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七五卷)  2007/6/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7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上次我們學習到忍嚴光,讀到「眾生暴惡難可忍,為菩提故心不動」。我們在大乘教裡面看到世尊對我們許多的開示,教我們學習忍辱波羅蜜,這裡面的含義非常之深。佛在經上說得很多,世出世間法的因,總的來說不外是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可是世出世間的果德成就無不在忍這個功夫。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換句話說,小忍就有小成就,大忍就有大成就,如果不能忍,所有一切世出世間功德都會被破壞了;換句話說,不能成就,布施的果報也等於零。忍辱就非常重要,佛也給我們說得特別多、特別詳細。我們學了《華嚴》說的十忍,前面我們學到第七。第六、第七、第八講空、無願、無相,這也是一般佛法裡面講的三解脫門。三解脫門下面都加個忍字,說明般若會上世尊講的話真實不虛,我們要很認真努力來學習。

  空、無相、無願是法身菩薩所證的。我們看十忍這裡頭怎麼說的。「觀三界之苦因皆空,而得無願忍。以煩惱之集諦,性本清淨也」。這是說無願忍。要用細心去觀照,到照見三界的苦果無自性,這是因緣所生法,空無自性,如夢幻泡影,果如是,造的那個因也是,所以苦因也不可得。從觀照、照住到照見,你就得無願忍。前面學到這個地方,我們提出了個疑問。學佛,一入佛門就教我們發願,阿彌陀佛還發了四十八願。我們學佛在大乘教裡面,每個人在因地發的願不同,但是把所有菩薩在因地上所發的弘願歸納起來,把它分類,就不外乎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弘是大,是四大願,四大願把一切願都包括在其中。這四願我們很熟悉,第一個是度眾生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給諸位說,這是大乘教上講的。到一乘教,一乘教就是成佛之教。大乘教裡面有三解脫門,一乘教裡面三解脫忍,為什麼?他徹底明白了,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

  大乘,分別執著放下了,妄想還在,妄想沒放下,換句話說,因果不空。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起心動念。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這時候因果也沒有了。諸位要知道,這是真正契入究竟圓滿的果地,為什麼?整個宇宙是一不是二。你要是講因果,《壇經》上說得好,因果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到十忍就是不二法門。我們要問,願要不要發?要發,為什麼要發?為度眾生,要示現這個樣子。這很難懂。

  我們再舉個例子來說,佛經上有個例子,叫「黃葉止啼」。小孩在哭,哭得很厲害,大人在地上撿了一片樹葉,樹上落下來的葉子都黃了,綠色的葉子不會落下來,到葉子變黃、枯黃了,風一吹它就落下來了。在地上撿一片葉子哄小孩,你不要哭,這是黃金,很值錢,你拿去買糖吃。他一聽很歡喜就不哭了,叫黃葉止啼。這就好像是無願忍一樣,知道因果都不可得,但是眾生迷惑顛倒,他不知道,就像小孩一樣,所以佛菩薩示現就要做出這個樣子,要發四弘誓願。眾生就學會了,他就真的發願,與自性本覺本善相應,走這個路就對了,他將來就能夠證三解脫門,得三解脫忍,這叫善巧方便。

  《般若經》上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菩薩為什麼還要示現到十法界來?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示現幹什麼?這叫無願忍、無相忍。這忍的意思太妙、太深了,不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我們能忍,真的忍,他沒有;他如果還有這個忍,他著相了,他四相沒破、四見沒破,那他是凡夫。所以我們今天在凡夫位看聖賢的示現很不容易理解,只感覺到他太慈悲了,為眾生。如果他真的還有為眾生那個念頭,那也變成凡夫,他也墮落。所以他那個境界是什麼境界?還是《華嚴經》上說得好,叫「不思議解脫境界」。這話說得好,這裡面把無相、無願、空意思統統都顯示了,不思議解脫門。

  你不能想、不能說,開口便錯,動念皆乖。不能動念頭,不能說,你就明白了,豁然大悟。你要入這個境界,你一定也像諸佛如來、像法身菩薩一樣,那麼樣的慈悲,眾生有感你就應。眾生有感,確實他不空,他有願、他有相、他有求,菩薩應,菩薩應完全沒有。雖然完全沒有,但是他能夠滿眾生的願,為眾生做種種示現。他要不示現就不能教化眾生,就沒有辦法誘導眾生,所以種種示現他才能誘導,他才能教眾生回頭,才能教眾生豁然大悟。像這些很深的義理,通常佛菩薩示現也不說,《華嚴》是一乘圓教,這是教法身菩薩的,把這些事實真相說出來了。

  得無願忍,為什麼?煩惱性本清淨,《壇經》上說的,「何期自性」,頭一句,「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由此可知,煩惱是什麼?煩惱是性本清淨迷了,迷了清淨的本性就變成煩惱,它是不是真變了?沒有,這要知道,確實它沒有變。說它變成煩惱,這是世尊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是隨順眾生、隨順迷惑顛倒的人說。像我們戴上有色的眼鏡,戴上個綠色的眼鏡,你看外面都是綠的,外面人看到你,你眼睛怎麼是綠了一塊?就這個意思。其實你眼睛有沒有綠?沒有,性本清淨,但是外面隔了一個綠色的玻璃,真的,自己戴久了忘掉了,以為就是這樣。外面人看得很清楚,外面人是佛菩薩,自己迷了不知道,外面人一說你馬上就覺悟了。有沒有這個東西?有,有這個東西,不是真的,你只要覺悟了,這是看破;把這個眼鏡拿下來,這就是放下。實際上放不放下都沒有關係,為什麼?你清楚它沒有染污本性,沒染污,這是真的,這就叫無願忍。希望同學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這是屬於境界,真的是不好懂。

  我們看到佛在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是《壇經》六祖大師開悟所說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就是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說我們凡夫是本來具足,可是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現在苦不堪言,智慧也沒有了,智慧變成煩惱了,德能也沒有、相好也沒有了,這統統是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你只要把這個放下。現在明白了,真的肯定、同意、認可,肯定不再疑惑了,你真的看破了,看破之後你要用什麼功?就是放下,放下就是。看破之後你就要幹,真幹你就真有受用。我不再執著了、我不再分別了,妄想放下太難,那真不是容易事情,可是你能把這兩樣放下,你就得大受用。

  執著放下,證阿羅漢果,六道就沒有了;分別放下,聲聞、緣覺沒有了,四聖法界裡面,聲聞法界、緣覺法界這兩個沒有了,那你在哪裡?你在菩薩法界、你在佛法界,你提升到這麼高的層次。然後再進一步,必須到那個層次,這個功夫才用得上力,現在用不上力,現在怎麼樣用都沒辦法。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不執著,學著再學不分別,把自己提升到阿羅漢,提升到菩薩,肯定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能作如是觀。這十忍,每一條第一個字都是教你觀,細心去觀察,你能作如是觀,對你修行(修行是放下)大有幫助,你功夫才能得力。

  下面第八,「無相忍,觀三界因果之法皆空」,我們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地方是因果之法皆空,「而得無相忍。以因果之相,本為空無也」,因果也了不可得。這個地方要記住,為什麼古大德時時刻刻在強調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要真正做到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時因果才空。如果你還起心動念,跟你說因果不空。你已經不執著、不分別,你到了阿羅漢、到了菩薩,因果不空,一定要到妄想斷了,因果的相了不可得,那時候你到哪裡去了?給諸位說,到常寂光淨土。

  在淨土宗裡面講四種淨土,最高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頭起心動念沒有了,實報莊嚴土裡面還有起心動念。《華嚴經》上講的等覺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我們說,起心動念粗的相沒有了,決定沒有了,極其微細的那個相,極其微細的相是什麼?我們常講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個都不好懂,因為初住菩薩就已經破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就是他能夠把起心動念放下了,眼見色、耳聞聲,真的像鏡子一樣,這大圓鏡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鏡子照外面東西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所以放下了妄想,那時候的用心就像鏡子一樣,用心如鏡,這時候因果就沒有了。只要你還起心動念,你就曉得因果就有,你雖然是不分別、不執著,你起心動念就有因果。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過去住世八十年,示現八相成道,他有沒有起心動念?給諸位說,他沒有;沒有,為什麼能現相?這就是講的不二法門。空有不二,那叫真空;空有是二,還沒有空,沒有空得了!你還有二邊;果然一邊沒有了,那一邊也沒有了。六道凡夫決定入不了這個境界。你空,空對面就是有,有的對面就是空,這就是二,所以你起心動念就落二、落三,這是凡夫境界。佛的境界比菩薩境界還高,真的是心裡頭沒有對立,對立就是二,沒有對立了。我們常講沒有疑慮、沒有矛盾、沒有衝突,內心達到這個境界,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宇宙,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境界。我內心裡頭沒有對立,整個宇宙裡頭沒有對立;內心沒有疑慮,遍法界沒有疑慮;內心沒有矛盾,法界虛空界裡頭沒有矛盾,你才曉得解決問題不在外面,在裡面。中國老祖宗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是真理,是化解一切問題的總綱領、總原則,外面沒有問題。從外面來解決問題是永遠解決不了的,一回歸到裡面,真的,一切問題都化解了。

  無相忍是什麼?無相現相,相、無相不二。常寂光裡頭沒有相,是諸佛如來自受用。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自己的受用是常寂光,他的應身在我們這個世間,那是無相現相,相即無相。是的,是這麼個境界,我們怎麼會知道?再跟諸位說真的,這是學《華嚴》才明瞭這個事情,不學《華嚴》不知道。真的是每個眾生的相都是相即非相,非相即相,你同意嗎?你能夠承認嗎?你能夠肯定嗎?如果你肯定,你已經得無相忍。這就是《華嚴》裡面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真正是不二法門。你以為我們現在這個身相真有嗎?你、我、他,這身相真有嗎?外面環境這些相真有嗎?山河大地、樹木花草,在香港到處看到高樓大廈,這真有嗎?好像是真有;法身菩薩告訴你,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你說它沒有,這相在,你說它有,這些相沒有自性,像前面講的,沒有真實的自體,它是緣生的。這個緣生的意思有淺深差別不一樣,極其微細的那個緣生的意思,凡夫體會不到,為什麼?極其微細的那個現相是剎那生滅,是講那個緣。

  剎那生滅裡面實在講也是具足四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是在不可思議的極短的剎那之中,我們講剎那都太長了,《仁王經》上講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每個生滅裡面四緣具足,這不可思議。所以自性能生萬法,萬法無常。底下就講無常,哪裡有個實在的東西?沒有。你真正要是參透了,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樣了,你會跟佛相同,跟佛菩薩一樣正知正見。與佛菩薩不一樣的叫邪知邪見。再跟你說,邪正不二,這愈講愈迷糊,愈講你愈不好懂,邪正怎麼不二?不二裡頭又有二,凡夫有二,聖人不二。凡夫為什麼有二?凡夫有分別執著,他就有二,聖人沒有分別執著,他就不二,所以二跟不二真的是一樁事情。這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真參透了,你在生活當中就會像諸佛菩薩一樣,隨緣而不攀緣。

  隨緣的生活快樂,裡面沒有苦,三苦、八苦都沒有,苦樂憂喜都沒有,那叫真樂。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極樂就是苦樂憂喜都沒有,永恆不變,這叫真樂。苦樂憂喜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有分別、有執著就有苦樂憂喜。執著是非常明顯的苦樂憂喜,分別裡面是有苦樂憂喜的微細相,粗相沒有;到不起心不動念,都沒有了,粗相、細相都沒有了,但是應眾生之感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意思就是能現一切相,楞嚴會上佛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

  這些事情我們也算是非常難得,學《華嚴》學了三千多個小時,逐漸體會到一點點氣氛了,真的像這段經文裡面所說的,「毛光照益」。我們今天能夠講得出來,能夠體會得到,毛光照益。毛光照益,前面給諸位說了,就是佛菩薩的氣氛、佛菩薩的氛圍。我們能感受到這個氣氛、感受到這個氛圍,沒有入門,沒有登堂入室。能感受到這個實在講很不容易了,務必要珍惜;已經有這種感受,就要不斷的向前進。佛在經上有比喻,他把般若、把實相比喻作火,這裡燒的火燒得很猛烈,我們沒有看到,沒有接觸到,但是這個火的溫度我們也感受到,這很暖和,好像冬天烤火。現在用暖氣不明顯,從前我們小時候,冬天房子裡面燒火盆取暖,火盆裡面可以煮東西,放一個三角架可以煮東西。我們小時候,蕃薯放到火盆邊上烤,烤蕃薯、烤芋頭,雖然沒有接觸到,你進到這個房子還沒有進門,你就感覺到這裡面溫暖,我們是彷彿在這個境界,沒有看到也沒有接觸到,感受到這個氣氛。我們要認真努力,知道這是不遠了,距離不遠了。

  要怎樣才能夠進這個房間?把執著放下就進去了。怎麼能夠靠近火爐?再把分別放下就靠近了。分別放下,菩薩,進到這個房間,把執著放下,阿羅漢,阿羅漢入門,菩薩登堂,最後再把妄想放下,入室了。這個比喻比較容易懂,容易體會。我們這才曉得佛菩薩我們應當是這個說法,大慈大悲,憐憫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些話是站在我們六道凡夫分上說的,我們對佛菩薩的讚歎。確實他帶領我們,每個人悟性不相同,悟性利的很容易就感到這個氣氛,勇猛精進,他就能夠證得。有些人悟性比較遲鈍,比較遲鈍的人必須要很長的時間薰修,很長的時間薰修還是有指望,一定也有開悟的一天,有悟入的時候。這裡頭最重要的是自信心,對自己要肯定,肯定什麼?肯定本來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你要不承認你是佛,你跟佛相去遠之遠矣,你沒有法子。

  所以學這種經的好處,就是你自己果然肯定我確實本來是佛,每個人都不例外。本性本覺就是本來是佛,本性本善,現在變成迷惑、變成不善,那是迷,迷失了本性。怎麼能夠從迷再回歸到覺悟,這就是佛陀的教學。我們要不依靠佛陀的教誨,我們就沒有辦法回歸到覺悟,隨順世間愈迷愈深,到最後真的是回不了頭來。回不了頭,佛還是要幫助,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永遠不捨棄,不過你回頭的時間還很長,你在六道裡頭還要受很多的辛苦,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根性利的人受苦的時間短。當然最難得、最可貴的,這一生當中就回頭,回到哪裡?回到極樂世界。其他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回頭,真難,實在是難,但是我們一心專求淨土,這個不難,真的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就是三個字你得到了,你就保證得生,這三個字就是信、願、行。你對西方淨土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你發願,真想去,真想親近阿彌陀佛。真想去你就得真幹、真行,行是什麼?要把這個世間的世緣要真放下,有一絲毫留戀都不行,沒有一絲毫留戀,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成功了。話說得容易,真正做起來不容易,你想想看幾個人能放下?幾個人能放下自私自利?幾個人能放下名聞利養?幾個人能放下七情五欲?你就曉得難。

  昨天台灣送一本書給我,《唐人傳奇》裡面杜子春的故事,寫成一個電視劇本。過去我看過,現在編書的人很難得,補充不少教材,我看好像比過去至少增加三分之一,內容一定更精彩、更豐富。杜子春跟太上老君要學道,太上老君去看王母娘娘,告訴他,你在這裡給我看著丹爐(煉丹的丹爐),告訴他不管遇到什麼境界,只要一句話不說,無論這個境界裡面是誘惑你、是威脅你,種種境界現前,統統一句話不說就沒事了,你就能成就。結果經過試驗,那個試驗太多了,統統他都守住太上老君教誨,一句話不說。最後這個境界現前,他的父母在地獄裡面,閻羅王審問,他看到之後很難過,想到太上老君的話,不敢講。最後閻羅王把他的父母加以刑罰、鞭打,受很慘侮辱,他實在忍受不了,叫了一聲娘。完了,這個境界馬上就沒有了。

  太上老君站在旁邊嘆了一口氣,可惜!告訴他:縱然你怎麼樣想救她,你無能為力,為什麼?個人因果,個人報應。現在我們懂這個道理,那個報應是消他的業障,他不是那個果報他過去罪業消不了,業障消除之後他就出來了。我們現在明白這個道理了,杜子春不知道,所以他看到這個地方心裡很難過,叫了一聲。再想跟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講不行,我們的緣分已經盡了,你還是回去。很難得,你是個孝子,孝子是什麼?世間法,要修道這不行。修道要修定,真正做到不動心,你還是禁不起考驗。但是很難得,七情五欲,其他的六個你都能夠不動心了,最後這個情執你沒有放下,叫他回家去好好的學《太上感應篇》,真正學好,在家也能成就。這些故事,說來說去統統都是教我們一個忍。你真能忍得住就成功,忍受不了你就不行,大幅度的退轉。

  再看第九「無常忍」。無常、無生是觀俗諦跟真諦,俗諦是世間法,「觀俗諦之境一切有為之法悉皆虛幻,而得無常忍。以一切諸法遷滅無停故也」。這段話跟《金剛經》上的四句偈完全相同。《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你看這個地方也是觀一切有為法,你細心觀察一切有為法,這個一切有為法範圍非常大。佛在《百法明門》裡面給我們說的,佛說一切法,彌勒菩薩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好說。一切法很難講,太複雜、太多了,所以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這部書分量很大,有一百卷,就是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看到眾生對六百六十法還是有很大的難度,不容易學,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歸納成一百條,百法,教初學。初學佛的人從這個地方開始學,學百法。你就曉得,百法實際上就是《瑜伽師地論》裡面的六百六十法,也就是佛在一切經裡面所說的一切有為法。

  我們從《百法》的大綱來看,你就能看出一切有為法的範圍。百法一共分為五大類,前面四類都叫有為法,後面一類叫無為法;無為法只有六個,六個無為法,有為法就是九十四法。九十四法裡面,第一個是「心法」,八識,心王,八心王;接著第二「心所法」,心所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心理作用,有五十一法,這是心理作用。心、心所都是屬於精神,現在講的精神,或者用「心」這個字把它包括。跟心相對立的就是色,色就是物質,現在我們講精神、講物質,色是物質。「色法」有十一條,有十一個,就是五根、六塵,這都是把它歸類。五根,這是我們一個人身上,眼耳鼻舌身,這是色法,五根後面還有個意根,意根是心法,不是色法。身體上講的色法是五根,眼耳鼻舌身。外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五根加六塵,這十一個叫色法。這是物質,物質的現象。除色、心之外,還有二十四個,叫「不相應行法」,這二十四個。不相應就是它不跟色相應,它不是色法,它也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它是從心心所色法裡面出現的東西,它哪個也不是。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是抽象的概念,這二十四個不相應就是二十四種抽象概念。它不是色、也不是心,但是它也離不開色心,離開色心它也沒有,從色心產生出來的這麼個東西。色跟心都不是真的,從色心裡面變現出來的這些抽象概念當然更是虛妄,妄中之妄。這個合起來總共九十四法,九十四法展開來就是整個宇宙,所以一切有為法是講整個宇宙。

  《金剛經》上的四句偈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夢、如幻、如泡、如影,我們前面讀過,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佛在後面講,「如露亦如電」,這句話是講它生滅無常,底下我們講無常,生滅無常,它不存在,剎那生滅,它不存在,有為法就是無常。所以佛法裡面講萬法無常,它就是這個意思,無常就是不存在。我們今天所感覺到的感官世界是錯覺,真的是錯了,把不存在的東西都以為是真實,虧吃大了,這就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都沒有。你這樣就得無常忍。

  「以一切諸法遷滅無停故」,無停就是不住,佛經上常講不住。《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就從這句裡頭開悟的。從這句裡面他真的一下子明白了,所以他說出「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能生萬法就是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能生是沒錯,但是如夢、如幻、如泡、如影,相有性無,事有理無,你怎麼樣處置它?你可以享受,你不能佔有。就如同看電影一樣,你可以欣賞,你不能得到,你不能控制,你不能佔有,你享受裡面起個念頭要想控制、要想佔有,你錯了,你全錯了,為什麼?連你自己的身心你都沒有辦法控制、都沒有辦法佔有,你怎麼能佔有身外之物,哪有這種道理!

  佛法修學的成就,首先是要能真正讓自己,我們常講講得很粗的,把自私自利、自我這個念頭放下,然後對於一切境界,在一切境界當中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欣賞,就是你的享受。享受裡面沒有佔有、沒有控制,沒有一個分別執著的念頭,這叫得大自在,這叫回歸自性。大自在就是佛經上講的解脫,自性裡面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你就得到了,這很快樂。我們再問誰得到了?要到什麼樣功夫才得到?阿羅漢就得到了。你就曉得,只要一不執著就得到了。菩薩放下分別,比阿羅漢高一級,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智慧現前了。到佛,佛是不起心、不動念了,法身證得。什麼叫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這叫法身。真正明白整個宇宙是我,所以他對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種種示現,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眾生有感你為什麼要應?沒有條件的,為什麼沒有條件?一體。這個手癢了,右手去搔搔它,還要談條件嗎?為什麼沒有條件?一體。

  我們現在是迷了自性,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的關係,不曉得。人跟我的關係不曉得,你什麼時候知道人跟自己是一體,你那個愛心比愛兒女的心還切,這是什麼?明心見性他就知道了,就證法身了。所以法身、般若、解脫有這三個層次,很明顯的你能看出來。阿羅漢證得解脫,但是般若跟法身都沒有現出來;菩薩有解脫、有般若,沒有證得法身,權教菩薩;必須破一品無明,那才能真正證得法身。證得法身的人一定有般若、解脫,證得般若的人不見得有法身,他有解脫。所以阿羅漢只有解脫,得大自在,智慧還不夠,法身沒證得。這是說明菩薩修學的經歷,他一定經歷這些過程,我們要清楚,清楚之後你就會學了。在現前這個階段我們學什麼?我們學放下,放下執著,什麼都不執著,在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隨緣,才能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個地方最重要的,觀俗諦,就是觀世間,俗諦是世間。什麼時候觀?時時刻刻。眼睛張開看花花世界,想到《金剛經》上,夢幻泡影,再想到古大德,人生如戲;睜開眼睛看花花世界,像看電視一樣、像看電影一樣,知道剎那生滅,了不可得。這種觀法這是細心觀察,你逐漸不知不覺的放下了。你放下一分得一分自在,放下兩分得兩分自在,自然的,毫不勉強,捨了。你能捨,境界當然向上提升。

  末後一個,「無生忍。觀真諦之境是無為法,而諸念不生,得無生忍。以真空之理,本無生滅故也」。就是六祖講的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個忍,對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本無生滅,你肯定了、你同意了、你承認了。事實真相確實如此,你找生滅找不到。現代的科學家很聰明,非常難得,不過他只看到一個物質現象,所以科學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為什麼?它要找證據,也就是說它離不開分別執著,所以它是世間法。他們利用科學技術的觀察,在我相信應當是從高深的數學裡面發現的,物質無中生有。為什麼會無中生有?科學家有這麼一個說法,宇宙之間什麼也沒有,只有場是永恆存在的。場是什麼?場是能量,承認宇宙之間有能量,能量稀薄的時候叫場。能量有時候聚集在一起,比較有濃度的時候它就會出現物質現象,但是這個現象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短暫到幾乎叫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就是不生不滅,但是不生不滅並不是什麼東西都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有,不生不滅說不上。它有生,可是你覺得它生,它已經沒有了,你還來不及去分別,來不及去想它,還來不及去看它,它的過程已經消失了。前面消失,它後面又有,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物質現象是什麼?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是這麼一回事情。

  我們對科學家也很尊敬,不容易,他能看到這樣的境界,跟佛所證的境界很靠近,但是佛在經上講得比科學家講得透徹,科學家沒有佛法講得那麼透徹。科學家認為能量聚集發生這個現象,分散就沒有這個現象。分散、聚集是緣。佛法講這個現象從哪來的?現象從見分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出現三細相,就是迷失了自性,三種境界就現前,一個就是動相。要知道,自性不動,惠能大師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你要知道,你的真心是不動的,你有動搖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動。心一動就迷了,不動它覺,一動就迷了。所以一念不覺這心動了,這個動就叫業相。法相宗裡面講的阿賴耶的業相,業是動。從業相裡面,這一動就生了見分,見分是精神。

  見分是什麼?我們講得粗一點,相宗說得也很好,能見相,在《華嚴經》上講的分別。無明業相是什麼?一念不覺就變成無明業相,就是《華嚴經》講的妄想。從妄想裡面就產生分別,有分別,物質現象就發現,叫境界相。那個境界相不是科學家發現的那個物質一點,不是的。佛講的這個境界相是整個虛空法界一時頓現,這是科學家沒有說到的。他是發現物質的生滅,他不是整個宇宙是這樣的,他是從一點裡面觀察物質現象不存在,是種剎那生滅的現象,或者是顯微鏡、或者是從數學裡面觀察到這一點。整個虛空法界所有物質現象,在百法裡面講的,內五根,眼耳鼻舌身,外面六個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六根所對的,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六根對的這個,這就把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精神、物質統統包括在其中。是一念不覺,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沒有次第,只要你的妄念不斷,它這個現象就產生一個相續,所以是念念相續,無常,不停,不住,是這麼回事情。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宇宙觀,佛法裡面講的諸法實相,這真相。

  無生忍是講真諦,真諦是講什麼?永恆不變的,那是自性的本體。自性的本體就是能大師講的這五句,這五句是講的本體的作用。本體能不能說得出來?說不出來。惠能大師可以說把本體的五種性質(五種的特質)給我們說出來了。它是清淨的,它沒有生滅,它具足萬法,所以森羅萬象是自性本來具足,自性本不動搖,他說出這些事情,所以它是無為法。就是說在什麼境界裡面說它?在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無為法,諸念不生。有沒有現相?有,什麼現相?大乘教裡面叫常寂光。所以我跟諸位說,不是實報莊嚴土,因為實報莊嚴土已經有相,沒有現相是常寂光。這無生忍,常寂光。

  下面三土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變實報土,像極樂世界、像華藏世界,示現這個土為的是什麼?為教菩薩,教那些法身菩薩,他們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在這裡頭修行。示現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是什麼?我們現在講的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我們娑婆世界的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再示現凡聖同居土,哪是凡聖同居土?六道輪迴是凡聖同居土。這就講得很清楚!所以無生忍是在常寂光淨土,觀真諦之境無為法,不是有為法。所以無為法跟有為法的差別,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剎那生滅;無為法是真的沒有生滅。沒有生滅,跟諸位說,那裡頭沒有精神也沒有物質,這叫常寂光,一片光明。今天到晚上你就看到了,為什麼?太陽沒有了、月亮沒有了、星星沒有了、燈光沒有了,空中是什麼?一片漆黑,這個漆黑是什麼?叫無明,就是你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把你自性裡面的光明全部障礙住了。

  要知道,整個宇宙、整個太空是明亮的。你什麼時候叫無明破了?無明破了的時候,你再也見不到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一片光明,這是無明破了,這叫常寂光。這個光不是太陽光,也不是日月,也不是燈光,自性本來就是常寂光。所以大乘教裡面形容自性的形相,用了一個名詞,用得好,叫「大光明藏」,這個名詞用得好。一片光明,這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但是能生萬法,本自具足,本不動搖,本自清淨,本無生滅,你看看六祖對這個大光明藏的形容。大光明藏就是自性,那是真正的自己。什麼人能夠肯定、能夠承認、能夠對這樁事情毫無懷疑,那就恭喜你,你證得無生法忍。我們現在對這個實在講沒有懷疑,能肯定、能相信,是不是已經證無生法忍?我剛才跟諸位說到,我們已經感受到無生法的氛圍,感受到無生法的氣氛,我們還沒有進門,為什麼沒有進門?我們執著沒有放下。放下執著,進門了;放下分別,登堂;再放下妄想,就入室,就跟諸佛如來一樣,無二無別,完全回歸自性,真空之理,本無生滅。這個事實我們要明瞭、要知道、要很清楚。

  十忍我們就學到此地,確實真正能夠體會到一個彷彿,就是我剛才所講的,我們入這個氛圍,接觸到這個氛圍。下面是我們真正要做的功夫,功夫就是我們真的要登堂入室,就是你真的要放下。先放下執著,不能夠一下放下,總得要常常放,在生活裡面放,不要再過分的認真,也不能不認真,這就講不能徹底放,慢慢來。飲食起居,我們能注意到健康、衛生就好,其他的不必再過分計較,有,很好,沒有也好。放到一定的程度,自己能力恢復了,能力恢復到什麼程度?能轉境界,這個受用就大了。到能轉境界就不受境界的範圍了,它就範圍不了我們,我們可以把它變化,從內心裡頭變化,這就像特異功能,你就恢復這個能力,能把不好的東西變成好的東西。

  譬如蔬菜爛掉、發酵、發霉了,我們一般人吃了會生病,到你口裡面去它就變成最好的。這在理上能講得通,可是我們沒有能力;就是到了嘴裡,他能夠把裡面的分子跟方程式重新排列,就變成最好的營養,有這種能力。什麼人有這個能力?跟諸位說,須陀洹就有這個能力。我們在小說裡面看到的濟公,真有其人,《大藏經》裡《高僧傳》有他的傳記,這不是假的。近代我們沒見過,抗戰時候圓寂的,金山活佛,這是一般人稱呼他金山活佛。他是江蘇鎮江金山寺的一個法師,他的名字叫妙善,這個人的一生很像濟公。我們從他一生的行持來看,這個人是證果的人,最低限度,妄想分別執著,他執著真放下了。

  樂觀法師告訴我。我有一年在台灣講《彌陀經疏鈔》,我講《疏鈔》的時候我們沒有經本,我們有《彌陀經》的經本,沒有《疏鈔》的經本。他老人家聽到,聽說我講《彌陀經疏鈔》,打電話告訴我,他是我們長一輩了,年齡大概也大我二十歲以上的老法師。他說淨空法師,聽說你講《疏鈔》。我說是。有沒有本子?我說沒有。他說我這裡有,我還有一百本。那時候好像他印了一千本,送完了,還剩一百多本,他說正好,我這一百多本送給你好不好?我說太好了,太謝謝你了。他曾經跟金山活佛,就是跟妙善法師住過四個月,所以很熟。

  他說這個人,最初跟他見面瞧不起他,為什麼?邋遢,也不像出家人一樣,瘋瘋癲癲的,所以心裡面就瞧不起、輕視他。見面結果談話,他就把那個輕視的心理說出來了,他就嚇了一跳,怎麼我心裡想的東西他都知道,以後才曉得這個人不簡單,有他心通。你心裡想他好的、想他不好的他都知道,他有神通。而且從一般信徒,好久沒有看到他,大家都想他,他忽然就來了。是不是有神足通?怎麼會念他,他就來了。給人家治病也是奇奇怪怪的,身上抓癢抓些骯髒東西,搓個小糰子給人吃,人家就相信,可是吃起來很甜、很香,真能治病,所以人家稱他活佛。有一次在一起吃飯,信徒看到他來了,都喜歡,每個人都盛一碗飯、盛一碗麵供養法師,他歡喜得不得了,馬上吃完了,那個人又送,一下吃了二十多碗。樂觀法師在旁邊就告訴信徒,你們不可以這樣子做,法師受不了,他吃了二十多碗。然後他就問妙善老和尚:怎麼樣,你今天是不是吃得太脹?他跟樂觀法師說,不增不減。所以他這是怎麼也不懂。

  路上看到破銅爛鐵,人家丟的,生鏽的,他就撿到吃掉了,洋釘什麼東西丟掉,生鏽的東西,他拿到嘴裡就吃掉,這很奇怪。還有人供養鈔票,你看鈔票多髒,多少人拿過,人家供養鈔票,他身上沒有口袋,他春夏秋冬就一件長褂,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也不熱,這麼個人,供養鈔票他統統吃掉,他也不給人,全部吃掉了,這麼一個人。這是什麼?我們學佛後知道,這是境隨心轉,他有能力轉境界,把所有一切不善的轉變成最善的。這個道理我們從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裡面得到科學證明。所以心那個能力比什麼都強,心轉境界,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好好的去照顧你這個心,你的心跟一切諸佛是沒有兩樣,諸佛能轉你也能轉。

  怎麼樣恢復功能?沒有別的,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先從執著下手,你不要著急,不要求近功,好像我這一放下馬上就有效果,你並沒有真的放下,真放下了它就真起作用。所以你常常就做實驗,一點一點的放,你的能力慢慢增長,增長到一定的程度,你的信心具足,為什麼?你看我們常講相隨心轉,體質隨心轉。相貌不好,你天天想觀音菩薩、天天想阿彌陀佛,你只要常常想,想上個二、三年,你相就改變,放下了,菩薩相!體質能轉變。先從這裡開始,然後從外面,飲食起居,統統自有改變,那就跟妙善沒有兩樣。

  這個道理我們現在相信,現在所差的是我們的功夫。功夫說實在話,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認知不夠,很淺,這是實在的。如果認知程度夠深,自然放下。譬如現在在我們面前,人家這裡擺了一堆黃金、這裡擺了一堆黃泥巴,告訴你,這個金很值錢,這個黃泥巴沒什麼用處,因為你認識,你一定拿黃金,不要黃泥巴。你要給小朋友講,三、四歲的小孩跟他講,這是黃金,跟他講拿黃金,他一摸這個硬的,他不要,這個泥巴好玩,他可以玩泥巴,他要那個,他不要黃金,為什麼?他不知道。我們現在是這個樣子,曉得這個好,還不相信。就像小朋友一樣,這個不好玩,這個泥巴可以捏小泥人玩。

  取捨之道是要認知,取捨是放下。放不下,真的,章嘉大師講得好,佛法知難行易。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菩提樹下一入定,徹底放下就成佛了。六祖惠能大師亦復如是,放下就是。我們在《壇經》上也看到六祖大師顯神通,多少人向他請教,在他面前開悟了,以後修行到哪裡去?他指點你,一點都不錯,那叫神通。尤其是往生,往生前一年,派人到老家去修個塔,自己往生的時候肉身就放在塔裡面,一年前派人去造,到第二年往生。預知時至,一點都不迷惑。

  他還有一次遇到強盜,強盜來要殺他,他告訴強盜,我過去生中欠你十兩銀子,不欠你的命,十兩銀子擺在旁邊,還給你。那個強盜嚇一跳,拿到錢就走了。前生的事情,不欠你的,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不欠你的。很多章節裡頭你看他的神通,全是本能;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教,沒有一樣不通,世出世法精通。這個能力從哪來的?我們要知道,本能,自性的本能。忍嚴光我們就學到此地。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