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若於此理少有未明,則修因時,便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能深契  (第三三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27集)  檔名:29-513-0337

  【若於此理少有未明,則修因時,便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能深契。】

  這話說得有道理。理論上沒搞清楚,事實真相不明白。《金剛經》的文不多,讀《金剛經》的人很多,《金剛經》講的是什麼,懂得的人可不多。這就是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實真相,他沒搞清楚。過去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聽到這兩句,就明心見性,後面都不講了。五祖忍和尚給他講《金剛經》,講到這個地方就圓滿,就結束了。我們這個經聽上一百遍、一千遍,還是這個樣子。什麼原因?

  若於此理少有未明,我們還不是少有,我們是多有未明,所以對於這兩句經文,我們聽了不會開悟。能大師一聽他就悟入,他是真的明白。他怎麼明白的?做到了,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我們的心,用心要這樣才行。換句話說,不但是世法一切分別執著我們要放下,佛法也不能分別執著,也要放下。這是佛在本經裡頭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是佛說的。佛在此地舉比喻給我們說,佛說法如筏喻者。筏喻是世尊早期講經常常用的比喻,在小乘經《阿含經》裡面,我們常常看到這個句子。《金剛經》上雖然出現同樣的句子,用意不相同。小乘人著相,所以世尊取這個比喻,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我們沒得度的時候,要依靠佛法,證果之後那佛法就不要了。像過渡,沒有過去我們要船,過去之後登上那個彼岸,船就不要了。這個意思好懂,這小乘經上說的,《金剛經》上不是這個意思。《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正坐在船上就不能對那個船有絲毫的執著,即相離相,離即同時,這就不是小乘的境界。小乘離跟即不同時,大乘法離即同時,就是無住跟生心是同時,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深。宗門所謂「識得一,萬事畢」,那個畢就圓滿、沒事了。這個一是什麼?一是同時。我們在這裡說的,離相跟即相同時,無住跟生心同時。同時就見性了,異時不見性,同時就見性,這一點要知道。

  同時是一切都同時,性相同時、理事同時、因果同時、真妄同時、邪正同時、善惡同時、利害也同時,沒有一法不同時。同時就是一,宗門講的識得一,意思在此地。所有一切經,你們打開經本,「如是我聞,一時」,一時就是同時,不是異時。一時就是一真法界,如果不同時呢?那就變成十法界,就變成六道,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這個觀念要能轉過來,那你修行的功夫就得力了。今天我們修行為什麼功夫不得力?我們也很認真的幹,每天有不少同修告訴我,一天《無量壽經》有人念十遍、念十二遍,但是他境界轉不過來,他不曉得同時,不知道是一時。《金剛經》念得很熟,從頭到尾背一遍,十三分鐘,很了不起!我都做不到,我不能不佩服他。他這個境界還是轉不過來,為什麼轉不過來?依舊是分別執著,心不清淨、心不平等,不清淨就不平等,所以他境界轉不過來。換句話說,他依舊是名字位中人,你說可惜不可惜!沒有辦法從名字位提升到觀行位。諸位要知道,我們念佛,觀行位才能往生,名字位不能往生,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還是不能往生,古人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什麼原因?名字位中。名字位是有口無心,你沒真修,真修就是觀行位。真修剛才講了,兩樁事情,一個是把觀念轉變過來,觀;一個是行為轉變過來,這是觀行。行為是什麼?六度。觀念是什麼?無住,這很要緊。無住就是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一定要心清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放下行嗎?決定不行!為什麼不行?因為那是妄想。妄想障礙了心性,你怎能不放下?這樣我們才認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的是無量法門修行的中樞,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念阿彌陀佛,身心世界要放下,不放下不能帶著往生。帶業是帶舊業不能帶新業,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此佛舉問之微意」,舉什麼問?舉報身不住。問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佛舉這句話問的意思你要懂。讓須菩提來答覆,這一問一答,我們在這當中領會他的意思,領會到無住生心的深義,然後我們才得受用。得受用就是你會過日子了,你會生活了,你能夠把輪迴心改成佛菩薩的心。佛菩薩的心是無住,輪迴心是有住,有住就是你心裡頭還有牽掛、還有憂慮、還有牽掛,那是輪迴心。諸佛菩薩一切憂慮牽掛、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那叫覺心。雖然一絲毫的分別、妄想、憂慮、牽掛統統都沒有,而行布施。布施包括六度萬行,這個意思前面都細講過,不要再重複。不是單單修一個布施,布施包括我們整個的生活,包括我們全部的活動。這把意思懂得了,他為什麼要問這個,然後你才懂得佛這個問真有味道,這經文才真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