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  (第十集)  199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9-002-0010

  請看最後這一行:

  【茍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

  這些話也都是勉勵我們,最上乘的方法是從心地上改。了凡居士也是一個虔誠的佛弟子,在那個時候佛門裡面禪風非常盛行,因為了凡居士這個時代跟蓮池大師的時代是差不多,同時的。淨宗的提倡,蓮池大師是煞費苦心,因為一般人對於淨宗輕視,於是乎就有排斥、拒絕,不肯修學。所以蓮池大師寫這本《疏鈔》,我們能夠看得出來,他處處引用《華嚴經》來解釋《彌陀經》。因為大家對於《華嚴》沒有話說,普遍的尊重,用《華嚴》來解釋《彌陀》,這是把《阿彌陀經》的地位提升,讓大家覺悟。但是禪的勢力根深蒂固,尤其是淨宗的弘揚沒有禪那樣的普遍。所以袁了凡居士雖然學佛,偏重在禪的地方多,我們看這個文就曉得。如果他要是修淨土的,那這一段從心改,就跟我剛才講的一樣,那是究竟圓滿徹底的改過,不是其他法門能夠相提並論的。

  『茍未能然』,未能然就是從心上改做不到,或者是沒有這個機緣,不明理論,信心不能確立,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就從理上改,『須明理以遣之』,前面講過,從理上改。『又未能然』,在理上也不行,理上他也沒有很清晰的頭腦去分析,從理上改大體都是很聰明的人。如果讀書比較少,頭腦不太靈活,你跟他講理,他未必能聽得懂,那怎麼辦?那就要再求其次,從事上改,『隨事以禁之』。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

  『上事』什麼?或是從心,或是從理,也兼事,這是對的,這就是心、理、事全都有,這個好,非常之好,真是自行化他。

  【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對於事上改很執著,對於理上、心上不以為然,確實有很多人是這樣的,認為從心上講那是講大話,那是狂妄,那是不切實際。執著在事上這種改是比較笨拙。所以你看玄奘大師責備這些阿羅漢、辟支佛,就說他們很笨拙,他說「愚者難分識與根」,那個愚者就是指阿羅漢、辟支佛,這是玄奘大師對於二乘人的批評,因為他們確實很笨拙。譬如講斷煩惱,小乘人完全從事,事有的時候兼一點理,心是決定沒有。所以斷見思煩惱,天上人間七次往來,經上講那個困難如截四十里瀑流,瀑布,四十里長的瀑布一下擋住叫它不流,你想想看這多麼難,從事上去就這麼困難。就是前面講的,尋枝摘葉,要把那個樹砍掉,怎麼砍法?先把葉子一片一片摘下來,然後再把枝條一條一條鋸掉,然後慢慢再鋸再挖根,這個事情多麻煩,樹是除掉了沒錯,費的功夫太大了。聰明人,把樹根挖掉,樹葉自然就枯掉了,何必那麼枝枝葉葉?所以,聰明人是從根本上拔除,笨人是從枝葉上去折伐。

  【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這是真正的事實,固然你是要發心,你要發一個,前面講,恥心(知恥)、畏心、勇猛精進心,你要發這個三心,這個三心是改過的親因緣。還得加上增上緣,增上緣是你真正有好的同參道友,他提醒你,他在外面幫助你一把,這增上緣,明的增上緣。還有諸佛菩薩鬼神在暗中幫助你,因為你一念善心,一念真心想改過自新,諸佛菩薩歡喜,一切善神對你恭敬,所以冥冥當中會有佛菩薩保佑,龍天善神擁護。可見這個一念善,確確實實有不思議的感應。這是因與緣具足,因緣具足之後,這就是要真正在事上去修改了。『一心懺悔,晝夜不懈』,一懈怠又造罪惡了,決定不能懈怠。

  所以念佛堂最好的是佛號晝夜都不斷,古大德祖師這個念佛道場它的佛號是晝夜不斷的,一年到頭都不斷的。用什麼方法?輪流值班,古人用這個方法,一晚四個人一班,輪班念,所以它佛號不間斷,四個人在佛門叫一眾,四人是一眾,晚上輪班,白天大家一起念,晚上輪班念。現在我們雖然沒有這樣殊勝的因緣,這種道場找不到了,到哪去找?可是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錄音帶,放錄音帶跟著念,也跟大眾一樣。尤其現在最近他們做的那個念佛的小機器,那很好,一組電池二十四小時足夠了,電池強的話可以念到四十八小時,就是兩天兩夜,佛號不中斷。佛號聲音也不要太大,大了會吵到別人,我們自己能夠清楚聽得到就好了。晚上睡覺都開著,睡覺有佛號的時候,有的時候作夢也會,因為你聽到,夢中也念佛了。就是古人講的,你在睡覺的時候聽到外面打鼓,他作夢在打雷,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你睡覺的時候聽到念佛,就好像佛堂裡跟著大眾打佛七念佛一樣,好,這樣子好!所以希望這個機器能夠再改良,再進步,它這個地方還有一點小故障,希望能夠愈做愈精良,這個是很難得的。

  『經一七』,就是七天。所以打佛七,實在講,如果參加別人的佛七道場,我覺得沒有什麼功德,為什麼?一般佛七再嚴還是有雜心閒話,還是有是非長短,倒不如真正找幾個志同道合,三五個人,去找一個地方打佛七,或者在自己家裡,好好的念上七天七夜。佛七是晚上都不能中斷的,不是說白天念,晚上不念,這不叫佛七。實在講,一開始念的時候不要念七天,七天大概一般人受不了,念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念個幾次了,覺得很有受用,兩天兩夜,三天三夜,最好是這樣的。所以真正修行,我們能在一個星期念三天三夜,每一個星期這樣念一次,或者是,做不到的話,每星期念一次,一天一夜,這個功德很殊勝,非常有受用,一個禮拜念一次。

  所以這樣理想的一個環境,實在講,外國比中國殊勝,為什麼?你在台灣你的親戚、朋友多,你學佛了,你的同參道友也多,說不定你在念佛,這裡來一個電話,那個地方來拜訪,盡打閒岔,你沒有法子做到。所以國外念佛是個好地方,為什麼?沒有人來找你,難得有一個電話,這個環境比我們此地的環境好。吃的東西預先準備好,把它放在冰箱裡,什麼時候肚子餓了,微波爐熱一下就可以吃,絕對不打閒岔。所以你要念三天,把三天的東西統統做好,放那裡,一點都不要操心,這個方法實在是好。所以今天講,真正修學的環境,實在我們國內比不上國外,但是在弘法來說,國外比不上國內,講經有這麼多人聽,天天都來聽,在國外不可能,國外大家生活非常緊張,聽經說是保持天天來聽,不容易做到。這個書上主要所講的,就是改造命運,有求必應,我們想求這麼一個道場,求這麼一個修學環境,應該也是求得到的。所以這樣的功夫能夠堅持下去,能夠堅持到一月、二月、三月,就有了效驗,什麼效驗?下面給我們舉幾個例子。

  【或覺心神恬曠。】

  就是過去一天到晚總是悶悶不樂的,現在是心開意解,這個現象沒有了,這就是效驗,快樂了。

  【或覺智慧頓開。】

  覺得比過去聰明,過去好像糊裡糊塗的,現在聰明了,不糊塗了。

  【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

  『冗沓』是很繁雜的事務,很不容易解決的事務,這個事情遇到了,很容易就把它解決了,別人覺得很麻煩,他很容易就解決了。這是確確實實有這個現象,真有這個事情,我們現前同修當中就有,這個事情接過來,人家看了覺得很麻煩,他也沒操什麼心就把它擺平了。

  【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

  這個小註上,「此大福德、大智慧之相」。過去跟你有什麼過不去的,對你很不滿意的人,冤家對頭,現在他對待你印象好了,回轉過來了,這個態度轉變了,這都是自己修學的功德,潛移默化,有感動。

  【或夢吐黑物。】

  『黑物』是染污、業障,這是講睡眠的時候不作惡夢了,從前惡夢很多,而且夢得亂七八糟,現在沒有惡夢了,縱然有夢,清清楚楚,就像白天一樣,這好事情。

  【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

  學佛的人夢到佛菩薩給你講經說法,教給你怎麼修行,好事情。

  【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

  這些無論是在現實的生活當中,無論是在夢中的感應,都是業障漸漸消除了,福智漸漸顯現出來了。

  【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這個高就是生傲慢,那你這個煩惱就又回頭了,又墮落了,決定不可以貢高我慢。『畫而不進』,畫是畫一個界限,到此為止,我覺得很滿足了,那你以後永遠不會再進步了。應當要不斷再用功,更求進步,進步永遠沒有止境的,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天天在求進步。所以怎麼可以知足?在物質生活上、精神生活上我們應當知足,進德修業、斷煩惱、求智慧永遠不能夠知足,所以要勇猛、要精進。底下給我們舉了一個古人的例子:

  【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

  這是我們中國的一位大賢,非常之難得,他在二十歲,很年輕,他就覺悟了,就知道自己的過失,發願改過自新。

  【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

  這就證明前面一句話,「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蘧伯玉做到了,年年月月不斷的在反省,不斷的在改過,二十一歲覺得二十歲雖然改,還有太多太多的過失。

  【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

  遞遞是年年改,月月改,天天改。

  【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蘧伯玉這段公案在這個本子的序文裡面,諸位可以參考。這是講古人改過這樣的認真,有這樣的恆心、毅力,足證實他這個忍辱的功夫,他有耐心。

  【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

  了凡告訴他的小孩,看看古人,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我們是凡夫,凡夫的過,凡夫的惡,太多太多了,『蝟集』,蝟是刺蝟,是一種動物,全身都長著刺,別的動物侵害牠的時候,牠的刺完全豎起來,那是自己保衛自己,「蝟集」比喻多,我們過惡之多。

  【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

  我們自己回頭想一想,想想今天,想想昨天,想想去年,過去好像沒有做什麼大錯,沒什麼錯事,這什麼原因?

  【心粗而眼翳也。】

  我們的心太粗,我們的眼睛有翳,有毛病,看不到自己的過失,這個不得了!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就不會改過,不會改過就永遠沒有自拔出頭的日子,這怎麼得了!所以初學的人,連蓮池大師都教初學的人用功過格來檢點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很多,才真正害怕,我有這麼多的過惡,是叫自己知道。但是改的方法?還是採取從心地上改,為什麼?我一改一切改,一修一切修,從心上改,心上改為主,事上改為輔助,正助雙修。前面講,這個不為失策,這是絕對正確的,理事兼修,以心為主,以心地上改為主。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

  我們佛門常講業障重,業障重很容易看得出來,我們現在學佛,實在講,得到一點利益,不但業障重看得出來,小小業障我們也能看得出來,這不僅是對別人,自己如此,自己小小業障也立刻就知道。

  【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

  所以這是我們自己要反省,這個『心』是心思,『神』是精神,就是精神提不起來,心裡頭糊裡糊塗,做事情,或者讀書,記憶力喪失掉了,很容易忘事。這些是什麼?是講年輕人,你不應該的,年歲老的,什麼都不記得,那是應該的,年輕人忘事居然跟老年人一樣,這是業障。老年人真正有修行的,八十、九十,還一樣不會忘事,但是到年衰老的時候,確實是有點不一樣。譬如說李老師在九十五歲以後,他就給我說,這個記性不像從前,有的時候會忘事,人家到九十五歲才會忘事。我們周老師周邦道,現在還在,前幾年他告訴我,不行了,不像從前,記不得了,他今年九十二歲,差不多也是到了八十七、八歲的時候才會忘事。我們是三十、四十就忘事,這個是業障很重,這個不可以的。所以有這種現象,就是自己罪業深重,要認真去反省。

  【或無事而常煩惱。】

  這個也是業障現前,沒有事,沒有事胡思亂想,沒有事就想事,這個是業障。你說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了,想它幹什麼,過去永遠不會再回來,不要想了;明天,明天還沒到,你想它幹什麼。想過去、想未來,有的人很會想,一天到晚在想,叫無事生事,這個是業障。

  【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

  『赧然』是什麼?不好意思,見到正人君子不好意思,心裡有愧疚,心地正大光明,見什麼人也不會有這種態度,我們現在講就是尷尬的場面,不自在,這個就是心地不夠正大光明。『消沮』是精神頹喪,我們一般講精神提不起來,萎靡而不能夠振作。

  【或聞正論而不樂。】

  佛法的道理,孔孟的教誡,不喜歡聽這些。我們都知道,清朝在早先宮廷裡面都念《無量壽經》,慈禧太后聽了就不舒服,把念《無量壽經》廢除掉了,大概尤其是聽到念五惡、五痛、五燒,她聽的不是味道,這個就是業障現前。

  【或施惠而人反怨。】

  你好心對待別人,送別人禮物,人家不但不感謝,還怨恨你。

  【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

  妄言,這是大的,『妄言失志』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分裂,胡言亂語,辭不達意,這個就是相當嚴重。

  【皆作孽之相也。茍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這是教我們要反省,如果像這些現象有一樁,那就要認真懺悔,要奮發,要把舊習氣斷除,真正要求自新,不能再因循茍且。如果不改過,不自新,前途就沒有了。所以一發現有這個現象,立刻就要回頭,回頭是岸,不可以自己誤了自己一生。這個改過就說到此地,真正把自己的毛病習氣革除了,這才是一個法器,才可以受教。修善積德,這在前面我都跟各位交代過了,不是真正的法器,教給他沒有用處。這個教學,特別是在教學、傳法,一定要傳給法器,什麼是法器?前面講的,他過失少,心地清淨、有智慧,這個人才是個法器。一身的毛病,如果你傳授法給他,好了,他的本事更大了,將來造業更重。他要不得法,他害人少,造罪業也小;他要是多學了一些,本事大了,能力強了,做壞事做得更多,做得更重,這個老師就看錯人了。所以傳法要認識人,非其人不傳,這不叫吝法。如果是法器,你要是不傳,叫做失人。不是法器不能傳,是法器一定要傳給他。

  底下這個「積善之方」,可以說就是傳法了,你看積善之前先改過,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接受大法的資格,先培養資格,然後才接受大法。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一開端引用《易經》來做為積善理論的依據,積善的人家一定有餘慶,他一生享受不盡,子子孫孫享之。

  【昔】

  『昔』是講過去。

  【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而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

  所以古人跟今人真的不一樣,自古以來這個婚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現在這個自由戀愛,說老實話,有好處,當然也有缺點。好處是什麼?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父母好,不會把你配錯,真有好處。壞處呢?父母沒有受過教育,無知無識,可以把女兒賣掉,這是壞處。所以女兒不甘心、不情願的,勉強湊合,這是缺點。但是不可以不知道它有好處,它有絕對的好處。今天這個自由戀愛,壞處多,好處少,從前好處多,壞處少,為什麼?父母沒有不愛兒女的,總會為兒女終身幸福去著想,不顧兒女一生幸福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好處多,壞處少。現在這個自由戀愛,年輕人沒有深遠的眼光,只看到眼前,眼前這個人不錯,沒有想到過幾天變心了,這是你不能預測的,父母老年人他有經驗、有學問,他看得很遠。

  像這個,這是孔老夫子的前輩,這個女方『顏氏』,『叔梁紇』是孔子的父親,孔子的母親就是姓顏,這是他的外公,孔子的外公把他的女兒嫁給孔子的父親,你看不是隨便嫁的,他看出這一家人代代都積德,代代積德這個家庭裡頭子孫一定有發達的,所以他嫁是有道理的。『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他的長處,他們一家人的長處就是修善積德。『逆知』,就是預知,就是根據他祖宗積德,曉得他們家裡將來一定有子孫有興旺的,這才把他的女兒嫁到他家裡去,生了孔子,這個沒看錯。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幸福的家庭很多。晚近說封建時代怎麼樣落伍,那是他們胡說八道,不是事實,再說君主專制怎麼怎麼不好,也沒有把這個事情真相搞清楚,你真正搞清楚,說老實話,我覺得君主比民主好。君主當然有它的弊病,它那個弊病我覺得比民主還要少,民主的毛病太多了,君主的毛病少,優點多於缺點,只要這個執政者,這個帝王,受過良好的教育,能夠愛國愛民。家天下好,把整個國家看成是自己的,全國老百姓是自己的兒女、兄弟姐妹,那照顧得很周到了,不是外人。

  所以地方官吏稱為父母官,父母官就是告訴你,你對老百姓要當作子女來看待。現在做官叫什麼?公僕,做官的說我是僕人,你們都是主人,我偷偷懶,不負責任,做點壞事瞞著主人。做父母對子女那對不住。你看從前,在名稱上都有責任在,加重他的責任,這就是教育。所以公僕,用公僕哪有用父母好?你們想想對不對,你家裡請個傭人,哪有父母在家裡幫助你照顧你的家、照顧你的小孩周到?比不上!所以我還是寧願用父母官,不用公僕。所以這一樁事,一定要把這個道理搞懂,事實真相搞明白,決定不能夠聽人家隨便亂說,我們就相信,他說得也滿有道理的,聽起來是有道理,你仔細一觀察,沒有道理。

  所以從前這個執政者,只要掌握政權的,大是帝王,一個國家的政權,小是縣市長、鄉鎮長,我們一般講政務官。政務官他在責任範圍裡面有三句話,那是他的教條,「作之君」,君是領導人,你是這個地方的領導人;「作之親」,你是這個地方老百姓的父母,你要把老百姓當作子民來看待,子弟來看待,要照顧他;「作之師」,師是你要教導他,他們不懂、不會,你要教他,作之親,你要愛護他,要養育他,政務官是這三個責任。現在民主制度之下,哪一個政務官有這三條,沒有,沒有這三條。所以君親師,三個人的責任集中在自己一身上,政務官要負這個使命。

  【孔子稱舜之大孝。曰。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皆至論也。試以往事徵之。】

  一個是舉《易經》,敘述孔老夫子的家世,再從孔老夫子對於舜王的讚歎,大舜,大舜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孝之人,前面也跟諸位說過,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在我們佛法來說,是道道地地的修行人。《壇經》上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舜是確確實實做到了。所以他積的這個德,『子孫保之』。這些話皆是『至論』,至論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真理,永遠不變的,永遠不變的真理。『試以往事徵之』,我們從歷史上過去的這些事實,袁了凡在此地所舉的人,舉的這些事,都是很近,可以說是當朝的,就是明朝,距離他的都不太遠,幾十年之間的事情,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善有善報,勉勵人要修善、要積善。

  【楊少師榮。】

  楊榮,楊榮的家我還去過,大概還去過不少次,小時候常常到他們家去玩,建寧就是現在的建甌,我在那裡住過六年。他們那個房子是古色古香,門口兩個石獅子,掛著燈籠,掛著這麼大的燈籠,像廟堂一樣。『少師』,在此地也不必說了,底下有註解。

  【建寧人。】

  建寧就是現在福建的建甌,延平的北面,建陽的南面,它是屬於閩北,距離浙江很近,距離金華沒有多遠,大概從建甌到金華只有三百里的樣子。

  【世以濟渡為生。】

  他家裡的先人是划船的,划那個渡船,大陸上從前河川都是用渡船,他是划船的。

  【久雨溪漲。】

  因為建甌有一條河,這一條河就是閩江,一直經過南平,從福州出海,雨下多了河川就氾濫,氾濫就是漲大水,就水災。

  【橫流衝毀民居。溺死者順流而下。】

  這是講一次水災的時候,這個水災相當的嚴重。

  【他舟皆撈取貨物。】

  別人看大水災,那個水裡漂流著,人家就撈這些東西,趁這個機會發一筆橫財。

  【獨少師曾祖及祖。】

  他的曾祖父及祖父,划船的。

  【惟救人。而貨物一無所取。】

  他們這個父子兩個划著船,專門救人,看到漂流的貨物,看都不看一眼,只救人。

  【鄉人嗤其愚。】

  『嗤』是譏笑他,這個好機會,發財的機會,不多撈一點,去救人,財物一樣不要,笑話他愚痴。

  【逮少師父生。】

  楊榮的父親生了。

  【家漸裕。】

  家庭生活環境慢慢的好轉了。諸位想想,那個划渡船一天能收入幾文錢,還有坐渡船不給錢的,身上實在沒有帶錢,他也不能不渡。所以那個渡錢,這個渡錢多半都是隨意給的,他旁邊擺一個小的盤子,隨意給的,並沒有刻意定坐這個渡船要多少錢,沒有。這是我們從前在福建住的時候,常常過渡看到這個情形,像我們小朋友、學生過渡都不要錢的。這是善因就有善報,家計就漸漸寬裕一點,生活可以過得去了。

  【有神人化為道者。語之曰。汝祖父有陰功。子孫當貴顯。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墳也。】

  風水有,這個不是假的,但是沒有這個福得不到,而且這個風水好壞一定是按照人福德因緣,也是自自然然得到的,縱然有人指點,那只是一個增上緣。如果你沒有這個福分,指點你了,你得到這個風水,不但沒有福,禍害就來了,沒有這個福分享受,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所以看到福報來了不要歡喜,為什麼?自己能不能受得了?我過去在初學佛的那個時候,我還在上班,我們有一個同事,他的階級很高,但是不是長官,我們同事,他是少將。這一年升中將了,升中將命令還沒有發布,只是總統已經圈定了,我們跟總統很接近,所以這個事情我們就早知道了,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歡喜得不得了,請大家吃飯,在吃飯的時候,這哈哈一笑就死掉了。所以我們說沒福,他只有一顆星的福,兩顆星就壓死了,所以命令沒有發布就死掉了。你看如果沒有這個消息,他不知道,他也不會請客,他也不會那麼興奮,也就不會死了,所以福德因緣真的是有一定。兩顆星就壓死了,星還沒有看到,人就死掉了。所以人的確多大的福分享受多大的福報,是一絲毫都不能勉強的。所以以後我們學佛了,讀到《了凡四訓》,一想,真的一點都不錯,確實一個普通的凡夫,「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不懂得這個道理,不曉得改過,不曉得修善,你的命裡頭沒有變數,那只是常數,沒有變數。真正懂得積善改過,那就有變數,真正改造了命運,創造了命運。所以我們在短短幾十年當中,這一生當中看到許許多多的事,真的,儒佛所講的道理完全都證實了。

  【後生少師。弱冠登第。】

  弱冠是二十歲,冠是二十歲行冠禮,在二十一、二、三歲都叫弱冠,剛剛行過冠禮沒多久,也就是他很年輕,二十一、二歲就中了進士,進士及第,這是學位,過去最高的學位,等於我們現在的博士,拿到博士學位了。

  【位至三公。】

  他以後做官做到了少師。這個三公就是,這前面註解上有,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公,少師、少傅、少保,也是三公,他這個位子比太師、太傅、太保稍微低一點,但是在公卿之上,拿現在的地位相比,大概是國策顧問這樣的地位,也就是皇帝的顧問,皇帝有什麼困難的事情要向他們請教,所以這個地位很高。

  【加曾祖祖父如其官。】

  古時候做官是榮宗耀祖,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雖然是一介平民,現在他自己做到這樣高官,皇帝要追封,追封他的祖父、曾祖父,也是跟他這個官爵一樣,他做到少師,他曾祖父、祖父朝廷也封為少師,所以說是榮宗耀祖。這個對於社會,我們今天獎勵行善,現在政府表揚的好人好事,實在講,古時候這種表揚比我們現在表揚有力量,教育的意義更深。因為你子孫對國家有貢獻,國家對他的恩惠可以追及到他的遠祖,今天表揚好事是你個人,沒有達到祖先,他達到曾祖父,都追封到如其官。這個在我們肉眼看,好像人已經死了多少年,這還有什麼意義?其實不然,他這個追封,他的子孫,佛法講六道,他不管在哪一道,這個榮耀他實際上得到,他如果是在鬼道,這一切鬼王對他都尊敬,世間帝王封的,他是一個大善人,必定受天帝鬼神的尊敬。所以這個教育的意義,實際的功德,實在是不可思議。

  【子孫貴盛。至今尚多賢者。】

  世代積德積得厚,楊榮以後就變成世家了,一直到了凡這個時候,他們家庭裡面還有很多賢人,貴盛。

  【鄞人楊自懲。】

  鄞是浙江寧波,在那個時候叫鄞縣,明朝叫鄞縣,現在是寧波,楊先生楊自懲。

  【初為縣吏。】

  在縣政府裡面當差,我們今天講科長、科員這樣的職位都叫吏,縣吏,就是不太高的這麼一個職位。

  【存心仁厚。守法公平。】

  這個人心地厚道,正直清明。

  【時縣宰嚴肅。偶撻一囚。血流滿前。而怒猶未息。】

  從前這個縣長是兼理司法的,現在是政務跟司法分開了,司法有法院法官去處理了,從前縣長就是法官,他要兼理司法。有一個罪犯,大概問口供他不說實話,狡辯,縣長就發脾氣生氣了,給他用刑,刑罰,把他這個刑罰,打得很重,血流滿地,這是給他很重的刑罰,可是他這個怒氣還沒息。

  【楊跪而寬解之。】

  楊自懲看到這個情形,囚犯很可憐,所以就給他求情。

  【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

  這個囚犯犯的罪很重,叫人看了就生氣,不得不怒。

  【自懲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況怒乎。宰為之霽顏。】

  這個實實在在講,說這樣的話是有相當的膽識,這個是直諫,如果長官要不接受,怪罪下來,你很麻煩。假如這個長官也相當賢明,明理,他不會怪罪你,這是提醒他。『上失其道』,這個上是指什麼?是指政務官,不敢指皇帝,也就是指省市縣長,我們的政治教育沒有辦好,這叫失道,道是什麼?道就是君親師,我們自己做地方官員,主持縣政,我有沒有做到親師的本分,有沒有真正愛護老百姓,教導老百姓,老百姓犯過了,犯罪了,我沒有教得好。這就是「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老百姓這個散是無所適從,無有依靠,政教要上軌道了,我們有一個原則可以依靠。

  中國從漢朝劉邦建立政權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孔孟,這個就是制定的教育政策,用什麼來教化全國老百姓?用孔孟的思想。在這個以前,春秋戰國諸子百家,這個學說之多,也是叫人無所適從,留下來的典籍,諸子百家,每一個人有個主張,每一個人有一套說法,你去看看,都很有道理,這麼多主張,這麼多講法,我們到底依哪一個,這個社會會亂的。所以一定要在諸子百家裡選一家,我們大家覺得他很好,上上下下各種不同的民族都能夠適應,取這一家為主,以諸子百家來輔助,這樣確立了教育的宗旨。這個教育的宗旨,從漢高祖制定一直到清朝亡國,都沒有變更,就成了中華民族的道統。

  所以我們的道統,主流是孔孟,孔孟教給我們什麼?五倫十義,教給我們這個,這就是我們要遵守的原則,這就是道。五倫講人與人的關係。最小的,室居,同一個房間,夫婦,做丈夫應該怎樣做好你丈夫的本分,做妻子應該怎樣做好妻子的本分,分就是義務,你要盡到你的義務,夫妻和合是家庭興旺的基礎。室的外面就是家,家上面有父母,下面有兒女,當中有兄弟,每一個人身分不相同,義務責任就不一樣,每一個人要盡到自己義務職責,這個叫天職,天然的,不是別人派給你的。所以這個叫道義,道是天然的,這個叫道。家之外是社會、是國家,往上面看,這是領導人,君,是國君;往下面看,我們在社會上也有被我們領導的,我們的幹部,那是臣,臣就是今天講的幹部,被領導的人,有領導的、有被領導的。平輩的,有朋友。

  所以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從最裡面往外面擴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五倫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大團結。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沒有說團結兩個字,現在才講,五倫是一個天然的大團結,我們這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大家族,這是道。所以要教老百姓,教老百姓他一舉一動,他的思想、他的見解、他的考慮,都有個範圍,不能超越這個範圍,人怎麼會作亂?怎麼會做壞事?再加以道德的薰陶,儒家這個基本教育的概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今天不教這些東西,疏忽這個東西,老百姓思想、見解、所作所為沒有一個準則了。

  所以這就是說什麼?看到別人犯罪,回身想想,我自己做得不夠。『如得其情』,對於他犯罪的動機,犯罪的行為,我們真正知道了,知道了怎麼樣?知道要同情他,哀憫他,不能歡喜。為什麼不能歡喜?我們自己的責任沒有盡到,知道他犯罪的動機,犯罪的情形,我們歡喜都不可以,『喜且不可,而況怒乎?』怎麼可以發脾氣?從前做官,做縣市長至少是個舉人,他雖然沒有把老百姓教得好,孔孟的書一定都是念得很多,念得不多他考不取舉人,何況大多數縣市長都是進士及第的。所以一提醒,他馬上覺悟了,『宰為之霽顏』,這是很有膽識,一提醒,這個縣官就覺悟了,這就息怒了。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見到楊先生的智慧、德行、見地都很了不起,所以他在公門好修行,多行善事。

  【家甚貧。】

  在從前做官叫清官,因為做官只靠俸祿,不會發財的,所以退休真是兩袖清風,一生清貧的人非常之多。如果做官告老還鄉而富有的,人家說是貪官污吏,你不是貪官污吏你的錢從哪裡來的?一定的道理。因為以前念書人不會去做生意的,不會去搞工商業的,賺大錢是工商業,從事於工商的,做官的、教書的決定不會賺錢的,靠一點俸祿。如果官做大了,對國家有大的貢獻,國家有獎勵,送給你多少田,那是相當的富有。如果是平常這樣一個官吏告老還鄉,都是相當清寒。他是縣政府的一個小職員,『家甚貧』。

  【饋遺一無所取。】

  他不接受人家送禮,有人要拜託,尤其是犯了案子的,犯法的囚犯,總想託一點人情,能夠得到好一點的照顧,或者判的刑判得輕一點。他也是可能他這個職位很小,他管這個事情,於是乎人情就免不了。他是秉公處理,不接受別人送的這個禮物,清廉,這個很難得。

  【遇囚人乏糧。常多方以濟之。】

  從前囚犯囚糧很少,有的時候解遞的時候,路上常常缺乏糧食,沒東西吃。

  【一日有新囚數人待哺。家又缺米。給囚則家人無食。自顧則囚人堪憐。與其婦商之。婦曰。囚從何來。曰。自杭而來。】

  現在的杭州,杭州到溫州是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有三、四百里,這麼長的距離,那時候是走路,囚犯戴著刑具,手鐐腳銬,你想一天能走多遠,一天能走五、六十里就相當辛苦了,從杭州走到溫州要走好多天才能走得到。

  【沿路忍饑。菜色可掬。】

  沿途沒東西吃,餓了好多天,很可憐,這個夫妻兩個商量一下,的確太可憐了。

  【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家裡米少,統統送給他了,我們自己沒得吃,自己吃了,他沒得吃,怎麼辦?煮粥,分一半給他們。

  【後生二子。長曰守陳。次曰守址。為南北吏部侍郎。】

  以後生兩個兒子,這是夫妻積德,報在兒孫。吏部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內政部。但是從前只有六個部,我們現在有十幾個部,部會有十幾個,所以往往他這個部裡面的職權比我們現在的部要大。像前面講的禮部,就兼現在教育部與考選部這兩個部的職權。吏部他是管行政的,所以職權比現在的大。侍郎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政務次長,就是副部長,部長那時候叫尚書,尚書是部長,侍郎是次長,現在叫次長,就是副部長,通常副部長是兩個,左右侍郎。像我們現在部裡頭也是兩個次長,有一個政務次長、有一個常務次長,也是兩個。所以侍郎是次長的地位。『南北吏部侍郎』。

  【長孫為刑部侍郎。】

  刑部就是現在所講的法務部、司法行政部,這兩個部的職權都是從前的刑部。

  【次孫為四川廉憲。】

  這個『廉憲』相當於行政專員的樣子,比省長小一級,比縣市長高,他大概管八九個縣到十幾個縣,這樣的一個地方管理。

  【又俱為名臣。】

  治理地方非常有成績,很有聲望、地位之人。

  【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這是現在,在當時,楚亭先生也是做官的,也是非常之清廉,是他們家的後人,這是夫妻兩個人積德,你看子子孫孫都好。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