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菁華  (第七集)  1994/4/3  聖荷西  檔名:20-007-0007

  【五三、修觀須了萬法唯心。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故知彌陀相好,自是我心本具,定中所現,亦我心造出。是心作相好,是心是相好,不從他得,不向外來,如是了達,方名如法修觀也。】

  『修觀』,這下面跟我們說道理,前面是講方法、講效果,修觀的方法跟效果,現在跟我們講理論。『須了萬法唯心』,「了」是通達明瞭,一定要知道這個原理。「萬法」是指一切法,萬不是一個數字,包含了整個的法界宇宙。佛家常講,盡虛空遍法界,這所有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所以這法從哪來的?我們今天講,宇宙從哪來的?生物從哪裡來的?這個生物裡面包括動物跟植物,這都是生物,從哪來的?太空裡面無量無邊這些星球、星系,它從哪裡來的?今天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哲學家都在那裡研究,都在那裡探討,乃至於包括一切宗教家,到今天都沒有定論,學說很多,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很可惜的,這些人沒有好緣分,沒遇到佛法。他遇到佛法,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佛告訴我們萬法唯心,唯心所現,心能現,心現相,識就會變化。這個宇宙人生千變萬化,它怎麼變?識,識會變化,心會現相。心是體,識是用,就是心的作用。像我們想佛,就變佛相;想人,就變人相;想畜生,就變畜生相,想什麼就變什麼。我們歷史上有一個記載,那個記載是真的,宋朝末年,有一個文學家趙孟頫(趙子昂),他的字寫得好,我們小佛堂裡有一副淨土詞是他寫的。他畫馬,畫馬就想那個馬的動作,觀想。他的觀想,想成功了。有一天他中午睡午覺,那個時候睡午覺都有蚊帳,他的太太大概不曉得什麼事情叫他,蚊帳一打開,床上睡著一匹馬,嚇了一跳,這把他嚇醒了。可見得他在夢中想馬的時候,不知不覺自己已經變成一匹馬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他沒有想佛,他想佛他不就變成佛了嗎?觀想成就,形狀就現出來,它能現,識能變。曉得這個道理,我們用功夫就得力了;不曉得這個道理的人,他這個功用得不切,所以很難得力。知道這個理論,曉得事實,這功夫很容易得力,並不很難的。

  『經云』,這個「經」是《華嚴經》上說的。佛在《華嚴經》上說了一個比喻,『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前面兩句是比喻,後面兩句是說的事實。這個心就像一個畫家一樣,一個會畫畫的畫家,鋪一張白紙,他隨便畫些山水人物,『種種五陰』就是山水人物。他在那裡自由,在那裡作畫,畫什麼?畫就是他心裡所想的,他把他畫出來。用這個來比喻什麼?比喻我們的心跟識。今天這個世界,我們講宇宙,佛法講虛空法界,這「一切世間中」,這個一切世間就指的十法界,四聖六凡,世出世間「莫不從心造」,就是心現識變的,就這麼回事情。『故知彌陀相好』,佛在經上講,阿彌陀佛的相,我們沒有法子想像。我們在經上見到的佛像,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報身,是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的心力緣不到,就是想像不出來,美好到了極處。『自是我心本具』,阿彌陀佛無量的相好,也是我們自己心性裡頭本來具足。『定中所現,亦我心造出。』定中會見佛,如果我們想佛,用想佛這種方法修定,定中就見佛。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定中是現前見佛。現前見的佛,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見的佛,都是自性所現所變的。

  『是心作相好,是心是相好』,這兩句話是從《觀無量壽經》裡面引申出來的,《觀經》裡面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從這兩句話把它衍生就變成無量義了。是心是菩薩,是心作菩薩;是心是羅漢,是心作羅漢,一切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個原則,所謂心作心是,這是心是,這是心作,那個用就是在作,這個體就是是,心是心作。所以應用在一切法裡面都正確,純正的,這才了解真實的道理,真實的事相,是『不從他得,不向外來,如是了達』,「了」是明瞭通達,『方名如法修觀也』。「如法修觀」這四個字,總括一切法門,我們念佛也是離不開這個原則,參禪、持咒統統都在這四個字裡面,所以這四個字是佛法修行的總說,修行的總名詞。

  【五四、古德頌云。】

  下面大師引用天台宗的一首偈子,這首偈子好。【境為妙假觀為空。】

  『境』是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用個『妙假』,「假」不是真實的,不是真的。「妙」是什麼?妙,它有,它不是沒有,它確實有;有,不是真實的。像我們現在,我們有這個身體,我們現在有這個教室,這都是有。你要真正了解它的性質,有,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回事情?真的是永遠存在,那就是真的。不能永遠存在,那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所以我們身,身有生老病死;房子,房子有成住壞空,它將來會壞、會空,所以它不是真的。所以這種有,就叫做妙假。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妙假,這個要曉得。你才把這個事實真相認清楚了。認清楚有什麼好處?認清楚就不執著,就沒有煩惱,沒有得失了。為什麼?得不到。得不到,你怎麼會失掉?你得到才會失掉,你得不到哪裡會有失掉?沒有失掉,根本就沒有得失,沒有得失,煩惱就沒有了。世間人的煩惱百分之九十都是患得患失,得失心沒有的話,煩惱去掉百分之九十,心怎麼不清淨、怎麼不自在?當時心地就清涼自在,智慧就開了,就增長了。『觀為空』,「觀」是一個觀念、是一個念頭,所以它也不是真實的。

  【境觀雙亡即是中。】

  佛家講中道,什麼叫中道?『境』跟『觀』,「觀」是能觀,是智;「境」是所觀,是境界。《心經》到最後講「無智亦無得」,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無智是無能觀,無得是無所觀,能觀所觀統統都沒有了,這就叫中道。中道也不能執著,執著中道也是錯,佛說這個境界就叫做中道,「境觀雙亡即是中」。你要執著中道還是錯誤的,那這一關還是沒有能通過。所以下面繼續說:

  【亡照何曾有前後。】

  『亡』是境界,境界沒有了。『照』是能觀之智。就是無智無得沒有先後,是同時的,沒有先後。

  【一心融絕了無蹤。】

  『一心』,統統把它圓融,融合在一起,你要找能觀之智,找所觀之境,統統沒有了。就像百川之水,流入大海,然後再找哪個水(哪一滴水)是哪一川來的,找不到了,完全融合成一體了。這個就是自性,融合成一體,就是自性。「一心」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法界的本體。這個四句話說得非常之妙,非常之好,非常的圓滿。

  【境觀圓融妙理,四句總攝無遺。】

  這個原理可以包括大乘佛法所有的法門,一切修行法門都不違背這個原理,也就是說統統都是依據這個原理來修的,這『四句總攝無遺』。

  【透此妙偈,勝讀台宗數百卷書。】

  『透』是你能真正參透,就真正能夠通達、真正能夠明瞭這四句偈,『勝讀台宗數百卷書』。天台宗所依靠的經論,有幾百卷,等於是你統統都念了,統統都明瞭了。天台宗幾百卷的經論,就是講的是這麼一回事情。

  【五五、淨業行人。】

  這上面是理都說明白了,理能夠通達明瞭,好,保證你不退轉,保證你不動搖,你這一生圓滿成佛。如果不懂,不能明瞭,也沒有關係,這一生還是可以成就,那就用底下這個方法。就是:

  【一心持名,往生可保。】

  也能保證你往生,品位下一點就是了。品位下沒有關係,實際上講,我們這個世界來觀察,西方世界品位有高下,到達西方世界,你到那裡去,你絕對不會感覺得有品位高下。為什麼?那地方是平等的,平等法界。平等法界裡面怎麼會有高下!怎麼會沒有高下?有高下是你斷煩惱證悟的階級確實不一樣,比如我們到那裡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我們的煩惱一品沒斷,我們菩薩地位一步也沒證,這是下。怎麼說沒有高下?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我們可以分身(無量無邊的分身),我們有無量無邊的能力,也有無量無邊的智慧。你要曉得,這個神通、能力、智慧、分身都不是自己本能,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這種智慧德能跟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完全相等,所以好像我們也是等覺菩薩,但是我們這個等覺菩薩是佛給我們的,不是自己修成的。所以那個地方平等世界,是佛的威神加持平等的,離開佛的加持還是不平等,所以還是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在那個境界裡頭,你絕對看不出四土、三輩、九品,看不出來。如果我們是下下品往生的,在那邊修十二劫之後,那是自己的,那是自己修成了。十二劫之前,這個能力是佛加給我們的。這個事情要搞清楚、搞明白,否則的話,我們就會有懷疑。

  我們再舉個比喻,比如我們生在一個很好的家庭,我們父母都是大富大貴,生到這個家庭,雖然是小孩,還沒有能力賺錢,他的享受跟他父母完全一樣。這種享受不是他自己有能力賺的,是他父母給他的,他也有好的房子住,也有好的車子,他父母的錢,不是他的,所以他有高等的享受。等到他自己長大了,自己能賺錢的時候,得的享受,那是他自己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情形,沒有能力的時候,種種一切享受跟佛一樣,是佛給我們的。到十二劫之後,那是我們自己有能力證得的,那是自己的。所以下下品往生,十二劫以後才是自己的;下品中生,六劫之後才是自己的。上上品往生的,到那裡花開見佛,佛加持的跟自己的完全是一樣的。這是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頭沒有的,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不管是什麼品位往生,到那個地方去,智慧、神通、德能就跟文殊、普賢完全一樣,這個是它無比殊勝之處。所以一切諸佛勸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因為得這樣的好處。

  【兼修妙觀,託品必高。】

  如果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這樣修行,那品位自然就高了。不了解這個道理,老實念,專信、專願、專念,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絕對有把握。而且給諸位說,品位不會太低,低是比那個高的人低一點,不會太低。經上講得很清楚,三輩往生,上輩的,就是道理都明白的;中三品往生的,道理不明白,但是他斷惡修善,老實念佛;下三品往生,是無惡不作的,是造作一切罪業人,臨終懺悔往生的。我們了解這個情形,我們沒有造什麼大罪業,所以我們的往生都在中品,中品下生以上的,不會在下輩下三品往生的,不會。所以這是我們經念熟了,念多了,了解這個事實。換句話說,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成就,就真正到自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地位,時間非常短。因為什麼?不在下品。下品時間長,下中品六劫,下下品十二劫,我們不會在那裡。所以換句話,不要很長的時間,就圓滿成佛了,這個要知道。末後這一段:

  【五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絕於心口耳間。】

  這是念佛的關鍵,念佛的祕訣。『不絕』就是不斷,就是相續不斷。出聲,不出聲,沒有關係。不出聲,心裡面默念,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清楚,也明白。

  【使雜妄無間可乘。】

  『雜』是雜念。『妄』是妄想。一定要叫雜念、妄想無隙可乘,我們心裡這一句佛號,也就是不夾雜妄念,不夾雜妄想,功夫念到純熟。

  【眾魔無路可入。】

  《楞嚴經》上講的五十種陰魔,五十種陰魔是配在五陰裡面,色、受、想、行、識,每一種裡面有十種魔,所以合起來五十種陰魔。心清淨了,這五十種陰魔都沒有辦法干擾你,所以『無路可入』。假如我們沒有這句佛號,你就沒有辦法阻止住魔來入侵,特別是受、想、行、識,這四十種陰魔是從心裡面生的。

  【神意怡悅。】

  『神』是精神。我們常講,精神好,精神充沛,容光煥發。

  【一塵不染。】

  身心清淨。

  【信願已堅。】

  深信切願,『信願』已經堅固了。

  【勝緣欣遇。】

  『勝緣』就是見佛往生,這是無比殊勝的因緣,我們歡歡喜喜遇到了。

  行策大師的警語是一個小冊子,我們從這個小冊子節錄五十六段最精彩的地方、最精彩的開導,在這一次短短的七天當中,給諸位同修報告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