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二三卷)  2001/6/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423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方神偈頌第三首:

  【佛於暗障眾生海,為現法炬大光明,其光普照無不見,此行莊嚴之解脫。】

  光行莊嚴主方神,長行裡面我們讀到的,他修學的是「破一切暗障,生喜樂大光明解脫門」,我們看他的讚頌,他的修學報告。偈頌第一句顯示出主方神是佛陀的化身,這就是說明,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分。『佛於暗障眾生海』,眾生是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裡面的眾生,不單指我們娑婆世界,更不是指我們這個地球而說的,它的範圍太大太大了,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十法界裡面的眾生無不是暗障。暗是無明煩惱,障是見思、塵沙煩惱,這是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這樣的分類,這是總分為三大類,三大類都叫做業障,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暗障變現出來的境界。

  學佛的人,口頭裡常常講消業障,我們要想消業障,首先要知道業障是什麼?如果對於業障含糊籠統,不清不楚,你怎麼消除它?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譬如我們要抓賊,賊在哪裡?誰是賊?你要認識他,知道他在哪裡,你才能夠把他抓到,如果你不認識,不曉得他在哪裡,知道是有賊,賊在你面前你也找不到。我們今天天天在念著消業障,為什麼業障消不了?你不認識業障,你不知道業障在哪裡,所以你的消業障,做了幾年、做了幾十年都沒有效果,這個道理要懂。何謂業障?業是造作,佛在經上把它區分為三種,身、語、意叫三業。我們身體的動作是身業,包括的範圍非常廣,肢體動作是業,我們肢體不動作的時候,還在造業,造的什麼業?我們呼吸沒有停,我們脈搏跳動沒有停,睡著了它還不停,還在造作;我們每一個器官,內臟器官,它在那裡運作也沒有停止,甚至於每一個細胞的新陳代謝都沒有休止,這些作為統統都是業、身業,不只是這個經上常常講的,那是講大的、嚴重的,殺盜淫妄。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善業;殺盜淫妄,惡業;非善非惡叫無記業,剎那不停的在造,從來沒有止息的在造。我們知道,口業是言語,著重在言語,飲食也是口業。意業是指念頭,起心動念,無不是業。一般人粗心大意,他不知道什麼叫業,知道這是業,業決定產生障礙,善業得三善道的果報,惡業得的是三惡道的苦報,出不了三界六道。三界六道是業力在主宰,不是別人主宰,是自己業力在主宰,業力障礙了我們的心性,我們再說粗一點的話,業力障礙了我們的靈性,用佛法的術語說,障礙了我們的智慧、障礙了我們的德能,業力障礙了我們的體能。體能就是佛經上講的六種神通,我們六根原本是聰利的,六根的能力都是遍虛空法界,我們眼見的能力是虛空法界,阿彌陀佛距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國土,如果我們沒有障礙的話,我們坐在此地,看阿彌陀佛看得清清楚楚,阿彌陀佛在講經說法,我們這個地方聽得清清楚楚。業障把我們這些能力障礙住,業障要是消除,我們能力就恢復。給諸位說,消除一分就恢復一分,消除兩分就恢復兩分。真的消除了,在我們佛法裡講證果了。

  小乘初果把業障裡面最粗的、最顯著的見惑消除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身見是什麼?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再執著了,知道這個身不是我,身見破了。身見破了是什麼樣子?我們常講,自私自利沒有了,決定沒有自私自利,身見破了;還有自私自利,身見沒破。邊見破了,相對的執著沒有了。給諸位說,身見破了,煩惱障就少了一大半;邊見破了,所知障也就少了一大半,於是乎這個能力恢復一些,天眼通恢復了,天耳通恢復了,你的眼根、耳根非常聰明、非常猛利;也就是說,你能夠突破時空維次一部分。成見沒有了,見取見跟戒取見這兩種都是我們所謂的成見,沒有了。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沒有成見了。末後一個邪見,所有錯誤的見解你都斷了,小乘初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入門,這在佛法講入門。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入門?沒有入門,我們是在門外。像念書入門是小學一年級,正式上學;我們現在是什麼地位?我們是幼稚園的小小班,望小學一年級還挺遙遠的,不努力怎麼行?這種堅固的執著不放下怎麼行?這都給你說老實話。

  自己要想成就,要破除暗障,沒有這個決心,沒有這個毅力,做不到!從哪裡做起?過去章嘉大師教我,從布施做起,先捨身外之物,要做!理幫助事,事幫助理,理跟事相輔相成,如果只執著理而廢棄事,那個理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幹才行。這個破第一關,沒有出三界,諸位要曉得,證得四果阿羅漢才出三界,才超越六道輪迴,這才初果。那我們就能夠想像得到,這個事情的確不容易。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每一個法門,方法門徑儘管不相同,除暗障決定是相同的。暗障不除,真性不能顯露,這個東西分分除,真心分分顯露。

  『為現法炬大光明』,第二句、第三句是佛教導我們怎樣除障,佛現法炬,這個炬是比喻,佛教給我們方法,這個方法能除障。佛給我們講經說法,先教我們認識暗障,暗障從哪裡來的?大乘經裡面佛說得好:「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暗障的起源,起源於一念不覺。我們要問,一念不覺是怎麼起來的?一念不覺是從什麼時候起來的?這在佛法裡面稱為根本大問。世尊當年在世,富樓那尊者向釋迦牟尼佛提出這個問題,佛為他解答,這個解答在《楞嚴經》第四卷。諸位要想知道這個問題,你好好的去念《楞嚴經》,不過我可以說,《楞嚴經》縱然念上百遍千遍,你這個問題還是不能夠解決,什麼原因?佛所說的話很不容易體會到,「願解如來真實義」,真難!但是我告訴你,佛答覆富樓那的時候,是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為什麼聽不清楚?為什麼看不清楚?我們有暗障,就像《吉凶經》裡面講的,我們「憒塞難信」,如果我們沒有憒塞,聽了佛這個開示,一定是大徹大悟,那就明心見性。這怎麼辦?佛教給我們另一個法門,另一個法門是你不要去管這些,教你一心稱念阿彌陀佛,這個辦法好,這辦法我可以學得到,但是要記住「一心稱念」,關鍵在這句話。這「一心」兩個字,一心就是禪定,一心就是真心,不許有一個雜念夾雜在裡頭。這樣念佛念久了,也能把這個「暗障」念掉,也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在淨土法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關鍵在一心,如果不是一心做不到,你的障難還是不能夠化解。

  諸位真正明白了,佛法裡面講的教、講的禪、講的律、講的密、講的淨,是一不是二。禪、教、密、律、淨是方法不一樣,目的全是破暗障的,全是教我們明心見性的。方法手段不相同,理論目的完全一致,那你還有什麼好爭論的?擺在面前八萬四千法門,你喜歡用哪個法門,你就用哪個法門。無論哪個法門,法門不相同,方法不一樣,原理相同,都要一心稱念。學教要一心,參禪也要一心,持戒也要一心,念咒也要一心,念佛還是要一心,「一心」不能離開。無論用哪個方法,都是要一心稱念,沒有不成就的,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如果執著這個法門高,那個法門下,你永遠不能夠契入,為什麼?你有高下,高下就是暗障。一才能入,二就不能入。所以心性在佛家它還有一個別名,叫不二法門,入不二法門就是明心見性,就是真正明瞭宇宙人生真相。我們的心入不二,我們的行也入不二,我們的語亦入不二,這個道理要懂,這個道理甚深甚深。實在不能,就「老實念佛」。這句話裡頭,關鍵在「老實」,老實就是一心,二心就不老實,一心老實,這要懂得。

  永遠保持著一心,就是安住佛住,佛住一心,凡夫住三心二意。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什麼是一心?離一切虛妄就一心,只要夾雜虛妄在裡面,這個心就不是一心。所以念佛人,祖師大德教我們不懷疑。因為你裡頭有懷疑,你就不是一心。不夾雜、不間斷,這是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裡面告訴我們,他的話跟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通。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就是不懷疑、不夾雜,這個念叫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這是修行。一個人想入佛境界,想明心見性,行門裡頭總綱領、總原則,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淨念相繼。離開這個原則,你就不會成就,然後你才曉得,這四個字是多麼重要。

  佛為我們講經說法,教給我們無量無邊的法門,這個法門是綱領,這中間確確實實沒有委曲相,而是一切眾生都有能力修學,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富貴貧賤,也不論聰明愚痴,你只要老老實實的持這一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不知不覺當中,暗障消除,智慧顯現,德相逐漸也都轉過來了,真正是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華嚴經》到末後,善財童子參訪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總結一切法門,用十大願王總結,無量無邊的法門,最後都會歸在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這什麼意思?這是何等的示現!品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句話意思無盡的深廣,我們究竟能夠體會到幾分?

  『其光普照無不見』,這一句是講佛教化眾生,佛雖然是清淨平等慈悲的教化,奈何眾生暗障太重,對於佛光普照依舊是不見不聞,這個可惜!不是佛不幫助我們,我們迷惑顛倒,不知道佛陀的教化可貴,尊貴到極處,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能跟它相比。所以護持、弘揚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只有真正認識的人、明瞭的人,他才會全心全力去護持弘揚,不惜生命。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世界,迷惑的人多,暗障嚴重的人多,認識的人太少了,覺悟的人太少了。無與倫比希有的法寶,《無量壽經》會集本,不但他不能接受,他還要反對,我們從這個地方看眾生的業障、看眾生受苦、看眾生受難,其來有自。明眼人、覺悟人應該都能肯定世尊末法九千年,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只有這個本子。你要問為什麼?這個本子是集《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之大成,五種原譯本裡面所講的意思,一條沒有漏掉,經文一個字沒有改動。會集的善巧是把艱澀難懂的文句捨掉,取淺顯易懂的文句,了不得!這是圓滿的智慧,與彌陀、與諸佛菩薩相應的慈悲。他們不相信,我們相信,他們為什麼不相信?他沒有遇到善友,他沒有遇到好老師,《吉凶經》裡面一開頭就講「從明師受戒」,他一生沒有遇到,他是不值善師,所以或信或不信,猶豫不決,我們清楚。我們非常幸運,我們遇到好老師,老師教導我們、指點我們,無盡的慈悲加持我們,讓我們有機會,有能力受持,能度末法九千年一切苦難眾生的大法炬。

  諸位也許要問,你今天為什麼要去講《華嚴經》?預定當中還要講《法華經》、講《楞嚴經》,為什麼講這些大經大論?我只有一個目的,幫助大眾認識《無量壽經》會集本,你沒有這些大經論的基礎,這個珍寶你不識貨;你要是具足一切大經大論的知識,你看到這個,你才知道它是寶中之寶。這是必須要用相當長的時間來將這些大經細說一遍,幫助大家開慧眼、開法眼;你這個慧眼不開、法眼不開、天眼不開,肉眼凡夫你怎麼能認識諸佛如來的珍寶?

  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依舊隨順你自己的無始無明、煩惱習氣,你怎麼會不造業?自己不信,勸別人不信,你到底信什麼?說穿了,你還是信你自己的煩惱,還是信你自己的習氣。在十法界裡頭,你走的是哪一條路,你知道嗎?所以我們讀到這句經文:「其光普照無不見」,我們感慨萬千,有幾個人能夠像光行莊嚴主方神?「光行」這個名號,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講的,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我們凡夫恰恰相反,凡夫是生活在煩惱業障之中。你看看他們的生活,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這個多快樂多自在!自在快樂叫做「莊嚴」。他們統統能見到,他們確確實實毫無暗障,沐浴在佛光之中,佛光注照,暗障念念在消除。暗障就像冰山一樣,佛光像太陽,太陽照著這個冰山,冰山漸漸在融化。這樣修行人,冰山漸漸融化,就是他煩惱習氣不知不覺的念念都在消融,他自性裡頭本具般若智慧也念念往外透,這是菩薩的生活、這是覺悟人的生活、這是正常的生活,我們學佛就是要學這些。

  也許有同學要問,我也很想學,從哪裡學起?這個問題問得好,我也沒有法子給你解答,佛給我們解答,「從明師受戒」,親近善知識,從這裡下手。但是自己要具備作學生的態度,自己確實是個好學生,遇到好老師,你才會有成就,自己不是個好學生,遇到老師,也沒有法子成就。學生的態度是什麼?佛給我們講「專信不犯」,這一句是「善根」,我信老師,老師絕不欺騙我,我對老師要專信不犯,不犯是不違背老師的教誡;「精進奉行」,這一句是「福德」;親近善知識,這是「因緣」。專信不犯是善根,精進奉行是福德,《彌陀經》上跟我們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這三個條件都要具足。不是修學淨土法門,修學其他法門的,也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而得成就。你這三個條件統統都具足,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佛這些教訓,我們要牢牢的記住,這是佛對於我們根本的教誨。

  好老師決定教導我們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無論他用的是什麼方法,他的宗旨決定不會變的,真善知識。你在《了凡四訓》裡面,你看看雲谷禪師怎麼樣對了凡居士的開示,教導他斷惡修善,趨吉避凶,這樣的人就是真善知識,他教你好,教你真得利益,你聽他的話準定沒錯。為什麼不聽?暗障太重,業障重,你不聽、聽不進去,聽了之後半信半疑,這是自己業障太重。業障重也不怕,怕的是沒有機會常聽。我們同學當中,你自己可以反省反省,你是什麼時候才回過頭來的?決不是聽一次兩次。一次兩次就回過頭來,上上根人,為什麼?你業障習氣很薄;如果你聽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才相信、才回頭,我們自己不能不承認,我們是中下根性的人。天天在聽,天天在講,聽的人中下根性,我這個講的人也是中下根性,為什麼?假如我半個月一個月不講,我的習氣毛病又犯了,又隨順煩惱、又造罪業了。天天講天天學,展開經卷,就是跟佛菩薩見面,就是聽佛菩薩教誨。我在這裡講給大家聽,是講給諸佛如來聽,諸佛如來還要聽我的嗎?要聽,聽我學習的報告,聽我學習的心得,他是我的老師;做老師,學生學習的要聽。所以我們天天有進步,年年有進步,自己感覺自己跟去年不一樣了,跟上一個月不一樣了,我們要不肯學、不肯講、不肯教,怎麼能不退轉?怎麼能不墮落?由此可知,要保住不退轉、保住不墮落,只有一個辦法,天天要讀經,天天要聽講。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我們聽講的機會比過去多。過去要沒有老師講經,我們就聽不到。現在講經的人都把他的音聲影像用攝影機保留下來,我們可以重複的聽。縱然是一次,我只有一個錄像帶,只有一片光碟,我每天都聽一遍,如果有時間,我聽兩遍、聽三遍,一年到頭一天都不間斷,那個效果,我告訴你不可思議。你聽上個三年五載,可能你就開悟了,你就證果了,為什麼?專信不犯,精進奉行,專信是真心,精進奉行是性德。因此我們每天聽佛陀的教誨,不在乎多,在乎精,每天聽一樣的,每天感想不相同,悟處不相同,所以他能夠做到不疲不厭,道理就在此地。古時候善知識教學授經,授是傳授,一部經。佛門裡面一部經最短的,通常是《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有人終身受持,他也開悟也證果了。由此可知,受持的經文不在乎長短,在乎專精。我們每天聽教,不一定這部經我要從頭聽到尾,我在當中聽一段,《金剛經》上佛說得好,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七寶布施,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我們有沒有想想這句話的真實義,四句偈反覆讀誦,無間斷的讀誦,不懷疑、不夾雜,久而久之,他會開悟,他會見性,無量無邊大千七寶怎麼能跟它相比?為什麼?無量無邊大千七寶不能開悟,四句偈能開悟。

  淨土五經裡面末後的一種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經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短,若能一心受持,他必定能通《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佛家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得一法門,得一切法門,何以故?《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就是「入不二法門」。可是諸位要記住,入不二法門一定從一法門入,從一門入,你所得到的是一切;因為一,一是不二,才能入不二法門。你要搞二搞三搞四,這個不二法門你永遠進不去。所以務必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離妄想分別執著,禪、教、密、律、淨就是一,如果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五,五沒有辦法契入,你入不了門;「一」才入得了門。由此可知,這個一心,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一心?障礙究竟在哪裡?諸位能體會得到嗎?原來障礙就在分別執著,我不提妄想;只要你有分別,只要你有執著,你決定做不到一心,我們淨土法門講「一心不亂」,分別執著害得我們生生世世不能往生。

  我們的同修們跟淨土的緣深,怎麼知道深?你聽到這個法門,你能夠生歡喜心,你能夠相信,你能夠念佛發願求生淨土,緣深!為什麼不能往生?就是分別執著障礙了,障礙你一心。因為念佛往生的條件,《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那你肯定往生。你有執著,你一心不亂做不到;你有分別,心不顛倒你做不到。分別執著破壞了我們一心不亂,破壞了我們心不顛倒,雖念佛而不能往生,今天我們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無量壽經》跟我們講的,往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給諸位說,大小這兩部經合起來看,一向專念就是一心不亂,發菩提心就是心不顛倒,兩個經上講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導我們依義不依語,言語怎麼講法,沒有關係,意思是一樣的,我們要懂得。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就是一心不亂,都攝六根就是心不顛倒,一個意思。淨念相繼就是一向專念,都攝六根就是發菩提心,你們想想看,是不是一個意思?所以,放下分別執著要緊,比什麼都要緊!分別執著就是嚴重的暗障,「暗」是指無明,「障」就是分別執著,我們先破障,再破暗,這裡頭是有順序的。這個「暗」就是妄想、無明煩惱,最難破的。先破「障」,先破煩惱障執著,再破所知障分別;最後破無明障,就是此地講的「暗」,這樣才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我們今天有緣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善友,這五十年的修學有一點成就。接著下面的,我們要知恩報恩,怎麼報恩?弘法利生,把佛陀這樣純正至善神聖的教誨要傳下去,這才能報佛恩。不但要傳下去,還要盡一切能力把佛陀教學擴大,利益一切眾生,就像菩薩所說的,「其光普照無不見」。這個「見」在此地也可以說「現」,其光普照無不現,現是明顯的意思;兩種解釋都講得通,我們稱為雙關語。對我們同一個時代的眾生,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離苦得樂。我們將佛法傳給下一代的年輕人,讓佛法常住在世間久久不衰不滅,這是真正報佛恩。要把這兩樁事情做得圓滿,自己一定要真修,自己一定要具足「實、德、能」這三個條件,我們才能做到,才不辜負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