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一0卷)  2008/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20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九段「無上慧菩薩」。

  昨天我們從偈頌教誨當中,想到佛的十無礙,順便為大家做簡單的介紹。特別我們是感到生在現前的社會,這個社會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未曾有的動亂時代,中國歷史上找不到,外國歷史上也找不到,而且它不是局部的,整個世界。人生活得很痛苦,修行不容易,弘法是更艱難。我們在年輕時候學經教,老師把目前這個狀況已經說出來,五十年前,半個世紀,李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們今天學經教,是跪在我面前頂禮三拜啟請;將來你們弘法利生,要把佛教傳給別人,你得向學生下跪頂禮三拜,學生還未必接受。我們當時聽了寒毛直豎,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到現在完全明白了,老師在五十年前就講清楚了。所以我們要有多大的忍辱功夫,你才能成就自己,才能利益眾生。可是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這個話說出來,我們不能不佩服。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大眾起心動念,就是《地藏經》上講的話,「無不是罪,無不是業」。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佛說先人無知,他的長輩沒有智慧,「無有語者」,沒有教他,「殊無怪也」,你不能怪他。他的父母沒教好他,他的老師也沒教好他,再往上推,他的父母的父母也不懂,老師的老師也疏忽了。所以我們看現代,至少把古聖先賢的教誨丟掉四代,他怎麼會知道?

  所以佛,你看看多慈悲,教我們在這種環境當中不要責怪這些人。他沒有受到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又受外面環境染污,自自然然形成現前的現象,所以我們要修忍辱波羅蜜。會修的,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自己勉勵自己,也勉勵同學們,宗門的大德常講「會麼?」如果會,對自己來講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在從前,要是遇到這樣沒有禮貌、這樣傲慢、嫉妒,老師早就離開,他不教你!很耐心教你,一句也沒聽進去,連孔子都說「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子都不願意教你,為什麼?太笨了,今天真的是這個現象。為什麼聽不進去?那個原因就是心浮氣躁,他心裡妄念太多,自以為是,看什麼都看不順眼、都看不慣。時時刻刻都是責備人,他沒有想到自己,沒有回頭看看自己,所以只見別人過,不見自己過。殊不知見別人過那就是自己最大的過失,古聖先賢給我們說得很多,佛菩薩也講得很多。所以,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頭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真正修道人,自己改過都來不及,哪有功夫看別人過失。見到自己的過失是智慧、是開悟,把自己過失改過來,叫真修行、真懺悔。

  我今天說這句話,是十無礙第三「寂用無礙」,是從這個名稱上使我們有很深的感觸。你看看,佛菩薩為什麼無礙?寂用。我們今天為什麼處處是障礙?我們寂沒有,寂就是清淨心。我們的心是動的,就是念頭、妄念念念不止,念念當中都不知道自己過失,你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都是別人過失,都是別人不對。這就是自己真的錯了,錯在哪裡?寂丟掉了。寂是自己的真心,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老人家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寂是清淨。《無量壽經》上教給我們修行總的綱領,是「清淨、平等、覺」,這三個是什麼?這三個就是三寶,就是三學。三寶是佛法僧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這是自性的三寶,你有,你怎麼會都丟掉?三學是戒定慧,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都是自性裡面的三寶、三學,現在我們想想,我們三寶不見了,三學也沒有了,你是怎麼搞的?佛祖給我們說,你迷了自性。迷了自性,智慧變成煩惱,平等變成傲慢,覺變成迷惑,不是不起用,還是起作用,起相反的作用,念念都在造業,形之於外他怎麼會不造口業?口業就是批評人。自以為是,三業都不善,造成這個世間混亂的現象。我們不能說現在這個社會我們沒有責任,那你是推卸責任,誰造的?自己有一分在裡頭。誰不造?佛說過「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人沒有造,今天社會這個亂象他沒有責任,他沒造業。如果念念是貪瞋痴,身三口四,他對這個社會的亂象,他就不能夠推卸責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學佛確實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好事,為什麼你天天聽,一句也沒聽懂?他為什麼沒聽懂?聽懂了就變化氣質,這聽懂了;他還沒有改變他的毛病習氣,他一句都沒聽懂,這就說明他心浮氣躁。所以真正聽懂要心平氣和,才能接受聖賢教誨,為什麼?因為聖賢教誨是性德,性德是稱性而談的,性是清淨的。所以清淨心自然就能聽得進去,聽了之後法喜充滿,心開意解,那不一樣,真的是習氣改變。天天受聖教的薰陶,薰陶久了不知不覺凡夫成佛。然後你才曉得,《無量壽經》經題上這個提示太重要!「清淨、平等、覺」,你就會聽得懂。你染污、浮躁、迷惑顛倒,諸佛菩薩來給你講經,你天天來聽你一句也沒聽懂,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總是常常想起,我這一生當中頭一次見出家人章嘉大師,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向他請教,提出一個問題。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個小時,說了一個字然後又不說話了,又等了六、七分鐘才給我講了幾句話,確實影響了我一生。但是他這種教學的方法,我不懂,我也粗心大意也沒問。

  十幾年之後我才明白,我提出問題他為什麼不答我?心浮氣躁,答覆我是耳邊風,這耳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不會記在心裡的。半個小時,他看我整個浮躁之氣放下,心定下來他才給你講。講一個有,我們好像精神提起來,注意聽了,這個氣就又浮動。浮動怎麼樣?不說了,等到你再定下來,然後才給你說,十幾年之後我才體會到。這就是此地講「寂用無礙」,你心不清淨你還有妄念,你精神不集中,講了沒用處。那看看我們講堂的聽眾,有幾個是清淨心?有幾個沒有心浮氣躁?太難、太少了。為什麼還要講?有,有真正有清淨心的,在哪裡?在電視機的面前,在電腦屏幕的面前,有真正心地清淨的人得受用。《華嚴》十種當機的,心地清淨真正在聽得受用的,這就是當機者。心浮氣躁也在聽還很多,這是旁聽的,旁聽有沒有好處?也有好處,不能說沒有好處,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跟大乘結了緣,你跟《華嚴》結了緣。這一生雖然不能成就,來生後世再遇到緣,這個種子不斷的去薰修,將來一定會有成就。也就是說成就不在眼前,這是種了個好因,因此聞到佛法,縱然心浮氣躁聞到佛法,都有好處。

  我們開始來學這一條,「謂佛常住三昧,為寂無妨利物,為用即定即用,無礙自在」。我們要記住,你看佛,他跟別人不一樣,佛常住三昧。三昧是什麼?這個名詞是梵語,印度的梵文音譯的,它有很多意思,所以才用音譯。最常用的就是禪定,也翻作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我們現在的享受不正常,為什麼?我們的享受,佛說五種受,苦樂憂喜捨。我們的身有苦樂的感受,我們的心有憂喜,當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叫捨受。捨受很好,但是它時間太短,六根接觸外面很容易就又生起苦樂憂喜,所以叫捨;如果永遠捨那就叫三昧,永遠捨了,他心就不動!可是佛真的是永遠把苦樂憂喜捨掉,這我們在《妄盡還源觀》裡面學過。學了就要會用,那你是真學會。在《還源觀》裡面我們體會到,你看起心動念依正莊嚴就現前。中國聖人也講過這個道理,但是沒有佛法講那麼清楚,中國聖人講什麼?講宇宙的起源,他講「太極生兩儀」,太極是清淨的,「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你想想看這味道,太極生兩儀。佛法給我們講,一念不覺那就是動,立刻就生二用,二用是依報跟正報,依報、正報這是兩儀。兩儀不止生四象,兩儀生出什麼?生出八識五十一心所,佛家講得詳細,很接近。所以這些大聖大賢不是普通人,不能小看他,我們細心去觀察,那都是明心見性,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我也曾經就這樁事情請教李老師,中國古聖先賢是不是佛菩薩應化到中國來?老師說得很好,從理上講可能,但事上講沒有證據。這說得好,事上他們沒有露痕跡,他沒有說他是什麼人再來的,從理上講是講得通的。

  從二用裡面,佛給我們講出三遍,這不可思議,這是一般真的是沒有能說得這麼清楚。「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個說得太好,說出整個宇宙跟我們的關係。這是佛法裡的倫理,倫理就是講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如果不是清淨心,他怎麼能照見?這不是想出來的,這是照見。接著給我們講四德,這是自性裡面的四德,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那就要用四德。所以四德是利物,利益十法界有情眾生,這是即定即用,所以無礙自在。第一個「隨緣妙用」,我們隨緣恆順眾生,但是我們的用不妙,我們在造業,凡夫隨緣造業,造業裡面就有善惡、就有染淨。十法界都叫有情眾生,四聖法界他也造業,沒有我們這麼嚴重,為什麼?他只有染淨,沒有善惡;六道裡面眾生不但有染淨,他還有善惡,善惡都是染污。心行善,合乎倫理道德,果報在人天;心行不善,貪瞋痴慢、嫉妒、障礙,果報在地獄、餓鬼、畜生。所以,六道怎麼來的,十法界怎麼來的,我們現在可以說是相當清楚,沒有疑惑,這在佛法叫解悟。解悟是明白,得不得受用?得受用不多,不能說不得受用,得受用不多,總得要證!

  怎麼證法?那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他們貪瞋痴把它放下,把自性裡面的戒定慧找回來。實在講,貪瞋痴放下,戒定慧就現前;只要有貪瞋痴,戒定慧就沒有。戒是什麼?就是四德裡面「威儀有則德」,是戒律。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榜樣,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慈悲。古人有問,什麼是佛法?用最簡單的話來說、來答覆,什麼是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就是佛法。慈悲是什麼?慈悲是愛心,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講「父子有親」,那種親愛是自性的。這些年來我們常說「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叫學佛。眾生造作許多罪業,你還愛他嗎?要愛他。為什麼?他本性本善,他造作那些惡業是習性不是本性,習性是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接觸到佛菩薩的教誨。雖然天天接觸,他不懂,一句沒聽進去,這你要憐憫他,你不要責怪他。剛才說天天聽為什麼聽不懂?他心浮氣躁,這就是佛法講的業障,他的業障太重!一句都沒聽進去。聽到怎麼樣?他也記得,他也會說,他決定做不到,這是業障太重。業障太重實際上就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就是業障很重;業障要是不重,他心清淨,他對人慈悲,絕對不會有凶巴巴的樣子、有很難聽的言語。你要曉得,那他業障現前,我們看到怎麼樣?看到合掌阿彌陀佛,幫他消業障,不要跟他爭,恭恭敬敬的。他講我們聽,他罵我也聽,我合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看我多自在。我在這裡念佛,他在那裡罵人,罵一個鐘點罵得累死了,我也沒聽進去,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一句也沒聽進去,這對了,這消他的業障,我們沒有染污,這就叫寂用無礙,所以學了才管用。

  大師引用經文,這裡的「經云」全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如來境界不可量,寂而能演遍十方,是為寂用無礙」。如來是自性,自性境界沒有數量,我們現在學的偈頌,下面一首就講到這個事情,沒有數量的,沒有數量就沒有生滅。寂而能演遍十方,這個寂非常重要,就是寂用是無量的,也沒有數量。動用,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種作用是有限量的,怎麼知道?大乘教裡面佛常講,第六意識的作用最大。第六意識是什麼?是分別,分別的能力很強,對外它能夠緣遍法界虛空界,對內它能夠緣到阿賴耶識,你說這個能力多大!但是它緣不到自性。所以用這種心成不了佛,可以成阿羅漢,可以成菩薩,成不了佛。成不了佛,在《華嚴經》上要記住,他不能夠證初住的果位,初住明心見性,真佛。他那個作佛只能作十法界裡面的佛,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沒見性,見性才算是真佛。他為什麼不能見性?他用的心是意識心,緣不到自性,只能緣到阿賴耶,道理在此地。那要什麼?寂就好了,寂用就行。寂是什麼?寂是自性、是清淨心。你看能大師跟世尊都給我們顯示出來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是寂,它能緣法性,法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這個才叫真正的聖人。

  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佛,稱小聖,不是大聖,稱小聖。為什麼?比起六道凡夫高明太多,為什麼?他不造業,他善惡二邊都不造,不造業,所以他沒有六道輪迴,那叫小聖;明心見性這叫大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大聖。所以我們要學用清淨心,盡量把心浮氣躁放下,所以學佛先決條件是修根本法,這是修心。修行是兩樁事情,修心還要修行,行是行為,行為是外面的,心是裡面的。當然裡面好,外面肯定好;裡面不好,外面好,外面能影響裡面。修外面怎麼修法?就修戒律,戒律是修正我們身口的行為,經論是修正我們思想、見解的行為,是修心的,修行這樣講就詳細。修心是什麼?心是清淨平等覺。修外表,外表你一定從《弟子規》下手,《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你總得把四個根紮穩,這是修外面的行為,身口的行為。修正我們心的行為怎麼辦?這比較麻煩,不像修正外面這麼容易,那個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我們現在一般知識分子多,釋迦牟尼佛就示現知識分子,怎麼修法?我說出來了。昨天是好日子,實際禪寺有不少新出家人,我相信這些出家人裡面可能有佛菩薩在其中,這個很難講的,他們真修行將來就是佛菩薩,用什麼方法修心?修心就是修定。我們不是用禪堂坐禪修定的方法,不是用這個,我們用教。諸位要曉得,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修定,知識分子用這個方法最好,這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

  所以我就勸這些同學們,一定先把四個根紮好,把身口外表修好,修正過來,你像個佛菩薩的樣子。裡面用什麼辦法,裡面就是每天十二個小時功課不缺,每天一定要做,早晨念佛兩個小時,晚上念佛兩個小時,早晚課,可以照一般儀規去做。有些道場,淨宗道場早晨念一部《無量壽經》,接著念佛號很好。如果年歲大了,《無量壽經》太長,你就改念《阿彌陀經》也行,念一遍《阿彌陀經》,然後念佛,早晚念佛一天四個小時。上午、下午八個小時,八個小時,希望大家聽《華嚴經》,每天聽六個小時,我們現在經講到此地講了四千多個小時,每天聽六個小時,早晨聽三個小時,一個小時靜坐;下午聽三個小時,一個小時靜坐。如果這個樣子一天不間斷,十年不出山門,他的戒定慧真的成就,這叫勤修戒定慧。那個貪瞋痴不要去息滅,自然就沒有了,戒定慧現前,貪瞋痴就沒有了。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難不難?不難,只要你肯幹。實際禪寺的常住能護法,讓你們日常生活不操一點心,從早到晚時間都用在修行上,這樣就成就。所以要有耐心,天天這樣幹,幹上十年,十年這四千多個小時就可以聽完,聽完那你根真的紮進去,你得華嚴三昧,你動用就變成真正的寂用無礙。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四「依起無礙」,我們看大師的註解,「謂佛雖寂用無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無礙之用」。這是真心起用,他起的作用就是在十方世界,如《華嚴經》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可思議!不但能現有情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這諸位都很清楚,三十二應,應現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但是這個地方要注意到,不是他自己有心,「我對這個人要用什麼個心」,那他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起來。他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這叫應化。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自性本能就是這樣的,自然的,為什麼?整個宇宙是一體的。譬如在我們身上,我們的身體是一體,我們的腿上癢了,你看手它自自然然就去給它搔搔癢,你說手去搔癢,這手起心動念了嗎?它有分別、有執著嗎?感應道交跟這個就很相似。眾生有感,佛菩薩自自然然的應,沒有起心動念,更沒有分別執著,所以這叫妙用,隨緣妙用,妙在此地。凡夫呢?凡夫隨緣,他起用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不妙,有妄想分別執著叫造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叫妙用,至少我們要學會,為什麼?妄想很難,太難了,我們要什麼?要不分別、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也叫妙用。但是這個妙用是四聖法界的妙用,跟凡夫不一樣,凡夫有善惡業,這個妙用這是染淨,他不造業了,所以他不會感到六道輪迴,他沒有六道輪迴。這是佛教導我們根性不是很利的人,一種向上提升的方法;向上提升,這個好,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

  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處事待人接物,依照戒律去做,但是還是有分別執著,那是凡夫,那是人天福報。如果這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叫功德,就不是福德,福報在哪裡?福報不在六道,六道裡頭沒有,至少你到聲聞、緣覺、菩薩,到這裡去,你到四聖法界去。如果你的功夫好,你能夠起心動念都沒有的話,那你就超越十法界,那個功德大!真實功德,果報在哪裡?果報在諸佛實報莊嚴土。不起心、不動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為什麼?它太微細,我們自己沒法子發覺,太微細。所以我們的功夫能夠用得上的,真的就是不分別、不執著,你的心就得清淨。特別是執著,為什麼會跟人家爭?就是你執著自己的成見,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才起爭執。對面那個人不服氣,我沒有錯,你錯了,這就起衝突,衝突提升就變成鬥爭,所以這個錯了。只要起心動念就錯了,分別執著就更錯了!如果真的明白事實真相,你才曉得天下本無事,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四聖法界是虛妄的,六道輪迴更是虛妄。所以佛在經典裡把這些事比喻作「夢幻泡影」,不是真的,你有什麼好爭的?所以你爭就錯了。如果你不爭,你的清淨心現前,你對於一切人的作為你就清清楚楚,清楚到什麼程度?清楚到他過去的因、現在的果報,現在的因、來世的果報,你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你一爭,什麼都看不見了,真相你完全不知道了。

  下面大師引經也是有四句偈,「經云,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是為依起無礙」。眾生無量無邊,十法界依正莊嚴各個不相同,為什麼各個不相同?每個人造的業不一樣,也就是習性,習性不一樣,這是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每個人心想不一樣,所以他的形相就不一樣。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形相一樣,他的造業就很接近,就很相似。我在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抗戰期間,有個同學姓張的,我們同班同學,也非常好。抗戰勝利之後我回到南京,在南京一中繼續讀書,班上也有個同學,姓跟名字都忘掉,跟我那個張同學長的相貌一樣,走路的樣子也一樣。我看了這個覺得很奇怪,我就把他找來,我說你是什麼個性,你有些什麼妄想。他聽了很驚訝,他說你會看相,你怎麼看得這麼準?我就告訴他,我說:我不是會看相,我前幾年在貴州有個同學長得跟你一模一樣,走路的樣子也一樣,你們兩個性格、脾氣一定相同,我來求證一下,果然不錯。為什麼?相隨心轉!他的心行很接近,所以他的樣子就會長一樣。我們學佛之後也肯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是相貌能不能改?能改,如果你天天修善,你的相貌變成慈祥,一看,善人;你的心行不善,再怎麼裝,臉上都有殺氣,蠻橫凶惡,他有這個氣。我們中國人講氣,外國人講磁場,心地清淨一點的人,感觸就很敏感;一般人心浮氣躁,感應遲鈍。心地清淨,他感應很敏銳,一接觸就感受到你的磁場,你這種氣分他都知道,這都是屬於感,佛菩薩有應。佛菩薩是什麼?佛菩薩是自性的性德,他來幫助你,幫助你調和,幫助你化解,這就是大慈大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問題是你不能接受,這就是常講佛不度無緣眾生,佛是來度你,從來沒有把你捨棄過。什麼叫無緣?你的習氣太重、你的心情煩躁,你沒有辦法接受。不要說是冥應,冥應是暗中保佑你,你接受不到,就是明顯的加持你你也接受不到。佛不度無緣眾生,不是佛不慈悲,佛沒有分別心,佛光遍照它就照不到你。你的心浮氣躁,那就是一把傘把它遮蓋住,把它擋住,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自己必須要把障礙排除掉,你就時時刻刻收到佛光遍照。

  「海印三昧」,這底下有個小註,雖然前面講過,我們每一場都有新同學來參加,機會難得,我們也不能把它漏過,又何況這裡還有小註。「海印三昧,謂香海澄渟,湛然不動,一切形像皆於中現,如印印文,以喻如來智海無心,一切眾生皆在其中頓現」。這個簡單解釋,解釋得很好,這是比喻,海是大海,用大海來比喻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像大海一樣,我們真心、我們自性是清淨的、是不動的。印是什麼?印是倒影,外面境界,水不動像一面鏡子一樣,它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這叫海印三昧。香海就是我們的自性,我們的自性清淨,自性本無動搖,所以它是不動的。它不動,心不動整個宇宙一切現相,(不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講我們這一個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的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都在自性真心裡面現相,為什麼?所有相是真心變的,你怎麼能離開真心!一時頓現,這個事情很難懂。所以我們常常念到這個地方,就想到江本博士的水實驗,可以給我們做個明顯的證明。你看看水實驗裡面的結晶不同,證明一切眾生在性海裡面一時頓現。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說佛不知道那就錯了,佛為什麼知道?照見,因為你沒有辦法離開自性。自性在哪裡?自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物質跟精神都是它變現出來的,都沒有離開它。

  我們有時候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電視的屏幕就是性海,所有一切影像有沒有離開屏幕?這個影像千變萬化,不同的頻道千變萬化,沒有一個畫面、沒有一點是離開屏幕的。如果你是屏幕,你不就全部都知道了嗎?所以為什麼見性的人,他的智慧現前,那真的叫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本來就是這樣的,法爾如是!這是佛為什麼教我們一定要回歸自性,回歸自性那就真的成佛。成佛就是真的明白,明白什麼?什麼都明白,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明白,統統沒有離開自性,依起無礙。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是因果的道理,我們還敢動個惡念嗎?還敢做一樁不好的事情嗎?所以要常常想,我們起心動念,十方諸佛菩薩統統看到;我們一個不好的態度對人、對事物,諸佛菩薩也看見。但是看見,他不會怪你,你怎麼會起這個惡念?你怎麼會有這種形相?佛菩薩不會怪你,要怪你,他就變成凡夫,他又分別執著,他不怪你。但是他知道,這是什麼?這是你的習氣,這是你的業障,你天天是業障在現行,你的習氣在造業。

  我們再看下面,第五「真應無礙」,真是真身,應是應身。其實諸佛菩薩有真應,我們也有,我們有真身,真身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可是應身就不一樣。應身是什麼?他們的身是清淨身,我們的身是業報身,我們的身自己做不了主,為什麼?業力,受業力支配。我們這一生壽命長短是業力支配,一生富貴貧賤也是業力支配,做不了主!過去行善,這一生來享福;過去造惡,這一生來受罪,叫業報身。你看諸佛菩薩、明心見性的人,他是真應身,我們處處有障礙,他什麼障礙都沒有。這裡文裡面告訴我們,「真即遮那真身也,應即釋迦應身也」。遮那,毘盧遮那是法身、是報身,報身也叫盧舍那,毘盧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處,華言遍一切處;盧舍那,華言淨滿,清淨圓滿。清淨圓滿也是遍一切處,但是一個是就遍一切處說的,一個是就清淨圓滿,清淨圓滿是我們的報身,遍一切處是我們的法身。報身、法身都沒有形相,特別是法身,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但它能現精神、物質,那個現是什麼?現就是應。所以應,釋迦牟尼佛是應身,化身也是應,應身跟化身區別在哪裡?應身在這個世間住的時間長久,化身是很短的時間他就不見了,那是化身。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實足年齡七十九歲,跟我們一般人一樣的,這叫應身。

  化身,我在貴州念書,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是江西人,他的夫人是我們的師母。我們對這兩個人,真的我們學生把他看作我們自己父母沒兩樣,他對我們可以說照顧得無微不至,好老師,我們一生都感恩、都懷念。我們的師母遇到一樁奇怪事情,抗戰勝利他們住在南京,住的房子是很大的一個宅院,從外面大門進去是庭院,裡面有樹木花草,然後走進二門、三門才到她的住宅,所以說大的宅院。師母給我們說,有一天她在家裡,來了個和尚,她就問:師父你從哪裡來的?從九華山來的。你來有什麼事情?來化緣。你要什麼?他要五斤香油。我們師母沒給他,因為她不信佛,不給他他就走了,一轉身之後就不見了。她忽然想到這個和尚奇怪,我們家庭院這麼深,大門、二門、三門都沒有開,他怎麼進來的?這一轉身走了不見了,他到哪裡去了?這個問題多少年她不能解決。但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絕對不是作夢,這麼樁事情。以後到台灣她也跟李老師學佛,就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告訴她,是地藏菩薩化身。她後悔死了,沒有供養五斤香油,所以以後一生天天念《地藏經》供養地藏菩薩。這是化身,絕不是假的,你看到跟真人一樣,但是來無蹤去無影,這叫化身。所以化身也歸在應身一類,這兩種身都叫做應身。

  「真身是體,應身是用」,有體有用,真身要是不現,應身就不起作用。「全體起用,用即是體」,體是性,性是圓滿的,所以起用,用也是圓滿的。這個很不好懂,可是《華嚴經》裡面說得很詳細。「故釋迦、遮那,圓融自在,本無二體」,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知道釋迦、遮那不二,然後就知道我們自己跟釋迦、遮那也不二,不過現在怎麼樣?現在我們是在迷而不覺。釋迦是覺而不迷,所以他圓融自在;我們今天迷了,圓融沒有了,自在也沒有了,但是體上確實沒有兩樣,事上就變成兩樣。

  這也引經說「如來真身本無二,應物分形滿世間,是為真應無礙」。應物分形滿世間,這句要注意到,如來真身本無二這是理,應物分形滿世間是事,所以,眾生求佛,佛決定會應的。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我初學佛的時候,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然後他又告訴我,有時候你求沒有應,那是不是有求必應錯了?有求必應決定沒錯,為什麼沒應?你自己有業障障礙住。如果把業障懺除,感應立刻現前,給我講這個道理。那我就請教他,業障怎樣懺除?是不是天天在佛菩薩面前磕頭禱告、求懺悔?不是的。所以老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是頭一次我聽章嘉大師講的,形式不重要,重要在實質。實質是什麼?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你今天做錯事情,佛菩薩面前求懺悔,明天照樣還幹壞事,晚上又懺悔,這有什麼用處?這沒有用處。所以我們明白,佛家講真懺悔,就是中國古聖先賢教後人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不可以有重複的過失,這叫真懺悔。我們才知道佛法裡頭沒有迷信,佛法講理,所以你真搞清楚了。

  於是我們對早晚課的意義就明白了,為什麼佛給我們定早晚課,用意在哪裡?早課是提醒自己。你所讀的經文,經文裡面的教誨提醒你,今天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佛陀的教訓。晚課是叫我們反省,今天這一天有沒有犯過失?有沒有依照經典教訓去做?有的,很好,希望明天再保持;沒有做到的,今天沒有做到,希望明天都能做到,這叫真正做早晚課。而不是早晨把經念一遍給佛菩薩聽,晚上又念一遍給他聽,自己思想、行為與經教完全不相干,這樣做早晚課,罪過就很大。為什麼?你是有意的,早晨去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一次,一天騙兩次,一年是騙七百多次,你的罪過多重!泥塑木雕、紙畫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騙他,你能不騙人嗎?這樣學佛只有一種利益,跟佛法結個善緣,來生後世什麼時候真的依教修行,你才能得佛法利益。所以學佛的人,業障為什麼那麼多?冤親債主為什麼那麼多?鬼神都瞧不起你,為什麼?你是搞假的,你不是搞真的。你要是搞真的話,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怎麼會有障礙!哪有這個道理。

  遮那是梵語,毘盧遮那意思是遍一切處。釋迦中國意思叫能仁,你們看看這個意思,仁是仁慈、仁愛,他能夠以仁慈待人接物,他能夠用仁愛愛一切眾生。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有沒有把釋迦學到?我們今天學佛,多數人都是做表面的樣子。實質上呢?實質上與佛陀的精神、教誨完全相違背,還自以為是,處處批評別人,原諒自己不原諒別人,你說他有多重的罪業!自己無知,這是佛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他真可憐。真可憐你就不能跟他計較,好好的回過頭來,我不要學他那個樣子,我要認真去學習,這就完全對了。修行,佛陀滅度之後,唯一的依靠就是經典,經典裡面第一殊勝、第一圓滿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自古以來,祖師大德稱這部經是經中之王,其他的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好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根、是本,其他的一切經是《華嚴》的枝,《華嚴》的樹葉,枝葉。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是無比的幸運,不但是接觸到大乘,而且接觸到大乘的根本法輪。這個經的好處,長年在一起學習的同學,多少都會感受到,它講得太好,講得太圓滿,講得太周詳,讓我們一個普通的人,中下根性的人,逐漸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慢慢的明白了。明白之後就得修行,修行就是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叫真修。清淨平等覺是自己本來有的,煩惱習氣是本來沒有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分圓無礙,分即支分,圓即全身」,好像我們一個人一樣,說人這是全的,全分、全身;說手、說手指、說耳目,那都是支分,是我們全體裡面的一個部分。分圓無礙就是說,「支分不礙全身,全身不礙支分,故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這個地方我們讀了之後,自然就能體會到,經上說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這全是性分,遮那是法性,所以他現出的相,相就是支分,依正莊嚴。你看我們從《還源觀》裡面講的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是此地講的圓,就是全身、法身。起二用,起心,大宇宙現前、出現,大宇宙裡頭森羅萬象;動念,生命出現,這個生命是自己。我跟這個大宇宙,跟宇宙裡面所有的一切萬物、眾生同時出現。宇宙萬相、芸芸眾生都是自性的支分,乃至於,這裡說得好,一毛一塵,一毛是我們身上最小的就是汗毛,一毛是汗毛的尖端,都是自性的性分,性分沒有大小,所以都有圓滿的性德。這個事情不好懂,《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微塵當中有世界,世界裡面有微塵,微塵裡頭有世界,重重無盡。這是《華嚴》的世界觀,我們現在講宇宙觀,是《華嚴》的宇宙觀。現在哲學裡面講宇宙觀,不能跟它相比。這一毛端裡面有世界,世界裡頭有毛端,毛端裡頭又有世界,也是重重無盡。誰能夠到毛端裡面的世界去參學、去拜佛、去幫助眾生?這我們在前面讀過,普賢菩薩常常去!

  這樁事情,近代科學裡,我們在前面也跟諸位報告過,有全息照片,跟那個道理很接近。什麼叫全息照片?拍照的時候它是用兩束激光,兩個激光照在一起,照的時候用照相機來照成照片。這個照片洗出來之後,看不到人像,你看到是一條一條的條紋;但是用激光一照的時候,像就現前。你把這個相片撕成兩半,你在激光裡面照的時候它是完整的。撕成碎片,撕成一百張、撕成兩百張碎片,張張都是完整的。這就是此地講的分圓無礙,現在被科學證明,我們看到這個報告,跟此地講的是完全相同。它不過是一張照片,一張人像,你把它撕成粉碎,在激光之下它還是完整照片,這很奇妙!宇宙是更神祕,我們經上講的,你看一毛端、一微塵,那就太小了,我們肉眼看不見,在高倍顯微鏡之下也未必能看得到,它裡頭還是圓滿的。這個圓滿是什麼?是圓滿的宇宙現象,宇宙沒縮小,微塵沒有放大。這就說明在性分裡,自性裡頭沒有大小,性變成相,相裡面也沒有大小,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這些都是屬於宇宙觀的範圍。

  底下一條講因果,「因果無礙」,這個很重要,「謂佛往昔本生行菩薩行,修習波羅蜜因,而證遮那佛果」。我們先說這段,這從事上說的,佛,我們就說釋迦牟尼佛,說得親切一點,他也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修了多久?佛在本生經裡面告訴我們,修了無量劫,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就是菩薩行。菩薩道是什麼?是有六個總綱領,這六個總綱領展開就是八萬四千細行、無量的細行,總綱領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在具體的行為裡面,就是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個跟諸位報告過。在大乘,十善業一展開是八萬四千菩薩行門;在小乘,展開就是三千威儀。所以三千威儀的根是十善業,菩薩八萬四千細行的根也是十善業,十善六度是菩薩的心行,生生世世不離。所以修習波羅蜜因,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究竟圓滿。他真做到,做到究竟圓滿才證遮那佛果,遮那佛果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他修成佛,是這樣修成的。諸位想想,我們如果不修十善業,不修六波羅蜜,見性就難了。那你又不是上上根性,像惠能大師那麼樣的天才,惠能大師他怎麼成就的?這一生他沒修,過去生生世世他在修,要不然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他?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沒修,所以聽佛經還聽糊塗了。人家是一天經都沒聽過,聽五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成佛,他就證遮那佛果。這說明什麼?說明過去生中無量劫來,他功夫圓滿。我們現在正在幹,不真幹行嗎?要真修、要真幹。真幹、真修還有一條近路可以考慮的,那個近路是什麼?這一生當中成佛,這真叫稀有難逢,這個近路是什麼?帶業往生。帶業往生你要記住,你沒有十善業道的基礎,你不能往生;你沒有六波羅蜜的心,你不能往生。六波羅蜜是大乘,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所以要有十善行,要有六度的心,念佛往生決定得生,真的叫萬修萬人去,因果無礙。

  下面說「故所受報身,及所成事業,亦現十方一切菩薩身雲,自在無礙」。這是講什麼?這是講感應。你見性了,證遮那佛果就是明心見性,我們《華嚴經》講初住以上的菩薩,他就能夠以三十二應身,眾生有感,他就有應。這個感應,諸位要記住,緣分,你跟他有緣,他就會跟你起感應道交。沒有緣,感應道交比較困難一點;有緣的時候,感應道交很敏銳。這個緣不管是善緣、是惡緣,只要是有緣就行,它統統起感應,感應他就現身。「所受報身」,他就教化眾生,像釋迦牟尼佛所受的報身,在這個世間也是父母所生,跟我們身是一樣的形狀,一生從事於教學。也有求學,你看十九歲出去求學,三十歲就畢業,他老人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三十歲。徹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一輩子,我們今天講辦班教學四十九年,這是他的事業。亦現十方一切菩薩身雲,自在無礙,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我們凡夫肉眼。可是如果你要是證到阿羅漢,你要是證到菩薩,也就是說你能把執著放下,把分別放下,你看釋迦牟尼佛的事業不一樣,釋迦牟尼佛不但在地球上教化,許許多多世界他同時現身在教,你都看到了。

  為什麼?我們讚歎觀世音菩薩常說「千處祈求千處應」,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看到地球上人,跟菩薩有緣他現身。還有十方世界,還有不同維次空間,我們肉眼見不到的。要知道太空當中許多星球也不是真的,也是夢幻泡影,你不能把它當真。如果我們真的天眼開了,法眼現前,那你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你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星球裡面,都有眾生住在裡面。還有許許多多的星球現前,現在你看不到,空間維次突破之後你全看到。可能有星球跟我們星球連在一起的,很有可能,因為它不是真的實體,它都是虛幻的,虛幻就是無礙的。兩個星球可以重疊在一起,甚至於三個、四個、十個、八個能重疊在一起,決定沒有障礙,突破了看到非常奇妙。

  下面這引經,「佛以本願現神通,一切十方無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網中皆演說,是為因果無礙」。因果無礙,因果全現,佛在因地裡面發願,發願自己成就要幫助一切眾生,四弘誓願是一切菩薩、一切諸佛總願、通願,無論發什麼願一定跟它相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把它歸納不超過四願,所有一切佛菩薩不管發什麼願,你歸納一下都在這四願當中。第一個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無上誓願成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學佛終極的目標。這四個願天天發,我們現在發的是什麼?我們是嘴皮上發,心沒有發。為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度就是你幫助他、成就他。你現在天天發願,你還在障礙他,你還在給他為難,還破壞他,你不是與你自己願相違背嗎?所以你不成就。煩惱無盡誓願斷,你的煩惱天天在增長,你沒有斷;法門無量誓願學,聽經都聽不懂,你學的是什麼?所以,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在學佛,你對照一下就曉得。一些人只看別人過失,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所以一輩子不能成就,白過了,來生來世還是搞三途。人身一失,得人身可不容易,因為你的煩惱習氣這麼嚴重,多半都是到地獄、餓鬼、畜生,到那裡去了。去得很容易,出來很難,想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敢不努力,不努力不行,不努力肯定墮三途。明眼人看到你造的罪業,看到你墮三途,什麼都不會怪你,為什麼?你太可憐!你自己不承認,別人勸你,你不會接受,所以人家不敢勸你,只有在暗中憐憫你、可憐你。我們要不是經典教訓,我們自己怎麼會知道?天天讀經,天天在學習,逐漸明白、搞清楚,你說這多重要!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