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5/8/1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7-0001

  諸位朋友,大家好!在古代有一句話說到「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話的時代意義,最主要是佛寺都蓋在深山裡面,要到佛寺去一趟來回要很多天才行,除非有重要的事情要去請益,請教深山的高僧大德,不然很少有人會到佛寺去。古代都很明白佛寺是教育的地方。佛門說的「宗教」二字,不是現在世間所指的宗教,現在世間所指的宗教在中國不是這個意思,現在世界上所指的宗教,它的含義是從日本傳到中國來的。我們看到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最重視的是教育,叫百家爭鳴,成一家之言。孔夫子是教育家,他所弘揚的思想、智慧,我們稱儒家,還有老子,承傳他的智慧,我們稱為道家,成一家之言。而這一家之言最重要是教化社會,所謂移風易俗。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教誨傳到中國來,中國人稱為佛家,一家之言。

  現在的宗教它拜的是神,各個宗教有它尊崇的神明,而中國的儒、道、釋它的本質完完全全是教育,是老師教學生;宗教是神對祂的信徒,它是有高下之分。中國的儒、道、釋三教它是師生關係,宗教裡面是主僕關係,儒、道、釋三教裡面是師生關係。諸位朋友,師生關係,每位老師的存心希不希望他的學生超過他?非常希望,都是盡全心全意把他的智慧、把他所積累的這些德能,能夠傳承給他的學生,就像中國一句話,都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佛家講的宗教,「宗」是指禪宗(宗門),這個宗是指心,禪宗最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禪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都不用立文字直接參,就開悟了,開悟「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諸位朋友,你現在旁邊有沒有人開悟了?有沒有?現在旁邊的人都是什麼?不是開悟了,是迷迷霧霧的霧,同樣都是霧(悟)。

  有一次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有一位朋友就說,因為他是回應我提到的話,我說現在的人生真是「忙、盲、茫」。諸位朋友,當我們不冷靜下來觀照自己所走過的人生,您很可能突然有一天想起來「我都已經四十歲了」、「我都已經五十歲了」,很有可能全身會冒冷汗。諸位朋友,有這種經驗的舉手?好,請放下。假如今天這個午覺你一睡就不醒了,有沒有可能?有可能!我們曾經問過學生一個問題,棺材裡面躺的是誰?死人。(配合一下,你們智慧這麼高,我都唱不下去了,要稍微想一下)。死人,不是老人。多少少年躺在裡面,所謂「人生無常」,我們對這句話的體會到多少?對這句話能體會明白的人,你從此刻開始絕對不會糟蹋你的生命,因為人生才數十寒暑,百年易盡,這一百年很快就會過去了;而這一百年當中你是積累非常多的善,還是造作很多的惡,對你往後的生生世世影響甚深。

  今天假如我們的生命當下就結束了,(你們不要很沉重,要很安詳,要不然無法往生)此時此刻你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你會坦坦蕩蕩、了無遺憾的舉手?你不要想說我已經往生了。我們現在是說回顧你這一生,此生的所作所為,你已經了無遺憾,你覺得很有意義,那你沒有白來;假如我們做這樣的思考,覺得人生還有很多的遺憾,還有非常多重要的事沒有做,那趕快去做,把它列下來。因為在這個時代當中,忙碌會讓人不清醒,忙碌會讓人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把它寫下來常常提醒自己,不然「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古代人對時間的珍惜,我們是望塵莫及,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現在跟年輕人講這種話,八桿子打不到他,不相干,為什麼?富貴修道難。小孩從小就沒吃苦,我們這一輩的,三十左右的人,沒吃什麼苦,享樂當中都不知道自己在把福報消耗殆盡。

  當我們對父母所給予的照顧、關懷視為理所當然,在家庭當中又常常頂嘴,所謂「一言九頂」,什麼叫一言九頂?父母給我們講一句,我們可以頂九句,讓父母毫無招架之力。現在年輕人幹這種事的多不多?當下九頂回去痛快淋漓,不知道福分已經消融了多少!假如年輕人有遠見一點,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二十年後我們的晚年會是什麼樣的情景?我們有能力自己獨立建立家庭,教育好下一代嗎?我們當下所儲備的能力有可能面對未來的挑戰嗎?

  現在的年輕人面對一些酒肉朋友、面對一些玩伴,談起話來相當的有自信,相當的傲慢,什麼都沒問題,真正事情擺給他馬上變什麼?變縮頭烏龜了,講都很厲害,真正遇到事情,統統推給別人,推給父母,生了孩子照顧不來,「媽,交給你了。」沒責任心,沒擔當,但是看起來又很傲慢。為什麼?傲慢跟自卑是孿生兄弟,不自卑的人哪來的傲慢?因為自卑怕人家看不起,在某些地方就要凸顯自己,就要去壓迫別人,這樣好像讓他的心裡覺得舒服一點。真正不自卑的人表現出來就是不卑不亢,不自卑也不傲慢。

  人生的際遇很重要,遇到好的緣分,我們肯受教,這個緣將產生生命相當巨大的改變。剛剛講這一段話我怎麼講得那麼順,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沒遇聖教以前,對於人生的道理所知相當有限,每天讓時光流逝。我們都過過那種白天填滿的日子,能拿到什麼東西就把它填上去,二十四小時過了一天,因為人生不知道該盡什麼本分,人生不知道要走向何處。雖然沒盡什麼本分,但是內心還是覺得很苦,當一群年輕人在揮擲自己的歲月、揮擲自己的青春,旁邊的大人看了實在氣得半死;別氣,他也很痛苦,每天活得不充實,行屍走肉。這個時代因為沒有聖教的薰陶,大家都活得不明不白,都很痛苦。不要再互相指責了,要冷靜下來,你一直罵他於事無補,反而造成家庭的衝突,大家冷靜下來先問問自己,我有沒有走出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假如我還沒有找出來、還沒做出來,稍安毋躁;先讓自己做到,才能影響身旁的人往正確的人生去走,「知所先後」很重要。

  「欲愛人者先自愛」,我們連如何愛護自己的人生都做不到,我們又拿什麼方法去成就別人的人生,去愛護別人,「欲愛人者先自愛,欲助人者先自助,欲論人者先自論,欲勝人者先自勝」,勝別人,連自己都勝不了還去勝別人,不是很可笑嗎?我們放著自己的煩惱習氣這麼多,不去突破,還要帶著一份驕傲去壓迫別人,明眼人看了笑話我們。當我們想要去幫助別人,要先考慮到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力量,有沒有能力,你要幫他,他還笑你,他覺得你「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人生要走得長遠,首先要瞭解第一步怎麼走,「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諸位朋友,人生第一要事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聽到一句話,我就開始有深入的思考,「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假如你的抉擇錯誤,縱使你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十六個小時,十年、二十年走下來,你是白忙一場,甚至於因為你選擇的方向錯了,與你要的目標又背道而馳,不止枉然,還惹來一堆殘局要收拾。所以人生抉擇重要。

  人生如何下對抉擇?諸位朋友,我們的思考要有深度,那一份深度在於如何讓一個道理馬上化成你的生活,你才得受用,你不落實在生活當中,你抄了一千句、一萬句,跟你沒關係!學問重在力行才得受用。諸位朋友,您有空到一樓去看一下,每一面牆上很多老和尚的教誨,當您一步一步在那裡瀏覽,在那裡觀看,心裡會很想把它抄下來,有沒有?已經有抄的舉手?好,請放下。「好學近乎智」,好學重要。當我們站立在老和尚墨寶的前面,你要用什麼心態去看這些句子、去寫這些句子,更重要的,去做這些句子?當我看到這些墨寶,我都作希有難逢想,百千萬劫難遭遇。

  諸位朋友,你在這個時代當中去哪裡找這樣的明師?去哪裡找一位老師能夠力排眾議,在這麼不重視教學的時代當中,他能堅持佛陀的教誨、佛陀的本懷,依循釋迦牟尼佛的行持,一生不忘出家人的本懷,弘法利生,至今四十七年。在出家前,多少人拉著他要去趕經懺佛事,老人家堅持不肯,都已經落到要還俗的地步;假如是我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景,你會不會妥協?還是你不退縮?我們要信佛,只要依循聖教,必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一個人真正的信心不是掛在口頭上,境界來的時候,你還依然如如不動,這才叫信心。到最後沒有地方住,感來韓鍈韓館長的護持,成就了師長一生弘法利生的事業。

  而這些墨寶都是在師長七十歲以後所寫下來的佔多數,這些句子的背後,含有的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智慧,你可不能給它多抄幾篇而已。這些文字就好像巨人的肩膀,它要成就你的人生,讓你跨過很多的障礙,少走很多的冤枉路,讓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要恭敬去看,要用希有難逢的心去看。

  曾經有一位長者告訴我,他說你假如遇到一個真正有智慧的明師,你一定不能讓他跑掉,縱使他跑很快,你全身撲倒也要去抓住他的腳。諸位朋友,你下次遇到師長,可不能撲過去抱他的腳,你要「依義不依語」,不要學呆了。那是一種精神,抓住這個緣分,縱使損生命也不放棄。一定要利用這個緣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成就你一生的學問,你要有這種決心。諸位朋友,我遇到了這麼好的緣,人生一百八十度反轉。在我的初中時代,(有聽過我的VCD的舉手?請放下,沒有聽過的舉手?還是不少)我有提到,初中時候考試,題目是「老氣:一橫春;二橫夏;三橫秋;四橫冬」。我記得那時候我唱了一首歌把答案寫上去,「給我一杯忘情水」,唱一個字就點一下,「還我一生不…」。不要再唱了,這種歌侵蝕了我多少純潔的心靈,害我人生晃了一大圈,幸好還有晃回來,真是阿彌陀佛!

  面對這些歌星,我看到他們覺得非常非常的惋惜,我都在想,這些歌星前世都是大法師,所以音聲這麼好聽。就是因為是大法師,所以你看崇拜的信眾多不多?你打死他,他都要跟他。這麼好的機緣,假如他肯弘揚聖教,那他是無量無邊的功德,他也對得起無量無邊的眾生。結果因為沒有明白人生真相,宇宙真相,跟眾生這麼好的緣,他卻讓眾生墮落,太可惜了!假如我有機會遇到這些「四大」什麼的,我一定會好好跟他溝通溝通。

  以前我很喜歡唱KTV,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聞到正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唱情歌可以唱到底下的人掉眼淚,那時候還覺得很有成就感,真是愚痴到了極處。不能糟蹋父母給我們的人身,不能糟蹋師長的栽培,也不能糟蹋社會、國家對我們的貢獻,給我們的恩德。要讓這一生活對方向、活得有價值,是拿來唱情歌好,還是念阿彌陀佛好,那差了一萬八千里。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是什麼?抉擇!

  國中時候連這麼簡單的題目,老氣什麼?這位朋友,老氣什麼?您不用客氣,直接回答就好,我的心沒有那麼脆弱,還可以接受你們的程度比我好很多。又有一次上課,課前我們老師發了一張作文範本,是國三的學長、學姐寫的文章,讓我們拿來觀摩學習,我的老師看到這篇文章前面寫了一個作者的名字,叫「蔡蓉青」。看完以後對著全班的同學說:同樣一個家庭教出來的孩子,為什麼語文能力差這麼多?這篇文章是我二姐寫的,她的文章是拿來當榜樣,我的文章那就別說了!老師說的這一席話,如同一把尖銳的寶劍,刺向了我的心頭,你們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你們沒有聽到心在淌血的聲音嗎?有沒有?

  諸位朋友,來,當老師的舉手?都不敢舉手了,請放下。不要小看你的話,你的一句話可以毀了一個學生,你的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學生。我講得一點都不誇張,我都可以舉我的實例給諸位朋友聽。不管你身為父母也好,不管你是學校老師也好,以至於你是人家的長輩,切記,言語絕對不能情緒化。你脾氣來了絕對無法教好學生,絕對無法教好你的孩子;要教育孩子,不能發脾氣,不能有情緒。你要情緒化了就不要教孩子,先退再說,等你情緒平和了再教孩子。要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不然我們的情緒化將發生更多的衝突,我們的情緒化將很可能把我們的學生、我們下一代的人格摧毀,把他的信心踐踏了。

  我還沒任教以前有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醫生因為草菅人命醫死了不少人,死後墮到十八層地獄,阿鼻地獄。這位蒙古大夫,應該不能說蒙古大夫,現在很多來聽課的是內蒙古的同胞,這樣對他們有一點不尊重,這段之後剪掉。這個大夫到了地獄去很不甘心,他說:我又不是故意的,判得那麼重。這位大夫犯了一個錯,叫死不認錯,連死了還在那裡找藉口。諸位朋友,我們有沒有犯了死不認錯?這個死不是真的死,我們學問要活學活用,這死不認錯就是,你栽在這個地方了,你還不承認自己失敗,還不找出原因來,這叫死不認錯。

  人死不認錯的原因在哪?好面子,面子擺不下。當人為了面子在掩過飾非,他有沒有真正的快樂?沒有!我們被這個面子害死了,面子讓我們變人家的笑柄,錯就錯了,不敢認錯;面子讓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學生漸漸不尊重我們。我們不瞭解真相,當一個老師做錯事,當場跟學生說「老師錯了,老師對不起,跟你們道歉」,他不知道這個「對不起」講下去不只不會沒面子,還會讓學生對你更尊敬,因為他體會到老師真正言行一致。老師教《弟子規》說「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你教了學生這個,結果你為了面子不承認,我們所有的教誨統統沒有效果。

  真正循著聖賢的教誨去走,讓你的人生愈來愈輕鬆,為什麼?因為你依循聖教去走,你的壞習慣一點一滴放下,愈走愈自在。人沒有欲望,放下欲望,少欲知足,那種樂是成長的喜悅,是問心無愧的喜悅,那種喜悅不假外求,從內心出來,會讓你常常覺得不枉此生。因為你依教而行,你懂得愛人、懂得敬人,所回饋回來的結果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你活在愛敬的世界裡面,愈來愈好過。

  當這個醫生在那裡死不認錯,邊說邊跺腳,在那裡發洩他的情緒,突然底下有一股聲音傳過來,他說:老兄,你不要再踏了,你的灰塵已經染到我的頭上、我的身上。這個醫生嚇了一跳,他說:地獄不是十八層最低了嗎?怎麼底下還有人?他馬上就問底下那個人,他說:我草菅人命墮到十八層地獄,你到底是幹哪一行的,怎麼墮到十九層去了?底下的仁兄說道,他說:我是當老師的。我是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才去教書的。

  萬法由心,罪從心起由心懺,你存心良善了哪來的地獄?人為什麼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我們不要去渴求別人瞭解我,你暸不瞭解你自己?你信不信任你自己?我們走上這條教育的路,一心一意,不為別的,成就學生,心真了,結果不會偏頗太多。《大學》說「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你有這顆利益孩子的心,雖然沒有教出像孔老夫子七十二賢人,最起碼你臨終的時候會有非常非常多的學生來感念、來追思。人生的價值,在你離去那一刻會完全彰顯出來。

  諸位朋友,我們現在就離去會有什麼場景出現?你們心裡有沒有數?只有三、五個人點頭,你們心裡都沒數,那不就活得不明不白嗎?人貴自知!我們現在突然離開了,很多的親友說「死得好!」那這一生走錯了。假如真的這個時候走是這種結果,現在要不要調整一下?要!假如現在離去了,很多的親朋好友感念你的付出、感念你的幫助,你的孩子終生不忘你的教誨,他對別人說到,「我就是有這樣的父親、這樣的母親,才有健全的人格」,那你走得非常的安心、踏實。

  有一位老師他告別式的時候來了一千多個學生,他是一個高中老師。一般來說,對一個孩子的人格影響最大的是哪一個階段的老師?很多是小學老師多。但是雖是普遍這樣看,而真誠可以超越一切瓶頸,一個大學老師真正全心全意要成就學生,他的學生見到他眼前一亮,「我這一生沒遇過這種為了成就學生智慧的老師」,他沒遇過,他會非常珍惜,因為這樣的老師現在是微乎其微。

  我記得我在念國中二年級,那種生活我看很多朋友都有經驗,是什麼樣的生活?每天上課,每天考試;有時候一天考六科、七科的記錄都有,考得焦頭爛額,老師苦,學生也苦。現在回想那一段歲月,三年讓我們專注的念中國聖賢的教誨,三年會成就多少學問!但我們沒有這個機會,那三年我們完全為了分數,像一個機器一樣,同一個題目考了三次、五次、八次、十次,當我們再看到那個題目的時候,不是思惟那個題目的意義,而是反射動作把答案填上去,而這個答案、這句教誨跟我們的人生起了關聯嗎?十多年的讀書生涯,我們帶走了幾句有用的話現在還留在心中?年輕十幾年,那是最黃金的學習時段,而當成人不懂得人生的取捨,那是下一代的浩劫。

  我們現在看到三十幾歲的人、二十幾歲的人,連最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出來,不能怪我們,上行下效,上面的沒有教,下面的如何學會?為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為人師者不是要去要一個升學率,那是一個虛名;不是要人家說你是一代名師,可以教那麼多人考上第一志願。而在這個第一志願的背後,有多少的言語已經讓學生心在淌血,當我們的眼神當中對好學生充滿欣賞,對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充滿鄙視,那叫毀了所有的學生。人沒有智慧,步步都是罪業。不要說一言一行,連我們的一個眼神都在造業,你一個眼神對這些成績好的學生欣賞得不得了,袒護得不得了,成績好的學生自視甚高,恃寵而驕,瞧不起成績不好的學生。諸位朋友,我們這種欣賞對孩子有好處嗎?有沒有好處?沒好處。

  待學生如是,待一個家庭的小孩亦如是。你只要不是用智慧帶孩子,你對老大比較好,對老二比較不好,你兩個孩子都被你害死了,因為他在我們的身上絕對學不到「汎愛眾」,絕對學不到平等尊重。所學到的是好惡,喜歡的愛得不得了,不喜歡的厭惡,縱使這個人對他有再大的恩德,只要他看你不順眼,所有的恩德視若無睹。我們教給孩子的是情緒化,教給孩子的是好惡,而不是智慧、而不是道義。成績不好的學生,就在我們鄙視的眼神、在我們嘲諷的言語當中,把他的信心摧毀掉了。

  老師擁有著改變學生生命的力量,用得好,功德無量,用得不好,也是功德無亮。哪一個量(亮)?用得好,功德無量;用得不好,是第二個無亮,無亮是眼前一片黑暗。諸位朋友,人都有良心,當我們該盡的本分沒盡,該做的事情沒有做,不要看嘴上在那裡逞強,良心都在譴責。為什麼現在癌症那麼多?癌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的情緒。人做了太多虧心事,做了太多不循正道的事情,他的心愈來愈不寬廣、坦蕩,不光明,久了之後情緒就愈來愈暗淡,愈來愈鬱卒,積久了中晚年就生病。

  我記得我初二的理化老師,教物理、化學,講了一句話,他說「人不可以有傲氣,但是絕對不能沒有骨氣」。這句話在我三年的國中生涯,恍如一道光芒照進來,我沒有動筆抄,因為印象太深,當下已經入了我的心田;一句話成就了一個學生的態度,我這一生時時不敢傲慢,時時不敢自甘墮落。不要小看老師一句金玉良言,都很有可能點燃孩子的心燈,真誠心是能感,我們句句都從慈悲的心、從愛護學生的存心出發,句句都能打動人。

  雖然我教書的生涯沒有幾年,因為自己走過這十多年的求學生涯,我重新回到一個教學的環境,我不願我的學生跟我一樣,重蹈覆轍,我希望他們的人生不是到了二十五、六歲才接觸聖教。今天我們走在道路當中,一不小心跌到一個陷阱裡面去,我們爬起來拍一拍屁股,諸位朋友,此時此刻你會做什麼?你會站在陷阱的旁邊草叢裡,看每一個人走過來,然後掉下去,你在旁邊竊笑嗎?不會!

  好!那我請教大家一個問題,因為悟道法師已經說我會問,不問也不行,「你快樂嗎?」雖然也是一首歌曲,不過有智慧的人唱起來味道不一樣。假如我們覺得人生不快樂,請問我們現在拉著孩子的手走哪一條路?跟你走的一不一樣?假如一樣,那你豈不是跌到陷阱底下去,然後爬起來站在旁邊看你的下一代再跌,那良心何在?在我們這種年紀,心裡最大的困擾是什麼?假如沒結婚的,最大的困擾就是找對象,所有親朋好友遇到你,「你什麼時候要娶?」、「妳什麼時候要嫁?」不然就是爸爸、媽媽說:我都不敢出去了,人家問我,我都不知道怎麼講。當孩子的很有壓力。

  有一個媽媽就對她女兒講:你都三十出頭了,再不嫁,嫁不出去了,趕快嫁。她女兒回她一句話,她說:媽,你都不幸福,還叫我嫁。她媽媽突然回光返照想了一下,對,常常跟她爸爸吵架,氣得半死,想了一下,過了三十秒,又說:反正妳就是給我嫁就對了!那三十秒有點清醒,三十秒之後面子又壓下來,理智提不起來,自己不幸福叫女兒嫁,什麼存心?火坑我都跳下去了,還要把女兒推下去,什麼存心?好面子,自私!不是愛護她。

  你真正愛護她是不讓她重蹈覆轍,你真正愛護她是趕快叫她來聽《弟子規》。聽了聖賢教誨,有智慧才會判斷正確,才會找對對象!一直推她,那不理智。把自己的痛苦又加在自己親人的身上,所以現在人很苦,因為一家裡面沒有一個人開智慧,都是互相在那裡指責,互相在那裡傷害,用言語、用行為在傷害,用自己的要求去壓迫,用自己的言語、行為有時候互相威脅,有沒有?家庭應該是充滿愛的地方,設身處地的地方,不是發洩情緒的地方。人生要對得起良知,要摸摸良心,要觀照幾十年走過的歲月,這幾十年到底要帶給我們人生什麼明白,都想清楚了,下一步踏出去,方向才不會錯。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