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館長往生的啟示  (第一集)  美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21-042-0001

  諸位同修:

  過去館長在世,領導我們這個團體,這麼多年來,我們的生活以她為中心。她突然離開我們,我想有許多同修都能感觸到,好像我們措手不及,事事都感到茫然。這個狀況,應該是會有一段時期的,我們才能恢復到正常。她走,確實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對於修學,也提醒我們許多重要的學習要領。

  昨天跟諸位談到這些問題。我想每一位同修,如果稍稍有一些覺悟的話,都會想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能有這種觀察,那就是真正的覺悟了。人生是一個現象,佛告訴我們,這個現象是個幻象,絕非真實。佛法裡面真假的標準,是建立在感觀上。如果這些事相能夠永恆不變,佛法就說它是真的。如果講這個現象,它是一個變化無常的,這就是虛幻的,就不是真實的。我們從佛這些教訓,細心的去觀察,哪些事情是沒有變化的?可以說樣樣都是變化的,沒有一樁不是變化的,都是在剎那變化。大概我們看不出變化的,這虛空好像沒有變化。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這個虛空是這個樣子,三千年後,現在還是這個樣子。除了虛空之外,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

  這些現象,怎麼產生的?從哪裡來的?這就是大乘經裡面常講的諸法實相,這一切法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在現前這個階段,得的是人身。人會老、會死,這一些我們都不能夠忌諱,每一個人必定要經歷,沒有一個人能夠逃避生老病死,所以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也是個大問題。這個事實非常迫切,絲毫也止不住的,這就是講無常迅速。聰明的人,覺悟的人,知道這個事情是個大事。所以用盡了心思來探討,希望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可是佛沒有出現在這個世間之前,世間聰明人很多,有智慧的人不少,所有一切的問題,他們都有方法解決,唯獨這一樁事情沒有法子解決,所以佛才出現世間。出現世間,這個我們講大慈悲的示現,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佛教給我們隨緣,他老人家也隨緣。我們想到這樁事情,佛才來。如果我們沒有想到這樁事情,佛菩薩不會來的。這個就是所謂的眾生有感,佛就有應。

  在古時候,三千年前,印度可以說是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學術思想最發達的一個地區。中國的文化,發展算是不錯了,但是比起印度要差得很遠。中國的儒家、道家,他們的學術、思想的探討,可以說是達到了人道、天道,也講到鬼道。可是說到天道,我們仔細觀察,他只能達到欲界天,色界天沒有達到。但是印度,佛經裡面講的九十六種外道。外道不是一句壞話,也不是輕視別人。這個外是說的心外求法,這稱之為外道。一切眾生他的觀察、思惟、想像,全都屬於心外求法。不但是這個世間所有宗教學說,是心外求法,學佛的人大多數還是心外求法。諸位要讀《楞嚴經》,你就明瞭了,《楞嚴經》上,佛說的聲聞、緣覺,就是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這三種人還是心外求法,這個在大乘法門裡頭叫他們做「外道」。可見得,外道不是一個不好的名詞,完全是就事論事。屬於心外求法的,都是外道。

  我們今天也都是屬於心外求法。哪一個明心見性?哪一個人向自性裡求?除非我們真正老實念佛。老實念佛,能夠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通通放下了,我們可以說不是心外求法了。那是不是向自性求?也不見得。可是這個成就是非常殊勝的,這一種殊勝,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是靠佛的力量,從外道變成了明心見性,走的是這個路子。如果我們不靠佛,那可以說一點辦法都沒有,不可能的。為什麼?我們在生活當中,不但這一生,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張開眼睛所見到的,用一個色字做代表。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不是真心。佛把我們這種現象叫妄心。法相宗裡面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整個的活動,沒有辦法離開八識五十一心所,也沒有辦法突破。這就是講了,不但我們不能突破,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也不能突破,都在這個圈子裡頭,沒有法子出離,屬於這一類人,永遠不能明心見性,永遠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重的,無法脫離六道輪迴。佛將這個現象,給我們說清楚了、說明白了。

  接觸到佛法,跟佛學習的,逐漸逐漸開悟。所謂開悟,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漸漸體會得到了。這個現象怎麼來的?佛告訴我們,起源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佛說這個是最初的起源。我們凡夫有一個錯覺,這個錯覺就是時間與空間的觀念,我們感觸到這個時空也不是真實的。

  法相唯識入門的一部書,叫《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做的。這一部論文字不多,可是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們的註解,那就太豐富了,比原文要多出幾十倍。這一部論裡面就告訴我們,時間、空間是怎麼回事情?他把時空列在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事實;不是事實,是個抽象的概念。不能講沒有這樁事情,但是這個事情也是假的,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所以法相宗把這一切法分做心法、色法、心所有法、不相應行法,再無為法,分為這五大類。這個五大類不但包括世間一切法,連佛法也包括在其中。

  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講得好,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九法界眾生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德相,給諸位說,那是真實的,那不是虛妄的。所以那個境界,叫一真法界。為什麼說是真的?我們這個為什麼叫虛妄?剛才講過了,虛妄是無常的,是會變化的。他說一真,那是永恆的,沒有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生滅是假的。我們現在這個心,心裡面的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我們這個念頭是生滅的、不停的。連晚上作夢,我們人身體是在休息,念頭沒有休息,還在起作用,他還在作夢,還在打妄想。由此可知,這個妄念沒有中斷過,我們睡覺,它也不中斷,它還照常活動。這個事情是個麻煩事情,所以這是個妄念、妄想。分別、執著使我們的一真不能證得;不能證得就是我們得不到一真的受用,這個就是證得的意思。我們對於這些名詞,要有很清楚的理解,不要把這些名詞想得太玄了,那你就又想錯了。修行證果,這個名詞聽了都很玄。修行是怎麼回事?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證果是怎麼回事情?使我們得到一真的享受。得到如諸佛菩薩正常的享受,這個叫證果。

  我們今天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佛給我們講經說法,我們讀經、聽經,依舊不能夠覺悟,這個原因就是迷得太深太久。可是佛告訴我們,迷得太深太久也不怕。他舉一個比喻說得很好,千年暗室,你點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這個不僅是鼓勵我們,實在講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說人人都能作佛。而破迷開悟最有效的方法,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方法的確對我們凡夫來講,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可以做得到的。其他的方法,理論上講,沒有問題,方法上也沒有問題,但是就我們現前痴迷根性上來說,那就成了問題。我們做不到,這個毛病發生在這裡。他告訴我們,這個虛妄怎麼形成的?十法界、六道從哪裡來的?細說,說不盡!《華嚴經》上講:「無量因緣」。說因緣,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因果。因、緣、果非常複雜,無量無邊。無量因緣歸納起來,歸結到最後,分為三大類。這三大類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這樣講法,大家就好懂了。因為有妄想,純真裡面就帶了虛妄,這是講一真法界。

  《華嚴》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是純真,哪裡來四十一?有四十一,當然這個真就不純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可是佛給我們講,西方世界有四土九品。那一真法界裡頭,還有四土九品,可見得也不是純真。這就是一真法界裡頭,也並不純真。但是它畢竟是一真,為什麼?它只有妄想,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它的確是一真。從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十法界裡面就有佛、有菩薩、有緣覺、有聲聞,聲聞就是阿羅漢。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是從分別心起的。由此可知,我們還有分別,那你就決定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個大範圍、大圈圈,你有分別心,你決定不能超越。

  再下面來,那就愈來愈糟糕了,就是六道輪迴。我們現在墮到六道輪迴裡頭。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這就說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他們有分別,沒有執著,可以跟你分別,這是紅的花,這是黃的花,他不執著。執著是什麼?貪愛!「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你動這個念頭,就墮到六道裡面來了。六道裡面眾生有執著,四聖法界裡頭有分別,沒有執著。四聖是四個等級,愈往上去,分別念頭愈輕;愈往下,那分別就愈重。六道也是如此,六道也有天、阿修羅、人,一直到三惡道。天人他有執著,執著比我們輕。執著最嚴重的,就是地獄。六道這個層次,是從執著這個念頭輕重而分的,變現出這個境界。

  由此可知,我們如果想脫離六道輪迴,在生活當中,一切事情一定要看淡,不要那麼執著,也不要去分別。與我們不相干的,可以不聞不問,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那就壞了。這個就是講你要看破、要放下。所謂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十法界、六道的現象,我們明瞭;六道裡面的形成因果,我們懂得。它是怎麼來的,怎麼回事情,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就好。明瞭之後,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叫做放下。

  世間最難放下的是恩怨、債物,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是最難放下的。可是你要懂得,如果你放不下,就繼續搞六道輪迴。佛給我們講,因果通三世,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你會懂得怎麼做人,怎麼處事。譬如我們欠人家的錢,我們一定要還,為什麼?這一生不還,來生還要還,跑不掉的。人家欠我們的,我們最好不要了。阿彌陀佛接你到西方世界,你還想到某人還欠我錢,還沒有還,那你就去不了了。你為這一點點的小事情,又去搞六道輪迴,這是太不值得了。這是懂得因果,曉得怎麼做法。

  別人有恩對我的,我們要報答、要報恩;別人跟我們結怨的,我們這就了了,一筆勾消了,不要再問了。見到冤家對頭也點頭、也歡喜,不計這些舊事,所以你的日子就過得很幸福。這是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人,應該怎樣處事,這叫修行。把我們所有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作法,都修正過來。起心動念都想到一切眾生,想到大眾,不必想自己。自己每一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人生在世間很短暫,實在講,生活愈簡單就愈幸福、愈快樂,你的負擔就很輕,你的心容易得到清淨。你要貪圖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什麼代價?妄想、分別、執著,這些都是事實,諸位仔細去觀察,仔細去思惟,你就明瞭了。

  所以聰明人要過佛菩薩的生活,諸佛菩薩的示現,就是給我們做一個生活最好的榜樣,教給我們做一個明白人。學佛實在講,就是學做一個明白人而已。對人、對事、對物,過去、現在、未來因緣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難的,剛才講了,這個裡面的因緣錯綜複雜,無量無邊,我們沒有法子覺悟。從哪裡做起?不曉得。經論太多,也不曉得從哪裡讀起,也不知道從哪裡學起,難在此地。所以佛法,學佛一定要親近善知識,要親近這些過來人。他們可以提供修學的經驗,給我們做參考。

  而在這一些書籍當中,學佛入門最初下手,實在講最好的是《了凡四訓》。它雖然不是佛經,可是印光大師當年在世,一生當中極力提倡。這裡面所講的道理,所說的這些方法,都是佛在經論當中所宣說的。所以這一部書,老和尚在一生當中,雖然他是淨土宗的祖師,一生做為一個念佛人的榜樣,他提倡這一本書,是挽救這個時代,大慈大悲!我們要深深體會到老法師的苦心。怎麼樣在這個時代當中救自己,救這個社會,救這個世界。你只要能依照《了凡四訓》去做,把這個方法再介紹給別人,你就在行菩薩道。經論當中是散說,說得很多,說得很廣,並不集中。而且講得比較深,如果沒有人詳細講解,我們雖然看了,往往是粗心大意,疏忽掉了,沒有注意到。《了凡四訓》,可以說把經論裡頭,這一些部分的精華集中起來,詳細來說明,這是它的好處,我們可以把它當做論來讀。佛教裡面的論有兩種,一種叫釋經論,一種叫宗經論。釋經論是解釋經的,宗經論是經裡面重要的思想,用它來發揮。《了凡四訓》就等於是宗經論,像《瑜伽師地論》一樣,《大乘起信論》這些都屬於宗經論。沒有離開如來的真實教誨,我們應當極力提倡,繼續印光大師未竟的事業。我們要認真努力,依教奉行。

  台灣這幾年,做得很積極。不但我們有錄音帶流通,現在還有做成CD。還有一些同修發心,很難得,把它做成廣播劇的方式來傳播,這個使大家聽了就更有興趣了。在現代這個時代弘法,我覺得很有必要。如果說是法師講經,你在電視當中,一個畫面呆呆板板,一、兩個小時,要不是真有道心的人,他不行,他不要再看。如果用廣播劇的形式,研究討論的形式,有問有答,那個就比較輕鬆多了。好像參觀、觀摩這一個研究討論會,就活潑生動的多。在現代,我們傳播佛法,就有改進的必要。

  這個書,我們此地還有不少,原文不多,我那個講記不曉得比原文多多少倍,諸位看到這麼厚厚的一本。最好能夠在家裡教子弟去學習,同時也讓他學中文,現在中文很重要。我這次在洛杉磯、在德州,有一些同修告訴我,很多美國人都認真的學中文。為什麼?眼看著中國強大起來,你要跟中國打交道,你不懂得中國的言語、文字,那你要吃虧。

  南洋,馬來西亞過去是排斥中文的,用種種方法來同化中國的華僑,限制華語,不准學生念中國書。現在,聽說連他們的高官,都要學中文了,見到中國人也講中國話了。理由很簡單,中國大陸這麼大的土地,那麼多人口,是世界上第一大市場。他要想作生意賺錢,佔有這個市場一部分,你不學中文怎麼行?所以中文將來會普遍全世界。學中文,念什麼書最好?念《了凡四訓》最好。學佛,念《無量壽經》的講記最好。

  我想我們再有一年的時間,《金剛經講記》可以印出來了。這一邊的同修非常難得,替佛法做了一個大功德、大好事,就是將錄音帶變成文字。《金剛經講記》已經做出來了,我要看看,當然還需要修改。我把它改完之後,就可以出書。份量是現在《無量壽經講記》的一倍。《無量壽經講記》,那邊我看到擺的有兩套,精裝本這麼厚四冊,《金剛經講記》是八冊。可能是過去一直到現在,《金剛經》註解裡頭,份量最大的了。從前老的本子,江味農居士的《講義》份量最大,我們這個出來,比他要增加很多倍。

  學中文,從這些地方學好,這些文字都是白話文,很淺顯,不難懂。明瞭之後,一定要把這些道理、方法,應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真正得利益,真正得受用。幫助我們看破,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後我們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學習諸佛菩薩遊戲神通,真的是自在快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不為自己,為眾生。為自己很辛苦,為眾生很快樂。為什麼?為自己,自己有得失之心,患得患失,這個非常痛苦。為眾生,自己沒有得失,事情做成功、做圓滿,眾生有福;做不圓滿,做不成功,我們自己也沒有過失,反而覺得輕鬆,沒事做了!「好事不如無事」,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

  但是我們不能錯解了,好事不如無事,什麼事都不做,把一切事情都推卸了,那你就錯解這個話的意思。因緣聚會,我們一定要做;沒有這個緣份,我們不是求著去做。即使連弘法利生也是如此,這個地方有道場,有這麼多同修,大家來邀請,這是因緣聚會,我不能說:「好事不如無事」,你來請我,我也不去,那這個觀念就錯誤了。這個地方沒有道場,「你們去建道場,請我講經」,那就是多事,這個不可以的。那個作法,就是攀緣,不是隨緣。隨緣就自在,攀緣就很辛苦。所以一切緣具足了,這個是我們應當要去做的,要認真努力把這個事情做好。緣不具足,絕不勉強。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的生活就自在了。所以生活以及生活環境,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宇宙人生,真正明瞭,真正懂得,事事都能與真相相應就自在。諸佛菩薩的生活,無非就是顯示這個境界給我們看。

  特別是《華嚴》,去年館長回到台灣,我也沒想到,她找我講《華嚴經》,這個是我沒有想到的事情。在她病重的時候,還一再要求,希望《華嚴經》能講圓滿。她也曉得這一部經講圓滿,非常不容易,這個部頭太大了,份量太多了。如果說每一天講一個半小時,至少要講五年。那還是略講,還不能細講。古時候,清涼大師一生當中講五十遍,他老人家長壽,活了一百多歲,一百好幾十歲,真是長壽!。他那個講法,是在寺院裡,跟出家眾講的,出家眾沒有事情,去上學一樣,一天講八個小時。那個決定不是普通人,一天上八個鐘點課,不容易!一年講一部,諸位就了解了,一天講八個鐘點,一年講一部;一天講兩個鐘點,就四年講一部;如果講一個半鐘點,豈不是要五六年!天天不能間斷,所以這一部經講圓滿是相當不容易的。在中國佛教史上,法師講任何經典都沒有記載;但是講《華嚴經》,佛教史上有記載。這是我們佛門當中的一樁大事,所以一定要在一個地方,不能多。長年累月的,這一部經才能完成。這一部經在佛法,確確實實是根本法輪,是佛法的根本法。裡面的義理,通一切法門,所以你學了《華嚴》,哪一宗、哪一派,你都能貫通。理論齊全、圓滿。修行的方法,講得非常周詳,在修行方法裡面,講了兩千多種方法,末後歸結到念佛法門。

  「念佛」,《華嚴》的「德雲比丘」,《四十華嚴》叫「吉祥雲比丘」,翻譯的人不一樣,翻譯的名詞不同,是一個人,德雲就是吉祥雲。他跟善財童子說了二十一種念佛門。這二十一種展開來,就把所有法門全部包括了;換一句話說,任何一個法門都是念佛法門。念佛,我們今天看到這兩個字,立刻就想到,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叫念佛,可是德雲比丘開示,不是這個意思。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是一切念佛法門中的一種。其實念佛,你要懂得念佛兩個字的意思,什麼叫念?什麼叫佛?佛是覺,佛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覺的意思。念,念是現在的心。你看中國這個「念」字,「念」就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在這一念心,你要是覺而不迷,就叫做念佛。不一定要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天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迷而不覺。迷而不覺,不叫念佛。所以古人講:「你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你沒有念佛!念是今心,佛是覺,我們現在的心不覺,還是迷惑顛倒。可見得這個念佛不是在口上。口上念得再多,是喊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淨宗講的念佛,要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今天念,念了不相應,所以它不管用。什麼叫相應?就是與「覺」相應。你現在這個心裡頭覺悟,不迷,口念,心覺,這就相應;口念,心迷,不相應。心什麼迷?心還是是非人我,還是貪瞋痴慢,這就不相應了。覺心裡面,如果我們嚴格的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覺。我們口念佛,還是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覺。所以古德稱我們喊破喉嚨也枉然,不是譏笑,他講的是事實,我們不相應。平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也不曉得跟誰相應?是不是我們口裡念佛,心裡想佛,這大概相應了,其實那還不算真的相應。真的相應是與覺性相應,也就是《無量壽經》上經題裡面講的覺正淨,你與這三個字相應了,就是念佛,就真念佛了。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跟這個相應才行。聲聲阿彌陀佛,都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執著;你有執著,你的心決定不清淨。平等,沒有分別;有分別,是絕對不平等。那覺?就沒有妄想。你看看這三個字,就是破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覺破妄想,平等破分別,清淨破執著,你能夠聲聲佛號跟清淨平等覺相應,這才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無量壽經》這個經題太好了!夏老居士會集也會集的真好,全是經題的原文,不增不減,這在會集裡面來講,這功夫真的是到家、一流了,我們念佛要這樣念法。這個念法,那你必須要真正看破、放下,知道世緣是假的,一切隨緣,一切都不分別,都不執著,一切就是隨他去,你才真正能得自在。一定要認識清楚,這個世間什麼都帶不去,連這個身體都帶不去。等到臨命終時,才曉得帶不去的時候,那是遲了,來不及了。現在就要覺悟,現在就要放下。你真的能放下,你真的得大自在。你的生活過的日子,就是佛菩薩的日子,就不是凡夫,真的是超凡入聖。

  然後我們有能力自度,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生活,自己應該怎麼做。也能夠度他,度他就是知道怎樣幫助別人。這個雖然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假的,一生也很有意義,也很有價值。那我們說意義、價值,隨順眾生說的;如果自己感覺到,我這一生很有意義、很有價值,你又分別、執著了。這一分別、執著,就變成六道裡面的福報,來生得善報享福,就變成這個了。這種意義、價值確實是有,但是我們自己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金剛經》上講:「若無其事」,你就超越了。超越了,就變成功德,功德跟福德,就是一念之間。你做的這些事情,一般講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如果你有分別、執著,就是福德;離分別、執著是功德。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說,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做的是一樣的事情,就在那一念之間。如何把我們一生所修的福德,變成無量功德,你要會轉變。怎麼個轉變法?不分別、不執著,就轉變了,就這麼一點點,可見得凡聖是不隔毫釐。我們在古大德著書裡面常常看到這一句話,不懂什麼意思;真搞明白了,真的是不隔毫釐。就是那一個觀念上的轉變,我們就能得大自在,就能得真實的利益。這個真實利益,不僅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樣念佛求生淨土,個個成功,往生的時候,品位一定高明。

  館長,佛接引她往生了,我們跟她約定,我們今天送她往生,我們將來往生,她一定要跟阿彌陀佛一起來迎接我們,這個她同意了,她很歡喜的,好,我們就這樣約定。一般人過世,我們常講:「九泉之下,地下有知」。館長往生是常寂光中,那完全不一樣,這就要懂得,怎樣把自己一生修積的福德變成功德。她在生病的時候,我常常教她轉念頭,跟她講了很多遍,她印象很深,「你又跟我講這個」。印象一定要深,才能夠放下萬緣,才能夠把分別、執著捨掉,她一生修積的福德全變成功德。所以你過去一生修的那個福德不要緊,你什麼時候轉,把你從前的統統都轉過來了,不是只轉今天,昨天的沒轉,不是的,一轉一切都轉了。很要緊、很要緊!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修積無量功德。也不是我們這一生一世,過去生生世世所修的,就在你一念之間,全轉過來了。所以你的功德不可思議。你不要覺得,我沒有做什麼好事,你這一轉過來之後,功德就不可思議。所以念佛積功累德,《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你統統具足。

  即使一切不認識字的,沒有聽過經教的,像倓虛老法師跟我們講的這幾個人,這幾個往生的,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的,諸位明白我今天給你講的這些話,你就懂得,他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可思議。這一生雖然是貧窮,甚至於非常的卑賤,沒有地位,沒有機緣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可是他過去生中,累劫以來所修的,他一念轉了,統統轉過來了。你看他一生,你看不出來,過去生中你見不到。一轉一切轉,只要他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轉了。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五欲六塵當中,何必還要再搞分別、執著?過去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利害,所以胡作妄為。現在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你要作菩薩,作菩薩就是作個明白人,不再幹糊塗事了,這就是菩薩。菩薩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也穿衣、也吃飯,也照樣幹活,沒有兩樣,就是念頭不同;念頭不同,果報就不一樣,身心健康。

  所以我常講,我們不能生病。館長住醫院,我看到非常難過,我跟她講,你的體力這樣衰,你是吃西藥吃了五十年,那個副作用。她點點頭,說對。我們這個談話,意思是什麼?意思是決定不要吃西藥。你吃西藥,後果就是這樣的。館長表演給我們看,大慈大悲,現身說法。實在不得已吃藥,中藥好,中藥溫和,最好是不吃藥。如果感覺到有病的時候,有病怎麼治?斷貪瞋痴,斷妄想、執著,因為這是病根,所有一切疾病、病毒的根源,我們把這個斷掉,把這個淡化掉。以真誠、清淨、慈悲,這是最好的滋養,恢復我們的體能,你用這個。都在念頭上轉,有沒有道理?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我們所根據的原理。《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把最基本的原理、原則告訴我們。我們聽了之後,要會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治病上,應用在身體健康上。

  我們養身可以不必依賴醫藥、補品,那都是假的。我們依靠什麼?斷貪瞋痴,修真誠、清淨、慈悲。這是佛法裡頭養身之道,達到登峰造極,世、出世間沒有能夠相比的。看看自古以來,那些真正修行人,真正的大德,他們日常飲食都是粗茶淡飯。我們現在人看的時候,去檢查化驗化驗,一點營養都沒有;今天講求這個營養、那個營養,都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他們過的日子都在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遠離這些,人家不老、不害病、不死,他走得很自在,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坐著走,站著走。

  我在受戒的時候,我們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有一個修行人預知時至,他要往生了。他召集大眾,說他要走了。他就問大家,他說:「往生有坐著走的,你們知不知道?」大家說知道,聽說過,也有人見過。「站著走的?」也有。他翻一個跟斗,頭朝下,腳朝上,「這樣走的,你們有沒有見過?」沒有聽說過,他就走了,遊戲神通,真的得大自在!那我們想一想,他們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不能的原因,沒有能捨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能夠依教奉行。

  所以你要深深相信,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大乘經裡面,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真正明白這一句話,真正懂得這一句話了,你什麼疑問都沒有了。所以佛叫做「無依道人」,不依靠別人,完全依靠自己。這是佛法講的頂天立地,不依賴人。佛給我們講,這是真話,這種教誨是真實的加持,是真正的保佑。依靠別人,依靠什麼人,都靠不住。到最後,你都要落空,你都會悲哀,你失掉了依靠;一定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真誠、清淨、慈悲。如果說《無量壽經》上,你就依靠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彌陀,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唯心淨土,唯心淨土就是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所以是真實不是虛妄的;十法界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

  所以希望同修們,我們學佛要在這些經句上注意,要在這些地方體會,要把體會所得的,應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上,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應酬上。我們要過一個菩薩的生活,過諸佛如來的生活,這就度他了。表現這個樣子,這就是度人。所以佛在經上常常教給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樣子給別人看。人家看到你這個樣子,這個樣子好!最好的樣子,看到你生活很快樂,每一天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看你一生不生病,看你年年都不老,這是好樣子!無論你是過什麼生活,你是幹的什麼工作,你能夠做出這個樣子給人看,你就是菩薩了,你就是真正在行菩薩道,人家會向你請教,你為什麼不生病?你為什麼年年看起來不老?為什麼看到你的精神體力愈來愈好?他向你請教,你就給他講開示,所以演後頭才說,說了他才會相信,因為他有求於你。你就告訴他,這個叫弘法利生。所以演真的是自利利他,說完全是利他,與自利不相干。表演裡頭就有自利利他,就是行菩薩道,就廣度一切眾生。我們明白了,學了要真幹。要有信心,不要害怕。即使今天有一點病痛了,人家勸你去看醫生了,你真的有信心,信佛、信菩薩,我就不去了。

  我們在新加坡,我也講過很多遍,李木源居士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七年前他生病了,去檢查,一檢查得的是癌症。醫生告訴他,他的壽命只有六個月。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從小學佛。知道這個事情了,也就等於預知時至,所以他是做生意的人,把他的生意、財產,統統轉給他太太,讓他太太去經營,自己就準備後事。身上一分錢也不帶,他不看醫生,他也不吃藥,天天念佛,等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今年第七年了,阿彌陀佛還沒來。他再去檢查,那個醫院的醫生,搖頭說不可思議,他那個cancer沒有了。所以他發心,我活一天,我替佛教做一天工作。他也不拿報酬,他在佛教居士林做了不少事情,一分錢報酬都不要。只是中午,可能晚上在居士林吃一餐飯。

  全心全力來護持佛法。每一年請我去講經,從前年下半年開始,辦培訓班,都是他搞的。現在這個身體愈來愈好,所以館長的事業,交給李木源去做了。前面三十年是館長護持的;後面就是李木源在做了。得了這麼重的病,居然再去檢查,沒有了。他沒有找醫生,也沒有吃藥,也沒有想要求壽命,沒有想求自己身體好,沒有,念頭都沒有。只是活一天做一天,歡歡喜喜,隨時隨地等阿彌陀佛來接引。所以我想,他後面壽命還很長。往後護持的工作,這個責任很重。所以他說,我們一切要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福報大。不靠佛,靠任何一個人都靠不住,一定要靠佛,對佛要有信心,有堅定的信心。佛在哪裡?這一本《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我們每一天讀誦,就如同面對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的開示,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訓。我們要用這樣真誠的態度來讀誦,這才能有感應。

  過去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一分感應;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感應。展開經卷,如同面對彌陀,要以真誠、恭敬心來讀誦,接受佛的教訓。常常能夠記住,在生活裡頭依教奉行,這比什麼都重要。時時刻刻要念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這一生生活就有方向、有目標,有一個原則可以遵循,不至於迷失了自己。

  今天因為準備錄音,把時間耽誤掉了,我是怕同修們,還有事情急著要去辦,時間拖得太長,大家也不好意思。明天是什麼活動?明天三時繫念,後天還有個聚會,還有兩次聚會,很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下面還有兩次聚會,這一次我們都要談談,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認真的修行才能夠得到真實殊勝的利益。我們的舊觀念、舊思想,如何能把它改過來。今天跟諸位講的,把我們無始劫以來,累積的那些善根、福德,怎樣轉變成功德,非常重要。然後你才真的明瞭了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想想這三條,自己統統具足,往生就有信心了,跟阿彌陀佛就愈靠近一些。好,謝謝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