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寶蓮表法 因果同時  (共一集)  2007/2/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714集)  檔名:29-075-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手出廣供三昧門」第七首,偈頌第七首看起:

  【菩薩右手放淨光。光中香水從空雨。普灑十方諸佛土。供養一切照世燈。】

  從這下面有十偈都講到放光。我們知道佛經裡面表法的意思非常之多,你一定要懂得;如果不懂,你就把它看成是神話,那你就錯了。這種教學的方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藝術,教學的藝術。世間人,無論是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沒有不歡喜藝術的,所以佛為隨順眾生的愛好,用藝術來表法,在佛的教學當中是常常見得到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真是把這個方法發揚光大。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教學並沒有講堂,也沒有教室,在什麼地方講?多半是在樹下水邊,風景幽美的地方。佛在樹下一坐,學生圍繞在四周,這就開始上課了。

  上課沒有課本。世尊為我們上課,實在講也沒有教材,而且,諸位還要曉得,他沒有準備,就是隨口而說。他老人家過世之後,學生從記憶當中把他老人家過去的教誨重複再講一遍,再由學生記錄下來,成為現在的經典。你看經典裡面的組織、條理,我們中國人講起承轉合,真正是有條不紊。像《華嚴》這麼大的經,這絕對不是短時間講的。這種智慧、這個能力究竟從哪裡來的?這在《華嚴經》上這個課本裡面才把這個事情講清楚,佛告訴我們智慧德能,德是道德,能是能力,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是智慧,無所不能是德能,還加上無量的相好,那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福報,無邊的福報。釋迦牟尼佛講一切眾生統統都有。

  現在我們在這個世間看看芸芸眾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佛說,這個差別是你有障礙,把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障礙住,它不能現前,是這麼回事情。障礙並不等於喪失,你並沒有喪失,你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一切諸佛絲毫差別都沒有,佛法是真平等。被什麼障礙?煩惱,煩惱無量無邊。佛說無量無邊的煩惱,他在教學當中把它歸納為三大類: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每一類可以說都是無量無邊,太多了。在一般大乘經裡面,講的名詞稍稍有一點差異,但是是一樁事,《華嚴》講的妄想,大乘教裡面常講的叫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分別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太多太多了,像恆河沙一樣,你的分別;執著叫見思煩惱,就是你見解思想錯誤了。所以這三大類的煩惱,把你的智慧德能障礙住,不能現前。

  這三大類煩惱是最嚴重的,剛才講都是無量無邊。這無量無邊,哪個最嚴重?佛也跟我們說出來,最嚴重的把它歸納起來也是三個字,叫貪瞋痴。貪是執著裡頭最嚴重的,障礙福報,你要曉得你有很大的福報,有慳貪的心,福報沒有了;你有萬德萬能,你的才藝、能力被什麼障礙?被瞋恚。瞋恚裡頭包括貢高我慢、嫉妒,這個東西障礙住了。智慧,智慧被愚痴障礙住了。所以貪瞋痴這三毒煩惱,把我們自性裡面跟如來一樣的智慧德相障礙住,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佛家的求學沒有別的,佛法求學的目的是把障礙除掉。這個障礙是你自己一念不覺而變現出來的,不是別人造成這個障礙來障礙你,不是的。這是諺語裡面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佛沒有辦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幫不上忙。但是佛是過來人,他可以把他的經驗、把他的修學來教導我們,提供我們做參考,如果我們能信得過,也如法炮製,就跟他沒有兩樣了。這樁事情,我們在講席當中向諸位也報告多次,為了我們每次同學都有新來後到的,多說幾遍也不礙事。這是佛法教學真實的慈悲,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來說,為什麼?你沒有做到。沒做到,多說就不算多,你沒有把它放下。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他很年輕,十九歲的時候出家,他是王子,捨棄王宮,捨棄榮華富貴去學道,為什麼?為了要解決一個大問題,這個大問題就是生死問題,我們講生老病死。如何能夠不生、不老、不病、不死,這個多自在!他就為這麼一樁事情出家去學道。真用功,人真聰明,學了十二年,在當時印度,宗教也好、學派也好,他都學遍了。學遍了,這個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實在講他們所修學的,要在我們今天世間人來看,那真是了不起。

  印度有許多真的算是高級的學派、宗教,他們修學的方法用瑜伽、用禪定。尤其是甚深的禪定,突破空間維次,他能夠達到二十八層天。天不止一層,天有二十八層,天上也很複雜。我們人道以下的,畜生、餓鬼、地獄,餓鬼、地獄也相當複雜,畜生道的複雜我們見到,見到一部分,還有一大部分我們沒見到。譬如在我們中國人習慣所稱的龍,有幾個人見到龍?龍沒見到過,鳳凰沒見到過,所以畜生道裡頭很多我們沒見過的。他們在禪定,有禪定功夫的人他都能見到。

  可是見到是見到,六道輪迴狀況很清楚,六道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沒人能答得出來。所以他學了十二年,說了一句話:都不究竟。這怎麼辦?跑到恆河邊上找了一棵大樹,大樹底下一打坐,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放下是放下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放下就開悟了,中國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問題一下就解決了。這是什麼?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現前了,你只要放下,放下這個障礙,它都統統現前了,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這個時候智慧、德能、相好是圓滿的。從這之後,他開始教學,三十歲開始教學,教到七十九歲,他走了,整整教了四十九年。這是佛門常講「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我們今天想要求智慧、要求德能,都不知道到哪裡去求,所以他做了一個樣子,求了十二年,沒結果,統統捨掉之後,哪裡知道就成就了。中國禪宗一些真正開悟了,也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幾十年到外面去參學、去求學,求學也是不究竟,最後放下了,一放下就開悟了。所以說了一句話,「踏破鐵鞋無覓處」,那是求學;「得來全不費工夫」,是放下,沒有曉得一放下全得到了。

  在中國佛教二千年來,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是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0七年。二千年來也有不少真的開悟了,參禪的開悟了,學教的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跟開悟是一個境界,用的方法不一樣。念佛人也有開悟的,開悟的叫理一心不亂。用的方法不一樣,得到的境界完全相同。最著名的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居然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就放下,這一放下,立刻就開悟了。他開悟之後,跟諸位說,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開悟完全相同;換句話說,就叫成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開悟的時候,說了幾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我們中國古人,這總是五千年傳下來的,人性本善。我們老祖宗也了不起,你看小朋友念的啟蒙課本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說得比較籠統,不夠詳細,但是跟佛開悟的時候所講的很接近。惠能大師是佛,真佛,不是假佛,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的身心都沒有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本自具足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自具足,本來你具有智慧德能相好,你本來有。「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你的心永遠是定的。我們現在這個心,妄念紛飛,前念滅後念生,止不住。他說確實你的真心從來沒有動過。後頭一句話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前面四句是說自性的德相,後面是講它的作用。

  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你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現在一念不覺,迷了,把自性迷了。迷了之後,我們用的這個心,佛法裡面叫妄心,不是真心,說得不好聽一點,你的那個心是虛情假意,不是真心,為什麼?真心永遠不變,真心永遠是純淨純善,我們今天用的是妄心。佛經上講得很詳細,把妄心分析得很詳細,就是現在所講的心理學,八識五十一心所,講得那麼細,講得那麼透徹。這一迷了之後,就把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相好變成煩惱了。剛才講的,貪障礙我們的相好,瞋障礙我們的德能,這就是煩惱障;愚痴障礙智慧,所知障,佛法常講兩種障礙、兩大類就這麼來的。所以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障礙馬上沒有了,你的如來智慧德能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惠能大師給我們的示現,真是無量無邊的智慧德相,放下就是。我們今天讀佛經讀了這麼多年,道理都懂,問題怎麼樣?放不下。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這是什麼原因?佛也說了,佛說你的煩惱習氣太深,生生世世無量劫的累積,哪有那麼簡單那麼容易放下。時間太長,煩惱習氣太重了。在這個情況之下怎麼辦?你不能一起放下,慢慢來,古德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妄念,就是煩惱,不怕念起,怕的什麼?怕你覺得太遲,那你煩惱就起現行。這句話就是教給我們斷煩惱的祕訣,念頭一起立刻就警覺到。這個念你要知道,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善念、惡念全是煩惱,你那個善念不是真善,所以要警覺到。

  中國人講七情五欲跟佛法裡講的煩惱是一樁事情。你看七情裡面,喜是歡喜,樂,這都在煩惱裡頭,喜、樂都是煩惱;愛、惡,愛是欲望,惡是討厭。你在這裡面,你喜歡的,這七個裡面至少有四個,喜、樂、愛、欲(欲望的欲),不是好事情;負面的,瞋恚、厭惡、嫉妒,這是負面的,統統是煩惱。只要這個念頭一起來,你馬上就警覺到,把它立刻放下。真正的心(真心)是平靜的,真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喜怒哀樂都沒有,這要知道。真心是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生智慧,《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般若。所以要知道,清淨心生智慧;換句話說,不清淨的心就生煩惱。心不清淨生煩惱,心清淨生智慧,這個道理要懂。

  修行人修什麼?沒有別的,就是在一切時、一切處,六根對六塵境界,能把自己的清淨心保住,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這真功夫,這叫真修行。外面一引誘,你的七情五欲馬上就起來了,這叫凡夫,這沒功夫。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本,只要有這個東西,你就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所以這不能夠不知道。

  這首偈子裡面所講的,『菩薩右手』。菩薩是修行人,就像我們學校裡念書,他沒有畢業,他正在學校裡面念書,這時候稱學生,在佛法裡面就稱菩薩。菩薩就是佛陀教育裡面的學生,他有等級,就像念書一樣,就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佛學校裡頭這個等級很多,五十一個等級,五十一個等級他把它分成六個階段,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佛教也是這樣的,十信位的菩薩是幼兒園的學生,十住位的是小學,十行位的是初中,十迴向是高中,十地是大學,後頭有個等覺,那是研究所。我這麼一比喻,你就完全明白了,統統叫菩薩,程度淺深不一樣,好像學生,幼兒園是學生,博士班也是學生。此地所說的菩薩,在這個經上所講的,在這一卷裡面所講的,五十一個等級統統都包括在其中。

  「右手」,他為什麼不寫左手?右手代表順著法性,左手代表違背法性。順著法性,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講,中國人講道德,什麼是道?大自然的規律是道,大自然的運行是道,隨順大自然的規則運行,那叫德,叫道德。所以右手代表隨順。如果違背自然的原則,這個道德就沒有了,會有很麻煩的現象發生。

  今年冬天就有一點違背自然運行的原則,冬天該冷它不冷。過去像大年初一,我們都穿很厚冬天的服裝,你看今天街上走走,很多人穿夏天的服裝,不正常!我是這兩天聽同學告訴我,有個消息說太平洋的冰沒有了,都溶化掉了。這報紙上常常刊登今年氣候反常,是個暖冬,這就是違背大自然運行的一個常規。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對人的健康、對一切萬物的生長,植物有生住異滅,一切動物有生老病死,都是隨順大自然運行的原則。這反常就很麻煩,不是好現象。佛告訴我們,大自然運行的原則是盡善盡美的,純淨純善。我們一個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為,那就是跟自然原則相應,用右手來代表;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見解、行為,違背自然的法則,這在佛法是用左手代表。它是表法的作用。

  『放淨光』。底下這十偈都講放光。淨是清淨行,也就是講善行。在這個地方,他下面講用手布施,這個大題目是用手來布施、供養。對上,我們稱供養;對平輩、對晚輩,這叫布施,是一樁事情。但是心地裡頭恭敬的程度不一樣,對長輩一定是畢恭畢敬,這叫供養;對平輩就隨便一點,沒有那麼講究,就稱之為布施。但是在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只有供養,沒有講布施,為什麼?他是用純一恭敬心。你要問:為什麼?他不分別。普賢菩薩已經悟入佛境界,在佛境界裡面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他對於即使是貧賤像乞丐,乞丐是在人類當中貧賤到最低的程度,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到了底谷,普賢菩薩對他的施捨還是叫供養。普賢菩薩的心,布施乞丐跟供養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以他稱供養,不叫布施。

  大乘教裡頭說得好,菩薩不修普賢行決定不能成佛,你說為什麼?成佛的心要平等,你不平等。普賢菩薩的心平等,看佛、看菩薩、看帝王、看乞丐,完全平等,沒有分別執著,所以統統用供養。這個我們要學,那就是要學習尊重一切人,不可以輕視一切人。不但對佛菩薩、對貧賤之人供養,對畜生也是平等的供養,乃至於對花草樹木的照顧,也是用平等的供養。你家裡院子裡面栽的有花,你每天給它灑水,給它施肥,供養樹木花草,普賢行。所以普賢菩薩跟一般菩薩,事是一樣的事,用心不一樣,他用平等心。無論對人對事對物就是一個平等心,真誠、清淨、平等,這就是普賢菩薩,佛門裡稱為大菩提心。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能用這種心,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容易;換句話說,你恢復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佛)也就不難了。恢復佛,本來是佛,換句話說,恢復你自己自性裡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相好,你就得大自在。佛教教學的目的是在此地,這不能不知道。他放光,這是淨光。

  『光中香水從空雨』。這個「雨」念去聲,念ㄩˋ,這個雨是當動詞講,從空中落下來,當作動詞用,從空中落下來。「香水」,香水從哪來?從光中,光代表著智慧,就是說從智慧裡面流出來的。『普灑十方諸佛土』,這句話好懂,「普」是普遍,普遍就是沒有分別。香水灑在十方諸佛國土。

  『供養一切照世燈』。這一切照世的燈,「照世燈」是比喻,照世燈是什麼人?真正依照佛法修行的人,他是給世間人做好樣子。雖然一句話不說,他是純淨純善的典範、模範,這是照世燈。另外一種就是弘法利生的人,他用教學教導大眾,教什麼?我們今天看看《華嚴經》的內容,你就知道了,佛教導我們整體來說五個項目:第一個是倫理,第二個是道德,第三個是因果,第四個是哲學,第五個是科學。佛法並沒有把這五個項目分開,分成五門來教,不是的,它是混合在一起,一切經裡面統統都有,你細細看,統統都有,融合在一起。

  佛用什麼教化眾生我們就明白,佛用這五門東西教化眾生。這五樣東西是所有一切眾生都需要學習的。佛說本來你都有、都是圓滿的,倫理是圓滿的,道德是圓滿的,因果是圓滿的,哲學、科學也是圓滿的,可惜你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除掉障礙,當然就現前了;障礙除不掉,那佛就教你。佛所教你的還是你自己自性裡本有的,你自性裡頭要沒有,教也教不會。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誨,有人得的多,有人得的少。譬如我們講悟,有人就悟的多,有人悟的少,各人聽是一樣在聽,每個人悟入的程度不一樣。還有一類人,天天在聽,他就是不開悟。這個現象我們都知道,自己也是過來人,聽的時候好像有一點覺悟,聽完之後轉眼就又迷了,還是老毛病、老習氣都出來,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照世燈就是一個是真修行人、一個是真正弘法的人,菩薩來供養。

  現在我們要把他供養的東西具體說一說,先說淨光。淨光是真實智慧,世間人沒有,世間人的智慧裡面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這叫什麼?佛法裡面叫世智辯聰,世間的智慧、辯才、聰明,叫世智辯聰,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講的問題是生死問題,不能解決。縱然是對世間法的問題,也是解決得不乾不淨。這樁事情,我們在最近這些年來,諸位都曉得,社會非常不安定,人心反常,造作的惡業,所以我們現在感到氣候反常。為什麼會有暖冬?一般科學界裡面說,這是自然的災害,或者對於科學真有深入的,他說是人為的災害,是什麼東西人為?是科學技術發達,排出去這些廢氣染污地球,所以造成現前這個現象。

  我們現在再深入一層的,他就沒有想到。人類為什麼要發展科學?為什麼要造成這麼多的污染?你再深入去想一想,你就想到貪瞋痴。貪圖一點小的便利,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慘痛的代價是什麼?地球會毀滅,人類在這個地球上不能居住,這個代價太大了。有沒有人說過?有,外國這些科學家、哲學家提出這個警告。告訴我們農業,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農耕一定要恢復到古時候完全用人工,不要用機械化、不要用化肥、不要用農藥,恢復到原始,那是健康的,人類可以在這個地球上多住個幾萬年。如果用科學的方法,用化肥、用農藥過分了,統統都有毒。不但人吃了有毒,土壤也中毒,水也有毒,空氣也有毒,這就不適合人類在地球上生存,這就是你付出的代價。

  現在的交通工具,你們想想每天飛機排出的廢氣,汽車排出的廢氣,工廠排出的廢氣,這些廢氣散布在空中,破壞臭氧層,造成熱能不能夠散發。不能散發怎麼樣?地球就變暖,南北極的冰就會溶化掉。南北極的冰如果全部溶化掉,現在的海岸線要上升七十米;換句話說,七十米以內的海岸線統統要淹沒在海水裡面。這是我們圖一點便利,造成這樣嚴重的污染。世界的毀滅不是一個自然現象,人為的,你說多可怕。為什麼會這樣子?違反了自然的運作規律。隨順自然是好的,違背自然就有災害來了,災害是我們自己招來的,不是沒有原因的。明白之後,這個災難你就不會怨天尤人,不會這是老天爺降下災難給我們,不是,是我們自己做錯事情,自己要承擔因果責任,道理在這裡。所以淨就是純善純淨,我們今天講善心善行,這就包括一切了。

  「香水」是比喻,香是什麼?前面跟諸位說過,總要記住,戒定真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叫五分法身香。原來菩薩是用戒定慧、用五分法身香,在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國土裡面供養一切修行人,是這麼個意思。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十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下一首,第八首偈:

  【又放光明妙莊嚴。出生無量寶蓮華。其華色相皆殊妙。以此供養於諸佛。】

  這四句,第一句裡面『放光』意思都懂得了。「放光」用現在的話也可以說是影響,他影響有多大的空間,有多長的時間,都用這個來代表。也可以解釋,這是看在什麼地方,你能夠體會得到,我們中國人講氣氛、氛圍,外國人講磁場,都可以用放光來表示,看用在什麼地方,我們怎樣去體會它。此地的『妙』是妙好。『莊嚴』是佛教裡面常用的一個名詞,萬德莊嚴,在我們現在一般人來講就是美好,佛法稱莊嚴。這裡面包含的義趣跟境界就非常的廣泛。

  我們看看他下面一句怎麼說的,『出生無量寶蓮華』。這也是表法,「無量」是多,蓮花顏色之多決定不是四種,大家常念《彌陀經》,《彌陀經》講四種顏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講的這四種顏色就代表無量的色彩。為什麼?你想想看,它講的這四種是不是現在所講的三原色,所有一切的色彩都是這三種色彩交配出來的,連白色也是的。這三原色科學家告訴我們,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青色青光就是藍色的,紅、黃、藍三色,白色是它調出來的。由此可知,世尊在經上講的這四色就代表無量色。

  「寶」在此地代表永恆。因為我們一般的蓮花,它是草本的,這個花有開有謝,花開花謝無常的,就是有生有滅;如果用寶做的蓮花,它就沒有生滅。譬如我們用黃金做的蓮花,用翡翠來做蓮花,這都是我們世間人講的七寶。經上講的琉璃就是翡翠,經上講的玻璃,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沒有現在人用的玻璃,經上說的玻璃是什麼?現在講的水晶,所以它算是七寶之一,不是現在普通的玻璃,是水晶。所以水晶透明跟現在的玻璃是一樣的,古時候講玻璃就是水晶。用這些做成的蓮花,它就不謝,沒有花開花謝的現象。所以這是比喻,用這個來做比喻。

  因此,我們世間人聽了佛在經上這麼說,也用這些七寶做成蓮花來做供養。這些供養一定要知道,是不是佛菩薩喜歡這些?給諸位說,不是的,佛菩薩還有喜歡、還有討厭的,那他是凡夫,他跟我們一樣,他是用這些方法來教我們。教我們,如果天天跟我們講,天天糾正我們的錯誤,我們會聽了厭煩,你太囉嗦了,會起反作用。因此,教學用藝術,這是最理想的,也是最有效果的。花代表什麼?因果教育,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開得好,果一定會結得好,花開得不好,果實不一定就能夠結得好。所以它代表因果教育,這要懂得。

  可是花裡面唯獨蓮花很奇怪,花還沒有開,在長成的時候,花裡面就有蓮子,花開的時候,蓮子就成熟了。這代表什麼?代表因果同時。在植物裡面所有的花都是先因後果,唯獨蓮花是因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以佛用這個來代表因果教育,提醒我們。果是我們現前受報的時候,果中有因。我們受報的時候,會起喜怒哀樂愛惡欲,會起這些情緒。這個七情裡面有善的、有不善的,如果善的多,將來感的果報是人天福報;如果善少惡多,他感的果報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佛菩薩要天天這樣講,我們聽了你說討不討厭?他用這個來表法,不但你不討厭,你還喜歡、欣賞它。

  在這裡面一看到馬上就想到,我們在生活當中,這是果報,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是業因。造業因的時候,起心動念造業的時候,起心動念是意業,已經在造業了;如果表現在言語裡面就是口業,表現在動作上就是身業。六道裡面的果報,有苦、有樂、有憂、有喜,都是由善惡業因所感得的。你明白之後,全是自作自受,不是別人給你的,不是環境給你的,怨天尤人這個錯誤的觀念,你自然能放下。這個放下對自己來說,無論在德行、在修養、在智慧福德,都是大幅度的提升。如果不知道,隨著業力流轉,我們在六道裡面就每況愈下,一世不如一世。所以佛用這些方法來給我們時時刻刻提起警惕,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很好的教學方法。尤其是用寶蓮花,寶不止一種,一切珍寶都可以把它做成蓮花。

  這個「出生」是在智慧,妙莊嚴,智慧你才能把它造出來,造得非常之美觀,讓人家見到都能生歡喜心。蓮花還有一個更深的意思,所以蓮花在佛教教學裡面就變成一個標識,像商品裡面的mark,商標一樣。在佛門裡用的最普遍的是蓮花,第二個就是法輪,第三種是卍字。卍字是代表吉祥的,這是有大福德的人,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卍字是三十二相裡面的一種相,一般人的胸口沒有,你看佛、轉輪聖王他的胸口有個卍字。這是表吉祥,也表示他做事情真的是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它表這個。這都是修來的,不是幸運得來的,生生世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有這樣的相好。

  蓮花,你看看它生長在池塘的泥底裡面,池塘底是泥沙、污泥,那個土很肥,所以它長得好。它的莖在水裡面,花開在水上面。佛用這個來表法,把污泥代表六道,六道是非常不清淨,但是蓮花也從這裡生。佛是六道眾生成就的,六道眾生不要有自卑感,要認識清楚,認真修學你可以成佛,所有蓮花的根都是在污泥裡面生出來的,這個意思好。莖是往上面走,在水裡面,水代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清淨心,為什麼?他見思煩惱斷掉了,也就是說,用《華嚴經》來講,世出世法那種執著統統放下了,不再執著,在這個世間什麼都好,他能隨緣,放棄自己的成見。

  我們要問,人家一個善的是很好,他要是個惡念,他造惡,好不好?也好。你善惡都不分?善惡確實是不分。人不是糊塗了嗎?不是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道理很深,深在哪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因果報應不是簡單的,肯定與過去生中有關係,也肯定與來生後世有關係,它不是偶然的。他行善,有過去的善因,他造惡,有過去的惡緣。一個心地清淨的人他生智慧,他絕不感情用事,他該造這個業,他該受這個果報,這是他的事情,佛菩薩沒有他的辦法。佛家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幫不幫他忙?幫助,只能在旁邊提醒他,他要能覺悟,這就回頭,不能覺悟的多。不能覺悟怎樣?阿賴耶識裡給他種了善的種子,這幫了他忙。但是阿賴耶裡面這個善種子這一生當中不起作用,來生後世再遇到佛法的緣分可能它起作用,是這麼一個道理。

  所以佛菩薩不斷的示現,示現就是不說話,做出好樣子給你看。我們有惡念,他沒有惡念,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我們有不善的言論,他從來不說別人的毛病;我們身體常常做錯事情,他身心清淨,做出樣子給我看。看久了,人就覺悟了,還是他做得對,發現自己錯誤。如果沒有這個樣子,不是常常在看,自己永遠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就回不了頭來。所以祖師大德勸導我們,學習,學佛。佛是什麼你要搞清楚,學佛學什麼?菩提心是佛,佛心。學佛就是學真誠,你說我們需不需要用真誠處事待人接物?學佛就是學清淨,要不要清淨?學佛就是要學平等,學佛就是要學智慧,學佛就是要學慈悲,我們有沒有?這些都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所以佛講你本來是佛。現在很多人不懂,佛是什麼都講不出來。

  佛教從印度傳過來的,佛陀、菩薩都是印度話,和尚也是印度話,僧伽都是印度話,什麼意思?真正懂得能講得透徹的人確實不多。古大德用最簡單的詞彙給我們解釋,佛是什麼意思?佛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學佛就是要學開智慧,學佛就是要學覺悟,覺而不迷,這是佛。菩薩是什麼?菩薩是正在學覺悟的人,他的智慧、覺悟還沒有達到圓滿,稱菩薩,達到圓滿就稱作佛,是這麼個意思。和尚是什麼話?我們中國人稱老師,印度人稱和尚。不過這裡頭還是有一點差別,這個老師直接教導我的,才稱和尚;如果這個老師不是直接教導我的,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學校老師很多,有很多老師並沒有上我的課,跟我們關係沒有那麼密切。直接教導我的這個老師,稱和尚;不是直接教導我們的,我們中國人習慣稱法師,不是直接教我的,在佛門裡面稱阿闍黎,不一定是直接教我的。這裡頭有這麼一個差別。這些名詞術語意思你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你就曉得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學,不是宗教。

  我們今天上課要披這件衣,這是什麼意思?這是紀念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教學,就穿這麼一件衣,所以我們現在把這件衣當作我們在上課時的禮服,是這個意思。這個衣服也表法,表一切平等、表多元文化。它裡頭有一格一格,一格一格是表不同的文化,但是大小都一樣,就是平等;現在人講多元文化,它代表多元文化。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學習不能夠分族群、不能分宗教,也不能分不同的文化,我們用清淨心、用平等心一視同仁,都歡喜學習,這就好,你的智慧才是圓滿的。圓滿的智慧才能解決多元複雜的問題,沒有圓滿的智慧你就感到困難,問題擺在面前,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解決。

  所以佛好學,沒有一樣不學。年輕的時候,你看他從十九歲學到三十歲,十二年,當時印度學術界、宗教界的他全都學了,真叫廣學多聞,都接觸到,沒有一樣不知道。這裡頭你要曉得,不能解決終極的問題,所以佛說它那個不是究竟法,也就是說不是究竟的智慧,不是究竟的方法,他要求圓滿、求究竟。最後給我們表演的是放下,徹底放下。這一放下障礙沒有了,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透露出來了,這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的德能,圓滿的智慧,你能解決世出世間一切問題,這就出來教人了。

  真的,到他老人家出來教人的時候,你看他來求學的學生,他不分國籍,無論哪一國的人都歡迎,不分族群、不分學派、不分宗教,只要你願意來學,統統收。同學們現在很多人念《華嚴經》裡面也都說到,他的學生當中,有印度當時學派的那些專家學者,有宗教的領導人或傳教師,在佛經裡面常常看到,並沒有說是你要把那個放棄,你要跟我學佛,不是的。所以佛教是教學,跟任何學派沒有衝突,跟任何宗教也沒有衝突,為什麼?它是智慧、是科學。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介紹給我說佛是大哲學家,佛是聖哲,佛經是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個地方入門的。

  蓮花代表的是出污泥而不染。你看蓮花的根生在污泥裡面,花不染污泥,莖在水裡面,花也不染水,它開在水上面;水上面代表什麼?代表一真法界。他把污泥代表六道,把水代表四聖法界,水上面是一真法界。這個比喻太好了,讓你看到這朵蓮花,你就曉得它告訴我們什麼。深處說,告訴我們放下執著,執著是污泥,放下分別,分別是清水,超越十法界,告訴我們這個。淺而言之,對一般人來說,中下根性來說,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時。跟我們講的是什麼?因果教育。跟上根以上的人講高等的哲學與科學,這個意思多好!

  那我們要用七寶來做蓮花要智慧,光明是智慧,要很好的手藝,手藝是妙莊嚴,你才能做得出這樣好的藝術品。所以它裡面有教育意義的。『其華色相皆殊妙』,這個色是光彩,相是相狀,做得太好了,像真的一樣。但它不是從水裡頭採來的,它是用七寶製造的藝術品,跟真的蓮花唯妙唯肖。

  『以此供養於諸佛』。這個地方供養諸佛意思就深了。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我們都是佛,這怎麼供養法?對已經放下的人,佛在經上講得很詳細,放下執著就叫做阿羅漢,執著是六道的因,執著放下了,六道就沒有了,你就超越六道;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比阿羅漢高了;放下妄想,本來就是佛。不斷的教你放下。蓮花供養已經放下的人,你看他對阿羅漢,阿羅漢三類煩惱只放下一大類,還有兩類沒放下,蓮花供養他提醒他還要放下;菩薩分別執著都放下了,妄想還沒有放下,這都是勸他,你還繼續不斷的要放下,再往上提升!對於諸佛如來,這個花供養的時候,是佛用這個蓮花去度眾生,讓眾生見到這個蓮花,他就明白、就覺悟了。所以你看看佛菩薩手上拿著蓮花,兩隻腳站在蓮花上,是不是那麼喜歡蓮花?不是的,這要知道!站在蓮花上不好過,哪有站在平地上舒服?所以這個道理你要懂,它是表法的,它是教學、是表法的。你要不懂,你真的去買幾朵蓮花供養佛,以為佛歡喜,討他的歡心,他保佑你,你完全錯了。佛是怎麼保佑你?是用這些表法提醒你,是這個意思。

  諸佛,諸佛等級就多了,我們真的是諸佛,不是假的。那我們也是一朵蓮花,我們的蓮花在哪裡?在污泥裡面。想不想超越?想超越先要出污泥,根是在污泥裡面,從這裡面長出來的,你要向上,這意思很深,你不能向下。你在六道裡頭,污泥是六道,六道你向上,不要向下。向上,一個是清淨心,一個是善行,心要清淨、要平等、要真誠,行要善。善是隨順性德,五倫十義是善。古大德很慈悲,把它很具體的一條一條的寫出來教導我們,像《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都是隨順性德。

  我們今天打開《弟子規》,好像感到很困難,這不容易做到。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沒有出家,還在公家機構裡頭上班,剛剛學佛,有個長官,階級很高,他也學佛,有天跟我談到,十善業道是好,太不容易做到了。當時我還沒有能力跟他討論這個問題,我是剛剛初學,他已經學了十幾年,真不容易做到。現在我們曉得,十善業、感應篇、弟子規是自己本來具有的性德,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不是祖師大德制定叫我們守的,不是,是你自性的性德,你的本性本善就是這樣的。那現在為什麼?現在你因為迷失了自性,把你的性德扭曲了。把你的智慧扭曲變成煩惱,把你的性德扭曲變成惡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善,扭曲了,把你的相好扭曲變成你痛苦一生的受用,扭曲了,哪裡是聖人的制作。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孔子所說的「述而不作」,他一生所學、所教、所受用的,都是古聖先賢傳下來的,他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都是敘說前人的。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開題裡面說了一句話,釋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清涼提醒我們,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發明?沒有;有沒有創造?沒有。他所說的是什麼?都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他有,我們大家個個都有,只是他不迷了,他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所以性德完全流露出來。我們在迷,我們不覺,我們妄想分別執著一點也沒有放下,所以把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變質了。現在我們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是如何把它再變回來,就這麼回事情,這個道理要懂。

  蓮花對於我們的供養意義就更大了,所以佛祖、祖師大德時時刻刻叫我們不要忘記蓮花,這個非常有道理。前兩個星期,有個同修送我一包錢幣,人民幣五毛的,我還分了給大家。很難得,這個錢幣的另一面是一朵蓮花,圖案採用蓮花,那一面就是五角,是中國人民銀行好像是二00四年發行的,他特別送來給我看。我們看看香港這些鈔票都印的些奇奇怪怪的,印蓮花多好,讓我們時時刻刻能看到蓮花。用蓮花的,佛教是很普遍,好像其他宗教也有。好!他取這個意思,用這個來供養諸佛,特別是供養在迷惑顛倒的這些諸佛,對他們來講非常重要,常常想著清淨、想著因果,這是兩個最明顯的表現。

  染淨二邊都放下。染污放下了,清淨不放下還不行,停留在四聖法界,你到不了一真法界,染淨都要放下。你看,淨都要放下,染就更不必說了,你才真正得清淨心。如果你還是執著這壞事不能做,要多做好事,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壞事不做,不墮三惡道,多做好事,三善道,這個不究竟。那要怎麼辦?善惡二邊都放下,惡事決定不做,善事要做,做了怎麼樣?做了不要放在心上,就像佛菩薩一樣,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我為了要得好的果報才做善事,這個善心不清淨,你能不能得到好的果報?能得到,你不能得到最殊勝的果報。

  天天做好事,做一輩子好事,自己不求果報,不享受福報,有福多供給大眾去享;特別是這個世間苦難的人,我有福報給他們享,自己不享,決定沒有求報的念頭,這個心就清淨,這個心才能夠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像蓮花開在水上面。《華嚴經》上有很多句勸導我們要像蓮花一樣不著水,蓮花在水上面,不著水,善惡二邊都要放下,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善就不要做,那你就錯了,惡不能做,善要做。善要做的時候,不要有作善求報的念頭,那個要做是你應該做的,是你自性性德的流露,像《弟子規》上條條都是性德流露;你要不做,你的性德隱藏在裡頭,永遠被障礙,流露不出來。流露出來之後,你跟一切諸佛如來沒兩樣。你要曉得你什麼時候成佛?《弟子規》究竟圓滿的做到,那就成佛,是你性德圓滿流露;《感應篇》究竟圓滿的落實了,性德圓滿流露。

  有一個基礎,或是感應篇的基礎,或是弟子規的基礎,到究竟圓滿,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全都在其中,你不要看輕。《弟子規》又何嘗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你真做到,就成佛了。你要不相信,你去讀《壇經》,你看看六祖大師惠能,他不認識字,經教沒有學過,聽五祖忍和尚給他簡單扼要的介紹《金剛經》,不到一半,大概三分之一,他徹底放下就大徹大悟了。悟後,他的思想言行、處事待人接物,佛家的三聚淨戒,八萬細行,你講弟子規、感應篇,他哪條沒做到?條條都是究竟圓滿的落實,自性的。所以我們看到做不到,要想到我們的性德被煩惱習氣壓住了。這是很可恥的現象,為什麼人家流露出來,我統統被壓住?這是真正的供養,供養於諸佛。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學到這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