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6/12/9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01

  尊敬的李主任,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在桃園孔廟相會,百感交集。在三年多前,二00三年九月五號,我到大陸海口,那時候是打算了解一下在海口推展中國文化的機會。到了以後,我們打算先到山東拜孔老夫子,所以到了沒幾天,楊淑芬老師帶著我到山東曲阜拜孔老夫子。當到了曲阜,我們看到的是車水馬龍的人群,進入參觀以後,我們聽到一些解說員的講解;每年到曲阜的人口有好幾百萬人,包含海內外的華人以及外國人,而到了曲阜,那是最好宣揚中國文化的機會;但有些解說員他並不是很了解中國文化,甚至於他在講解的時候,還有批判中國文化。所以當他在批判孔夫子,批判一些聖哲人的時候,確實我們的內心在淌血。在那一路的過程裡面,楊老師幾乎是一路都在掉眼淚。

  後來三孔參觀完之後,我們就到周公廟,而當到了周公廟,很驚訝的發現連一個人都沒有,而且周公廟裡面的樹還傾倒了,沒有好好的保護。當下我的一種深刻的感受,這麼多人到孔廟去到底為了什麼?假如是為了真正領受孔老夫子的教誨,那沒有一個人會不認識周公;孔老夫子一生最崇敬的就是周公,制禮作樂,教化千千萬萬年的子民。「唯有炳然周孔教」,周公跟孔夫子的教誨;「至今仁義洽生民」。整個幾千年的歷史來講,「百年奇特」,也是幾張紙就寫完;「千古英雄一窖塵」,他只是一時間帶領著千軍萬馬,等他死了之後又有多少人知道?而且縱使他帶領的是千軍萬馬,很可能拿下權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而唯有周公、孔夫子他們以道德仁義教化人民,已經幾千年過去了,依然得到人民的尊敬愛戴跟效法。

  所以當我們看到周公廟是這樣的情景,我們深深的在思考,《三字經》講的「人不學,不知道」,我們絕對不能怪任何的人。假如我們怪任何的人,那就是沒有聽孔老夫子的話,孔老夫子他自己說道:「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是丘之過也」。《詩書》的這些倫常大道沒有人來宣講,禮樂的教化沒有人來推展,誰的錯?是我的過錯。我們效法孔夫子、效法聖賢人,最重要的,要從他們的心地去感受、去效法。所以「慕賢當慕其心」,夫子的心胸、夫子的氣度是我們最重要的學處。而夫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跟著堯舜,跟著周文王、周武王的教誨。而堯舜以及周文王、周武王他們的精神是「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的亂,誰的錯?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沒有盡力把倫常的道德宣講出來,只要有人宣講,因為人之初性本善,一定會受到感化,一定會懂得回頭。

  所以夫子在教誨當中也有提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假如像在官府裡面聽這些判案,其實我的判案跟一般人不會差異太大,都是依法辦事;可是當我在判案當中,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天下沒有爭訟、沒有刑法。因為不管誰被判罪,那個判罪的人、那個受刑的人,他一定有父母、有親人,當一個人被關入監獄當中的時候,他關的是有形的監獄,而所有愛護他的至親在外面受的是無形的牢籠。所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個恕就是能同理心、如其心去感受他人的痛苦。我們可以感受到每個在監獄裡的受刑人,其實他的家人都在煎熬痛苦當中。而其實監獄需不需要中國文化?監獄很可能是最需要中國文化的地方。因為當這些受刑人他到監獄裡面去,假如沒有辦法學到這些做人處世的道理,他在裡面很有可能又會受染濁,又會退墮下來;而當他更退墮下來,他的行為規範更差,他出社會那可是一個定時炸彈。

  我記得在好多年前,有些十大槍擊要犯,而這一個槍擊要犯很可能一天必須派幾千個警察去搜山逮捕他,而且有時候逮捕他要持續一年、二年的歲月!諸位朋友,這一個人失教了,社會付出了多慘痛的代價!而這正發生在我們的眼前,扣掉物質的損失不談,當他可以處處傷人、殺人,所造成整個社會的動盪跟不安,那也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而當一個這樣的人出現,那是很值得我們整個社會深思。因為當我們看到一個嬰兒剛出生一個月、兩個月,我們今天走到嬰兒房裡面去,看著每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諸位朋友,您看得到哪個人是殺人犯嗎?絕對看不到。但是為什麼事隔二十多年、三十多年,他們會變得如此的凶暴?我們想起這裡,一個這麼天真可愛的孩子,人生終究走到這個方向,我們有一分不捨、有一分憐憫。所以《三字經》講「苟不教,性乃遷」。

  我們在海口已經在監獄裡辦了半年的課程,所以公門好修行,公門好積德,只要我們能夠運用我們有的職權,然後能利益當下的人群。剛好海南司法廳整個非常重視犯人的教育,他們希望把整個海南省的監獄變成學校。真的,我那時候人已經在安徽廬江,當了解到他們願意把監獄變成學校,諸位老師,我們聽到這樣的一種心願,我們當下的心情是怎麼樣?一定是兩肋插刀,一定捨命陪君子。而海南這些監獄的長官他們非常有善根,很有智慧,他們本來是告訴我們說:你們的老師到我們監獄來講課。我們說好,不過先請你們來跟我們了解我們到底在上什麼。結果他們一行十幾個人到了安徽廬江,結果到的時候,他們講我們已經用儒道釋三教編成了一本書教科書,那本教科書最少也有這麼厚。諸位老師,這個受刑人讀下去會變成怎麼樣?很可能會一個頭兩個大。那時候我們還沒有溝通,但是那也是人家用心編出來的,這時候你能不能說:拜託一下好不好,哪有編那麼厚!人情不可拂,人家的心血,你一下就給人家澆了一盆冷水下去,太不厚道,要時時能夠感受別人的心情。所以我們也說:不簡單,編這麼厚。但事實上學習不是多,學習要能掌握綱領才能得受益,中國話常講「綱舉目張」。

  後來這些領導長官他們就上了五天的課,上完以後,他們馬上提到:我們本來叫你們去給受刑人上課,不過這五天我們聽懂了,教兒教女先教自己。你看,他們還舉一反三,認為教男犯、教女犯,要先教誰?自己,警員、警官要先學。其實真的,夫子那個忠恕,那個恕道,今天假如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受刑人的立場上,今天叫受刑人:你人可要恭敬一點,做人要有禮貌。警官都對他大吼大叫,請問他聽不聽?他鐵定不能接受,那反效果。所以應該是「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才對。他們學完之後,不是受刑人先學,我們自己先學。而誰先學?海南司法廳張副廳長說:我先學。結果他回去之後,跟很大群的受刑人一起來學習中國文化。

  所以諸位老師,我們這個時代,中國文化在哪裡復興?在監獄裡面復興。所以一個民族將興,必有禎祥。這個副廳長回去之後,面對廣大的受刑人,這個副廳長馬上給他們鞠一個躬,給他們行一個禮,受刑人很震撼,今天副廳長怎麼給我們行禮?副廳長告訴他們:我尊敬的是你們的人格,是你們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尊敬的是在這個大熱天當下,你們還肯坐在這裡好好學中國文化。你看,當下那分互相的恭敬傳遞到整個磁場上面來。所以整個監獄裡面這些長官現在可有幹勁。其實說實在的,以前他們每天在那裡跟這些受刑人鬥法,罵來罵去,他快不快樂?那都很難熬,每天都搞不清楚要發多少脾氣。現在真正用心愛護這些受刑人,受刑人就把他們當父母看。

  所以受刑人在寫他們的家書感言的時候,跟他父母講到,他說我們本來以為早就是社會的垃圾,都是讓人家隨便踢的,居然現在在監獄裡面有長官願意把我們當一顆寶石一樣拿起來琢磨,讓他們覺得真是連想都沒有想到。而人群當中,能有好的因緣,最重要的,一定要有人發起這個善願,「人有善願,天必從之」,老子也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這位張副廳長說:我離退休還有三年時間,我要竭盡全力為社會做點工作。帶頭先做,接著底下的這些長官們統統一起效法,每天都聽課,回到家裡還聽課。後來,他們還體會到真正要教化這些受刑人,那絕對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他們決定不可能長期請我們的老師去講,他們自己要培訓出一批講師來。後來我們連續一個月的時間跟他們幾百個警官上課,現在整個成果都出來。

  而我們深刻感覺到「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在受刑人身上感受到。有一個三十來歲的犯人給他的母親寫信,信上就說到:母親,我以前都不聽妳的話,現在我學了《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以前對妳的話都頂撞、衝突,這是我的不對;「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以前都把妳的教誨當作耳邊風,假如我當初有聽妳的教誨,我今天就不會落到這個地步。而很多受刑人在進入監獄的時候,對他的父母都是一種仇恨、埋怨;後來上了課之後,受刑人寫到:原來我父親在打我的時候,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原來我父親那一鞭鞭下去是恨鐵不成鋼。

  當老師講到「親所好,力為具」,問著大家:親所好力為具要怎麼做?這些警員們說道:父母喜歡吃什麼,父母喜歡用什麼,我們要盡力去提供、去奉養。而居然警員沒有想到的,受刑人想到,受刑人告訴警員:這句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好好的服從警員,好好的改變自己,能夠減短刑期,早點回去奉養父母。真的,當有善的緣出現的時候,人那分善會點燃。這個受刑人又對著他父親講:父親,你的身體不大好,《弟子規》說「年方少,勿飲酒」。當然不是年方少不能喝,年紀大了更不能喝,會傷身體,所以要少喝些酒。而且父親你喜歡看書,一定要先看這本《弟子規》的書。你看,從父子本來是不和諧的狀態,現在變成一起修學的道友。最後還交代:現在已經轉成冬天,天氣很冷,所以父母你們要好好保重身體,那是對我最大的慰藉和我的福分。

  當我們看到這篇文章,在感動之餘,我們細細想想,假如這個孩子他在念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受孔夫子的教誨,他的人生可能是截然不同。所以人生的命運、人生的成就「總在遇緣不同」。而且他在一封又寫給他姐姐的信當中說道:姐姐,我在裡面學到弟子規,《弟子規》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德行的大根大本要從孝道開始。他為什麼寫這一段?因為他的姐姐生了小外甥,所以他提醒他的姐姐要好好教好小外甥,絕對不能重蹈我的覆轍。當一個人他有責任心的時候,責任的承擔,他的學習效果特別好。

  我們從這裡就思考,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學習不能主動,還要死命的拉他,他才勉強前進?甚至於是你勉強拉他的過程還要跟他談條件:你這次考多少名,我就給你買台腳踏車。是不是這樣?大家都沒反應,代表沒有用錯方法。我還聽說上海有一個爸爸,他的孩子四年級,他跟他兒子說:你假如考第一名,我給你買一台BMW,順便加一個司機。他的孩子考了,真的送給他。諸位朋友,我們可不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的未來?當他要高中聯考的時候,請問條件是什麼?很可能是一棟房子。當他考大學聯考的時候是什麼條件?真的,為人父母有錢,但沒有智慧,《資治通鑑》說「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真的,我們這整個社會,為人父母者說不愛孩子,那不可能;但是為什麼愛了以後的結果卻教出富不過幾代?要有科學精神,現在撐不過三代,現在富不過一代。甚至於是我們在學校教書都深刻感覺,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一屆不如一屆!一屆就覺得有點塌下去,然後再一屆又塌下去。

  所以看到這樣的社會狀況,身為一位老師,身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責無旁貸,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趕快紮在我們這些孩子的心中。不然將會有多少的父母、多少為人長輩的人,他的人生要不斷的含淚,掉淚。這樣教下去,閩南話說的,「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妻吵鬧,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寵女難入人家家教」。你看現在不是寵孩子而已,現在是什麼都寵,什麼都出問題。所以真正要幫助孩子、幫助身旁的人,一定要有智慧,要明白道理才行。真的,當一個孩子他的孝心能起來、能啟發,不要說一個博士,三、五個博士都沒有問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的潛力太強了。為什麼現在孩子的潛力都發揮不出來?因為他沒有責任心,他覺得啥事都不干我的事,就只有分數干我的事,所以他整個能力就愈來愈侷限下來。

  在大連有一個孝子,他叫王希海,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中風。中風以後,因為他正值年輕,發展事業的好時光,可是看到他的父親中風,他很捨不得;本來有很好的工作機會,他把它辭掉了,之後就由他親自照顧他中風的父親。父親基本上跟植物人已經沒有兩樣,而他照顧他的父親整整二十五年的歲月,每天半個小時就幫他父親翻一次身;生怕父親長褥瘡,每天一定要把床單換洗。大家就問他:你過幾天再洗不就好了?他告訴他人說:我的父親中風他已經很難受,我不願意再看我的父親多受一點罪。因為人身上有體溫、有熱氣,一定會讓床單潮濕,我不希望因為這個潮濕讓我父親難受。每天都洗一次床單,每天親自用吸管幫他父親吸痰,他的母親在那裡搖頭說,連我都沒有他這樣的恆心。甚至於他在照顧父親的過程都能跟父親心心相印,有一次剛好他的父親發燒,怎麼查都查不到病因。後來他作夢,就夢到自己爬上樓梯,突然跌下來,他就醒過來。你看,他連作夢都時時想著要解決父親的痛苦,所以他聯想到從高處掉下來一定會傷到腿。他趕快仔細的檢查父親的腿,果不其然,他父親的腿上已經長了一個瘤,是良性的,他趕快幫它處理掉。

  而要長期帶著他的父親去身體檢查,剛好有一個老醫生,也是學校裡面資深的教授,就問他:你父親中風多久了?他說已經二十多年了。當下這個老醫師非常生氣,因為他覺得他在騙他,馬上回頭就走了。走了以後是去拿王希海他父親的病歷,結果一拿,厚厚的一疊病歷。這位老醫師是抱著厚厚的病歷掉著眼淚回來的,因為醫生很難想像一個中風長期臥病二十五年的人,居然皮膚這樣的柔嫩,原來就是他的兒子這麼體貼入微的照顧。當下這位醫師就把醫院裡面的這些護理人員叫過來,對他們講:你們的護理都要跟他學習,他才是我們護理系裡面最優秀的老師。你看,一個大男人為什麼能夠做護理做到這麼細膩、這麼精微?就是因為他這顆至誠的孝心,本來一個門外漢卻成為最專門的人。所以假如今天醫生告訴王希海說,你假如能得諾貝爾獎,你父親的病就能好。諸位老師,你覺得王希海會不會拿到諾貝爾獎?所以《孝經》裡面說「孝悌之至」,孝悌的心達到了極處;「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孝悌可以感天動地,他的整個潛能會發揮出來。

  孔老夫子在《大學》裡面真正把我們人生的真相說出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告訴了我們,我們本有明德,本有本善。真的,沒有讀聖賢的教誨,我們真的了解自己了嗎?而當一個人都不了解自己,又怎麼成就自己?我們連自己都不能成就,焉能成就別人?所以「欲愛人者先自愛」。我們自己都搞得亂七八糟,然後說我要把我的兒子教好,那我們拿什麼觀念、我們拿什麼智慧把他教好?所以「欲助人者先自助」,不然會變成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欲知人者先自知」,《大學》裡面又有一句話,叫「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我們先後順序搞顛倒了,那一輩子都是顛倒。今天我們都不了解自己,那了解別人太困難了,因為自己跟自己二十四小時朝夕相處都看不清楚,我們又焉能去看清楚別人?我們自己都沒有好好愛護我們這顆本善的心,好好把我們本善引發出來,我們又如何去幫助我們的孩子?如何去幫助我們的學生?所以人真正明白這一點,當要去感化他人以前,最重要的要正己,自己先做好,自己先學習。

  我記得我在念師範院校的時候,我的同學常常都會寄一些心理測驗給我,寄來的時候上面就比方說二、三十題題目,你做完答案之後,它會統計分數,比方二十分到三十分,你的個性很像老虎型的,再來,另外一個分數說你很像孔雀型的。你們都沒有做過這樣的心理測驗?有吧?還有,你的個性像無尾熊型的,反正就是要我們跟畜生很像就對了。現在還有很多暢銷書是「你要做狼還是要做羊」。真的,有一次我們到一個很大的師範院校去,學生超過一千人;一千多個學生,我們在上「如何落實德行教育」,跟他們分享一下,因為他們以後都要為人老師。當講課的老師問到說,你們覺得要做狼還是要做羊?他們還挺有默契,右邊全部說狼,左邊全部說羊,可能是因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比較像狼的就看得比較順眼就一堆,比較像羊的就一堆。有沒有這樣的傾向?有,會同氣相吸。

  結果老師問完以後,就在那裡狼、羊,在比誰比較大聲。所以這個社會顛倒了,好像大聲就比較厲害。哪有這種事!你大聲,人家口服心不服,遲早出狀況。所以真正能讓人家心悅誠服,唯有我們有真實的德行讓人佩服。所以格言裡面有一句,「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你看我們以前的認知很可能都跟真相背道而馳。窮天下之辯者,所有世間的人都不敢跟你辯論,是因為什麼?不在你的口才很好,而在剛毅木訥。這是有仁慈之心的人,才能讓天下的人心悅誠服。這「訥」是都不講,好好的去依教奉行,把道德仁義演出來,天下的人都佩服他。所以堯帝做到了,堯帝那時候看到犯人,他說都是我沒把他教好,把他放了,把我關起來。因為有這樣的心境,他的人民都羞恥不能像他一樣的德行,恥不如堯舜,那真是讓天下的人都佩服。所以不是大聲有用,我們也不能示範錯誤的給學生看、給下一代看,大聲就讓人家怕,那是絕對錯誤的。

  所以諸位朋友,要做狼還是做羊?做人。我終於比較安慰一下;你們假如又說狼又說羊,我可能待不下去了。要做人!要實實在在做一回人。諸位朋友,我們整個求學的過程最少也有十三、四年,最多可以達到二十年,甚至以上。在這一、二十年的讀書過程當中,我們曾經聽過老師告訴我們:同學們,要做人,要實實在在做一回人,而且怎麼做人?從孝道開始,從懂得為你的父母洗腳、剪腳指甲開始。這樣的教誨似乎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微乎其微。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為什麼我們現在教書的老師內心空空的,覺得不踏實?為什麼當父母的人,他賺很多的錢,但是他回到家裡忐忑不安?因為父母、老師忘了他這一生最重要的天職,所以他不踏實,他問心有愧。人生最大的快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當父母的看到孩子管不好,他的內心很難受,所以《三字經》才說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你看,這整個經句都講出人生最重要的任務。而人生假如看得不夠深遠,晚年來真的會很難熬。所以俗話講「衰後罪孽,都是盛時造的」。我們到中晚年,身體不好,孩子不孝,那都是年輕的時候我們沒做該做的事情。

  剛剛提到要做人,而我們讀書過程當中,誰告訴我們怎麼做人?真的,我們沒看到《弟子規》,沒看到這些聖賢的經典,真的,活在自己的愚昧當中,還覺得自己挺不錯的,別人都不回去看父母,我還會回去;別人都沒拿錢給父母,我還有拿錢給父母。你看,我們的孝心不是從真心裡面出來,而是從比較當中來的,還沾沾自喜。而當我們看到這些《德育故事》的時候,那真是慚愧的無地自容。人家那個孝心是時刻不敢忘父母,每天不好好的奉養父母,覺得心裡不踏實。宋朝的太史黃庭堅先生,那是一代大儒,他每天回家必做的工作就是幫母親洗尿桶,而在洗的過程、在報恩的過程,那是人生最踏實、最歡喜的。

  我們現在常常在說,人生在追求幸福快樂,諸位朋友,我們知道什麼是快樂?而我們現在的下一代,他們腦子裡面的快樂又是什麼?他們那個樂是短暫的刺激。而刺激我們要了解,今天刺激是這個強度,過一段時間就不夠了,要更強,就像打嗎啡一樣,今天打這個藥劑,過了一個月之後,不夠了,要再加重藥劑才行。人生的樂假如建築在欲望的滿足,那真是像深淵一樣沒有底。我那時候在教書,也是很感慨,我帶六年級的孩子要校外教學,帶出去最重要的是寓教於樂,不是帶出去瘋而已。我們希望他了解大自然,從大自然當中學習。

  剛剛我們孔廟的李主任、歐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一些古物,這些器具,祭祀用的器具,其中有一個器具是「節」,這個「節」是一些外交使臣出外的時候代表著國家出去。而這個竹子有剛有柔,你看它剛的時候可以建房子,它柔的時候,可以怎麼樣?包粽子,用竹子包粽子?我才離開三年,怎麼變這麼大!可以編竹簍子,那個簍子很軟。你看,竹子能剛能柔,所以要中庸。一個使節高高在上,行不行?人家看到你都想跑了,不想跟你建交。你很軟弱,行不行?也不行。所以剛柔要適當。而且竹子裡面是虛心的,代表外交使臣也要「相觀而善」,要「見人善(見人國),即思齊」。你看這都是竹子表的意境在其中。而且竹子是一節一節,代表什麼?外交使臣最重要的是什麼?氣節,要忠誠。你看,中國人懂得謙卑,懂得跟天地萬物學習,才有這麼五千年璀璨的文化承傳下來。文化能夠承傳下來,那絕對不是偶然。所以這個世間絕對沒有一件事是偶然。

  我們剛剛講到要做人,而在《大學》裡面這一段,我們已經了解我們有明德,這是自知,自知才能夠去幫助他人。而明德被什麼障礙住?就是被我們的壞習慣障礙住,就是被貪瞋痴,貪心、脾氣大、愚昧、傲慢、懷疑,這樣的念頭,這樣的習慣,就把我們本有的明德本善給它遮住了。所以這個明是代表我們有智慧。諸位老師,我們相不相信我們本有智慧?假如不相信,那這個智慧就開發不出來。其實人的學問、人一生的事業能不能夠成就,真的,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人一生會失敗,最重要的,還是被自己打敗。假如自己有無窮的鬥志,那會克服重重的困難,甚至於所有的困難會變成成就自己能力的墊腳石,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所以孔老夫子說「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一個君王(君主)沒有受到這些歷練的洗禮,他不能成為一代好的國君;一個烈士、志士仁人沒有經過考驗,他的德行不能夠彰顯出來。所以我們面對困難是感謝困難的歷練。一定是要自我信任,自我鼓勵,不能因為自己沒有信心而消極下來。我們了解到我們有了明德,我們就要透過接受聖賢的教誨把貪瞋痴慢的習氣把它捨掉,智慧上來。

  這個德是德能,還有福分,人的福分不能向外去求,今天我們心量擴大,中國話講「量大福大」。你看,大舜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而已,但是他有至孝的心,他那分至孝,他的明德彰顯;後來他有高度的智慧,天下的人都佩服他,都接受他的帶領,他成為君王。所以他的福大不大?他的福很大,他不只自己享了這個大福,他世世代代的子孫都享這個福。所以諸位老師,假如我們現在調查一下,可能很多在座的都是大舜的後代,像姓陳的就是大舜的後代;姓胡,很多姓都是大舜的後代。大家也不要去調查,我幫你們調查好了,你們不是堯舜禹湯就是文武周公的後代。大家待會出孔廟的時候要深呼吸,我是周文王的後代,怎麼可以給祖宗丟臉?諸位老師,我就是周文王的後代,我們蔡氏都是。

  祖宗最欣慰的事是什麼?是他的後代比他更優秀,這是他最歡喜見到的事情。有沒有哪個父母說我的兒子不如我,太高興了?絕對沒有這種父母,絕對沒有這樣的祖宗。所以我們回報祖宗的恩德,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的效法他們的德行,能夠真正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好,我們這一節課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