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聞名發心 願生極樂  (第一集)  2013/3/6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209集)  檔名:29-355-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六頁,第五行最後一句:

  「聲字皆實相故」,這一段我們參考資料裡面學了一半,後面一半我們接著來看,從「又五大」,從這看起。「《大日經》所說,地水火風空」,這是一般說的五大。《楞嚴》裡面有七大,加一個見、加一個識,見是根大,大勢至菩薩所修的;識是受想行識,識大,彌勒菩薩代表的。五大也好,七大也好,「悉具一切音響,十界皆具言語」,從理上講沒有兩樣,悉具一切聲字就是了,十法界皆具言語。「六塵悉有文字,法身即是實相,故聲字實相乃表法佛平等之三密」,三密是身口意。我們接著往下面看,「亦為眾生本具之曼荼羅」,曼荼羅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叫道場,密宗所說的壇城,修學的場所。

  「聲字實相義(空海)本書自真言密教之立場闡明聲字實相之義(一切音聲文字與實相相即),為教相學上重要之典籍。係依據《大日經》卷二具緣品之等正覺真言一頌而展開;謂聲字即實相乃三密中之語密,故進一步說明語密之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實相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法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們前面學習引用,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所說的三種周遍,這就是實相具體的說明。宇宙從哪裡來的?佛法承認、肯定自性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是一切萬有的根源。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人生的本體,中國、外國自古至今,哲學對於本體依舊是個問號,說的人很多,不能令人心服口服。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自性是宇宙的本體,宇宙從哪來的?是從「自性清淨圓明體」,就從這一體來的。這個名詞說得好,自性清淨圓明體。跟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是一個意思。

  開悟就是見性,他見到了,我們沒有見到,我們不知道自性是什麼。經教學了幾十年,只見到自性的影子,沒見到自性,為什麼?心不清淨。清淨心生實相,我們的心裡面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妄想大乘教裡面叫它做無始無明煩惱,分別叫它做塵沙煩惱,執著叫它做見思煩惱,就是對一切事實真相看錯了、想錯了。看錯了是見煩惱,想錯了是思煩惱;換句話說,六道凡夫我們所見所思是錯誤的。怎麼是錯誤?我們把所有現象認為是真有,認為是真實的,不知道我們所認為是真實的它全是假的。《金剛經》上所說的我們不懂,它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般若經》上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法用現代科學家的話來說,科學家把一切法歸納為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也叫信息,自然現象也叫能量,歸納這三大類。佛說這三大類都是假的、都是無常。為什麼說假?它是生滅法,它不是真的。

  這個生滅的頻率很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想我們一秒鐘可以彈到五次,有年歲比我輕,體力強的,彈得很快,一秒鐘可以彈五次。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那一秒鐘如果彈五次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它的頻率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所以我們的眼睛不好用,把假的當真的,我們念頭跟著錯了,堅固執著這些東西真有。《金剛經》用比喻說,這整個宇宙叫「夢幻泡影」,說了四個字比喻,這四個都是假的。四個比喻當中,實際上是說的夢,其他的三個字是陪襯的。夢我們知道是假的,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醒之後一切成空。什麼人能夠在夢境裡頭知道他是在作夢?不知道,很少有這種情形。

  我們過去有個同學周家麟居士,他也往生多年了,他大我七歲,我們都是李老師會下的。他告訴我,因為聽經聽久了,聽了幾十年,他工作在台中,所以很早就有機會親近李老師,比我早十年。經聽久了印象深,經上常常講夢幻泡影,夢是假的。真的,有一次他在作夢當中意會到這是作夢,夢中遇到老虎要吃他,他就很從容的捨身餵虎,假的!這個時候突然就醒過來,不害怕。這以前夢中夢到老虎會害怕,這次突然覺得:這是夢境,我要效法菩薩捨身餵虎。他就醒過來了,說這個故事給我們聽。不容易!在夢中知道自己作夢。確確實實六道輪迴是個夢境。

  我們人真是無常,不是十年十年老、一年一年老,不是的。一秒鐘裡面要算念頭,一念比一念老,就是一千六百兆次的老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個話還是很不好懂,我們用比喻,大家就容易明白。應該在以前,我們看電影,電影是幻燈片,還沒有像現在的數碼,數碼就不容易比喻了,幻燈片。我這個地方有幾張電影的底片,這幻燈片。這個電影的底片在放映機裡面,放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的鏡頭開關二十四次,鏡頭打開這一個畫面打到銀幕上去,立刻關住,再打開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好像是真的一樣,就是動畫片,就這個意思。那我們明白了,知道這個事情的真相,我們現在二十四張,就是一秒鐘我們只放一張片子,其他的統統把它抹黑,在畫面上是什麼一個情況?我想大家看到的,一定是知道有一個閃光一閃就沒有了,這個銀幕上突然一個閃光就沒有了,這閃光裡面的內容是什麼不知道,沒看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就看不清楚,還好,還知道有一個閃光。現在把這個速度加到一千六百兆,是什麼情形?就在你眼前表演你根本沒有知覺。這真的,所有的現象都是在這個速度之下成就的,誰發現?沒人知道。

  大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到什麼時候你才知道?八地以上。佛告訴我們,修行人的等級是禪定,不是別的。這個禪定的深度,大乘裡面分為五十一個等級,一個等級比一個等級深,這是甚深的禪定。我們曉得最初的須陀洹初果,初果他有一點定功,為什麼?見煩惱斷掉了。他曉得身不是我,不執著身是我,所以身見斷了;邊見斷了,他曉得現象是假的,邊見是二邊,對立的二邊,就是現在講相對的。他把相對的概念放下,成見放下,我們說成見很深,主觀觀念很深,放下了,這都是錯誤觀念;邪見放下了,證得須陀洹果,有一點小定。這個小定恢復了兩個神通,天眼、天耳,換句話說,他能看得透牆壁。我們在樓上,他有能力看到樓下人在幹什麼,他有這個能力;他有天耳,換句話說,他不需要用手機,遠方人講話他聽得見,他看得清楚,這是定功最淺的。通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十個位次,到十地,十地裡頭從初地到八地,五十一個階位他到了第四十八個階位,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頻率他看見了,他是親眼看見的。而且能知道一秒鐘頻率是一千六百兆,有這種能力,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怎麼來的?就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

  要知道產生的宇宙全是幻相,這個宇宙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十法界,十法界從上面講佛、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是六道,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十法界這個現象就是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應該就像這畫面,每一個畫面是完全相同的,這叫相續。它張張不一樣,就是每一個念頭沒有相同的兩個念頭,所以我們看到是相似。你看宇宙這麼大,一秒鐘裡頭就千變萬化,千變萬化是形容詞,不止千變、不止萬化。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變化,何止千變萬化?千變萬化是形容詞,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個變化,這才看到真相。它怎麼變的?怎麼化的?每一個念頭的變化能看清楚、能看明白,八地以上的菩薩。菩薩到頂,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最高的四個階層,再上去,再上去成佛了,不是菩薩,妙覺如來,再沒有上面。佛在《華嚴經》上講的。

  這才說出是三密,就是身語意,它是從法性流出來的,法性是真心,法性就是本性。既然是真心、是本性,它就是遍法界虛空界,遍一切時遍一切處無處不在,所以這能量就不可思議。我們念頭才動,整個法界全知道,為什麼?一體,自性是一體。光跟電的速度不能跟它比,差太遠了,光、電太慢了,從太陽到地球還要八分多鐘才到。我們一個念頭周遍法界,比光、比電不知道快多少倍,沒法子計算的。這是第一個周遍法界,無論是意念、念頭,無論是物質現象,因為物質現象是波動產生的,它的波動頻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一念,這就佛經上常講一念。這一念我們根本就沒有這概念,聽了彌勒菩薩的開示,我們才有這麼一個概念,原來一念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叫一念。我們普通講一念就一彈指,這麼短的時間,那已經有三百二十兆個細念,微細念頭。像這幻燈片一樣,這一彈指裡面三百二十兆,我們怎麼能懂得?

  但是現在被量子力學家測出來,物質現象到底是什麼這個祕密揭穿了,宇宙的祕密,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我看到科學報告,現在科學家的儀器,最新的儀器能夠探測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一千兆分之一秒能夠捕捉到。我們根據彌勒菩薩所說的這個,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佛說的速度比它還高。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家能夠造得出來,再向上提升,可能把佛經上講的這個速度掌握到。這告訴我們什麼一個真相?假的。所以德國普朗克博士說,這是個量子力學家,一生專門研究物質。我是看到報告,科學家發現了微中子,物質裡頭最小的,不能再小,再分就沒有了,他就到這個境界。佛經上說最小的物質叫極微之微,也叫極微色,這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就空了。微中子就是佛所說的極微之微,再把它分開,物質沒有了,物質沒有了是什麼?發現是意念的波動現象。這個祕密一揭穿,這是科學裡頭一個最大的革命性東西出現了。

  物質從哪裡來?物質是念頭變現的,心變現的。跟佛經上講的「色由心生」、「相由心生」,佛經上講的色、講的相都是物質。像五陰色受想行識,那個色是物質現象,後面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心跟物是分不開的,但是現代的科學,科學這四百年是把心跟物分開了,心理學、物理學把它分作兩個。現在量子學家發現這個分法是絕大的錯誤,導致現在的科學界發生許許多多的問題不能解決。現在知道心跟物是一,不能分開,如果一分,物質就沒有了。普朗克說根據他一生的研究,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意念產生的幻相,它不存在。你看它存在的時間只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它已經產生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所以它不是真的。

  確確實實我們用過去電影這種現象來做比喻很恰當,就是把速度加快。你看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就被它欺騙,看到銀幕上好像都是真的。更早的電影大概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黑白的,最早的黑白的還有沒聲音的,這個我們看過。最早的電影,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只有畫面,沒有聲音,以後有聲電影黑白的,再變成彩色的,這都是我們一生當中經歷過的,最早的電影是無聲的,只看畫面。所以眼睛真不行,被欺騙了不知道,明白之後才曉得根本不存在,存在的時間只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它已經累積了一千六百兆個意念,一千六百兆個物質的幻相。就像我們在銀幕上看到電影一樣,那是累積應該至少是半秒鐘,半秒鐘十二張重疊在一起,讓我們看到那是什麼東西。單獨一張是看不到東西,只看到光一閃就過去;再大的音聲,星球爆炸我們聽不見。為什麼?你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耳朵還沒有接觸沒有了,已經不在,看,真的看不見。

  所以佛問得很有味道,「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話問得非常有味道。我們心裡動個念頭,那個念頭已經很多很多很多念頭累積在一起,你才有感覺,一個念頭是決定沒有感覺的。八地菩薩那種定功他才能感覺得到,七地以前都感覺不到,何況我們凡夫?連小乘須陀洹這最小的定功我們也沒有,我們怎麼能知道宇宙真相?科學家報告出來,我們得不到圓滿的受用。自己親證得受用,不是自己親證得不到受用,親證的受用非常明顯就是六種神通。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能量大大的增長了,眼能夠看到全宇宙。那我們現在的眼,能見近不能見遠,距離遠了就看不見;只見內不見外,在房子裡面,只見房子裡面,不能看到房子外面。有天眼就不一樣了,他能見遠,定功愈深看得愈遠,到八地菩薩那看到沒有極限,沒有邊際,全都能看見。

  宇宙怎麼起源的?一念不覺。一念,這個一念沒有原因,突然起來的,如果第二念不相續就沒事,第二念接著,第三念又相續,那就迷了。一念不覺就變成一個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妄心從真心變出來的,沒有真心哪來的妄心!所以真妄是一體。可是起用不一樣,真心覺,妄心不覺;真心明,妄心不明,叫無明。那妄心有沒有?不能說有,因為它加了個妄字,妄心,妄就是沒有,你要認為它真有,錯了,真沒有。可是它念念迷就起作用,愈迷愈深,迷得深到我們沒有辦法回頭,這就變成六道輪迴。還有沒有機會回頭?回頭是有,你不肯回頭。怎麼回頭?放下虛妄就回頭了。像惠能大師、像釋迦牟尼佛,他們都是在一念當中放下,第二個那一念不覺就沒有了,這徹底放下了,叫頓悟。頓捨、頓悟、頓修、頓證一念當中完成,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這完成。從理論上講人人都可能,這一點都不假。

  所以佛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個個都可以立地成佛,只要你眼耳鼻舌身對著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佛了。惠能怎麼成佛的?就這個成佛的;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就是這個成佛的。不是佛教裡面,伊斯蘭教的聖人穆罕默德,他跟惠能大師一樣不認識字。《古蘭經》是他說出來的,他說出來別人把它記錄下來,那個我們知道,那是感應。《古蘭經》是真主用穆罕默德聖人的口說出來,這個我們相信例子很多,那是一部真經。中國古人教人「誠則靈」,就通靈,真誠到極處你跟諸佛菩薩就通了,真誠到極處你跟自性通了。通少分證阿羅漢,通多分就成菩薩,全通了就叫成佛,怎麼通的?放下。阿羅漢只放下見思煩惱,無明、塵沙沒放下;菩薩放下塵沙煩惱,無明沒放下;無明一放下就成佛了,就全通了。所以修行證果不是在你經念得多,不是這個,是你放下多少。修禪定放不下,叫世間禪定,出不了六道輪迴,世間禪定跟出世間禪定同樣有那種功夫,定功,一個放下了,一個還沒放下。雖沒有放下,定功伏住煩惱,沒斷,所以他定一失掉那個煩惱起現行,這是什麼?四禪四空定。跟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修的禪定不一樣,菩薩他們修的禪定,真的是把煩惱斷了,真的把煩惱放下,就這個意思,他不是伏它,他真放下了。

  所以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看破放下」,這是佛教人的訣竅,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不能放下,放下不能看破,這都是凡夫。看破放下叫真幹,放下看破也叫真幹,真幹就能提升。不肯真幹不能提升,變成什麼?變成常識,變成知識,知識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這就錯了。不能把佛經當作知識來看,你就有出路了,能夠超越了。把佛經當作一個知識,現在大學裡頭開的佛經課程,在哲學系裡頭開課的,這個不行,這是知識,這時候佛法變質,不是真的佛法。我們學這些東西,就像學世間法一樣,跟世間哲學沒什麼兩樣,你能講得很透徹,你也說得天花亂墜,也可以著作等身,但是與了生死出三界、斷煩惱證菩提毫不相關。這就是古大德常說的,你錯用了心!說到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學佛真難,幾個人會用心?會用心的人會開悟,不會用心的人開不了悟。會用心的人是會用真心,把妄心放下,在哪裡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用,用真心。

  不是說我學佛打坐、參禪、念佛我用真心,處世待人我用妄心,那就高明了,比佛還高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沒有?有。什麼人?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他不變隨緣,不變是真心,隨緣隨大家,你怎麼樣我也跟你怎麼樣,他還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不變隨緣四個講法,隨緣隨著變是凡夫;隨緣不變是菩薩,隨緣當中修不變;不變不隨緣是二乘、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他們不變不隨緣;諸佛如來是不變隨緣,那才到究竟圓滿。菩薩在隨緣當中學不變,一變就完了、就墮落了,不變就成就。再說得明白一點,什麼叫不變?我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變;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這不變;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不變。那菩薩修行就知道了,不是經念得多,不是佛號念得多,這是形相,不重要的。重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是不是不變,是不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千經萬論無非就是講這個東西,不是說別的。

  這個說明,文字、音聲都是實相,在佛與大菩薩的心目當中沒有一樣不是實相。無相是實相之體,有相是實相之用,有相、無相二邊都不著,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法身大士還有一點習氣沒斷,所以現實報莊嚴土,習氣要斷了實報莊嚴土也沒有。真的《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莊嚴土也不例外。契入這個境界真妄一如,心地真清淨,真一念不生,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知道。不問你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問你的時候答案全出來了,沒有通過思惟,沒有通過想像。答案從哪裡來的?自性本有的智慧裡頭流出來的,哪裡會錯!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無論是大乘經、小乘經,全是從自性流出來,決定沒有通過思惟想像,沒通過,完全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出來的。所以你要想求真智慧,要從戒定慧當中去修,離開戒定慧沒有,這一定要知道。

  佛所說的經論什麼用處?我們在沒有真正修行之前,先了解它,這經書是說明。真正修的時候,這統統起作用了,那就是身口意三密。證果的時候,證什麼果?我所行的、所證得的跟經上所說的相不相應,完全相應,我走的路一點都不錯,經論是給我們做證明的。如果你的境界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你走錯了路,走錯路很可能入了魔境界,走邪、走偏了。所以經論是指路的,路要自己走,沒有人能代替,決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菩提大道。說沒有戒能得定、能開慧的,沒有,找不到一個,戒律重要!不在戒律上扎根,你不會有成就。戒律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幫助你放下,你要真放下。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小乘聖者三千威儀,從哪來的?都是從十善業道來的,歸納起來就這十條。這十條展開,菩薩展開八萬四千,阿羅漢展開三千條,這不能小看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圓滿就成佛了。

  我們看到許多畫的佛像,佛像頭上有個圓光,圓光頂上有三個字「唵阿吽」。我們看到的,有用梵文寫的,有用藏文寫的,也有用中文寫的,發音都一樣,都叫唵阿吽。唵阿吽是什麼?就是身口意三密。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業、口業、意業,就是這個地方講的身口意三密。所以它真的是實相,一點都沒有說錯。聲字皆實相,這是三密當中的語密,既然是實相它就是遍法界虛空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有隱現不同,隱也是遍法界,現也是遍法界,這真叫密。彌陀在我們面前現身來接我們,現在我們面前,彌陀是不是從極樂世界來?不是,就在面前現的。他拿著蓮花,我們上他蓮花,真的到極樂世界去了,有沒有走一步?一步也沒走,怎麼就到極樂世界去!就像電視一樣,按這個頻道再按一個頻道它變化,有沒有來去?沒有。為什麼?體遍虛空法界,相遍虛空法界,哪個地方都能現阿彌陀佛,我這裡感在我這裡現,你那裡感在你那裡現,沒有感他就不現。所以說現也遍法界,不現也遍法界,這密!

  「故進一步說明語密的實相,並藉此開示三密平等之最高旨趣」。身口意三密,我們懂佛像,這個名詞的意義就能夠體會到一些。對這實相兩個字搞不清楚的話,他完全不懂,不知道在說些什麼。這是藉一個聲字皆實相,注重那個藉字,聲是實相,六塵都是實相,六根都是實相,六識都是實相,無有一法不是實相。實相真妄不二,真是真如,實相之體;現相是真如起用,就是實相的作用。體用是一不是二,體不可得,相是幻相,也不可得,所以我們執著有所得就錯了。六道凡夫才有這個執著,四聖法界沒有這個執著,知道這是假的,阿羅漢、辟支佛不執著。但是他不執著,他不得其用,那個假的還是有作用,所以他不變不隨緣。菩薩比他高,能得這個假相的作用,用假相來普度眾生,幫助眾生從假入真。這是阿羅漢做不到的,因為阿羅漢沒有完全了解,對實相沒有了解,他只知道萬法的體是空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我們就學到此地。

  我們再看下面,二十四章第十一章,四十八願第十九願,「聞名發心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

  這是第十九願,這一章裡頭有兩願,十九願跟二十願,這兩願也很重要。這一願裡頭講到『發菩提心』,二十願裡面講到「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不能不知道的。說明發心修淨土,希望這一生能往生極樂世界,知道信願持名,不要忘記菩提心。信願持名,菩提心在哪裡?在信願。為什麼?菩提心的體是真心,你不是用真心去信,這個信靠不住,信裡頭有懷疑,信不是真信,往生極樂世界就靠不住;願沒有菩提心,不是真願。有菩提心是真信、真願,那就決定往生;換句話說,菩提心是教我們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決定不能欺騙別人,常常欺騙人的人天天念佛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不能收你,因為你還用妄心。你說我念佛用真心,我待人,那個人騙我,我也騙他,一妄一切妄,一真一切真,你對這個用妄心,念佛也是妄心。

  所以我們要用真心。真心不是吃虧嗎?吃點小虧有什麼關係,到極樂世界就佔便宜了。這個地方不肯吃虧,極樂世界去不了,那個虧可吃大了。小虧多吃一點,古人講「吃虧是福」,鼓勵我們吃虧,獎勵我們吃虧,古人講的話是真的,沒有騙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吃虧,歡喜吃虧,要學上人家的當,消自己的罪業,消業障。處處不肯讓人,虧可吃大了,這個道理很深,這方法非常微妙。一般人聽不懂不肯接受;我學佛六十多年,我對古人這些話完全接受,圓滿的接受。我用真誠心待人,人用真誠心待我,我們不期望他用真誠心待我,久而久之他真的用真誠心對我。別人還會欺騙我,還會毀謗我,我的真誠心不到家,還不圓滿,要懂這個道理。天天反省、天天檢點我的真誠做得夠不夠。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章」,這是第十一章,「包括第十九聞名發心願,與第二十臨終接引願」,這一章裡頭有兩願。「名號即名字」,『十方眾生,聞我名號』,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我作佛時』。「顯體為名。名彰於外,而號令於天下為號。名與號同體」。這個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名號同體,這個名號通於諸佛菩薩。「於本經常專指極樂導師名號,阿彌陀」,實際上阿彌陀是通一切諸佛菩薩,都叫阿彌陀。為什麼?阿彌陀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量,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覺悟的覺。諸位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都是,無量覺就是佛的名號。無量覺還差一點差什麼?無量覺那個他還有一點習氣沒斷,我們講無始無明的習氣還有那麼一點沒斷,但是可以稱無量覺。

  你看我們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量覺,法身菩薩統統稱無量覺。他除了習氣沒斷不能回歸常寂光,就差這點,其他的跟佛果地上的智慧、神通、道力毫無區別,就是不能回歸常寂光;習氣斷了他就住常寂光,不住實報土。實報土有相,常寂光沒有相,常寂光就是回歸自性,回歸本體,這個相不要了,到那個境界自然不要相。這個境界初學的人無法想像。老子有這個境界沒達到,老子說「吾有大患」,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為吾有身」,我有這身體,沒有身體多好,有這個身體真是憂患,要為它操心。你看這是真正聰明人,他希望沒有這個身體多好!到等覺菩薩這個念頭就濃了,他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掉,他就超越實報土回歸常寂光,這個時候不叫菩薩,《華嚴經》稱他作妙覺如來。你看在菩薩那裡叫等覺,等於妙覺,不是妙覺,等於妙覺。

  那一點最後的生相無明放下,他回常寂光去,實際上回常寂光就遍一切處,沒有回常寂光無明斷了也遍一切處。尤其是十地菩薩,登地,圓教登地他們的功用跟如來果地上沒有差別。現身說法初住菩薩就做到,他就有能力在六道、在四聖法界裡頭,眾生希望佛出世度他,他就能現佛身。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應化在世間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理論上講初住菩薩就可以這樣示現。從初住到初地有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到初地,我們通常稱三賢菩薩。稱地上菩薩叫摩訶薩,菩薩摩訶薩;菩薩是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三賢。上面十地,從初地以上稱摩訶薩,摩訶薩是大菩薩,他們跟佛愈來愈接近,智慧、神通、道力愈來愈接近圓滿。所以阿彌陀一定要曉得,法藏比丘在極樂世界成佛他就用這個做名號,用一切諸佛的通號做他的名號。

  「發菩提心。菩提,梵語,舊譯為道,新譯為覺」。新舊是以玄奘大師為界限,玄奘大師以前翻譯的經叫舊譯,玄奘大師以後翻的經叫新譯。玄奘大師就把它翻成覺,叫覺有情;舊譯稱為大道心眾生,菩薩稱為大道心眾生。新翻譯的,這玄奘大師翻譯,覺悟的有情眾生就叫覺有情,他不迷了。普通的有情眾生是迷惑顛倒,這個人他覺悟,他不迷,所以他能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真正覺悟。我們今天知道,成佛是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都知道,也講得天花亂墜,自己沒放下還是凡夫。那這叫什麼?這叫解悟,我明白我沒做到,做到叫證悟,證悟管用,解悟不管用。解悟教學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不行,了生死出三界不行,講經教學可以。所以天台智者大師說,他老人家說得好,他說「能說不能行」,說得沒錯,照經典沒講錯,「國之師也」,這就是他有能力教化全國人民,國之師,他可以教。如果「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國寶,為什麼?他證得的,他是證悟。

  這能說不能行是解悟,他有信、他有解,可惜他沒有行證,行證重要!沒有行證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做一個好的老師、教授,用佛經寫博士論文可以拿到學位。我知道,我去看過三個學校,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都有儒釋道的學位,用儒釋道的經典可以拿到學位,可以做一個歐洲的漢學家,沒有行證。有正確的解釋不容易,這個正確的解釋都是要根據經典,不能離開經典,不能說我想怎麼樣,這不可以。想像是很麻煩的事情,這個例子不能開,開了之後將來人都來想像怎麼辦?就把整個佛法搞亂掉,這個因果責任要承當。這就是會集本為什麼改動它一個字,字改得很好沒錯,為什麼後人批評?王龍舒的本子,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頭,差不多引用《無量壽經》一半的經文,都用王龍舒的會集本,這是承認他。但是又為什麼要批評他?就是會集的時候把原經文的字改了幾個,他改沒有問題,他是文學跟經學造詣都達到這個水平,改得好。可是這風氣不能開,開了之後,將來後人他改了,我當然也可以改,我看不懂地方我就改我的,這帶頭那個人要背因果責任。

  所以古人定的規矩決定不能改,錯了也不能改,只可以註在旁邊,註在這個所以講眉註,註在上面,這個字可能是什麼字的錯誤,這個可以;你不能把它改過來,這個就是你負責任。王龍舒的本子改了,真有幾個字改了;魏默深的本子,也有幾個字改了。這文人習氣,不知不覺的改了,也許他沒想到,這是決定不可以的,必須有憑有據才行,沒有經典作依據的話,那是你自己說的,不是佛說的,這個自己要負因果責任。最怕的是開這個例子,到後來人統統都跟著改,這個經傳幾百年之後就不像樣子。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對這個問題看得非常嚴重,印光大師對隨便改動經上的經文,是以很嚴厲的態度責備他。所以會集必須字字是五種原譯本的原字,原來的句子。這是夏蓮老用十幾年的工夫完成這個本子,也就是每一個字都是五種原譯本裡頭的,沒有敢改一個字,取捨精當,非常妥當。選句的時候可以增減不能改字,句子很長可以簡化,但是意思保存沒有改變,這個可以,造句更簡練,意思完全保存。

  下面引用僧肇大師的話。在這個地方大家能看到,念老的註解也是句句都有根據,不是自己的意思,以經註經,以祖師大德註疏所說的來註經,提供給我們學習做參考。不是他自己意思,如果是他自己意思的話,他行不通,現在人不服氣,不肯承認,所以這種註子的方式這是真實智慧。「肇公曰:道之極者,稱曰菩提」,這在玄奘大師之前,僧肇是鳩摩羅什的學生。道到極端的時候稱為菩提,菩提是最高的道。「秦無言以譯之」,中國沒有這個相當的字來對翻,「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只能用這個來解釋。秦,羅什大師在中國,那個時候的皇帝是姚秦,姚興做皇帝,國號稱為秦。中國稱秦的在歷史上有三個,所以加上皇上的姓稱為姚秦。

  「菩提心即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覺之心。又菩提心即自覺覺他之心。詳言之如《往生要集》所云之二種菩提心」。菩提心的解釋很多,也很不好懂,菩提心的體,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叫菩提心。至誠心是菩提心的體,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是他受用,怎樣用真心對自己,怎樣用真心對人。《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菩提心體是「直心」,自受用也是講「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古德常常把經論合起來看比較容易懂,那深心是什麼?什麼叫深心?古德的解釋「好善好德」。好善好德的意思很廣,怎樣叫好善好德?古人的註解很多不好講。我早年在美國,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在美國各處講經,我講菩提心就用本經的經題,深心,它這有五個字很好,那就是深心,「清淨平等覺」,所以我用這個來做為深心。我寫了十個字,真誠是菩提心的體,清淨、平等、正覺這就是深心,這樣很具體,大家很容易懂,他受用的?慈悲,合起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用十個字來解釋菩提心,這樣好懂。

  對自己要清淨、要平等、要覺而不迷,要用這個心來對自己,好!與道相應,與出離三界、出離十法界相應,與往生淨土相應。自己不能染污,不清淨就是染污;不平等就有傲慢,傲慢是世出世間做學問人的通病,讀書人。孔子說的一句話我們要牢牢記在心上,常常用這一句話來反省、檢點自己,因為自己傲慢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肯給你講。夫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傲慢是大病不是小病,你的品德、學問再高,只要有一點傲慢的習氣,人家說你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家的大戒戒慢,貪瞋痴慢疑大戒,貪瞋痴後面接的是慢、懷疑。換句話說,什麼樣的人來學佛法很容易契入?沒有貪瞋痴慢疑的人很容易接受,很容易入佛境界。

  凡是不能接受、入不了境界,大概都是傲慢、懷疑這兩個字造成嚴重障礙,佛來給你講你都聽不懂,為什麼?你有懷疑。現在的人誰不懷疑?科學教人懷疑,事事都要懷疑,這科學精神。在中國現在人家教小孩我不知道,在美國我知道,美國人教小朋友,上幼稚園:可別相信人,人都是壞人,不要被人騙走了。教小孩對大人都要用懷疑心,你看看麻不麻煩?從小就教成懷疑,他長大他能不懷疑嗎?他對什麼都懷疑,這個人學佛就沒指望了。佛法是決定不能懷疑,有絲毫懷疑就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得定。不懷疑、不傲慢到哪去找?太難太難了。所以現在講,你說辦學校,辦個佛學院能成就人嗎?

  大概在大陸上聽說也知道,台灣有個果清法師學戒律的。這是早年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辦了個研究班,這個研究班八個學生,六個老師,我也算其中一個,所以我教過他。那個時候他們剛剛畢業,大學畢業,兩個女生,女生的條件,是一生不可以結婚才收妳。這八個學生,我沒有想到,我們離開之後再都沒有見面。果清前幾個星期來看我,過年時候看我,三十多年沒見面。我問他,八個同學還在不在?都在,都六十出頭了。八個學生裡只有他一個成就,所以我稱讚他:難得!老師辦這個班沒有白辦,還有一個成就的。他怎麼成就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三十多年的時間用在戒律上,不但他學戒,他真幹,他把戒律落實在生活。在香港住了五天,我鼓勵他,他身體不太好,我說佛菩薩會保佑你,祖宗會保佑你,將來佛法能不能興起全靠你。佛法要想興起來從哪裡興?從戒律。沒有戒律假的,講得再好,這人沒學過戒律就完了,像蓋房子,戒律是基礎,這個房子沒有地基。所以戒律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可以疏忽。

  在我身邊有個年輕法師定弘,大家都知道,他跟我不少年,認識很久了。在美國就認識,在美國他在念書,星期假日常常跑到我們小道場跟著,所以學佛,以後出家了。跟我出家,我說我沒有寺廟,我一生是遊牧,哪裡有緣哪裡去。我給他介紹一個法師,香港暢懷法師,跟他出家剃度了,跟著我住在一起學經教,很好,講得也不錯。我說你的緣成熟了,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果清法師會來看我,這個緣難得,也許佛菩薩安排的,就是為你安排。我說你到他那個地方好好的學三年,能學五年更好,至少三年,你將來出來講經,這是學過戒律的不一樣,那影響力就大了。

  如果將來我有機會,能夠跟中國佛教界裡面接觸到,我會推薦他在中國辦一個戒律學院,他可以做院長。我問他,你底下現在有多少學生?大概有六十多個人。能夠講戒律,學戒律、講戒律,你認為還不錯的有幾個?六個。我當時就把定弘介紹給他,他跟你學。我就告訴定弘利害得失,你要不受這三、五年的這種訓練,你將來弘法利生有個把柄在人手上,人家瞧不起你,你也沒有辦法把人真正教好。他跟我的好處,是可以跟這個世界許多地區去廣結善緣,你只能學到這些,但這個不重要,戒律重要。這個十年我參加國際活動,他給我做翻譯,是我一個很得力的助手。為了正法、為了佛教,我不能顧自己,我要顧大局,我把他送去。我說我自己寧願沒有助手,苦一點不要緊,你重要。這叫從根紮起,真正發菩提心,持戒念佛,才能把將來復興正法、復興傳統文化盡一分力量。我對於果清的成就非常歡喜、非常讚歎,我說老師這個四年研究班沒有白開,總有一個人出現了。有一個就不錯了,這老師的功德就無量了。

  《往生要集》裡頭,講的有兩種菩提心,第一個,「緣事菩提心(此即密乘之行願菩提心),以四弘誓願為體。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應身菩提之因。煩惱無數誓願斷,是法身菩提之因。法門無盡誓願學,是報身菩提之因。無上菩提誓願證,是願求證得佛果菩提也」。這是《往生要集》裡頭,所說的第一種菩提心。「由前三行願具足成就,而證得三身圓滿之菩提,還復廣利一切眾生也」。第二是「緣理菩提心」,這是密宗裡頭的「勝義菩提心」,這個我們讀參考資料裡頭統統都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行願菩提心、勝義菩提心跟三摩地菩提心,這參考資料裡頭有。今天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