會全面的一切世間瞋害心,太可怕了。在過去,民間還稍微好一點,現在已經找不到,看不到了。古時候,民間還接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古聖先賢的教誨。

  那個時候教育並不發達,學校很少,平民這些教育從哪來的?多半是父母長輩講給他聽,而且父母長輩也做出榜樣給他看,他從小就看見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從小在這個社會環境裡長成的、看到的。他看他自己父母怎樣對他的祖父,這印象很深刻。再從戲劇、歌舞,過去戲劇、歌舞,農村裡面逢年過節、喜慶之日,都請戲班子來唱戲,劇裡面的內容,你看看平劇它的內容,不外乎四個字「忠孝節義」。孔老夫子刪訂詩歌,這是以後的《詩經》,《詩經》是什麼東西?當時社會流行歌曲。孔老夫子是有心人,到處蒐集,蒐集得很多,把對社會有不好影響的統統剔除,保留著三百篇。他的標準是什麼?三個字,「思無邪」,以這個為標準,也就是佛家講的正思惟。這些東西就變成中國這兩千多年教學的依據,散布在民間。民間人在農閒的時候、休閒的時候,都喜歡尋求這些娛樂,娛樂裡面是教育,寓教於樂。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說書,大鼓書,我小時候上學,放學之後就去聽大鼓書,在茶館裡頭,泡一杯茶聽說書。那個很有趣味,那就是接受教育,社會教育。你們現在讀到,我送給你們大家的《古代帝王教化的故事》,這個名字是我取的,它原書的名字叫《聖諭像解》,這個題目雖然很簡單,現在人看到這個題目不懂。古代帝王教化老百姓的故事,完全用講故事、說書、唱歌,唱戲表演,那是教學,教你怎麼做人,教你怎麼樣辦事,你在這裡頭學會這些原理原則,你就會做人、就會辦事了。所以中國倫常道德的教育,用這種方式來傳播,達到教化眾生的目的。絕不是現在的歌舞、現在的戲劇,現代歌舞、現代戲劇教人什麼?教人殺盜淫妄,你說這社會怎麼得了?所以現在這些歌舞、戲劇,編劇的人、表演的人都是魔王,不是普通人。把聖人的教誨完全毀滅了,讓這個世間人產生一個錯誤觀念,認為聖賢之教都是害人的、都是落伍的、都是陳舊的,應當把它丟棄。以為這些殺盜淫妄是正常的,拼命在競爭,幹這些事情,社會怎麼會不動亂?天災人禍的根源就在此地。

  所以我們今天讀這段經文,「寂靜境天王,得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這一切世間瞋害心怎麼調伏?真誠的愛心,大慈大悲才能調伏。西方古老的預言,說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是不是世界末日?在我們佛法裡面講,不可能是末日。災難或許有,不至於是末日,為什麼?佛給我們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末法有九千年,一萬年才過一千年,還有九千年,那怎麼是世界末日?《無量壽經》,這一切經一萬年之後統統滅了,《無量壽經》還要留在世間一百年,這是佛說的,所以佛法裡頭沒有末日。末法一萬年過去了,滅法的時代,這個世間沒有聖人教誨,人不知道禮義廉恥,造作惡業,那更苦了。雖然佛不在世,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佛把教化眾生的使命委託給地藏菩薩,所以滅法之後,還有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佛這是慈悲到極處。不過那個時候,不是以佛身住世,可能變變方式、變變名目,也是勸一切眾生斷惡修善,回頭是岸。

  所以我從這些地方深深體會到,釋迦如來為什麼要示現出家修行弘法?我在這裡頭體會到一層意思。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就為這個來的。現在的人心,思想見解多麼複雜,他的心思多亂,內裡頭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外面誘惑,不但是有形的聲色貨利的誘惑,這是有形的,無形的是磁場的干擾。你看看現在每個人手上都帶個無線電電話,那都發生波,你就曉得現在空間的波多複雜。這個東西我們會受影響,這個影響你看不見,你要不細心,你覺察不到,受很大的干擾。我們為什麼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與這個有大關係,這個磁場非常不好。

  這些問題,什麼東西能解決?我也講了不少次,這個問題政治不能解決。釋迦牟尼佛是王子的身分,他可以做一個政治領袖來解決這個問題,政治不能解決,作帝王也是枉然。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少年的時候武藝高強,真是出類拔萃,他可以作將軍,可以作統帥,可是這樁事情武力不能解決,所以他放棄這個方式。再到現在,經濟不能解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國家拼命在發展經濟,現在我們也看出發展經濟的後果,一個經濟風暴來了之後多少人破產,不但一般人家裡破產,國家都破產。所以這個事情,經濟不是好的手段,釋迦牟尼佛寧願去沿門托缽,不搞經濟。科學技術不必說了,今天這個世界毀滅性的戰爭,科學技術帶來的。什麼方法能解決?教學,《學記》裡面所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孔老夫子教學,釋迦牟尼佛教學,他知道唯有教學,令一切眾生覺悟。教學的目的在哪裡?破迷開悟,讓一切眾生覺悟。覺悟,他就回頭了,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你不教怎麼行?

  我們今天深深體會到,只有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布施,誠懇的教導,問題解決了。釋迦牟尼佛表現這一招給我們看,所以我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個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不但是言教,更重要是他的身教,他做出來給我們看,所作所為都含著很深的教育,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去體會,要從這裡學習。過著非常平淡的生活,這個生活過得自在,絕不是讓生活環境引發你的貪瞋痴。世間人總是想,自己物質生活要不斷的提升,要多賺一些錢,要過更好的生活。釋迦牟尼佛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永遠保持,他不是不能過好一點的生活,他可以,為什麼不把他的生活提高?提高就有貪欲,就有煩惱,永遠保持在這個水平上,就是把煩惱完全控制住了。這示範給我們看,表演給我們看,我們粗心大意沒看出來。

  世尊一生隨緣而不攀緣,絕對沒有說我想吃什麼,沒有。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這叫隨緣;我想吃什麼,攀緣了。想吃什麼,貪心在作祟,吃不到瞋恨心起來了,這引起煩惱。居住的環境,這個房子還要比這個更考究的房子,都是逐漸在增長貪心。所以後代,在中國這些祖師大德們住茅蓬,一生草庵茅蓬,生活得優遊自在,他們也做榜樣給我們看。而且茅蓬都是自己建的,不必找工人,在山上就地取材,砍幾棵樹,搭個架子,再撿一點茅草就結蓬,你說多自在!這種生活很簡單,沒有絲毫留戀。以後這些道場,莊嚴這些寺廟庵堂,多半是國家建造的,還有一部分是些大富長者供養的。祖師大德們也隨緣,絕不是有心要求要怎樣做怎樣做,無心成就的。有心就落在意識裡面,你還想了生死、出三界,還想往生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學佛有沒有看到?有沒有體會到?你要看到了,體會到了,就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做法。所以希望同學們讀經,要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去體會,願解如來真實義。

  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我們在此地加個「自己」,調伏自己一切世間瞋害心,先從自己下手,從本身做起,我們才有能力去影響別人。只能夠說影響、勸導,絕不能夠控制別人,絕不可以要求別人一定怎麼做怎麼做。你要要求,人家不聽,你不就生煩惱了?人家做不做,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們曉得,不告訴他,我們對不起他;我們告訴他,他不做,是他自己對不起自己,我們對他這個責任已經盡了,這樣才心安理得,絕不辜負一切眾生。我所曉得的都告訴他們,做不做在乎他自己,他成不成就也是他自己,與我本人決定沒有關係,慈悲心裡頭不離清淨心。自己真正做到,做一個樣子給人看,看得懂、看不懂是他的根性,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有緣分的人沒有看出來,有這麼一個機緣來聽講,我們講給他聽。娑婆世界眾生確實耳根比眼根利,你給他講容易覺悟,你叫他看也許一生他都沒看出來,天天在他面前表演也沒看出來。這就證明文殊菩薩講的話沒錯,娑婆世界眾生耳根利,「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世尊一生為大家講經說法,孔老夫子也是用音聲來教學,所以大聖人都了解事實真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