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五九卷)  2003/5/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59

  諸位同學,請看經文,娑婆世界鄰近的十方,下方關鑰世界,如來名號第四句看起:

  【或名無常所。】

  世間人可以說六道裡面的眾生都有『常所』的執著,像出家人跟一般人初次見面,人家一定會問你:法師,你的道場在哪裡?我們常常在國外弘法,每個地方也都有道場,人家就會問你:你的總部在哪裡?總是免不了有這樣的執著,這執著可以說由來久矣。我們在六道裡頭輪迴,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劫的時間,這習氣已經成了習慣,真正是所謂習慣成自然。殊不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就無常所了。

  我們中國人常常說,文殊菩薩的道場在五臺山,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峨眉,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普陀,好像都有常所。其實不然,法身菩薩他們的境界,觀音菩薩普陀山在哪裡?處處都是普陀,凡是他現身的地方都叫普陀。凡是文殊菩薩示現的地方都是五臺,真的無常所,這是什麼道理?連現在科學家也發現,也肯定有這麼一樁事情,但是現在不能兌現,這什麼事情?空間沒有遠近,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沒有前後就是沒有時間,哪來的常所?如果有常所就麻煩,遙遠的地區眾生有感,你怎麼去應?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邊多遠?十萬億個佛國土。一個佛國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很難說。早年我學佛的時候,總以為一個大千世界就是現代天文學家所講的銀河系,黃念祖老居士說不是。那銀河系是什麼?他說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那就太大了。銀河系如果是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再乘一千是個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乘一千是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有三個千乘的,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世界,一佛土,這距離無法想像。我們這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當中有多少個大千世界?有十萬億個。一個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這樣遙遠的距離,但是在如來境界裡,法身菩薩境界裡,它就在面前。為什麼?沒有空間。阿彌陀佛成佛,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已經十劫了,過去十劫了。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時間,成佛就在現前,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如來始成正覺」,在我們觀念當中「過去過去太遙遠太遙遠了,佛在那裡成佛」,就在當下。他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哪有常所?所以「無常所」裡面含的意思很深,這不是妄想、不是幻覺,是事實。

  科學家是從數學裡面推演出來的,在某一個狀況之下,宇宙是靜止的。我們現在知道宇宙是動的,剎那剎那在變化,這佛在經上也說過。現代的太空物理對這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但是對於浩瀚的宇宙知道還是太少太少了!非常可惜,這麼多科學家沒有讀過《華嚴經》。如果讀《華嚴》,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大開眼界,確確實實如來境界是寂滅相,清淨寂滅。在大乘經裡面什麼時候證得寂滅?法雲地的菩薩證得寂滅境界,《仁王經》裡面講的下品,等覺是中品,妙覺上品,妙覺就是諸佛如來的果位。七、八、九三地證的是無生法忍,那個境界已經不得了,無生法忍是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看一切法是生滅,在他的境界裡一切法不生不滅,無生法忍。

  今天科學我們也不能不佩服,他從數學裡面推斷有這境界,看科學家用什麼方法來證得。我們知道佛法裡面是用禪定,甚深禪定,「淨極光通」,光是智慧,淨到極處智慧開了,宇宙的真相你就見到了。一切萬法、一切法的真相統統見到了,所見到的都是清淨寂滅相,那是真正的殊勝莊嚴,一絲毫沒有破壞。我們曉得這眾生起心動念,就把我們環境一切相破壞了。妄念才一起,這念頭立刻就感染你的周邊環境,而周邊環境立刻它就有反應,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這就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唯識所變。在這裡頭不知不覺起了妄想分別執著,真相迷失了。佛菩薩大慈大悲示現在世間,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迷就是妄。換句話說,破迷開悟就是轉妄歸真,示現教學目的在此。再看下面第五個名號:

  【或名覺悟本。】

  『本』,本性。法相唯識學家他們不承認法相,他只承認唯識。為什麼不承認法相?相是識變的,識能變,相是所變,能變是真的,所變是假的,他們捨假取真。他們心目當中宇宙之間有什麼?只有識,除了識之外一無所有。這就好比古人從比喻裡頭常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用黃金做的器皿,形狀幾千種、幾萬種不一樣,琳瑯滿目;法相唯識家看的時候,你這裡什麼都沒有,只有黃金,除了金之外什麼都沒有。他說的沒錯,幾千種幾萬種每一種都是黃金做的,他講的沒錯。

  此地講的「本」可以說是本識,本識已經是第二義了。第一義是什麼?本性。識從哪來的?識從性來的。迷了自性,佛的話所謂是「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就是本識,阿賴耶識,無明業相!從無明業相,業是動的,這一動那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知見立知」,這就產生變化了。知見立知,「轉相」,隨著轉相它就真的「現相」,現相這是相分。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轉相是精神,現相是物質。精神跟物質從哪裡來的?從無明業相裡頭變現出來的。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能夠覺悟到這一層,不錯了,法身菩薩了,但是它還是第二義。第一義是本性,本性跟阿賴耶是一不是二,覺了就叫本性,迷了就叫阿賴耶。所以法相宗裡面講阿賴耶是真妄和合。

  什麼叫真妄和合?就是覺迷和合。它有覺的那一分,也有迷的那一分,覺的那一分是自性,迷的那一分叫阿賴耶。佛法教導我們,我們覺悟,到底覺悟什麼?這地方不能含糊,不能搞錯,要真正找到根本。根本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真心」、「本性」,禪宗裡面說它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它的名字很多。佛在有情眾生說它作佛性,在無情眾生說它作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絕對不是兩個性。所以「覺悟本」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是本,就是覺悟本。雖然覺悟,覺悟本了,一點都不錯,但是不究竟、不圓滿;圓滿的覺悟,如來果地。

  《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菩薩就覺悟本了,但是他要圓滿覺悟必須要破四十品無明。圓教初住菩薩破了一品,還有四十品,經歷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品無明破盡了,那個時候叫圓覺,圓滿了;在這境界又稱作無上正等正覺,我們中國人常常講無上菩提都是這意思。佛在此地示現教導我們、提醒我們,我們學佛要以這為終極的目標,我一定要得到。不能夠得少為足,不能夠把中途站當作最後的目的地,那你就錯了,如來用這名號最重要的意義在此地。這中途有許多站,那不是我們的目的地,目的地是圓滿的明心見性,真正達到究竟圓滿,這一樁事情要努力認真學習。

  佛法教學的內容,無論在質上或者在量上,全世界大學統統集合起來也不能夠相比;人間天上、三千大千世界集合起來也不行,你還是比不了。就算《華嚴經》來說,龍樹菩薩在龍宮,大龍菩薩所收藏的《華嚴經》分量有多大?他告訴我們,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我們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土,十個三千大千是十佛土,那是世尊說的;「一四天下微塵品」,那每一品的分量都不得了,無法想像!我們今天這本子是什麼《華嚴經》?《華嚴經》的目錄提要。就跟《四庫全書》一樣,你們看到《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有一冊叫目錄提要。我記得好像目錄提要總共有五冊,你看全書一千五百冊,目錄提要只有五冊。

  我們今天讀的這《華嚴經》是目錄提要,你想想看全世界的大學所有的科系合起來,跟《華嚴經》比小巫見大巫,不能比!這才知道佛菩薩教學真是博大精深,博大是說量,精深是說質。世出世間一切法應有盡有,這就像現在說科系,你們這世間所有科系他都有,還有許許多多的科系你們這世間還沒有,太多太多了。所以終極的目標一定要知道,決定不是說我們學佛證個小果就很滿足了。證個阿羅漢果,像濟公活佛一樣,神通自在,那心量太小了。阿羅漢果在佛法裡面小學畢業,菩薩裡面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權教菩薩好比中學,十住、十行、十迴向好比是大學,十地菩薩好比是研究所,每一個階段都有畢業。不能說到那個階段就心滿意足,不想再向上提升,那你就錯了。永遠要向上提升,提升到如來果地,那就再沒有往上去,圓滿了。

  性德圓滿現前,現前之後你常住常寂光中。雖然常住常寂光中,他作用不可思議,哪個地方有眾生感,他那個地方就現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他在那裡現身教學,感應有緣。每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同就是緣不一樣,所感應的形相不一樣,教學方式不一樣,所說的法門也不一樣,無量無邊!不僅是無常所,無常身、無常法、無常行、無常色,隨眾生的心想自自然然的顯應,這不可思議。

  祖師大德給我們說,他們的話都是有根據的,絕對不是妄語,「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很希罕,難得有一個人得道,末法時期!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哪個法門,為什麼這麼難?在理論上是一點不難,眾生成佛是一念之間,一念覺眾生就成佛了。問題在哪裡?問題我們沒有辦法覺,覺不出來,迷得太深了。迷在見思煩惱裡面,塵沙煩惱裡面,無明煩惱裡面。這從總的理論原則上來說,見思煩惱斷了,你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你證權教菩薩果;無明煩惱破一分,你才是真正實教的菩薩,法身菩薩,分證位菩薩。你試試看你見思煩惱能不能斷掉?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還會不會起心動念?自己清楚!如果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還會起心動念,你煩惱沒斷,你心裡頭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是六道凡夫。

  我常常講,這話講千遍萬遍都不多,為什麼?還沒做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了沒有?放下名聞利養,名聞利養你還動不動心?你還追不追求?五欲六塵你還貪不貪圖?貪瞋痴慢這些東西要不斷掉,菩提道上一寸也進不去,確確實實你是被拒絕在菩提道之外,沒進門。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有成就,這十六個字不能不放下,放下之後能不能成就?放下之後學別的法門不能成就,學淨土法門肯定成就,這是一個不思議的法門。

  末法時期,真正了生死出三界證無上菩提,那個根本就是淨土法門。你要曉得《華嚴經》到最後怎麼成佛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就是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法身大士,普賢文殊這兩位大菩薩帶他們到極樂世界,才能夠圓滿無上菩提。這境界了不起,毘盧遮那佛的心量我們要學習。我們今天這麼一個小道場,大家在一起同參多年了,現在有一個人把你們帶到別的道場去了,把我們這道場的人都帶走了,信徒也帶走了,你是怎麼個反應?你一定大發雷霆,這還得了,成什麼話!而毘盧遮那佛的反應是鼓掌歡喜。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為什麼?到極樂世界成就快,他到那邊去拿博士學位。

  在華藏世界拿很難,初住菩薩要證得無上菩提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實際上還拿不到,三大阿僧祇劫證得什麼正果位?法雲地的菩薩。這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第一個阿僧祇劫證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一個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圓教初住算起的,沒有證得初住以前不算。第二個阿僧祇劫,愈上去愈難,第二個阿僧祇劫證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證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你證得什麼果位?法雲地的菩薩,十地菩薩,不錯,那真的是成佛了,為什麼?你已經證得寂滅忍,下品;等覺,中品;妙覺那就是如來果地,上品。這統統叫寂滅忍,清淨寂滅。

  所以今天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那個沒有關係,一定要求生淨土。《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看看《三輩往生》,《三輩往生》經文一共四大段,前面三段上輩、中輩、下輩,後面一段是修學其他法門,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慈舟大師在這科判裡面把那一段判做一心三輩,那不是修淨宗法門的,修禪也好、修密也好、修天台也好、修法相也好、修華嚴也好,統統都是,修其他法門的迴向求生淨土,淨土這門太大太大了。阿彌陀佛絕對不是說「你一定要修淨土法門你才能往生,修別的法門我不要你」,阿彌陀佛沒有這話。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統統都收,只要你願意來,這願意來的要具足信願行,你就能往生了。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你到底是生哪一土?什麼樣的品位?就在現前的功行。所以,我們真正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現前要記住福慧雙修。為什麼?《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修福不行,它講的條件裡頭有福德,善根是智慧,要修智慧,要修福德,要有因緣。因是沒有問題了,哪個人沒有因?都有因。最重要的是緣,要具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那是緣。古大德給我們講,經教不能不知,特別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概論,《華嚴》是大本《無量壽經》,《華嚴經》上所講的這一切跟西方一模一樣。

  前清乾隆時候,彭際清居士,這是了不起的,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大佛學家!在佛門裡面宗教顯密他都通達,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這話是他講的。他自己寫了一本書,《華嚴念佛三昧論》是他寫的,黃念祖居士有《講記》,我們都把它印出來了,諸位可以看看《華嚴念佛三昧論》。所以,我們今天學《華嚴》沒有離開淨土,沒有離開我們的本門,這要知道。淨土五經裡頭有《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行願品》是整個《華嚴經》的綱要,擴展起來就是全部《華嚴經》。要「覺悟本」,這「本」的意思很多,很豐富,從根本修才會有成就。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關鑰世界如來名號第六句:

  【或名斷增長。】

  這名號『斷』字要有個頓號,『斷、增長』,不是把增長斷掉了。這一句實在講它是個雙關語,但實際上的意思,它是兩個意思,「惡法要斷,善法要增長」,就兩個意思。「斷」是對惡來說的,「增長」是對善來講的。如果把「斷增長」合成一句,那就是完全對惡法說的,惡法決定不能叫它增長。但是我想這不是大乘教的本意,儒家教學有這意思,《禮記》裡面講的「傲不可長」,那就是斷增長的意思,「傲慢人人都有,可以了,不能再增長」,是這意思。但是佛法裡頭這惡法要斷盡,那個斷的意思,我們很清楚很明瞭,就是轉惡為善。因為惡性跟善性是一個性,性實在講沒有善惡,迷了它就變成惡,覺了它就變成善。所以大乘法裡常說「善惡不二」,不二是講的性不二,它體性不二,它的相是二;作用不同,性是一個,所以性是一個就不能斷,惡性要是斷了,善性就沒有了,這是大乘法裡講得多,性永遠不會斷的。怎樣把不善的性轉變成善性,也就是說轉迷為悟,迷要斷,覺悟要增長。

  佛的名號用這幾個字,豈不是時時刻刻教我們念名號、聽到名號要覺悟,在提醒我們。提醒要一切時一切處永無間斷,為什麼?眾生無量劫來迷失了自性,時間太長了,迷得太深,已經變成習慣,不知不覺他就迷了。要不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在前面說過,你想覺覺不起來。現在想覺悟,可是過一兩分鐘之後又迷了,這是人之常情,六道眾生的常情。所以佛善巧方便,佛把這提醒大家的用作名號,讓你天天念「南無斷增長如來,南無斷增長如來」,天天念,常常聽,縱然常念常聽還是迷而不覺。像我們在這世間,常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是天天念嗎?覺了沒有?沒覺。對人還是沒有慈悲心,對自己還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沒有清淨。「牟尼」是寂滅,沒有!「釋迦」是仁慈,對人沒有仁慈心,天天念也沒用,你才曉得這個難。《地藏經》上講的那個話一點都不錯,「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話說得不過分,迷就是罪,起心動念無不是迷,迷惑顛倒。

  我們學佛有同學來問我,法師的成就長時間的薰習,沒錯!我二十六歲學佛,今年七十七了,用中國的人的算法,五十二年了,五十二年天天沒有間斷。學佛五十二年的人,有,不是沒有,一間斷就不行了。所以你們大家知道我對韓館長感恩不盡,什麼原因?她讓我天天在薰習。這薰習不是一般的薰習,講台上去講經,講經要充分預備。我初學講經的時候,上台講一個小時要預備四十個小時,不是那麼簡單的。換句話說,全部精神時間都集中在這裡頭,想打妄想沒時間,一心專注!三年之後,一個小時大概需要十個小時準備就夠了;五年之後大概一個小時,講一個小時頂多兩個小時準備就夠了;十年之後,我用一天的時間準備,可以講七天。從這裡就顯出進步了,愈講愈熟。

  發心弘法利生。李老師當時在我們這經學班裡面常講,經學班有好幾個同學,我們的相很薄,沒有福又短命,這李老師常講,一點忌諱沒有!要修福,要發心講經,發心講經福慧雙修。自己壽命到了,沒有關係,眾生需要你講經,那個壽命自然就會延長,我也沒有求長壽,這是李老師教的。換句話說,捨己為人。住在這世間,我自己壽命已經盡了,還有壽命是那是為別人工作的,這不是為自己的,這是得三寶加持!這加持對自己來說利益太大太大了。如果照我自分這壽命來看,前天你們哪個同學提到翁陽春居士(洛杉磯的),他跟夏景山同學,他殘廢殘障,頭腦聰明。他跟夏老居士同一個老師學,他們兩個同學,夏老學看風水,他學算命,算得很準確。我的壽命只到四十五歲,今年七十七了,延長三十年出頭了。這三十年我才稍稍能契入經教,這是我得的大利益。所以我深深感覺到,如果沒有長的壽命,你就沒有長時間的薰修。壽命到了,這是佛法裡面講的死魔,《八大人覺經》上跟我們講四種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魔障現前了,你不能成就!

  壽命可以求,捨己為人。自己的福報不大,眾生的福報大,我自己福報享盡了,今天我為眾生服務。為佛法服務,為眾生服務,這兩個福報加上來就大了,為佛法服務,佛的福報,沾佛的福,為眾生服務,沾一切眾生的福,是這麼個道理。我們自己多一點時間長時薰修,一定要發心斷惡修善,我們在經教上所學的東西要落實,不落實等於沒有修,那個不起作用。學以致用,我學了我就有用處,惡要斷、迷要斷、邪要斷,凡是與性德相違背的統統要斷,凡是與性德相應的要增長。如果只斷不學,沒有增長,消極!只有增長不斷,雖然看起來好像是積極,你裡面有摻雜,摻雜著不善,你的功德不能圓滿,不能不知道。第七個名號:

  【或名大速疾。】

  『大速疾』就是佛法裡面常常講的勇猛精進。其他的事情緩慢一點無所謂,這事情緩不得,生死大事,這一生你要不趕快去做,來世你還搞六道輪迴,那就糟了,這一輪迴就退轉了。縱然這一生修得不錯,來生還能夠得人天福報,可是你要看清楚,這世間許許多多大富大貴;大貴在這世界上有地位,做帝王的、做宰相的,現在做總統的、做部長的、做縣市長的,都是前生修的大福報,貴人!擁有財富的,工商業的鉅子,有億萬財富的,前世修的!你仔細觀察他們,他們學不學道?能不能接著幹?頂多對佛法擁護,出一點錢,不學了!佛在《四十二章經》上講得好,「富貴學道難」,他不肯學了,你有什麼法子?

  我們將來一轉世,這一生修得不錯,修的有福有慧,來生就像這些人一樣,做大官發大財,那一發就迷了,肯定迷在五欲六塵追求享受去了。佛菩薩來示現都不懂了!好,福報享完了,死了之後墮三途。不要說別的罪業,富貴人家的飲食就不得了,天天吃眾生肉;如果在事業上與同行的競爭鬥爭、損人利己,這業報不得了。這些事實都擺在我們眼前,我們有沒有看清楚?你看了之後,你恐不恐怖?這是佛法裡面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修慧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有什麼好處?所以對於佛法的修學要勇猛精進,斷惡要快,修善要積極,刻不容緩。尤其在現在這時代,決定不能疑惑,決定不能遲緩,名利方面的事情遲緩無所謂。

  今天真正講成功,我這幾天還是在想這些事情,我想到印光大師的開示,他老人家建議我們現前這一代人,應該怎樣真正取得彌陀淨土?他建議道場不要大,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不化緣、不募捐、不收徒弟、不做法會、不傳戒、不做經懺佛事,每天統統都是佛七,這就是靈巖山的方式。蘇州靈巖山寺常年佛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梅光羲居士勸我們,修淨土的人一定要學《無量壽經》,對淨土要認識、要明瞭,你嚮往的心懇切了。印光大師沒有提到學教,在他那個時代,行!念佛人大家都有根底。現在雖然出家了,真的對佛法一竅不通,信心不堅固,心是浮動的,他住在一個地方,他住不住。

  早年我在台灣,哪一年我記不得了。我曾經過年的時候,在高雄左營興隆寺,那是天乙法師的道場,我在他那裡住了四、五天。天乙法師跟我談過,他有五間廟,建築規模都不錯,他很感嘆。他說這廟確實很莊嚴,生活學習環境都好,他說:法師,為什麼人住不住,住一段時期都想走?他就講:我們在書本裡面所看到的記載,古時候這叢林寺院住眾趕都趕不走,為什麼現在我們有這麼多好的條件留都留不住?我當時跟他說:古時候出家人是求道,你這地方有道,他是為求道來的,他當然不肯走。今天我們這道場沒有講經說法,沒有東西學習,天天是搞經懺佛事,經懺佛事養成貪心。為什麼?哪個道場單子多,他就走了。別的道場那一個月趕經懺賺的錢比你這裡多,他就會走了,所以留不住。

  那個時候我正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楞嚴》,他問我這經要怎麼樣學法,我寫了一個「內典研學綱要」,就是在興隆寺寫的,文字不多,講了三天。我這裡面四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學習的目的;第二個段落,學習的態度;第三個段落,學習的方法;最後的段落,學習的果用。我講完了,我把寫的這點東西帶到台中給李老師看,老師肯定了。那個時候用油印,油印分發給我們同學做參考。在學道!道場,道才能夠留住道人。心裡頭沒有道的人他也會走,為什麼?這地方沒有名利。為名利來的時候,他要有利益才能留得住,沒有利的話就留不住了。真正學道的,你這兒有道就留住,你沒有道他當然走了。所以,這道業勇猛精進。

  印光大師講的這是很好很好的建議,小道場人數少,生活容易維持,不超過二十個人,真正在這裡念佛共修,都會有成就。信徒、施主來到這道場,一起共修,沒有雜心閒話,到這地方來進念佛堂,進講堂。我們的講堂講經,念佛堂念佛,真的會有成就。專修專弘,決定不能夾雜,他能成就。下面第八個名號:

  【或名常樂施。】

  『樂』是愛好,『施』,法布施。這地方不是講的財布施,如果說財布施,內財布施,內財是身體,身體要為人表演,就是說把佛法經典當中所說的落實在我這身體上。佛是佛心,相是佛的形相,行是佛的行為,佛心、佛相、佛行在哪裡?在經典裡頭。經典裡面講的道理是佛心,所說的一些方法是佛行,所說的境界是佛相,我們全部都要把它學會,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就像此地講的名號,每一句名號意思我們都知道,都很清楚,都要把它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做出來給大家看。

  有人發心也想來學習,好好的教導他;沒有人來學習,還是要很認真的去做到。為什麼?有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許許多多的眾生,他想學習,我們做出樣子時候,千萬不要把他們忘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為眾生,一切為正法。為正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為教學,佛家講教化,決不為自己求安樂。我們今天一天四個小時課,不能再少了,再少對不起佛菩薩,也對不起護法的這些施主。他們護持我們是求福報,我們以什麼福給他們?法布施就是回報。他對我財布施,我對他法布施,我們講經說法為人演說,點點滴滴的功德迴向給他們。這工作是他們支持來做的,不是他們支持,我們沒有生活來源,我們沒有弘法利生的道場,種種條件都不具足。他們發心來支持,使一切的設施都相當完備,我們在攝影棚裡面能夠跟各個地區同學,利用網路、利用衛星,我們天天在一起學習,這是施主們的供養,這是他們真正的護持,弘護一體。這世俗諺語裡面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襄盛舉」,諸佛菩薩的教化,這盛舉我們大家一起來做,認真努力的做,天天改進,不辜負施主,不辜負護法。歡喜布施就是歡喜為人演說,念念不忘做出來給人看。第九個名號:

  【或名分別道。】

  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教化,這是決定不能少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那是對法身菩薩說的,佛門裡也講所謂上上根人,一佛乘。但是九法界裡頭畢竟中下根性的人多,上上根太少太少!對中下根性的人,那就要講『分別道』,「分別道」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三乘法,大乘、中乘、小乘。近代還有一些大德們說,這三乘是出世的,入世的也要算進去,入世的說就是世間天乘、人乘,所以有所謂「五乘佛法」,隨順眾生的根性。確實有不少眾生對於人世間很貪戀,不肯離開人世間,「人很好,來生我還要做人」。佛很慈悲,有求必應,佛絕不勉強一個人,這一點我們要學。

  為什麼佛沒有煩惱?為什麼佛永遠智慧現前?恆順。對某個人有要求,對某個人有限制,那就錯了。他要不聽你的,不跟你合作,你不煩惱起來了嗎?他想來生還要做個人,比這一生還要好一點,可以,幫他就行了!你看佛是多麼隨順眾生,這一點我們要學。你想得人身,佛教你,怎樣得人身?你好好的修五戒,修十善,五戒十善得人身。然後教你斷惡修善,教你修布施、忍辱。財布施,你來生得財富;法布施,你來生有智慧;無畏布施,你來生健康長壽。所以你要曉得,這三種叫滿業,五戒十善是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

  一個人他不是聖人,沒有不受命運的主宰,諸位細細的讀《了凡四訓》你就知道,所謂是「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是個總統的命,你一定做總統,你要為國為民,你修福報。如果你坐上這權位,自私自利,所作所為損人利己,你來世就墮地獄!你不坐這位子,你還墮不了地獄,這位子上一坐的時候,做了幾年,時間很短,將來在地獄裡頭時間太長,那位子不好坐!貴人不好當,富人也不好當,兩者比較起來,貴人更難當,他修福容易,他造業也容易,一個不善的念頭多少人遭殃,他要背這因果責任。

  有人想到天上好,天上比人間好,想生天。想生天的人實在講佔大多數!佛教他修上品十善,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要修大福報,財施、法施、無畏施,要修大福報。福報太大了,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福,到天上去了。天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果像色界、無色界那還要有禪定,要修四禪八定,分別道。這世間有少數聰明人,六道輪迴不究竟,不是辦法,怎麼樣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行,佛也幫助你,你想超越六道,教給你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外面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不錯了,沒見性,還是不究竟。所以上上根人,他對於十法界的四聖法界也不滿意,他會問佛:你在哪個法界裡頭?佛在一真法界。「那我跟你去好了」,行!佛就傳授你一乘法,這些叫分別道,這大的說。小的,我們今天看到就在中文翻譯的經論裡頭,總共有三千多種,每一種都是分別道,不相同,愈分愈細,法門無量無邊,「法門無量誓願學」。末後一個名號:

  【或名摧伏幢。】

  『幢』是法幢,就是講經說法的標幟,圓形的,掛在旗杆上,外面人一看,「今天寺廟裡頭有法師講經」,喜歡聽經的人他就來了,當然在現在不用這東西了。『摧伏』是摧邪顯正,什麼是邪?煩惱是邪。什麼是正?性德是正。這是從絕對標準上來說,相對的標準那太多了,說不盡。但是你懂得這原則,凡是與煩惱相應的就不是正法。凡是與性德相應的,性德是什麼?簡單的講我們常常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性德。戒定慧是性德,六波羅蜜是性德,三十七道品是性德,普賢十大願王是性德,與這相應的,正法!與這相違背的,邪法!總的來說,教我們離迷邪染得覺正淨,正法。如果這法是幫助我們離開覺正淨,走向迷邪染,這是邪法。佛菩薩講經說法,無非是摧邪顯正,所以叫高樹法幢。下面:

  【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