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四二卷)  2008/4/12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4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大段偈讚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薩,偈頌第五首看起,五、六這兩首講的是真止。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若知一切法。體性皆如是。斯人則不為。煩惱所染著。】

  我們學佛多年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人事之間,總是離不開煩惱、染著。如何能化煩惱為菩提,轉染著為自在?這四首偈教導我們是最好的方法,關鍵是學了要會用。我們在真止學習了杜順和尚《還源觀》的「入五止」,後面是「起六觀」,這個說法與我們中國傳統祖宗的教誨完全相應。止是格物,觀是致知,格物而後致知,致知而後誠意,誠意而後正心,這是中國老祖宗教導後人的。有先後次第,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就能成聖成賢,在佛法裡面就能夠修行證果。杜順和尚是華嚴宗第一代的祖師,五止裡面,就是格物,革除物欲,也就是放下。首先教我們放下緣,離緣也就是不攀緣。放下,諸位要知道不是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佛菩薩就不能幫助眾生了,幫助眾生要辦事。世出世間聖賢都是這樣教我們,所以放下要知道是心地上放下。真心本來是清淨的,杜順和尚第一句就教我們「自性清淨圓明體」,跟六祖大師開悟時候所說的第一句話完全相同。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跟杜順和尚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一樁事情,同樣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知道能大師成佛了,杜順和尚也成佛了,佛佛道同,沒有兩樣。

  我們中國老祖宗真的是佛化身再來的,怎麼曉得?我們在《大學》頭一句見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你們想想看,明明德跟自性清淨圓明體、跟本來清淨是不是一個意思?如何能夠回歸到自性,老祖宗教我們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個順序來修,佛法裡面告訴我們放下、看破。杜順和尚說得詳細,先「顯一體」,再給我們講「起二用」,這兩種作用都是自然的。第三個是三種周遍,三種周遍都是舉一塵做例子,一塵周遍法界,一塵出生無盡,一塵包含空有,舉這個為例子。再「行四德」,然後才講止、才講觀。由此可知,如果真的說止,什麼都不做,什麼都放下,那前面的四德就沒有了。特別是四德「普代眾生受苦德」,代一切眾生受苦。我們要想學佛,要想行菩薩道,代一切眾生受苦,一切眾生給我們的苦都要接受,沒有反駁的餘地,老老實實接受就是。能接受就能化解自己的業障,消自己的業障,增長自己的福慧。別人冤枉我們了,要不要受?要受,那個消業障、增福慧更快,業障消得快,福慧也增得快,冤枉。如果真的有過失,那就消業障,沒有過失是增福慧。如果有反駁、要申冤,就抵消了,你的業障還在,沒消掉。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我們業障老是消不掉?天天在消,天天在造,造的比消的多,怎麼能消得掉?

  離緣,我們是隨緣,不是不隨緣,隨緣,沒有隨緣的分別執著,這就真的叫離緣。這個話不太好懂,我們說兩句好懂的話,有心無心、有意無意,這個好懂。古德常講「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說話的人無所謂,不是有意說的、有心說的,隨便說的,可是聽的人有意。如果他把意思錯會了,往惡處去想,愈想愈惡,無心當中結了怨,你說冤枉不冤枉?可是冤枉要報,它有報應的,冤冤相報,不是沒有果報。如果是有心的,你聽了也有意,這是兩方面宿世的業因。甲這一方無心,乙這一方有意,這個怨是從乙那一面生起的,他有意他就生心,無意不生心。我們修行人,佛教我們放下,祖宗教我們格物,我們應當怎麼做?一切事裡面都要能夠做到無心無意,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怨結可以化解,不再造業。古德給我們講,人生在世應當把過去的業障消除,不再造新殃。新殃就是有心有意他去造,造新的業,無心無意就不造,這個很重要。怎麼樣才能做到無心無意?心裡只想阿彌陀佛,只想極樂世界,意裡面我只緣極樂世界,只緣佛菩薩的教誨。這樣的人,他在日常生活當中,他過佛菩薩的生活,哪裡會有煩惱?哪裡會有染著?染著、煩惱不能斷,沒有別的,就是你有心、你有意。道家說,這個話不是佛說的,道教裡說的,「有心為善,雖善不賞」,沒有賞賜你的,你有心的,「無心為惡,雖惡不罰」,他做的錯事他是無意做的,有意作惡,懲罰他,無意的時候不罰他。這是道教講的,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學習要想真正斷煩惱、離染著,要從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法裡面學無心無意。這講得也比較玄,我們再說得白一點,就是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就是無心無意的意思,我們才真正能做到離緣止。

  第二個絕欲,絕是斷絕,欲是欲望,欲望真的害人!我們在六道裡生生世世搞輪迴,輪迴裡面總離不開三惡道,為什麼?我們一想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不深。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就行了,這八個字就是三惡道。我們想想我們自己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不是跟這八個字相應?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如果相應,自己就要知道,念念都是在做三途業,果報,三途境界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我們今天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在佛門裡面做好事,修善,修善一定要懂得,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是真善。如果有執著、有分別,就是你還是用攀緣心在做善事,這個善事不能了生死、不能得定、不能開慧,這一定要懂得。可是怎麼樣?有福報,福報到哪裡享?那就看你在哪一道,你享那一道的福。你在人道,你享人間福報,你在天道享天福,你在畜生、餓鬼道也都享福,只有地獄道裡沒有福報,有福也沒法子享,其他的四道都有,連阿修羅道也有。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要想遠離欲望,根本的修學方法就是把自私自利要降低。如何能把自私自利降低?要把利益眾生的念頭提起來,念念想到眾生的利益,就不想自己了,自私自利的心就淡了。怎麼樣能叫眾生得真實利益,怎麼樣能叫更多的眾生得利益,心量就拓開了,量大福大。這是真的,福報大小跟你的心量大小恰好成正比例,小心量的人縱然擁有億萬財富他也不快樂,為什麼?他心量太小,福不大,擁有財富再多,不但不樂反而帶來苦惱。為什麼?天天患得患失,在這裡斤斤計較,怎麼樣想多賺一點錢,賺的錢沒地方用,到最後死了還給別人,自己帶不去。這個人是很愚痴,但是這樣的愚痴人世間很多,不在少數。我們在講席裡常講,你能賺很多錢那是你命裡有的,你有這個福報。錢怎麼用法那是智慧,沒有智慧不會用錢,用錢都造業。所以,智慧比福報更重要,福報有沒有不在乎,智慧關係大了,有智慧沒有福報他也能不被煩惱所障,他也不會染著世法。這個例子古往今來很多,看看佛門的祖師大德,在家修行的高士,出家是高僧,真有修行的人,生活清苦,他得大自在,他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迷惑,這是我們認真要學習的。所以欲要斷,縱然是為利益眾生,利益眾生是好事,不能叫他變成欲望,變成欲望就錯了。譬如在佛門裡面布施,施財,諺語有句話說佛是大福田,在這裡面種福田施一得萬報。一般人聽到了,佛門裡布施一塊錢將來回報是一萬塊,一本萬利,都來布施。他能不能得到?不見得,為什麼?他是名利心來修福的。如果佛門裡面沒有這個果報他就不來了,聽說有這麼大的果報他才來修福,這個心就不善,他怎麼能得大福報?福報有沒有?福報有,肯定有,福報大小隨著他的心量,量大得大福。真的,施一文錢,如果是量大,他得的福報大。如果他量小,完全是自私自利,是利益自己,不知道利益眾生,他到佛門來布施他得的福小。這有個道理在裡頭,你總要懂得。佛門裡面修福,純正的目標是求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是為什麼?是為度苦難眾生,這個心好,這個心純淨純善。不是自私自利,不是為了自己發大財升大官,不是為這個事情,完全是為利益眾生。所以,總是看你起心動念,你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

  後面三種止是諸佛菩薩的境界,得定,開慧了,自然契入。第一個是「性起繁興法爾止」,這是對於大自然,大自然的現象你不會起心動念,你也不會分別執著。可是現在你看一般人,一般人好奇,總是想去研究。科學家在研究宇宙怎麼起源的?生命怎麼形成的?人到底從哪裡來的?這是什麼?不知道是性起繁興,他不知道。所以他要去研究,他止不住,天天在這個地方去研究。怎麼研究也研究不出來,為什麼?佛法裡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是不動的,我們今天用識,識心、妄心,妄心是生滅的,妄心是動的,用生滅心去探討不生滅的真理是永遠達不到的。這句話是老實話,真實話。佛在經上講得好,我們用意識,就是經裡講的思惟想像,這個能力確實很大,思惟想像,對外能夠緣虛空法界,像今天的科學家探討太空物理、探討量子力學,在外面能達到這麼大境界,從內它能夠緣到阿賴耶,這是做內功。內功,科學家沒有用,多半是什麼?修行人。不僅是佛教,包括採取禪定方法都屬於這一類,禪定是用內功,能緣到阿賴耶,緣不到自性。自性要怎樣?自性要很深的禪定,入禪定也不能有禪定的念頭,有禪定的念頭還在意識裡頭。也就是說甚深禪定裡面,妄想分別執著都無,你就見到了。為什麼有人入很深的禪定見不到?就是禪定裡面他還有意識,有心意識。再往上提升,心意識沒有了,叫離心意識,這裡頭沒有心意識,那完全是自性。所以,沾著心意識,你的性就變了,就叫阿賴耶,就不是叫清淨心。這些事情總要搞清楚、搞明白。落在心意識裡面,你的煩惱習氣可以伏住,斷不了,它沒有轉變;如果離心意識,煩惱習氣馬上就轉變,變成什麼?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因定開悟。為什麼有人定開不了悟,有人定開悟了?總在用心不同。用真心的人開悟了,用妄心的人不能開悟,他的定功可以到色界天、可以到無色界天、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沒有辦法突破六道輪迴,這個界限他不能突破。這就是以甚深禪定,佛經上講第八定,夠深的,四禪八定,為什麼不能見性?沒有放下心意識。你懂得宇宙所有一切現象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起就是唯心所現,繁興就是唯識所變,性起是一真法界,繁興是十法界。你知道這個現象,你自然不再去研究,為什麼不再去研究?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值得研究,假的有什麼好研究的?譬如你昨天晚上睡覺做了一場夢,你今天醒過來之後你去研究那個夢,那個夢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夢?夢裡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你研究一輩子你也研究不出個道理來,為什麼?假的。你在這上花這麼多時間、花這麼多精力去研究,叫白費了,你錯了。但是世間幹這種糊塗事情的人可多了,這就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性起繁興是事實真相。所以明白了,法爾就是自然的,自然你放下,不在這些事情上去操心。

  第四、第五,這個境界就達到最高層,無念、非相,非相就是無相。不但無念,沒有念頭,就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外面所有一切的現相也沒有,《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我們六根面對六塵境界,最簡單、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無心、用無意。別人對我們有心,我對他無意,別人對我有意,我對他無心,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你就得大自在,不再造業了。真的是古人的兩句話,「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不造新業,舊業就消掉了。這是把修行的門路真的找到,循著這個門路做,這一生短短的數十寒暑你就決定能成正果。最怕的是有心有意,有心是分別,有意是執著,這個麻煩大了,那你肯定脫離不了煩惱,你沒有辦法擺脫染著。這是相當於《大學》上教我們的格物,《大學》前面的三句話是三個綱領,那就是人生的指標。所以聖賢之道真的是很了不起,你看第一個就教我們「明明德」,明明德用佛法來講就是明心見性。第二個告訴我們「親民」,也有古德說應該是「新民」,兩個意思都可以講,都能講得通。你用佛法來講,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們想想對不對?明心見性之後幹什麼?度眾生。第三句講「止於至善」,這句話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四弘誓願的後面三句都是止於至善,「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你們想想看是不是?斷煩惱是自己的德行止於至善,學法門是自己的智慧止於至善,成佛道是自他兩個終極的目標止於至善,我自己要證得圓滿佛果,也要幫助一切眾生證得圓滿佛果。所以諸位想想,你看《大學》中這三句話跟佛法沒兩樣。從哪裡做起?從格物致知做起,底下八目是方法,你怎樣去落實。很有味道!

  所以我常常說,朱夫子編「四書」那個靈感很可能就是《華嚴經》上來的,他讀佛經。在唐宋時代,《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般讀書人都很歡喜的,沒有不讀的,《華嚴》、《法華》、《楞嚴》、《金剛般若》都是一般念書人最愛讀的。《華嚴》有圓滿的理論、有周詳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四書,《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孟子》是表演。《論語》是孔子做到了,就是理論、方法能夠靈活巧妙的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之處。孔子代表聖人,孟子代表賢人,孟子的境界比夫子還是有差距。明顯差距,夫子說「性相近,習相遠」,符合中庸之道,而孟子則說性善,荀子說性惡,這都是儒家的。有沒有說錯?沒有說錯。孟子講的性善、荀子講的性惡都是講的習性,不是本性。本性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之善它是相對的,是習性,因為本性沒有相對的,有相對就不是本性,這點我們要能體會到,要真正去下功夫。所以我常常講,要從內心深處把對一切人的對立、對一切事的對立、對天地萬物的對立要化解,為什麼?性德就現前。只要有對立,麻煩就來了,對立裡面決定是明顯的分別執著,只要有對立就很難超越六道輪迴。要知道煩惱、習氣、染著根本就沒有,自性清淨心裡頭哪裡會有這些東西!這東西從哪來的?就是一念不覺,從分別執著裡頭生起的。一念不覺、分別執著,自性裡頭也沒有,自性清淨心一塵不染。我們的功夫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就是,你本來是佛,放下就是。「入五止」我們就講到此地。

  底下再看下一段,杜順和尚的「起六觀」,這是致知、這是看破,很重要。「六觀者,即依前五止而修,即止之六觀也」,這句話說的非常重要。即止之六觀,就是說明看破從哪裡來?看破從放下來的,你真放下就看破了,你不放下你就沒有辦法看破。第一個是「攝境歸心真空觀」,下面是簡單的解釋。詳細的在這本書上,我們沒有照這個書講,照這個書講時間太長,這個書裡有詳細的說明,我們這就很簡單,就這書的摘要、提要。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了。什麼是妄想要搞清楚,妄想是起心動念,放下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外面事情知道嗎?知道得更清楚,你把事實真相全看到了,一切法的體、相、理、事、因、果,我們把一樁事情歸納這六大類。它的體性,它的現象,事是活動,它的一些動態,這些動態的原理原則、因因果果,沒有一樣你不清楚。如果你起心動念,就統統都障礙住了。這好比什麼?所以佛常用水做比喻,水沒有染污,水乾淨,沒有波浪,水是平的,水像一面鏡子一樣,把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就是說一切萬相它的性相、理事、因果都照得清清楚楚,這是佛境界。菩薩的境界,菩薩起心動念了,這諸位要曉得,但是他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那個水還是乾淨的,沒有污染,有波浪,微波,很微弱的波,看外面照得還是很清楚,這是菩薩。聲聞就差一點,聲聞有分別,菩薩沒有分別。聲聞有分別,有起心動念、有分別,他的水是乾淨的,波浪比較大一點,還是能看得清楚。你看我們在外面旅遊,看到水中的倒影,你說那個水有沒有波?有波,可是還能看得清楚。我們住在香港,這個狀況就更明顯,你看香港跟九龍當中是海,那個浪算很大,相當大的浪。我們在九龍看香港的倒影,在香港看九龍的倒影,看得很清楚。到六道凡夫就不行了,不清楚了,為什麼?他有執著,執著是染污。現在人執著很嚴重,嚴重的染污,嚴重的分別是大浪,染污加上大浪就看不清楚了。佛經上常常用這個比喻。所以,我們對於一切諸法了解的程度不在外面,在自己的內心,心愈清淨,清是沒有染污,淨是沒有波浪,你看東西就愈看愈真確。

  這裡講,到你真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觀世間一切諸法性,唯一心造」。觀,你明白了,豁然大悟,原來世間一切諸法的性,這個性是體性,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就是此地講的世間一切諸法性,宇宙萬有的本體,唯一心造,這個地方特別要注意的就是這裡加了個「一」字。唯心造不就行了?這個一字加得好,告訴你真心就是一個,沒有兩個。我的真心跟佛的真心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我的真心跟阿鼻地獄眾生的真心還是一個心,這很難懂。為什麼一個心會造出這麼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這怎麼回事情?佛在經上有個比喻,把一心比喻做大海,大海是一個,我們眾生的心是海裡起的水泡,海裡浪花打的水泡,你看水泡多少。那個水泡是不是一個大海?當你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你就變成水泡,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的時候你就變成大海。要曉得心性是一不是二,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性德就透露了。

  性德裡頭,性德的核心就是愛。全世界的宗教,你看它的經典,你細細去觀察,核心的思想就是愛。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古德答覆別人,什麼是佛法?這八個字。佛法的根本就是慈悲,慈悲是什麼?慈悲就是愛。為什麼不說愛說慈悲?這是佛法裡面的智慧。因為一般講愛,愛裡面有感情,有摻雜著情的愛,這個愛不是真的,我喜歡就愛你,我討厭就不愛你,這不是真愛。所以,佛法用慈悲,不用愛字。慈悲是什麼?慈悲是真愛,是平等的愛,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它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智慧看到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對立,這叫真愛。世間人那個愛是假的,虛情假意,為什麼?愛會變成恨,這就不是真愛,真的它怎麼會變質?佛法裡面的真妄定義在此地,永恆不變是真的,凡是會變化的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所以慈悲是永恆不變。這個世間,現在我們可以說非常明顯能看出來這個愛是假的,你看男女結婚,那不是愛嗎?可是沒幾天聽說他離婚了,這不是假的嗎?哪是真的?特別是現在社會,離婚率這麼高,有些人結婚很多年,兒女都一大堆了,到最後還離婚。所以我們要曉得世間人、迷惑顛倒的人沒有愛,那叫虛情假意,他變化太大。跟世間人往來,他說我愛你,你可不要當真,假的,不是真的;他說我恨你,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今天恨你,過幾天他又愛你,今天愛你,過幾天他又恨你,他變化無常,不是真的,兒戲。你認清楚你就不上當,你就不生煩惱,你要是認真的話你就免不了煩惱,那叫自己找的,自作自受,實際上外面並沒有影響你。所以外面不管他是有意無意,我們只要用無心來對他就好,就正確;不要用分別執著對他,這就是真實智慧。所以唯一心造。

  「心外更無一法可得,境本空寂,無有實體也」,這是你真止之後,真的放下之後,你才能看到真相。確實,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心現識變,大乘教裡佛講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連夏威夷土著,我看他們報告裡面都有這麼一條,說這個世界是你心想變現出來的。他們沒有學過佛,這句話跟佛經上講的一樣,可是沒有人知道是自己心想生出來的,沒人曉得。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你要是能回光返照,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我這個身體是不是我想出來的?一點沒錯。我們有個健康的想法,你身體就健康,如果你有不健康的想法,你身體肯定不健康,為什麼?從心想生!諸佛菩薩為什麼健康?我們在經上看到,他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他這個身體是受喜悅來滋養它,所以他健康。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凡夫,我們凡夫這個身體什麼東西滋養它?煩惱滋養它,它怎麼會健康?於是我們就明白,所以我在講席裡常常給同學們報告,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實質上來講沒有兩樣,完全相同。為什麼我們聽了佛陀的報告,佛的經典就是他的報告,說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樣的美好,原因在哪裡?我們現在也明白了,原因是那個地方的人思想好、心好、念頭好,沒有惡念、沒有不善,所以身是金剛不壞身,居住的環境是無量珍寶顯現的,這符合的原理,一切唯心造。

  我們能不能把地球變成極樂世界?能不能把地球上眾生一個個都變成金剛不壞身?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是。這三大類煩惱放下了,自性的性德現前,自性的智慧現前,般若智慧,對於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所謂的是性相、理事、因果,你沒有一樣不通達。你的德行,佛經上所講的戒律、古聖先賢的教誨,要不要學?不要學,因為你顯露出來的就是的,你把它記下來是一樣的,佛佛道同。它是性德,它不是佛菩薩訂的章程、訂的規矩給你,不是!是自性自然流露的,經上講「法爾如是」,法本來就是這樣。相好,就是像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像華藏世界的依正莊嚴。人這個身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讚歎佛的報身,「微塵相海身」,微塵是比喻多,說不盡,沒有一樣不好,一絲毫欠缺都沒有。這什麼?這每個人本來的,不要去羨慕,釋迦牟尼佛有,毘盧遮那佛有,你也有,你跟他們絲毫不差。差在哪裡?差在你自己不肯造,一切唯心造,你不肯用那個心去造。這是什麼心?無心,無心就自然現前,就是本性。有心就不行,有心就錯了,有心就是有分別心、有執著心、有妄想心,你就有這個。本來是沒有,沒有就是真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真心,有了就是妄心,妄心造的就是穢土。我說我心怎麼好,說怎麼好就不好了。什麼時候「我一念都不生了」,好不好?好!還是不好,為什麼還是不好?你還有個「一念不生」,你的念頭沒有斷乾淨,你怎麼還有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念頭也沒有,那就真的好了。所以,不起心不動念難,總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迷,幻相,夢幻泡影,念念相續,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千萬不要把它當真,當真錯了,當真你吃虧就大了。你的妄念不止,分別執著不止,你所造作的絕大多數是三途業。你能離貪瞋痴嗎?貪,餓鬼業;瞋恚,發脾氣、不高興,地獄業;愚痴,是非、善惡、真妄、邪正不能辨別,都把它搞顛倒了,把善看成惡,把惡看成善,在這裡面起心動念,有意無意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業障為什麼消不掉?天天懺悔在消業障,消了一些,可是今天所造的比我今天所消的更多。我消過去的業障,現在不再造新業,那你是真消掉了。這個事難,我們如果不是這麼多年天天在經教裡面學習,哪有不迷的道理?半個多世紀,沒有休息,天天幹,迷不迷?有時候還是迷,但是醒悟得很快。我們被境界所迷,時間決定不會超過一天,就能醒悟過來,就能覺察過來。但迷於境界裡面不能醒過來的人太多了,十年、二十年能醒悟過來算上根,三、四十年醒悟過來是中根,到七、八十歲才醒悟過來是下根。下根還是有救,真醒悟過來,徹底放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所以,下下根都是有緣人,都是這一生能成就,這一生不能成就那不叫下下根,沒根!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夠深深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慈悲、釋迦牟尼佛的真愛,一生不厭其煩教導我們。不厭重複,重複一千遍,重複一萬遍,重複十萬遍,必須重複到我們哪一天真正明白了,豁然大悟了,否則的話,不停止的重複,這慈悲到極處。我們現在也真正懂得,一句話的教訓不斷的重複容易開悟,為什麼?一門深入。可是我們自己學習的人要有耐心,不要說老生常談,老就是這麼一句話,聽了沒有意思,那就不行,這叫不老實。不老實,你就是一輩子跟他重複,也不起作用,但是不能說沒有好處,他阿賴耶裡種子薰習得非常堅固,叫金剛種子。他這一生不能成就,或許來生後世成就了,這緣殊勝。高明的老師,以善巧方便種種不同的方法天天來薰習你,骨子裡面還是一樁事情,他方法改變,說來說去總是說這樁事情。所以我們一生的學習,真的,關鍵就在遇緣不同。

  遇緣裡面,頭一個要認識,認知重要,認識之後你才堅定不移,不懷疑、不改變,這個法門學到底。看到其他的法門,讚歎,絕不毀謗,因為我們知道八萬四千法門平等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真的,佛說的。我們選定這個法門,這個法門適合自己的根性,他選定那個法門,適合他的根性。好像吃東西一樣,我喜歡吃淡的,他喜歡吃鹹的,那個人喜歡吃甜的,還有人喜歡吃辣的,都好,都吃飽了。所以不必要強迫別人跟我一樣,我們要能恆順眾生,喜歡吃甜的,給甜的給他吃,喜歡吃辣的,給辣的給他吃,喜歡吃淡的,給淡的給他吃。總而言之,叫你吃得歡喜,吃飽了,你獲得營養,目的就達到了。所以,佛菩薩能夠受十法界眾生的尊敬、熱愛、擁護就這麼個道理,他能恆順眾生,他不堅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實在講,諸佛菩薩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自己的想法、看法就是分別執著。阿羅漢就沒有執著了,雖有分別,不像我們的分別心那麼重,我們是百分之百的分別心,阿羅漢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很少,他沒斷。到菩薩,分別心沒有了,真的斷盡了。這些我們都要懂,我們要學習,然後功夫就會得力。

  放下之後你才曉得,所有一切大自然的現象,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現象是心現識變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境本空寂,無有實體」,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我們對於境界不執著,身體是境界,身外之物全是境界。不再有患得患失,有很好,隨緣,沒有也好,隨緣,根本不在這個現象裡面去操心,為什麼?這個現象不可得。這個道理我們講得很多,是真的,不是假的。本空寂,空寂在什麼地方?空寂就在現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它是一不是二。相是幻相,是夢幻泡影,有沒有相?有,但是有相沒有體,空的,體不可得。能現的心不可得,所現的相哪裡有?能現的心,《金剛經》上講三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說過去,已經過去了,沒有了;說現在,現在不存在,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未來的,未來的還沒來,不可得。這是講什麼?能現的心。能現的心不可得,一切境界相是心所現的,心所現的影像真正是夢幻泡影,這種影像哪裡是真的?所以沒有實體。這個道理《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這些可以說都是屬於科學,科學研究這些東西,佛法裡面有高深的科學,讓你了解到物質跟精神的現象的真相是什麼。了解真相,能現所現都不可得,你得失的念頭就會放下,這是一切凡夫最不容易放下的,患得患失。得失念頭放下了,你心得自在,你不會被煩惱所染著。真正修行,真正做功夫,就要在這裡下手,天天要放,時時刻刻要放。錢財、名利,諺語所謂身外之物,修行人更進一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但身外之物放下,身體也放下了,不再執著這個身體,無我了。有沒有人做到?有,做到的人在小乘裡面稱為須陀洹,他做到了。如果這個修行人他還執著有我,真的有這個執著,有我執,他是凡夫,他不是須陀洹。在《華嚴經》上,我們前面讀過的,初信位的菩薩,剛剛入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剛剛入門。所以你到這個境界,你入佛門了;你還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沒有入門,在門外。

  我們認識一位同修,他真放下,他無我了,把我真的放下,可是他還在人世間。他告訴我,有人把他的生辰八字拿給那些看相算命的人去看,他說那些人看到他的八字就反問,這個人還在嗎?他們問過很多人,大家都這麼說,這個人已經不在了。可是他跟我說他無我了,起心動念都是為苦難眾生想,每天為苦難眾生工作,而自己是得嚴重的癌症,癌細胞遍滿全身。可是他外面形像很好,看不出病樣子,真的是一身嚴重癌病。他把生死忘掉了,沒有時間想這個事情,也不會想這個事情,他所想的、念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這個就是幫助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止於至善的是幫助眾生求生淨土,眾生真正發心到極樂世界,那是止於至善,天天幹這個事情。他告訴我,他常常到鬼道,有時候也到地獄道,去幫助那些地方眾生,畜生道也去。這不是神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常常也有些六道裡面一些資訊他傳給我,給我做參考,與經典裡面所說的相應。我們雖然六道其他道沒有親身去經歷過,但是他傳來的資訊我們在經典裡面可以查證。與佛所說的相應,那就不是假的,幫助我們增長信心,幫助我們增長願力,使我們知道這一生這個緣太殊勝,確實不容易得到。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這是大事,其他的,李老師講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操心。如果在雞毛蒜皮小事上操心,把你這一生的大事障礙住了,可惜了。你走到出六道的邊緣,你怎麼又回來了?你說這多可惜!你走到極樂世界的門口為什麼不進去?這種緣分,「開經偈」上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大德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遇到了,我能捨棄嗎?什麼叫沒進去?什麼叫退回來?就是還搞分別執著,還搞自私自利,還搞名聞利養,還搞貪瞋痴慢,那就完了。遇不到這個緣分,你有這些煩惱習氣情有可原,遇到之後你還搞這個,那真的可惜,你這一個跟頭栽下去,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再遇到這種緣分。得人身已經是不容易,得人身遇佛法談何容易?你看看我們現在世界上,將近七十億的人口,幾個人聞到佛法?萬分之一都不到。聞佛法了,學佛了,是真的是假的?現在這個世間反常,冒牌的很多,假的多,真的少,你有沒有遇到真的佛法?遇到真的了,真的裡面還有難修的、易修的,有難行道、有易行道。無比殊勝的是易行道,遇到之後能不能掌握住?

  三年前深圳有個黃忠昌居士,三十多歲,這個人可以說真的有善根,他聽到了,他找向小莉,請向小莉幫他忙,他想閉關念三年佛求往生。他做實驗,他說也是聽我講經,講到《往生傳》、《淨土聖賢錄》念佛往生絕大多數都是三年。所以有很多人問我,不止一次,問過我很多次,問這是什麼一回事情,是不是這些人剛剛好三年壽命就到了?我們想像這不合邏輯,這講不通,哪有那麼巧都是三年就到了,這講不通。應該是怎麼回事情?他三年功夫成片了。我們曉得功夫成片的人他能自在往生,他有壽命他可以不要,他想走就能走,這個解釋才能解釋得通。所以他就做實驗,他壽命不要了,希望求生淨土。念到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就告訴向小莉他緣成熟了,佛來接引他了。他沒生病,念佛走的,瑞相稀有。火化有舍利,他的舍利塔就在深圳小山坡上建一個塔,舍利塔。這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這個人他有真智慧,真放得下。他走了,留了一句話給後人,他說真正念佛的人要想功夫得力,最好的方法是止語,他傳這個方法。你只念佛,不說話。他三年閉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也不願意跟人說話,所以得到向小莉的護持,兩年十個月的照顧,真往生了。

  我們有人就說了,他為什麼不留在這個世間弘法利生?他這種做法就是弘法利生。我們是把道理講清楚,方法講明白,他做給大家看,三轉法輪裡面叫作證轉。我們是在勸,普遍來勸勉大家,這是做證明。這是很近的事情,三年前的事情,很近,他真做成功了,給我們做最好的示範。我們就想到,我們如果不是在這裡護持正法,不是在幫助苦難眾生,你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多受一天罪,多吃一天苦,有什麼意思?不值得。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多好,不僅僅是親近阿彌陀佛一個人,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到極樂世界每天你都能夠去十方法界供佛聞法,你說那個成就多快。怎麼去的?分身去的,你到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你能夠分無量無邊身。在極樂世界,本師阿彌陀佛天天講經說法,你沒有離開,你還坐在那裡聽經,你的分身到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那裡去供佛聞法。這是極樂世界第一殊勝之處,我們這裡想聽正法不容易聽到。所以,你見阿彌陀佛就等於說見一切諸佛,十方一切諸佛一個沒有漏,你全都見到了,為什麼不去?不去,你是真的發大菩提心,你要在這個世間救苦救難,這是諸佛菩薩對你都尊重的。這是什麼?這比求往生還要難,真正是代一切眾生受苦。

  我們在此地學習就是代眾生受苦,發心真誠,三寶加持,龍天善神擁護,你把如來家業擔負起來,真正是續佛慧命,普度眾生,這樣的人諸佛菩薩都給你頂禮。正法常住世間,一切眾生有聞法修行的緣分,弘護的功德無量無邊。如果我們不是真心,不是真正能做到,就應該效法黃忠昌,趕快到極樂世界去,然後乘願再來。所以真正放下,《華嚴經》上這段經文講得很好,你才真正看破。你放不下,你沒有辦法看破,講得再清楚、再明白,還是一團迷惑,境界現前,煩惱馬上現起。起心動念還是為自己利益著想,把眾生、把正法早就忘得乾乾淨淨,那就是造罪業,這不值得。這個罪業造下去,來生的果報不是極樂世界,是地獄、餓鬼、畜生,這就大錯特錯,這真的錯了。

  「攝境歸心真空觀」,心是能現,境是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心境俱空,能現所現都不可得,這樣子我們的心就定了,真的放下了,不要以為這個境界是真的。我常常勸同修們,你去想電影放映的底片,你看一格一格的,你從這樣細心去觀察,就曉得三心不可得,能所不可得,心境不可得。自然就止了,就不再攀緣,真正做到隨緣,隨緣什麼都好,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沒有一樣不好。只要真能放下,這才能入門,入不了門沒有別的,就是放不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