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精華節錄—負他貨財 願他身死 干求不遂 便生咒恨  (第七十二集)  2000/1/8  新加坡淨宗學會(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012-0148集)  檔名:29-512-0072

  【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凡是借別人的器用(器皿用具),沒有償還的意願,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一類都是屬於偷盜的業行。佛家講偷盜範圍非常的廣泛,而古德跟我們說明,這個盜戒叫「不與取」,這個意思非常的完備。凡是有主之物,無論你用什麼手段得到,主人沒有答應給你,你得到的都叫做偷盜,都屬於這條戒律範圍之內的。我們向人借東西,借錢也好,借物品也好,這是主人同意借給我們的,不是給與我們的。借給我們,那將來一定要奉還的,如果沒有還的心,這個心就是盜心,也是犯偷盜之罪。如果說是借人的財物不想還,還希望他早死,這個罪過就更大了,佛在經上說,生這種心的人,已經是畜生了,來生的果報必墮惡道。

  所以世間人眼光很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不知道後患無窮。畜生,墮落到畜生道容易,要想在畜生道再回來作人,可就難了。原因在哪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畜生道的業因雖然很複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愚痴。諸位想想,欠人財物不想還,這個心就是很愚痴;再要咒人死,這是愚痴到極處。所以墮落到畜生道,畜生的愚痴要跟人比,要超過很多倍。愈是低級的動物,愚痴愈嚴重。

  有事要求人幫忙,別人不能夠滿足你的需求,你就生怨恨了。註解裡頭給我們提示得很好,我把這段念一念,「干求指一切大小之事,凡有干懇求託於人者皆是」,所以這個範圍很廣泛。「不遂」是不如意,你求人幫助,人家沒有滿你的願望,於是你就詛咒他,你就恨他,這是自己造罪業。後面這一段,「君子達理安命,豈肯向人干求」,這是個明理的人。明理的人,真的一生自己縱然窮困潦倒到極處,自己曉得這是自作自受,也不會去求人,能夠安心隨緣,知命樂天。縱然有不得已的時候要求人,人家肯幫助,很感激;人家不肯幫助,是他的本分,決定不可以有怨恨之心。如果稍稍有怨恨之心,古人說這是小人,不是君子。什麼叫君子?明理的人叫君子。小人是迷惑顛倒,不懂道理,怎麼可以責怪於人?

  學佛的人更不可以有這種念頭,如果有這樣的念頭,他不是一個學佛的人,他對於佛法、對於佛陀的教誨,根本就沒有能夠理解,不要說做了,佛所講的這些教誨,他不懂。

  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人生在世決定不要跟別人結怨;跟別人結怨,錯了!別人縱然對你不滿意,侮辱你,毀謗你,陷害你,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這是過去生中造的業報,過去造的不善業,今生受的果報,歡喜接受,罪報就報掉了,沒有一絲毫怨恨之心,結就解掉了,就化解了,這是好事,不是壞事。如果有一念心不平,這個結還在,沒有解開,沒有解開將來還要報,所謂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多可怕。我們學佛最低限度的受用要能夠獲得,這是最低限度的受用,我明白了,所有一切冤親債主加給我種種不如意,我都歡喜承受,恭敬讚歎,我們的帳結了,也成就自己的忍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