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發揚宗教教育 促進安定和平  (共一集)  2017/9/28  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  檔名:21-780-0001

  尊敬的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閣下、世佛聯主席宛納梅提先生、各國大使代表、各位宗教領袖、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今年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和平會議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聚會,我們紀念已故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陛下,懷念他對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貢獻;我們聆聽了古今治國寶典《群書治要》的理念與實踐經驗;我們探討了多元宗教教育與和諧的密切關聯;我們了解了多元宗教教育如何化解衝突、促進和平,以及宗教之間的關係、宗教與環境的關係;我們共同祭祀了世界各族的祖先,這在教科文組織是一項創舉;我們聆聽了傳統文化與水結晶的報告;我們聆聽了世佛聯弘揚佛陀教育與促進世界和平的實踐經驗。如此多元而豐富的內容,顯示本次的國際和平會議,在促進世界和平的理論與實踐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成果也特別豐碩。

  在本次會議即將結束之際,我想再次強調宗教教育當中「一體的愛」的重要性;以及在實踐當中,必須「重義輕利」;同時,基於對因果法則的了解,所以能夠做到「安分不爭」;然後,我想舉出落實宗教教育的案例,來證明其可行性。

  一體的愛

  誠如我之前所說的,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普世教育。世界各宗教的核心都是仁慈博愛,而仁慈博愛的根源是因為大家是一體的,如同身體的五臟六腑與四肢百骸一樣。當牙齒咬到了舌頭,舌頭不會去報復,因為它們是一體的;當左手受傷了,右手自然會去撫慰左手,不需要任何理由,因為它們是一體的。同樣的道理,了解到無量的眾生跟我們自己是一體時,我們的慈悲就是沒有條件的,能夠平等的愛護一切眾生,這就是真心。當真心流露出來時,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些性德就自然現前。

  在各宗教的典籍裡,都有類似這樣的記載:看到有人遭遇苦難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體會對方的痛苦而伸出援手,所謂「人饑己饑,人溺己溺」。這種惻隱之心,是人性當中本來具有的,這就是所謂的「良心」(真心),也就是「一體的愛」,也就是「神性」。將這種良心發揚光大,人人都能成為聖賢君子。但是人們的良心容易受到物質欲望所蒙蔽,而變得自私自利,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所以就需要宗教教育來教化人心。宗教教育的內容包括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聖賢教育。而宗教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使人回歸到本性本善的良心、回歸到一體的愛、回歸到神性,那時,人就與神合而為一,就是聖賢,就生活在純淨純善的天堂當中。

  重義輕利

  回歸一體的愛,在實踐方面,必須做到重義輕利。所謂的「義」,就是正當的行為,乃是依循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去實踐的行為。

  自私自利是當今世界種種問題的根源。中國古代聖哲孟子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就已經看清楚了這個問題。有一次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梁惠王問他:「老先生,您從老遠的地方來到我的國家,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利益?」孟子回答得很好:「王何必談利呢?還有仁義啊!」孟子不願意談利益,他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如果一個國家,從領導人到老百姓都在爭奪利益,這個國家就很危險了!國家如此,家庭亦然,如果家庭中夫妻、父子、兄弟都在互相爭利,那麼這個家就不成為家了。

  如果人們只重功利,不講道義,為了滿足自私自利,背棄了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育原則,有利可圖時就是朋友,利益衝突時就是敵人;有利可圖就聯手,利益衝突就消滅對方,這樣的社會,人民無論貧富,都生活在不安、痛苦之中,這樣的風氣真的是禍患無窮!要扭轉這種頹勢,就必須振興宗教教育,端正世道人心,提倡重義輕利。將道義放在第一位,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人才會清醒,才會深刻了解:遵循倫理道德,人才活得心安理得;遵循因果法則,人才能改造自己的命運;學習聖賢教育,人才能提升自己的靈性,獲得永恆的真實快樂。如此落實,人才能恢復良心、恢復一體的愛、恢復神性。

  安分不爭

  在前述四種普世教育當中,因果教育特別重要,但恰恰是最受忽視的環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因果法則是古人普遍接受的一種觀念。但是現在人目光短淺,又利欲薰心、急功近利,往往不相信因果報應。然而,因果法則是宇宙間運行的自然規律,不會因為人們不相信就不產生作用。「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要經歷足夠長的時間醞釀,善惡報應會分別顯現在作善和作惡者的身上,絲毫不爽。

  舉例而言,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必須知道獲得它們的原因和方法。具備了因,加上種種適當的助緣配合,才能得到果,這不是強求所能得到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是它們的因果關係。如果能夠堅持,按照這樣去布施,這三種福報都能得到。

  就財富而言,一個人今生能得多少財富,跟他今生與過去生所做的財布施密切相關。所以命運是存在的,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該是你的,終究你會得到;不該你得到的,你怎麼爭也爭不到。所以福報是修來的,不是爭來的;爭,不但對自己沒有好處,反而會傷害自己。了解這個原理,人的心就安了,就會安守本分,不會作非分之想,更不會為了發財而違法亂紀、鋌而走險了。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但是命運不是定數,而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一個人毫不行善,而是不斷造惡,那麼他的福報與好運很快就會消耗完,接著來的是無盡的災難與厄運;反之,如果一個人努力斷惡修善,那麼他的命運就會愈來愈好,災難與厄運會很快度過,福報與好運會綿延長久。明瞭這樣的因果關係,人自然會重義輕利,因為他知道,注重道義所修的是福報的因,將來自然會感召福報;爭奪是受苦的因,將來必定會感召苦果。

  中國古代有個安分不爭的故事傳為佳話,後來編成《六尺巷》的戲劇,勸勉人落實禮讓的美德。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故事的主人翁是當時在朝廷擔任高官的張英,他一生為人處事以「敬慎」為懷。有一次,張英的老家與鄰居吳家,為了住宅基地的問題發生爭執,彼此不肯相讓,地方官員也勸解不了,於是張家的總管寫信派人送到京城,向張英報告這件事。張英回答給家人只是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家人主動退讓了三尺;吳家見了深受感動,也退讓了三尺,於是兩家之間留出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張英之後,張氏家族世澤綿延、人才輩出,明清兩代近二十世,族中秀才以上功名者近千人,其中進士二十六人,舉人八十九人,貢生、國子監生七百餘人,呈現了「父子宰相」「三世得謚」「六代翰林」的光榮景象。凡此種種,都與安分不爭、厚德載物的敦厚家風息息相關。

  這個故事給予我們很重要的啟示,正與我們本次會議的主題相應:選擇惡性競爭、鬥爭、戰爭,人類有受不完的災難;放棄惡性競爭、鬥爭、戰爭,人類有享不盡的福報。這完全符合宗教教育與因果法則,值得大力宣導,普令世人覺醒。

  落實宗教教育的案例

  一、傳統文化教育中心

  二OO五年,我在自己的家鄉成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向小鎮的四萬八千居民宣揚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三個月的時間就成效卓著:家庭裡婆媳紛爭解決了,家庭和睦;鄰里之間的紛爭沒有了,鄰里和睦;社區大家不再丟垃圾了,社區整潔;商店不再有人偷竊,商店安寧;離婚率和犯罪率都大幅度的下降,小鎮祥和。有一個外來的人將錢包遺失在出租車上,出租車司機拾金不昧,將錢包送到警察局。失主得到錢包之後非常歡喜,取出很大的一筆錢來酬謝司機,但是司機拒絕接受。司機說:您不用給我錢,這是我應該做的;如果是從前,我會把錢包裡的錢佔為己有,不會還給您,但是我自從學習了聖賢教育之後,知道做人的道理,不應取非分之財,所以我把錢包還給您——不止我會這樣做,我們小鎮上每個出租車司機都會這麼做。從這裡可以看到,接受過普世教育的人,確實能夠回歸本善的良心,做到重義輕利,安分不爭,這才是最吉祥的人生。

  二、道德講堂

  這裡所謂的「道德講堂」,是指提供安穩的食宿環境,讓人放下一切牽掛與干擾,七天的時間裡,專注於學習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如此的密集學習,效果非常顯著:七天之內,惡人改惡向善,暴戾的人變得和善,貪婪的人戒除貪心,忤逆的人變得孝順,婚姻面臨破裂的人和好如初……許許多多人的人生價值觀產生了重大的正面轉變。這充分顯示人性本善,人是教得好的,只是沒有遇到正確的指導而已。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再度得到了肯定。

  三、幸福企業

  企業落實四種普世教育,員工定期輪流學習。企業以員工的幸福與顧客的滿意為目的,不以賺錢為目的。整個企業就是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老闆是大家長,員工都是家人,彼此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發揮一體的大愛。如此,雖然不強調營利,結果企業的利潤自然不斷增長;雖然不強調解決問題,結果企業的許多問題自然消失於無形。

  四、新加坡宗教團結

  一九九九年,我們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用的是佛教的「四攝法」,也就是四種公共關係法。第一個「布施」,多送禮、多請客,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第二「愛語」,講真正對別人有幫助的話;第三「利行」,做真正對別人有利益的事情;第四「同事」,具有共同的理想,從事共同的事業。九大宗教互相學習彼此的教義,互相參加彼此的大型活動,時常聚會交流,真正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新加坡政府非常歡喜,特別加以表揚,這對新加坡的社會安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圖文巴宗教團結

  二OO二年,我在澳洲圖文巴市成立「澳洲淨宗學院」,開始做團結宗教、團結族群的工作。我們每週六舉辦溫馨晚宴,準備美味的素食餐飲,免費招待任何願意前來聚餐的人。晚宴上還有餘興節目表演,也有宗教教義的分享,在這個交流的平台上,大家互相認識,加深友誼。圖文巴也舉辦青年學習營,參觀各宗教的活動場所;宗教領袖定期聚會研討;各宗教代表固定時間在廣播電台播講宗教教義。圖文巴各宗教代表與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區宗教人士一起,從各自宗教聖典裡粹選精華三百六十小段,合集成為《宗教經典三六O》,方便各宗教人士互相學習彼此的教義。圖文巴有志之士共同發起,希望將圖文巴構建成全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從二O一三年到二O一六年,圖文巴代表團連續四年在教科文組織匯報和諧的成果。今年三月,教科文組織九個國家大使代表訪問圖文巴,印象非常深刻,認為確實是落實了和諧的理念,做出了和諧的榜樣。

  結語

  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說:「歷史的發展是先有宗教,然後科技再從宗教中衍生出來。科技從未能夠替代宗教,並且我預計,它永遠不能替代宗教。」由湯恩比博士這段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宗教教育是人類不可欠缺的。

  我從事宗教團結與宗教教育將近二十年,經驗告訴我,宗教教育確實能夠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關鍵在於宗教之間必須時常交流往來,增進彼此之間的認識與情誼,才能真正達到效果。因此,多年以來我一直期望有人能夠成立宗教大學,培養宗教教育繼起的人才,讓這些人才在一起學習,互相交流與觀摩。現在,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準備設置「和諧博士」學位,請各宗教領袖推薦二十五位博士生,既深入學習自己宗教的教義,同時也聆聽其他宗教的教義。幾年之後,希望成立宗教學院,乃至進一步成立宗教大學。從這裡培養出來的各個宗教傳教師,將在網絡電視台講解宗教經典,讓全世界人都能收聽。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計畫!希望有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將宗教教育的理念發揚光大,進一步團結各宗教,造福全人類,這將是宗教教育對世界做出最傑出的貢獻。

  最後,虔誠祝願宗教教育普遍全球,帶來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天下太平!祝願在座的各位身心健康、六時吉祥、光壽無量!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