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四二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42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乾闥婆王長行,第二句:

  【樹光乾闥婆王,得普見一切功德莊嚴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這一句註解裡面說,「普見,謂令眾生,見佛一切功德莊嚴」。註子裡頭指出來,就很清晰了。經文裡面『普見一切功德』,我們不知道是什麼一切功德,這是一切佛的功德。《華嚴經》上所說的佛,是專指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法身佛,名號的意思是遍一切處,這是講法身理體。《華嚴》講佛的三身,是以毘盧遮那為根本,盧舍那是報身佛,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佛的應化身,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法、報、應三身,應身無量無邊。佛一切功德,三身的功德都不可思議。而經文裡頭關鍵的字句是「普見」,這兩個字重要,普遍令一切眾生都能見到,見自性的法報應三身。這個樣子,世出世間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所有的災難都化解掉了。如何能令一切眾生普見?除了教學,就沒有第二個方法了。所以一切諸佛菩薩示現種種身,為一切眾生演說,說的就是這樁事情。功是功夫,德就是你所明瞭的,你所得到的。

  我們就這一段經義來探討,佛的法身就是哲學家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經典裡面的術語,意思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裡面包括有情、無情,今天講動物、植物、礦物,以及自然現象。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佛給我們講,現象之由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就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心識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法身理體。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大宗教家,尤其是宗教的創始人,他們都肯定的告訴人,宇宙、生命從哪裡來的,這個起源就是功德。佛法裡面說從心性變現出來的,印度教說從源人,根源的源,從源人所生的,他所講的源人就是佛家講的自性。以後把源人更換一個名詞叫大梵、梵我,他說的梵我,就是佛家講的毘盧遮那,一個意思。基督教,猶太教,天主教,他們承認的上帝,宇宙萬物上帝造的。上帝,永恆不變的真理、真體,還是說的一樁事情。祆教,拜火教,他們崇拜的上帝只有一個,上帝是智慧。所以綜合各個宗教他們所崇拜、敬仰的神明,都是此地講的諸佛如來一切功德莊嚴。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形色,相狀不相同,在我們這個世間看到所有的動物,形色狀況不一樣,如果擴展到虛空法界,那個種類差別就更多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同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同一個法身,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同一個根源,同一個生命共同體。唯有普見,「普見」這兩個字,現代人講的認知,你知道了,你承認了,虛空法界是一體。

  一切眾生,我們要說是一家人,距離還很遠;實際上是怎麼回事情?實際上是自己。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你要討厭眾生、輕視眾生,甚至於陷害眾生,你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一切眾生不是別人。這就顯示出現代人所講的多元文化,哪有《華嚴經》講得這麼親切?我們世間人講的多元,還是各個個體都獨立的,只不過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協助而已;在《華嚴經》上講是一個人、是自己。所以什麼是法身?你什麼時候肯定承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你就證得清淨法身,這個時候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只要肯定這個事實,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斷掉了。

  諸位要曉得,二法裡面才會產生妄想,一法裡頭哪來的妄想?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妄想沒有了,妄想在佛法裡稱作無明,無明破了。我跟人是二不是一,我是我,你是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這是妄想,這是無明。什麼時候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哪來的妄想?妄想既然沒有了,哪裡會有分別、會有執著?於是我們就體會到,我們有沒有見性?有沒有入法界?《華嚴經》末後「入法界品」,我們有沒有入?就看我跟人的關係,還有沒有這個念頭;如果還有念頭,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你沒有入法界,你還在六道,在六道裡頭造業。幾時徹底明瞭虛空法界是自己,我們所標示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自然現前。為什麼?這是自性的性德,你起心動念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自然照顧,就像照顧自己的身體一樣。這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

  「普見一切功德」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一切功德莊嚴是自性,自性的體、相、作用,稱之為一切功德莊嚴。見性的人,他所示現的一真法界,我們沒有見到,佛在經上給我們介紹,為我們敘說;《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依正莊嚴,那是自性的一切功德莊嚴;往生經裡面佛給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讀得比較多,印象比較深刻。《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說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自性功德莊嚴,這是唯心所現,也是唯識所變。但是這個唯識,跟我們普通講的唯識不一樣。這個唯識是唯識家講的菴摩羅識,不是第八識,是第九識。第九識就是自性,自性之體、相、作用,所以現一真法界,現極樂世界。如果一念不覺,迷失了自性,就把菴摩羅識變成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大乘經教裡常講,「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兩句話是敘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是從我們識心裡頭變現出來的,妄識。

  每一個人妄想分別執著淺深廣狹不相同,於是每一個人變現的境界不一樣。所以我們的境界,各人境界是各人自己變現出來的,不可能有兩個人相同的。什麼時候變現出來境界相同?成佛就相同,佛佛道同。佛與佛確實決定找不出有兩樣的,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斷得乾乾淨淨。斷乾淨,當然都一樣;斷不乾淨,那不乾淨的成分還是不一樣。所以等覺菩薩跟等覺菩薩境界非常接近,還有極微細的差別。由此可知,分別執著愈嚴重,差別就愈大,到六道凡夫可就嚴重了。六道凡夫裡頭,絕對找不到兩個人心行完全相同的,心行不相同,境界當然不相同。心行是業因、業緣,境界是果報,他怎麼會一樣?

  學佛是要從根本修。從根本修裡頭最重要的,教下著重在根本智。《般若經》上說得好,什麼是根本智?般若無知,是根本智。什麼叫做般若無知?離妄想分別執著,叫無知。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楞嚴經》上講的「知見立知」,是你從知見上建立的知,就錯了。這是什麼?楞嚴會佛說得很好,「是無明本」,妄想的根本。妄想的根本就是你自以為有知,這個知見立知就是自以為有知。諸佛菩薩這些大聖者,他們絕對沒有這個念頭,他們無知,永遠是無知,沒有知的概念,這念頭不起來,真的滅掉了,所以心境是一不是二。這就超越哲學了;哲學,心境是二不是一,他有能、所。佛法裡沒有能、所,能生跟所生是一不是二,能即是所,所即是能,這不可思議,所以這法界叫「不思議解脫境界」。

  《四十華嚴》的品題清楚,《八十華嚴》古大德翻譯,翻譯得簡單,叫「入法界品」。而《四十華嚴》題裡面翻得詳細,法界是什麼?不思議解脫境界,著重在不思議。你有思議,有思就是知見立知,就是無明本。要知道,不思的時候心是清淨的,真正清淨平等,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的心量跟虛空法界完全一樣。說一樣還不行,說一樣還有差別,就是虛空法界。起作用的時候,諸位都知道,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大家雖然知道這兩句話,這裡面真正的意思還很難體會,這個意義很玄、很深、很奧妙!

  眾生是指十法界裡面的眾生,不但包括十法界,連一真法界裡面的眾生也包括在其中。眾生只要一有感,感就是起念,性體一定就現相。性體就是真心,心包太虛,太虛空是心變現的。我們從這裡面才體會得佛所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環境。我們極微細的那個念頭,自己都沒有發現,這個念頭才動,現象就現前。這個現相,在此地總稱「一切功德莊嚴」。所以這一句,用現在學術上的話,這是哲學上一個大問題。過去方東美先生稱《華嚴》,是世間古今中外最好的一部哲學概論,最完美的一部哲學書。他說的不為過,說得很好,這是他體會到。這裡面講本體,講現相,講作用,《華嚴經》上講的「大方廣」。「一切功德莊嚴」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功德是指大方廣,莊嚴是指佛華嚴。

  我們今天講多元文化,講得沒有這麼高,沒有這麼深,沒有這麼廣,我們講多元文化,實在是大方廣的皮毛。這已經非常難得了,如何從皮毛再能深入,再能透進去,這就是多元文化融成一體。雖融成一體,又不壞多元的形相,這是佛法之殊勝。所謂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於是真善美慧才真正現前,這個時候是正受。從前方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三昧、正受,我們學佛的目的達到了,佛家講無上的法味,我們嘗到了。

  這一切都要從「普見」為先,先決條件。宗門的教學,理論的依據就在這一句。所以他們用參究的方法,逼著你見性,見性然後再起修。這跟教下不一樣,教下是先修,然後再見性,他們是先見性之後再修。當然見性之後修,不但在時間上節省了,而且方向、目的完全能夠掌握,不會有偏差,不會走錯路。教下,不善學的,往往把方向、目標搞錯了。但是宗門必須要上根利智,才能辦到。什麼叫上根利智?世法教學裡面,所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是根利的人。佛法的標準比這個還高,所謂一聞千悟,這種人行。不但你能悟,而且你真正能落實,你所悟的立刻就落實了。

  這就是講菩薩三慧:聞、思、修,聞思修是一,一樁事情,不是三樁事情。「聞」是講根塵的接觸,眼見也叫聞,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用這一個字做代表。接觸就明瞭,這叫一聞千悟。明瞭的這個意思,用一個「思」做代表。我們凡夫得想想才明瞭,他一接觸就明瞭,所以叫思慧。明瞭之後就沒有錯誤;換句話說,錯誤的想法看法完全消失掉了,這叫「修」,這叫修慧。所以聞、思、修三慧是同時的,決定沒有先後。這是菩薩法,在宗門裡叫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淨土裡面叫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意思、境界完全相同,就是此地「普見」的意思。

  於是我們在此地明白了,樹光乾闥婆王他是如來化身。普見是見性,沒有見性不能叫普見,所以華嚴會上哪一個不是佛菩薩示現的?哪一個不是如來的化身?這一點我們搞清楚,研究明白,可以不懷疑,可以勉強接受。然而我們把這個道理向外再推出一層,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要問,哪一個眾生、哪一法不是諸佛如來變現?你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你著了諸佛如來的相,所以你不相信。你著了相,你不知道諸佛如來沒有相。諸佛如來是什麼?諸佛如來是真心、是本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法,你不是聽說過嗎?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就是諸佛如來,所以怎麼不是諸佛如來的化身?因為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著相,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你不見如來。你要離一切相,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就見如來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原來就是如來,自己就入佛的境界,也成如來了。

  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你明白了,你見到了,你六根完全接觸到了。接觸之後是什麼樣子?渾然一體。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斷了,不會再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還會生起,還沒有斷,你沒有見到,事實真相沒有見到。沒有見到,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當家,把這個東西當作我;我的想法、我的看法當作我,你的麻煩出來了。所以凡夫根本的障礙就是我執,念念有我,念念為我,什麼時候你能解脫?沒有指望!

  佛給我們說,平常最常講的二十六種煩惱,《百法明門論》裡頭列的: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再要擴張,百八煩惱,八萬四千煩惱,無量無邊煩惱,都從這個根生的。「我」,都從這個根生的。所以我執不破,就出不了三界。同樣一個道理,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執不放下,西方世界去不了。這樣說起來,淨宗跟其他法門差別在哪裡?差別在其他法門,我放下了,永遠不再起這個念頭,這個難!淨宗放下,只要臨命終時這一念不起來,就成功了。所以我們短暫的放下,行!我們常常也有,這時間太短,不能相續。淨宗跟其他宗派修行差別就在這裡。

  我們暫時放下就能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這個念頭不再起來了。為什麼會不再起來?起來要有緣;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有這個因,阿賴耶識裡頭習氣種子,可是遇不到緣,它不會起現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緣。雖有分別執著的習氣種子,環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的緣,你的分別執著不會起現行,極樂世界殊勝就殊勝在這些地方。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重要性。你不生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去試試看,你去斷你的自私自利、斷你的我執,試試看,太難了!換句話說,根本就不可能。

  短暫時間有,很短暫的時間,這個時候在佛法叫捨受,不是正受,暫時中斷,時間很短促,不久妄念又起來了。我們今天學佛,功夫用得得力,也不過就把這個捨的時間稍微延長一點而已。世間一般人,捨念的時間往往只是幾秒鐘,甚至於一秒鐘都不到,幾分之一秒而已。捨受能夠超過五分鐘的,那相當好的功夫了。可見得這個事情難,太難太難了。這是諸佛菩薩苦口婆心,勸我們求生淨土的道理。可是菩薩雖然苦口婆心勸導,我們不肯認真接受,不肯依教奉行,心裡也知道這個好,但是習氣煩惱斷不了。原因是什麼?這個利害得失沒見到。真正見到利害得失,你會很認真、很努力的去求,去學習。

  我們稍稍明白這些事理,自己不但要認真努力學習,而且一定要介紹給其他的眾生。其他眾生沒錯,雖然是諸佛如來化現的,這是一點都不錯,是從自性體、相、用上去認知。體有體相用,相也有體相用,作用也有體相用,相的體相用就有差別,有迷悟的差別,體的體相用裡頭沒有迷悟差別,所以佛見一切眾生皆是佛,這就是所謂是見性不著相,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化現。我們達不到佛的境界,沒有佛這種看法想法,我們是見相著相,著相不見性。由此可知,現象確確實實沒有差別,確確實實沒有好醜,沒有是非,沒有善惡,沒有邪正,沒有真妄,這是真的,所以「法法平等,無有高下」。

  我們的身跟如來身有什麼兩樣?你說不一樣,他的身是紫磨真金色身,我們這個身是肉體凡夫身。好,我再問你,世間人現在最寶貴的是金剛鑽,最輕賤的地上抓一把泥土,我要問你這一把泥土跟金剛鑽有什麼不同?科學家在儀器裡面一分析,一樣的,完全相同。只是這一些基本的物質,你稱它是粒子也好、原子也好、電子也好,它們排列組織的形式不一樣而已,科學裡面講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一樣的東西,絲毫差別都沒有,為什麼這種組合你就認為很寶貴,那個組合就認為一文不值?是你著了相。我們的身跟如來的身,也就像這些基本物質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如來的身好比他排列成一個金剛鑽,我們的身排列成泥沙,沒有兩樣!

  十法界依正莊嚴,《金剛經》上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合相」。合是什麼?組合,排列組合。完全是同一個基本的物質,組合排列不一樣,佛一語道破,一合相。而且佛說得更透徹,「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他這幾句話反覆的念一念,你智慧就開了。你才曉得法法平等,不會再把金剛鑽看得很重視,貪戀它,泥沙看得一文不值,輕賤它,沒有了,平等心現前了。你對於一切物質平等,對一切人事也平等,每一個人體質不一樣,相貌不一樣,原來是你身體裡面的分子、原子、電子排列得不一樣,組合得不一樣,實際上一個東西,哪有貴賤?

  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差別都是我們妄念當中產生的,事實上統統沒有。這是蕅益大師《靈峰宗論》裡面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那個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於是在一切境緣當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辨別好醜,辨別是非,辨別邪正,說穿了,全是虛妄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佛說得好,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佛華嚴的境界,就是大方廣的真相。樹光乾闥婆王他得到了,他證得了,親見了,所以見佛一切功德莊嚴,就是見盡虛空、遍法界的功德莊嚴。

  然後我們從這個地方多少也能夠領悟到一點,學佛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學佛?這個答案可以找到了。學佛的好處,為什麼要學佛?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相都現前了,佛家常講的大自在、大圓滿,你就證得了。大自在、大圓滿是自性本具的功德莊嚴,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去找,沒有這回事情,怎麼找也找不到。一切迷惑凡夫都是從外面去找,所以你的方向搞錯了,你永遠找不到。佛教給我們,「回頭是岸」,回過頭來向自性裡面去找,自性裡頭有真實智慧,自性裡頭無量功德,自性裡頭有不思議的德相。請看底下一句:

  【淨目乾闥婆王,得永斷一切眾生憂苦出生歡喜藏解脫門。】

  他們所修學的、所得的法,正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的。既然迫切需要,我們就不能不認真好好的學習,我們才能夠得到。清涼大師在這一節裡面註解得比較多,「以慈愍方便,除憂則喜生」,這一句是總說。「憂苦既如海廣深,喜樂亦難盡名藏」,『永斷一切眾生憂苦』,憂苦無量無邊,所以憂苦斷了之後,歡喜也是無量無邊。下面大師幾句話說得太好了,「然則世之憂喜生乎利害」,對我有利的歡喜,對我有害的就憂愁。「利害存乎情偽」,實際上哪來利害?利害是情執,偽是假的,不是真的。情執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要懂得,要看破,完全是妄想分別執著。你仔細去觀察,正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如夢幻泡影」。你看穿之後,了不可得。苦樂這個相,「苦樂存乎吉凶」,吉就樂,凶就苦。「吉凶存乎愛惡」,吉凶是果報,愛惡是因行。你能夠以真誠慈悲平等愛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人,愛護一切物,你就得極樂。世間諺語常說,「愛人者人恆愛之」。這說明因果的關係,你討厭別人,人家討厭你,你瞧不起別人,別人也瞧不起你,這一種凶災是你自己招來的。

  佛門教導一切眾生,用高度藝術來表法。寺院、庵堂一進大門,為什麼把彌勒菩薩擺在大門口?什麼意思?彌勒菩薩教你笑臉迎人,教你要寬宏大量,要包容。心量小,天天去計算別人,你怎麼會有福?你怎麼會有吉祥?怎麼會有安樂?沒有你的分。見人板著面孔,好像充滿了怨恨,這個帶來的是凶災。所以我們仔細觀察,什麼人的生活快樂?你看他滿面笑容,一天到晚笑嘻嘻的處事待人接物,真的是寬宏大量。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不計較,這個人生快樂!這種人生幸福!

  沒有好惡之心,平等的慈悲,平等的關懷,平等的照顧,佛菩薩確確實實是如此。但是眾生有的願意接受,有的不願意接受,於是我們感覺到,佛菩薩對他有保佑,對那個人沒有保佑。不是的,佛菩薩哪有偏心?佛菩薩的慈悲照顧,那個人肯接受,這個人拒絕,不肯接受。肯接受是什麼樣子?歡喜信受奉行,這是肯接受的。不願意接受的?不相信,不願意照做,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一意孤行。這就是佛菩薩的慈悲加持他不接受,我們世間講他還要使性子,那就沒法子了,怎麼能怪佛菩薩不慈悲?

  我們要想祈求佛菩薩保佑,佛菩薩加持,不要說別的,你先把天王殿,彌勒菩薩、四大天王表法的意思搞清楚,落實了,你就得佛菩薩加持。非常明顯的,彌勒菩薩教你,笑面迎人,寬宏大量。持國天王,我們這是講持國天王這一段,這十位乾闥婆王都是持國天王,教我們負責盡職。我們只要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我就盡到自己的職責,其餘是附帶的,可以做,可以不做,本分工作一定要做好。我們出家人本分工作是什麼?依教修行,為人演說,我們本分工作是這個。佛在經典上給我們講的教誨,我們相信、接受、理解、落實,這是自利;有機會,有緣分,全心全力的幫助別人,幫助社會大眾,利他;我們本分工作就做了。人人都能把自己的身分,自己本分工作做好,持國天王就歡喜了,他教人就是這個。

  南方天王是增長。增長,用現代的話來說是進步。天天要求進步,不能停在這個地方;停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落伍了。佛法講精進,我們的智慧要天天增長,我們的德行也要天天增長,我們生活品質也要天天增長,所有一切都在進步,不停的在進步。這是我們學習的方向目標,怎樣能夠達到?西方天王教我們多看,廣目天王。仔細觀察十法界依正莊嚴,境界千變萬化,無量無邊的複雜,我們在複雜的人情世故裡面、物質環境裡面,掌握到一個永恆不變的原則,你就有智慧了。不管人事環境怎麼變,物質環境怎麼變,我們掌握這個不變。不變的是什麼?真誠心不變,清淨心不變,平等心不變,正覺心不變,慈悲心不變,這就是天王手上拿的珠;這個手上拿的龍蛇,龍蛇是比喻變化,不管這個世間怎麼變法,我們的菩提心不變。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菩提心,我這個說法大家好懂,給你說直心、深心、大悲心,麻煩,你沒有辦法體會,我換一個方法來說,你就懂得了。這十個字,就是真心,就是佛心,永遠不變。無論對什麼人,無論對什麼事,我就用這個心,你說多自在!什麼人要用什麼方法去對付他,那個多苦!我們只用一個真誠心,你說多自在!所以不管他怎麼變,有個不變的東西,我們去細心觀察。

  北方天王教我們多聞,這裡頭大家記住,沒有叫你多說。我看過許許多多宗教的典籍,這些神聖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教人,少說話,多做事。宗教典籍裡面形容得好,舌頭是我們人整個身體裡面器官最小的一部分,三寸;最小的一個器官,可是它能夠闖最大的災禍,言多必失,言語傷人比殺人還要嚴重。所以佛教人,十善裡面,身講三條,意講三條,口講四條,你才知道口過的嚴重。《無量壽經》說三業,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首先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才曉得譏諷別人的過失是多麼嚴重的罪業!隨隨便便的妄言,不知不覺把自己所修學的功德全都燒掉了,火燒功德林。剩下的,剩下是罪業,極重的罪業。那一點小小的善事,都從口業裡頭抵消掉了。善不能積,惡天天增長,不曉得口過的嚴重。天王教我們多聞,沒有教我們多說。

  人還是木訥的好,任何場合當中言語少,得到別人尊重,諸天善神更是尊重你。為什麼?言語少,過失少。儒家孔老夫子教學,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德行,第二個言語。現在人把這些事情忘得乾乾淨淨,所以惹來的天災人禍,世紀的大劫難,不知道從哪來的。我們仔細去思惟,仔細去觀察,這個大劫難真正的原因,口過至少要佔三分之二,甚至於比這個比例還要大。幾個人體會到?幾個人想到這問題?每天日夜還繼續不斷的造口業,有心無心都在造。喜歡說話,喜歡表現,念念不肯讓人,這個心態錯了,這不是一個學佛的人。不但不是學佛的人,連世間善人,儒家所講的君子都不夠格。不是君子,是什麼?小人。聽到小人,我們很不高興,不高興是一回事,可是自己想想,自己確確實實是君子、還是小人?在佛法裡面,你是菩薩,你還是凡夫?人需有自知之明。唯有自己認識自己,才肯回頭,向佛菩薩學習,向聖賢君子看齊,這才叫有志氣,這才真正令人尊敬。不肯回頭,愚昧無知,佛菩薩也看到你,真的所謂地獄無門你偏偏要闖進去,那有什麼法子?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