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六八卷)  2002/9/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868

  諸位同學,請看右旋十海,第六蓮華因陀羅網海,它所持的二十層佛剎,現在請看第十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

  這一句是講距離。

  【有世界名清淨變化,佛號金蓮華光明。】

  這個世界佛的德號,我們聽到了,知道他老人家在這個世界教學的宗旨。這個世界叫『清淨變化』,我們觀察當中,這是非常殊勝的學習道場,清淨難得!清淨是真心,清淨心一定覺悟,清淨心一定是正知正見,清淨心一定是真誠、平等,清淨心必然慈悲。這個世界居民就是大乘經上所說的,都是菩提心,都是真心顯露。它為什麼還有「變化」?法身菩薩,我們不必說法身,四聖法界,乃至於欲界最高的兩層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都變化。只要是有相,有色相,肯定它就起變化。如果沒有變化,這個世界就不能建立。為什麼?《華嚴經》上佛說的「心現識變」。心現如電,像閃電一樣,這個前面多次向諸位報告過,速度之快真正是生滅同時。如果就事實真相上來說,應當是「滅生同時,死生同時」,沒有先後的。

  話為什麼這麼講法?講生滅跟滅生有什麼不同?生滅是一個階段,後續就沒有,滅了就沒有,但是事實不是這個樣子。世出世間一切法,滅了之後,後頭又生,所以佛在經教裡常常講到「死生事大」。死了不是沒有了,死了下面又生,滅了後頭就生了。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滅了以後不會再生,那這個事情好辦,我們還要學什麼佛?修什麼道?沒有這個必要了。而事實的真相是滅了就生,生了又滅,滅了又生,生滅永遠在循環、永遠在相續、永遠不間斷。世出世間一切法,離不開這個定律,這個事實一定要清楚、要明瞭。一切眾生決定不是一世,生生世世!

  在一真法界裡面也不例外,一真法界裡頭有相。彌陀淨土殊勝,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有實報莊嚴土,都有依正莊嚴。既然有相,有依正莊嚴,那就是剎那生滅,變化可就大了。心、識是變化的根源,這個世界的美好,就是能變的清淨,所變的哪有不清淨?這個道理很深,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我們今天居住這個世界叫做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了。為什麼這個世間這樣濁惡?「濁」是染污,「惡」是一切眾生造作惡業;心裡面有邪思,身口有惡行。這個邪惡從哪裡來的?從能變的根。能變是識,識裡面含藏的種子有善、有惡、有無記。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惡業種子起現行,這個人就邪知邪見,就無惡不作,就會影響整個社會,把這個世間,清淨的世間變成了五濁惡世。

  現在這個地球人,確實有不少人現在開始覺悟,知道染污的嚴重,所以提出環保,怎樣保護環境不再受染污!不能不說是覺悟,但是,不是真正的覺悟。現在政府、民間種種環保的措施,能不能達到我們理想的目標?能不能讓地球恢復成為淨土?難!難在哪裡?難在我們沒有找到濁惡的根。佛要不告訴我們,我們永遠找不到。在這個世界,古往今來,只有大聖大賢他們知道;中下根性的人,甚至於包括上根人,也不知道。知道的是什麼人?上上根人,明心見性,他知道。這是阿賴耶識惡業種子起現行,造成的果報。防止需不需要?需要,不但需要,決定需要。用什麼方法來防止?教育,教學為先。教些什麼?教學要把「根」找到,根既然是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種子,那當然我們要從這裡下手。怎樣把阿賴耶識裡頭的惡業種子控制住,不許它增長?佛用的是戒律,戒律這個辦法就是控制它,不許它增長。因戒得定,果然被控制住,定就現前;定能夠消滅業障,它消滅業障就是能夠把惡業的種子斷掉。這個斷不是真斷,定功到相當深處之後,惡業種子開始轉變,變化!變成什麼?變成智慧,恢復性德本來的樣子。

  由此可知,這個煩惱業習種子是自性裡面不正常的形相,不正常,現在用甚深禪定把它恢復正常,正常是智慧。從正常變成不正常,是變化;從不正常再恢復正常,也是變化,清淨的變化。正常變化成不正常,是社會環境負面的影響。正是中國古人常講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你接近是什麼樣的環境,大概中人以上都不能避免。你常常親近善知識,你自然變成善人;你常常跟惡人在一起,自然就染上惡人的習氣。所以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知道防範。所以,環保要從心地上做起。惡業種子轉變為智慧,一定要靠聖人的教誨,這是從根本下手。今天社會上大眾倡導的消除衝突,衝突的根,自性的衝突,就是戒定慧與貪瞋痴的衝突;戒定慧代表清淨性德,貪瞋痴代表五濁惡世的業因,內在的衝突。古聖先賢無不是從這個地方下功夫。

  佛的德號與這個世界相應,佛的教化契機契理。這個世界的人歡喜修清淨心,心清淨則身清淨,身心清淨則環境清淨;這才是真正環保的智慧,真實環保的手段,必然能夠得到清淨的效果。諸佛世界,大家天天在學,天天在修。那我們看佛陀以外的世界,佛陀以外的世界就是方便土、同居土。我們這個世間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這裡面一般都是善惡混雜;聖賢人善,凡夫造惡。我們現前居住在這個世間、這個時段,善少惡多,說實實在在的話,善很少,太少了;做惡的人多,太多了。這是整個世界動亂、人心不安真正的因素。

  在現前這個世間有少數人身心安穩,這是哪些人?都是接受聖賢教誨的一類眾生。隨順佛陀教誨,漸漸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漸明瞭了。明瞭之後,有意無意,逐漸減少外面環境的影響。內裡面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控制住,心得少分清淨。果然能夠勇猛精進,這個境界好!你這個境界愈來愈好,說明你的清淨心在進步。「萬法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清淨了,你的果報就清淨;身清淨,環境清淨了。如果這個世間,真正隨順聖賢教誨,十個人裡面有一個人,十分之一,就能把眾生共業轉過來。我們要問,為什麼?他哪有這麼大的力量?如果你細細去思惟,你會肯定、你會相信真有這個力量。為什麼?造惡的那個心念是散亂的,意志不集中。修行人修戒定慧,他的目標方向純正,沒有一絲毫懷疑,一心專注,這個力量大!一個抵十個,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修行人,無論是大乘是小乘,無論是宗門是教下,哪一個不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種煩惱習氣你要放不下,你不能入門!你要入了門,肯定你放下了。每一個入門的人,放下的多少不一樣,放下多的,品位就高;放下少的,品位就低。總而言之,他放下了。古德教人放下,放下,再放下,再放下,我們要能體會到這種教學真正的義趣在哪裡?人人都有個本性,性德不需要修的,圓滿具足。我們性德不能夠現前,不能起作用,原因就是被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所蓋覆,它不起作用。現在能夠把煩惱習氣放下,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的性德就現前,智慧德相應念現前。

  『佛號金蓮華光明』,「金」在此地是比喻,比喻永恆不變。「蓮華」是清淨,在這個地方表戒定。「光明」代表智慧。佛在這個世界的教學是用「金蓮華光明」,成就的效果「清淨變化」。雖然有變化,只要有相就有變化。佛對我們講經說法,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真相,常常舉娑婆世界做例子。我們現在住在娑婆,就眼前的境界做為例子來說明,格外親切,我們好懂,能理解,我們在這裡面真的學到東西。所以佛陀在這個地方教化眾生是以經律論三藏。經文上沒有講經律論,德號上講「金蓮華光明」,金是寶,比喻什麼?比喻持戒。持戒是一個人具足的珍貴,自性的珍寶自然流露。所以他有能力化導「清淨變化」的世界。我們再看下面這一節: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入十方,佛號觀法界頻申慧。】

  我們在這一節經文裡頭應當學習的是拓開心量,自己務必要常常反省。古德教人用功,有兩句話,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古大德、再來人修行證果經驗之談。我們修行不要說證果,功夫都不得力,那什麼原因?就是靜坐他在胡思亂想,他沒有去檢點自己的過失,他胡思亂想。阿賴耶識裡頭全是是是非非,跟大眾接觸的時候,張家長李家短。有意無意造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與人交往造口業。表面看起來沒有人能責備他造業,世間人對他無可奈何,因果他逃不過。但是現在人他不相信因果,果報現前,後悔莫及,真有果報!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我們周邊的人事,果報就在眼前,果報就在我們的周邊,我們居然不見不聞,那是什麼?麻木不仁。如果你不是麻木不仁,你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你逐漸會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你的思想、見解、言行,肯定你會隨順佛陀的教誨。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知道佛陀的教誨就是自性的性德。我們依靠這個線索去求明心見性,是最好的方法,又何況諸佛菩薩、諸上善人都樂於幫助我們,這是自己的福德因緣。福德因緣,說老實話,增上緣,真正的因緣是性德。

  請看再上面一層: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入十方,佛號觀法界頻申慧。這個世界的名號『普入十方』,重要在這個「普」。「入」固然是重要,入是契入。普這裡頭含著有清淨平等;如果沒有清淨平等就不能叫普。說老實話,唯有清淨平等才能夠「普入」。心不清淨,心不平等,那個入是什麼?那個入是選擇的入,不平等。你喜歡,你愛好,你才入;你不喜歡,你不會契入。就像我們世間許許多多的場所,世間人都喜歡去入歡樂場所,娛樂的場所。真正好學的人,喜歡仁義道德的人,他喜歡入學術的場所,他喜歡入諸上善人聚會的場所,這個不就是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嗎?他那個入不普,他有選擇性。到普入,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他普入目的何在?不外乎兩個目的,一個是自行,一個是化他。《華嚴經》末後,我們看到善財普入!五十三參,五十三位佛菩薩代表不同的境界,他們所示現的形相,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善有惡,有出家有在家,善財童子統統都去參訪,普入!善財童子用什麼樣的心普入?他用的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只要會用這五種心,自自然然就普入。自己沒有證得無上道之前,普入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學,成就自己四攝六度,成就自己普賢大行。這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的,你不普入,你所修的就不是普門;普入才成就普門,才成就自己圓滿的德慧,德行智慧,要普入!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才全盤了解。我什麼都學,什麼我都接近,什麼我都知道,這是屬於慧。雖然什麼都學,什麼都會,什麼都知道,自己的心永遠保持清淨不染,那是德、那是定,絲毫沒有染著。

  當然這個不是初學人能學的,為什麼?初學的人一接觸就被污染,不能不迴避。接觸順境,他起貪戀心,他被污染了;接近逆境,他起瞋恚心,他被污染了。初學是不能不選擇,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到什麼時候你才可以開放,什麼境界都可以去?大乘佛法的標準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開放了。為什麼?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得到了。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頭,你都能保持真誠清淨平等覺,決定不會受外頭境界影響。你在一切境界裡成就圓滿的後得智,後得智叫無所不知。但是沒有見性之前,你起心動念,阿賴耶識作主。講阿賴耶識,有很多人不懂,我們再換句話說,你是煩惱習氣作主。煩惱習氣作主,必定要選擇,哪些可以參與,哪些決定不能參與。

  所以我們初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的限制非常嚴格;哪些書可以看,哪些不能看。不但一般的書籍如此,連經典都不例外。我跟李老師學經教,就受李老師的限制,我們想去看一部經,先要向他報告,他聽了之後,「這個經你現在不能看」,我們就不能看,「這個經可以」。我們要聽話!這裡頭有很深的道理。如果沒有人指導,經典普遍涉獵,在這個經上看到佛說空,那個經上看到佛說有。我們就懷疑了,佛說法到底是空還是有?怎麼在這裡說空,在那裡說有,這自己矛盾!反而對佛法產生疑惑,曲解了佛的意思,根本就不懂得佛講經的義趣。初學人,難!一定要有善知識在旁邊教導。也是到你自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不會被境界所影響,你可以普入,開放了。什麼經你都可以看,世間什麼樣的書籍,你也可以看。你有能力判斷是非邪正,你知道怎樣去學,成就你的後得智。

  『佛號觀法界頻申慧』,「頻申」是自在,也就是後得智。「法界」無量無邊,你看看跟「普入十方」相應。這個世界眾生,他們的根性,佛怎麼樣教他們,我們從名號上就了解一個大概,我們在這裡也會學到。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十三層佛剎: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熾然燄,佛號光燄樹緊那羅王。】

  在這個世界裡面,世尊出現這個身分是『緊那羅王』。在許多經論裡面佛告訴我們,乾闥婆王、緊那羅王都是帝釋天的樂神,領導藝術表演的,載歌載舞。大概帝釋天有重大的慶典,緊那羅王是一定要參加的;在一般宴會當中,他們也都要參加演出。從這個地方看,佛以緊那羅王的身分來教化眾生,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藝術的教學。

  音樂、歌舞是教育,包括戲劇,現在總的名稱叫文藝。文藝的教學對於社會的影響非常之大,六道凡夫喜愛,儒跟佛都非常重視。儒家重視禮、樂,為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以禮調身,我們身體言語動作要合乎規矩,這個規矩是禮。以樂調心,心,我們現在講性情。怎樣把我們不好的性情轉變成美好的性情,音樂、歌舞是好方法,所以世出世間教育家非常重視。尤其是在古代的社會,一般教育不普及,但是人民又不能不懂得教育,不能不接受教育,這時候怎麼辦?純粹走向藝術的方式。民謠、歌曲、音樂、舞蹈、戲劇的表演,這些活動,原始的族群就有。這個歷史很長很長,大概恐怕從有人類就有歌舞表演,真的是與人類俱來的。舒暢自己的心情,調身調心。

  在佛法裡面佛重視,重視樂教,佛教稱為「梵唄」,唄就是一種詩歌的演唱,配上樂器來伴奏;「梵」這個字重要,梵是清淨,讓你聽到了,觀賞了,你得清淨心。正是跟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所說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是孔老夫子給文藝的演出訂了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高深的教學,高級的教學,讓你聽到、看到、接觸到,這種教學能夠幫助你遠離邪思,建立正念。所以中國過去的戲劇,我在學生時代抗戰期間,地方慶典都有戲劇的表演。多數都是京劇、崑曲,還有地方的雜劇,裡面的內容總不外乎忠孝節義;也不離開因果,好人最後有好報,惡人最後一定得到懲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用這些把它表演出來,「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中國自古以來,學校教育不發達,但是民謠、歌舞、戲劇相當發達,它們肩負到社會教育。鄉下人,我的母親鄉下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但是很會做人,通情達理。她對於人生的道理懂得很多,哪裡學來的?聽戲,看戲學來的。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現前電影、電視劇、舞蹈,走向什麼?純娛樂,裡面沒有教育。如果說有教育,那是負面的。從前表演的內容,忠孝節義,因果報應;現在我們看現在演出的內容是教人殺盜淫妄,這社會怎麼會不亂?孔老夫子給文藝表演訂的這個標準,現在沒人講,沒有人知道,佛法裡面演出的標準,也沒有人知道。

  昨天晚上我們講完經之後,大家很發心,做了一堂三時繫念佛事,那是表演,我參加了第三時,我坐在最後面。算是不錯了,你們發心每一個星期天做一場三時繫念,好,冥陽兩利,要做得莊嚴,要做得逼真。主持的人悟全師,我跟他講了,中氣不足,要求三寶加持。經文不熟,特別是唱誦的時候,咬字不清楚。如果沒有經本,叫人家聽得清清楚楚,字正腔圓。白文更重要!平常大家練習講經,讀經文就是白文,段落要清楚。不但段落清楚,句讀要清楚,字正腔圓,平常要練!念出來的時候,意思、表情都達到了。好的朗誦不需要加註解,一聽,真正感人肺腑。當然這是你們第一次,一個星期念一遍,我相信一年之後,那你們都變成了繫念法師。好,現在這個世界非常需要。繫念裡面的文詞,裡頭的意思一定要清楚、要明瞭。過去我們曾經講過一遍,好像有錄音還是錄相,我記不清楚了,有這個資料,找出來常常聽聽,然後效果就殊勝。為什麼?隨文入觀。你念到哪一段經文,你的精神確實能夠入進去,「普入十方」,這個就有感應。有口無心,那是喊破喉嚨也枉然;隨文入觀,那是契入境界。

  這個世界『熾然燄』,我們看到這個名稱,就曉得這個世界歌舞昇平,常常都在這兒做文藝表演。眾生歡喜,佛菩薩滿眾生的願,你歡喜,就用這個方法來講經說法,用表演的方法。早年我們想到,特別是讀《華嚴經》,看到後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要把五十三參編成電視連續劇,在舞台上的表演,我相信那個收的效果,比我們在這裡講經要大很多!講經有很多人覺得枯燥無味,覺得這個畫面沒有變化,呆呆板板的,提不起精神。這什麼原因?現在人心是浮動的,這一不動他就受不了,他要動。他要動,那用表演就是動的畫面,他歡喜。我們不妨用這些手段來接引,到他契入境界,他慢慢就靜下來。真正講,還是「靜裡乾坤大」,這一句話很有道理,靜到極處的時候,空間維次突破了,你生活的空間大了,世界愈來愈大。要從定中你才能夠見到,定中智慧開了。所以文藝的教學是很好的手段。江逸子老師,他的繪畫,他的詩詞,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少人能比得上他。我們歡迎他到學院來住,歡迎他在學院開課,所以我們希望我們的教室能夠早一天建好。我們希望他來開班,來開班教繪畫,來開班教詩詞;文藝接引眾生,特別接引知識分子。這個地方因緣具足,希望大家珍惜這個機緣,認真努力的學習。

  我們在這裡看到,這個佛的名號上面有『光燄樹』,「樹」是建樹,「光燄」就是文藝、文宣。佛教化眾生沒有一定的方法,善巧方便,我們從這個地方能看得出來,能體會到;是活的不是死的,真的是千變萬化。我在早年,在台灣看到電視推出來,那個時候還是黑白的,還沒有彩色的,我就想到好工具!比這個更早的,那是無線電的電台廣播、收音機,這是我在學生時代抗戰勝利之後,收音機比較普遍,我們也就想到了,講經教學應當在電台,用無線電廣播。早年我在台灣做過,也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是無線電廣播那個時候受時間限制,每天播放的時間只有半個小時,半個小時還要去掉頭尾,實際上二十七分鐘;它要加上片頭片尾,每天二十七分鐘,到廣播電台去錄音。不過我一次的時候,去一次大概錄四次,一個星期去兩次。用這個方式,收聽的人不少,把佛法宣揚的面擴大了。

  現在比從前更方便,彩色電視,時間也加長了。大概現在在台灣,每天我聽說有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天天都有。我們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馬,北美這個地區,有七個電視台在播我們講經的節目,每天一個小時。所以有許許多多的同學,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是在螢光幕上很熟悉。在這些年,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我們抓住機會,用網路遠程教學,收的效果很大!在全世界跟我們同步,現在同一個時間,大家在一起學習,人數很可觀。這是在從前科學技術沒發明的時候,無法想像的。但是我們要記住,我們有這個想法,有這個願望,希望把儒佛聖賢的大道都能夠編成歌舞,能夠編成連續劇。用這種方式,在網路上也好,在衛星電視上也好,那個效果就大了。今天實在講,佛門缺少藝術的人才,我們要認真努力向這個方向去尋求。

  這個世界眾生的根性,多數偏於這一方面。佛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真正的契機契理;思無邪契理,用文藝這種手段契機,理機雙契,佛法才能夠大行於世間。「熾然燄世界」,好榜樣!佛示現為緊那羅王,帶頭人,佛陀示現的,他是佛,他不是真的樂神。再看下面一位,第十四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光遍照,佛號香燈善化王。】

  佛菩薩確確實實為我們做種種示現,讓我們在這裡面真正意識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都是如來化現,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佛菩薩作斯圓滿示現,只可惜我們肉眼凡夫沒看出來,也沒聽懂。而諸佛如來好像也不管我們懂不懂,有沒有看出來,他的示現表演從來沒有中斷過,這才是真正叫大慈大悲;總有一天他看出來了,總有一天他聽懂了。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們在金剛般若會中看須菩提尊者。《金剛經》大家都念過,都不陌生,《金剛經》的當機者,須菩提。須菩提尊者是世尊身邊的弟子,常常親近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是早期追隨釋迦牟尼佛的。那我們知道,世尊示現成佛之後,第一部講的經我們就不說,為什麼?定中講的。我們完全從形相上來觀察,他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教學,學生五個人,最初的五比丘。這一開始,以後陸陸續續學生來得多,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的僧團很快的就成立,人數真不少。世尊每天為他們上課,旁聽的人數就更多了。旁聽的人數沒有記載,經本有記載但沒有記人數,通常講個「無量諸天大眾俱」,就用這麼一句話帶過,沒有記載人數。

  前面十二年講阿含,我們今天稱為小乘經。阿含內容是什麼?完全教我們怎樣生活,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佛法的小學,第一個階段十二年。第二個階段講方等。阿含奠定了基礎,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大家第一個階段學習畢業了,提升了,提升方等,方等是大乘經。由方等再提升到般若,般若二十二年。世尊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般若差不多佔他一生當中一半的時間,當然這是主科。前面阿含跟方等二十年,一個十二年,一個八年,二十年;般若二十二年。

  這個《金剛經》是在般若中期講的,我們就算十年,釋迦牟尼佛講經講了三十年才講《金剛經》。為什麼講《金剛經》?那個緣起,我們在經上看出來。你看看須菩提尊者每天跟著釋迦牟尼佛,三十年才看出釋迦牟尼佛的門道,非常驚訝,歎為希有。天天看,沒有看出來,三十年才看出來,才讚歎「希有世尊」,稱讚「如來善護念諸菩薩」。所以世尊的表演從來沒有中斷,看你什麼時候能看出?在經典裡面,須菩提尊者也是示範,三十多年才看出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教育,究竟圓滿的福德教育,福慧雙修的教育。每天都在表演,表演得那麼樣的完美。從這個地方體會了,我們今天在《華嚴經》裡面,雖然經現在還沒有讀完,也在第一個階段(清涼把它分四段,信解行證),我們已經深深體會到,盡虛空遍法界是佛陀教學的大舞台;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在這個舞台上做出最精采的表演。我們這一批看戲的人原來是外行。外行怎麼樣?看熱鬧,沒有看出門道。難怪,也不要緊,連須菩提尊者也看了三十多年才看出門道出來。

  三時繫念的表演,是這個節目當中的一個。幾個人在這表演當中覺悟了,回頭了,真正契入了?不能說沒有。縱然沒有也不要緊,常常表演,天天表演,時間久了,也許我們常常參與這個節目,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覺悟了。真正在演出裡面覺悟了,不在時間長短,在什麼?在你的定慧。你心地清淨,清淨心生智慧,六根聰利,你就看出來了,看、聽、接觸就明白了。煩惱蓋覆了心性,天天看這些表演沒有辦法覺悟。我們六根麻木了,見色聞聲,境緣裡面真正的義趣完全不能夠體會。

  所以,在這個境界裡頭,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習染,把所有一切染著放下,讓自己的心慢慢的平定下來。平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現前,就看出來了。原來天天表演,表演了幾十年,今天我才把你看穿了,才懂得你的意思,不遲,一悟一切悟。你真正的普入十方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不敢說諸佛,這說法身菩薩,其實法身菩薩就是諸佛境界。一生當中,能做到!你要真正想做,修行的祕訣,就是章嘉大師最初第一次見面教導我的,放下。你放下,你就會看破;你不肯放下,你永遠看不破。看破是什麼?看出門道出來了。看破之後,你自然就更能放下,放得很徹底,放下又幫助你高一層的看破。

  所以我們學佛,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大乘裡面講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沒有別的,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頭一個關口,放下,你要不放下,你永遠不會看破。放下,放下就是捨!特別是放下自己的分別執著,放下執著就是放下煩惱障;放下分別就是放下所知障。這個二障輕了,定慧就得力;二障重,定慧不得力。從什麼地方觀察定慧不得力?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的時候,還會受外頭境界影響,還會在境界裡頭起心動念,生貪瞋痴慢,你沒有定,你沒有慧。定慧功夫得力,昇華,那個不一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受影響!不受影響,在這個境界裡面,你看出了真理,看出什麼東西?宇宙人生裡面的真相。佛學名詞裡面講的性、相,性是能現能變,相是所現所變,根源你看到了,徹法源底。

  在一切境界裡頭,十法界依正莊嚴,你把事理看透了,把因果也看透了,你怎麼會不自在?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人事環境也好,物質環境也好,你都得大自在。智慧天天增長,煩惱確確實實天天在減少,身心自在,快樂無比;佛法裡面常講的法喜充滿,他真的是這個境界。所以佛法裡面常講,佛教學只有一個宗旨、一個目的,那是什麼?教導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會完全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了,真的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苦是什麼?苦的根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樂是什麼?三學三慧,《華嚴經》上講的十度十願。這個樂是自性本具的,絕對不是外面環境刺激的,從心性裡面透出來的喜悅,法喜充滿,真樂!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