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九0卷)  2006/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9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四大段「無方大用」。上次我們講到清涼大師引用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的六門,我們學了前面四門,今天我們還是從第五門看起。「入五止」,五止有五句,第一句「照法清虛離緣止」,第二句「觀人寂泊絕欲止」,這兩條我們前面學過了。今天我們從第三,「性起繁興法爾止」。這是先讓我們了解,你看他第一句,第一句這個「照」是照見,「法」是諸法,清淨、虛而不實,我們的攀緣心就能夠捨掉。所以「止」是定,有定然後才有照,才能起照的作用。所以止觀,止是定,觀是慧,智慧就現前,這是教我們看一切法。

  第二句教我們觀人。看人要看他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真性,實在講就是法性。我們的形相是屬於法相,法相裡面的人相,總的來說是法相,差別來講我們是人相。體是一個,儒家講人性本善,佛法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是清淨無為,從本性上來看你就曉得,有沒有欲?沒有,法性裡頭沒有欲。我們常講十六個字,同學們都很熟悉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法性上沒有,法相上也沒有,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性相裡頭都沒有。你能從這上觀察,欲自然也能止住,這是從欲上得定了。

  第三個,「性起繁興」,這個「性」是習性,前面我們講的是自性、本性,這是習性。習性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變的?不是人為的,沒有人設計,誰願意惹這些麻煩?很多宗教家講是神設計的,神在那裡安排的,你們想想這句話正不正確?一個真正有德行的人、有修養的人,都不願意管閒事,神還會管閒事嗎?既不是神設計,也不是神安排,這個宇宙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這樣好的秩序,一點都不亂?你再把範圍縮小一點,性起,縮小縮到什麼?縮到我們人身。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最初是在母親胎裡面養成的,出生之後卻這麼樣的複雜。外面眼耳鼻舌,裡面五臟六腑,這麼多的器官,它就安排那麼好,那麼樣的互助合作,讓這小兒慢慢長大成人,誰設計的?誰安排的?

  我們常說人身是小宇宙,外面環境是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同樣的複雜,同樣的奇妙。佛法裡頭這個名詞用得好,法爾如是,一般人講自然,它自然就是這樣。自然的對面還有因緣,還是個相對的,法爾沒有相對的。法爾什麼?一切法,爾是本來就是這樣的。人一入身坐胎,沒有人設計,沒有人安排,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宇宙本來就是這樣的,你不要去打妄想,你不要去分別執著,你不要去胡思亂想,你的心定下來,止了。所以知道什麼?大宇宙跟小宇宙是性起,是法爾如是。你不必去想它,你想,愈想愈錯。到什麼時候你明瞭?什麼都不想你就明白了,你的見解、你的言論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不了解這個真相,你就在那裡研究,像現在許多科學家、哲學家都在探測宇宙怎麼來的?可是我們還沒有發現,還沒有人探測,人身怎麼來的?人身經過解剖,對裡面的構造是講得很清楚了,但是他為什麼會長成這樣的?這個問題沒有人去研究,這不是小問題。

  一個胎兒從坐胎,從一個細胞受精之後,會變成一個人,就如同整個宇宙最初,最初是什麼樣子?說宇宙是爆炸出來的,那我們人身體是不是受精的卵子爆炸出來的?這兩個問題是同樣的問題。小問題你得不到結論,大問題還是得不到結論。佛告訴我們,這個事情叫不可思議。不可議就是不能說,你說不出來;不可思就是你不可以用第六識,你不可以用第七識、不可以用第八識。你用識心,你永遠不能解決。要用什麼?見性就解決了。性起,你什麼時候明心見性就徹底明瞭了。明白人跟明白人對談,也能說,也能接受。明白人跟不明白的人談,明白人說得再好,不明白的人還是不能接受。所以佛經裡面常說,這個事情唯悟方知,你沒有大徹大悟,你不知道。

  要怎樣才能悟?止就能悟,止是什麼?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就明白,你就見到了。大乘經教裡面跟我們講,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性起繁興」的全部,我們現在講資訊,全部的資訊。這個全部資訊裡沒有先後,並不是說有個開始、有個終結,沒有,沒有先後。有先後,先後是二法,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過「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講得好。換句話說,凡是我們生活在對立的世界裡面就迷了。對立就是無明,就是二是無明。覺是什麼?覺是一法。到哪一天你真的覺悟,自他不二。你看我們現在有我、有你,二法;有眾生、有佛,二法;有性有相,有事有理,全是二法,迷!能大師講的話正確,一點都不錯,佛法是不二法。幾時你入到不二,眾生跟佛不二,自他不二,自他不一定對人,畜生也是他,餓鬼也是他,天人也是他,不二!什麼時候真正能見到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那就恭喜你,你見性了,你證得佛果。

  我們現在在初學的階段,在學習經教,特別這是《華嚴》,賢首大師教導初學如何入華嚴境界?妄盡還源,還源就是你見到了,你見到自性了。前面我跟諸位講了,前面四條都是預備功夫,這是真用功,真用功就是放下。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止觀相輔相成,觀又幫助止,止又幫助觀,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所以第一步是要放下,像我們上樓一樣,我們的講堂在十一樓,你上來的時候,你上到第一層,放下第一層你才能上第二層,放下第二層你才能上第三層。如果你不放下,你在第一層不放下,你永遠不能上第二層;第二層不放下,你永遠不能上第三層,不就是這個道理嗎?人這一層你不能放下,你永遠不能到欲界天;欲界天不能放下,你就不能到色界天;色界天不能放下,你就不能到無色界天;無色界天不能放下,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就這麼個道理。佛法教你證得無上菩提,用什麼方法?放下,知止。知止的意思很深,世間法知止好像知足,止當作足講,我很知足,我不再求了。佛法的止觀不是這個意思,佛法知止意思更深,放下,你就往上升,往上升還要放下。

  所以森羅萬象,無論大宇宙、小宇宙,法爾如是,不要再去研究了。別人研究的,他研究的報告我們看看,點點頭笑笑,不錯,就好了,我們要不要去參與研究?沒有必要。知道什麼?知道他研究的都很有限,他是在探索、在摸索,真相距離還很遠。不過好像我們讚歎他,你方向對了,可是真正到目的地那是很遙遠。有什麼方法接近?放下是接近,放下就是!諸位要多想想惠能大師這個例子,他老人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今天我們講什麼科學、哲學,他全通,他並沒有學過。你看看在《壇經》裡面,他講唯識,他說明這個八識說得多好,那是哲學,那是科學。今天現代的這些科學家、哲學家,跟他相比遜色太多。

  所以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是大哲學家,佛是聖哲,佛經是高等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頭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才明白過來,以前把佛教看作迷信。所以方老師是我的接引大德,章嘉大師奠定我學佛的根基,李老師指出我一條門路。有這麼好的基礎,如果要沒有護持,不能成就,你沒法子修,所以護法重要。我很幸運,得到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三十年讓我不操心,讓我專心學佛。這太難得了,這樣的護法希有難逢。緣湊足了,只要自己好學,精進不懈,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我這一生也給大家做了個示範,很好的樣子,你照我這樣學,哪有不成功的?

  所以緣,我們世間人講機會,機會是非常不容易遇到,遇到了你要認識機會,你要把機會抓住,你就會成功。你不認識機會,當面錯過,太可惜了。你認識它,你抓不住,沒有依照這個方法去做,那也可惜。所以你要認識,你要抓得緊,要知止。自己不知道,老師教你。李老師教給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知止。不能學太多,不能學太雜。一經通,一切都通;一個法門通,門門都通,為什麼?法爾如是,這個道理不能不曉得。

  下面第四句,「定光顯現無念止」。前面的三種你都能放下了,我們一般講,你的清淨心現前了,就是心裡頭沒有妄念,清淨心現前。有念,清淨心不能現前。到這一層的功夫,實在講方老師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在這一句裡頭。最高的享受是什麼?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說多自在!身心健康,人到無念的時候就恢復正常。你要曉得,嬰孩無念,他剛剛出生下來,二、三歲的時候,只要父母照顧得好,他會很健康。他有些什麼病?只要是有病,一定是飲食起居出了問題,吃壞了肚子,受了風寒,就是這些病。他決定沒有業障病,他決定沒有冤家債主去找他,為什麼?他心清淨,他沒有惡念,他也沒有善念;換句話說,他還沒有什麼分別執著,他還沒有,所以這是最健康的。

  慢慢長大了,分別心起來了,執著起來了,先有分別,最後有執著,到成年就執著了。沒有成年的時候有分別,沒有執著,煩惱輕,為什麼?到成年之後,他有得失心。人在少年的時候,十幾歲的時候有分別,但是還沒有得失心,這是講從前,現在不行。現在這個社會沒有教育,小孩從生下來,天天看電視,電視看壞了,從電視裡面學會分別、學會執著,所以他提前。童年講天真爛漫,天真爛漫現在的兒童那個時間縮短了。像我這一代還算不錯,天真爛漫到什麼時候?到十歲;換句話說,十歲不懂事,不懂事才天真爛漫,懂事就有分別。

  從十歲到二十歲,有分別,沒有執著,二十歲到三十歲才有執著,成長緩慢,對學佛來講好事情。到我才有執著的時候就遇到佛法。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我到什麼時候才有分別?什麼時候才有執著?有執著的時候表示什麼?你已經成人了,也就是說你有「愛、取、有」了。愛是分別,還沒有佔有,就是有分別沒有執著,執著是佔有。到取,取也未必是佔有。到佔有的時候,據為己有,這嚴重的煩惱發生了。我是剛剛好到有據為己有的年齡遇到佛法,遇到章嘉大師,教我放下。我對於老師尊敬,這是從小父母教的,尊師重道,所以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放下。要學什麼?學施捨。什麼都能放下你才沒有障礙,你要不放下就造成嚴重的障礙,所以障礙不從外來,是從自己本身來的。

  到無念的時候,給諸位說,你的身體就非常健康,為什麼?所有那些病變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你為什麼會生病?你的細胞染上病毒。為什麼會染上病毒?你裡頭有毒。這個裡頭不是物質,你去解剖,你把你身體細胞解剖到原子、電子、核子,解剖到夸克,你也找不到病毒在哪裡。病毒是什麼?貪瞋痴慢!佛經上講的六種根本煩惱,這是病毒,貪瞋痴慢疑惡見。這不是物質,所以你在物質裡頭找不到,但是它真有,它主宰了物質。內裡面有這麼多的毒素,我們細胞就很容易感染。感染到病毒,你的身體就生病,就不健康。如果你能夠一切放下,恢復到無念,所有那些感染病毒的細胞統統都恢復正常,你就健康長壽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心地清淨的人長壽,對於一切人事物看得很淡薄的人長壽。有好,沒有也好,根本就不計較,根本就不執著。不但健康長壽,他因為煩惱輕,智慧就長,這個道理要懂。

  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你養生就有方法了,中國人常說「養生有術」,術就是方法,確實你真正得到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地位高、不是權勢高、不是財富高,統統都不是。最高的享受就是你身心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充滿了智慧,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生當中他尋求這個,絕對不會尋求名聞利養。生活縱然清苦,苦中有樂,這個樂世間人不知道,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人當中沒有知交,山河大地變成他的知交,日月風光變成他的知交,天地鬼神當中有知交。他寂不寂寞?不寂寞,一個人搭個小茅篷住在荒山裡面不寂寞,就是這麼個道理。換句話說,他的生活空間比我們大,用科學的話來說,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他生活在高維次空間,不是我們凡人境界。「定光顯現無念止」。

  我們再看最後一條,「事理玄通非相止」。前面歸納下來,不外乎性相、因果,這講到理事。事一定有理,沒有理,事不能成立,所以一定有理。可是理太深,所以佛經裡頭有密,那個密不是祕密,佛法沒有祕密,祕密是不可告人,佛法沒有,佛法的密是深密。譬如宇宙的來源,這個事情太深。我們這一生身命的來源跟宇宙的來源是同樣的深度,這不是祕密,是深密。你不到這個程度不能跟你說,你不能理解。譬如世間的教學,小學生的程度,你不能用大學的課程來教他,為什麼?他不能理解,他不能接受。一定要慢慢培養他,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佛法裡面所謂中下根人。上上根人現在我們懂得了,什麼叫上上根?能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那叫上上根,不是別的。中下根人就是放不下,怎麼辦?慢慢放。還有一生執著,死也不肯放,那就等來生。生生世世不肯放下。生生世世,生生都有死死,死了是不是統統放下?死了當然都沒有了,但是怎麼樣?事上是沒有了,他心裡還沒有放下,這個事情麻煩了。

  死了都沒有放下,這就是《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我們以前學經教,也講過《地藏經》,講到這一句,體會不到。剛強難化,什麼地方剛強?什麼地方難化?到現在才明白,這種剛強就是他死也沒有放下執著;換句話說,阿賴耶裡頭的印象非常的深刻,放不下。這樣的人,往往他生生世世所做的行業不是善的,他的前途是愈來往下面墜,遇到佛法也不能提升。他往下墜落,墜落到底谷就是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受罪要受滿,他才能出來。那個滿是什麼?你這一生造的罪業,過去生造的罪業,再過去生造的罪業,到你無始劫所造的罪業,一起報,報盡了才能出來。為什麼說地獄的壽命那麼長,都是論劫來算的?我們現在這麼一想,一明白,就知道了,理所當然。無量劫前的罪業累積下來有多少?不是說我這一生造的報掉,那很容易。我過去生中、再過去生中都不重,都很容易報掉;要是搞無量劫,這可麻煩了。所以世間人不知道地獄苦,他就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如果曉得這個事實真相,還敢造罪業嗎?你現在繼續造罪業,你墮下去算總帳,麻煩在這裡。

  我現在覺悟,我不願意算總帳,算總帳時間太長,我好好的念佛求生淨土,帶業往生,馬上就解脫。人要是知道這個,他把這個世間什麼東西統統放下了。像黃忠昌一樣,老實念佛,兩年十個月極樂世界去了,真聰明,真正善根福德現前,不再受苦了。他能做得到,誰都能做得到。為什麼別人不能做?別人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嚴重。我們要不是在經教裡頭,五十五年鍥而不捨的在這裡學習,不知道這個事實。知道這個事實之後,雖然研究經教,心裡頭就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經還是照看,但是不想。經照看是希望對於理事、因果、性相再深入的了解。什麼都放下,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叫念佛三昧。用經教這個方法提升自己往生的品位,不能再搞了。

  我們這些年做的事情,你就了解,這是什麼?不得已,為什麼不得已?眾生太可憐了,世界的動亂、衝突不能停止,戰亂頻頻的發生。我們看到了,佛家慈悲心,不忍心,所以才抽出一部分時間來幫助世界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這樁事情做到現在可以劃個句點了,我不要再做了。我已經把這個方法等於是做了個模型,在湯池做個模型,大家看到了。只要依照這個方法,衝突可以化解,社會可以安定,世界可以和平,這個事情要大家去做,不再是我的事情。我回過頭來老老實實講我的經,念我的佛。我知止,不是不知止。

  玄是玄妙,我們一般講非常高深,非常高深,通,不是不通,通了。為什麼通?通達到最後,非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像《大般若經》,我讀《大般若經》,我的結論只有十二個字,釋迦牟尼佛講了二十二年,我學習的結論總結是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事理玄通非相止」。

  不再起心動念這個功夫我做不到,我跟大家講的是真話。不執著我做到了,不分別也能做到,這就相當自在。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我還能活十年,也許可以達到,你就曉得這功夫不容易。我從方老師介紹我到今年五十五年,那一年我二十六歲。我的進步,我常說我不是頓根,不是頓悟,我是中下根性的人,跟大家一樣,沒什麼差別。能有一點點小成就,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天天在幹。我知道了,我一定會把它落實在生活上。可是自己的煩惱習氣很重,要很認真努力克服自己的煩惱。最初困難,最初十年,十年之後,慢慢就自在,成習慣了。往後是愈來愈自在,那就是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愈來愈歡喜放下,沒有一樣放不下的。我是現代人,我這種修學給現代人做個榜樣,給現代人做參考。這是一條穩穩當當成佛之道,尤其是走阿彌陀佛的路,沒有走不通的。好,現在時間到,這一堂就上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最後一段,「起六觀」。第一,「攝境歸心真空觀」。止觀就是禪定,在教下講就稱止觀;在宗門,禪宗裡面講稱為禪定;在淨土宗裡面講就是一心不亂,一心是止,不亂就是觀。所以名稱有很多,意思沒有兩樣。我們知道佛法的修學,樞紐就是定,總的來說戒定慧三學。戒是屬於前方便,因戒得定,止就是定,定生智慧,智慧就是觀照,《般若心經》裡面,「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止觀,在修學的時候,初學先給你講止,然後再教你修觀;到純熟的時候,止觀不二,止觀同時,而且止裡面有觀,觀裡面有止,那就功夫得力了。用在念佛法門上也不例外,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功夫用在哪裡?都是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物就是天地萬物,要用定,就是要用清淨心。《無量壽經》在經題上,清淨平等是止,覺就是觀,清淨平等覺。

  有定慧才能見到諸法實相,一切萬法的真相你就見到了。真相是什麼?「大方廣佛華嚴」這是真相,在《無量壽經》上說的「大乘無量壽莊嚴」。你想想看,這兩個題目好像是不同,你細心去觀察,意思是一樣的。大方廣佛華嚴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無量壽莊嚴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所以古人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那你就知道《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淨土經,大《無量壽經》、大《阿彌陀經》,這樣才能夠入不二法門。

  第一條,這是佛教給我們,賢首國師把它歸納的,歸納成最簡單的幾條,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去運用,這才能夠回歸自性,這才能夠入華嚴性海,首先教我們攝境歸心。心是能現能變,境就是現象,從大的來說,整個宇宙,佛法裡面常講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像我們在前面學習的「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那是講境。我們要把一切境回歸到能現能變的真心,這個心在《華嚴經》裡面也稱之為法性,境就是法相。所以境是法相,心是法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性在哪裡?性是真空,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可是你要知道,精神跟物質都是真心所現。

  你能夠攝境歸心,那是怎麼個看法?觀就是看法,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決定正確,沒有絲毫錯誤的看法,萬法皆空。為什麼?能現的真性是空的,所現的境界哪裡會有有?這個境界在當前,我們看到好像是真有,你我他不是真有嗎?那是我們看錯了,不是真有。佛菩薩怎麼告訴我們?這一切現象「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話我們聽了聽不懂。你說性空,我們能夠體會,你說這萬事萬物法相也是空的,我們就不懂。相真的是空的,一點都不假,近代的科學家發現了。

  我大概是在兩個星期之前,有位聽眾常常在網路、在電視上聽我講《華嚴經》,也常常聽到我引用近代科學,所以他從網路上下載了三篇文章,科學的發現。這三篇東西是二十五年前的,一九八二年法國跟英國的物理學家所發現的,法國的巴黎大學,英國的倫敦大學。所發現的跟佛在經上講的很接近,就是說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不是真的。他說這是怎麼回事情?他說這是高維次的空間一種投影,我們感官上的宇宙是影像。這個說法就像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我相信有不少人看過,我在美國也看過一次,立體電影。這個電影是怎麼拍攝?是用兩架機器,就是說兩個三維空間的技術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就變成六維,六維空間的投影,不是真的。倫敦大學一位教授,他專門研究做這種實驗,他們的名詞叫「全息攝影」的相片,息是訊息,全是完整的、完全的。這樣照出來的照片,譬如一個人像,一張人像的照片,把這張照片撕成兩半,每一半你去看還是完整的人像,這很不可思議,就變成兩張完整的人像。你再把它分成四張,撕成四張就是四張完整的人像。再分成很小的碎片,每個碎片裡頭依然是完整的人像。實驗很多次都是這樣的,所以這些科學家就肯定,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訊息。無論怎麼分,它都是完整的。這跟《華嚴經》上所講的微塵裡面有世界,世界裡有微塵,微塵裡有世界,我們前面念過。微塵並沒有放大,世界也沒有縮小,微塵的世界跟外面世界完全一樣,就跟全息照片相符合了。

  微塵裡面的世界誰能進去,到裡面去觀光旅遊?這我們前面讀過,佛說普賢菩薩能夠自在進出,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個比全息照片深得太多,高明得太多,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剛剛發現這麼個訊息,這個訊息是好消息,讓我們對於經上講的微塵裡面有世界,我們增加了信心。佛說的,我們相信佛說的,科學家給它做出證明,雖然證明不完整,有一點相像。

  又說到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是假的,它有極限。時間有極限,空間也有極限,達到極限的時候,空間跟時間沒有了,時間跟空間會變成一個東西。這都是近代科學的發現,發現的東西很多,我也收到這些報告,跟《華嚴經》所講的愈來愈近。雖然說愈來愈近,實際上還有很長的距離。這個距離怎麼產生的?我們很清楚、很明白,科學家、哲學家他們分別執著沒放下。只要分別執著在,那就有很長的距離,我們只可以說方向對了,事實真相他們還是不了解。佛告訴我們,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事實真相就浮上來,你就完全體會到。所以這些科學家、哲學家他不知道止觀的道理,他要是用止觀這個方法,我相信他的成就會超過我們很多倍。為什麼?他對這個事情沒有懷疑,所以放下來很容易契入。

  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對這個事情還有懷疑,雖然相信,信的信心的程度不夠。我們今天學教,學教的目的沒有別的,就是增長信心。信心程度夠了,自然徹底放下,哪裡還會有什麼留戀?知道多少要放多少,如果不放你就不能進步。所以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你再放下,像爬樓梯一樣,一層一層,最後才能達到究竟圓滿,那就是華嚴性海,真如本性。

  所以攝境歸心,曉得相是假的,性是真的,為什麼?性永恆不變。《中論》裡面所說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都是形容性的。相,我們知道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常有斷,我們知道這些,這是相上看到的,那是假的,虛幻不實。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講物質,物質是境,它有沒有?沒有。物質是無中生有,這個大概是最近五、六年前才發現的,物質是無中生有,物質現象。而且這個現象生了很快就消失,就是它真有生滅,生滅的速度太快了,真的是叫億萬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時間幾乎生滅是同時,所以佛法講不生不滅。這個話意思很深,我們初學佛的時候一知半解,實際上對這句話的意思不了解。什麼叫不生不滅?如果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毫無意義。有生滅,那就有生有滅,怎麼又叫不生不滅?生滅同時,它真有生滅,太快了。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相就是這種物質生滅的相續相,我們的感官世界是個相續相,這個相續是相似相續,絕對不是上一個相接著下來,不是的,是相似相續。正如同我們看電影,電影的底片一樣,那個底片每張都不一樣,但是相似,總有一點不一樣,相似的,相似相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不是看到底片,是看到銀幕上的影像,就如同科學家講的,這個訊息是高維次空間投射的。電視螢光幕裡的影像是從放映機裡面投射的,它本來沒有。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包括自己的身體,不但包括自己的身體,現在外國人說還有靈魂,包括靈魂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靈魂是什麼?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面的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靈魂到底是精神還是物質?靈魂還是屬於物質,不過那一種色相我們肉眼看不見,這個要知道。科學確實證明了,宇宙之間有很多東西我們肉眼看不見。它有色,它有身,在佛法裡稱之為「無表色」,表是表現,它沒有表現。像我們作夢,這大家都有經驗,夢中的境界,夢到有自己,也遇到很多人,你夢中有沒有色身?有,不能說沒有色身,可是跟你睡在一個床上的人為什麼看不見?無表色。可是有人能看見,有定功的人能看見;換句話說,那個色相是另外一個空間維次,不是我們三維次的空間。

  有定的人,定功,他把空間維次打破,所以你作夢的時候,你在那裡作些什麼,有定功的人在旁邊看到是看得清清楚楚,看到你在幹什麼。到你醒過來之後,講給你聽,我剛才看見你在幹什麼,一點都不錯。有!然後你就相信,鬼道、神道、天道、地獄道,無量無邊,眾生太多了,空間維次不同。有甚深禪定,像阿羅漢,六道裡面形形色色他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他全部突破,然後知道一切法都是幻相。真的,佛在《金剛經》上說的一點都不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佛眼看到的,你就看到真空。有也是空,有是幻有,不可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色聞聲要用這個角度去看。總的來講,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的看法正確,這是佛經上講的正知正見,你沒有看錯,你看到事實真相,它幫助你修定。

  你看到真相,你在色相裡頭還會不會起心動念?不會。換句話說,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會不會放下?自然放下。換句話說,你今天還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什麼?你沒看破,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哪有不放下的道理?看破重要,看破之後才能放下。你要想真的看破,像我們這樣的人,業障非常深重,習氣也重,你不學教怎麼行?你怎麼會知道事實真相?你放下之後,佛所講的境界你就把它證明了。沒有放下,我是聽說的,佛講了我相信,但是不是我自己的境界。我放下之後,佛講的是我自己的境界,就是我跟佛不二,真正攝境歸心。

  第二,「從心現境妙有觀」。這是說什麼?境界從哪來的。境界從哪來?心現的,佛在《華嚴》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諸佛的報土,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彌陀經》上講的極樂世界,心現的。通常大乘教裡講的十法界、講的六道,那是識變的。識怎麼變?心現是法爾如是,第一義,決定不可以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就變成第二義。佛經裡面常講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什麼?就是起心動念。一定要知道自性裡頭沒有起心動念,自性是個理體,給諸位講,非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所現的相,從這個地方我們去體會,那個相也不是屬於物質,也不是屬於精神,所以佛經上講的名詞講得很妙,叫法性土。十法界裡面,法相土;實報莊嚴土,法性土。你看看方便有餘土,諸位要曉得方便有餘土就是我們講的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們住的是方便有餘土。我們住在六道裡面,六道是凡聖同居土,我們這個世界的四土不就搞清楚了嗎?所以那是法性土,法性土沒有辦法想像,真的是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不是一句搪塞的話,你搞不清楚,你說不出來,拿這個來騙我,什麼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是真話,你不可以思,你不可以議,境界就現前,你就契入,你就明白了。如果你還思,一思,你看起心動念,接著就分別、就執著,你馬上就墮落了。你是個道道地地的凡夫,你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同時迷失了性德,就是自性的德能。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迷失了自性,把自性裡面的智慧變成了煩惱。你今天煩惱這麼多,你要知道那是智慧,迷失了自性,把智慧扭曲了,變成煩惱。你的德變成了業,善業、惡業統統都不是好的,都不是清淨的,變成染業,染污。相好就變成六道三途,扭曲了,我們的虧吃在這裡。如果一旦覺悟,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全都恢復了。煩惱就變成菩提,轉煩惱為菩提,轉染業為淨德,轉三途六道為實報莊嚴土,這就是事實真相。

  所以佛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從這句話細心想想,實報莊嚴土從心想生,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真心現的法性土。起心動念就現妄土,起心動念,還沒有分別執著,是方便有餘土,四聖法界。再有了分別、有了執著,那就是六道,六道三途。有分別,沒有執著,給諸位說,天道,色界天、無色界天;有了執著就是欲界,欲界有執著。所以欲要是不斷,出不了欲界。欲界六層天,愈往上面去,欲愈淡薄。到欲完全沒有了,這個完全沒有是控制,是禪定功夫控制住,不是真的斷了,是伏住,生色界天。欲要是真的斷了的話,就出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這些理事你要不搞清楚,你就不會放下。你要搞清楚之後,還是放下好,為什麼?不放下,虧吃大了。不放下真正對不起自己,為什麼?自己本來是佛,今天搞成這個樣子,還不慚愧嗎?十方諸佛原來也跟我一個樣子,他們了不起的地方是什麼?放下了。阿羅漢放下執著,菩薩放下分別,諸佛放下起心動念。

  所以要曉得這一切現象怎麼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不覺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不覺。無明有沒有開始?沒有,所以講無始無明。無始無明並不是說久遠劫就迷了,找不到開頭的那一天,那你完全想錯了。無始是根本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是虛妄的、假的,有始有終是真的,沒有開始。所以佛經上所說的,你要把意思體會到,可不能錯會意思。錯會意思是你自己錯了,佛沒有說錯。祖師大德翻經沒有翻錯,是你自己錯會了意思。

  第三,「心境祕密圓融觀」。這個地方的祕密都是深密,太深了。心是能現能變,境是所現所變,能所不二,心境一如。我們可以從科學家這個全息照片裡面得到一點訊息,就是心境是不能分割的整體。雖然在境界上好像是有無量無邊差別現象,最細的我們一般人講沙,佛在經上常常用比喻恆河沙。沙很小,一滴,那個裡面有宇宙全息的訊息。這就說明什麼?它不能分割,它是一個整體。那一粒沙裡頭有世界,有整個宇宙,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就在一粒沙裡頭。沙是我們能見得到的,佛經講的更小,微塵,微塵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阿羅漢,可是阿羅漢的天眼沒有辦法看到極微之微。所以我們現在才想,阿羅漢天眼看到的微塵是不是現代人所說的原子、電子、粒子、夸克?是不是說的這個?可是極微之微,阿羅漢看不到,看看科學家將來能不能把夸克再分割。佛說極微之微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也叫做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不能夠再分割,這是物質裡面單位最小的。

  科學家他是用數學,真的是高深的數學,推算出來的。講宇宙的原點,這原點多麼小?那個數字我說不出來,但是他有個比喻,比喻好說。他說我們的頭髮,我們假定這是一根頭髮,把這個頭髮切斷,切斷這裡有個平面,平面有個直徑,從這一頭到這一頭,這直徑上排宇宙原點可以排多少個?他說排一百萬後面三個億,一百萬億億億,那就太小了。這個原點,我們科學最進步的儀器也看不到。一根頭髮的直徑上可以排一百萬億億億個原點,這是不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這個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一根頭髮的一條直線上排這麼多,整個頭髮的面積就不知道排多少了,決定不止一百萬億億億,大概一百萬億億億再乘上一百萬億億億,應該是這個數字。數學好的人,可以讓他們去算算,一根頭髮切斷平面上擺多少。

  但是那麼小的微塵,那裡頭有圓滿的世界,普賢菩薩能夠自在進出遊覽參觀,那個世界跟我們大世界沒有差別。微塵裡面的世界不小,我們這個世界並不大,大小沒有了,大小不二,《華嚴》常講入不二法門。這真的叫深密,深到極處,佛給我們說八地菩薩才看到。真正契入境界,是等覺菩薩,普賢是等覺,說普賢就是告訴我們,等覺菩薩能夠自在進出,等覺以下還不行;你知道,你沒有辦法自在進出。

  下面第四,「智身影現眾緣觀」,這個跟全息的照片很像。影現,為什麼會現?緣。緣不止一個,《華嚴經》上講這個世間一切的世法,無論哪一法它的現象都是無量因緣。佛在講經教學為了方便起見,把無量因緣歸納為四大類,每一類裡頭不知道有多少頭數。講的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這四大類,四緣生法是四大類。一切法不一樣,這裡面的緣多寡不相同,所以它現的相不一樣。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的來分,有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四大類。這四大類差別很大,統統離不開這四種緣,但四種緣多少不相同,緣生的。四種緣多少不相同,我們可以理解,四種緣的性質是相同的,為什麼?不離法性。法性是什麼?空無自體,所以才相同。如果有,有就不相同,空性是相同的。這是教我們看任何一法,你要從六面去觀察,你才能看到真相。

  第五,「多身入一鏡像觀」。多身入一這句話怎麼講法?一個人可以變很多身,很多身還是一個人,鏡像觀。賢首國師當年給皇帝講《華嚴經》,講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皇上聽不懂。賢首國師很聰明,就請皇帝建個八角亭,建個亭子,然後把八個角每個角裡頭放一面鏡子,八面大鏡子。請皇帝到亭子當中站一站,他就站,一站的時候,看到到處都是自己,怎麼一個人變成無量無邊身,無量無邊身是一個身。他懂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明白了,鏡像觀。這就是叫什麼?一是一個性,一個性識。《地藏經科註》,你看五重玄義,他這五條裡頭都講性識,這是跟別的法師註經不一樣的地方,《地藏經》我講過幾遍。說得好!為什麼?性識是一,就像一個人一樣。境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境界是一個人顯現的。然後你就曉得我們每個人不一樣,我的境界裡面有你,你的境界裡頭有我。就像帝釋天的羅網一樣,網上繫的明珠,光光互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統統是屬於影像,你可不要當真,你要當真就錯了。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一體。

  最後,「主伴互現帝網觀」。我們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條我們留到下次講,非常重要。五止、六觀都是「寂用無涯三昧門」,這才真正講到大用無方。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