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三四卷)  2003/1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34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六段東南方,苦滅聖諦第八句看起:

  【或名捨因。】

  這個名相不太好懂,清涼有個簡單的註解,他說「滅名捨因者」,就是註這一句,「無為無因,而體是果,菩提之道,望此亦因,獨寂滅涅槃,得稱果果,故曰捨因」。註雖然不長,把意思都顯示出來了。這個義理很深很深,確實不是九法界眾生的境界,因為這個地方講的都是說到如來地。但是我們學佛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事實真相,對修因證果,你就很不容易放下。果怎麼證的?一定修因。不修因,怎麼能證果?於是自自然然堅固執著修因,這種堅固執著因果的學習是在九法界。但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能講沒有因果,也不能講有因果,《華嚴》圓教裡面,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講得很多,要通達明瞭。就好像讀書一樣,像學校,這是研究所博士班所講的,不是在這個最高層次學習當中,以下的,統統是「不昧因果」。

  我們想到唐朝時候,百丈大師野狐禪的公案,錯下一個字的轉語,你要背因果。他說話的對象是沒有出離六道的眾生,不能說「不落因果」。『捨因』,確實就是不落因果,對誰講的?對法身菩薩講的。所以,就跟大夫治病用藥一樣,這是個好的藥材,但是要對症。不對症,再名貴、再好的藥材,你把人治死!譬如在中國習俗裡面,大家都曉得名貴藥材,人家提到名貴藥材就會想到高麗蔘。高麗蔘一般人能吃嗎?不能吃!這是很名貴的。對症,把病治好,往往只幾塊錢的草藥,病就治好了。

  所以,野狐禪的公案很值得我們警惕,就是什麼?那個藥不對症;藥沒有錯,你用錯了。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契機,法沒有錯,無量無邊法門就好像無量無邊的藥材,哪有錯?你得要對症。那個病人害的是什麼病,不是所有的藥都能吃,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世尊一生所說的佛法,那是什麼?法藥,那是治一切眾生病的。可是你要曉得我自己害的是什麼病,在世尊這麼多法藥裡頭,哪一付藥對我的症,能把我的病治好!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藥品,眾生有八萬四千病,各個不相同。對症了,真是藥到病除,你這一生就成無上道,把你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統統給治好了,真的是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所以要明理,知道自己害的是什麼病?把自己的病治好了,然後再學無量法門。學無量法門幹什麼?治眾生病,眾生無量無邊的根性,無量無邊的煩惱。學無量無邊法門是為眾生,學一個法門是為自己,這要知道。學無量無邊法門不是為自己,就跟我害病一樣,我不能把藥店裡所有藥統統買來吃,準死無疑!

  害病吃藥這樁事情,大家都知道;佛法修學對治自己煩惱習氣,這個往往就疏忽了。有些人聽到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他什麼都學,四弘誓願講的沒有錯,你錯了。你錯在哪裡?四弘誓願前面還有,好像人家蓋大樓,那是第三層,前頭還有兩層。你前面兩層的基礎沒有,你去搞第三層,你怎麼能有成就?學法門之前,不是講的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就是修一個法門。煩惱是自己的病,一門深入,為什麼?一門你容易得定,容易開慧;定能伏煩惱,慧能轉煩惱,也就是我們講滅煩惱。一門才容易得定慧,多門不容易,多門使你的精力分散,你的意志不能集中,所以你很不容易得定。

  中國在古代,世出世間的學問都是講「悟」,悟之前一定要有定。所以中國人教學,從小就教導修定,但是沒有修定這個術語,實際上他是在修定。譬如兒童,童蒙的教育,童蒙教育教兩樣東西,一個教生活教育,教他學穿衣、學吃飯、學灑掃應對、學做人,從小孩就教他,這是生活教育。第二種就是訓練他定慧的教育。定慧教育用什麼方法?用讀經,叫你讀、叫你背,不講。這個可以多讀一點,沒有關係,一樣一樣的來。一樣東西讀得很熟了,統統都能背過,隨便在書本裡面拈一句,下一句你就能接得下去。熟到這種程度你才可以念第二本,念第二種,所以他是訓練定。

  慧,這個慧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定。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根本智是無知,無分別智,這是智慧的根本,所以從兒童時候完成。一般情形大概是六歲到十二歲,學這個,心定下來,心裡沒有妄念,不會胡思亂想。到十三歲,這是進太學了,中國從前沒有中學,只有小學,只有太學。太學就好比大學,十三歲童子進太學。進太學,太學裡面的教育是求解,這就是慧!老師給你講解,你以前背的那些書,現在一樣一樣的來講解。講解完之後,老師跟學生在一起互相研究討論,智慧開了。他為什麼能開智慧?他前面那些年統統在修定,他的心不散亂,他沒有胡思亂想,他的精神意志是經常集中的。我們佛經裡面有句話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就這個道理。從小培養,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現在講不受五欲六塵的影響,這是真本事、真功夫,從小養成的。所以在開講、在研究討論,常常有悟處。這個悟處有老師給他做證明,真的提升境界。所以十幾歲的學生,他們做出來的論文很可觀。

  一般說,特別聰明的人,佛法裡面講善根深厚的人,不滿二十歲,考取舉人、考取進士。考取舉人,國家就可以任命他做縣市長;考取進士的,就可以任命他為一個地區的行政首長,管好幾個縣,大的地區管十幾個縣。他多大年齡?還不到二十歲。行不行?真行!做得非常好,他有定有慧;定是德行,慧是能力,所以他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這樣的人為什麼沒有?從小沒有受過訓練。這是講九法界之內,因果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這個地方我們要曉得,這一段是講如來究竟的果地,不是因地,究竟果地是大般涅槃。清涼怕我們不了解(實在講,我們真的沒有法子了解),特別在這裡給我們註明「無為無因」。「無為」,我們同學多少要懂得一點法相,至少你也應當學過《百法明門》,這是法相入門的科目,本文不多,註解很多。我們過去用的參考資料是《卍續藏》,《卍續藏》裡面好像有六種註解,註得很好,這是法相入門。《百法》裡面,它是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我們講的是無量無邊法),總的歸納成一百法,就是一百大類,講解學習就方便了。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總綱領,這一百大類。一百大類裡面又分做兩大類,這兩大類,一類是有為法,一類是無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講的是生滅。我們現在的話講,動物,動物有生老病死,有為法;植物,植物有生住異滅,有為法;礦物、星球,星球有成住壞空,有為法;自然現象,自然現象是變化無常,有為法。

  什麼是無為法?無為法是沒有生滅的,所以虛空是列在無為法。千萬年以前的虛空跟今天的虛空是一個樣子,沒有改變,虛空裡什麼都沒有。我們今天看到虛空裡面,這些雲彩、風,那是自然現象,是有為法的。單單講虛空,也不談氣體,氣體還是有為法。我們知道空氣裡面有氧氣,科學家給我們化驗,有很多種不同的氣體飄浮在空中,這些都是有為法。我們今天講光,光也是有為法。只有虛空,看不出它變化,千萬年都一樣,無論走到哪個地方,虛空都一樣,所以虛空屬於無為法。虛空無為並不是真正無為,它沒有生滅相,所以是相似無為。有為法裡頭它沒有辦法列進去,所以說它做無為法。真正無為法只有一個。《百法》裡頭無為法有六個,五個都是屬於相似無為,真正無為只有一個,叫「真如無為」,就是這個地方講的「無為無因」。

  體就是果,果是什麼?法性。所以我這麼多年來,在講席裡頭常常說到,「心是虛空法界」。心就是這個地方所講的法性,法性是真心,法性能現相,整個宇宙,包括虛空,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華嚴》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心是能現,能現萬法,能現虛空。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所現的虛空,體就是果,就是法性。「心是虛空法界」,身是什麼?「身是剎土眾生」;剎土眾生是法身,虛空法界是法性。一切處、一切時,常作如是觀,不知不覺你就入了法界。《華嚴經》末後一品叫「入法界品」,入法界就是入一真法界。《華嚴》是修觀的,它修行的方法是法界觀。我這個兩句就是修法界觀的綱領,常作如是觀。

  什麼是我的心?虛空是我的心,所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大乘教裡頭,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修觀。我要常常這樣想,這個想是真實的,這個想不是虛妄的。虛空法界確實是自己的法性,剎土眾生確確實實是法性所現的相分,我們叫法相;法性是心,法相是身,身心是一不是二。淨土裡頭講得好,身土不二,心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是一不是二,這個境界就是宗門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契入這個境界,用什麼方法?一念不生。你還有個因的念頭,沒有辦法,你入不了這個境界。所以宗門大德常說「念佛一聲,漱口三天」,念這一聲佛號,把自性染污了。清淨心中「本來無一物」,哪來的阿彌陀佛?那要真正清淨心,本來無一物才能入那個境界。我們沒這個能力,我們心裡頭妄想雜念太多,想捨捨不掉,怎麼辦?我們就聽諸佛如來的教導,念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是有為法。也不能說是有為法,為什麼?事相是有為,這個有為通無為,妙在這個地方。為什麼?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入了無為,妙不可言!所以這個法叫難信之法,從有為入無為,我們要會用,要能相信。這個法門叫什麼?帶業往生,業是有為,我帶著有為入無為,妙絕了!所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不能搞得很清楚,這是非常奇怪的一個法門。哪個人相信,這個人有善根。相信不是偶然的,他為什麼會相信?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接觸過這個法門,在那裡種了善根,這一生又遇到了,這緣成熟。阿賴耶識裡頭有因,有阿彌陀佛的種子,有因,現在又遇到了緣,因緣會合,果報現前。因要深,緣要殊勝,因深緣勝,這一生中大事就了了,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

  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修無為,你才能成無上道。這就是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因為我對於《十六觀經》也很喜歡,那時候想學,李老師勸我不要學。他說,為什麼不要學它?這個十六觀,境界非常微細,而我們凡夫的心粗,所謂粗心大意,觀想很不容易成就。這是據我們現前大眾根機來講的。回頭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能力修觀?不要說修別的,十六觀中第一觀「落日懸鼓」,你每天下午太陽下山的時候,你去觀落日,紅紅的太陽要落下去了。這個觀,天天要想,想到什麼程度?睜著眼睛,紅太陽在你面前,閉著眼睛,紅太陽也在你面前;換句話說,有這麼深刻的印象,你這一觀才觀成,不容易!李老師後頭有一句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還要把這個虛妄相拿掉,觀成不容易,你要拿掉也不容易,我想想是有道理。他說那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拿掉很容易。容易念,到極樂世界這一句名號要打掉,容易,我想想是有道理。這是他勸我放棄《觀經》,專門學《無量壽經》。

  他為什麼這樣教我?淨宗所依據的這三部經,最早傳到中國是《無量壽經》。所以遠公大師(廬山慧遠大師)當年在山上結蓮社,建念佛堂,聚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個人,在一起念佛共修,所依靠的就是《無量壽經》。因為那時候《彌陀經》跟《觀無量壽佛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他是最早就用這部經。所以老師教我學這個經,就是《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因為這兩部經都是主張持名念佛,而持名念佛在《觀經》裡面是屬於第十六觀。我們知道世尊當年說法,有些地方跟我們中國傳統觀念相同,最好的、最殊勝的放在最後。像我們看戲一樣,最好的一齣戲一定擺在最後,叫壓軸戲。所以持名念佛,他沒有放在第一,放在最後。李老師把這些道理跟我詳細說明,我懂得了。所以說決定取持名念佛,依《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

  我跟李老師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經本不是這個本子,是康僧鎧的本子。李老師在台中講《無量壽經》,最早第一次是講夏蓮居的會集本。我到台中的時候,他老人家是第二次講,還是第三次講,我就不曉得了,我聽他講的是康僧鎧的本子,我所學習的。以後他老人家把夏蓮居的會集本給我,上面有他老人家自己親筆註解的眉註,我看了之後生大歡喜心。我跟老師講,我得到老師的眉註,我能看得懂,我非常想學講這部經。老師說:不行,你年齡太輕,資歷太淺了,你講這個經,外面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你招架不了。那時候我已經把這個經印了三千本,韓館長五十歲生日,我就勸她,你印這個經,我在台北來講一遍。經本印好了,我想到台中去向老師報告,老師不同意。所以以後這個經本分送給大家結緣,我改講《大佛頂首楞嚴經》,這個就放下了。

  這個因緣,我在講席裡也報告好幾次。一直到李老師往生,我講經也講了不少年,尤其那時候我在美國,所以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我第一遍是在美國講的,在加拿大講過一遍。一講的時候,聽的人都歡喜,都喜歡這個本子,所以這樣就流通開了,真的是從海外流傳到國內。以後台灣同修聽到我的這些(那時候沒有錄相,有錄音)錄音帶,大家聽到了非常歡喜,請我在台灣開講。我們在自己的景美圖書館,好像是第二遍,講圓滿。這樣在十年當中,先後講過十遍,沒有一個不歡喜。而且法緣特別殊勝,講什麼樣的經,聽眾都沒有講夏老會集本聽眾之多,所以,我就感覺到這部經確實是無量功德。我自己講經,這幾十年來,從來沒有邀請人來聽過經,沒有做過任何宣傳,都是自動來的。就是我一生講經經驗當中,唯獨這個《大乘無量壽經》會集本的聽眾最多。無論在哪個地方,講這部經的時候,聽眾特別多。這是我講了十次,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親眼看見的。我知道這個經本殊勝,這個經本肯定廣度末法九千年一切有緣眾生。

  所以,我們入這個境界,入這個「捨因」的境界,到什麼時候?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餘土,而是實報莊嚴土,入這個境界!知道這真正契入「無為無因」,體就是果,這個果就是無上菩提之果,無上涅槃之果,所以它不是九法界的。但是高級佛法裡頭,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因就等於什麼?我們過河要坐船,不能捨,你捨了就過不去;但是到了彼岸,船要捨,你要不捨你上不了岸。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講「法如筏喻者」,就像過河要用船筏,到達彼岸,你一定要捨掉,「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尚應捨,就是捨因,捨因就證果;因是有為的,果是無為,有為不能入無為,一捨因,果就現前。

  現在不能捨,現在你要把佛法捨掉,完全煩惱當家做主,那還得了嗎?那就是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你要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要受無量無邊的苦報。雖然因果都不是真實的,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怎麼樣?你天天做惡夢,你天天在夢中受苦,那也不好過。三途六道是夢中境界,真的是夢幻泡影,但是不覺悟的人,他真受苦、真受難,真正可憐憫;覺悟的人沒事了,苦樂憂喜捨都放下了,那叫正受。由此可知,苦樂憂喜捨不是正受,正就是正常,受是享受,那是不正常的享受;這是講六道裡頭的苦樂,不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裡頭,沒有苦樂憂喜捨,那是無為法。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體會到,大乘教裡面所講的無功用道,就是這個境界。無功用道也是修行,他修行的理論,修行的方式、方法、境界,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為什麼?不可思、不可議,你決定想不到,你也沒有辦法說得出來。無功用道什麼時候開始?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一天開始,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還是有等級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功行有淺深、廣狹的差別,確實有。但是他們用功的方法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是有為的,他是無為的;我們是有形式的、有跡象的,他們統統沒有。所以他用的是什麼功,我們沒有法子,真的不懂。

  佛雖然說華嚴境界,實在講能說得出來的,還是隔了一層。我們怎麼樣去體會,是體會到彷彿,決定體會不到真實。佛在經上也有比喻說,有如「隔羅望月」,好像晚上我們在房間裡面,在窗口看外面月亮,可是我們的窗裝了一層紗窗,我們隔著紗窗看月亮,就好像這個比喻一樣。紗窗拿掉之後,直接的;現在又隔了一層紗窗,也能看月亮,也能看得很清楚,但是總要減幾分。我們細心想想這個味道。所以法身大士的境界,我們能夠體會到的,確實隔羅望月,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怎樣契入真實境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而且跟諸位講,愈快愈好!為什麼?六道、九法界都是虛妄的。你要是真正知道這是虛妄,你就很願意捨了,不再計較了。為什麼現在你把這個東西當真?你不曉得事實真相,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知道一切現相剎那生滅,剎那生滅就是了不可得。所以《大般若經》總結,就是「一切諸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那一部《心經》,大家常常念,《心經》裡頭不就是說這三句話嗎?二百六十個字,你總結一下,不就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說明宇宙人生真相。真相大白,自然就不著了,不執著。不但不執著,也不分別了,再也不在這上面起心動念,這樣子你就接近無為了。我們念佛往生淨土,那是決定有把握,而且品位高。所以「捨因」,因與果上的修學都在極樂世界。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第九句:

  【或名無為。】

  這些都是滅諦的別號,在這些地方我們真的看到四諦法的博大精深,包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無為』是在出世果上說的,果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作,無作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法爾如是」,我們一般講自然而然,沒有絲毫造作。什麼叫絲毫造作?起心動念就是微細的造作。這個微細,確實一般人很難懂,我們說一般人,實在講還是不容易體會。一般人包括哪些人?包括六道的眾生,包括四聖法界的聖者,聲聞、緣覺、菩薩,還要包括一真法界裡面三賢菩薩,還得要包括十聖裡面初地到七地的菩薩,一般眾生。八地菩薩才見到阿賴耶,阿賴耶那微細的震動,他才證得,他見到了。所以那一種微細的動,還是有為。

  真正的無為,我們講到狹義,真實的無為是如來果地,妙覺位。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還是屬於有為,那是最微細的造作。不但我們不曉得,剛才講了,七地以前的菩薩不知道,只是聽佛講解說明知道有這麼回事情,自己沒有見過,八地才見到。我們知道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四個位次的菩薩,他們修什麼?就是把這微細的念頭、微細的波動,如何把它恢復到正常,恢復到平靜,他做這個功夫。

  我早年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在這方面給我做了個比喻,讓我從比喻當中去體會。我曾經提出個問題,佛跟菩薩有什麼差別?他沒有正面答覆,舉了個比喻。他的客廳,這是每個星期我向他請教,都在他小客廳裡面,他客廳裡頭有個掛鐘。那時候還沒有電動的,都是用發條的,每天都要去上發條,這老式的鐘。他用這個比喻,他說:我們鐘裡面的發條,你知道嗎?我說:我知道,這我很熟悉,這個發條是捲起來的。他說:菩薩這一根發條是捲起來的,佛這一根發條是平的,完全平了。他這一說,我就懂得了。我立刻就曉得,全平了,是佛;還有一點點,還沒有到完全平,發條擺在那個地方,是平了,但是兩頭還有一點點翹起來,那個大概就是等覺菩薩、十地菩薩。捲的幅度愈大,菩薩的位子就愈低;菩薩位子愈高,它的幅度就愈小。他這麼一說,我就懂了。

  那個平是什麼?不就是經上講的平等心!到如來位子上才真平等,等覺菩薩雖然平等,跟佛一比較起來,還差那麼一點。我們常常寫毛筆字,毛筆字用的中國的紙,多半是用宣紙。宣紙我們使用的時候都是把它捲起來的,要用它的時候,要把它攤平。預先要用尺,或者用東西把它壓,通常總要壓好幾天。壓個兩天、三天,你把尺拿掉,你看看紙兩旁邊還是翹一點,不是真平。真正讓它不翹,大概總要壓一、兩個月,要那麼長的時間,它真的平了,兩邊不會翹起來了。不翹起來的時候,才叫無為;它稍微有一點點翹起來,還是有為,諸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這個味道。這種現象,凡是有彈性的,你都能看到這個現象。這個彈性就像煩惱一樣,完全失去了,平了,這是「真如無為」,《百法》裡面無為法最後一條,真如無為。這個名號確確實實就是指的真如無為。

  我們讀了之後,雖然這是如來果地,如來果地也是我們自己究竟果地。如果跟自己不相關,我們學它幹什麼?那就毫無意義了。所以,整個《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說的什麼?說的是自己,自己的性相、理事、因果點點滴滴就是《大方廣佛華嚴》。一切眾生各個有分,我不說人人,人人什麼?那只有人道。一切眾生,九法界,所有眾生個個有分,哪個不是大方廣?那個不是佛華嚴?九法界眾生,一真法界的佛菩薩,差別就在迷悟,除迷悟之外,找不到差別。所有一切差別現象是從迷悟生的,迷悟就是識,所以,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識所變。唯識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心想,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跟唯識所變是一個意思,一句話、一樁事。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學什麼?學無為。學無為就是學不分別、不執著,從這裡下手。我們世間人一般人講,成見太深,成見什麼?就是執著自己的意見,不能夠隨順別人的意思。這是什麼?這是煩惱。成見愈深的人,執著愈堅固,不容易出離三界。六道輪迴裡頭第一個業因就是執著,執著放下了,你就脫離六道輪迴,你就生活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他們沒有出離十法界,原因是什麼?他雖然沒有執著,他有分別;分別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所知障破了,他一切都不分別了,於世出世間法都不分別了,他離開十法界,這樣才能到一真法界。

  由此可知,成見是不是好事情?不是好事情,這是三途六道的病根,你要淡淡才好。世間人以為,我要是不分別、不執著的話,好像在人道裡頭就沒有意義了,沒有價值了。我有分別執著,就是有權有勢,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別人要聽從我的。沒錯,他有權有勢、作威作福,威風凜凜不可一世,他能過幾年?幾年之後,你的福報享盡,墮落了。多少淪落到三途地獄!你要問那是什麼原因?最堅固的執著是地獄,你的執著輕一點,你的果報也就輕。所以,餓鬼道的執著比地獄輕,畜生道的執著比餓鬼道輕,人道的執著比畜生輕,天道執著比人道又輕,愈往上愈淡薄。完全沒有了的時候,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堅固的執著,有什麼好處?

  所以我們學佛,學什麼?放下執著。我學佛真的是頭一天,第一堂課,我那時候接觸佛教大概才一個月,就是逛寺廟,到寺廟去找經書來看。大概一個月就有人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我跟出家人第一次正式見面是章嘉大師,向他請教。頭一天他就把修行的方法教導給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教我,布施。布施就是捨,布施就是放下。布施裡頭最重要的是要捨執著、要捨分別、要捨妄想,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能夠違背,這叫真修行。章嘉大師講的,佛法的修學「重實質,不重形式」,這是第一次我聽他講的。第二次在新加坡聽納丹總統講的,他講出這個話我嚇了一跳。他說他非常尊重佛法,他是印度教,他非常尊重佛教,他說「佛教重視實質,不重形式」。我聽這句話汗毛直豎,他怎麼會說出這句話出來?我一生當中第二次聽到,那是個內行人,不是外行。我第一次認識納丹,第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告訴我的,那時候他還沒有當總統。我們在一個宴會,也是坐在一起,以後他做總統,我們也見過好幾次面。

  所以,菩薩法,菩薩修行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而已,你放下就自在了。放下執著就是放下見思煩惱,放下分別就是放下塵沙煩惱,放下妄想就是放下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害得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苦不堪言,還不覺悟!我們每個人學佛的善根,絕對不是這一生才學的,我們在大乘教裡面看得很多,知道每個人根性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累積的。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阿闍王子他們那個小團體五百個人,佛說他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這個善根夠深厚的!我們跟他們比,至少也差不多,換句話說,你過去生中要沒有供養四百億佛,你今天接觸這個法門不會生歡喜心。你聽到講《無量壽經》,聽到、看到人念阿彌陀佛,你生歡喜心,你就想想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話,你過去的善根非常深厚。你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不一定。往生極樂世界的善根比這個還要厚,供養四百億佛還不行。因為阿闍王子聽到佛講《無量壽經》,歡喜讚歎,自己心裡頭起了個念頭:我將來作佛,也要跟阿彌陀佛一樣。他沒有發願往生,只是讚歎、仰慕阿彌陀佛,還沒有發心去。

  一個人真正想發心要求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善根福德因緣肯定超過阿闍王子;換句話說,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決定不止供養四百億佛,我們從經典這些教訓裡頭能想像得到。過去這麼深厚的善根,為什麼沒有成就?你的煩惱習氣比這個還厲害,從哪裡見到?你現在處處自以為是,處處表現很堅固的執著。我們前面所讀到的隨順,你不能隨順,你要別人隨順你,你不能隨順別人。這就是說明你自己的業障、煩惱習氣,四百億供佛的功德也不行,碰到你這個煩惱的時候,那個善根福德還要退後,所以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什麼人能成就?處處能忍,處處能讓。前幾天,江老師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他說了一個他曾經記得一個戲台上的一副對聯,他記得很清楚。戲台,唱大戲的,中國古時候的戲台都有一副對聯,有的有好幾幅。這個對聯,上聯是「天下事不過如此」,人生如戲;下聯是「世間人何必認真」。你看這個對聯叫你看戲,看戲你就覺悟了,人生如戲,不過如此,何必認真!

  你要當真,把假當真,這就是你的煩惱習氣,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累劫的修行敵不過煩惱習氣,所以你還是要搞六道輪迴。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你怎麼樣用功,你的煩惱習氣沒斷,換句話說,你的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人是怎麼樣?我們不要說佛門,我們講念孔子書的,世間法。從前念孔子書的人常說,「學問深時意氣平」,學問學養深了,真的他意氣沒有了,心平氣和。無論跟什麼人相處,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去問他,他統統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也好,他也好,清淨心現前了,平等心現前了,這是他書念進去了,他入境界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法喜充滿。你有成見、有執著,哪裡來的法喜?看到這個人做的事不滿意,看到那個人說的話不歡喜,你的意氣不平,很不平;換句話說,你修行沒有功夫,形式修得再好,實質沒有,樣子!

  每天念多少卷經,拜多少拜佛,念幾萬聲佛號,形式!可是習氣一點沒有改,脾氣還是那麼大,處事待人接物樣樣也不讓人,小不如意就發脾氣,這佛就白念了,經也白念了,佛白學了。這就是古人所講,古人講念佛人,「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功夫不得力。實質上的修行你沒有,你只是表面上的,沒有實質。所以,雖然過去生中有善根,在這一生當中要有好的緣,那你成就是必然的。好的緣是有好的善知識教導你,有好的修學環境,有好的同參道友,這三個條件要是具足,緣殊勝,那就是古來祖師所講的「萬修萬人去」,沒有一個不成就。慧遠大師在廬山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這在中國佛教史上無比殊勝,真的是空前絕後。六祖惠能大師一生,弟子當中成就才四十三個人,遠公大師一百二十三個人。你在中國佛教史上去查,哪一個祖師大德會下有這麼多成就的人?不可思議。所以要搞實質,不能搞形式。唯有實質,才能天天真正提高境界,天天煩惱少,天天智慧增長,天天法喜充滿,這樣從有為逐漸接近無為,真如無為是終極的目標。

  我們今天採取念佛往生這個方法,念佛往生雖然是帶業往生,那個業是要伏住,你伏不住,去不了;帶業往生是你的業障習氣沒有斷,但是伏住了。伏住,用什麼伏住?用戒定慧三學伏住,戒伏得淺。這個戒,我們對出家人的要求,真正落實《沙彌律儀》、《十善業道》;對在家同修的要求,真正落實十善,《太上感應篇》,印光大師教我們的,落實《太上感應篇》、落實《十善業道》。學習,最好從《太上感應篇》學起,先學這個,有這個基礎,再聽《十善業道》,你就很容易真得利益。這個經是行經,教理行果,這是修行的,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才能真正得利益;不依照這個修行,全是落空。你天天在學教,有理、有信、有解,沒有行,你沒有把它落實,沒有做到,你就肯定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是說明,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供養四百億佛還不能成就,什麼原因?沒有真正去做,有信、有解,沒有行。

  這個行,從前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講,真的是千叮嚀萬囑咐,改心!這是李老師常常講的兩個字,「改心」,把你不善的心改成善心,把你迷惑的心改成覺悟的心。為什麼常常講,天天講?我們不善的念頭太多太多了。三天不聽,不善的又冒出來,不知不覺。不善的念頭,必然就帶來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三業都不善,你怎麼會有成就?所以我跟同學們說,我講的句句都是真話。我今天有這麼一點成就,什麼力量給我的?天天在學經教。我學佛五十二年,講經四十五年,天天講,天天勸別人,天天勸自己,不知不覺思想改變了,念頭改變了,言行也就隨著變了。所以我的利益是從經教上得來的。實際進步的狀況,你們同學們只要細心,你就能觀察得到,非常明顯。你把我去年講的跟今年講的對比一下就知道了。這二十多年來,我們都保留著有錄音帶、錄相帶,現在進步,做的光盤。你可以把從前那些東西跟現在對比,你就知道境界完全不一樣了。

  然後,你再仔細觀察我處事待人接物,我能恆順眾生,我能跟什麼人都處得好,善人和睦相處,惡人也能和睦相處,甚至於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也能跟他和睦相處。我不怕吃虧、不怕上當,我不怕人毀謗、不怕人陷害,我若無其事。為什麼?這麼多年大乘經教薰習,我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告訴你,人不死,你就不會受任何傷害。死什麼?身體,身體不是我。隨時捨掉這個身體,就像脫一件衣服一樣,很自在,身體不是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物質與我不相干,我真正明瞭一切法了不可得,我為什麼要執著它?我為什麼要佔有它?沒有這個念頭。所以捨,念念之中捨,你才真得大自在。

  我不怕人殺我,不怕人害我,他殺我、害我,我謝謝他,為什麼?這個身我捨了之後,我知道,我再去得個身,比這個身不知道殊勝多少倍!也就是人家要我這個衣服,我就脫給他,我再穿一件,比這個華麗多了、高貴多了。我這個要不脫掉,我那一件穿不上。我對這個道理清楚,對這個事實真相一點懷疑都沒有。所以,確實如「般若經」上所說的話,「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個一切是指九法界。如果沒有這麼多年佛法的薰習,我怎麼會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怎麼會有這麼灑脫,有這麼樣的自在?不知道。怎麼能夠曉得佛氏門中真的有求必應?這是老師教給我的,而我在這幾十年當中應驗了,老師給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錯,真的是有求必應。所以,你說我在這個地方我要什麼?我什麼都不要。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確確實實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我日用平常生活當中一切所需,我也沒有求,有,很好;沒有,也很好,得自在。

  我到這麼大的年歲,你們大家知道,我沒有侍者。你看看有些法師有福報的,三、四十歲做了住持當家,都有侍者,我沒有!我在台上講經,我自己照顧自己,下台之後,我自己疊衣服,在一般都是侍者的事情。我們在寺廟裡面,看到法師講經、做法事,下了台之後,侍者馬上就來侍候、來照顧,有福報的人,我們沒有。我的老師沒有,李老師九十五歲還自己燒飯,我比他的福報就大多了,我現在不要自己燒飯;老師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所以我能夠過獨立生活。在身體健康狀況上來說,我跟李老師差不多,李老師七十多歲,眼沒有花,耳沒有聾,牙齒沒有掉,行動很活潑,這一點我趕得上他。李老師九十五歲之後,才答應學生照顧他。這是什麼?沒有人照顧表示他健康狀況好,有人侍候照顧的時候,就是他健康不行了。健康的狀況,不需要人照顧。

  所以,無為確實是果法,無為是正道,能夠隨順無為,這是大德。功夫還是要從自己心地上去做。我們初學,下手就是盡量的降低執著,從這上面真的下功夫,這也就是破煩惱障的祕訣。最初方便就是我常講的,要放下自私自利,你就得大利益。自私自利障礙你的涅槃、障礙菩提、障礙悟門、障礙一切善法,你說你的損失多大?應該放下。放下名聞利養,為什麼?這個東西是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的根源。你要放不下,你的煩惱習氣天天在薰習,名聞利養在薰習、五欲六塵在薰習,這個薰習變成嚴重的貪瞋痴慢。所以你貪瞋痴三毒煩惱天天在增長,並沒有淡化。你想想你的貪瞋痴,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今年比去年輕?這個事情別人不知道,你自己認真反省就知道。如果貪瞋痴慢不比去年輕,甚至於比去年還要嚴重,那你就完了,念佛再精進,還是搞三途六道。

  三途六道裡頭,說老實話,三途成分多,人天成分少,為什麼?人天的善德你沒有。你來生要到人道,五戒、十善,經上講得很好,你要具足五戒,要具足中品十善,你才得人道。你要生天道,要具足上品十善,要具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你現在沒有慈悲喜捨,你沒有,上品十善你沒有,肯定天道沒分。念佛再勤,你煩惱習氣不斷,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新業,這個道理要懂。祖師大德常常講「帶習氣種子,不帶現行」;換句話說,你的煩惱習氣這一句佛號能伏住,它不起作用。

  所以,凡是念佛往生的人,你看看他的心行慈悲、忍讓,決定沒有跟人爭執的。這是說明什麼?他的煩惱習氣伏住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處處能忍讓,不堅持自己意思。除非別人的思想見解對社會有重大的傷害,這我們可以不隨順,我們要堅持;對社會大眾沒有傷害,對我有傷害,我都不堅持。這些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學。因為我們的目標,實在講,是希望這一生能生淨土,我們跟這個人過不去,跟那個人過不去,你想想看你能生淨土嗎?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為什麼?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在那裡是個搗亂分子,你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和諧破壞了,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他不接引你,你去不了。虛空世界這麼大,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找不到,一定要靠接引。

  你要接引,要求他來接引,你自己必須具備條件,你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個話我講得很多。善的標準,最低限度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凡聖同居土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你能由這個基礎上再修,再加修「受持三皈」,三皈是覺正淨,真正做到覺正淨,「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生方便有餘土,這是方便有餘土的善男子、善女人。再向上提升,你「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是實報莊嚴土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你要具足這個條件。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就要曉得,十善是上品十善,不是普通的十善。上品十善才能生凡聖同居土,你可不要搞錯了,不要把自己的大事因緣給耽誤了。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