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0卷)  1999/6/2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50

  請看經本,化樂天偈頌的第四首:

  【世間所有妙音聲。無有能比如來音。佛以一音遍十方。入此解脫莊嚴主。】

  這是莊嚴主天王他的讚頌,他所得的法門是「示現無邊悅意聲」。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的是妙音,這四句好懂。『世間所有妙音聲』,這是講六道,人道跟天道。天樂我們沒有聽過,只是在經論裡面看到佛菩薩讚歎形容過;而世間這些音樂歌舞,我們也能夠接觸到一些。學佛之後,特別是對於初學的,初學,佛禁止我們參與這些場合,原因是怕擾亂我們自己的清淨心,而對於五欲六塵生起貪著,所以佛在戒律裡面才禁止。對於大乘菩薩,定慧已經成就的人,佛就不禁止。所以我們在許多古蹟裡面,像是敦煌、雲崗這些石窟裡面,看到佛菩薩種種變相圖,世尊說法,諸天都是以音樂歌舞來供養,我們常常看到的。這些境界,都是定慧已經成就的人,心地清淨,正如《金剛經》上所說的,人家真正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所以示現出無障礙的境界;《華嚴經》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展現這種境界給我們看。可是初學佛的人,不可以接觸這些境界,接觸之後,沒有不墮落的,所以學佛確實是有階段的,不是上根利智、不是再來人,這些場合接觸不得,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可是在弘法利生,這許多境界又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講經說法就不契機,所以我們接觸,總是要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在這個境界裡面,念念還是要提起佛號,不為境緣所轉,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真正修行功夫,這個場所非常明顯,你會不會用功,你能不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

  這個地方,這一首偈裡面所說的「妙音」,這音聲含義很廣,總不外一個是音質、音色,第二個是音聲裡面所顯示的內容。論到音色、音質,確實世間所有妙音聲都比不上如來。為什麼?如來的音聲是最極清淨自然,從清淨心裡面生的。凡夫的音聲,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生的。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這個偈子一看,你就明瞭,當然不能為比。不但音聲不能比,色相也不能比,諸佛菩薩是清淨色相,我們是污染的色相,污染到了極處。諸位同修一定要曉得,你修學的功夫完全顯露在你色相、音聲之中,古德講「誠於中,則形於外」。我們內裡面的功夫完全表現在色相裡面,所以哪裡能夠瞞得過人?瞞人只是瞞愚痴之人。世間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你瞞不過他;在佛法裡面,有修行的人,你瞞不過他;人家心地厚道,不說而已。為什麼不說?說了沒用處,世出世間聖人言說都是講究契機的。你肯學、好學,喜歡聽,聽了能夠改過自新,你就會時時刻刻遇到善知識。為什麼?都願意幫助你,正是佛家所講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就是樂意幫助你。你不肯聽、不喜歡聽,聽了之後不能去照做,善知識對你就一句話都不說。所以你就感覺得一生當中遇不到善友,縱然遇到善友也不得其利益。這些事情自古以來太多太多了。

  諸佛菩薩、高僧大德住世的時候,無不熱衷的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聽眾很多,得度的人不多,得利益的人不多,得度、得利益又各有淺深不同。這些情況我們總得要知道,知道之後自行化他都能夠離相,不著相了,才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才能讓自己定慧功夫增進。我們苦心教導,他不聽,我們不會失望。為什麼?當然是這樣情形。十個聽眾當中也許有一個會聽進去,一百個聽眾、一千個聽眾,有兩、三個人得利益,這一會就沒有空過。不可能叫人人都得殊勝利益,那是做不到的,佛菩薩也做不到。諸位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聽眾有多少?佛經上記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是常隨眾,少數。這些常隨眾不是普通人,這是佛菩薩化現的。由此可知,這什麼原因?各人根性不相同,煩惱習氣厚薄不一樣,淺深不一樣,所以「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每個人解的深廣也各個不相同。所以有人聽佛說法,證無上菩提,得究竟的佛果;有人得菩薩,有人得聲聞,有人得緣覺,有人得人天福報,還有人聽了墮三途,比比皆是。如來說法尚且如此,我們算什麼?但是希望眾生得佛法殊勝利益,這個願望不能沒有,眾生聞法能得多少利益,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我們在講席當中說得很多,有沒有辦法把我們自己修學的能力向上提升?使我們沒有成熟的善根,能在這一生當中成熟,有沒有方法?答案是肯定的,確實有方法。方法都在經論當中,問題是我們必須要深解義趣,要認真努力依教奉行,對於增長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是很快的。可是這裡頭最難的、最大的障礙,不在佛菩薩,不在善友,是在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習氣。煩惱習氣,如果你不能夠把它斷除,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毅力把它斷除,我們就辦不到,這是我們最大的障礙。所以要曉得,我們自己煩惱習氣很重,這是自己的病。嚴重的,外面外緣不好,外緣是什麼?助長我們的惡習氣。尤其是個出家人,信徒一看到出家人高高在上,一切都奉承,於是出家人的習氣最難斷。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高,這是諸位都看到的。我們常常見到、常常聽到,在家人念佛往生瑞相稀有,出家人死的時候迷惑顛倒,什麼原因?出家人有過失自己不知道,信徒也不說,尊重你,不敢講你,你做錯事也成就你,你說糟糕不糟糕?所以要曉得,信徒害死了我們!我常常講,可是這裡頭意思很深,很不容易體會。在家人修福,出家人折福;在家人賺錢很不容易,所以他很勤儉;出家人是想什麼信徒都送來,以為什麼都沒有困難,折自己的福報,決定墮阿鼻地獄。佛教我們惜福,我們忘掉了,我們哪裡懂得惜福?我看到在家人,我那個李老師就是在家人,用公家一張信紙、一個信封,都要向主管長官那裡去呈白。為什麼原因?我要不向主管長官去報告,他要不同意,我犯盜戒。在家居士懂得,出家人哪裡會懂得?所以《地藏經》上講的「侵損常住」,誰幹的?出家人幹的。拿起電話,廢話一大堆,一通電話打半個小時,這是常住的錢,眾生在裡面修福,你這是給眾生種福嗎?所以佛當年在世,做成榜樣給我們看,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供養,僅限於四事:飲食,中午你去托缽,一天吃一餐飯托缽,這個應當接受人供養;衣服,臥具,生病的時候醫藥,就這四樁事情。太過分了就是作孽,我們出家同修懂不懂這個道理?曉不曉得這個果報的可怕?有沒有警覺心?

  世間聖人,「妙音聲」是教我們做人,這是妙音;教我們墮落三途的,那是粗惡之音。可是現在人偏偏喜歡粗惡之音,對於妙音就起反感。佛說一切法,音聲是幫助我們斷煩惱,出三界,證無上菩提,我們對這個音也不樂,也不喜愛,這是真的。果然喜樂,必定是依教奉行。讀經、聽法,陽奉陰違,這就是沒有喜樂之心,依舊還造三途業報,真正是不怕因果。諺語裡面有所謂「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你們想想這諺語是什麼意思?出家人高高在上,錯了!釋迦牟尼佛是低低在下,你在經論裡面看到,世尊接觸大眾,從來沒有貢高我慢的心。中國古聖先賢也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我們在《論語》裡面看到,孔夫子處事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從來不敢輕慢一個人。沒有讀過書,無知無識的人,孔夫子見到不敢輕慢。在經典裡面處處看到,世尊處事待人接物,都做了最佳的榜樣給我們看。所以此地的「妙音聲」,要緊的還是著重在它的內容,真實教誨,純善無邪,這是如來的妙音。

  『佛以一音遍十方』。什麼是一音?純一真誠,純一善心,純一愛心,純一利益一切眾生音。《華嚴》教導我們「一切即一」,一切是指教化眾生的方式不相同,因為眾生根性不一樣,所以諸佛菩薩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是多;「多即是一」,佛無論現什麼身相,無論說什麼法門,他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指出我們成佛之道。方向跟目標永遠不變,這是一音。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我們今天結集成這麼多經典,一音。佛法,大家都曉得,稱為內學,心性之學。我們現在與許許多多宗教接觸,於是有很多宗教徒問我們,你們佛經是怎麼來的?他們的經典是神說的,神降臨的。我們佛經不是的,佛經是釋迦牟尼佛口述的。佛當年在世,沒有寫過經典,沒有著述,經典是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就記憶當中寫下來的。我們這個說法,他們聽了之後就起了疑惑,那這個記憶會記錯。以我們的心,去度佛當時弟子們的狀況,我們會記錯;那記錯了,不就說錯了?這怎麼可信?尤其是佛經講的四次結集,第一次結集距離佛過世的時間很近,也許人還相信;愈往後去,時間愈遠,最後一次結集,距離佛滅度兩、三百年。這種代代口傳,哪有不發生錯誤的道理!那我們這個經典誰能相信?信不信由人!

  我們了解,佛菩薩滅度,滅度他會再來。在我們中國,祖師大德當中,史書裡面記載的,就有佛菩薩再來。眾所週知的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再來;過去天台山國清寺豐干和尚,阿彌陀佛再來;寒山、拾得,文殊、普賢菩薩再來的;唐朝傅大士,示現在家居士身,彌勒菩薩再來的;近代印光大師,諸位曉得,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寶誌公,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所以歷代高僧大德當中,許許多多佛菩薩化現的,我們肉眼凡夫哪裡知道?佛菩薩在不在這個世間?在,多得很,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來幫助後學,幫助世人。何況佛法的教學,不是教我們跟著釋迦牟尼佛學,跟著釋迦牟尼佛學,那就變成宗教,錯了。佛教我們自己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誰是佛?每一個人都是佛。明心見性的人就叫佛,他傳授我們一套明心見性的理論,明心見性的方法。我們為什麼見不了性?就是因為有煩惱,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三障。只要把這些障礙除掉,你自己就是如如佛。你成佛了,你的智慧、你的德能與過去那些佛無二無別,沒有兩樣,佛佛道同。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示現佛的相,應以佛身而得度,他老人家示現佛相;其他許許多多諸佛如來,有示現菩薩相,有示現比丘相,有示現居士相:優婆夷、優婆塞,有示現童男、童女相。結集經藏這些出席的菩薩、聲聞,那裡頭很多是古佛再來的,我們如果了解這些事實真相,對於結集絲毫不懷疑,我們就能相信。大乘經上說得很多,阿難尊者在過去生中跟釋迦牟尼佛同學,無量劫來老同參,今天唱這一台戲,哪個唱主角、哪個唱配角,臨時組合的。經典上佛告訴我們,觀音菩薩早就成佛,文殊、普賢都是古佛再來,示現的身分,這才是事實的真相。我們學佛的同修,常常聽經、常常讀經,對於這些理事都不會懷疑,說起來大家都點頭、都能相信;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的,難免不產生疑惑。

  不僅是如此,再講到翻譯,翻譯不就更困難了嗎?現在佛經,從阿難尊者那個時候的結集到現在,依照外國人的說法,也有二千五百多年,原始的典籍已經都不存在了,照中國的記載是三千多年,所以現在遺留下來的典籍是輾轉流通的,而且原始的經典幾乎已經都不存在了。現在存在數量最多的是漢文、西藏文跟巴利文,這三種是最豐富的,而巴利文裡面都是小乘經,沒有大乘,大乘經論存在漢文跟藏文典籍裡面。這三種都是通過翻譯的,原文是梵文。這翻譯的靠得住、靠不住?又叫人懷疑。我初學佛的時候也有這個疑問,請教老師,老師告訴我,翻經的這些大德,最低的地位也證得小乘三果的聖人,這是講斷證功夫等同三果,他的智慧、德行遠遠超過他們。這個意思就說明,參與翻經最低的程度,在大乘菩薩位上來說,大概都是圓教五信位、六信位的地位,不是凡夫。見思煩惱將要斷盡了,見惑是決定沒有了,見惑斷盡才能證得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哪裡是凡人?主持翻譯的,幾乎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我們相信。你在佛法上修學,愈深入愈相信,知道這個的確是事實。就連會集的,也都不是凡人。眾生愈有苦難,佛菩薩愈慈悲。佛法是教我們內證,信解行證,不是止於信,不同一般宗教。一般宗教是止於信,所以信就得救,你不信就不能得救。佛法不是如此,佛法要證,證才能得救;信不行,信解都不行,要行證。

  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往生就是證果。所以我們要想想,我們有沒有具足往生的條件?佛法修學最基本的條件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說了十一句,這十一句我們具不具足?如果這十一句不具足,念佛也不能往生,你信解都不行,都不能往生。古人講,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沒有行證,佛法重在行。淨土宗的表法,《華嚴經》的表法,佛代表理體,代表一念自性,所以只有一個;用就多了,所以「用」,用兩個菩薩來做代表,從體起用。兩個菩薩,一個代表智慧,一個代表行門,《華嚴經》上普賢菩薩擺在第一位,文殊擺在第二位,你想想什麼意思?普賢代表行,文殊代表智,行擺在第一,行重要。你不肯幹不行,光有智不能成就;有解無行,不能成就,出不了六道輪迴。淨宗法門裡面,阿彌陀佛代表自性,觀音、勢至代表從體起用,淨宗把觀音擺在第一位,觀音代表行門,勢至代表解門。要跟《華嚴》相比,觀音菩薩就好比普賢,勢至菩薩就好比文殊,著重在行。只解不行,有什麼用處?解行要相應。清涼在《四十華嚴》「普賢行願品」玄義裡說過,「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都不能成就,所以要解行並重。

  我們今天在新加坡,勸勉同學們學佛。講堂裡面每天有兩小時講經,解門;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行門。怎樣叫念佛功夫得力?一定對於這個法門透徹的理解。為什麼?行門的障礙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無明,分別是塵沙惑,執著是見思惑,這些東西放不下,就是你認識不清楚,也就是你解得不夠深,解得不夠徹底,解得不夠圓滿,你放不下。如果對於事實真相徹底明白,你自自然然就放下,放下功夫就得力了。千經萬論,苦口婆心,無非是幫助大家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為什麼不放下?為什麼還要那麼執著?一定要把是非人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佛堂功夫就得力了。這個法門是稀有的法門,五乘齊入報土,所有經論裡都沒有。成就之快,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你為什麼不能成功?是因為你放不下。你要果然徹底放下,沒有一個人不成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些道理不能不明白,否則的話,我們這一生空過了。

  這些音是真正的妙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給我們講這些經論。《華嚴》,古德肯定把它看作淨土往生經。前清乾隆時代彭際清居士,這是我們淨宗了不起的一個人物,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華嚴》,這三部經是一,一而三、三而一。《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大本《阿彌陀經》,最後的結論,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意思多明顯。我們修淨土的法門,我們的心行跟十大願王這十個綱領相不相應?十個綱領,第一個「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我們念念欺騙諸佛,你就完了,怎麼能成就?果然存一個欺騙諸佛的心,諸佛在哪裡?一切眾生。欺騙一切眾生,你的讚歎也是屬於毀謗,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我們要真幹,要真正反省,要真正回頭。這一生要回不了頭,還是因循苟且,敷衍塞責,雖然種一點善根,那李老師說的,你還要「經長劫輪迴」,你還要長劫去受苦報,這是肯定的。所以我們要懂得如來的妙音,要懂得如來妙音裡面的深義,佛在經論裡面勸導我們深解義趣。世間聖人的成就,宋朝司馬光,我們在他傳記上讀到,他說他一生的成就,得力一樁事情:不欺騙人。一生他做到了,「事無不可對人言」,一生沒有一樁事情隱瞞別人,不妄語。所以古德有教人,「功夫要從不妄語始」,從這裡開始。還會打妄語,還會欺騙人,你就完了。這首偈看起來好像是很容易懂,實際上意思非常深、非常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再看底下一首,第五首:

  【世間所有眾福力。不與如來一相等。如來福德同虛空。此念光天所觀見。】

  念光天王,他得的是「了知一切佛無盡福德相解脫門」,他從這個地方證入。偈頌前面兩句是講福德相。『世間所有眾福力』,我們知道一切眾生的福報不是別人賜予的,如果別人能夠賜予我們福報,那佛菩薩大慈大悲,他應當賜給我們福報,他要不賜給我們福報,那他就沒有慈悲心了。所以我們必須要清楚,福報不是別人能夠賜予我們的,別人賜予我們福報,還是我們命裡有的;命裡沒有,別人賜給我們,我們也得不到受用。佛家講事實真相,就是世間人所謂的真理,事實真相是什麼?是業因果報。修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種善因得善果,這是佛在大小乘經論裡面說得很多很多。財富是修財布施,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你不修因,哪來的果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不種怎麼會得到?這個說法才合乎邏輯,我們中國人講合情合理合法。佛的慈悲是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教我們怎樣修因,然後就得到福報,這是真實的教誨,這才叫妙音。如果我們不修這個因,想得福報,哪有這個道理!佛經裡很肯定的告訴我們,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

  學佛的人,第一個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深信事實真相,世間法是因果轉變的,佛法也是因緣生法。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沒有自性,都沒有自體,眾緣和合而現的幻相,所以佛才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虛妄的相,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為什麼?它有相無性,你要懂得這個道理。可以受用而不可以執著,佛菩薩為我們顯示自在的受用,所以心地清淨自在,受用決定不礙覺正淨;不但不礙,而且還增長定慧,這個受用正用了。凡夫的受用,他起心動念,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苦樂憂喜捨,這凡夫受用。佛菩薩的受用,苦樂憂喜捨都沒有,所以清淨自在,那個福德就大,所以「如來福德如虛空」。苦樂憂喜捨是有界限、有範圍,不能夠超越。

  經文裡面,為什麼說「世間所有眾福力,不與如來一相等」?這是做個比較。「如來一相」,我們從最粗淺的地方來說,三十二相,任何一相都是個福相,是福的果報;每一個相好,都是很長時間修福才成就的。所以佛在經上說,菩薩成佛了,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諸位想想,一百劫的時間多長,修什麼?修善因,才能具足三十二相。菩薩成佛,這是什麼佛?藏教的佛,佛家也有稱他作「藏頭佛」。藏教的佛才是這種情形,通教的佛也是這種情形,為什麼?沒見性,所以才要百劫去修相好。圓教的佛就不需要,圓教的佛是見性,性德現前,那就不需要修了。講百劫修相好,你聽到這句話,就知道這是藏教佛。在圓教就不是三十二相,這部經裡面我們常常念到,「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每一個相、每一好都是性德圓滿的流露,世間所有眾福怎麼能跟他相比?

  我們現在明心見性做不到,只有靠修福,我們要懂得修福,修福才能改變我們這種困苦的生活環境。我們今天生活受種種的苦報,是自己過去生中、現在世中造作不善業所招感的。尤其是受苦受難,處在逆緣、逆境之中,決定不能夠怨天尤人。你要說別人加於你的,錯了,別人為什麼不加於其他的人,要加於我?佛給我們講這是業感,你自己造什麼樣的業,感應現前。你要怪人,你又造罪業,那你的前途愈走愈黑暗、愈墮愈深,那真的就是沒救了。佛能夠幫助的人、能夠救的人,是他能回頭、他能夠反省、他能夠檢點,這個人就有救。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檢點,一味把這些過失都推給別人,這個人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中國意思是沒有善根,善根斷掉的人。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檢點,自己是不是經上講的一闡提?如果常常能反省、常常能檢點,這個人就是有善根,就不是一闡提。

  我們為什麼把晚課所讀誦的經文,選《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為什麼選這段經文?就是讓我們每天反省。自己不會反省,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過錯,讀讀這段經文,對照對照,那一段經文裡就是講五戒十善。細心每天去對照一下,去照照鏡子,佛教我們做的,我們有沒有去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有沒有違犯?那就是持戒念佛,那是真正做懺悔的功夫。早課我們選「發大誓願第六」,提醒我們自己,我們要跟阿彌陀佛、跟諸佛如來發同樣的誓願,心同佛、願同佛,晚課是解同佛、行同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才是真正佛弟子。我們的心願解行跟佛完全相違背,這不是佛弟子,縱然出家也是冒名的佛弟子,冒充的。這冒牌的,冒牌就犯罪,假冒的,不是真的。不要認為出家了,受了戒,戒牒都拿到了,戒牒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薩不承認。你是個在家學佛的人,沒有受過三皈,也沒有受過戒,你能夠依教奉行,佛菩薩承認你是佛弟子,龍天善神承認,日夜保護你。

  今天世間人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苦口婆心勸告他不聽,騙他很容易聽。出家人騙在家人,在家人騙出家人,還以為自己修學得很如法,將來墮落,見了閻羅王,那個時候後悔莫及。我們在《感應篇》裡面讀到,《無量壽經》上也讀到,這是前天才講過。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西方世界的天人,人家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怎麼能夠瞞得過人?所以瞞人的人、欺人的人是最可憐的人,為什麼?只是欺騙自己,怎麼能欺騙到人?人家有神通、有道力。佛經上講的「可憐憫者」,就是指自欺欺人之人,這是可憐憫者,真正可憐憫者。覺悟的人,真正佛弟子,斷惡修善,懂得修福,所以前途是一片光明。修福一定得福報,得的福決定不自己享,要把這個福報給一切眾生共享,這才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諸位要曉得,用什麼方法報恩?斷惡修善。用什麼方法救苦?把自己的福報給一切眾生共享。所以報恩是修福,濟苦是施福,把你的福報布施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佛法真的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無有一法不圓融,無有一法不貫通。《華嚴》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法如是,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

  「如來一相」,此地的如來不是藏、通佛,這是圓教的圓滿佛,所以任何一相所具的福報等同虛空法界。為什麼?稱性,真心的流露,真心的起用。我們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在諸佛如來智慧福德圓圓滿滿的包含加持之中,所以淨土宗的祖師常說,如來念我們。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我們,阿彌陀佛念我們是真念,我們念阿彌陀佛是假念,諸佛如來護念我們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如來加持?我們自己有反抗的力量,抗拒不接受。我們自己做了一個保護圈保護自己,這個保護是什麼?煩惱;妄想分別執著做了一個圈圈,把自己裝在裡頭,諸佛如來怎麼加持都加持不上。什麼時候自己把這個圈圈擺脫掉,把這個圈圈打破,你就見佛,你就見性。我們為什麼這麼愚痴?為什麼作繭自縛?為什麼不肯放下、不肯捨棄?

  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今天日子為什麼過得這麼辛苦,為什麼有這麼許許多多的災難。大災難雖然是共業,共業裡有不共業,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諸佛菩薩住在我們這個世間,化身跟我們一樣,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這些災難他們不受。他們雖然示現在這個世間,常住一真法界;極樂世界的菩薩到這個地方來示現,常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不是說離開我們這個地方,別有一真法界,別有極樂世界,你錯了。經論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心淨則佛土淨。可見得只要你心淨,你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心清淨了,當下就是淨土,當下就是極樂世界,當下你就見到阿彌陀佛,你就見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你就見到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哪些是諸上善人?人人皆是諸上善人。我們今天見不到,被無明習氣所縛,被現行煩惱所障,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五濁惡世,而且濁惡到了極處。自己變的,不是別人變的,所以這種境界自己可以轉,那你為什麼不轉?

  佛教導我們,諸位同修都知道,說起來你們都很清楚,佛教給我們轉惡為善,你們知道,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都知道,為什麼不轉?轉變在自己,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做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三個可以同時轉,不必一個一個,先轉惡為善,再轉迷為悟,最後再轉凡成聖,這多麻煩!那個轉法就是漸教,要費很長的時間;三個同時轉就是頓教,就是圓教。我們今天所讀的這個經典是圓頓大法,圓頓大法是三個一起轉。我們的講堂、念佛堂就是轉變的樞紐,我們生活環境,我們學習的空間,是轉變的場所。從哪裡轉?從心地裡頭轉,心轉了,行自然就轉。所以古德,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講求「從根本修」,根本是心地,根本是觀念,從觀念上轉、從心地上轉,就轉得快,轉凡心成佛心,轉六道的行為成佛菩薩的行為。我們今天講這些話,絕不是講空話,面對著經論,經論裡面許許多多的教訓,有理論、有方法,而且境界說得清清楚楚,只要能信能解,依教奉行,我們就轉過來了,轉過來是大福,轉過來是大心。念光天王這讚頌我們就沒有白念,我們在這裡學到了。無盡的福報就在我們眼前,人人可以得到,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獲得;想獲得,依教奉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