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五0卷)  2000/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50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乾闥婆王偈頌,第一首:

  【爾時持國乾闥婆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乾闥婆眾而說頌言。】

  這一句是說偈儀,而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在他陳說自己修學心得報告之前的禮節。向下一共有十位乾闥婆王,是這一個族群的代表,每一個人讚頌前面都是這個儀式,所以這個儀式是貫下面九位,這在前面講經都曾經跟諸位同學詳細的說過。我們在此地要懂得怎樣去學習,這是禮節。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能夠和睦,常常有誤會,甚至於演變成鬥爭,都是在這些禮節上疏忽了,所以禮節是和平的基礎。「和平」兩個字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普賢菩薩教導我們修行的綱領,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每一個人都遵從。這一段就是「禮敬諸佛」,後面的偈頌就是「稱讚如來」,他們做到了,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謙虛,要學恭敬。『承佛威力』,這是謙虛,絕不認為是自己有智慧、自己有能力,是承蒙佛威神力的加持,自己才能有成就,才能夠讚歎。這個話也是一句老實話,確確實實是得佛力加持。佛力怎麼加持?佛是用教誨加持我們。我們讀佛經,了解佛的意思,依教奉行,這就是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就是佛的智慧、力量幫助我們,他幫助我們就是教誨、教訓。我們願不願意接受他的加持,就是你有沒有「信解行證」,如果你具足信解行證,那你就是接受加持,接受他的教誨,絕不以為這是自己有智慧、有能力。菩薩如是,諸佛如來亦如是。

  我們在《華嚴經》的經題裡面,看到清涼大師的註疏,清涼說釋迦牟尼佛非常謙虛,他說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句佛法。說這麼多經典,這是怎麼回事情?都是古佛所說的,他不是說他自己說的。所以這些大聖人,在中國孔老夫子,在佛家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他們的態度是述而不作。「作」現在人講創造,釋迦牟尼佛沒有創造,孔老夫子也沒有創造,都是傳述別人的、敘說別人的。今天我們這些凡夫了不起,個個都創造。創造、創新在佛法裡頭找不到,佛法裡面決定是祖述古聖先賢的,教我們要謙虛,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做人、學處事待人接物。這樣的句子在這部經裡面,重複太多太多次了,為什麼重複這麼多次?我們的毛病太深太深了,十遍、百遍我們還改不過來,沒有這個印象,所以佛一定說上千遍、萬遍,不厭其煩的跟我們說,希望我們在這邊體會過來,領悟過來,認真努力依教奉行。絕不居功,功德是別人的,大家的,這是好事,這是真實的功德。自己一居功,完全是假的,把你所做的這些功德全部淹沒了,這些道理我們要懂得。

  下面一句,『普觀一切乾闥婆眾』,這是禮敬。前面一句是謙虛,這是禮敬。不捨眾生,他在這個團體,一切乾闥婆眾的數量無量無邊,我們在前面經文上看過,每一個族類的大眾,數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華嚴經》上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一點都不錯!經文裡面給我們舉了十位乾闥婆王,這是所有乾闥婆眾裡面的代表人物,他們每一個人是一個族群,這十個人合起來是個族類,大的是族類,小的是族群。從本位上來說,沒有忘記自己的同胞,再從自己同胞把心量拓開,愛護一切眾生,跟儒家的教學有同樣的微妙;「自親而疏,自近而遠」,這就是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裡面決定照顧到人情世故,我們現在一般人說的合情合理合法,我們在經典裡面處處都看到,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個說偈儀就不多說了,我們看下面偈頌。

  第一首是持國乾闥婆王的讚頌,讚頌的內容就是他的修學報告,提出這個報告,警策自己,勉勵大眾。他的得法是「自在方便攝一切眾生解脫門」,我們在此地看他的報告:

  【諸佛境界無量門,一切眾生莫能入。善逝如空性清淨,普為世間開正道。】

  『諸佛境界』,我們在前面長行裡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無量無邊。這無量無邊的佛境界在哪裡?就在我們生活之中,沒有離開我們。『門』是比喻門徑、方法,門徑跟方法無量無邊。四弘誓願裡面跟我們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這一句願文跟這一句經文義趣相同。我們首先要了解「諸佛境界」,你要懂得什麼叫諸佛;就狹義來說,諸佛是已經了斷妄想分別執著的人;用佛家的術語來說,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盡的人,這個人我們稱他作佛。諸佛,凡是達到這個境界的都稱作佛,佛的數量太多太多了,這稱諸佛。

  諸佛用什麼方法成就斷煩惱、開智慧?這叫法門。由此可知,什麼叫法門?斷煩惱的方法,開智慧的門徑,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法門,方法太多太多了。『一切眾生莫能入』,為什麼不能入?關鍵在第三句,『善逝如空性清淨』,你就能入了。我們今天不能入的毛病在哪裡?我們的心不清淨,心不空。很多年前我在臺北,在路上看到電影的招牌「心有千千結」,他怎麼能入?入不了門,心裡頭有一個結,你就入不了門,何況還不只千千結,你怎麼能入得了門?

  這個問題我們都很關心,實在說我學佛頭一天,見章嘉大師就提出這個問題。我開始接觸佛經大概一個月,有個朋友給我介紹,認識章嘉大師,頭一天去拜訪他,我就提出這個問題,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非常殊勝、非常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叫我很快就入進去?他給我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六個字我聽了能懂,實在講能懂不是徹底懂,皮毛上能夠懂得要看破、要放下。我問他從哪裡下手?他教我布施。你肯不肯布施?布施是捨己為人,今天一般人講犧牲奉獻,從這裡下手。看破放下淺的意思我們懂,深的意思要逐漸在修學當中去體會。我學佛,今年是二千年,有四十九年了,在臺上講經說法四十一年了,對於看破放下才真的懂得一點。四十九年我很認真努力在做,你不做你怎麼會懂得?

  我今天連生死都放下了,換句話說,對於死一點不留戀,毫不在乎,決定沒有貪生怕死的念頭,這放下了。所以人家說世間有災難災禍,對我一絲毫影響都沒有。對哪些人有影響?貪生怕死的人有影響,把生死放下的人,就一絲毫影響都沒有了。這身體還在,身體在一天為眾生服務一天,不疲不厭,絕不消極,非常積極在做,這個叫真正看破、真正放下了,放下自私自利。看破是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家術語裡面講的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通達明瞭,這叫看破;世出世間法一絲毫不染著,這叫放下。事我們做,努力認真在做,心地裡頭一絲毫不沾染,清涼自在,這樣的態度你才能入得了門。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他不肯放下,所以這個佛法他入不了門。

  換句話說,我講得更淺顯的,佛法的建立是從信心,《華嚴經》、《大智度論》都說得很清楚,「信為道元功德母」,道是大道,成佛之道的根源是信心,成就世出世間無量無邊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信心能生世出世間無量無邊功德。我們今天幾個人有信心?找不到。你說你學佛你有信心,你能不能相信一個星期不吃飯不餓?你要有信心的話,真的,一個星期不吃飯不餓。你有沒有信心,我一個星期不睡覺不疲倦?這一次從中國大陸來,吉林長春百國興隆寺,明續法師來告訴我,他們寺廟老比丘尼,六十多歲,差不多將近三百天沒有睡過覺,精神飽滿,一句佛號晝夜不斷,那有信心。鬼神尊敬她,諸佛護念她,龍天善神擁護她。她派這些法師居士到這個地方來問訊,我很感激。

  我們今天學佛,不相信佛。佛在經上所說的,我們什麼態度?半信半疑。理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事做不到。生病還去找醫生,這個話諸位聽了,生病是不是應該找醫生?你問我,我也勸你找醫生,這是什麼?佛法不離世間法。如果佛法離世間法,會有許許多多的流弊產生。是不是醫生把你的病治好?不是的,是信心把你的病治好的。所以病人跟醫生要有緣分,什麼緣分?病人對醫生百分之百的信仰,信心治好的;如果這個病人對醫生懷疑,醫生再好的藥,對你不產生效果。這個道理幾個人懂?不是醫生給你醫好的,是你的信心把你醫好的。你對這個醫生相信,你對佛不相信,醫生能救你,佛不能救你。李木源居士對佛有信心,對醫生沒有信心,佛把他治好了。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很少,理太深太深了。我們常常聽到,遇到一個高明醫生,對我很有效,我點點頭,不錯,你對他有信心;這個醫生給我治病沒有效果,是你對他沒有信心。實際上藥物關係不大,信心佔百分之九十五,藥物是外緣,充其量佔百分之五而已。所以不學佛,不深入經藏,你不明白這個道理。

  佛在經論上常常勸大家要「深解義趣」,你要解得深,真正深入,深入之後你什麼都不依靠了,這個人才真正叫獨立;完全依靠自己的性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才藝,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信心從哪裡建立的?要透過教學,你要不認真的學習,你的信心就永遠不能建立。信心的開端是你對老師有信心,所以你有沒有成就,決定在你對於老師有沒有信心。你對老師有一分信心,你只有一分成就;十分信心,你就有十分成就。老師教導大家一樣的,沒有差別,不是說對你多一點,對他少一點,沒有!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同學們上課都在一起,他並沒有特別教導我。我們同學們成就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學生對老師的誠敬心不一樣。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你對於老師沒有誠敬心,陽奉陰違,你決定得不到利益。縱然你學會了,學會的是語言,學會的是皮毛,所謂是「記問之學」。你聽得很多,你記得很多,你也會講,講得天花亂墜,全是假的,不是從你自性裡面流出來的,道聽途說,別人的,你自己不得受用。你講出來別人會不會得受用?如果有一個人,對你有十分的恭敬心,他得利益。所以中國諺語裡面所謂「有狀元的學生,沒有狀元的老師」,狀元的老師往往是個窮秀才,為什麼?窮秀才自己沒做到,但是講得沒錯,學生是真聽進去了,真的依教奉行,學生成就了。佛法修學亦復如是。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頭一個要把自己障礙破除,破除障礙的方法就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總而言之,放下自私自利。要發願,發願為社會,發願為眾生,我這個身體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為眾生服務的,那你就能入門了。你要沒有這樣的心態,永遠不能入門。如果在佛門裡面還有爭權奪利,榮耀自己,那造無量無邊罪業。要知道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示現在世間,都是為眾生服務的。他們都服務了,你還要佔有,你不造業誰造業?佛菩薩都捨己為人,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這個意思很深。我們一般講經,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即現菩薩身,應以長者身得度即現長者身。那是佛經裡面講,像數學裡面第幾個公式,你會不會用?

  今天這些芸芸眾生,我們要現什麼身?我們現僕人的身,他們是主人,我們是僕人,我為他服務,我為他工作。所以你要看看,現在社會對象是什麼。他尊貴,我們現卑下,他尊貴我也尊貴,我們兩個就有衝突,就不能融洽,你好心給他服務,他拒絕、他不接受。他高我就矮化,這樣大家能夠歡喜親近,沒有矛盾、沒有衝突,我們以如理如法的表現,慢慢讓他覺悟,慢慢讓他領會到。所以我們的身,我們的身分,在這個社會上千變萬化,佛度一切眾生,經上講的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沒有分族類、沒有分宗教。我們對於不同的族群,首先要表示真誠恭敬,修「禮敬諸佛」;由衷的讚歎,「稱讚如來」;盡心盡力的供養,「廣修供養」,這樣才能把佛法送給人。沒有這三條,這麼好的東西人家不知道,你送給人家,人家拒絕你。

  上一次你們有不少同修,跟著我一起去訪問錫克教,我們進入他們的殿堂,你們看到我在當中禮拜。我這個禮拜,李木源居士在旁邊觀察,錫克教徒很受感動。我們對他禮敬,對他稱讚,對他供養,他也是這樣回報給我們。我讀他們的經,他們也會讀我們的經。我們如果排斥他,我是第一,你是第二,你不如我們;他也說他第一,你們佛教是第二,永遠矛盾、永遠衝突,違背了佛陀的教誨。所以有人問:法師,你為什麼拜他們的經典,拜他們的神像?我眼睛當中那都是佛,毘盧遮那如來、阿彌陀如來,應以錫克教身得度者,即現錫克教身,他是佛;應以天主教身得度者,他就現天主身、就現神父身。我看到神父、看到阿訇,我眼睛當中他們是佛菩薩,他不是外人,佛菩薩現這個相而已。所以我的「恭敬、稱讚、供養」是平等的。你們心裡面有分別,我沒有分別,你們心裡分別,你沒有學大方廣;我沒有分別,我學大方廣,我落實大方廣。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我告訴大家,我告訴九個宗教: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佛法裡面,世尊在《華嚴經》上說道,這個共同體是什麼?是心性。《華嚴》上說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性識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共同體。在大乘法裡面稱為法身,大家常常聽佛家講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句話就是說明,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共同一法身。像我們這些眾生,我們眾生是未來佛,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共同一法身,共同一個生命共同體,不是外人。

  這個話我怕大家聽不懂,很不容易體會,我舉我們這個身做個比喻。我們這個身,眼是個族群,耳也是個族群,每一個器官是個族群。眼是一個宗教,耳也是個宗教,每一個器官都是一個宗教。宗教不相同、族群不相同,是一個身。眼要說它第一,我比耳高,好了,兩個就衝突,衝突人身體就不健康。所以個個都第一,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舌嘗第一,天下太平,身體健康長壽。這是《華嚴》教學,《華嚴》給我們說的事實真相。所以我跟他們講,佛教第一,基督教也第一,回教也第一,猶太教也第一,個個第一,就像我們身體各個不同的器官一樣。我佛經第一,你們《聖經》也第一,《古蘭經》也第一,個個都第一,天下太平,我們的法身健康。

  為什麼會造成一些衝突?誤會,沒有讀書,沒有人教導你。《無量壽經》上四句經文,我們聽了是無盡的感慨!「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不要怪他,沒有接受過聖賢的教誨。真的把書念通了,讀書是明理,明理就叫看破,看破之後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真正發心為社會、為一切眾生服務。無論用哪一種方式服務,我們在這個社會上從事於各種行業,行業都是為眾生服務的,這觀念就不一樣。眾生、凡夫是為自己利潤而服務的,佛菩薩是為利益社會、利益眾生而服務,不一樣。眾生為自己活得很苦,非常非常辛苦;菩薩為眾生,生活得非常自在、非常快樂。這裡面關鍵就是「覺迷」,眾生迷惑,佛菩薩覺悟,釋迦牟尼佛的教學內容就是如是而已,我們要清楚、要明瞭,要認真接受佛陀的教誨。

  佛經裡面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這些意思要體會,不必去研究,研究不出來的。為什麼研究不出來?研究是用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研究不出來,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意思自然就現前了。所以佛教我們悟,不是教我們去研究。真正的覺悟是要從如法修學裡面才能得到,離開如法的修學,你決定不能開悟。如法修學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佛教給我們怎麼做,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說不可以做的,我們嚴格遵守,決定不去違犯,這是我們求覺悟的途徑。否則的話,那就真的像此地所講的,「一切眾生莫能入」。

  「善逝如空」什麼意思?「逝」用現代的話來講是放下。什麼叫善逝?善逝是放下跟提起是一不是二,這個叫善。我們舉個淺顯的例子,你今天在工作,工作得很認真、很負責任,盡心盡力把這份工作做好,可是你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善逝。不是事情不做了,事情不做那個逝就逝去了,沒有善。所以善逝的真諦,我的工作是為社會、為眾生,不為自己。不為自己是「逝」,為一切眾生是「善」,它是一不是二。我今天在念佛堂念佛,不是為自己念的,為一切眾生念的。

  念佛是什麼意義,更要清楚,更要明瞭,要解其義趣,這個才是有真實功德,以這個真實功德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叫發願迴向。如果沒有真實的修持,拿什麼迴向?我們今天念幾句佛號,迴向真管用嗎?我相信許許多多人懷疑。你念一部經,念一萬遍《地藏經》,迴向給一個人,這個人問你:這有用嗎?別說念一萬遍,念一百萬遍都沒用。要怎樣才有用?念經的時候要真念,不是口念。怎樣真念?隨文入觀,像我們展開經卷看到經文,我們的心、境界就轉變了,這是真念。讀到善逝,我們確實立刻就落實了,我把我落實的這個功德迴向,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善逝這兩個字就是《金剛經》上說的兩句話,「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逝是離一切相,善是修一切善,就這兩句話。離一切相是智慧,修一切善是德行,這個功德迴向給人,人就得利益。

  《地藏經》上,光目女、婆羅門女念佛,時間不長,一日一夜就能超度她母親離開苦難。什麼原因?她在念佛裡面得真誠心、得清淨心、得平等心、得正覺心、得慈悲心,她用念佛,把這五種心念出來了,這個功德才大。我們今天在念佛堂,念了這麼久的時間,這五種心一個也沒念出來,還是虛偽,還是染污,還是不平,還是愚痴,還是自私自利,念一百年也沒有功德。只可以說你在念佛堂念佛,比說閒話罵人好一點,除此以外,你還有什麼功德!佛法是講道理的,理明白之後,我們才不疑惑。善逝如空,空是虛空,這個空是說我們的心量。我們的事雖然是很有限,做得不大,影響太大了,影響到虛空法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代年輕人都接受過科學的教育,如果在科學裡面更深入一層,他們就明白了,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情。近代的大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現象都不存在,跟佛法講的愈講愈接近。這是什麼現象?愛因斯坦講這是波動的現象。我們聽他這個說法,深深感到他的超人智慧,觀察入微。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確實是波動的現象。佛給我們講這些宇宙、大宇宙、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怎麼來的?佛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波動,不覺就是波動,極其微細的波動。從這個波動就產生幻相,「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相第一個是無明業相,這就是講最初那個波動;從這個波動裡面產生了見相,唯識裡面講的見分,相分;相分叫境界相。從境界相再變化成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六粗相;沒有離開自性,都是自性變化出來的。自性如空,它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雖然能現相,一定要知道相不是真的。佛家講真假,真是永恆存在,永恆不變就叫真的;它不是永恆存在,它是剎那剎那在變化,這叫假的。所以佛家講有,叫妙有,妙有非有,佛家講性體、講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空有是一不是二。你什麼時候能夠懂得一,你就入門了。佛法是不二法門,你「二」,永遠在門外進不去。

  我們看《壇經》,印宗法師向六祖請教,聽說惠能是從五祖那裡出來的,他是一個講經法師,他向他請教,五祖平常對於禪定、解脫怎麼講法。能大師回答說: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一聽就覺悟了。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不二法,你也就有了入處。今天諸位要看到那是錫克教、那是伊斯蘭教、那是基督教,你永遠入不了佛門,永遠搞六道眾生,永遠搞六道輪迴。什麼時候你也能像能大師那個覺悟,眼前所有一切法皆是不二法;不但性不二,相也不二。相怎麼會不二?如果你看到現相是波動的現象就不二了,所以才給你講「性相一如,事理不二」。這個話是真話,是諸佛菩薩所見,諸佛菩薩所知,《法華經》上講佛知佛見,信解行證都是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然後我們生活行持就跟諸佛菩薩一樣,「善逝如空性清淨」。他沒有說心清淨,性比心更深入一層,徹底究竟了,大乘法裡面常說的「徹法底源」。這個性本來清淨,現在還是清淨,如果說性被污染了,那這個性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不但跟諸位講這個性體是清淨,再跟諸位說,色相也清淨。色相是身體,我身體也清淨。為什麼這個身體清淨?身體是性變現的。能變現的清淨,所變現的怎麼不清淨?你說我現在身不清淨,我煩惱很多,那我再問你,你煩惱在哪裡?找出來給我看看,你這個身體哪個細胞裡頭有煩惱?你說你貪心,你貪心在哪個細胞裡頭?你說你瞋恚,你瞋恚在哪個細胞裡?找出來我看看。找不到!找不到不就是假的?所以才曉得,所有一切的污染從哪裡來的?是你錯誤的念頭上來的。錯誤念頭完全不是事實,在身體裡頭任何細胞找不到,所以給你講,你的毛病發生在妄想分別執著。妄想不在身體裡頭,分別也不在身體裡頭,執著也不在這個身體裡頭,全找不到,所以才說這是假的。

  達摩到中國來,慧可向他求法,那是真心,不是假心。冬天雪下得很深,他站在地上雪都到了膝蓋,達摩在那裡打坐,閉著眼睛理也不理他。看什麼?看他的真誠,必須有十分的誠敬,那個話才有效果,不是誠敬心沒有用。最後他看到達摩祖師還不理他,從前出家人身上都帶著戒刀,把刀拿下把自己手臂割下來,端著手臂去供養法師。達摩看他這樣的誠心,你何苦?你為什麼到這兒來?他說:我心不安,求禪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伸出一隻手,你們看很多達摩祖師的像,手伸著,「你拿心來,我替你安」,他聽了這句話,回頭反省,他說:我找不到心在哪裡,「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我予汝安心竟」,我把你安好了。這一句話他徹底覺悟了,明心見性了。我們今天看到這個話,我們也會說,你們也會聽,你們覺悟了沒有?你們為什麼不覺悟?沒有那一份誠心。他有十分的真誠,他得十分利益。我們今天絲毫誠敬心都沒有,所以這個話反複念上十遍、一百遍,一點利益得不到。他從這兩句話當中徹底明瞭了,明瞭身清淨,身心清淨,世界清淨。諸佛淨土在哪裡?就在現前。

  你為什麼生活得這麼苦?妄想分別執著帶給你這麼痛苦,妄想分別執著你去找,決定找不到。所以你要學會佛法,當你有苦難的時候,你回過頭來,我的苦在哪裡?你找找看,找一會兒找不到,你就會笑起來了,沒苦!所以給你講真話,心性清淨,現相清淨,無有一樣不清淨,這個世界是清淨世界。佛在經上常說,這一切眾生是可憐憫者。如果真的不清淨,真的有這些苦惱,佛就不可以說可憐憫者,那說這個話太過分了,確實沒有而自以為有,這才叫可憐憫者。這個自以為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是假的,決定不是真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不覺本無,本覺本有」。本覺是真性,本有決定可以證得,本無決定可以放下,可以離開,你今天不肯離開,那有什麼法子!所以佛家常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麼是屠刀?傷害自己法身慧命的,比喻作屠刀。什麼東西傷害自己的法身慧命?妄想分別執著;佛家的術語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要說這些名詞大家不好懂,解釋很麻煩,我把它換個話說,無明就是妄想,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明白這個道理,從哪裡下手?這是我們講修行,修行是修正錯誤的思想行為,從哪裡下手?一定要從放下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頭,放下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行為,你就得自在了。

  我這一生在佛法裡得一點受用,有很多人問我,我功夫得力在什麼地方?說實在話,我得力在三不管,我一生奉行這個戒條,「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我們心才會清淨,一管就糟了。我一生只是讀經、講經、教學,其他的什麼事都沒有,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就是連讀經、講經、教學也不放在心上,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成就眾生就是成就自己;換句話說,障礙眾生就是障礙自己,破壞眾生就是破壞自己,自他不二。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明白了,明白之後不要人勸你,不要人鼓勵,自自然然你就會去做。要人家勸你去做,你還是不通,你沒真搞清楚,真搞清楚哪裡要人勸?可是這個事情要搞通,不是個容易事情,自己要真幹,要一段時間來磨鍊,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妄想習氣磨掉。什麼方法磨?人事環境裡面去磨,真修行處。

  《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最好的修行榜樣,五十三參總歸納四個字,歷事鍊心。歷是經歷,世出世間所有的事情,你都要經歷,你都要參與,在這個裡頭鍊什麼心?鍊「善逝如空」;也就是說,去鍊「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就鍊這個心,這是真實的定慧。為什麼要離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要修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是我們離相修善的基本原理。

  這一次溫馨晚會上我講話,但是這一段是臨時想起來的,沒有寫在講演詞裡面,臨時想起來的。和平,全世界的人天天祈求和平,幾千年到現在和平不能落實,什麼原因?我們口裡都叫和平,都愛和平,實際上和平理論的基礎沒找到。所以是一個無根的和平,只是一個理想,沒有法子落實。我想到這個事情,才想到和平理論的基礎,我們在《華嚴》上看到,《華嚴》上看到理論的基礎。我又提到,我在北京歷史博物館,青州出土的佛像,毘盧遮那佛身上穿的袈裟,我看到了事實,和平落實;有理論的基礎,有事實的基礎,和平不難實現。可是這兩個基礎,一個是理,一個是事,必須要大力傳播到世人,人人都明白了,人人都覺悟了,決定能夠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真正做到愛人如己,愛這個地球像自己的家園一樣,無分彼此。所以不讀《華嚴》,不入《華嚴》境界,這個事情就難。

  淨宗,我們這十幾年的提倡,好像有一點小成就了。淨宗經典不長,內容太豐富了。《大方廣佛華嚴經》,古人說得好,是《無量壽經》的註解。如果不能夠通達《華嚴》,《無量壽經》的味道就講不出來,你體會不到,你怎麼會講得出來?所以將來發心學《無量壽經》、弘《無量壽經》,我勸勉同修一定要深入《華嚴》境界,你將來弘揚《無量壽經》、弘揚《阿彌陀經》就沒有障礙了。淨宗的祖師大德沒有不通《華嚴》的,你們看看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你展開《疏鈔》來看,那就是小本《華嚴》,全是《華嚴》境界,全是《華嚴》思想,《華嚴》貫穿世出世間一切法。我現在有時間也會看看其他宗教的經典,我了解得比他們深刻,什麼原因?所有一切典籍,可以說都是《華嚴》的枝枝葉葉,我們找到根本了,摸到源頭了。我們要如何把《華嚴經》介紹給世人?介紹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今天所做的都是這個目標,都是這個方向。希望一切眾生有共同的認知,徹底的覺醒,明瞭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世出世間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末後『普為世間開正道』,這是一切世間的正道,這個「正道」是真實智慧之道、真實德行之道,跟世間人所講的聰明不一樣,世間人聰明不能解決問題,真實智慧才能解決問題。人只要開真實智慧,科學技術會給我們帶來物質上的方便,有百利而無一害;如果不明正道,科技發達我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貪圖這一點方便的享受,得不償失。在今天這個形勢之下,我們不能否定科技,我們如何來疏導,如何來補救它的弊病,避免它的副作用,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很冷靜、很細心觀察,唯有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當中無比殊勝的《華嚴》教學,真正能夠消除科技所產生的弊端,帶給整個人類真正的幸福美滿。這是持國天王,有這個認知,持國的理念才完備,有這種落實,持國的名義才落實,這是我們應當要認真努力學習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