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5吉隆坡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5/10/20  馬來西亞吉隆坡綠野國際會議中心  檔名:52-141-0002

  諸位法師,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早上我們提到,一念自私自利,走向的是末日,一念仁愛之心,處處替人設想之心,是走向大同世界,一念之差可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只是世界如此,一個人的思想所延伸出來的命運亦如此。我個人還沒有遇聖教以前,人生走的並不是很順適,重點在沒有替人設想,沒有仁愛之心。有幸聽聞師長的教誨,才開始了解到自利才能利人,利人就是利己。剛好認知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可以很冷靜來思考到,所有家庭的問題以至於團體、社會國家種種的亂象,它的根源不在政治、不在經濟、不在國防力量,而在根源的教育問題。假如人心都能接受道德的薰陶,都能懂得中國人最常講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確實解決所有衝突;有孝悌,家庭和樂,有孝悌,懂得仁慈待人。

  諸位朋友,不要小看了這八個字,我們看政治問題,最嚴重的莫過於貪污腐敗,而有廉、有恥就能政治清明。我們看事業要能長久發展,必須有禮、有義,有了信義,你才有立業之基,有了道義,才懂得照顧員工,以至於回饋鄉里,造福社會。有了這八德,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當我們把這個道理聽明白了,再不去做的話,那就當面錯過了這個改變命運的良好機會。

  我遇到這個代課的機會就欣然接受,教了幾天,感覺到孩子確實很善良、很單純,能接受我們給他正確的引導。我教完這兩個月,就投入補習的行列。當我們有一念善心,老天爺都會很幫忙。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連我補習的費用,在代課的這兩個月都已經準備妥當。離考試的時間只剩下四個多月,很多的同學都已經學習半年以上了,還有的已經考過一年,考過兩年,同時都聚會在一起。因為我們已經了解命運的真相,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只要我們懂得斷惡修善,懂得一念在眾人、在這個時代,都可以獲福無窮。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並沒有緊張,我很有信心,因為當我們以承傳文化為使命,孔夫子、孟夫子就是你最直接的祖宗。我們把承傳千年文化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使命,這些聖哲人跟我們都是一家人。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聖哲人的福報都會降臨在你的身上。有了這樣的信心,我就投入考試的行列。

  當然,決心已下,不管是考一年,還是要考兩年,反正就是直到考上為止,絕不再走另外一條路了。有了決心,接下來也要講求學習方法,《弟子規》說「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不只是在讀經的時候要心眼口信皆要,其實在聽課,以至於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全神貫注的態度,這樣學習就會很有效果。那時候在準備考試,我的心態就是每上完一節課就要全部學會,時間的緊迫會把人的潛力激發出來。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複習,當然要當下學以後就要消化吸收才行。假如這節課上完,還有一、二個觀念不清楚,我會趕快在老師下完課跑到他面前再去跟他請教。不過很多老師他們的腳程很快,會讓我追不上他們。為什麼追不上?因為他們高雄上完又要到台中去上,台中上完可能又要趕到台北去上課,非常的忙碌。

  諸位朋友,假如沒有追上老師,那是不是就放棄了?人生什麼時候學習?處處都是在學習,處處都可以觀照我們自己的態度正不正確。假如我們說老師走了,我們就沒得問,算了!那不是老師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找藉口退回來。「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是我最常跟我自己的學生講的話。當老師真的有個好處,當我把這句道理講給這些小朋友聽以後,同時就有幾十雙眼睛在看著我,有沒有把自己的話做到。真是教學相長,是學生在成就老師。我們要言行一致,不能毀了學生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就會更有警覺性,去做到自己說出來的道理。雖然沒有老師可以問,但是在同班同學當中,所謂術業有專攻,一定有幾位同學他在這一科或在其他科比較優秀,我就會去請教這些同學。這樣子每個學習都能紮紮實實,能夠吸收,這是學習的重要態度。

  我記得那時候也有很多同學來問我數學、還有物理、化學的題目。假如我依然是比較自私自利,有沒有可能去告訴、去分享這些經驗?相信就很困難。有一對姐妹,姐姐跟妹妹說:妹妹,今天有個同學問我數學,我不想告訴他答案。很自私!接著妹妹就跟姐姐說:姐姐,假如是我,我會跟他講答案,但是我會把錯的告訴他。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們的孩子假如都是這樣的存心,後果不堪設想。幸好已經聽聞聖教,知道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當我們把經驗告訴別人,我們的智慧會提升。我都主動會跟這些同學做交流。

  有一次我的同學來問我,問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另外一個同學看不下去了,走過來給我拍桌子。他說他問你一個多小時,你都沒有時間看書了,你還到底要不要學習?我對這位同學笑了一下,當然我也沒有不舒服,因為他是為我著想。我接著跟他說,當我在教導這個同學的時候,我不是想著如何把這條數學做對,我是想著如何引導他思考這個數學題如何解。會做這一題是學生的態度而已,要教人家會算這題,那是老師的一個定位。就在跟人家分享這些解題的方法過程,我們的思考能力不斷在提升。後來正式參加考試,第一年的數學我考了八十八分。

  考上以後,我們讀完一年要參加實習,是一年的時間。那時候我覺得還要再實習一年太長了,應該馬上投入教學的行列。學生不等我們,我們假如能早學會一年,將有可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能得利益。由於這樣的一個存心,又感來很特別的因緣,待會我再講這個因緣。我就去參加代課考試,也並沒有時間再怎麼準備,第二年的數學考了九十分。代課完一年以後,還要再參加一個教師正式考試,才能進入學校,那是第三年的考試。我又在數學科考了八十八分,也很順利考上。從這裡我們就確實印證,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是真實不虛的道理。

  我們希望自己的教學經驗能快速提升,剛好我有個小學同學,他跟我已經二十年的交情,他非常老實。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說到他交了個女朋友,是第一次交,他希望到我們家來坐坐,叫我給他看一看。諸位朋友,看得出來,我這個人比較熱心,會有很多知心的朋友。當我在跟他以及他的女朋友聊天的過程,他的女朋友(現在已經是他太太)左一句「我們老師說」,右一句「我們老師說」,讓我覺得相當的好奇。假如這是從小學生的口裡講出來,我還一點不意外,但是卻是從一位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講出來的話,就讓我驚訝;也感受得出來,她小學老師在她人生當中的影響性不亞於她的父母。我就情不自禁開口說,我可不可以見見妳的小學老師?他的女朋友也很欣然答應,說我去問問我們老師。當我講完以後覺得有點唐突,她的老師是長輩,我們隨便就提出要求,怕有點失禮。隔天我就打電話跟她解釋道:我看以後再說,不然不知道妳們老師是不是方便?接著她告訴我,我已經跟我們老師講了,她說像你這樣的人要趕快進入教育界,所以她已經答應這個禮拜六要跟你一起吃頓飯。這是我在補習班就發生的一個善因緣。

  這個老師的家離我們家只有五百公尺,但是卻沒有因緣可以見面。諸位朋友,人跟人的距離絕對不是外在的形象,人跟人的距離是在那分存心。當我們的心念都是為了文化的承傳,再遠的距離都會匯集在一起。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這句話在我們今天的會議當中,是表露得淋漓盡致,相信很多位朋友都是有緣千里來相會。我跟楊淑芬老師在台灣相隔也只有兩百多公里,我在台中讀書,還有工作,總共待了六年。說不定有哪天剛好逛百貨公司迎面而來,還是無緣相認,得要自己生起了弘揚中國文化的願心,才有機會能得到楊老師的教導。所以,人生的際遇莫向外求,要向自己這顆心去下功夫。

  當我的同學跟他的女朋友載著我到了她老師家,這位老師姓陳,一位女老師,她教書已經三十四年。當這位老師坐上車,回頭對我講的第一句話給我很深刻的印象,她說「在這三十多年來,我的學生教我很多東西」。我們一般都認為是老師在教學生,而這位老師卻感受到,這三十多年來是學生在成就她的愛心,在成就她的智慧。確實當我們盡心盡力把一個孩子從惡轉成善的時候,我們那顆對教育的愛心就不斷的擴展。確實教學相長,「教而後知困」,教而後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還不足,還要加強。「知困而後能自強也」,知道不足之處,懂得不斷去提升,確實是老師在成就學生,學生也在成就老師。一個人從事一個工作,他最先的態度影響甚大,當我要踏入教師這個行列以前,就已經保持著要教學相長的態度,就不容易把責任推給學生。

  接著這個老師又說了第二句話,她說孩子犯錯往往是我們教他很好的一個時機點出現,不能夠亂發脾氣,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要發脾氣不能教孩子,教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能發脾氣。因為當我們發脾氣,縱使你講的話很有道理,孩子腦海當中的印象也只是你惱羞成怒的樣子,你那個非常暴怒的影象,你給的那些教誨他很難吸收。這個我們自己可以感受一下,假如我們的上司非常凶,縱使他講的話很有道理,你大半的印象還是在那個可怕的嘴臉上。有個小孩這麼跟我們說,他說我媽媽打我,我都忘記了,我爸爸打我,我每次都記得很清楚。下次我爸爸再打我的話,我一定要打110報警。

  同樣是處罰孩子,為什麼小孩的感受截然不同?這個微妙之處都在我們的存心。當你在處罰孩子,絕對不是發脾氣,而是那分為了成就他的品德、為了導正他的缺失;那種懲罰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痛在老師的心中。我的母親這輩子只打過我一次,那次也是玩得不知道時間回來吃中飯,不知道讓母親操了多少心。好不容易把我找回來,媽媽拿起一支木棍,叫我把手伸出來,接著就打了我一個手心。當那一下打完,我直覺感受到我母親的眼睛已經泛著淚水,母親就走了,沒有繼續打我。但在那個當下,我已經感受到我們的行為會牽動父母的整個心情,而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父母比我們還著急、還難受。從此我們懂得檢點自己,也沒有再被我母親處罰過。

  為什麼他父親打他的時候他都記得清楚?其中都包含情緒的發洩在裡面。可能今天股票狂跌,爸爸心情比較不好,一看到他不順眼,把他拖過來打一頓。孩子犯錯,我們要用理智去管教。在澳洲這段時間,我遇到一個很好的長輩,很好的老師,大家應該都熟悉,他叫盧叔叔。我因為自己還沒有結婚,沒有自己的小孩,當然沒有自己的小孩,因為要知所先後。有一次有個女性朋友,我就問她:妳人生有什麼志向?她說我想要兩個小孩。然後她說完以後又想很久,又說我想一個好的先生。我接著跟她講,兩個志向很好,不過順序有點顛倒,要知所先後。但是很多人生的經驗並不是一定要你去跌過、撞過才會有收穫,我們應該懂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而這個前事可以是許多有智慧、有經驗人的一些經歷,你肯去吸收、去學習,你的人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彎路。

  由於希望在我的教學能夠快速累積一些經驗、智慧,遇到把孩子教得很好的長者,我都會主動跟他們詢問教育的理念。因為盧叔叔有兩個小孩,都教得相當好,我請教他如何教孩子,他曾經跟我推薦過一篇家訓,《朱子治家格言》。另外他也提到教育孩子要「慎於始」,他犯第一次錯就不可以妥協,不然你下一次要再教他就愈來愈困難。他說他的兒子第一次不吃飯,他的母親看了不忍心,準備過去勸說他,希望他能把飯吃下去。假如我們去跟孩子說:兒子,你把這碗飯吃完,禮拜六爸爸再帶你去吃麥當勞。你想下一幕會上演什麼情節?保證小孩一下子就把那碗飯吃完。這樣解決了問題嗎?我們往往用問題在解決問題。

  我看現在寒暑假,有的學校都在辦減肥班,記者還去把它拍下來。看著一群小胖子在那裡又蹦又跳,我在那裡想,他在那裡又蹦又跳,背後的動力在哪?可能是把這五天撐過以後,我的爸爸媽媽又會帶我去吃麥當勞。這樣的方法顯然不可能讓孩子瘦下來。根源在教育他正確的飲食態度,假如從小就能教《弟子規》,「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假如能教導孩子「凡是人,皆須愛」,那凡是物也皆須愛。胃是你的好朋友,你愛它一分,它就回饋你一分,你愛它十分,它回饋你十分。假如你每一頓看到好吃的,都狼吞虎嚥,把它撐得很難過,它本來可以用六、七十年,可能用了三十年它就會跟你說:老闆,我不行了,你另請高就!

  孩子從小就懂得飲食節制,懂得愛護他自己的身體,我教六年級,有個孩子他的體重是一百零九公斤。我看他走路的時候,他還沒有喘我已經先喘了,我替他喘。有一段時間,上課上到一半他就舉起手來說:老師,我要上廁所。因為太頻繁去,我覺得很不對勁,把他叫過來。原來他的母親給他吃減肥藥,整個褲子常常都是溼掉的,因為都排出一些脂肪來。孩子邊說邊掉眼淚。我們不要等到孩子在身體以至於行為上有很大的偏頗,這時候才來用一些無法根治的方法來對治,到時候我們很辛苦,小孩也會很辛苦。

  盧叔叔看到他太太正走近要遊說他的孩子,馬上用眼睛向他太太示意,這個眼神就是說「你退下,讓我來就好」。這個時候夫妻要配合得很好,孩子才有可能受教。盧叔叔也沒跟兒子講什麼,叫大家趕快吃,吃完就全部收掉,他的兒子還在那裡擺著一張臉,他也沒有去理他。後來到了半夜三更,兒子餓得受不了,爬起來自己翻冰箱找食物吃。從那次以後,他的兒子就不敢再亂發脾氣挑食了。當我們能掌握機會點,慎於始,孩子也好,學生也好,他犯錯我們可以給予適時的指導,這樣就能化危機為轉機。由於有這分對教育的使命,才能得以在這幾年當中得到這麼多有智慧的老師來指導。

  後來在前年,楊老師帶我到了海口,有一個可以推展中國文化的機會。確實我個人經驗、能力都有限,也是憑著對聖教、對佛菩薩、古聖先賢的信心,相信他們會冥冥當中加持,幫助我們。在這兩年的歲月當中深刻感覺,有一顆仁愛之心,能走向大同世界。在這兩年當中,確實沒看到一個壞人,看到的都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在去年七月中,在海口辦了第一期五天的培訓班。在辦培訓班以前,由於我們中心沒有冷氣,而海口的天氣又特別熱。還在擔心假如一邊上課,每個人手上都拿一支扇子,那課上下來不知道是什麼情景。

  在擔心的當下,我要先回台灣一趟,在回去的前一天,有個老闆請我們吃飯,他是個很高級餐廳的老闆。在吃飯的過程當中,他了解到我在海口講《朱子治家格言》。他聽了非常高興,說你下次講的時候一定要找我,我們確實感受到「德不孤,必有鄰」。接著他說晚上我送你回家,明天我送你去坐飛機,盛情難卻。坐在車上他突然跟我講,他說孔老夫子周遊列國,為什麼都沒有經濟上的困擾?因為他有個學生很有錢,叫子貢。諸位朋友,這個話您聽懂了嗎?當然縱使聽懂了絕對不能偷笑,接著他又說到,他的餐廳三樓有個會議室,裡面可以坐差不多一百個人,所有的冷氣都是新裝好的。這個時候我再也忍不住那分喜悅,我就對他講,可不可以把場地借我們?他當下就答應了。

  過了十天左右,我們到這家餐廳辦五天課程。他們的桌椅都是原木的桌椅,還有很多穿著旗袍的小姐幫我們倒茶喝。五天的課程都是在他們的餐廳吃飯,吃完我們要去付款,結果櫃臺的小姐說這五天的餐費統統都付完了,是他們老闆娘付的。我們很驚訝,趕快去了解情況。這位老闆娘說,她每天都在座位最後幾排聽課,每次聽都很感動。她的孩子都已經十五歲以上了,沒有辦法在那麼小(在幼兒園、小學的時候)就能學習《弟子規》。這次來上課的,大半是海口幼兒園跟小學的老師,她希望透過這次的學習能利益更多的學生。由於這分善心、愛心,每天她都去把錢付掉。我們確實感受到當你有一分仁愛之心,所引來的就是互助互愛,就是大家都是為了天下、都是為了群體的一分存心,所謂天下為公。

  我在杭州講課,在第三天課程結束,吃完飯突然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有位八十歲的長者要跟我們見面。一走出來,這位長者正在餐廳外等待,也不知等了多久。他一看到我們,這位長者當場雙膝就跪下來,我在那一剎那,瞬間就撲過去把老人家接住。接著我趕快把他拉起來,說「老人家,有話我們站起來講」。接著長者跟我說到,你要答應我兩件事,第一件事,我是新疆烏魯木齊的人,希望你們能夠到那裡去講課。那裡的人沒有機會聽聞《弟子規》,聽聞聖賢的教誨。當場我們所有的老師都非常感動,老人家這個啟請完全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了他故鄉廣大的人群。相信這次師長能到吉隆坡來弘法,也一定是非常多的朋友那分為了自己的故鄉,以至於自己的國家,還有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聽聞師長的教誨,這分心才感得這場殊勝的法會。

  確實,當我們都是用善心對人,一定可以深刻感覺到孟夫子那一句真理,「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但如何得到這樣的果報?這個要知所先後,當我們懂得愛人、敬人,就能感得人愛人敬。我們在廬江湯池鎮,明年將有個文化教育中心要對外開始弘揚文化,很多的工作人員都已經在那裡準備。我們的工作人員固定一段時間就會到附近把街道的垃圾掃乾淨,一開始的時候,鄉裡的人都覺得很好奇,都在一旁看著。掃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對工作人員說:你們不用拿掃把來了,我們門前的掃把就可以借你掃。又掃了一段時間,他們會倒水出來,說:你們辛苦了,喝杯水!再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朋友說:你們別掃了,我們自己來就好。你看,人那分善良就是要透過我們去喚醒。有位朋友他就說到,我們家的糞坑很久沒人挖了。工作人員就回去跟中心的李主任說,有位朋友說糞坑很久沒挖了。接著李主任就說:好,我去挖。就真的到這個朋友的家裡幫他挖糞坑,挖到一半他就很不好意思了。

  諸位朋友,這個情況告訴我們,我們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要用德行去感化、去影響;「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我們用德行去讓人家慚愧,連小人都可以變成彬彬君子。有一位母親她學了《弟子規》以後,有一天在校門口正等她兒子下課,看到地上有很多紙屑,她很想把它們撿起來,但是又很掙扎。諸位朋友,這個時代很顛倒,對的事情不敢做,錯的事情做了一點都不覺得丟臉。你看丟紙屑的人好像若無其事,我們撿紙屑反而有點怯懦,不敢。這位母親克服了這個障礙,主動開始撿垃圾。

  當然,當我們在力行《弟子規》的前期,諸位要做好心理準備,你可能會成為動物園裡面的某種動物,大家都在看你,這時候你要咬緊牙根。結果她邊撿,所有的家長都在看她。撿了一個禮拜以後,情況開始變化,有一個家長、兩個家長開始加入她的行列。之後很快的,所有的家長都一起來維持校門的乾淨。而我們想想,當孩子下課走出校門外,所看到的第一幕,就是他們的媽媽都在撿垃圾。請問這群孩子這輩子會再亂丟垃圾嗎?教育最快的方法,最長久的效果,就是以身作則。

  我在初中的時候,有一天放假,我到學校準備要打球。剛進校門,看到一個很熟悉的身影,他是我的校長。校長並沒有發現遠遠有他的學生在注意他,他非常自然的彎下腰去撿起學校他看得到的所有垃圾。這個動作在我的腦海裡面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不曾忘懷。當我要丟垃圾以前,這個影像一定會出現。我們要對得起校長這麼好的風範,這麼好的啟示,絕對不能再破壞校園,破壞環境。甚至於應該起而效法,一起來維護學校,維護社區,維護整個地球的環境。確實一念之間所產生的變化是很大,一念可以是地獄,一念可以是天堂。

  幸福的人生他是要全面的發展,全面的圓滿,絕對不是你賺了錢就是幸福人生,一定還要包含我們家業、事業,以至於這一生的道業、智慧,都能有所成就。我們希望下一代能有幸福的人生,當然我們首先要把幸福的榜樣演出來,要把幸福的思想種在孩子的心田之中。我這個年紀,尤其女同學、女同事,常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境,就是她的父母叫她趕快結婚。有一個朋友,她媽媽在叫她趕快結婚的時候,她突然跟她母親說,她說:媽媽,妳都不幸福,為什麼要叫我嫁?這個媽媽突然眼睛一亮:對!我都不幸福了,還叫她嫁。三十秒過了,這個靈光乍現變得比較黑暗了,又跟她的女兒說:反正妳就是嫁就對了!

  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個情景,當我們走在一條路上,剛好有個陷阱,一個坑洞,我們掉了下去,心裡面確實覺得很倒楣。當我們爬出這個陷阱以後,請問諸位朋友,你會怎麼做?你會趕快把這個洞填滿;或者趕快拿個告示,上面寫著「這是陷阱」;還是你會躲在旁邊的草叢裡面,然後看下一個人再怎麼掉下去。你會怎麼做?我們叫女兒嫁的時候,請問那張告示牌你寫清楚了嗎?你告訴她如何讓夫婦和樂、家庭幸福的訣竅了嗎?她都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匆忙的踏入婚姻,那可是凶多吉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不是先叫女兒嫁,而是要先教女兒學《弟子規》。你不先教她學《弟子規》,不先教她如何為人妻、如何為人母,那根本不是為了她幸福著想,而是為了什麼著想?為了我們的面子著想,為了很怕別人問「你女兒嫁了沒有?你兒子娶了沒有」?是孩子一生的幸福重要,還是我們的面子重要?人生可要活在理智當中才行。當女兒真正學會了《弟子規》,她才知道孝悌為仁之本,她才找得到真正有愛心的另一半。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以後會遇到壞朋友,我們早上也提到,當我們每天在思考的問題是後悔過去,煩惱未來,那都是相當不理智的,要活在當下。我們擔心孩子往後會交到壞朋友,你現在擔心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於還會造成他很大的壓力。我們應該了解到,當他懂得「能親仁,無限好」,當他懂得分辨有德行的人才足以做他的知心好友,他就不會被壞的朋友所影響。假如他的德行有了相當的提升,《易經》裡面也告訴我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只要他有德行,自自然然就能交到有德行的朋友。當下我們更重要的,是把《弟子規》落實在你的家庭當中,讓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我們的身教、言教,還有整個家庭環境的境教。潛移默化之下,在十多歲應該就能很懂事,懂得判斷是非了。

  幸福的人生應該種下什麼種子?福田靠心耕,而人生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當我們引導孩子的成功是往物質上面去追求,他這一輩子已經不可能有快樂可言。當他從小活在像天堂般的生活,要什麼你給他什麼,我們的老祖宗對欲望相當的謹慎。在古書當中,一直提醒我們「欲不可縱」、「欲是深淵」,當欲望打開了,它就收不回來。

  我在念大學的時候就觀察到,很多的同學開始在辦信用卡,還辦了不少張,有的皮包拿出來還好幾張吊在一起。我們都還沒有賺錢,就已經開始在花錢,而且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錢,而是父母的錢。賺錢的人花錢都會節制,不賺錢的人花錢都不懂得去控制,很多的同學在還沒有開始踏入社會以前,他已經是負債的狀態。等到他真正開始賺錢了,大部分的錢都必須付到信用卡的貸款上面去了,那就進入人生的戰場。因為他每個月有固定的貸款必須付,他就要不斷的賺取金錢。只要他有一個月不賺,很可能他家的沙發,還是冰箱,甚至於房屋,就必須被人家收走了。當人生追求物質,將可能成為物質的奴隸。我們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物質的奴隸?假如不願意,就應該培養他節儉的態度。

  很多年輕人賺錢也很會規畫他的錢財,都是在發薪水那幾天就把錢花得差不多了,後面的日子吃泡麵來過日。有時候撐不下去了,回去找父母,「爸,沒錢了,快餓死了」。他的爸爸看了之後也很生氣,嘴巴還在那裡罵著說,「我都跟你講多少次,叫你省一點,你就是講不聽」,邊講邊把他的皮包拿出來,然後氣著說:要多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不要親手把孩子推向忙、盲、茫的人生,物質的追求必然是走這條路。到了晚年,因為年輕的時候都在拼命賺錢,對孩子的教育疏於用心,晚年不可能有孝子賢孫。當一個人的晚年沒有天倫之樂,那是很痛苦的。

  在外國有一篇報導寫到,有個老奶奶她在她的遺囑上面寫到,要把她的骨灰倒在她家對面超級市場的屋頂。為什麼她有這個要求?因為她有四個孩子,這四個孩子常常到這個超級市場買東西,但是就是不願走進對面的樓裡看他的母親。相信當一個老母親看著兒子在眼前,卻見不到面,那是人生相當大的折磨。晚年天倫之樂才有後福可享。有一次我們剛好要到一個地方講課,在飛機場上遇到了一對老夫婦,那時候天氣已經比較熱了,老奶奶穿了三件衣服。我們就跟她老人家說,妳穿這樣不會熱嗎?她說一點都不熱,接著她又說,最外面這件是我女兒買的,再裡面這件是我媳婦買的,邊講笑容洋溢。你看會不會熱?很清涼。

  一路上,我們也感受到她的後代對她很孝順,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他們非常的熱情,對著我們講:現在是晚上了,我兒子跟我媳婦、還有孫子一定會來接我,要不要順便送你們一起回去?我們也是有人要來接,非常感謝,婉拒了。兩個老人家沒什麼行李,就先往出口走過去了,我們還在那裡等行李。看到老人家正走出門口,聽到非常響亮的叫聲,「奶奶,奶奶」。諸位朋友,誰叫的?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她的孫子,也已經聽到他那響亮的聲音,這才是人生的真幸福。孟子說人生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有父母可以奉養,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又有兄弟可以在人生的過程相互扶持,內心都會覺得非常安慰充實。而當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你的人生已經可以看到晚年會很有福報。當你孝順父母,你的孩子就會潛移默化的學習;當你友愛兄弟,你又給後代子孫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人生要幸福,一定要能高瞻遠矚。

  在古代有一位禪師寫到兄弟之情的一首詩,「同氣連枝」,兄弟都是同氣,都是連一個根本,都是父母的孩子。「同氣連枝各自榮」,各自有發展,「些些言語莫傷情」,不要因為言語的小磨擦,而傷害了兄弟之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確實過了三、四十歲以後,每次兄弟的相見都會感覺到對方多了幾根白頭髮。「弟兄同居忍便安」,兄弟在一起相處能夠互相忍讓,就能安樂共處。「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我們的後代又有兄弟姐妹,堂兄弟、表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我們應該留給後代子孫好的榜樣看。

  物質的追求不是一條好的人生規畫,中國人教育下一代,重視的是要從小培福;等學有所成,要造福家庭、社會;把人生的福分留在晚年來享,所謂先苦後甘。一般人都覺得一個人要大學畢業才能服務社會,要二十歲左右;人到了六十歲,體力比較衰了,在這四十年當中可以服務社會。但說實在的,當人是這樣去規畫他的人生,這四十年也很難是為了這個社會,大部分還是只想自己的享受而已。因為一個人絕對不會說二十歲的時候突然明白要服務社會,一定是從小就有引導他這樣的存心。

  有一個孩子六歲,這個孩子還沒有接受聖賢教誨以前,相當的傲慢。因為他的父親有四個兄弟姐妹,母親有三個兄弟姐妹,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謂三千寵愛於一身。他的爺爺對著家族的人說,這個孩子是我們家的獨苗,看到他就像看到我,罵他就是罵我,打他就是打我。諸位朋友,你可不可以預料到這個孩子三歲以後會是什麼樣子?有一次吃飯,桌上有六、七道菜,他看了一看,馬上往後一退,他說:菜太少了,我不吃。六、七道菜會不會太少?大家都在搖頭,我覺得太少了。諸位知不知道皇帝吃飯一次要幾道菜?要一百道,那他是小皇帝,最少也要幾道?也要五十道,所以六、七道太少了。他的爺爺馬上跑過來:孫子!你要吃什麼,爺爺馬上去買。為人長輩要謹慎!愛之足以害之。

  他的父母警覺到繼續這樣寵愛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就趕快運用一些方法把他帶回自己的身邊,又特別找了一所重視德行教育的幼兒園。這個孩子剛開始去,他的母親叫他要跟老師行禮。媽媽先鞠了一個躬,然後看看他,他還是如如不動。母親鞠了三、四個躬以後有點心急了,想說快上班了,我還得趕過去。就匆忙要走出這個小區,走到小區的門口,媽媽也覺得有點不妥。諸位朋友,你會離開,還是會做進一步處理?假如我們離開了,下一次要再教孩子跟老師問好,會比這一次容易,還是比這一次更困難?你愈晚教他就愈難教。她打了一通電話給她先生,她先生馬上跟她說,「妳在那裡等我,我當下就趕過去」,還跟公司請了假。

  兩個夫妻就走到這個孩子的面前,父親非常溫和的對他說:一個人求學問,首先一定要對老師恭敬,要跟老師問好。父親就做了個示範給他看,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老師好」。孩子沒什麼動靜。父親接著第二、第三,一個接一個做下去。也不知道鞠了多少個躬,突然孩子放聲哭了出來,邊哭邊說「老師好」。父親用他的耐心、真誠心,喚醒了孩子的慚愧心、孩子的恭敬心。雖然只是一個鞠躬的動作,但對這個孩子的一生卻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況愈來愈好,幼兒園裡面的老師整理出一個定律來,說孩子鞠躬鞠得愈恭敬,學習成績愈好。這也印證印祖老人家說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後來這個孩子有一天跟媽媽一起坐車,還有一個三、四歲的弟弟。他們本來是坐著,突然來了一位老奶奶,帶著她的媳婦還有她的小孫子。這個六歲的孩子馬上站起身來,「老奶奶,你請坐」。老人家看了非常歡喜,就坐了下來跟他說謝謝,順手把她的孫子抱到腿上來。這個孫子馬上說,「奶奶,你起來,我要自己坐」。拗不過他的脾氣,老人家有點氣憤,有點尬尷,就站起來了。當她一站起來,旁邊四歲的弟弟馬上也站起來,請老人家坐。在那個當下,所有車廂裡面的人都被感動,從那一刻以後,所有老人以及婦孺上車馬上就有人讓座。諸位朋友,這個六歲的孩子在做什麼樣的貢獻?這個孩子在修身,這個孩子在齊家。諸位朋友,這對兄弟假如是你的孩子,你以後上車會不讓座嗎?這對兄弟在治國,所有車廂的人都是國人,都受感化。

  我們把這個事例在大江南北繼續感動他人,現在又把它打包好送到馬來西亞。諸位朋友,齊家、治國、平天下並不是要等到三十歲、五十歲,只要有一分修身的功夫,只要有一個要利益人民的存心,他從小就在做了。而這樣的孩子,我們想想,會沒有福分嗎?絕對是人見人愛,絕對是處處受人提拔、照顧。這樣的孩子,他們走在路上都是懂得撿垃圾。前不久是重陽節,我們領著一群孩子去爬山,爬到山上,這群孩子說:老師,爬山一點都不累,但是跟很多長輩行禮問好,以及說謝謝,彎得腰很累。因為他們一路上都在撿垃圾,很多的路人看了很感動,都肯定、稱讚他們。人家一稱讚,他們馬上頭都轉過去「謝謝叔叔」,這邊又稱讚,又轉過來「謝謝阿姨」。所以爬山不累,鞠躬很累。你看,這些孩子都在喚醒我們的善良。

  另外有個小女孩去醫院看病,看完以後,醫生正走到旁邊在寫一些記錄,小女孩順手就把病床上的被子統統給它折整齊放好。旁邊一位七十歲的老人家,看了以後很感動,他說現在這樣的小孩快找不到了,然後還親自送她的父親還有這個小女孩出醫院。後來這個醫生去一家素食館吃飯,又遇到另外一位男孩,他們都是同學。這個男孩也認識這個醫師,馬上很恭敬走到這個醫生的面前,給他鞠了一躬,說「王醫師好」。這位醫師也非常恭敬,趕快站起來跟他回一個禮,然後這位王醫師就說:這一定是什麼道教出來的。他忘記那個幼兒園的名字,說這一定是什麼道教出來的。孩子很單純,馬上就回答這個醫師說「是明道」,他們是明道幼兒園。醫師馬上說:對對對,明道。結果所有素食館裡的客人開始在那裡問:什麼是明道?

  這樣的小孩,一言一行在培福、在積福,他們抱持這樣的心境,踏入社會一定懂得造福,他們人生的價值是從小開始。諸位朋友,從幾歲就能開始?假如在座有還沒生孩子的準父母,準備當父母,你可以效法周文王的媽媽太任,做好胎教。當然胎教在還沒有懷孕以前就要做,能夠斷惡修善,感來好的子孫;懂得保元育神,懂得先調養彼此的身體,培養孩子的先天。如何求一個健康善良的兒子或女兒?這個方法在我們「大方廣文化公益網」上面有刊出來,希望大家告訴大家。假如你現在就懂得這些方法,在懷孕的過程都能讓孩子聽《弟子規》,聽聖賢的教誨,很有可能他生出來以後,第一句會說的話叫「弟子規,聖人訓」。以後你這個孩子就要常常到我們廬江多元文化中心,去宣揚一下這個就是有中國文化胎教出來的孩子。那他人生的價值從小到多少?到老,他的價值都會無限的延伸。

  因為有聖教薰陶的孩子心地善良,他會想到他人,會想到國家社會,他的人生智慧會隨著年齡不斷的提升。他能給予更多的人人生的啟迪,人生的提醒,他會愈老愈值錢,愈老愈受人歡迎。盧叔叔從小也是因為父母引導他讀古書,他才有現在這樣的智慧。他雖然已經快六十歲了,但是還有一群年輕人跟在他的身旁學習。上次我們馬來西亞也有朋友到台灣去上課,上完之後,也去跟盧叔叔去爬過山。我也很佩服這位馬來西亞的朋友,他真是抓住任何一個能親近仁德之人的機會。而盧叔叔每次過父親節的時候,都是一大堆他照顧的這些學生,統統都到他們家裡來,他們都叫他盧爸爸。而這一天當中,有一個人會很吃醋,就是他的兒子,他兒子會在那裡嘀咕「那是我爸」!而且盧叔叔都不要求他兒子孝順他,他兒子巴不得每天可以親近他爸爸,因為有更多的人都要親近他的父親。假如他自己不用功學習,他爸爸會不理他,他很怕他爸爸不理他。

  當我們的人生能夠不斷去紮德行的根基,這一生到終老會愈陳愈香,走到哪裡都處處受人歡迎尊重。我們的師長七十九歲高齡,他以他的人生演出了最有價值的示範。我們「當仁不讓於師」,我們更要積極培養自己的小孩,也走向像師長這樣的璀璨人生。生命是短暫的,但生命的價值卻可以是無窮盡的。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嗎?孔老夫子死了嗎?他們的精神確實與日月同輝。

  在二千零二年有一場會議當中,很多的孩子在曲阜朗誦經典,邀請范仲淹的嫡傳子孫當貴賓。當他的子孫上台去唱了一首歌,那首歌叫「岳陽樓記」,他的子孫感念他的恩德,把它譜成了曲子。當唱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們彷彿感受到范仲淹在天之靈也會非常欣慰,感受他這一生的人生走得很正確,走得非常值得。我們也希望我們往後的子孫能感念,由於我們這一生的風範,積累的智慧,得以讓他們的人生都有相當正確的智慧。我們要師法古人,諸位朋友,范仲淹的家風承傳了一千多年,我們的家風要承傳多少年?諸位朋友你想好了沒有?

  人生了解到聖賢智慧值得我們去學習,但學習首先要有好的態度,學習第一點「學貴立志」,要立大的志向,才有綿延不絕的動力。有些家長就說了,我的孩子只要不犯法就好了。這個志向好不好?假如我們用不犯法就好來教孩子,保證教出來的小孩一定在要犯法或不犯法的邊緣徘徊。突然有一天觸犯法律,你們家的電話就響了,你就得到警察局去一趟。目標要訂得高遠,取法乎上,再怎麼差還會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再差也會得乎其下;假如我們現在就取法乎下,很可能會了無所得。首先要樹立能綿延數百年不衰的家道,當你這個願心真的發下去,你會感受到你的一言一行都變得愈來愈警覺,愈來愈懂得觀照。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你有承擔家風的這分氣概,相信你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立志也有階段性,我們如何引導孩子立志?很多學習聖賢文化的孩子都知道,讀書要志在聖賢。而聖賢如何引導他們從當下就可以做起,這個相當重要。有一個孩子,他們的老師問他,你有一億的時候你想做什麼?這孩子說道:第一,我要蓋一間學校,讓更多的人能夠聽聞古聖先賢的教導。接著他又說,第二個志願是要蓋一所醫院,能夠解決病痛人的情況。為什麼孩子有這麼好的志向?我們的孩子假如被問到,有一億的時候他想做什麼,不知道我們的答案會是什麼。這個孩子接著又說,第三件事是他要做蔡老師。這個孩子是我忠實的聽眾,打從我去深圳講第一堂課,是講給老師聽,這個孩子就說:媽媽,我可不可以一起聽?

  這個孩子很有意思,有一天聽到一場演講,聽了一小段以後,他靠過去跟他媽媽說:媽媽,他講課都只有解釋經文,都不懂得要開理。不懂得要把道理打開來,結合在生活之中。你看這個孩子才七、八歲,他已經知道講話要懂得跟處事待人接物結合在一起。假如這個孩子是你的小孩,你聽完這件事情以後,會不會高興三天睡不著覺?還是會睡到一半會笑著醒過來?他的老師聽完很高興,趕快打了一通電話給他媽媽。我們都想媽媽聽到這個事情應該會很高興,結果這個母親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這樣的情緒反應。

  她當天下午,給她兒子打了一通電話,她說:兒子,你有這三個志願,媽媽很高興,但是這三個志願是不是一定要等到你有一億的時候才能做?諸位朋友,我們遇到這個情景會不會問這個話?這位母親抓住每一個可以引導、教育她孩子的機會。接著她又問她兒子,你要開一所學校,你當下就可以趕快深入聖賢教誨,你就可以培養很多老師出來了。你假如要蓋一所醫院,你也要懂得醫術,當下就可以做了。再來他媽媽問他,蔡老師有沒有一億?答案是肯定的,絕對沒有一億。她的孩子突然思考到,原來這些志願當下都可以去做。當下你能夠好好讀書,你就是同學的好榜樣;當下你懂得孝順父母,你就是所有孩子的好榜樣;當下你在坐公車,看到老者你懂得讓座,你是好公民;當你走在百貨公司門口,發現這個門很重,有位老者正走過來,你能夠主動幫他開門,你就是所有看到人的好模範。這就已經在邁向你自己的志向了。

  孩子時時會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他有成聖成賢的志願。不止孩子要從當下走向這條道路,我們要讓孩子有志氣,首先誰要有志氣?當然是我們為人父母者要有志氣,我們也要立下志向,要當一個好兒子,要當一個好領導,當一個好先生,好太太。還可以立志當一個好婆婆、好媳婦,這個重不重要?當能把好婆婆演出來,好媳婦演出來,你就把千年來的問題化解掉了。到時候你們家每天會有很多人來排隊,請教你如何解決婆媳問題。那確實是聖賢人的好學生,可以達到移風易俗。

  文天祥有一句經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歷史,丹心是我們的真誠心,我們要用真誠心來寫歷史。首先應該寫誰的歷史?人生最可悲的是自欺欺人,自甘墮落。我們一定要對得起自己,要在人生驀然回首的時候,感受到對自己有一分敬意,我這一段人生的路沒有白走,照自己的歷史。再來還要照誰的歷史?要照我們父母的人生歷史,讓他時時都感覺內心喜悅、安慰,讓他感覺到這個兒子沒有白養,沒有白教,讓他很光榮。讓我們的另一半對著他的親友都會說,我這輩子就是因為找了這個好對象,人生才得以翻身,才得以幸福美滿。諸位朋友,只要我們能奉行《弟子規》的教誨,相信我們這一顆真心能夠照亮身旁每一個人的人生歷史。好,這堂課我們就先上到這邊,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