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第五屆培訓班畢業贈言  (共一集)  2001/7/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1-104-0001

  諸位同學,大家好!

  培訓班第五屆在六月三十號畢業了,今天有部分同學離開新加坡了,事前我不知道,我想跟大家在一起見見面、談談話。

  世間災難很多,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一個階段,西方人所講的世紀末,跟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世紀交接的時候,許許多多的預言都說有災難。災難是不是有?什麼時候會來?誰也不能夠預測。可是我們從資訊裡面看到許多的預兆,這些預兆都是不善的,所以我們觀察災難肯定是有,就正如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只是早遲的問題。於是我們深深的反省,自己到世間來,是來幹什麼的?古人有兩句話說得好:「應運而來」,應運而來是來享福的,那個時代一定是太平盛世;另一種是「應劫而來」,劫難來的時候,他要來受劫難的苦痛。這是佛說的一般的眾生。學了佛這就不一樣了,像《了凡四訓》、《俞淨意遇灶神記》,這一篇講稿我昨天把它看完,我希望將來也能拍成電視劇,最好能拍成兩片,跟《了凡四訓》合在一起一共八片。

  有緣遇到聖賢人的教誨,我們的命運可以改造。所以我們今天提出三個問題: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如果不是聖賢教誨,這三樁事情不容易,不是個人能夠把握的,但是接受聖賢教誨之後,確實自己可以掌握。無論是哪一個宗教,他們的神聖,教化他們的信徒,而信徒對於神聖的教誨確實能夠明瞭,像我們佛法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他要是願解神聖真實義,真的個個人得救,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成菩薩、成神、成聖,這些只是名稱上不一樣,其實是一個道理,是同樣殊勝的成就。

  我們總算是過去生中種的有善根福德,這一世有這麼好的緣分遇到佛法。不但遇到佛法,還遇到佛法裡面最殊勝的淨宗法門,尤其難得的,這是過去人夢寐以求而求不到的,究竟圓滿的《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從前人求不到的,我們遇到了,真正是無量劫來希有的因緣。遇到了,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就有正確的目標,就會過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目標是什麼?目標一定要作佛,什麼叫作佛?實在講「佛」這個字是覺悟的意思,「佛陀耶」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作佛就是要做一個覺悟的人,就是這個意思,裡頭沒有迷信。要做一個究竟徹底覺悟的人,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般若經》裡面講通達諸法實相,宇宙之間、世出世間一切事理的真相,我們明白通達了,這個人就稱之為佛,稱之為覺者、智者,是這麼個意思。

  因為眾生不覺,所以才有三途六道,才有十法界,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的空間,這是什麼?不覺變現出來的。徹底覺悟之後,那是什麼境界?叫一真法界,我們現在住這邊也是一真法界。在一真法界裡面所享受的,跟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兩樣,為什麼?華藏遍虛空法界,極樂也是遍虛空、周法界。由此可知,問題的關鍵就是在覺、迷,我們終於把自己的目標找到了,我們在這一生就是求覺悟,沒有別的。要求覺悟,就得把迷放下,迷放下就覺了,迷不肯放下,那怎麼樣也覺不了。這裡面特別是迷的心態、迷的形相,我們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迷的心態就是相宗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那是迷的心態;迷的形相,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依正莊嚴,變現出這個形相。迷的造作是你內心跟外面的形相交感,這一交感就造業,造業裡面有所謂善業、惡業,善業是三善道的果報、四聖法界的果報;惡業是三惡道的果報,有時候也把修羅加進去,四惡道的果報。事實真相如此,這是迷的形相。

  所以迷我們要放下,迷的根,我在講席常講,自私自利是迷的根。佛法無論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祖師大德無不是教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金剛經》上講的四相,佛說得多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自私自利是我相,損人利己是人相,四相裡面我相是我執,其餘三種是法執。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法執是所知障的根,我們從根本修就是要把根拔除。從哪裡學起?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講得多好,教導我們修行的總原則、總綱領:「菩薩晝夜常念善法」。善法分等級,我們是凡夫,業障習氣深重,從最基本的地方學起。最基本的十善業道,一定要放在心上,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起心動念決定不能跟十惡相應,要遠離十惡,要跟十善相應。對於經典,佛一再勸導我們深解義趣,你解得淺不行,功夫怎麼會得力?總得要解得深、要解得廣。

  不殺生,講到究竟處,決定不能有一個念頭傷害別人,如果還有一個念頭會讓別人受傷害,你殺心沒有斷,損人利己,十惡業就全了,這事情不能幹!不但在言語造作上不可以傷害任何一個人、傷害任何一個眾生,連蚊蟲螞蟻都不能傷害。很小很小的小螞蟻,在我們廚房裡面,在我們洗手間,有的時候跑到洗臉盆裡面,我們看到一隻小螞蟻,我們就不能放水,一定要等牠走開,我們放水就會傷害牠。牠到這個地方來玩玩,牠有權利,現在人講人權,那螞蟻有蟻權,決定不能傷害。蚊蟲叮到我們,牠來覓食,跟我們一樣,我們在世間也是謀生,我們樂意布施供養很好,不樂意趕走就好了,絕不可以殺牠,牠不犯死罪。從這個地方培養慈悲心,怎麼可以傷害人?要成就自己純善純淨的德行,我們生活的目的才能達到。

  不偷盜,決定不可以有佔人便宜的念頭。不淫欲,決定不能有一絲毫邪念,成就自己的德行,把自己往上提升。殺、盜、淫,事上沒有,但是念頭就不行,你還有這個念頭。你們大家讀過《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裡面舉宋朝衛仲達的故事,衛仲達這個故事是真的,在許多古人筆記小說裡頭都提到他。衛仲達年歲才三十幾歲,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的檔案搬出來看看,惡的記錄擺滿閻羅王的大殿,善的記錄只有一卷,一張紙捲成一捲,像筷子一樣。閻羅王看到很不高興,拿秤來秤,結果一秤,他的善一點點,還重,惡那麼多,還輕。這是講什麼?這是講善惡有大善有小善,有大惡有小惡,衛仲達沒有做大惡,小惡太多。他向閻羅王請教,他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我怎麼會造這麼多的惡?」閻羅王就告訴他,惡不必造,起心動念檔案上都有記錄。身、語、意三業,我身沒有造,口也沒有造,念頭動了,意業那裡有記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大小從哪裡分?自私自利小(為個人利益),要為一切眾生,那就大。他那一件善事,他沒有私心,誠心誠意為社會為大眾的,這個善大,雖然很小很小一樁小事情,善大。他真的是善心,沒有夾雜自己名利的念頭在裡頭,不是說我做這樁好事,將來我會升官,我會發財,我會得到皇上怎樣的賞賜,他沒有這個念頭,是純善的心,這善就大了。夾雜絲毫不善,就是夾雜自己的意圖,希求將來有什麼好的果報,夾雜這個念頭在,大善就變成小善,小惡就變成大惡,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這是真理,千真萬確的事實。起心動念要為公不要為私,所以菩薩修善積德,那了不起,一點點的小善,他都能夠把它擴充到虛空法界。毛端微塵小善,在菩薩做起來,果報都不可思議,什麼道理?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點點滴滴的善行,他都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去想、去做,所以點點滴滴都變成大善,沒有小善。

  我們今天要做一點善事,首先這對我有什麼好處?我為什麼要這樣作法?大善變成小善了。由此可知,離妄想分別執著,毛端微塵的小善都盡虛空、遍法界,變成什麼?跟諸佛如來平等的善業,得諸佛如來平等善業。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行,善業雖然有大小,但是決定不能跟佛平等,能夠修跟佛平等的善業,那要什麼人?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四相四見都離了,不但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沒有了。見就是念頭,見是妄想,相是分別執著,我們要懂這些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自己才曉得怎麼修。這種修為就是佛家常講的「稱性起修,全修即性」,這裡頭才有真正的大喜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從這兒來的。

  我們從最近的例子舉比喻,諸位仔細去想想,韓館長是凡夫,她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造的罪業多,我相信決不在衛仲達之下,她的惡業冊子我想比衛仲達不曉得要高多少倍。她的善業一樁,這一樁超過所有的一切惡業,護持佛法,幫助我們不離開講台,就這一樁事情,這一善抵得她一生所有一切的罪業,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她。她告訴我,她兩次見阿彌陀佛,一次見蓮池海會,她說蓮池好大好大。她做的這一樁善是真心做的,三十年沒有中斷,她做了大善,小惡那就不要提了,完全被遮蓋。同樣一個道理,李木源居士在新加坡,他造作的惡業再多,他有一樁善事也抵過了,什麼善事?辦培訓班,就這一樁善事,他一生什麼樣的過惡也都被遮蓋了。辦培訓班這樁好事,沒有人做,他做了,所以別人在外面說他是非、說他長短,也有人傳到這裡,我一笑了之。看看衛仲達的事情不就清楚明白了?各人因果各人負責。

  由此可知,障礙弘法利生,障礙續佛慧命,那個罪是多重!障礙人學習佛法,障礙人修行,障礙人成就,我們細細去思量,他的罪業等於破和合僧,他把僧團破壞了,這個罪業是阿鼻地獄,比什麼都重!培訓班辦了五屆,只要這五屆當中有一兩個同學成就,功德就不可思議,不是要個個成就,有一、二人成就了,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成就是影響整個世界佛法,把佛法在世界上復興起來,帶動起來,讓億萬眾生有因緣,有遇佛的因緣,這培訓班的功德不可思議,也不在乎辦學時間長短。民國初年,歐陽竟無是楊仁山的學生,楊仁山很難得,一生弘護佛法,他的功德是在金陵刻經處。培養人才是他的學生接著做了,歐陽竟無是他的學生,辦支那內學院,時間雖然不長,只有兩年,兩年支那內學院的學生真有成就。民初這些高僧大德多半都是內學院出來的,如果沒有楊仁山,可能佛法在這個時代就沒有了,他對於佛法的貢獻實在是太偉大了。

  所以我們同學要知道,我要怎樣修行?我到世間來幹什麼?現在我們選擇佛法,而且又選擇弘法利生這一個行業,無論在家出家,我們的目標方向相同,大家一定要攜手合作,完成我們的目標,這一點不能疏忽,全心全力去做。要把它做好,一定得萬緣放下,不能有一點私心,決定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是非人我。古人說得好,「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怎樣保持自己心地的純淨?我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認識的人愈少愈好,認識人多是非多。我們現在是凡夫,不能不受外面境界影響,會受外面境界影響,那我迴避,愈少接觸愈好,這一點重要。到你自己定慧有一定的程度,不會受外面干擾了,那可以接觸,一切人事物都可以接觸,你不受他干擾、不受他影響,行,這才能成就圓滿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先求根本智,求根本智要遠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還會起心動念,自己曉得功夫不夠、不行,趕緊迴避,這是高度的警覺,這個人覺悟了,他知道迴避。一定到不受干擾的時候,一絲毫影響都沒有的時候,這時候可以接觸。自己一定要曉得,曉得進退,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知道緩急,什麼事情先做,什麼事情後做。

  一定要先求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再求後得智。什麼時候求後得智?就是不受外境影響了,五欲六塵在我們的身邊絕不起心動念,這個時候可以求後得智,後得智就是參學。參是什麼意思?參與一切眾生的團體,跟他們在一起。參是參與,不是迴避,學什麼?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成就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這兩項是定;樣樣清楚、樣樣明白這是慧,成就自己甚深定慧。如果在這些紅塵裡面還會起心動念,定慧完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你有沒有聽過?一念貪心起,也是百萬障門開,一念痴心起、一念慢心起,無量無邊的障門都開了。所以沒有這種功夫,不敢參與眾生的生活活動,不敢參與,有這種功力的時候,可以參與。自己要曉得,沒有功力的時候,要在根本智上下功夫。有許多有自知之明,聰明人,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他關起門來老實念佛,念了幾年,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他成功了。他成功為什麼要往生?為什麼不出來度化眾生?緣不足,他自己知道,他如果跟眾生有緣,他一定發心出來度眾。他覺得他自己跟眾生沒有緣,他就走了。沒有緣是他出來教化眾生,眾生不聽,眾生不能接受,這就叫無緣。無緣那就得到極樂世界去留學,等到世間眾生緣成熟了再來,來去自由,非常自在,不急在一時。總得要明理,理搞明白了,疑就破掉了。

  我還聽說有一些同修,大概是少數,對我很關心,我也很感謝,聽說外面一些謠言,他們心裡就不平,這就說明你沒有功夫,要到處去打聽,打聽幹什麼?給師父辯白,錯了!你是自找煩惱,有什麼好辯白的?如果外頭謠言是真的,我真有這麼多過失,這是我發露懺悔,不是好事情嗎?如果沒有這個事實,是他在胡造謠言,他在增添我的福報,他在給我添福。古人講得多,無故受人冤枉、毀謗、造謠、陷害的,天佑之!諸天善神保佑他,給他添福,何必要解釋!沒有必要,人家要問的時候,「我不知道」。我一生從來不打聽別人的事情,接觸的人很多,他姓什麼、名字什麼,我都不知道,我絕對不會問你住在哪裡,你電話號碼多少,我才不幹這傻事!清淨心是這樣修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人來問我,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他做些什麼?你知道,你說給我們聽,我不知道。你說給我聽,實際上我沒有聽進去,聽而不聞,沒有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些事放在心上把我們自己的心搞壞了,我自己的心很乾淨,絕對不把別人這些惡事放在自己心裡頭,自己心就變壞了,這很不聰明。聰明人永遠記得別人的好處、別人的善心善行,我們念在心裡頭效法;別人的惡心惡行,絕不放在心上,成就自己純淨純善,這個重要!

  我們自己這一生一定要下定決心作佛,能不能做到?那完全看你自己,你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決心、毅力,你這一生成功了。善財童子一生成就,《法華經》上龍女一生成就,這是給我們做榜樣。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也是一生成就,他能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不肯放下我、人、眾生、壽者。你不肯放下,那就沒有法子,那就肯定做不到。你肯放下,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心一意想作佛,他做到了,這都是我們的好榜樣,關鍵那真的是章嘉大師講的:「看得破,放得下」,就這六個字。對人對事對物至誠感通,我們跟別人感應還不能顯著的現前,是自己真誠不夠,果然是至誠,哪有不感動人的道理?天地鬼神畜生都感動,真誠!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非常明確鮮明的目標,要達到目標,決定不能離開學習。天天要學,學是模仿,從哪裡學?經典上學,讀經、解義、落實,我所理解的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換句話說,要真正做到,學一條就要做到一條。從十善業做起,然後慢慢向上提升,這樣子腳踏實地,步步穩當。別人怎麼作法與我不相干,先要把自己做好,永遠沒有止境、沒有疲厭的去學習,等覺菩薩還要學習。

  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佛在經上講得很好,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才入佛門,才是佛教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在年輕的時候,涉入經教不深,讀《金剛經》以為破四相、破四見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以後仔細看看,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須陀洹已經離四相,這才恍然大悟,小乘初果已經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然離四相,從小乘初果到大乘初住,離相功夫有淺深不同,這是肯定的,換句話說,小乘初果對於四相相當淡薄,淡薄到不礙事,他才能證果。是很淡了,但是還礙事,那不行,初果你不能證得。淡薄到不礙事,什麼叫不礙事?不起現行,在日常生活當中,他不起作用,顯示出來的跟菩薩一樣,無私無我,這才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有明顯的自私自利的意念,行為沒有了,還有意念,意念不行,你決定得不到須陀洹果;雖有,但是連意念他也不起來了,這才能證得初果。我們在這裡下功夫,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裡頭去鍛鍊。

  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人生真正的意義就是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這個人我喜歡他,那個人我討厭他,不行,你不懂得人生的意義。喜歡他,沒有貪戀;不喜歡他,沒有瞋恚,要在境界裡頭修什麼?修平等心,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沒有染污。什麼叫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歡喜你已經被污染了,瞋恨你也被污染了,歡喜跟瞋恨不一樣,但是污染是相同的,你心不清淨了。所以跟人相處一定要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跟這些現象相處,就如同我們照鏡子一樣,你笑,我也笑,你哭,我也哭,你笑你哭你動感情,我笑我哭是表演,像唱戲一樣,不動感情。如果他笑你不笑,他哭你不哭,這個人麻木了。我們要跟他做得一樣,他真的有喜怒哀樂,我沒有,我們在表演,這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什麼是功德?功是功夫,確實就像永嘉大師講的「分別亦非意」。分別亦非意、執著亦非意,喜、怒、哀、樂都不是意,這叫修行,這人才叫菩薩。落在意地裡面是凡夫,意地是什麼?心意識,落在八識五十一心所裡面是凡夫,不是聖人。聖人跟凡夫同樣的行為,用心不一樣,他用真心,真心在法相宗裡面講「四智菩提」,所以他能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而不染污,永遠保持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永遠保持不失,這樣才能得大自在,才能夠法喜充滿,才能常生歡喜心。與一切眾生接觸,只有一個意念,幫助眾生覺悟,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眾生少吃少穿都不重要,眾生迷而不覺,這個重要!

  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示現種種身,所謂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我們仔細去觀察,芸芸眾生當中,只要他表現的言語是覺悟的,我們就知道那是菩薩化身,那不是普通人。念念覺悟!時時覺悟!處處覺悟!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一點都不迷惑,這個人覺悟了,這人跟大家相處在一起,他是來表演的,他是來做示範的,目的是幫助大家覺悟,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總不離開這一個原理原則,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的定力,自己的智慧,在修學過程當中才真正會有長進,不至於墮落。一般常講,度眾生,眾生沒有度,被眾生度跑了,那就是一般熱心有餘,智慧定力不足,不但不能利益眾生,自己也退轉,為什麼?受不了世間五欲六塵的誘惑,墮落了!這樣的人自古以來不知道有多少,不僅是在家眾,出家裡頭很多,墮落在名聞利養裡頭,墮落在五欲六塵裡頭,迷了之後,再也不會回頭,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不勝枚舉,我們要小心謹慎,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

  歸根結柢一句話,不讀經怎麼行?我們有能力在現在社會,現在社會是最嚴重的染缸,在裡頭不被污染嗎?大染缸裡頭不被污染,那肯定你是再來人,你決定不是凡夫,凡夫不可能不被污染的。凡夫要保持不被污染,只有一個辦法,天天讀經,天天求解,要求深解義趣,天天奉行,才能保得住。從前儒家學人常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這話說得有道理,換句話講,從前念書人還能保持三天,三天之後再不看的話,就被境界轉了。從前的出家人半月誦戒,換句話說,還能保持半個月、兩個星期,兩個星期不重新再溫習,決定會被淘汰,被境界所轉。現在不行,現在半月誦戒有什麼用?印光大師距離我們近,他老人家教導我們要把《感應篇》附在課誦裡面來讀,這個意思是天天要讀,《感應篇》就是戒律,每天都要讀誦,那是善惡的標準。祖師不用戒本做標準,用《感應篇》做標準,有道理。

  我早年在台北華藏圖書館,要求我們自己的同修,把《感應篇》放在晚課裡面。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晚課念誦的經文特別選《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早課選第六品四十八願。《無量壽經》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裡面的內容就是五戒十善,說得很詳細,天天要讀誦,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檢討,改過自新,這樣做才不至於被這個大染缸所污染。不但自己要做,天天還要發心在講台上講給大家聽,勸大家,同時也勸自己,保住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覺,談何容易!我們自己要沒有一套方法,沒有恆心,沒有毅力,當然會被境界所轉,當然會墮落。我們看到許多人退轉墮落,一點都不奇怪,我要不是這樣幹,跟他一樣!所以我非常重視講台,講台是鍛鍊自己,每天講給別人聽,自己要墮落,這就不好意思。講得太多,講得太久,自自然然就記住,就不會忘記,時時刻刻就能提醒自己,功德利益在此地。

  所以,什麼人都能相處,跟佛菩薩能相處,跟妖魔鬼怪也能相處,跟冤家對頭也能歡喜相處。總而言之,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學什麼?學真誠、學清淨、學平等,學著不起惡念、不動惡心,學這個。這樣一來,自自然然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裡頭有真樂。「恆順眾生」,在恆順裡面幫助他們,給他啟示,給他暗示。短時間他不能發現,時間長了,慢慢他就發現,他就覺悟過來了。所以要有耐心,有恆心。

  末後我們講到價值,什麼是價值?現在我們真的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人生在世最有價值的事情,是弘法利生,續佛慧命,你們想想對不對?今天我們所提倡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也就是這個意思,跟佛的這兩句話,說的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弘法利生就是為人演說,我們要做到、要說到,演是做到,做到而後說到,這為人演說。到世間來就是表演樣子給人看的,樣子最重要的是要讓人看到歡喜。菩薩成佛我們在經上讀過,菩薩成佛,在沒有成佛之前,他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福,為什麼?相好是福報,「百劫修相好」。你要問他修相好幹什麼?世間人都喜歡相好,用好相攝受眾生,讓眾生一看,他就生歡喜心,他就會跟你走,就會聽你話,相好多重要!現在人講包裝門面,現在人講求,佛早就講求了,搞包裝門面,世間人怎麼搞都搞不過佛菩薩,佛菩薩懂得以相好攝受一切眾生。

  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的,阿難尊者為什麼發心出家?釋迦牟尼佛問,他答出來我們才曉得,他就是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相太好了,他說這相絕對不是父母所生的,是他修成的,他也想好相,跟釋迦牟尼佛去學。他學不是成就道業,他是希望相好,所以才遭摩登伽女之難,「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但是不管怎麼樣,他發心學佛了。各人因雖然不一樣,後來果都是圓滿的。相好攝受眾生,我們學佛的人相好太重要了,相好不要刻意去求,刻意求不到,真心去求,相隨心轉。最重要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有這五種心,你的相自然就變了。相隨心轉,心真誠,你有誠實的相,人家一看你,這人靠得住,這人可以信賴,他真誠。人家看你很清淨,他就很歡喜;看到你心平等,他就會尊重你;看到你有智慧、看到你有愛心,慈悲就是愛心,他當然會跟你學習。心在哪裡?心在相貌上,相貌改變了,體質就改變了,你自然能夠攝受人心。

  世間人說老實話,不管他是哪個國家人,哪個種族的人,哪個宗教的人,他最關心的就是他自己,關心他自己的身體、關心他自己的幸福、關心他自己健康長壽,形相美好,這不分宗教、不分族群的,你要有這一套東西,那就非常吸引人,比宗教還厲害。佛懂得,佛教化眾生以這種方式做第一個手段。佛教給我們相好從哪裡修?修善積德,這是修相好的不二法門,不是上美容院去整容。我們在香港看到一些電影明星去整容,整到最後,幾乎連命都整掉,產生許多副作用,痛苦不堪。佛教給我們整容是從內心,為什麼?相隨心轉,體質也是隨心轉,所以我們提倡純淨純善。假如你能夠將真誠、純誠、純真純誠、純淨,這五條都能做到純,我相信你的相貌會跟觀世音、阿彌陀佛一樣,你的體質一定也是金剛不壞身,從這方面來修,這是真的。

  修行功夫得力不得力,從你的相貌、從你的體質、從你的言談行動,你的功夫完全表現在外面,絲毫都不能夠隱瞞,自自然然的表露,不是刻意的,刻意是你裝模作樣,必定會被人拆穿。完全出於自然,這是功夫。年年要有進步,證明你修持功夫得力。如果你一年不如一年,你功夫不得力,你退步了。中國古時候有一個長壽的人,提起來諸位也許都知道,彭祖,史書上記載,彭祖活了好像是七百多歲,我們通常講八百歲,書上記載七百多歲的時候,他的身體還很健康,這人有修養、這人有功夫。我們壽命搞到四、五十年就衰了,這像什麼話!這怎麼能服人?如果我們把衰退的身體,用世尊的教誨,從心上改、從理上改、從事上改,兩三年就會有顯著的效果。用這個效果來接引眾生,確實有最大的說服力,人家一看一聽,服了,這東西是好,大家都願意來學。

  我們這次預定今年十月份到美國、加拿大去訪問,昨天我跟會長談,希望我們培訓班能夠派兩位同學,我們一道去。因為這次我們主要目的,去參觀美國那邊的淨宗學會,現在跟我們約定的有九個會,美國大概有二十多個淨宗學會。因為有一些地方我們沒有時間去,但是他們都會在就近邀請的淨宗學會,我們聚會,大概就是美加地區的淨宗學會的同修,我們都會見到。會長也同意,你們同學當中推兩位參加我們團一起去,我們這個團很大,大概會有一兩百人,很大的一個團體,現在由悟道法師在台灣組團。去的同修,我知道我們同修裡面,大概可能有美國公民、有美國永久居留的,那就非常方便,如果沒有的,要趕緊辦簽證,辦旅遊的簽證就可以了。

  我們去為人演說,去表演,加強美加地區同修們的信心,加強他修學的信心,我們把修學的成果帶去給他們看看,我們教學的信心。我們培訓班的同學到那邊去,好!他們要請我講開示,我就請你們上去,你們代我講,讓他們看看我們培訓班訓練的學生。這裡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希望將來美加地區邀請我們同學到那邊去弘法講經;第二個目的是歡迎那邊年輕的同學,無論出家在家,參加我們培訓班,到新加坡來留學、短期留學。這樣的往來交流,每年有一次是很理想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把風氣開了,以後我們同學,希望年年都這樣辦。現在我們跟南美有聯絡,跟歐洲也準備聯繫,把淨宗向全世界推展,把我們培訓班的同學這種成就向全世界介紹,這就是弘法利生、續佛慧命具體的落實,做出來了。

  佛的道場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我們的道場是全球,要有這個概念,不要說我們道場是這麼小小地方,那就錯了,我們的道場是全世界。全世界修淨土的同修,我們都是一家人,真的是一家,因為我們的目標都是到極樂世界,那怎麼不是一家人?一定要同心同德,要互助合作,要不分彼此。不但我們要光大淨宗,如果對於佛教其他宗派有了分別執著,實在說我們對不起釋迦牟尼佛,也對不起諸佛如來。諸佛如來給我們講無量無邊的法門,沒有錯,我們自己修行一個法門就成就了,但是要知道,虛空法界無量眾生根性不同,佛教在中國有十個大宗派,我們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所以對於其他宗派,我們一定要發心都兼顧到,統統都顧到。在自己行有餘力的時候,我們要幫助其他宗教發揚光大,這裡頭講行有餘力,這話怎麼講?自己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我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差一點不在乎,只要能往生就行了,我就可以撥出一部分時間幫助其他宗派,這是必須要想到的。如果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把握,那就不行,這一定要先求到往生的把握,不能因為幫助別人是個好事情,到最後不能往生,還搞六道輪迴,那就錯了。先在往生上求得把握,然後可以幫助其他宗派,這樣就正確。

  淨土經裡面,跟我們講往生西方的條件講得很清楚,但是這些話意思很深,像大勢至菩薩講的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果這句話不好懂,我們再聽聽《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所講的,他說:「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這三句話就是淨念相繼。如果懷疑夾雜,「淨」字沒有了;如果間斷,相續就沒有了,所以大勢至菩薩講四個字,覺明妙行菩薩講九個字,意思完全相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自己真正做到了,然後假如我們幫助其他宗派,我們幫助華嚴宗講《華嚴經》,幫助天台宗講《法華經》,幫助法相宗去講《成唯識論》,這算不算夾雜?不夾雜,到這才行,如果是夾雜,那就不行。怎麼不夾雜?你契入境界之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就不夾雜,就是真正入不二法門就不夾雜了。講基督教的《新舊約》也不夾雜,講《古蘭經》也不夾雜。要到那個功夫,沒有到那個功夫不行,那就夾雜,所以大勢至講的原則是不會變的,永遠不會變的,問題是在我們自己功夫淺深有差別。怎麼樣提升?提升到自己入不二法門,佛家常講的入不二門,不二就是一。我告訴同學,真正徹底離妄想分別執著,就入不二門。你有執著,你有分別,你有妄想,你入不了不二門。不二門就是一真法界。

  執著沒有了,確實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你脫離六道了。只要有執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才曉得執著的嚴重性。你還有分別,你出不了十法界,沒有執著,還有分別,出不了十法界。分別也沒有了,執著分別都沒有了,這個時候還有無明,無明就是妄想,妄想要斷一分,斷一分是什麼意思?妄想雖然有,不起作用,不起現行,這個時候你就入一真法界,你就入不二門。入不二門是什麼地位?《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菩薩,我們要努力。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執著分別要淡,愈淡愈好,要練習在這裡放下,放下分別執著。妄想是最難放下的,先從執著上放下,再學著從分別上放下,我們就得大利益。如果真的把執著放下,不再執著,我們念佛往生,肯定生凡聖同居土;執著沒有了,還有分別,這是生方便有餘土;分別沒有了,還只有微細的妄想,那是無明,生實報莊嚴土,與往生的品位有密切的關係。

  怎樣能幫助我們放下?《金剛般若》好,常常想到經上的教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什麼好執著的?有什麼好分別的?虛妄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的是夢幻泡影,不是假的。有為法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在裡頭,有為是什麼?有生有滅的。哪個法沒有生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你這樣仔細一觀察,沒有一法不是有為法。有為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在這裡頭起妄想分別執著,錯了!但是麻煩的是妄想分別執著搞得太久了,無始劫以來就搞妄想分別執著,現在搞成習慣了,佛給我們說是假的,我們聽了也相信,想把它丟掉又丟不掉,麻煩在這裡,已經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我們現在要把習慣改過來是很困難,但不是不能改,能改得過來,只要自己認識清楚,下定決心。剛剛改的時候,當然很痛苦,這是不能避免的,怎麼樣痛苦也要改,所謂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毛病習氣統統改過來了,所有現相都是幻妄相,怎麼不能相處!為什麼不能相處?你在幻妄相裡頭當真,堅固的分別執著,跟別人不能相處。分別執著一打破,什麼都能相處,妖魔鬼怪也能相處,三教九流也都可以做好朋友。只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像諸佛菩薩一樣,就是九法界眾生的善友。我們在《華嚴經‧入法界品》裡面讀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善友。佛菩薩能跟法界一切眾生為善友,他為什麼能做到?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無我無私,無我無私就是決定沒有自己的利害。凡夫跟人不能相處,利害起衝突,不知道利害也是假的,利害也是虛妄的。

  這些事情我們讀歷史就非常的明顯,印光大師給衛錦洲的那封信,印祖舉三國時候的例子,三國時代,天天打仗,天天鬥爭,到他們人統統都死了之後看,有什麼意思?鬥來鬥去還不是一場空,得到什麼?什麼也沒得到。你的地位,你的權力,全是假的。印祖說得好,這些人迷惑顛倒,不知道享福。曹操天天帶兵去打仗,不知道自己在家過快樂日子,傻瓜一個!造一身的罪業,死了以後墮地獄,變畜生還債,都不值得!這都是迷惑顛倒,還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偉大,真的叫自欺欺人。過去的事情看明白了,現在亦復如是,我們現在要覺悟,絕對不幹傻事。什麼是真的?只有求覺悟是真的,除求覺悟之外,全是假的,佛法跟我們講真的。真正聰明人,真正有福的人,幹什麼?天天求覺悟,天天提升自己的覺悟,到究竟圓滿就成佛。我們從初信位菩薩提升到二信位,覺悟又高一層,到三信位又高一層,天天提高自己的覺悟,這是真的。只有這一法真實,其他都是假的。所以我們這一生的目的就是求覺悟,不斷提升自己的覺悟。

  我們生命的意義在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和睦相處裡頭最重要的是平等對待,不平等決定沒有和睦。人人平等、法法平等,要懂得這個道理,不平等是迷,平等是覺。這一生過得有價值,那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時時刻刻、在在處處,我們全心全力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續佛慧命是專指教學、傳法,辦培訓班、辦佛學院,目的是續佛慧命,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是弘法利生。在畢業之後,我以這一點供養諸位同修。

  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