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社會人心系列(二)—迷信、理智、人生價值 (共一集) 1998/1 台灣緯來電視台 檔名:24-012-0001
諸位觀眾大家好:
有人提出來,現代有許多科學家,研究科學的專業人士,對於世間許多事物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如果不是他自己親證,他就決定不相信。例如:鬼神之說、因果之說,他問:「這個態度是不是理智的,有沒有什麼可疑之處?假如接受因果之說,命運、鬼神之說,是不是就是迷信,是不是就是無知?」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無論是做學問,尤其是學佛,佛法一再告訴我們「破迷開悟」。換句話說,佛法就是破除迷信、破除迷惑,這是佛法教學的目的。
說到迷信這兩個字,它是挺有趣味的。「迷」是不明白,「信」是你相信了,凡是沒有把事情搞清楚、搞徹底,你相信了,都叫做迷信。我們要問問,以佛教做個比喻,你對於佛教是不是很清楚、很明白了?如果對於佛教確確實實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你就相信了,你就皈依了,你就去磕頭作揖拜佛了,這是迷信,沒錯!換句話說,你對於佛教並不了解,你就說佛教是迷信,你就對佛教有許多批評,你還是迷信。你們想想對不對?沒搞清楚,你信是迷信,不信也是迷信。必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信是正信,你不信也是正信。你清楚、不迷了,你信它有,這個信是真的,你信它沒有也是真的。迷信兩個字是這個講法,這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
佛教究竟是什麼?如果說佛教是宗教,他已經是迷信了,你信是迷信,不信還是迷信。為什麼呢?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什麼呢?過去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這是一個內行人說的,是一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人說的。為什麼說「而為今時所必需」呢?試問問,今世之人,不但是今世,古時候也不例外,人是不是希望對於宇宙人生都能搞清楚、搞明白,都能過到幸福、美滿、好的生活?整個佛法就是教我們這些事情。所以佛法實實在在是最圓滿、最究竟、最優良的教學。
我們對佛稱之為老師,大家雖然口頭上還是這麼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可是意思不懂得,所以他是迷信。「本師」,師是老師,為什麼稱本師呢?創始的這個老師,這種教育是他提倡的,是他創始的,我們稱他作根本的老師。「南無」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皈依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從一切錯誤的回過頭來,我們聽這個老師的,接受老師的教導,這個老師教導我們純真無妄,「南無」是這個意思,「本師」是這個意思。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他是人。
我們佛弟子供養釋迦牟尼佛形像,是紀念的意思,不忘本,跟中國人家裡面供祖宗牌位一樣,祖宗雖然離我們很遠,幾千年、幾百年,我們後人還是念念不忘祖宗之德,你說這個心地多厚!很遠的祖先,我們還念念不忘,眼前的父母,那有不孝順的道理!那有不恭敬、不奉養的道理!
儒家對於祭典非常重視,這是維繫社會風氣,「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風俗才能淳厚,所以它是教育。祭祀祖先,教育的意義大過祭祀的意義,用祭祀這種方式,達到教化社會的目的。所以你要把它當作教學來看待,這個意義就很深很重。
現在大家不提倡祭祖,提倡什麼呢?每年教師節,還提倡著祭孔,再就是祭祀忠烈(替國家有貢獻的這些死難的人)。但是你要曉得,祭老師、祭忠烈,它的根本是祭祖。一個人對於祖先都忘掉了,都沒有一絲毫敬意了,去敬老師、敬忠烈,你們想想是什麼味道?假的,騙人的,不是真的。對父母不能盡孝,對老師還會奉事,那是巴結,必有企圖。他如果沒有企圖、沒有目的,他不會這麼做法。祭忠烈也別有用心,不是真心的。所以要有根有本,如果他能夠紀念祖先,念念不忘祖先的恩德、父母的恩德,他敬老師、敬忠烈,那是出於一片真誠的表露。
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到清朝,人民生活當中,實在講國家教育裡頭,祭祀是佔在第一位,所以它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皇帝作表率,有太廟是供他們的祖先,百姓有祠堂,人人都愛祖宗,人人都念祖宗之德,都希望光大門楣、光耀祖宗。在社會上不敢做壞事,做壞事,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祖先。你想想這個約束的力量多大。
社會道德的建立,根本就在祭禮上,所以中國的禮是以祭禮為主。五禮裡面,祭禮是擺在第一,祭禮稱為吉禮,吉祥!帶給整個社會安和樂利,吉祥、安定、和平。今天大家把這個疏忽了,不講求了,只知道社會動亂,憂慮如何能夠安撫、解決這個問題,他不明瞭這個大道理的存在。古人怎麼做的,做了幾千年,我們要想想這裡頭必有很深很大的道理。怎麼能夠說古人的東西都不合現代了,古人的東西舊了,都應當淘汰掉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個觀念迷信。對於古聖先賢這些教誨、這些作法,不明瞭、不清楚,就一筆抹殺,用「舊東西」把它淘汰掉,這不叫迷信嗎?
真正明瞭之後,不但要提倡,而且要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怎麼樣來給它改良、給它淨化,對於這個社會,對於整個人類,共存共榮,幸福和平,決定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所以早年我還沒有出國的時候,有一些法師到國外去弘法,我認識的,交情比較好的,我給他送行,我囑咐他,而且特別勸導他,到國外不要建寺廟。他們聽得很奇怪,那去幹什麼呢?我說你去建祠堂,提倡孝道。建祠堂,祠堂裡面可以講經說法,不要用寺廟,祠堂已經突破了宗教的界限。在外國的中國人,總對祖宗還有這麼一點印象。祠堂,自己祖宗牌位供到那裡,不管他信什麼教,他都會來。所以用祠堂來作為弘法的中心,弘揚中國傳統的文化,這有意義。他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說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那來的師道?今天師道沒有了,原因在那裡?沒有孝道。這我們要清楚、要懂得,你要想復興佛法,一定先提倡孝道。
佛法大家知道,是從印度傳過來的。當年印度這些高僧大德並不偏愛中國,學佛的人,心是清淨的、平等的,他們把佛法向四面八方傳播。為什麼以後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反而超過了印度,其他地方傳播的,都湮沒而不彰了,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在那些地方沒有孝道的基礎,就好像植物一樣,水土不服,移植到那裡,沒有多久都枯死了。中國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佛法沒有來,我們就提倡孝道,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你們看大乘經典,特別是戒經,戒名為孝。
佛家的修學,第一部經典,大乘經典第一部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的孝經。「地」是什麼?心地,「藏」是寶藏,心地寶藏就是孝親尊師。你不孝父母,怎麼會尊敬師長?所以祭祀,我們祭孔、祭老師,一定是奠定在祭祖先的基礎上。人要不知道紀念祖先,你搞一切,那都是諂媚巴結,別有用心,別有企圖,真的叫自欺欺人,那有這種道理?佛法雖然講平等,但是在事相上也是由近而遠,先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後再擴大,孝敬一切眾生的父母,是把孝發揚光大,光大到極處,就是作佛了,就成佛了。我們在平常佛學講座裡面,都講得很多,也講得很透徹。
迷信這兩個字,一定對它的含義搞清楚。他說我們迷信,學佛迷信,他自己本身迷不迷?他本身也迷信,而且他迷的比我們加了一倍,他是「迷迷信」,諸位仔細想想就明白了。所以不管是世、出世間法,必須要把它辨別清楚,搞清楚、搞明白,然後那個信就是真信了。你的態度,你的評論,自然就中肯了。如果是說一定要親見的才相信,沒有見到的就不相信,這問題嚴重了。為什麼呢?你的父母見到了,祖父母也許見到了,曾祖父、高祖父沒見到,沒見到就沒有了,那有這種道理呢?世間所沒有見到的東西太多了。科學家不斷的在發現,還沒有發現的,這個時候你不相信,等到底下科學家發現了,這才相信。還沒有發現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所以佛跟儒講到修學的態度,他們講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於不知的東西,存疑,存疑不是否定、不是不信,是打個問號繼續不斷去努力、去探討、去研究,這個態度是正確的。這是真正智慧,真正求學的態度。
鬼神這個事情有沒有呢?可以打個問號。你不能否定它,你否定了,將來發現的時候怎麼辦?你不變成愚痴了!你不變成錯誤了!何況鬼神這一樁事情,歐美這些年來真的在下功夫、在研究,他們相信。許許多多的案例,現在的案例有幾千個,在美國這些書籍也出得很多。他們用科學的方法跟鬼神溝通,有照片、有錄音,所以一般美國人相信有鬼神,這是普遍的存在。
而六道的情況,這不是佛首先提出來的,在釋迦牟尼佛沒有出世之前,印度許許多多宗教,對於六道輪迴的狀況,就說得很多,也說得很詳細。他們怎麼知道的?他們從禪定當中得到的。這個道理很深,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六道裡面所有這些障礙,從那裡來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障礙。一個人在入定的時候,定力深了,這時候他的妄想、分別、執著伏住了,沒有了,不起作用了,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清淨心跟平等心把這個障礙突破了。
這個障礙是什麼?用現代科學的說法,就是時間跟空間,我們今天所講的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乃至於無數度的空間。禪定功夫深的人,時空的維數突破了。突破之後,他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能看到六道眾生的生活狀況,這不是假的。這在佛法講叫現量境界,他親身的經歷,不是別人告訴他的。每一個修定的人,入到這個境界的人,大家看到都一樣;彼此談,你見過,我也見過,大家見到說說都一樣,這是一點不假。古印度這些修禪定的,功夫好的,佛經裡面記載,他們能夠達到非想非非想天,真了不起。往下面去的時候,他們能夠觀察到阿鼻地獄,所以對於六道狀況了解得很透徹。可是他們只知道其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六道怎麼產生的,怎麼會有這些東西存在。正如同現代的科學家在研究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類的起源,現在不少人在探索。
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儀器,用我們的思考、觀察,能不能找到這個根源呢?給諸位說,找不到。如果要想真正把這個根源搞清楚,那是佛說的,還是要用禪定的功夫。你沒有禪定的功夫,用什麼樣的方法,都沒有辦法找到這個根源。什麼原因呢?我們離開禪定,都是用思惟。也就是我們研究用分別心、執著心;分別心、執著心,能力是有限的。言語的能力那就更小,思想的能力是有極限的,不能突破這個極限。而宇宙人生生命的起源,必須突破極限之後,你才能夠了解。這是佛經上常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兩句話不是一個搪塞的話,是給你講的真理。這一個境界,言語達不到,思惟、想像也達不到,就是要突破言語,突破思惟的界限,你才能見到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突破之後,你說出來,契入這個境界的人,他懂;不入這個境界的人,你給他講,他很難理解。這是真正的道理、真正的事實。
所以佛法的修學,不管是那一宗,不管是那一派,無論是那一個法門,統統修禪定。淨土宗念佛就是修禪定。念佛的目的在那裡?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定,「心不顛倒」是慧,所以念佛是用這一種方法修禪定。換句話說,修禪定是個總原則、總方向。
修禪定的方法無量無邊。禪宗裡面,現在一般是用打坐、參話頭、觀心,用這個方法。一般在教下,多半是用止觀的方法,用讀經的方法,用持戒的方法;淨土宗是用念佛的方法。方法不一樣,方向是一致的,目標是一致的,這就是所謂「法門無量,殊途同歸」。你用的方法不相同,正如我們到電視台來,我們幾個同仁從四面八方來,有人步行散步來的,有人搭公車來的,有人坐計程車來的,有人開自己的車來的。你們到達這個地方,選擇的路不一樣,交通工具不相同,方向是一樣,目標是一樣。所以諸位要懂得,佛家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修的什麼?禪定。唯有真正的禪定,才能突破時空。今天講時空裡面的維數,三度、四度、無限度,他才能突破。定功愈深,突破的面愈廣。換句話,你所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愈深、愈廣、愈清楚。這是真的學問,這那裡是迷信?你沒有定功,你不能突破,你在三度空間,你不了解四度空間,不了解五度空間,這是當然之理。你說那是迷信,這是你自己的說法。實實在在講,明白人聽了很清楚,你本身迷信。這個問題我就說到此地。
下面一個問題是,現代人的生活,每天所追求的就是名利以及享受。每天忙忙碌碌為的就是要多積蓄一點財富,爭得地位,難道這就是人生的目標嗎?他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在那裡?什麼樣才是值得我們真正去追求的目標?」
這個問題也問得很好。現代人確確實實正是諺語裡頭所說的「利令智昏」,真可憐!鑽到名利裡面去了,智慧完全沒有了,所追求財富、享受、權力、地位,以為這個東西就是人生最高的,錯了。天天追求這一些物質上的享受、名聞利養的享受,以為這個東西是樂。實在講這個樂是什麼?這個樂是吸毒。在佛法裡面就特別看得清楚,佛告訴我們,世間最毒的是什麼東西?現在一般社會講病毒,最嚴重的病毒,最厲害的病毒,佛說是貪瞋痴三毒。你裡面有三毒,外面有名利的誘惑,名利是外面的毒,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這是外面的細菌、毒菌;裡面有三毒,內外交感,你怎麼會不生病?你怎麼會不死?這個多麼嚴重!幾個人覺悟?幾個人明白?唯有佛明白,唯有佛覺悟。
我們天天想到自己身體健康,求健康長壽,你不把身心內外的嚴重病毒拔除,你怎麼能得到健康長壽的身體?只有迷惑顛倒的人,才追求這些東西;追求這些東西是追求毀滅、追求死亡。如果講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儒家跟佛家都講得很好,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值得追求的是什麼?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作一個明白人,不要作個糊塗人。作個明白人,自在了,幸福了。佛經裡面講得大利益,得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並不是財富,並不是權力,並不是地位,你要以這些東西做為一個價值觀,那你完全錯誤了。真實的利益是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因果報應的事實,然後就像諸佛菩薩一樣,應化在這個世間,遊戲神通。
世界就像一個舞台一樣,我們出現在這個舞台上,表演這個角色,真正能夠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講的「自在隨緣」),這就是人生真正的價值。作帝王的,就像唱戲一樣,在戲台上扮演一個皇帝,扮得很逼真,扮得很像,讓觀眾都喝采,成功的演員。另外一個在舞台上扮乞丐的,也扮得很像,維妙維肖,也是成功的演員,也讓大家喝采。他們兩個是相等的、平等的,沒有高下,都是一流的演員,都是最成功的演出,都達到滿分,這就真正懂得人生。
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作一個明白人,作一個覺悟的人,沒有改變我現前的生活,沒有改變我現前的工作,就在我現前的工作上、生活上,作佛、作菩薩。你今天是一個國家的總統,你這個總統是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模範總統,這就叫佛、叫菩薩。佛菩薩就是世間的典範、模範,你做成功了。那一個人是在街上開計程車的,計程車的一個司機,他在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上,也是全世界計程司機裡面的模範、榜樣,他是司機菩薩,他是司機佛陀,他跟那個總統菩薩、總統佛陀沒有兩樣,完全平等。我舉這兩個例子,諸位細細去體會。如果你是家庭主婦,你是全世界家庭主婦的榜樣,你的家庭整理得乾乾淨淨、清潔整齊,是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樣,菩薩家庭!佛陀主婦!
所以教你作佛、作菩薩,並不是教你得富貴、得權力、得地位,不是的,那你完全搞錯了。把你的思想,把你的觀念全變了,全部改變過來了,你的生活、工作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作表率,為一切眾生作榜樣,這叫學佛。所以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看《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法,這是真正徹底覺悟的大法。
求佛菩薩,不是佛菩薩保祐你升官發財,那是迷信,完全錯誤。佛菩薩教給你,在你現前的生活,現前的工作上,作一切眾生的典範,沒有自己,所做所為都是給人作好樣子。就像唱戲一樣,無論演那個角色,都要演得到家,都要演得成功,他的功德是平等的,佛法是講清淨、平等。無論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統統都平等,沒有高下之分。無論演那個角色,都是真實智慧,都是幸福美滿,都是在普度眾生。
你看經上佛常常講,「讀誦、受持、為人演說」,「讀誦」是教你不要忘記佛的教訓,每一天要溫習,要把佛的教訓記住,要把佛的教訓在生活當中做到;「受持」就是完全做到;「為人演說」,演是表演給人看,做出一個樣子給人看。所以佛教我們作師、作範,人人都作師,人人都作師範,這個社會多美好!這個社會多麼吉祥!那個師範不是教學校老師,那個意思太窄小了。也不是教這幾個出家人,整個社會上出家人佔的比例太少了。出家人要作出家人的師範,在家人要作在家人的師範,從政要作從政人的師範,經商要作經商人的師範,學生要作學生的師範,乃至於乞丐要作乞丐的師範,這才叫大乘佛法。
也許要問,乞丐怎麼能作師範?我在出家受戒的時候,民國五十年,我在基隆八堵海會寺受戒。老和尚道源老法師給我們講了個故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在民國初年,他們的家鄉,他那個時候出家當小和尚。他們家鄉有一個乞丐,而乞丐的兒子以後經商發財了,在地方上很有聲望、很有地位。老子在外頭要飯,所以親戚朋友都罵他,你不孝,你發這麼大的財,你怎麼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頭討飯。他當然心裡很難過,受社會大眾的責備,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苦心,把他的父親找回來了。
找回來之後,在家裡好好供養,派了一些人伺候,也把他的衣服都換了,不是破破爛爛的。那裡曉得,他父親在家裡住了大概只有一個月的樣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時候,他又偷跑了,跑出去又去要飯去了。人家就問他,你兒子發大財,在家裡接受供養,你為什麼還要作要飯的?他說你不懂,那個生活太苦了,處處人伺候照顧,我過不習慣。我要飯,天天遊山玩水,喜歡到那裡就到那裡,只要肚子吃飽了,晚上隨便找個破廟休息一下,天天遊山玩水,我過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薩!
你才曉得人生意義在那裡?他過那個生活,他覺得有意義,他快樂、他自在、他幸福。心裡面無憂無愁,無牽無掛,不生煩惱。沒有是非人我,沒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為一,這種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所以我聽道源老和尚講這故事,我就知道那是佛菩薩示現的,應以乞丐身而得度者,即現乞丐身。佛菩薩那一個道不化身呢?那一種身分不示現呢?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真正的價值,應當去追求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我們周邊生活的環境,在這裡面發心作模範、作典型,轉移社會風氣,令一切眾生在名利裡頭醒悟過來,你就是佛菩薩,你是真正在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不一定要用語言。像道源老和尚講的這個乞丐,他是以身作榜樣,真正了不起。叫人知道一般人所講的榮華富貴,在他覺得那不是生活、不是幸福。幸福是身心清淨,無有煩惱,無有牽掛,得大自在,那是真正的幸福。這裡面有大學問,幾個人能懂!
世尊當年在世,他所示現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乞丐。出家人比丘,比丘翻成中國的意思,乞士,乞就是乞丐,加一個士,士是讀書人,這個乞丐有學問、有道德、有修養,不是一個普通的乞丐。換句話說,就是模範的乞丐。可以叫一切眾生看到他們的生活行為,有所警惕,有所領悟,認真去反省反省,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到底在那裡。如果有富貴,也不必推辭,生活在富貴環境裡,作富貴的模範,作富貴的榜樣;生活在貧賤環境裡面,作貧賤人的榜樣,社會才真正能得到安和樂利。
今天社會國內、國外,我們所聽到的、所見到的「競爭」,這兩個字不是好現象。每一個人都存著競爭的心理,怎麼會不衝突?怎麼會不產生矛盾?社會怎麼能得到和諧?其實你競爭,你能夠爭得到嗎?如果真的能爭得到,諸佛菩薩老早就提倡了。實實在在講,競爭是爭不到的。你想盡方法去爭到的,都是你命裡頭所有的;你命裡頭沒有,你爭不到。你去偷人家、去搶人家,都是你命裡頭有的;命裡頭沒有,你搶不到,你也偷不到。不但你搶不到、偷不到,你馬上被警察抓去了,這是事實。
這個道理,諸位如果細讀《了凡四訓》,你就明白了。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從那裡來的?過去生中財布施的果報;聰明智慧是你過去生中,法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是你過去生中,無畏布施的果報。你現在得財富、得智慧、得健康長壽、得到權力、得到地位,都是你前生種的因,你現在得的是果。前生沒有種因,你怎麼可能得到果報,得不到的。這些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懂得。
我在早年,聽到一個朋友說,這個朋友是個軍官,他告訴我一樁事情,他有另外一個朋友,少將升中將,好事情。總統已經批准了,命令還沒有下達,但這個消息走漏了。他這個朋友很高興,總統批准他升中將,請一些老朋友吃飯、慶賀。在吃飯的時候喝酒,大概酒喝多了,就在桌上死掉了,命令還沒有發佈。我們聽到什麼?他命裡只有少將,沒有中將的命,所以那個中將就把他壓死了,沒福!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絲毫都不能夠勉強。
所以用什麼樣的手段去爭來的,你那些用的手段叫造罪業,所得來的,還是命裡所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了凡四訓》裡頭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講得非常透徹。所以結論,古人講的結論,「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這就是說明因緣果報的事實真相,你真正通達,心裡頭沒有一絲毫的妄求,心永遠是定的,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慈悲的,這是積福、積德。
你命中所有的這些富貴,會愈來愈增長,(愈來愈興旺,這是一定的道理。)你不了解這個道理,拼命去競爭,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爭,得來的還是自己命裡所有的,但是你得到的是減損。譬如說,你有一百萬的福報,你用不正常的手段去得來,很容易消失掉,為什麼呢?造作罪業,罪業是折福,不會增福。為什麼不用清淨心、慈悲心、忍讓,依舊得到,但是給你增福添壽,這多美好!所以佛法,歐陽大師講:「而為今時所必需」,你懂得這個道理,懂得事實真相,才曉得確確實實是現代人所必須要修學的,必須要懂得的。好,謝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