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八一卷)  2008/8/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8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我們從第六段看起,「善慧菩薩」這一章,十首偈,我們從第三首念起:

  【一切凡夫行。莫不速歸盡。其性如虛空。故說無有盡。智者說無盡。此亦無所說。自性無盡故。得有難思盡。所說無盡中。無眾生可得。知眾生性爾。則見大名稱。】

  這是善慧菩薩十首偈頌裡面的第二段「見法」,有三首,就是三、四、五,見法。前面我們將大意可以說也說得很詳細。這裡面有兩樁事情我們必須要把它搞清楚,一種就是有為法跟無為法。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到的是經上講的『盡』,第三偈上所說的,「盡」就是有為,就是講的有為,『莫不速歸盡』。『行』是一切行法,我們現在所說的思想見解,這是意的行法,言語造作是身口的行法,把身口意將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包括盡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確實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萬不是數字,萬是形容,是圓滿,宇宙之間一切法全部都包括盡了。大分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為法,一種是無為法。有為就是有作為,有作為就是因緣生法,也就是有生有滅。有為法它有四種現象「生住異滅」,這總的說。如果分開來說,在動物,有情的動物,生老病死,有為的四種現象,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像星球、星系它有成住壞空。這三個不同的大類,說出三種不同的名相,其實是一樁事情,凡是有這種現象的,我們可以說有生有滅的,都叫做有為法。有為法裡面包括的,心法、心所有法,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精神現象,心跟心理作用是屬於精神現象;色法是物質,物質的現象;除這個之外,還有一種叫不相應行法,有這麼的一法,這一法是屬於抽象概念,因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歸納起來有二十四類,叫二十四個不相應。這些全都屬於有為法,把精神跟物質的範圍全部包括盡了。除這個之外,還有一個沒有作為的,像虛空,虛空沒有作為,虛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它也不是抽象概念,那怎麼辦?把它歸納到無為。

  「無為」一共有六個,六大類。六大類,實在講真正的無為只有一種,就是自性,自性是無為的,那是宇宙萬法的本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本體是無為的,在佛教稱為真如無為。講虛空,「虛空」是相似的無為,它不是真的。虛空也有生滅,什麼時候生?起心動念就生了,跟宇宙同時生;什麼時候滅?跟宇宙同時滅。所以它這個時間很長,一般人沒有法子覺察,沒有辦法覺察到它的生滅。我們用比喻能夠很明顯的體會到,譬如我們看到水上的蜉蝣,這水上小蟲,牠在水面上跑來跑去,水上的蜉蝣,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大概十一、二個小時,那就是牠的一生。你說牠從出生到死亡只有十幾個鐘點,牠怎麼知道虛空是有生滅的?這不可能。我們在這個時空裡面,我們的壽命才不過一百多年,這活得長壽的,也沒有辦法在這時間當中看到虛空的生滅。虛空怎麼生的?現在我們在《華嚴經》上明白了,宇宙從哪裡來的?宇宙的誕生,虛空同時誕生;宇宙沒有了,消失了,虛空也消失了,所以虛空不是真的。所以它不能夠歸在有為法裡面,那只好是無為法,這無為是什麼?叫相似無為,很像無為,不是真的無為。古大德給我們做了簡單的解釋,「虛空無為:真空之理,離諸障礙,猶如虛空,無所作為也」,虛空沒有障礙,跟自性一樣,自性沒有障礙,虛空也沒有障礙,但是自性能現萬法,虛空不能現萬法,虛空是無所作為,所以把虛空歸納在無為法裡頭。

  第二種叫「擇滅無為」,擇是選擇,滅是什麼?滅是斷滅,滅什麼?滅煩惱。滅煩惱要靠智慧,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定功再深,定是伏煩惱,禪定能夠降伏煩惱,讓煩惱不起作用。古人的比喻說,石頭壓草,那是禪定,石頭壓草,石頭拿掉了,草它又長起來,這是什麼?這屬於禪定。但是智慧開了之後,煩惱就起了變化,煩惱真的沒有了,煩惱變成智慧。所以煩惱不能斷,煩惱斷了智慧也斷了,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轉煩惱為菩提」,這要靠智慧,這是大乘經教教學的目標,是教你開悟。悟是本有的,迷是本來沒有的,沒有的,怎麼迷的?為什麼會迷的?沒有原因,你不要去找原因,你愈找迷得愈深,你愈去研究就愈陷得深,你就沒法子,你出不來了。所以佛告訴我們,要怎樣才能見性、才能回歸自性?你只要把它放下就行了。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性就現前,就明心見性,這個教育終極的目標就達到,見性就叫做成佛了。誰的性?你自己的本性。我們中國老祖宗,你看看,千萬年前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就是那個人性本善,你見到你自己本善的自性。見到自性,在古印度就叫做成佛,在中國人沒有叫成佛,中國人叫聖人,所以中國聖人的意思就跟佛教裡頭講的成佛是同樣一個意義。不過雖然見性,見性之後等級還很多,在《華嚴經》上講四十一個等級,這四十一個都是見性的,可以說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同樣一個境界。為什麼還有等級?等級是他有習氣沒斷,起心動念真放下了,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可是有習氣,習氣很難斷。習氣厚薄,佛說了四十二個等級,那是習氣,所以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到妙覺,習氣就斷盡了,完全沒有了。完全沒有了,也就是說萬法就沒有了,虛空沒有了,回歸自性。

  自性是什麼樣子?大光明藏。我們淨土宗講四土,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它是光明的,它不是黑暗。可是大乘菩薩他到這個境界,到妙覺這個境界,他是不是把那個最後一品習氣,他確實有能力斷,他要不要把它斷掉?他不斷,為什麼?不礙事,斷不斷一點關係都沒有。斷了,我們現在講精神跟物質全沒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就是自性現前,常寂光現前。我們也不必叫常寂光土了,就是常寂光,身土是一不是二。所以他在這個境界裡面,真正是達到究竟圓滿的不二法門,他普度眾生,十法界的眾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去幫助這個眾生就現什麼身,他沒有一定的身相;不但可以現有情眾生,現人身,他能現花草樹木身,能現山河大地身,他什麼都能現。這個現身,沒有自己的意思,如果有自己意思,他又有分別妄想執著了,他沒有分別。怎麼現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楞嚴經》上講的。所以他現什麼樣的身,做什麼樣一些活動,幫助一些眾生覺悟,是隨著眾生的意念,不是隨自己的。這個我們很難懂,我們最近看到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給我們有力的證明。你看水是礦物,它肯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也沒有起心動念。但是我們人有起心動念,又有分別執著,我們以善意對待它,你看在實驗當中顯微鏡之下,看到的圖案非常之美;我們以惡意對它的時候,現的圖案就很醜陋。它沒有起心動念,它能現相,就跟法身菩薩在十法界的現身是一個道理。我們從這個實驗上我們能體會到,他確實有這個能力,是自然的,所以這是自性的性德,自然的反應。

  古時候,這些問題有人問過佛陀,佛陀那個時候沒有科學實驗,佛陀用鐘鼓來做比喻。你看鐘鼓,鐘裡面是空的,鼓裡頭也是空的,沒有東西,把它比喻作什麼?比喻作自性,眾生有感,它有應。感什麼?我們去敲它,我們敲它,它就會響,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古人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在這裡面去體會。體會什麼?聖人的應是沒有起心動念的,眾生的感,有,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他應是決定沒有。縱然現身在我們這個世間,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他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他也有父母,他母親也是懷胎十個月生下他的,示現八相成道,好像跟我們是一樣的。那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一生他有沒有起心動念過?他有沒有分別執著?他真沒有。我們一般人很難相信,現在我們通過大乘教長年的薰習,我們明白了,我們能相信,他真的是沒有。就像江本博士水實驗你看到的結晶一樣,你看他還用照相把它照下來,照得那麼美。所以感跟應,佛、菩薩、羅漢只有應,他沒有感,十法界眾生裡頭有感,這些大聖他就有應。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他這個應是無為的,所以他們真是所謂二邊不住,不住有為,也不住無為。如果住無為,他就不能應,他不住無為,他能應。能應的時候,他還是無為,他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他能夠幫助眾生,現身說法,講得那麼圓滿,這不可思議,沒有法子想像的。所以我們不想,不想就明白;愈想就愈糟糕,這個東西不能想,想就落在意識裡頭。

  所以佛法它完全從自性裡頭流露的,它沒有通過心意識。我們今天全在心意識的範圍之內,心意識當家做主。自性,自性早就迷失了,忘掉了。到什麼時候才見性?初住菩薩。我們今天這段經文是第六住的菩薩。初住菩薩就有能力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為什麼?他不會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得大自在。這個理事我們是從釋迦牟尼佛教誨當中聽到的,通過這麼多年的學習薰修,我們對於這樁事情承認、肯定。那我們要做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放下,沒有別的。這是佛法跟世間法學習不一樣的地方,佛法到最後是歸無所得。你得到什麼?你什麼也沒得到,因為你所得到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自性之外,什麼東西也沒有,自性之內的全恢復了,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相好,那不是你從外面得來的,不是,你自己本有的。惠能大師講的,你在沒有見性的時候,都有、都具足,它不現前,它不起作用。所以只有佛法能夠把宇宙講清楚,宇宙怎麼來的、我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這是正報,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叫依報,大乘經裡面常講依正莊嚴,莊嚴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美好,美好到極處,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依正莊嚴是你自己本來具足的,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個意思。這句話跟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跟佛這句話是一個意思。所以這裡頭有高等的科學,真的是究竟圓滿的科學,是你自性裡頭具足的。科學家種種的發明你不必羨慕,也不必去奇怪,為什麼?你自己都有。實際上他還都在摸索當中摸出來的,他沒見性,見性的時候,那比他高明多了。怎樣見性?放下就見性了,關鍵就是在放下,所以要學著放下。

  前面一段裡面,清涼大師說得好,「智離所知,心脫煩惱」,這兩句話說得好!心脫煩惱容易脫,因為煩惱我們都希望把它離開;可是知識就不一樣,你看世間人,有所謂求知欲,欲是欲望,什麼欲望?求知。那你所求來的這個知,你用功去學習、去求得的,在大乘教裡面是知識,不是智慧。為什麼?你向外求的,你所求得來的全是知識。智慧不在外面,在內心,是心性的。心性本來具足的,只要把障礙除掉,智慧就現前。障礙很複雜、很多,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障礙你智慧;另外一類就是所知,所謂你的知識太豐富,這些知識障礙你自性的智慧,叫所知障。所以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示範,他去求知,跟我們現在一般年輕人一樣,求知欲很強,十九歲出去求學,佛家講參學,就是現在講的求學,十九歲。我們能想像得到,王子身分,聰明好學,你說這樣的學生哪個老師不喜歡?所以在當時,無論是宗教界、學術界,那些高人他都親近過,都向他們學習過。學了十二年,做樣子給我們看的,告訴我們這一般迷惑顛倒的人要去求智慧。

  他十二年學完之後,再也找不到老師了,基本的問題沒解決。什麼問題?我們知道,古印度無論是宗教、無論是學術都重視禪定,佛經上所講的四禪八定,這不是佛門的,是那個時候印度宗教、學術裡面普遍都修四禪八定。四禪八定可以能夠突破六道輪迴的空間維次,所以他在定中,他往上他能夠到達非想非非想處天,往下他能到達阿鼻地獄,他們對於六道的情形這是一清二楚。他不是猜想的,不是理論,不是推測,他親自看到的,不是一個人看到的,所有有禪定功夫的人都看到,大家在一塊講都一樣,這不是假的。可是我們想像當中,肯定至少有三個問題,釋迦牟尼佛是有的。我們會問,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外面還有沒有世界?這三個問題在當時所有宗教、學術界都沒有法子答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跑到恆河邊上,找棵大樹底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個法是什麼?佛四十九年所教給你的東西你都要捨掉,何況世間的東西。這個放下是什麼?放下所知障,放下!這就大徹大悟,自性現前了。自性現前了,所有問題都解決,再沒有障礙了,這叫成佛。

  所以與學、不學沒有關係,你看釋迦牟尼佛學,學十二年,放下。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學,五祖忍和尚半夜三更在方丈室裡面給他講《金剛經》大意,當然不需要用經本,他不認識字,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大師徹悟了,為什麼?放下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成佛了,他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夜睹明星豁然大悟的境界完全相同。怎麼知道?忍和尚傳法給他,把釋迦牟尼佛衣缽傳給他,就叫他趕快走路,怕人害他。為什麼?這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同行相忌」,嫉妒的人很多。所以他必須要出去逃難躲避,躲過這個災難,他到獵人隊躲了十五年。逃難的時候,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她一生,古人都很難得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都能夠遵守教學的原則,學習的原則,她專攻《涅槃經》,《涅槃經》的分量很大,學這部經,也念得很熟。她念《涅槃經》,惠能那時候二十四歲,那是在家居士,他在逃難!聽到她念這個經,很有趣味,他就講給無盡藏比丘尼聽。她聽的那真的叫聽呆了,怎麼會講得這麼好?就拿著經向他請教。他告訴她,我不認識字。她說,你不認識字,你怎麼會懂這裡的意思?他說,這個與文字不相干。你想這句話。

  釋迦牟尼佛那個示現,惠能這樣示現,讓我們明白了,豁然大悟了,這個東西跟學、跟不學不相干。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不但佛法是全通達,世間法也全通達,為什麼?不離自性,他明心見性了!哪一法能離自性?所以,什麼重要?放下重要。你不肯放下怎麼行?不肯放下,那從前李老師常常提醒我們的,你搞佛學。放下呢?放下你是學佛,不一樣。不放下,你所學的是經典裡面的皮毛常識,真正的意思你不懂,真正意思是什麼?意在言外。所以會聽,要聽弦外之音,要聽言外之意;會看,要看文字外面的,不是在文字裡面,文字外面的那是真的信息。這是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行。所以放下執著,這成阿羅漢果,放下分別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是佛。世尊給我們示現的是頓悟,他這三個一起放下;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也是頓悟,也是一起放下,一個是學了十二年,一個是一天也沒學過。告訴我們什麼叫學佛?學佛是放下。經典可不可以學習?可以學習,就像釋迦牟尼佛,學習要會放下,就是馬鳴菩薩講的,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不要執著名字相。佛、菩薩、三藏,這都是名字、名詞術語,不要執著,都是假名。老子說得很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不要執著就對了,它就幫助你;你執著,它就成障礙,就變成所知障。放下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你不能去想它,這是什麼意思,我去想一想,一想都落在意識,那不是自性裡頭的真實義,是你妄想裡面的意思,不是自性流露的。佛法難,難在這個地方;易,也容易在這個地方。你要會了,反掌之易;你不會,那就難於登天,那真是太難了。所以問題是你懂不懂這裡頭的訣竅,它跟世間法不一樣,它真是智慧。

  「擇滅無為」,你選擇什麼?就是放下,我們用放下講,你就更好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古人講的,滅就是斷滅,「以智滅惑,所顯真理,理沒有作為」,因為它不執著。這個理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可以能夠教化眾生,但是它沒有執著。真的像世尊示現的一樣,給諸位大眾講經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確確實實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對立沒有了。六道眾生是生活在對立的世界,這個對立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相對的,相對論,相對的,六道眾生生存的時間都是相對的。佛沒有相對,跟人不對立,跟事不對立,跟一切萬物不對立。整個宇宙呢?整個宇宙是自己。這個我們在前面跟大家一起學習的,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講得很清楚,那是華嚴觀的修行方法,很簡單,只有六條,你依照這個方法去學習,入華嚴境界。華嚴境界在哪裡?就是我們自己日常生活。你不會,我們過的是凡夫生活,苦不堪言;你要是會的話,你過的是佛菩薩生活,快樂無比,不一樣。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聞道是什麼?開悟!開悟怎麼?沒有生死了。這個身夕死可矣,身要不要無所謂了,這不入境界他不了解。這就是擇滅無為。

  第三個,「非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是什麼?就是不需要用智慧去斷煩惱。這對什麼人說的?這比前面高,前面要修戒定慧,二乘。這是什麼?這是菩薩,菩薩裡面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師那樣。惠能大師有沒有去斷煩惱?沒有,他沒有去學持戒、修定、開慧,他沒有,他一下就悟了。所以這是沒法子學的,普通人學不到的。我三個老師都警告我,不能學惠能,他說那是上上根人。他說我們都不是上上根人,方老師自己說他不是上上根人,李老師也說他不是上上根人,他看看我,你也不是上上根人,他說這個不可以學,學不到的。我們應該怎麼樣?我們應該像爬樓梯一樣,他是一步登天登上去的,我們爬樓梯,爬一級升一級,就是漸修,他那是頓悟,咱們要漸修。漸修就是慢慢放,我們登到大樓頂上,你看上樓梯不是一步一步放下嗎?往上進一步,下面那個台階就放下,不斷的放下,慢慢放,到頂是一樣的。他們很厲害,他們一下就放下,就上去了。這個比喻好,我們自己要承認。

  所以功夫、成就,佛經上講的四種緣,親因緣那我們大家都有,我們都有成佛的因,每個人都能成佛,平等的。怎樣才能成?所緣緣重要,我們世間人講立志,佛法裡面叫發願、叫發心,佛法裡面發菩提心就是世間人講立志。我這一生,我有一個方向,我有一個目標,方向目標是什麼?回歸自性,成佛去。我們幹這個,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其他的都不是我的事情。我們幹其他的事情,這是緣碰上了,碰上是好事,於眾生有利益的事情不能不做。做的時候,有目標、有階段。大家都曉得,我這幾年,實際上,這是真正參與世界和平工作是從二00三年開始的。二00三年我代表格里菲斯大學,澳洲第一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和平會議,在曼谷大學召開,第一次,二00三年七月,到今年我總共參加國際和平會議十一次,這是緣碰上的。代表兩個學校,昆士蘭大學。參與之後才了解,世界真的很亂,眾生太苦了。實際上,七0年代湯恩比博士已經把解決這個社會問題的重點說出來了,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了。

  我們就把中國這些東西給聯合國介紹,介紹大家聽了很歡喜。為什麼?從來他們沒想到。可是大家懷疑,說這是理想,不能落實。我們為了這樁事情,所以才在湯池搞實驗點,中國人常講的,一定要做個樣板。這樣板做成功了,請他來看,我們在聯合國總部辦活動、展覽,詳細介紹,大家很有興趣,我們目的在此地,這目的做成功了。我們到聯合國總部辦了三天的活動,以這個為主題,我們這個實驗十分成功。如果這些九十二個國家代表都到湯池來參觀考察,我們就十二分的成功了。成功就是我們沒事了,這個事情就應該由這些志士仁人們,他們回到國家,照湯池這個模式去辦,能解決社會問題。胡主席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不是口號,可以落實。我們自己功德圓滿了,沒事!所以我辦中心的時候,我就跟楊老師說得很清楚,我說大概我們是兩年,頂多三年,我們就不辦,就結束了,交給國家,奉獻給國家。這個事情應該由國家接著去辦,我們回歸到我們自己的本位,我們的本位是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不參與任何活動。所以這個世界和平會議我也不願意再參加,不過跟這些朋友們結識的人多,他們還是非常盼望我,希望在會議當中能見到我。

  今年有兩個邀請,十月份馬尼拉,十一月份在京都,在日本,都是屬於聯合國他們辦的這些和平會議活動。這是附帶的。他們很喜歡跟我做朋友,很喜歡跟我交談,我也很樂於幫助他們。現在接觸的,差不多年歲都比我輕,比我大的幾乎沒有了。所以這是一樁好事,附帶的。如果明年,他們正在籌備,希望在紐約辦一個活動,我說很好,我贊成,紐約聯合國辦活動的時候,我說我會去參加。這個參加之後,以後我就不再參加任何活動。這兩個國際最大的組織,我們把中國傳統東西介紹給大家,這好事情,幫助社會和諧,幫助世界和諧。因為世出世間法都要建立在和諧的社會基礎上,它才能長成;社會動亂,世出世間法都不能建立。這是很多人問,為什麼做這個事情?就為這個。這是大事因緣,我們碰上了!還是學佛,不盡有為,也不住無為,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對我們自己修學,身心沒有罣礙,這就好。

  大乘菩薩,像能大師一樣,他沒有用戒定慧,他是什麼?「性本清淨,無所作為」。所以他一聽就開悟了,他就統統放下,就得大自在了。在我們推想當中,忍和尚召見他,跟他談話,三更時分,就是夜晚十二點鐘以後。老和尚跟他談話的時候,在我們想像當中,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就把他送走了。這是非擇滅無為很好的榜樣,這都不能在有為法裡頭。

  第四個是「不動無為」。這是講禪定,四禪八定,四禪八定裡面的第四禪,第四禪得不動地。世間禪定最高峰是無色界天。第四禪他們所修的是出世間法,其實有真的超越了,從第四禪出去了,證阿羅漢果;還有一些出不了,出不了,他禪定的時間是有限制的。第四空天那個定功時間能夠達到八萬大劫,這麼長,他不動,可是八萬大劫到了,他不能向上提升,他就往下墮落,他定功失掉,失掉他就墜落。哪些人能夠上升?還是學佛的,學佛的,經上告訴我們三果阿那含,就在五不還天修行。根利的,他不要經過四空天,他就能達到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根利的;根鈍的,還要通過四空天,好像那四層他一步一步上去。不是學佛的,到那時候統統都墮下來,他誤會了,以為那是究竟涅槃,以為那是成佛的境界,所以這是錯了,看錯了。這叫不動無為,因為在第四禪天裡面沒有作為,所以是不動無為。

  第五個是「受想滅無為」,受想心沒有了,受是什麼?感受,也就是說執著沒有了、分別沒有了。我們知道,想是第六意識,受是第七意識,末那識。這兩個識他伏住了,他不是真的滅斷,他真的滅斷就好了,那至少也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是定功伏住,不起作用。定中有境界,什麼境界?清淨平等,他不是覺,他沒有覺,是清淨平等的境界,他沒有覺,他也沒有慈悲,那是完全自己享受。受想滅掉之後,他沒有作為,所以也屬於無為,不能算是有為的境界。

  第六個,第六個是真的無為,叫「真如無為」。妄盡了,「妄盡還源觀」,妄盡了就是真,永遠不變那就叫如。你看前面那個五種無為,它不是永遠不變,它是很長時間不起作用。你說在第四禪的時候,它至少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多長時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的太陽系,可能講是我們的銀河系,我們銀河系一次成住壞空是一個大劫。銀河系成住壞空八萬次,這個時間我們無法計算,這麼長的時間,他的定功很厲害,能支持到這麼長的時間。時間再長,總有到的一天,到的那一天,他不能往上升,他就懷疑,懷疑「古聖先賢所說的話不是真的,我已經成佛了,為什麼還墮落?」這是什麼?這是謗佛,毀謗三寶。所以謗三寶的罪墮阿鼻地獄,你看爬到最高,摔得最重,從非想非非想天一下掉下來,掉到阿鼻地獄。學習不容易!這個事情我們有沒有幹過?可能我們每個人都幹過,不記得了。長劫的修行,沒有找到正路,沒有跟到好老師,走的這個冤枉路,吃這麼多苦頭。

  大乘法裡頭,最接近的,諸位要曉得,就是念佛往生淨土。念佛怎麼?念佛還是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放下,念佛的功夫能伏住,生凡聖同居土。怎麼伏住?念頭才一起,「阿彌陀佛」,就把它壓下來,它不起作用。我再說得清楚一點,說明白一點,大家好懂,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七情五欲才一動,你一句阿彌陀佛壓下去。這很喜歡的事情來了,一高興,阿彌陀佛,壓下去,把你的喜歡壓下去。看到不如意的事情,心裡很難過,或者是冤家見面,怨氣、瞋恨冒出來,阿彌陀佛,壓下去。把你的情緒,一句阿彌陀佛,第一個念起來,第二個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叫功夫成片,這樣決定能往生。壓不住不能往生,看到順心的起貪愛,看到不順心的起瞋恚,念佛不能往生,這要知道。念佛最低的功夫是要能把喜怒哀樂愛惡欲都能夠伏得住。所以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阿彌陀佛起來是覺悟,五欲六塵習氣起來不怕,怕的是你壓不住。念頭才起,第二個念就是阿彌陀佛,要快,不能讓自己的念頭相續,相續你就造業了,這叫真正念佛,這叫做會念佛。真正念佛的人,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功夫純熟之後,做事情也不妨礙,無論幹什麼事情,心裡面佛號並不中斷。心是阿彌陀佛,願是阿彌陀佛的願,行是阿彌陀佛的行,哪有不住生的道理!

  如果能夠功夫精進,真正能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執著念頭沒有了,也就是見思煩惱沒有了,你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是凡聖同居土,你生方便有餘土,升級了。如果到不分別,再加一把勁,不起心、不動念,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這個事情,在現在這個時候幹,好!你看世尊教給我們,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什麼原因?這個地方煩惱難斷,你能斷,提升容易。所以娑婆世界是大起大落,會修的人進步太快了,超越極樂世界;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煩惱習氣,墮落得很快,一下就墮落到三途。西方世界是只有上升沒有墮落,但是它上升速度很慢,沒有在娑婆世界這樣的大起大落,沒有這個情形。所以我們這裡修行,真的在一生當中,足夠的時間,多少時間?三年到五年,足夠的時間,可以把自己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到實報莊嚴土,你要知道這個利益多大?《觀經》裡面告訴我們,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極樂世界修行要修多久?十二大劫,才能夠提升到實報莊嚴土。我們在這個地方肯放下,肯把分別執著放下,六根對待六塵學到不起心、不動念,你看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超越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十二大劫,這個帳要會算。真放下,划得來!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絲毫貪戀。我告訴同學們,巴西的預言家說我們中國南方今年九月十三號會發生九點一級的大地震,我回到香港來,準備幹什麼?在大地震當中往生,我是回來幹這個的。今天早晨有同學給我一個訊息,他們從網路上下載一個消息,這個預言家發布新的訊息,這個九點一級的大地震沒有了。我這次往生的機會又搞不成了。所以我對世間沒有貪戀,我們還有很多好的法寶,我要送到國內許多地方去收藏,留給後人的,不是我用的。我在廬江實際禪寺幫助他們建設這些寮房大殿,我告訴他,我說我不住,這是對於家鄉的一種貢獻,一種報答,都留給後人。所以凡事隨緣,一絲毫強求都沒有。

  「真如之理,無所作為」,但是它能現萬法,雖現萬法,也是無所作為,能與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現身說法,依舊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了不起。所以對它來講,它還是無為。在百法裡頭,真正無為法只有這個真如無為是真的,其他都不是。這六種無為法,我們做個總結,這六法,六法可以說都是講出世,這個出世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天親大師的《百法》,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他是將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這部書是彌勒菩薩的著作,彌勒菩薩將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為了教學方便起見,從六百六十法再歸納為一百法。百法如果再歸納,實在講,這古大德說的,不是我說的,歸納為兩法,色法跟心法,就是現在講的物質跟精神。我們現在的哲學講唯心、唯物,到最後歸納為這兩條。這兩條還可以歸納,為什麼?物質是從心變現出來的,所以捨末歸本,只有一個心法。心跟物怎麼來的?世尊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變現出來。真如本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遍一切處。沒有見性的人,茫然無知;見性的人才曉得,原來頭頭是道,左右逢源。

  我們在一起學習,用現代的這些工具,現代人幾乎每家都有電視,每天都會有一段時間去看電視,我們就用電視做比喻。電視的屏幕就好比是真如,它無為!頻道裡面的影像,那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什麼?能生萬法。雖能生萬法,它有沒有染?根本無染,絲毫沒有染著。所有生的萬法離不開屏幕,但是屏幕是屏幕,色相是色相,是兩回事情,彼此互相沒有干涉,但是互相也不分離。性是真的,屏幕是真的,裡面色相是假的。所以佛就告訴我們,真的你要抓住,假的你不要執著。假的可以受用,可以欣賞,你不要執著它,不要分別它,不要起心動念。所以看電視能不能修行?能修,能修無上菩提。電視在我眼光當中它也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真的,一點不假。會的,看電視入華嚴境界;不會的,那你心被外頭境界轉,你就壞了,所以問題就是會不會。總的就是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沒有兩樣。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就是這第二首、第三首,清涼大師有註解,我們念一念,「次二偈」,這就是第四、第五這兩首偈。「拂跡入玄」,跡是跡象,玄是玄妙的境界、玄妙的道理。「上半拂前無為」,上半是前面兩句,第四首的『智者說無盡,此亦無所說』,就是這兩句話。拂,我們用個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放下。這個註子裡面講,「謂既如虛空,何有無為之相」,上半拂前無為,謂既如虛空,何有無為之相。這我們要曉得,無為跟有為是一不是二,無為是講理、是講性,相再多,沒有離開性,就像我們屏幕裡頭,頻道再多,沒有離開屏幕。所以前面清涼大師給我們開示,真正覺悟的人,「不盡有為,不住無為」,這兩句話說得好!為什麼?有為跟無為是一體,是一個性。無為是從性上講的,有為是從相上講的,相是假的。為什麼說假的?相有成住壞空,相有生滅,相是無常。講很粗、很淺顯的大家知道,相有生老病死,動物的相、植物的相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所以它不是真的,不是永恆的。

  現在我們學的,確實比從前更進一步,為什麼?我們現在已經漸漸明白到微細思想。微細思想怎麼講?就是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是講什麼?物質世界從哪來的?佛問彌勒,世間人都會起心動念,念有粗念、有細念,一個粗念當中有多少個細念?有多少個形(形就是物質,就是色法)?有多少個識(識就是心法)?你看物質跟精神同時生起的。彌勒菩薩的答覆,這個我們要記住,要常作如是觀,你就會放下。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一彈指這很短的時間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那我們算出來就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這細的。「念念成形」,每一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出現,「形皆有識」,只要有形,這裡面就有見聞覺知。這是現在科學家也發現了,但是講得沒有這麼清楚,現在科學家認為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無中生有。無中怎麼能生有?哪有這個道理!這是自性,性動了,動了它就有物質現象發生。所以我們今天看的這個山河大地,看的這個宇宙,看的這個種種現象,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這一定要知道,從哪來的?不是科學家講的大爆炸,大爆炸裡頭疑問很多,不是的。佛給我們講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非常微細,你看看我們彈指,我們彈得快,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三百二十兆乘四,一秒鐘,假定我們的速度一秒鐘四次,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鐘。一秒鐘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波動,這個波動多微細。只要一波動,每個波動都有物質現象發生,物質現象裡面都有精神在裡頭。這是講到現代科學,物質從哪來?怎麼來的?

  物質存在的時間,我們今天用秒為單位,存在的時間多久?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時間。我們現在看的是什麼?看的是相續相,相似相續,不是真正相續,相似相續。為什麼?它每一個物質現象生滅的時候,跟下面都不相干。真的像我們看電影的底片,一張一張,我們看電影的銀幕上,放的電影的色相音聲,是一秒鐘二十四次的生滅,一秒鐘,二十四分之一秒。而實際上,佛告訴我們,彌勒菩薩講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只發現物質現象是非常短暫,是無中生有,只發現到這個,距離佛在經上講的還相當的遙遠。佛法跟科學一樣講證據,講實證,你要把它證明,才是你的。我們現在是聽佛菩薩給我們說明,是聽說的,要自己證實,你才能得受用。我們雖然沒有證實,我們也能得受用,我們怎麼得受用?我們相信這是真的,所以我們對於物質、精神都可以放下,最重要是這個,你不要去執著它了。不但物質現象不能執著,精神現象也不能執著,《心經》上說得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後面給我們講「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想行識是心法。心法跟色法都不是真的,都是剎那剎那在那裡生滅,我們可不能上當。所以知道相,相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是真如。

  所以在佛經裡面所講的,身與土,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恆不變,像電視的屏幕一樣。實報莊嚴土接近常寂光,因為那裡面的人確實他連起心動念都沒有,當然沒有分別執著。為什麼還有這個相?實報莊嚴土裡有相,有活動,為什麼還有?因為他有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經上講的,無始無明的餘習尚存,所以才有相;那個習氣沒有的時候,相就沒有了。這是我們了解的,這是佛在經上說的,大概菩薩到等覺,向上一提升,餘習就斷了,但是他不斷,因為它不礙事,所以他可以不斷。這叫什麼?大乘經裡面講的,留惑潤生,這是大慈大悲。他那個要一斷,不但是六道沒有了,十法界、連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他有實報莊嚴土,他才能夠與同居土、方便土裡面所有的眾生感應道交。確實他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次四句拂前有為」,這個四句是『自性無盡故,得有難思盡,所說無盡中,無眾生可得』,就這四句,這四句是拂前面有為,就是你不要執著。拂,沒有別的,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言說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記載的符號,不執著言說相就是不可以執著文字相,不要執著名字相,這名詞術語,拂是這麼個意思。「謂既約自性論無盡,則不壞於盡,故曰難思」,難思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不可思議。所以「盡即無盡」,也就是說有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有為,有為跟無為是一不是二,「故無眾生」,眾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生佛不二。這個眾生的範圍廣大,我們要知道。眾生它的本義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我們現在一般都會,這些人是眾生,眾緣和合的,沒錯!動物是不是?植物是不是?礦物是不是?自然現象是不是?統統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緣和合而生的,就沒有自性,沒有自體,所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就不能執著它,你執著它就錯了。由此可知,諸佛如來示現在人間教導我們,教什麼?教我們不要執著,教我們不要分別,到最究竟之處,教我們不要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你就功德圓滿。起心動念,你是菩薩,就不是佛;分別了,那你就是阿羅漢;執著了,你是六道凡夫,就這麼回事情。這樣我們才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清涼大師也給我們講出解脫,就是修行功夫真正得力,總得要真幹。有為的解脫,都是講戒定慧三學。有為的戒,我們今天提倡的《弟子規》是有為的,是有作為,《感應篇》也是有作為,《十善業道》還是有作為的,乃至於三皈五戒,甚至於我們講到比丘戒、菩薩戒,只要我們沒有放下分別執著,哪一樣不是有為法?這個有為法,它有作用,它能幫助我們斷惡修善,能防止我們造作惡業。只要我們曉得,不再造惡業了,我們在六道裡頭就決定不會墮三惡道,這叫有為的解脫。你生生世世得人天福報,修善肯定有福報。佛提倡這種教學是絕對佔大多數,大多數人迷惑顛倒,不會回頭,所以就幫助他斷惡修善,等於說把他從三惡道提升到人天。這也是我們常常想到全世界老人,為什麼我想要搞老人院?老人他一生奉獻給社會,很辛苦!到老的時候,兒女不照顧,社會也不能照顧他,他晚年多麼悽慘,他有怨恨。我們看到現在很多老人院裡面的老人跳樓自殺,時有所聞,他為什麼要自殺?他如果過得很快樂,他怎麼會自殺?中國人懂得教育,懂得享受,幼年的時候扎根教育,嚴格的接受扎根教育;到中年奉獻給社會,為社會造福;晚年享福。那是中國過去大家庭,那種家庭的精神與功能,幾代同堂不分家,所以年歲大的時候家族養老,天倫之樂,兒孫滿堂,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個大家庭裡面總有是幾百人,老老少少,天倫之樂。他重視教育。教學,不要操心,小孩生下來時候,家族來教。年老了,工作崗位退下來之後,家庭養老,快樂!

  現在中國人,家沒有了,尤其是第二次大戰之後,中日戰爭之後,我們的家等於家破人亡,沒有了。現在小家庭不是家。中國過去齊家他就能治國,你能治家,國不過是家範圍擴大,能治家就能治國。所以家沒有了,家沒有了,老人可憐,老人怎麼辦?縱然有一點積蓄,積蓄靠不住,貨幣會貶值,還有很多自然災害,所以苦不堪言。所以我們才想中國這個家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制度,如何能再恢復?恢復像從前那個以血緣為家庭的核心是做不到,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想到企業、團體,團體繼承中國古時候那個家,家道、家業,就是家的精神跟功能。像我們這個團體、這個協會,協會也能就變成一個家,那家怎麼樣?裡面所有的成員是什麼關係?父子、兄弟、姐妹的關係。所以家就不能夠有私心,有私心就家破人亡。對年歲大的看作自己的父母,要真的孝順;看到年幼的是自己的兒女,要好好照顧。所以這個團體一定有老人樂園,有自己的醫療中心,有自己的子弟學校。子弟學校教什麼?在沒有上小學之前,這個教育自己來扎根,就是兒童在七歲之前,從生下來七歲之前,接受倫理道德教育,這家教。

  我常常想這樁事情,中國家的這個精神跟功能一定要延續下去,這對於整個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有很大的幫助。要不從這上面下手的話,世界要想達到和平是不容易的,沒有其他的方法能做到。我晚年在努力想把這個事情促成。很難得,居然有一個企業家他想來做實驗,我們非常歡喜,胡小林居士。大概這一、二天要來,他開始在做實驗,實驗成功那就能夠推廣,這是個好事情。所以我鼓勵他的公司一定要照顧到所有員工他們家的老人,公司要負責養老,公司要辦小學,或者辦幼稚園,要教育所有員工的小孩,在沒有上學、沒有入學年齡之前,學前教育,你要把這個照顧好。如果有能力,自己可以辦子弟學校,員工的子弟學校,自己辦。自己有個小型的醫療中心。你們這一個公司就是中國從前一個家,有家道、有家規。家規就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做家規;有家學,自己有子弟學校,有家學;有家業,你們自己公司經營什麼樣的行業,代代有人承傳。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是什麼?就是你家道、家業的繼承人。

  現在很多這些事業,企業家很多,他死了之後,兒女不再經營這個事業,各人搞各人的,他的事業就結束了,就沒有了。不像從前古代,它一個行業可以做幾百年,世世代代承傳,像我們看到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還有很多,有一百年以上的,有不少的公司,老字號,就是家業,要有人繼承。如果後世子孫賢慧,他能把事業發揚光大,發揚光大就是今天所講的建連鎖店,全國各地方有分公司、有分店,甚至於做到全世界有他的分公司,這個家就大了,這才是和諧世界的根。如何形成?那一定靠教育,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比什麼都重要。要教出一個人真正明理、真正明道,他懂得道理,自己在一生當中做出貢獻,能捨己為人。首先為這一個家,然後為社會,為一切眾生,這效果才能夠呈現出來。這都是屬於有為解脫。

  無為解脫呢?無為解脫就高了,對出世間法說的,那是「無作之戒,性自清淨,體本無為」。雖然持戒,他那個持戒跟我們一般持戒不一樣,他持戒是什麼?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是給一切眾生做出好榜樣來,他不是為自己,這是慈悲到了極處。我要持戒,做得很好,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是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所以這是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這叫無為解脫。入世,他還有名利沒有放下,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他沒有名聞利養,他自己一無所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但是他完全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最好的榜樣是釋迦牟尼佛。你看世尊一生,就算從十九歲出去參學起,到三十歲他學習圓滿,徹悟就是圓滿。徹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他沒有為自己,沒有為自己的名聞利養,也沒有為自己的這些生活,無論是物質、精神生活,他沒有,從來沒有想到這些事情,一生教學,給我們後人做出最好的榜樣。所以學佛就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

  但是佛陀不固執、不執著,人家有精舍提出來供養他,他也接受,像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這是經上都很有名的,他在那個地方住了很長的時間,在那邊教學。可是你一定要知道,像現在借用,佛在這個精舍有使用權,這個精舍的所有權,所有權是主人的,給孤獨長者的,佛離開之後全部歸還,這是對的。真的出家了,沒有財產。隨身之物,那他住在這個熱帶地方,所以生活比較簡單,只有三衣一缽,物質上他的財產就這麼多。缽是每天出去乞食的,衣就三件,晚上睡覺,衣當作被蓋。講經教學是在樹下、在森林、在河邊,沒有一定的場所。過這樣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給我們做出典型、做出榜樣,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每天靈性不斷向上提升,你說這個多快樂。所以他們那個團體,經上記載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這裡面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多數都是修念佛法門,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自己是念佛成佛,《彌陀經》上講的,他的學生肯定絕大多數是修念佛法門的。雖然傳教,這教裡面分的科就很多,在中國就有十個宗派,在日本十三個宗派。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像大學一樣要開很多科系。可是行門,確實這個淨土比什麼都快,穩當快速。所以我在《華嚴》裡面看到的是,文殊、普賢修什麼?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我看到這個現象,我才死心塌地皈依淨土,以前我還懷疑。文殊普賢以十大願王,將華藏世界那些菩薩們,根熟的菩薩們,導歸極樂。願意親近阿彌陀佛的,他統統帶去了。毘盧遮那佛沒有生氣,而且很歡喜,沒有嫉妒心。我的道場人你們把他帶跑了,這還行嗎?你看他不但是不生氣,沒有嫉妒,歡喜。都是做給我們看的,都是屬於無為解脫。我們有這個肚量嗎?這是我的人,那個道場不可以去,去了要懲罰,你看看毘盧遮那佛什麼態度?除非那個道場是什麼?是非法的,是邪教的,那要禁止。它是正法的,它比我這裡教得更好,能到那裡去,歡喜都來不及,怎麼可以阻止?哪有這種道理!完全沒有私心,一心一意就是幫助別人快快成佛。今天時間到了,最後的結論,最後的兩句,『知眾生性爾,則見大名稱』,「大名稱」是法身佛,就是明心見性,見法身佛。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