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七一卷)  2006/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三段結歎其德,我們從第二首偈念起:

  【彼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無缺減。十善妙行等諸道。無上勝寶皆令現。】

  這是總結的三首偈當中第二首。『彼諸大士』是指前面三十九首頌裡面所說的十住位、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我們在前面所讀過的。『法眼常全無缺減』,都是讚諸菩薩的。第一句『威神力』,我們從前處去講,什麼力量是威神之力?真正能夠感動一切眾生,道力!大乘教裡面講的大菩提心,我們總結用最簡單的言語來說,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無條件的大慈大悲,這才能攝受一切眾生。信位菩薩位位都在學習,從初信,我們這裡講到十信,任何一個位次,他所修學的科目一直通到等覺位,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法眼」是講智慧,我們要記住前面佛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法眼當然全具。為什麼我們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佛在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麻煩就在此地,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真的不再執著了,那就是阿羅漢;不再分別了,就是菩薩;妄想斷了,就成佛,所以你本來是佛。從我們前面學習,我們曉得放下確實是有層次的,就以最粗重的煩惱習氣來說,如天台大師所講的,我們放下執著,這個標準智者大師說了六個:人天的標準,二乘的標準,小乘菩薩的標準,通教的標準,別教的標準,圓教的標準。我們就是講放下執著就有這六個等級,科目是相同的,威德有六等,法眼有六等。講到行門,『十善』有六等。十善這一句末後,『等諸道』,這個「道」是講的行門,就是我們常講的六度萬行。用一個十善,你看十善稱為妙行,裡面把六度萬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等是平等。不舉別的例子,單舉十善,這個意思很深,十善是基礎,你從這裡看是多麼的重要!

  末後,這是果德,『無上勝寶皆令現』,無上勝寶是什麼?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般若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無上;勝是殊勝,都能現前。這是讚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初信位菩薩學這個課程有沒有得到?有,少分。就像中國古時候童蒙,剛剛上學的小朋友,五、六歲,念什麼?念《三字經》。《三字經》就像我們佛門的十善業道,入門的,可是通無上道。你看看《三字經》上頭兩句,那兩句是無上勝寶,「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就等於大乘教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一上學,第一天就把這個教給你,這就是你一生的方向、一生的目標。你這一生想求什麼?就想證得。

  儒家教人,你的自性本善,希望你在這一生你能夠證得,你的方向目標沒有走錯,確實一生向本善這個方向去走,這個目標去走。就跟佛法一樣,學了佛,這一生就向成佛之道上邁進,那就對了。成佛之道是什麼?十善業道。此地講的十善業道,它加了個「妙行」,就包含了無量無邊的法門,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法門都在十善妙行裡頭。所以十善是最低級的,也是最高級的,這叫不二法門。我們在《華嚴》學習這麼長的時間,對這個意思多少能夠體會到幾分,這受用,可是一定要真幹。如果十善業道做不到,那全是假的,不是佛法,你就偏離在佛法、佛門之外,那變成外道了。每天我們一起學習的同學,我一提示,大家都知道,包括我們每天一起在電視機前面學的,在網路上學的,人數就多了,只要你天天不中斷,我一提你就會明白。

  我們開頭學人天的十善,怎麼落實?《弟子規》上所說的「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人天乘十善業道的落實。《感應篇》說得更好,太上老君所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能怪別人。這個禍福主要是講在人道這一生當中,我們所受的是福報還是災禍不是外面來的,自己業力感召的。我們造善業,自然得福果;我們造惡業,自然有災禍,都自己造,自作自受。這樁事情,現代的科學家都給我們做出證明。

  南北極的冰現在是加速度的在融化。前幾年,聯合國發布一個訊息,說二一00年的時候,很快,全世界再也看不到冰了。這是什麼意思?地球變暖和,冰沒有了。冰要沒有了,大自然的生態會有嚴重的變化。高山上沒有冰了,諸位要曉得,高山的冰雪多半都是江河的源頭,水源要是斷掉,將來變成什麼?江河枯乾,缺水。另外一個現象,海水裡面的冰融化,海水上升,估計上升七十米。換句話說,全世界沿海的都市全被淹沒,陸地的面積大幅度的縮小,海洋擴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在人仔細研究,這是物理的現象,從來沒有人想到心理的現象,沒人想到,佛法講到了。

  水從哪裡來的?貪心。《楞嚴經》上講的,貪心是水,瞋恚是火,愚痴是風,你憤恨不平就是地震。佛所說的這四種災難,人心所感。但是今天我們這樣說,沒人相信,說你這是神話,你這是迷信,說真的沒人相信。我們今天這樣提出來了,深入《楞嚴》的人,他點頭,他相信。所以世界上人沒有貪心,水就結成冰;這個世界上人沒有瞋恚,這個地球不會有火山爆發,不會有火燒森林;這個地球上人不愚痴了,各個都有智慧,什麼颱風、颶風都沒有了;每個人都心安理得,地球上地震就沒有了。

  所謂自然災害,科學的方法沒有辦法能化解,無法制止。你看中國在五千年前古聖先賢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來?一切事情行不通了,回過頭來反省,決定就能解決。所以問題不在外面,在內心。佛就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中國古聖先賢講的話含蓄,只要我們斷貪瞋痴慢,天下就太平,天災沒有了,人禍也沒也有了。如果人沒有貪瞋痴,絕對不會戰爭,絕對不會有衝突,天災人禍都沒有了。這是什麼?「十善妙行」,妙能夠消弭天災人禍,這妙在這裡。

  可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真的很可憐、很痛苦,為什麼?這不學佛的人不說,學佛的同學,在家學佛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學佛十善業道也沒做到。我們就不講戒律,因為戒律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礎上,基礎沒有,哪來的戒律?戒律裡頭,沙彌律儀做不到,比丘、菩薩更不必說。

  在家、出家學佛,我們認真自己反省檢點,反求諸己,我們還有沒有貪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起不起貪心?逆境惡緣生不生瞋恚?我們對於諸法實相是覺還是迷?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傲慢?對於聖賢教誨有沒有懷疑?佛說了,貪瞋痴慢疑,根本煩惱,不但是具足,而且這些煩惱習氣天天在增長,這就是太上老君所說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貪瞋痴慢疑召感來的。天然災害是它召來,人間的禍患也是它召來的。

  我們在這裡就要想,十善這十條大家都知道,有沒有認真去幹?佛法的行門,研究經教是解門,有解無行,沒用。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經題裡面說過,「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講得很清楚。佛法修學要怎麼樣修法?解行相應,天天要學,學了要做、要落實,學了不能落實就是邪見,這個道理很深。

  十善第一個「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法?至少要做到對一切動物,動物都是有靈性的,蚊蟲螞蟻不能殺害,你要愛護牠,不可以傷害牠。對人,不但不能有傷害的行為,有傷害的念頭就錯了。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樣,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只要你沒有真的殺,心裡很恨他,我想殺你,但是並沒有殺的行為,在小乘不算破戒。小乘是你真的把他殺了,那你犯了不殺生的戒,不殺生的戒你就犯了。大乘戒不一樣,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你起心動念想害他、想殺他,已經破戒了。所以大乘戒比小乘戒難持,它的結罪在起心動念之處,不是講你有沒有行為,你動個念頭,你就破戒了。

  這個級別,前面所說的,天台大師所講的六個等級,這是最低的人天乘的十善,我們從這做起,就連這裡都沒做到。人生在世,讓一切眾生因我而生煩惱就是罪過,為什麼?大乘教裡講得很好,「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是菩薩。我們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煩惱,我還受過三壇大戒,這成什麼話!這不是佛菩薩,魔!魔所在之處才叫一切眾生生煩惱,佛菩薩絕對沒這個道理。眾生要因我生煩惱,我就趕快離開,讓他歡喜,這叫學佛。所以這十善第一條,我們講到這裡,希望我們能做到最低的級別,人天道的十善。

  「不偷盜」,這條戒在梵文的原文裡面叫「不與取」。這個物有主,主人沒有給你,你就拿來了,這就叫偷盜,我們中國人叫偷盜。偷盜的範圍非常之廣,只要是別人並不是從真心情願給你。譬如我現在有權力,有地位、有權力,我的權威逼迫著你,你不敢不賄賂,我們講賄賂大家容易懂。換句話說,你不敢不供養,不敢不送禮。這個送禮、供養絕對不是他情願的,你接受過來也叫偷盜,你看範圍多大!別人尊重你,並沒有任何條件,他來供養、來送禮,這不是偷盜。逼他,有沒有這個情形?有。佛門裡有,出家人逼信徒。信徒裡面有些護法,寺廟裡開支大,一些信徒等於說分派一個月一定要捐多少錢,他有等級的,好像是會員一樣,有甲等的、乙等的、丙等的,錢多少不一樣,月月都要捐。我遇到這種信徒跟我訴苦,過去環境好還可以,現在不行,不行要借錢去寺廟送供養。如果你沒有拿,寺廟就會通知你,寺廟已經替你墊付,你看什麼時候方便趕快還過來。我遇到過這個事情,這是什麼?這就屬於偷盜。你逼迫人家,不樂之捐,這怎麼可以!

  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每天出門就是托缽,人家供養一點飲食。不是到一家他就給你一缽飯,不是。人家給你一點點,到第二家,托缽可以托七家,七是個圓滿數字。大概七家,每家給你一點,七家就有一缽,你這一天就夠吃了。學佛的人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就夠了;除這個之外,決定沒有任何需求。

  戒律裡面規定四事供養,就是四種財物可以接受,第一個是飲食,你要吃的;第二個是衣服,衣服不是天天有,衣服穿破了,可以接受一件供養。在古時候,資源缺乏,衣服就很難得,所以出家人多半是看到別人破衣服丟掉了、不要了,把它撿回來,看看那個布料還可以用的,把它剪成一塊一塊縫起來,所以衣服就有一格一格的。我們現在這個衣,象徵性的,是一塊大布裁出來,剪下來再一塊一塊縫起來,釋迦牟尼佛看到要罵人。人家是到處撿來的,料子也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一塊一塊剪下來縫起來當然就很難看,所以把它染一染,染色衣,染成一種深咖啡色的。決不是一塊好的布料拿去剪碎再縫起來,不是這個。這個要知道。

  所以學佛,佛一生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佛教我們修十善妙行,他自己統統做到。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沒有一條他沒做到,他沒做到決不會教我們做。他做到了,看看我們也有能力做到,他才教我們。我們沒有能力做到的,他也不說,絕對不會難為你,絕對不會找你麻煩,這是佛菩薩。最能體諒人的就是佛菩薩,最懂得人情的是佛菩薩,怎麼會叫人為難?

  這一條,我在講席當中講過多次,我們在內心裡頭至少要把「佔便宜」這個念頭打掉。為什麼?想佔別人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所有一切偷盜的行為都是從這一念不覺裡面生出來的,這是迷,不覺。所以決定不能有佔人便宜的念頭。別人的便宜不能佔,公共的便宜更不能佔,國家的便宜是更不能佔。講到道場,道場便宜也不能佔,為什麼?十方道場,結罪就麻煩了。可是話說回來,現在道場也不是十方道場,不是六和敬的道場,不是十方道場;換句話說,那個結罪就很輕,很輕也不能幹,這個道理要懂。人把佔便宜的念頭息掉,人天乘的不偷盜你做到了,還有一個佔一點便宜的念頭,你的盜心沒斷。

  「不邪淫」,不邪淫專門是對男女來說,這個意思比較狹義,不像前面兩條,前面兩條那個境界太大,要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戒經》裡面常常教我們,看到年歲比我們大的,中國古禮也是這樣說,大概大我二十歲以上的做父母想,男子是我的父親,女子是我的母親;長我十年的要把他當作大哥來看待,大姊來看待;年齡差不多的是兄弟姐妹;比我小的,小了十幾、二十歲,應當是子女想,一家人。要和睦相處,要相親相愛,這就對了。

  在大乘教裡面,佛的教誨善巧到極處,但都是真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無論看到男女老幼,在大乘心目當中,尊敬心生起來,為什麼?他是佛,年歲再小,他也是佛,再老他還是佛。我們對佛怎麼尊重,對人就怎麼尊重,這個就高了。能夠把他想成這是我們父母、兄弟姐妹、兒女,人天道的標準;能夠看成是諸佛菩薩,這是佛道、菩薩道。先從人天,處處總是有個恭敬心,誠敬,誠敬謙和,性德,本善,所以總是要真誠、要禮敬。你看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那個諸佛是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對一切眾生要禮敬。先從最低級的,慢慢的再向上提升。

  第四個「不妄語」,這一條很難守,可是你一定要做到,你不做到,你不善。妄語是騙人,我們現在講不誠實,存心騙人。真的有些有德行的人、有學問的人,騙不了他,他完全知道,所以那個人好人,雖然知道你騙他,他也不說破,這是德行。早年,我那個時候大概四十多歲,三十多年前,道安老法師在世的時候,那是個老好人。他辦一個大專佛學講座,找我去做總主講,我們合作大概有三年的時間,一直到他過世,他七十歲過世,我那個時候才四十多歲,他對我非常愛護。這個人愛人才,真難得,又肯提拔人才,真正善知識,佛門像這種人不多。有些信徒騙他,騙錢,自己經營什麼公司,請老和尚去做董事長,老和尚很歡喜;問他要錢,那就送錢,所以他死的時候欠了八百多萬債,那個時候相當可觀。我一天去看他,他就告訴我:今天又有個人來騙我。問我:你有沒有看到?我說:我看到了,我剛剛進來的時候,他出去了。我認識。他說又來騙我。我說:你給他沒有?給他了。很可愛,騙他的人不知道老和尚知道、明瞭,其實老和尚很清楚。這叫妄語。這種欺騙是屬於盜的行為,也是屬於偷盜,犯偷盜,犯妄語。

  兩舌,挑撥是非;惡口,說話很粗、很難聽;綺語,花言巧語,是非常好聽,很動聽,裡面藏著奸詐,欺騙人。這通常在五戒裡頭包括在妄語,十善裡面講四個,講得詳細,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五戒裡頭是妄語,包括這四種。

  十善後面,不貪、不瞋、不痴。首先要學,人生在世生活所需並不要很多,我們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夠了,不要再求了。你居住的環境愈大,你要用多少時間去整理,那個很辛苦,年輕的時候不覺得,年老就知道。我這一生當中喜歡住小房子,為什麼?整理很容易,幾分鐘的時間就弄得很乾淨、很整齊。你房子多了,你就麻煩。要處處為自己設想,是人住房子,不是房子住人。我最初到美國去,看到很多同修房子都很大,非常辛苦。美國工作是五天,星期六、星期天放假,那兩天的時間整理家裡環境,想出去玩玩都沒時間,在家裡看書也沒有時間,要去整理院子、打掃環境,很辛苦。我看到都很可憐,為什麼住那麼大的房子?

  所以要學著沒有貪心,於世出世法都不貪。沒有瞋恚心,要知道古人講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對於不如意事要忍耐,不要有瞋恚。要多讀書、多聽教,你就會有智慧,就不愚痴。最低限度,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把十善在這個標準下落實,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十善逐步逐步隨著你境界提升,你才體會到妙行不可思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經文,後面一句:

  【無上勝寶皆令現。】

  我們首先要認識「寶」這個字,沒有一個人不歡喜,中國、外國都歡喜,寶物。它的價值能夠幫助我們消除貧窮,使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富裕,所以人都看重。但是一般人只知道是物質,而疏忽了精神。精神上的寶,中國人比外國人懂得的更深刻,更重視,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法寶」。中國人重視的文物,無價之寶,代代相傳。我們到故宮去看的藏寶,四、五千年出土的甲骨真的是無價之寶,甲骨上刻的這些文字,差不多多數還都能辨別,還能夠認得。比甲骨晚一點,鐘鼎,上面所刻的銘文,以後有竹簡、有絲帛,然後有紙張。古聖先賢將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經驗寫成典籍傳給後代,寶典!豐富了精神生活,同時也豐富了物質生活。所有的訓誡,稱為寶訓、寶誡,這才是真正的『無上勝寶皆令現』。現在問題是你認不認識,你珍不珍惜?

  我對於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非常重視、非常的愛好,但是我不收藏,我這一生當中沒有一件值得收藏的文物,我不要,為什麼?那個很操心,它的價值是沒有法子用金錢估計的,我不要。我要的是什麼?影印本。所以我過去所蒐集的這些圖書,多半是經書,原本都收藏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我讓他們作底本去影印,來翻印,大量流通。我要流通本,流通本多,不值錢,丟掉不心痛,還有,多得很。而且這些經書,我讀的時候可以隨便在書本上做記號、寫字,原本不可以。原本多半都是毛邊紙的、連史紙的,是木刻版本手印的,這個要珍惜,這是文物,要傳給後代,不可以在上面圈點寫字。所以古人自己要圈點、要寫字,抄,手抄,用抄本,原本不可以,這是要珍惜的。

  現在太方便了,少量的用複印機來複印,大量的就印書。像《龍藏》我們印過兩次,前一次印了一千套,道林紙印的,一套是一百六十二冊。最近我們印的,這是去年、前年所印的,聖經紙,紙張就薄了,一套是一百二十冊,印得好,我看了都生歡喜心。在台灣這麼多年來印經,這一次印的是最好看,無論是裝潢、印刷、紙張、封面,都叫人看到生歡喜心。我們印了四千套,加上前年道林紙的一千套就五千套。過去我們跟別人合起來印的,一千套,我們印四百套,書店裡面印六百套,我們曾經印過兩次,就是有過八百套;還有我們買的,最早的時候,我們送《藏經》是買《藏經》送給中國大陸。所以總共我們自己印的、買的,贈送全世界超過六千五百套。

  我還希望,現在有一些同修們協助,把句子圈點出來,因為《藏經》原文沒有句讀,很多人念不方便,我們找了一批人在做句讀,大概明年可以完成。這個本子完成之後,比過去就方便多了,有句讀好讀。我打算再印四千套,我一生當中贈送《大藏經》一萬套,「無上勝寶」。我這一生在《藏經》裡面得到的利益太大了,如何報佛恩?流通法寶。所以愈是到後面印的就愈好。讀經是人生第一樂事,無比的快樂!常常讀經,對於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慢慢就圓融了,煩惱化解了,知道一切人所作所為正常的,一點都不奇怪,不會再見怪,心地真正達到平和,中國人講心平氣和。

  在中國傳統裡面,無上勝寶是五倫八德。中國人幾千年來雖然改朝換代,當中蒙古人統治過中國,滿清統治過中國,但是都沒有廢棄倫理道德,所以滿清在中國統治三百年,也可以說是在歷史上的盛世。前面的二百年好,國泰民安,大清國的盛世,末後就衰了。衰了的原因,佛門的大德常說,輕視了倫理道德。因為古時候,清朝開國那個時候宮廷裡面講學,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禮請儒釋道的大德到宮廷裡面講學。帝王帶著這些大臣聽課,上課是經常不中斷的,尊師重道,提倡的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

  我在年輕的時候,我跟諸位報告過,我們生長在農村,十歲離開農村住到城市裡面來,農村裡面所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教學,紮的根。所以中國諺語講的「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我懂得,我能體會到,為什麼?親身經歷的,就是從小在鄉村裡面所學的這些東西,就能保住這一生在現在這種社會裡頭不受污染。現在醫學裡面講免疫力,我有這種精神的免疫力,不受這些名聞利養的感染,我體會得很深。可是到都市,都市就被感染了,好在還不深。我到二十幾歲的時候,這就是在都市裡有十年了,對宗教學到了宗教是迷信,不像小時候對宗教相信,佛道都相信。母親學佛,常常帶著我們到廟裡燒香,受到了感染,特別是城隍廟的閻王殿,印象最深刻。小時候,五六歲、六七歲,那時很懂事,母親帶到城隍廟燒香,看到閻王殿就告訴我們,你看,不能說假話,說假話的拔舌地獄。看到那樣很可怕,印象深刻,以後認為這是迷信,淡薄了。

  二十六歲,方東美先生把佛教介紹給我,這才豁然大悟,才曉得我以前這十幾年,十幾、二十歲的時候被外面境界誤導了,還好回頭很快。尤其是有幾位老居士,心地善良慈悲,常常用因果的教育來教導我,這裡頭最重要的一位是朱鏡宙老居士。他跟李老師同年,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常常給我講故事,那些故事不是他編的,是他一生當中親身所遇到的,因果報應一點都不假,非常感動人。這才恢復,跟從前小時候又接上了。如果脫離了,我也沒有今天這個壽命,恐怕早就不在人間了,一定要造很多罪孽。佛救了我!

  但是在以前,雖然對佛說是迷信,但是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這個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始終沒有離開的。接受方先生教誨之後,契入大乘,由章嘉大師給我奠定的基礎,以後接受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的教誨,最後得到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那三十年是老師所教的要能落實,你不能落實,沒用處。韓館長這三十年護持讓我落實,解行相應,這個根才紮下去。如果沒有韓館長這三十年幫助,我在老師那裡所學的很不容易落實。所以修行環境重要!韓館長成就我讀誦、學習、講演,讓我三十年對生活不操心,一生當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三不管。一心一意在經教上,每天都是讀經,都是講經。所以我講經四十八年,再過一、二個月就四十九年了。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我這四十八年沒中斷過,我一生的生活就是講經教學。

  教學,我在二十年前就開始用電視、用網路、用錄相,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把教學效果擴大了,聽眾就非常之多。我願意與大家共享,我所有一切,光碟也好,錄相帶也好,書籍也好,統統沒有版權,歡迎大家翻印拷貝。為什麼?利益眾生的,利益社會的,我自己本身受用到了。一生守著先人的教誨,「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諸位想想,這樣一個原則怎麼能有版權?應當要推廣,要推廣到全世界。希望這個世界上、這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都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世界就可以比美極樂世界,這是真正的「無上勝寶皆令現」。我們現在知道,物質從哪裡來的?精神變現的。精神善,物質沒有不善的;精神不善,物質裡頭就沒有善的。這個道理,大乘經教裡講得很透徹,不是迷信,要細心去體會。

  末後這首偈是比喻,在這裡面清涼大師有幾句註解應該要念一念,他註得好,就是「十善妙行等諸道」,我們看這句的註解。「次句」,這是第三句,「結所證道。十善,舉二地行,等取餘地,及餘位餘道」,這就是我們剛才所念的;後面還有一句,「謂教證等勝寶皆現」,這一句是解釋第四句的。清涼大師的《鈔》裡面說得好,《鈔》說「以若有彼等者,揀濫,明此是圓融義」,這一句是在註解裡面第二行,就是這一頁的第二行第二句,「以若有彼則有此」,解釋這一句的,這是《華嚴經》講的圓融。「纔得一位,即得諸位」,《華嚴經》常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個「一」就是舉十善,舉這一位,這一個得到一切都得到。它這個解讀有淺深次第不同,我跟諸位講是最淺的,是我們現前必須要學習的。一層一層往上升,那就是我們前面看到的天台大師的六種說法,到圓教是講到究竟,十善也講到究竟。

  他舉個比喻很好,「如十味香」,這個香是有十味合成的;「纔燒一丸如小芥子」,這就是講燒得很少,燒一點點,可是「十氣齊發」,這裡面十種氣味統統你都聞到了。所以「若有聞香,十味齊得」,他這裡舉的比喻。「若得沉氣」,沉是沉香;「則得檀氣」,檀是檀香,他得沉香。「若得酥合,則得龍腦等,十味丸藥服者齊得,亦準此知」,到這個地方是講《華嚴經》上講的圓融;不是鉤鎖,「非如鉤鎖」。鉤鎖,它是有次第的,得前面可以得後面,但不是同時得,是一步一步的。好像我們上樓梯一樣,你上了第一層,你就可以上第二層,上第二層就可以上第三層,這是有次第的,有前有後的。而《華嚴》不是的,《華嚴》一個得到一切都得到,這是不思議的法門。

  所以它的結論裡面,「故此位中,不存位名」。你看前面我們所讀的,他學十住,我們用現代的話說科目,並沒有十住的名稱。學十行、學十迴向、學十地,有它的內容,沒有這些名位,不存名位。「或開或合」,開是展開,合是歸納,「正在於此」。這個我們要多想想,你才能夠體會到《華嚴經》的妙處,真正得到《華嚴》的受用。確實他能夠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圓融,真實受用。末後這首頌是比喻:

  【譬如大海金剛聚。以彼威力生眾寶。無減無增亦無盡。菩薩功德聚亦然。】

  第一句『譬如大海金剛聚』,清涼有註解,「後一頌喻況,唯喻後偈」。這就交代得很清楚,後偈是第二偈,就是我們從「彼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無缺減,十善妙行等諸道,無上勝寶皆令現」,就這一首,他這個比喻就是比喻這一首,這裡頭有四句。「初句及威力,喻前初句。信體堅固,以喻金剛」,這四個字非常重要,我們今天講信心,你的信心堅不堅固。《金剛經》上說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如果你信體真的是堅固的話,就能開智慧,就能夠破煩惱障,不但能破煩惱障,也能破所知障。

  我們今天煩惱斷不了,智慧不能現前,根在哪裡?信心不夠。不能說你不信,你那個信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說你不信,又信;說你信,信心太弱,不管用。《華嚴》說得好,「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善根是什麼?世間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出世間的善根,信進念定慧,五根;菩薩善根,精進不懈,從哪裡生的?從堅固信心裡頭生的。所以在此地,菩薩用金剛來比喻,比喻信心。

  「並居智海之內,以信威力能生」,生什麼?生眾寶。接著下面,「所生眾寶」,這就是喻第三句,第三句是什麼?十善。這個話說得實在太好。我們現在常常說的,常常深深感觸到的,學佛的同學沒能做到十善,這個地方把原因說出來了,沒信心,所以你十善做不到。十善做不到,這眾寶不能出現。眾寶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我們講的五種教育。這五種教育有根本、有枝末,倫理道德是根,因果都是根,從這個根裡面生智慧,從智慧裡面生科學,這個科學有用,才能夠造福人群,才不會造這些大殺傷力的,破壞眾生、破壞自然生態的這些科技,這個害人,這不是利人的。所以科技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科技會毀滅世界,會造成世界末日。智慧一定是依倫理、道德、因果而生的。能生所生,我們要清楚。

  那麼我們再回想,為什麼我們對於古聖先賢、對佛菩薩的信心不夠?這個不夠的現象非常嚴重,本身產生懷疑,對內沒有顧忌,對信徒決定不說,為什麼?信徒要喪失信心,他就不來了,他不上門來了。我曾經有一次在寺院裡面,飯後喝茶聊天,那幾位都是大法師,聊天談到因果報應,有一個法師就提出來:你們真相信嗎?這些東西騙信徒的,哪有這個事情!我那時候聽了寒毛直豎,怎麼會說出這種話來?所以才曉得出家人對內是一套,對外面又是一套,這還得了!當然我看到是一個例子,不可以一概而論,不能說出家人裡頭沒有好法師,不能夠冤枉人。說這種話的,確實我遇到的不多,是有,我這一生遇到的三、四個而已,一般沒有給我講過這個事情;不多,但是已經發現有這種疑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第一個,沒有親近善知識。

  學佛頭一個,老師重要。所以古人常講「明師出高徒」,善知識比什麼都重要,他會教你。你有問題可以提出來向他請教,有疑惑都沒有關係,他有義務幫助你破迷開悟。佛教講到究竟處,你對於佛所說的疑惑,沒有關係,不要緊,只要你能夠守住他的原則,你就會明白。什麼原則?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佛說,我說都是真的,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講的你全都證得了,你全看到了,你全證實了。你現在為什麼看不到?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看不到。這個原則佛講得非常客觀,佛說智慧、能力、德相,大家一樣的、平等的,沒有說我比你高,你不如我,佛教裡頭沒這個說法,只有障礙各人不相同。

  所以佛講,你只要把見惑斷掉,小乘須陀洹,《華嚴經》初信位的菩薩,你的能力就開始恢復。什麼能力?首先是天眼、天耳這個能力就得到了。八十八品見惑斷掉,這個能力就恢復。這恢復,永遠不會失掉,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你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東西。你可以去證,這個不希奇,六種神通是你的本能,只要你把障礙去掉,然後你聽佛所講,你就明白了。佛給你講餓鬼道,佛給你講畜生道、講地獄道、講天道,為什麼?你都看見了。

  你從初果證到二果,能力又增加一點,增加什麼?他心通、宿命通,二果。他心是什麼?別人心裡面想什麼你知道。宿命是什麼?我自己過去生中清清楚楚,過去一世、過去二世、過去三世。這現在外國人用催眠的方法,讓你自己說出來過去生中你是幹什麼,你是在哪一道,生活狀況能說得出來。二果斯陀含,初果是須陀洹,斯陀含他就不需要催眠,自己很清楚,可以知道自己,我看至少是一百世以上他能知道。這就曉得因果報應。四果阿羅漢,阿羅漢的宿命通,佛給我們講的,他能知道五百世,可以知道過去五百世。當然二果剛剛得,還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在我們一般的想法,一百世應該是沒有問題。

  到三果聖人就了不起,三果得神足通,神足是什麼?就像《西遊記》孫悟空一樣七十二變,他能變化,他旅行不要交通工具,飛行自在。而且飛行你看不到他的形狀,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他能夠把現在這個身體,這身體是物質,把身體變成能量;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把能量再恢復為身體,他有這種能力。孫悟空實在是太渺小了,只有七十二變;三果聖人那個神通變化是無量的,可以變大,可以變小。

  到四果羅漢,第六種能力出現,煩惱沒有了,就是講見思煩惱斷盡了,叫漏盡通,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通一得到,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煩惱變現的,所以到初果、二果,六道裡面的狀況,他清楚得很;換句話說,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佛經上所說的是略略說一點,沒有詳細說,他怎麼會有懷疑?這叫做「所生眾寶」。這才叫真正解脫,大自在。小乘是小自在,跟佛比、跟菩薩比差遠了。

  到阿羅漢,阿羅漢的天眼能夠見一個小千世界,《彌陀經》上阿[少/兔]樓馱是例外,他也是個阿羅漢,那是例外,為什麼?他那個天眼是修的,釋迦牟尼佛教他去修的,他能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看一佛土,娑婆世界他全看得到。通常一個阿羅漢是見一個小千世界,不得了!一個小千世界要用黃念祖老居士的話來說是一千個銀河系。黃老居士說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阿羅漢的能力,天眼的能力能夠看一千個銀河系,如同觀掌中菴摩羅果,你說這是不是寶?智慧、能力、相好恢復了。

  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不肯幹?斷煩惱實在是太難了,那我們就努力認真念佛,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神通道力幾乎全部恢復。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七地,你的天眼能力見到是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不可思議!你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嗎?你還不肯放下嗎?那真叫大傻瓜!要認真幹,不可以留戀,留戀就很糟糕,那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苦不堪言。這次遇到這個機會,可以突破,可以解脫,一定要抓住。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