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莊嚴住不退故—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共一集) 2007/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1885集) 檔名:29-11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我們接著看李長者的《論》。昨天我們學到這段論文最後的一個問答,他問(這問答是假設的)為什麼不升四天王宮,而要超升到忉利天宮?長者為我們回答,四天王宮在須彌山的半當中,妙峰山就是須彌山,不適當來表初住菩薩,初發菩提心的菩薩,所以要用須彌山頂。「升法頂處」,上升,這個地方要注意到是法,法的頂處,這兩個字我們要留意到。頂處是沒有再高的,這到頂。在佛法裡面頂是什麼?頂是究竟圓滿的佛果,初住菩薩升到頂處了。這個意思我們就了解,《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實際上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
為什麼還要說四十一個階級?清涼大師講得好,這四十一個階級是無始無明習氣厚薄不同,習氣厚的就低,習氣薄的就高,所以習氣厚薄不一樣,從這裡分的。習氣礙不礙事?實在講不礙事,雖有,不礙事。即使習氣很濃,剛剛把無明放下,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你想想看,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究竟佛果也是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平等法界,一真是平等法界;四十一個階級有,但是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佛為我們講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我們凡夫沒有放下分別、執著,以為它真有,以為它真有高下,也以為它不平等,我們完全錯了,這不是凡夫的境界。凡夫,也就是說六道裡面的眾生,包括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裡面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沒有法子理解?他無明沒放下,換句話說,他還是會起心動念,他對這些事情模模糊糊,不清楚;聽佛說的,不是自己親證的境界,聽說,沒有到達過。必須到達才算數,聽說還不行,聽說是解悟,不是你證悟,你得不到真實受用。所以這一句「升法頂處」,頂處兩個字含義很深。
說到這個地方,他說「至相盡」,這個相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現相,這個範圍大了,大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今天科技再發達,看不到宇宙的邊際,宇宙有沒有邊際?沒有邊際,為什麼?法性沒有邊際。相是性現的,能現的法性沒有邊際,所現的法相哪裡會有邊際?實相,大乘教裡面稱法界,不叫世界,法界大,世界小,世界是有限量的。你看世是講世間,中國人所謂三十年叫一世,所以「世」字在中國文字上是三個十,三十年叫一世。界是界限,指東南西北,佛法講十方,這是界限。所以,世間這兩個字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時間跟空間,時空,而時空都是法相裡面的一分。所以法界包括世界,世界不能包括法界。
一切眾生,不單是人道,這個一切眾生是指十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無論你在哪一道,十法界十道,從佛、菩薩到餓鬼、地獄,不論你在哪一道,總而言之,你出不了十法界,你的生活空間就在這個範圍裡面,已經很不小了。如果你的執著沒有斷,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你的生活範圍就侷限在六道。如果你的惡業,你造作十惡不能斷,你的活動空間更小,縮小到什麼?縮小到三惡道,你活動的範圍在三惡道。所以,你明白事實真相,無一不是自作自受。然後我們要問,人生的目的何在?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沒有人能說得究竟。為什麼?他的知不圓滿,他的見識有侷限,智慧沒有生出來;換句話說,他知道、他想到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他沒有標準。所以,要正知正見、圓滿智慧,這就可貴了。佛告訴我們,正知正見、圓滿智慧是你自己本來具足的。佛這句話說得很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把這句話真聽懂,真的明白了,你就醒悟過來,你從迷惑當中醒過來。醒過來之後,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目標是什麼?恢復自性,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自性就現前。
自性現前之後,是個什麼樣子?惠能大師告訴我們,第一個是清淨,自己身心清淨,萬法清淨,宇宙清淨,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清淨,這個境界不可思議。我們看到的這個境界染污,這個世間是穢土,不是的,你見性之後就看到是淨土,不是穢土。為什麼?見了性,你見到是能現能變的本質,你見到了。古德的比喻比得很好,我們也會說,我們不是不懂,但是怎麼樣?一進入現實環境就迷了,就不知道了。我們看到善,歡喜,看到不善,厭惡,這就錯了。古人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譬如我們用十公斤的黃金,不少了,塑一尊佛像,你看到之後你會歡喜,你會對佛像頂禮膜拜。同樣用十公斤的黃金,塑一個妖魔鬼怪的像,塑一個羅剎的像,你一看到就討厭。你說這兩個相有什麼差別?都是黃金的,分量都是相等的,造形都是造得很逼真的,那就是高度的藝術,價值是相等的,為什麼一個歡喜一個討厭?它平等!所以覺悟的人,十法界原來就是一真法界;迷的人呢?迷的人十法界差別可大了,他的差別是從他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
佛看到一真,佛因為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一真,所以一真跟十法界融在一起,沒有差別。然後你才懂得,佛菩薩看到地獄眾生為什麼也是那麼樣的恭敬?恭敬什麼?恭敬自己的法性,恭敬自己的自性,恭敬能現能變的真如本性,是這麼個道理。見性之後,差別就沒有了,等級就沒有了;沒有見性,迷惑的時候,等級、差別都是迷惑顛倒裡頭變現出來虛幻不實的境界。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得很清楚,你看到這個經文,你也能體會到這個意思。這是「至相盡,現智慧莊嚴」。佛法界裡面,你看佛菩薩,智慧莊嚴,你看到地獄現相,智慧莊嚴,你看到羅剎惡鬼,智慧莊嚴。然後你想到沒有一法不是善法,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
你造作的惡業,惡業要消掉,你在沒有覺悟的時候一定要消業障,那是果報,你造的因,哪有不受果的道理?你造的惡因,極重的惡因,到地獄裡面去消業障。人墮地獄,墮地獄要多久?告訴你,不一定。地獄苦,地獄時間很長,佛經上告訴我們,說法也不一定,你就曉得它沒有定法。過去老師跟我們講佛學概要,他有十四講,這裡面有一講專門講六道輪迴的,裡面講到地獄。舉一個例子,地獄裡面的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年。也有說的比這個更長,也有說的比這個短,這個我們想得到。實際上沒有長短,地獄裡頭,哪一天你認錯,我錯了,回頭了,就離開地獄;死不肯承認錯誤,那你就老待在地獄裡頭。必須哪一天覺悟了,我真的錯了,認錯了,地獄相就沒有了。你看看這不叫一念嗎?一念迷,迷裡頭加上罪業,現地獄相;一念覺悟,地獄相就沒有了,你就離開,就這麼個道理。迷是一念,悟也是一念,經上告訴我們,「悟止一心,迷唯一念」,講得好。
懂得這個道理,人生在世,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為什麼不如意?你念念為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多了。第一個,無始劫來自己的業障很重,這是不如意的根本原因。第二個原因,我為自己利益,一定跟別人的利益相衝突,相衝突我要怎樣克服,這是造業。所以菩薩在這個世間,他消業,他不造業,怎麼消業不造業?消業是隨緣,恆順眾生,消業;「我要怎樣怎樣做法,你們都要聽我的」是造業。造業裡面就有善業、有惡業,別人都聽你的,那些人都得到利益,得到好處,這是善業;如果那些人受到傷害,那就叫罪業。善業,生天的果報;惡業,餓鬼、地獄的果報,畜生是愚痴的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曉得這個道理,所以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勸導我們,真正明白了要修善業,心善、思想善、言行善。這個善是自性裡面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身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言語善;不貪、不瞋、不痴,你心善,身語意三業都善。善有等級,它也有九品,上上品、上中品,到下下品、下中品,它有九等。這個九等,縱然達到上上善,如果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這是世間善法、世間聖賢。果報在哪裡?果報在欲界天。也就是說你對於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沒放下,事上放下,念頭還有,那叫習氣,還不行,出不了欲界。習氣愈薄往上升,從忉利天升到夜摩天,習氣再要薄一點就升到兜率天,到他化自在天,習氣很淡薄,幾乎沒有了,再往上升就是初禪,是這麼個道理。
曉得這個,我們這一生做人來幹什麼的?這現在連外國人都曉得,你看魏斯博士他作的四本書,我都看了。他就跟我們說了很清楚的一句話,人生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這一生的功課做好了,做人,人做得很好,就上升;人做得不好,來生再到人道來,留級,像念書一樣,沒辦法升級,留級再來一遍。如果實在太差,降級,你要降到畜生、餓鬼、地獄,那是降級。就像在學校念書一樣,你生生世世無論在哪一道都是學習。地獄是太差了,身語意都不善,你要到那裡去把錯誤修正過來,回心轉意,地獄就超生了。
善惡有個絕對的標準,這個標準在佛法講,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不相應的那就是惡,這個標準太高了。性德是什麼?空慧。在事相上,事相上的標準,念念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善,念念為自己離苦得樂是惡,這個標準要知道。為什麼?念念為自己,增長我執。我執有什麼不好?我執變現的境界是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凡夫要脫輪迴太難了,什麼原因?他沒有把「我」放下,無論什麼事情,我的利益、我的好處,完了,永遠在生死輪迴裡打轉。什麼時候能覺悟了,無我,身不是我,靈魂也不是我。什麼是我?法性是我,我們平常不說法性,靈性,靈性就是自性,靈性就是本性,靈性就是法性,那個才真正是我。靈性本自清淨,靈性本不生滅,靈性能生萬法。那麼你就曉得,佛教給我們人生的意義、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價值就是回歸本性,你就得究竟圓滿;你要不知道這個,你就是長劫輪迴,你沒法子。輪迴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來給你受的,所以你是自作自受。
我們在這個世間受許許多多的折磨、苦難,這些境界對於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來講是好境界,為什麼?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成就自己。十二年前我離開台灣,我們的小道場「華藏視聽圖書館」,當初建立的時候產權是用館長私人的名義,她是非常護持,我們每個人對她都很放心,沒有一絲毫疑惑。她過世了,繼承權是她兒子,她兒子要收回這個財產,我們只好離開。當時有許多出家、在家的人不服,要爭這個財產,要上法庭打官司是可以爭到的,為什麼?這個道場是十方捐助的,是可以的,我制止了,我向每個人磕響頭,求他們把心靜下來,不可以這樣做法。為什麼?佛教我們,「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學佛的人還爭?是的,你能夠爭得這一點財產,那時候財產也不過是台灣錢五千萬而已,道沒有了,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還得了!這兩個一比,道重要,財物是小事,我們就捨掉,我們也歡歡喜喜的離開。使我們想到,佛法在中國遭三次大難,三武一宗滅佛,古大德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沒有人來反抗?沒有,為什麼沒有?都能遵守、秉承佛陀的教誨,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我們讓。
如果你相信命運,你命裡有的決定有,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那何必?如果我們命裡不該有的,那就學釋迦牟尼佛,沿門托缽,樹下一宿,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這是佛教,爭什麼!好在我們命裡還不至於沒有,我們要相信得三寶加持。我們離開台灣到外面去,反而愈來愈殊勝,大家這才明白了。你得三寶加持,你遵守佛的教誨,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世間人不肯吃虧,但是世間聰明人,世間有學問、有德行的人知道,吃虧是福,這是古訓,吃虧的人有福,後福無窮。爭的人,眼前得到是他的福,後面的福沒有了。你要是通達這個因果道理,你就明白了,我要後福,我要大福,我不要眼前這個小福。
所以我離開台灣,我寫了六句話,諸位都看到過,「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趕我們走的,毀滅我們道場的,是我們的恩人。我們做得不錯,做得很好,就像三武一宗一樣,把佛法滅掉來考驗佛弟子,你們是真佛弟子還是假佛弟子。真佛弟子不爭,假佛弟子一定抗議,一定要告狀、要爭奪,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你沒有放下。我們永遠要記住,這是給我們的考試,看看我們學習的功夫夠不夠,功夫不到家不來考試你,功夫到家才來給你考試。所以我這個六條,第一個「感激斥責你的人」。他來批評你,他來指責你,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合情合理,統統接受,沒有話說,為什麼?「他助長了你的定慧」。在這時候看你有沒有定功,你是不是心浮氣躁,是不是憤憤不平,那沒用,你考試得零分,你失敗了。看看你有沒有智慧,定生慧,心裡有情緒,生煩惱,不生智慧。我們如果用這個心態處事待人接物,你的道業、你的智慧天天增長,那就是惠能大師的話,惠能見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怎麼曉得他常生智慧?批評他的人太多,罵他的人太多,瞧不起他的人太多,輕慢他的人太多。沒有念過書,是個樵夫砍柴的,到這個寺院裡面來,誰瞧得起他?他能夠說一句他常生智慧,你就曉得,他什麼都能忍受,而且怎麼樣?笑面對人。人家給他批評一番,無理的批評,錯誤的批評,他還謝謝人家指教,這個了不起。到以後知道他是大徹大悟的人,你說那些當年批評的人心裡慚不慚愧?才想到那時候惡言惡語惡態度對待他,他對他那麼恭敬,菩薩!要學!你的定慧在哪裡長?就在這個地方長。無緣無故無理的羞辱你,在這裡頭成就你的定慧,你要不要?你聽了很不高興,還要發脾氣,還有怨恨心,甚至於還有報復心,完了,那錯了;有報復心,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不能不懂。
第二個「感謝絆倒你的人」,他來障礙你,無論你是為自己還是為大眾,你做一點好事,他障礙,他不高興,他看到不高興,他要把你的好事給摧毀。我們要感謝他,「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你的定慧、你的德能不斷向上提升。絆倒怎麼?還爬起來,爬起來更強壯,不是一倒永遠倒了,不是。即使被人殺了,把你整個消滅,有沒有倒?沒有,為什麼?那是形相,形相是假的。這個世界毀滅了,他方世界我去了,我不斷向上升,造罪業的人他不斷往下降。你不可以責備他,你不可以怨恨他,你要憐憫他,感謝他幫助,提升我們。把我殺掉,我在這個世界死了,天上生了,你看不是把我升等了嗎?我們在台灣一個小道場,住的是公寓,面積只有二百五十坪,一坪是香港三十六呎,我們只有二百多坪,所以面積不大。把我們趕出去,我們沒法子,離開了,我們到澳洲,現在我們在澳洲的土地有三百英畝。一英畝是六個中國畝,差不多合中國畝有二千到三千畝,中國的畝。如果我們不離開台灣,永遠就是二百五十坪。你看這不是把我們提升了嗎?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對待他。我們在這個世界被人驅逐出境,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的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你能不感激這些人嗎?所以往遠看,往後面看,後福無窮。這說明為什麼要感恩,感恩那些找我們麻煩的人。
第三,「感激遺棄你的人」,為什麼?「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諸佛菩薩叫「無依道人」,不依賴任何人,不依靠任何勢力。依什麼?依自己的法性,自己的法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所以佛稱無依道人。我們對他好,我們對他效忠,他不滿意,把你趕走,遺棄你,這是什麼?緣不一樣。
「感激鞭打你的人」,為什麼?「他消除了你的業障」。你做的是真正好事,一絲毫私心沒有,一點為自己的念頭都沒有,反而遭人家鞭打,你過去生中、這一生中所造的業障消除了。所以鞭打我們的人是恩人,他不鞭打,我的業障消不掉。不可以有怨恨,不能躲避;我不接受,逃避,不可以,那你就是不接受消業障,那業障還在。所以,要歡歡喜喜承受,這在世間講是難事,覺悟的人說是應該做的,迷惑顛倒他才有怨恨。
「感激欺騙你的人」,為什麼?「增長你的見識」。經歷多次的欺騙,你慢慢學聰明了,再欺騙你怎麼樣?隨他去,我要有能力就讓他騙。如果真的通達因果,這是真的,因果裡面跟我們講,我們命裡頭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頭沒有的,求也求不來。我命裡有的他奪去,今生後世他還要還來的。我們要不要他還?要還那就還搞輪迴,不要了,算了,布施給他好了,我們超越了。我們雖然不要他還,他有性罪,就是雖然他不要償債,但是他還有罪業,沒有說造作罪業沒有果報的,沒這個道理。所以不怕人欺騙,我們對人要有信心,我們講經講了多少次。諺語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講了多少次,防人之心也沒有必要,你天天防人你多累,防什麼!佛給我們講萬法皆空,《般若經》給我們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防什麼?有防人之心,增長分別執著,誰吃虧?自己吃虧,分別執著障礙你明心見性。為什麼你學佛見不了性,你的清淨心不能現前,你的真誠心不能現前,大概就是常常有防人之心,錯了。諸佛菩薩不要說,連阿羅漢,永遠沒有防人之心,為什麼?人都是佛菩薩,只是有覺、有迷不一樣。不管是迷、是覺,統統是佛菩薩,人性本善。如果你肯定這個事實真相(這是諸法實相)是真的,防人之心就除掉了,你說你多自在,多快樂。欺騙我的,奪取我財產的,奪取我功名的,不要緊,不要放在心上,他會還給你。你要是不捨的話,這個債你要不捨,來生後世遇到,他要加倍償還,為什麼?裡面還有利息,諺語所謂放來生債,這個話裡頭有很深的道理在。
末後一條,「感激傷害你的人」,為什麼?「他磨鍊了你的心志」。都是好事,沒有一樣不是好事,這是佛菩薩教我們的。我們要是吃了虧,受了傷害,要是有怨恨,錯了,你不是佛弟子,要有報復,你更不是佛弟子。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世,琉璃王,當時有一個國王,這個國也非常強盛,侵略釋迦牟尼佛的迦毘羅衛國。迦毘羅衛國沒有能力抵抗,只有逃避,這個國被他滅了,裡面的人民被他殺了,釋迦牟尼佛知道。當時像舍利弗、目犍連,實際上他們都是古佛再來,他們同台唱這場戲,他們也裝著像我們一般人民一樣,有氣憤、有報復。向佛陀建議,我們怎樣保護這些人民,免除這個災難。世尊就說,這是定業,佛也沒有辦法改變眾生的定業,他必須要受這個果報。
佛講這段事情的起因,前世,不是這一世,釋迦族是一群漁夫,打魚的,是這麼個行業,釋迦族。他說有個很大的池塘,這裡面魚很多,這些漁夫把池塘的水放掉,把池塘的魚一網打盡,當然也全都殺了,也全都把牠們吃掉。世尊說現在的琉璃王他們這群人,就是當年那個魚塘的魚,這一世他們得人身,釋迦族那些漁夫也還不錯,也建立一個小國。業因是在前世,前世你消滅他,這一生他消滅你,冤冤相報。如果還有怨恨,還不服,來生遇到的時候又要報回來,像拉鋸戰一樣,生生世世兩邊都痛苦。佛把這個因說出來,大家心平了,就沒事了。而目犍連有神通,大家曉得他是神通第一,他用他的缽,把他的缽變得很大,救了釋迦族五百人,裝在缽裡頭,把這個缽送到忉利天。下面遭災難,國滅掉了,再把救的這些人拿回來,結果拿回來一看,缽裡面的人沒有了,是血水,都化掉了。佛就講,定業!你沒有能力救他,不是你把他移到別的地方就能避難,不行,他的定業,逃不了的。這樁事情告訴我們,人生在世必修的功課,就是不跟一切人結怨。無論這個人侮辱也好,障礙也好,找麻煩也好,都不能有冤仇。要用什麼?要用善心、要用清淨心、要用智慧心來對待,表現在外面決定是真誠的感恩心。
所以三武滅法,佛教徒表現的態度非常好,沒有抗爭,完全順從帝王的政命,隨他去,佛法消滅了。下面一個帝王,那個帝王壽命不長,幾年他就過世了,底下一個國王看到佛教徒這樣的善良,全力擁護,所以佛教又興旺起來,比以前更興旺。為什麼?國家領導人見到了,原來接受佛教教誨的是如此的善良,這在世界上找不到。這樣善良的人民你要不愛護他、要不照顧他,你這個國就治不好,你還能治國嗎?那你想想看,三武滅法對佛教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我的看法,好處太多了。三武一宗我們要感謝他,他們這個表演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佛弟子的純善,純淨純善,沒有能相比的。我們今天學佛,遭受一點點挫折心裡就忿恨不平,這不是佛弟子,魔弟子。為什麼?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話你忘得一乾二淨,你怎麼還有貪瞋痴?哪有這種道理!佛家八萬四千法門修行修什麼?修禪定,修清淨心,修如如不動。順境裡面不貪,逆境裡面沒有瞋恚,順逆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你不愚痴。佛陀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我們一定強著想要做什麼,攀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有善行,你有善教,哪裡歡迎到哪裡去,哪個地方厭棄,趕快離開。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不喜歡你,你趕快離開,他歡喜,他討厭的人總算是走了,讓他生歡喜心。他什麼時候明白了,覺悟了,那個人是好人,再請你回來,你還是回來,沒有嫌棄。不要說當時你趕我出來,現在我就不回去,這是錯誤的,為什麼?他那時候是迷,現在他覺了。永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氏門中不捨一人,要懂這個道理。
世間人愚痴無知,他會捨棄人,佛不會,佛菩薩永遠不會,為什麼?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牙齒咬了舌頭,把舌頭咬破了,舌頭還能夠反抗嗎?還能夠對付牙齒嗎?是不是把牙齒都拔掉?不會,為什麼?一體。知道十法界跟自己是一體,修羅、羅剎、妖魔鬼怪跟自己還是一體,只是他迷得深,迷得重。迷深、迷重了,那我們要想方法幫助他回頭。這些人講,講不通的,他不接受,他不會聽你的,只有做示範、做樣子給他看。他欺負你,他侮辱你、羞辱你、傷害你,這都是樣子,他用這些方法對付你,你沒有抗議,他對別人,別人有抗議,別人有反抗。他這一生縱然不覺悟,臨終的時候也許會覺悟,他想想他一生遇到的,那個人才真正是好人,我怎樣糟蹋他、侮辱他、毀謗他、傷害他,都沒有一點反抗,而且沒有一句話批評我。他有好的地方,我們還讚歎,他不好的地方,一句不提。這是佛菩薩教化眾生,我們要細心去把它學到,這就是智慧莊嚴,住不退故。
所以,佛法在這個世間永遠不會毀滅,看到的人明白了,羨慕,造作罪業的人,他最後一定會後悔,那就是他一生沒有遇到過,一生沒有聽說過,沒有遇到過。這個事情在他身上發現,算是他自己真的他見到佛菩薩,讓他慢慢去想,讓他慢慢的回頭。但是業報依舊不能避免,所以佛菩薩生大慈悲心,憐憫心,他造作罪業是無知。現在這個世間,造業重的人太多了,東方人不相信傳統教育,認為那個東西是舊的,舊的應該淘汰,要接受新的,災難來了。西方人不相信宗教,不相信有神,相信科學,科學發達,把大自然的環境、生態平衡破壞了。
巴西有個預言家,我們是前幾天看到這份報告,這份報告是中國網路裡面下載的,一共有二十二頁,相當長。特別講到最近幾年的災難,他的預言看過去所說的,相當準確。對香港地區來講,這裡頭有兩段,一段在第十一頁,二00八年,明天就是二00八年了。二00八年,他日期都寫上了,九月十三號,中國發生超強烈的九點一級的大地震。震源在南寧跟海南島之間,同時會引起三十米高的大海嘯,造成數百萬以上的人遇難死亡。他說如此強烈的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很可能沖到對岸的日本。我們知道印尼蘇門答臘上次的地震,引發的海嘯是十米,這個地震的海嘯是三十米,你說多可怕。
這個地方距離香港不遠,在南寧跟海南島當中,這個災難如果真的爆發,我們相信中國沿海一帶,因為它可以影響到日本,你就曉得,日本、韓國、中國的沿海、台灣、菲律賓、南部的越南,都有嚴重的災難。如果強烈地震影響香港,香港可能很多高樓會倒塌。海嘯要沖向香港的話,我們估計,就算它三十米沖到香港會變成二十米,二十米也不得了。整個香港機場全毀了,香港沿海的這些房子統統都沒有了,你怎麼能禁得起這個衝擊?在我想像當中,填土這個地區都有大問題,海底隧道三個隧道可能都毀掉,明年九月十三號。
還有一個現象,這是二00七年十二月,就是這個月,開始有黑雲會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天空當中,這是災難的預兆。這個黑雲我相信香港人都看到,確實在這個月份裡頭,至少有十天香港上空是黑雲,陰暗,很濃的黑雲,他講的我們看到。而且說這黑雲會蔓延到世界各地區的天空當中,這我們聽到訊息。北京的朋友打電話告訴我,北京是一片黑雲籠罩,很多地方的人傳來的訊息,都有濃雲大霧,這不是好現象。他提醒我們,他說我們如果真正能覺察到,希望未來這個世界上面臨的大劫難,包括氣候變動與戰爭發生的災難,能夠化解。縱然災難發生了,希望這個災難範圍變小,這是我們大家的期望。他說二00七年的年底止,是我們人類覺醒最後的期限。這個預言家Juseleeno,是巴西人,他希望在二00七年年底,世界人能夠發生很大的意識改變,這個災難會減輕。意識改變是什麼?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他預言日本過去兩次的地震非常準確,時間都算得很準確。但是他預言的災難,確實大幅度的縮小,這兩次地震的災難傷害跟他所講的差距很大。為什麼原因?他也說了,可能是日本神道教徒裡面的善男信女,因為他們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日夜不間斷在那裡禱告,把這個災難大幅度的縮小。
這個提醒我們,這個時間很短、很迫切,我們不要希望別人,為什麼?別人說我們這是迷信。還有的人不相信這個預言。不管有也好,沒有也好,我們真的能夠回心向善,對自己有好處。我們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念佛、祈禱,希望這個災難能夠化解,不能化解也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希望九點一的大地震能夠變成五點一的大地震,那就好了;希望三十尺的海嘯能夠變成三尺的海嘯,就沒事了。所以,必須要靠我們佛教徒,不要管人家說佛教是迷信,不要去管這些。如果大家都說佛教是迷信,都反對佛教,排斥佛教,這個災難就很有可能。到災難一爆發,後悔來不及了,這是我們要有警覺心。我們不要逃避,為什麼?在劫難逃。這個大災難,大地震,縱然香港受嚴重的災難,死一半人,還有一半人不死,所以何必?用不著逃,好好的修行,好好的念佛,以自己的念力,再求三寶加持這個力量,這個力量很大。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這些災難,不逃避,甚至於哪裡有災難我們到哪裡去。我們認真努力修行,生死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要貪生,不要怕死。生死,我們知道只是換一件衣服而已。連魏斯博士都給我們講,人真的沒有生死,只是換個身體。你的心好、行好、善心,你的身體愈換愈好,你的福報愈修愈大,絕不吃虧。
懂得這個道理,心是安定的,再大災難來的時候,不驚不怖,沒有恐怖。所以這個大災難對我們來講,是兩個極限,造罪業的人,他在這個地方死了之後他墮落,他往三途去;善心的人、覺悟的人不驚不怖,他在這個災難死了,他上升,有什麼不好?我們念佛的人,機會太好了,還有九個月的時間你要到極樂世界去了,你說這裡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放不下,還有貪戀,去不了,徹底放下。我們只有九個月的時間,我這九個月的時間決定生極樂世界。所以你要問我,九月十三號在哪裡?我一定在香港。縱然我到別的地方去,那天我會回到香港來。我不該受劫難的,我在香港也沒事,大劫難來的時候,我來感受一下,也不會有事。諺語所說的,在劫難逃,你何必要逃?逃不掉。你看看目犍連用他的缽、用他的神通,把迦毘羅衛國受難的人救起五百個人送到忉利天,平安了,到忉利天化成血水,在劫難逃。
所以你要懂得因果定律,因果的道理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講得很多,也講得很透徹,因果什麼時候有的?跟無始無明同時起來的。一念心動,那不就是因嗎?十法界依正莊嚴現前,不就是果嗎?所以因果的道理,因果的生起是跟宇宙同一個時間,只要有宇宙、有十法界,因果就有了,這是真理。佛跟我們講十法界的因行,不就是講因果嗎?什麼樣的因你才能成佛?這一章就是跟我們講成佛的。平等心是成佛的真因,第一個因素,平等,六度心是成菩薩的第一個因,十二因緣是辟支佛的第一個因,四諦是聲聞第一個因,十善是生天的第一因,五戒是得人身的第一因,貪是餓鬼道的第一個因,瞋恚是地獄道的第一個因,愚痴是畜生道的第一個因。你看,不是因果嗎?你能逃得掉嗎?
因果的事相,在起心動念、在言語造作,起心動念,因就下去了,言語造作那是緣,後面要結果。果是什麼?果就是三途苦報,你不能不懂,你不能否定,說沒有因果。你要說沒有因果,那我問你,你造不善事的時候你心安不安?你說我還是心不安,那不就是因果嗎?你說我若無其事,那你已經麻木不仁,到你受報的時候你才曉得,來不及了。所以善因善果縱然被人破壞,被人障礙,你的功德是圓滿的,你已經盡心盡力。盡心盡力,縱然事情沒有這個緣,做不到,功德還是圓滿的。這個道理才真正講得通、講得圓,要不然沒有緣分的人不就不能行善了嗎?貧賤之人,貧賤成乞丐,沒有財力,也沒有地位,沿門托缽,他能不能行善?能不能積功累德?能,只要他存善心,只要他有善念。他這一生得貧賤的果報,是過去生中沒修福,不懂得修福,造的業很重,得人身,貧賤。得人身是什麼?過去生中曾修五戒、曾修十善。為什麼得貧賤?換句話說,財、法、無畏布施沒做,這是什麼?這是滿業。到人道投生是引業,他引業有,跟我們是一樣,滿業沒有。所以你這一生,你得的富貴,富是有財富,貴是有地位,都是前世修的因。前世沒有修,你命裡沒有,你這一生用什麼方法去求也求不到,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佛法裡面跟我們講這樁事情,「欲知前世因」,如果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的是什麼因,佛給我們說,「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的遭遇就是,這一生遭遇是果報,有因就有果。你要想到我來世的果報,「欲知來世果」,佛說「今生作者是」,你這一生所造作的,這造因,來生受果報。你看講得多清楚、多明白。今生遭遇再困難、再苦,你的心是善的、你的言語是善的、你的行為是善的,你來生的福報大了。前些年,說起來大概也有十年了,黃念祖老居士的學生告訴我,他說老居士對他們講,淨空法師他要不往生極樂世界,他來生的大福報不得了,他把這個話傳給我。他這個話是怎麼說出來?就知道這首偈子。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這一生幹的是什麼,你造的是什麼因。我們學了佛之後才恍然大悟,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無論是受什麼樣災難、折磨,不起一個惡念,這個我做到了。別人毀謗我的、羞辱我的、陷害我的,我都是用感恩的心對待,我沒有一句惡言的批評。我也不必要辯駁,用不著,辯它幹什麼?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心平氣和對待一切事。黃念祖說的有道理,來生得大福報。我願不願意接受大福報?不願意接受,為什麼?大福報那是做帝王,造業很重,他有生殺之權,一不高興殺了你。那個人他不是菩薩,他不服,他有怨恨,來生報復,你這個麻煩大了。所以佛在《華嚴經》上教給我們,決定不要發願去做帝王,不要做宰官,不要發這個心。教我們發什麼心?教我們發心作菩薩,作阿羅漢、作菩薩;換句話說,教我們生生世世要發心從事於佛陀教育,這是正確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榜樣,捨棄王位,一生從事於教學。現在人真的叫迷信,不是佛教迷信,是他本身迷信。為什麼?他對於佛法、對釋迦牟尼佛一無所知,說他是迷信,他才叫真正迷信。如果你真正認識釋迦牟尼佛,了解他,知道他一生所作所為,你就知道他不是宗教,他不迷信。佛教裡頭是師生關係,釋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釋迦牟尼佛是老師。你看傳到三千年了,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稱弟子,我們跟釋迦佛是師生關係,我們跟菩薩、跟阿羅漢是同學關係。菩薩、阿羅漢是佛的學生,拿到學位了,我們今天是佛的學生,我們沒拿到學位。阿羅漢、菩薩都是學位的名稱,就好像現在學校裡面學士、碩士,佛是最高的學位,博士。他不懂,不懂,說佛教是迷信,批評他,這是冤枉好人。冤枉好人,好人原諒你,你自己有罪業,你自己錯了。這個教育可以救人,可以救你自己,可以救你一家,可以救社會,可以救國家,可以救世界。你不要,你把它否定,你批評它、消滅它,不但你自己有罪業,你給世界帶來災難,這個問題嚴重,沒人知道。批評的人很多,毀謗的人很多,我們不能怪他們,怪誰?怪我們佛弟子,為什麼?佛弟子迷信,佛弟子不認識釋迦牟尼佛,佛弟子沒有接受佛的教誨。誰糟蹋了佛教?佛弟子糟蹋了佛教。
這在大乘教裡頭有預言,佛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他害不了佛,也常常在佛陀身邊。有一天他告訴釋迦牟尼佛,他說我總有一天能把佛法消滅掉。佛搖搖頭,佛法是真理,不可能消滅。他說當你的末法時候,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袈裟來破壞佛法。佛聽了之後一句話不說,流眼淚,然後說了一句比喻,「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獅子強壯,像佛法,獅子身上長的蟲吃獅子肉,那就是魔王子孫進入佛門。為什麼?佛法護法的人沒有了。佛陀把護法的工作交給國王、大臣,當時在印度,佛法傳到中國,誰護法?國王、大臣。到什麼人不護佛法?那些國王滅了,進入到民國,民國的人不相信,佛的護法沒有了。所以,魔子魔孫統統可以進入佛門來,沒有限制了,沒有人護持。
在過去,出家要有度牒,要經過考試,最後的這一道關口是皇上,所以度牒很不容易拿到。度牒的廢止是清朝順治皇帝,順治皇帝說出家是好事情,應當支持,不應當受限制。在我的猜想,這是順治皇帝的藉口,不是真正事實,真正事實是他自己想出家,他能去參加考試拿度牒嗎?順治出家了,所以他把度牒廢除他才好出家,他不廢除的話,他拿不到度牒,他出不了家。可是他這一出家之後,度牒廢除了,後患無窮,這是他沒想到。我們看《印光大師文鈔》,印光大師對於順治皇帝這樁事情他很不原諒,批評的很多。他說在當時是沒有問題,很多有學問、有德行的人方便出家了,可是到現代,弊病就浮現出來,魔得其便。思想、言行跟經典完全相悖,這就是魔子魔孫。佛弟子呢?佛弟子思想、言行都依照佛陀的教誨,這是佛弟子。像我們剛才講了,人家毀謗你、羞辱你,你還要有忿恨心,這是魔子魔孫,你不是佛弟子。佛弟子什麼?這個人來羞辱你的,來傷害你的,他是來考你的,他是來幫助你的;你能夠忍受,你沒有怨恨,你能生感激的心,你提升了。佛跟魔都在一念,一念覺,魔就成佛,一念迷,佛就變成魔。哪有佛跟魔?都在你一念的覺迷,道理在此地,我們不能不懂。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歡迎別人來考驗,就是說真正是個好學生,歡迎老師來考試。你天天來考我,我不斷有進步,你不考我,不考就懈怠,不念書,混日子,那就錯了。好學生喜歡老師考試,不想念書、混日子的,怕老師考試。考試有兩種,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境是物質環境,惡劣的物質環境是逆境,一切合乎你心意的環境是順境。順境也考試你,順境什麼?不生貪戀,逆境不生瞋恚,你通過了,你及格,上升了。緣是講人事環境,你的周邊是好人,都是善人,也不起貪戀。惡緣,你周邊都是壞人,想坑你的,想害你的,這個環境裡面不生瞋恚,沒有報復的念頭,你通過,你上升了。所以,我們每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在學習,都是在考驗,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在這個裡頭把自己的貪、瞋、痴、慢、疑、錯誤的知見全部把它斷除掉,這是你修行功夫成就,沒有這個境界你到哪裡修?沒地方修。所以大乘教的成就,火裡面的蓮花,那真可貴,不是水生的,那是普通的東西。要禁得起磨鍊,禁得起鍛鍊。善人、惡人、順境、逆境天天在鍛鍊你,希望你能夠真正覺悟,樂意接受,你天天提升自己。你的品德鍛鍊出來,你的智慧鍛鍊出來,這是真實的成就。
下面末後這一段,長者舉個例子,說「善財童子於妙峰山,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同此位故」,這是五十三參。善財童子的老師是文殊菩薩,你看文殊菩薩對他的教誨,就是我剛才講的這個意思,順逆境界要隨緣,順逆境界要用真誠、恭敬心對待,你才能禁得起考驗。善知識,人人都是善知識,善人是善知識,惡人也是善知識。善人他的善處你跟他學習,惡人他的惡處你反省、檢點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惡人是提醒你,你心裡還有沒有惡念、還有沒有惡行,他示現一個樣子給你看。所以惡人也是善知識,要平等的恭敬,要平等的供養。只有讚歎,對於行善的讚歎,行不善的不讚歎,不批評,不讚歎、不批評;對於他行善的,惡人行善也要讚歎。
文殊菩薩教善財童子,就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你遇的這些境界不外乎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要會了,不天天都在五十三參嗎?每天都在五十三參,你能這樣修行,一生成佛。善財童子成等正覺是一生,不是第二生,我們學會了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也成等正覺。第一參在須彌山頂參訪吉祥雲比丘,這是出家人,用意很深,他不用在家,用出家。五十三參裡面,出家身分只有六個人,第一個人是出家身分,第二個也是出家身分,第三個還是出家身分。這種示現是尊重佛陀教誨,佛陀教誨在十法界是至高無上,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須彌山頂。
我們學了半個世紀,也講了半個世紀,現在我們才真正明白,不但是哲學裡面的須彌山頂,科學裡頭的須彌山頂,而且還是倫理、道德、因果的須彌山頂。所以你看他這個排列,五十三參的排列,前三個都是出家人。現在是瞧不起出家人,漠視佛法,這是人類大災難根本的原因。我剛才說過了,我們要記住,過失不在世人,過失在出家人,出家人完全違背了經教,才造成這個樣子。我不說別人,說我自己,我自己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之前,我輕視佛教,我瞧不起佛教。我認為佛教不如基督教、不如伊斯蘭教,伊斯蘭跟基督教禮拜天還講講道,佛教沒有。佛教只有為死人服務,經懺佛事,搞這些東西,確實怎麼叫人能相信?
我跟方老師學哲學,他給我講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才重新看待佛教。而章嘉大師教我念《釋迦譜》、念《釋迦方志》,認識釋迦牟尼佛,這才完全觀念改過來。要不是這兩位大德,我們永遠不會認識佛教,都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所以這兩個大德我一生感念,念念不忘,我這一生能夠覺悟、能夠明白,沒有這兩個人,一生一世做糊塗人。他舉這個例子舉得好。「准例可知」,我們因為這個例子能夠了解,「以超情塵之跡,以山表之」,超是超越,情就是六識,感情,塵是六塵;換句話說,情代表精神的世間,塵代表物質的世間,你超越了現在講的心理跟物質,你都超越了。所以用須彌山來表法,來代表。
「非要登山也」,不是叫你上須彌山,這個意思好,它是表法的。「已入如來智慧,於眾中堪為主導故」,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如來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做你一生的主導,不是叫你去做忉利天主,這個意思要懂。這是表法的意思。你要用自性智慧來引導你的一生,你這一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方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要用智慧來主導,自性般若。要超越情塵,就是超越世間,超越十法界。不是叫你真的要到須彌山頂,不是這個意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