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6/12/10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03

  尊敬的陳局長,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夫子有一句教誨說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愛的心、仁愛之道會很遠嗎?我欲仁,只要我有這分替人著想的心,仁就到我的面前來。這個仁字,大家一看就可以感受得到,兩個人,想到自己更能想到他人。其實我們今天的課程,「承先啟後」,當我們能替人著想,那就是把仁道承下來,然後又會啟發後面的人;遠一點是我們的後代子孫,近一點就是當下的人群。當後面來的朋友一看,大家都坐在前面,把位子讓給他們,他們有沒有在這個寒冷的天氣裡面內心覺得很溫暖?

  諸位朋友,承先啟後,什麼時候承仁道?什麼時候啟發後面的人?當下就是。當我們能時時用這樣的心對人,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會愈來愈感受到互相替對方設想。以至於我們今天開車,當我們停了一個停車位停歪了,很可能下一個來停得不方便,那我們就沒有仁慈之心,就沒承先也沒啟後。他一停,在那裡很抱怨:你看,這個人真沒公德心,停也不停好,害我也沒辦法停好。他生煩惱,我們就不仁慈了。甚至於這樣的行為有沒有可能讓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愈來愈壞?有可能!因為當下他在那裡抱怨都不好好停,結果當他下次自己沒停好,他會怎麼想?他會說現在社會都是這樣。所以這種不好的風氣就一個一個影響下去,造成整個社會都不替人著想。但是假如我們就在這每個動作當中替人著想,慢慢的社會良善風氣也會提起來。所以仁愛之道就從坐椅子替別人著想,仁愛之道就從停車為後面的人著想,當他在停的時候,會覺得大家都停得很好,都替人著想,這個氛圍自然帶動起來。

  有位大學研究生,他在念書的過程常常到一些大樓去上課,當他要進門的時候,他會自然的想到後面有沒有人。你看,這也在啟後,繼往開來。後面的可能是他的學弟學妹,他到底要帶給他的學弟學妹什麼?那也是影響到一個學校的校風。這種風氣、氛圍都時時刻刻在消還是在長?在進還是在退?所以我們力行仁道不要高高掛起,就在一舉手一投足當中。比方我們現在在聽課,很專注的聽課,旁邊的人就不好意思打瞌睡;旁邊的人不打瞌睡,蔡老師講課也比較有精神。假如大家都打瞌睡,我也會撐不住。那次剛好我們到山東去演講,我坐在旁邊,我們一位王老師開車,我有點累,打瞌睡了十分鐘。後來醒過來,他跟我說剛剛那十分鐘,他快撐不下去。你看,那種意念都互相在影響。當我醒過來的時候,他突然精神就一振。所以當下我們就可以讓對方學習狀態都很好,大家互相良性的影響,這也是為人著想。

  這位研究生他就很順手,只要一入門,就打開的時候先看看後面有沒有人?假如後面有人,他會對他微微一笑,等對方進去之後,他再把它閤起來。他已經做得非常的習慣了,他也記不得他幫誰開過門。剛好有一天下雨,他自己沒有拿傘,在那裡覺得有點倉卒的情況之下,雨已經下下來了,突然有人向他跑過來,然後幫他撐傘,他有點詫異,好像不認識你。接著這位同學就講:你不記得我,但是我記得你,在某一段時間,你曾經幫我開過門,所以我一定記得你,還有記得你的微笑。你看,他已經把這替人著想的心傳給了他的這些同學們。所以人只要行善,「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你看,下雨的時候會有人來幫忙;「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當我們不會替人著想,旁邊的人慢慢就離開了,留不住人。所以仁愛之心確實能讓人逢凶化吉。不只對人仁愛可以逢凶化吉,對一切的生靈懂得仁愛,也可以逢凶化吉。

  有一個印尼的當地人,他本來是捕魚的,因為捕魚每次捕上來就是幾百、幾千條生命,他有那種不忍傷害那麼多生命,所以他就改行,本來是捕魚,改成打獵。因為打獵,他打一隻豬可以過活一個禮拜,夠他吃的,夠他去經營。所以他覺得這樣傷害的生命比較少,他就轉成捕捉一些大的動物。剛好有一天,他看到一隻野豬陷到泥沼裡面去,他本來是要打牠的,看到豬在那裡哀號,很可憐,他當下起了憐憫心,就用辦法把那隻豬給拉起來。結果就在他把那隻豬救起來以後,突然聽到底下轟隆作響,剛好發生印尼的海嘯。假如他把牠射死了,趕快下山準備去賣了或做什麼,他很可能就死在海嘯當中。他們那個地方的人幾乎全死了,他剛好就在山上救這隻野豬。所以看到一個仁慈之心起來了,就轉禍為福。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在明朝有一位讀書人叫羅倫,他剛好進京趕考,期間到一戶人家住了一天,接著又去趕路。趕了五天的路,突然他的僕人,因為他在那裡說道:我們的盤纏好像快不夠了,快沒錢了。他的僕人當下就對著他說:您別擔心,我在那戶人家裡面撿到一個金手鐲,我們的盤纏不用擔心了。羅倫一看到金手鐲非常的緊張,他說假如這個金手鐲是僕人丟的,他現在很可能被主人在責罰,都有可能活活被打死,我們一定要趕快把這個金手鐲送還回去。他的僕人說到:送回去,主人你可能就沒辦法考試了。羅倫馬上說:縱使不能考試,我也絕對不能不送回去。你看都是為人著想的心。接著,回去之後又趕路過來,幸好有趕上。那次的考試,羅倫中了狀元。其實人生的福禍都在一念之間,假如羅倫貪財,不送回去,諸位老師,他考不考得上?你看,我們都知道考不上,更何況是上天?那更清楚明白。

  大家有沒有看過「醫道」?有,你看醫道那個主人翁許浚,他進京要考醫官,可是在路上遇到病人,所有的要考試的這些醫生大部分都不願意去,我要去考試了,還醫病人。其實說實在的,醫生的天職是什麼?是救人,救死扶傷。他們覺得我要考醫官,那已經不是利益病人的心,而是自己的名利心。但是許浚主動的去幫忙,本來是要去看一個病人,結果整村好多的病人都在痛苦之中,他就一直幫他們看,看到最後幾乎來不及。來不及的時候,剛好有一個人把他帶到家裡去,因為他的母親眼睛瞎掉了,病很嚴重,就叫他要幫她治療;治完之後,就去偷了一匹馬給許浚。結果偷了一匹馬之後,就被官府抓去了,許浚在那裡很著急;後來所有的病人都到衙門去告訴縣太爺這個真相。縣太爺太感動了,你竟然幫我醫治了這麼多的人民,就又派一匹馬送他去。結果跑到路中間,他因為過度疲勞摔下馬去,沒考上。

  諸位老師,沒考上,大家會不會很難過?沒考上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就很難講,這就考驗我們對真理的信心了。諸位老師,說到沒考上,我就突然想起三年多以前,我去考小學教師,每次考都進入複試、進入決賽,但是最後都是備取,考不上。考不上是好事還是壞事?諸位老師,假如我那時候考上,我現在就沒有站在這裡了;假如那時候我考上,我現在可能已經在抱我的孩子了,就不可能走到這條路來。所以人生的禍福要看得深遠,真正明白道理,人生很輕鬆,不會患得患失,只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作善,天報之以福,這是真理!縱使一般人覺得他好可惜,不對,那是有更好的機會在等著他。

  所以許浚雖然沒有考上,但是因為他曾經為了名利,他的師父非常生氣,把他趕出師門,不教他了;但是又因為聽到他為了幫助病人而趕不上考試,他的師父非常感動,又重新讓他回來學習。真正深入學習,真正得到慈悲的心,這叫心醫,醫生的最高境界。所以假如沒有真正得到老師這個心醫的心法,他縱使考上了醫官,很可能又被功名利祿給遮掩,又隨波逐流。因為回去之後,他的師父把所學盡教給他,甚至於到最後連自己的身體都捐給自己的學生,讓他把他剖開來,更深入的了解人的內臟狀態。因為他的老師得的是癌症。後來因為老師把身體捐出來,許浚對於胃癌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後有一個皇親國戚得了胃癌,他把他治好,也讓往後醫學界對於胃癌有更多的了解。所以確實只要但行好事,人生會有愈來愈多好的際遇、好的貴人來到我們的生命當中。

  後來,許浚之後就考上醫官。而且當他要考試的時候,最後進入複試,因為他的老師跟這個主考官曾經有過過節,所以當他要去複試的時候,有人告訴他說:你絕對不要承認你是柳義泰的學生。叫他不可以承認他是師出柳大夫的門下。後來許浚去考試的時候,確實這個主考官問他:你認識柳義泰嗎?許浚馬上說:那就是我的老師。連自己的老師都不認了,要這個功名做什麼?結果反而更贏得主考官對他的賞識。所以諸位老師,我們明白這個人生的道理,不要患得患失,只管但行好事,好好種瓜得瓜,種豆自然得豆。當有這樣對人生的豁達,我們對於孩子多考二、三分、少考二、三分,也不會在那裡患得患失,搞得全家緊張兮兮的。

  說到考試,假如我們家的父母很豁達,結果生出一個特別會緊張的兒子,所以我父母常常說怎麼會生出這種兒子來?明明我們兩個都這麼老實,不會講話,怎麼他這麼會吹牛?其實我爸爸忘記了,當他在訓我的時候,那真是辯才無礙。平常我爸爸不大講話,但是真的他在教訓我的時候,我的記憶非常深刻,真是一句接一句,都沒有逗號。但是我就深刻體會到我爸爸怎麼突然這麼有口才?因為他是愛我心切,他希望我能夠好好反省,所以他的潛能都出來了。我記憶最深刻的父親一句話,「做人要懂得自愛,不要糟蹋自己」。

  所以那時候我一考試,我患得患失,全家人像打仗一樣。我去考高中聯考,我爸爸、媽媽、兩個姐姐統統都去了,大批人馬。結果去考的時候,我一個同學的媽媽她就過來,對我兩個姐姐說:妳們兩個真好,還陪哥哥來考試。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我看起來那時候這麼蒼老?因為「憂能使人老」。當一個孩子得失心放不下,他有再多的財富、有再高的地位,他這一輩子也已經跟幸福絕緣了。諸位老師,我們冷靜想一想,那個得憂鬱症的,是學歷、財富愈高的得的比較多,還是在那裡每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每天跟大地為伍的農夫得的比較多?諸位老師,誰得憂鬱症的比例比較高?大家仔細去看,書讀愈多的,憂鬱症的比例愈高,因為他讀的不是正知正見,不是聖賢教誨,一大堆理論互相矛盾,到最後他受不了了。所以讀書也要讀對書才行。

  那時候,我這位同學的媽媽她說了之後,我們家哄堂大笑。大家了解到,因為我以前得失心太重,所以都老起來放著;現在已經停止很久了,都沒有再老下去。大家看我現在像幾歲?所以學聖教很好,會愈活愈年輕。像我以前大學的時候在台中念書,剛好出去聯誼,那時候跟靜宜大學聯誼,因為我們讀理工科的都是男生。出去的時候,剛好我們坐下來在談話,我就跟她們問說:妳看我像幾年次的?所以諸位老師,人貴自知,不要自取其辱。我這麼一問,她們也實在是很認真的想、看,想了半天說:你一定是五十七年次的。我是六十二年次,她們猜五十七年次。結果我皺著眉頭說:妳再猜一猜。然後她們幾個人說:我們是不是猜得太年輕了?本來已經中了一支箭了,又再加一支。真的,人生假如豁達了,才會有幸福快樂。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個人生的智慧要承傳自老祖宗,然後把它傳給我們的子子孫孫。所以只要能行仁道,人生自然百福駢臻,千祥雲集。只要有一顆仁慈之心,絕對往後孩子的人生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我記得那時候我到海口去了一個多月,然後打電話回來給我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很關心我,第一句話就問我:你在那裡怎麼樣?他們可能很怕我會吃到黑心食品拉肚子。結果我就跟他說:我用三句話來回答我現在過的日子的狀況,第一句「德不孤,必有鄰」,只要我們真正願意奉行德行,不會孤獨,必有很多的好友;第二句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他聽了這兩句以後說:你在那裡混得還不錯。第三句「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其實這是一個關鍵所在,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必須要拿著棍子一直在那裡督促,你好好念書,你不要怠惰,不要一定要人家在催你才肯用功。你看我們在那裡催了半天,真正達到效果了嗎?我們很冷靜的看看,多少大學生他考上大學以後,那四年過的是什麼日子?沒人管,像脫韁的野馬一般。而那四年又不知道揮霍了多少金錢,又染上了多少不好的習性,難道考上大學一定是好事嗎?禍跟福都在孩子的心中。當他沒有孝心,當他沒有一分責任心,那四年大學可能是他快速墮落的一個因緣。

  曾幾何時,當我們孩子考上好的大學,我們對他說了什麼?我們一定要告訴他,孩子(父親對著孩子講),你今天能考上大學,能長這麼大,那是你母親含辛茹苦,多少的辛勞把你培養成這樣;還有多少的老師、多少的長輩對你的愛護;甚至於是社會國家對你很多的栽培,你一定要記住。所以好好的用這四年充實自己,以後才能報效母親,才能讓所有愛護你的人欣慰,還有奉獻整個社會對你的恩德。這是慎於始。當他還沒有踏進大學的校門,父母、老師給予他的是這樣的叮嚀,他可能竅門就開了。

  但是我們有沒有這麼樣的教孩子?甚至於當孩子踏進校門,他的老師跟他說了什麼,以至於他的學長、學姐跟他說了什麼。我曾經在讀大學的時候,聽到學長講的是大學讓你玩四年。這樣不是承先啟後,這是殃及後面的學弟、學妹錯誤的思想觀念。甚至於當孩子考上大學,甚至考上醫科,我們跟他講什麼?孩子,你看看我們家這條街後面那個醫生,他母親栽培他讀醫學院花了多少錢,你知道嗎?現在他一個月都賺幾十萬,你可要記住!諸位老師,父母這麼叮嚀他、告訴他去學醫要幹什麼?學以後如何收入很多。所以你看,這個孩子學出來,當病人走到他的面前,他很厲害,馬上算從頭到尾加起來可以賺多少。真的,這時候人去看病有沒有安全感?但是這是誰造成的?我們每個人造成的。社會風氣就在因為重利輕義當中一點一滴敗壞下來。

  諸位老師,假如你的晚輩考上小學老師,你去跟他聊的時候,第一句聊什麼?我記得我考上,有一位長輩看到我很高興:小學老師不錯!一個月多少錢?我們的孩子假如每天聽到父母、長輩談的就是不離這個錢字,孩子能不貪財忘義嗎?而當一個孩子貪財的時候,請問誰遭殃?那當然是最近的人遭殃!所以人算不如天算。父母在賺錢叫做針挑土,這樣一點一滴把土聚上來變成財富。父母賺錢針挑土,子女花錢浪淘沙。就好像一個大浪沖過來,一下子拍過去,整糰的土全部被沖下去。所以我們不教給孩子道義、不教給孩子孝心,還教給他只是重利又奢侈,那真的這個家道不要說一代,五年、十年可能就全部都敗掉了,這樣的例子在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多。

  所以我們眼界放在後代,眼界要放在我們的社會。以至於我的老師曾經給我的教誨,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絕對要以地球人以及地球萬物的安危為我們的己任。諸位朋友,我們在求學的過程都一定聽過一個名詞,叫地球村。諸位老師,當我們給孩子上課上地球村三個字,難道是要給予孩子這個知識而已嗎?更重要的是,這個「村」在中國人的意義就很大,這鄰居!都要懂得敦親睦鄰才對,要能以地球人的安危為己任!更何況是自己最親近的同胞、兄弟?所以整個社會風氣我們有責任。

  所以那一位長輩問我,馬上就說:你一個月賺多少錢?這時候我就對長輩笑一笑,我說你怎麼沒有問我:禮旭,你要當小學老師,你知不知道你三、四十個學生都是他父母的心上肉?當你用心的教他,那是三、四十個家庭非常的安慰、非常的沒有恐懼、非常的放心;但是假如我們沒有盡心盡力教學,那將有三、四十個家庭每天在那裡擔憂受怕;甚至於是你教了一個學生,往後他有可能也成為小學老師,假如你教了錯誤的人生態度給他,他以後又把他這個錯誤的人生態度又教給他幾百個學生,那我們是造業很大。

  諸位朋友,我們當老師的都聽過一個故事,叫第十九層地獄。這是有一個醫生他草菅人命,把人給醫死了,閻羅王判他下十八層地獄。結果他到了十八層地獄,在那裡非常生氣,他說我又不是故意的。你看,真是死不認錯,連死了都還不認錯。但是能不能怪他?不行,因為他沒有學過《弟子規》。因為他不知道「倘揜飾,增一辜;過能改,歸於無」,不然,若掩飾了,罪上加罪。其實我們冷靜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倘掩飾?比方我們遲到了,人家說:你為什麼遲到?我們馬上說塞車,反正理由一定有。現在很少人遲到了、犯錯了,馬上跟人家說:對不起,我錯了。現在這樣的話語多不多?愈來愈少。所以青出於藍勝於藍,我們很會解釋,我們的孩子他們更會變得辯才無礙,找藉口一流的,你都辯不贏他。我們在那裡唉聲嘆氣要忽然回光返照,原來他得到我們的真傳。所以世間要冷靜去看,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教育孩子來不得半點僥倖、虛假,他在的時候演給他看,他不在的時候另外一個樣,不可能。

  在深圳有一個高級主管,他在企業裡面算是很有地位,剛好有個幹部打了一通電話給他,叫他再回公司去看一下,他接到很生氣說:你們是幹什麼吃的?連這點小事都要叫我回去。他很有意思,因為他已經聽過《弟子規》了,聽完對小孩教育還有一點敏感度,所以當他在說「你們幹什麼吃的」,講完知道講錯了,突然看看,孩子不在。這麼提心吊膽的,有什麼意思?要言行一致,自然孩子上行下效。所以他看一看,還好還好。結果隔天回來,他的丈母娘就跟他講:你知不知道今天你的兒子對我說什麼?他很納悶:今天說了什麼?岳母跟他講:我今天有一件事情沒做好而已,他馬上對我說妳是幹什麼吃的?因為他的孩子在房間裡面,耳朵聽進去了,孩子耳朵可利了。諸位老師,我們看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大人講一句話,他馬上就複誦一句;不止他複誦一句,他的弟弟、妹妹又跟著他複誦一句,所以教育怎麼可以有僥倖的心理。我們一定要冷靜,《弟子規》絕對不是小孩學的。《弟子規》都是父母自己做到了,言傳身教,小孩自然學會,多少的孩子根本還沒看過《弟子規》,但是他懂得這些規矩。所以身教大於言教。

  昨天我們提到一個故事,一個華人到了美國去,叫丁龍,他的主人對他很虐待,但是當主人家裡失火了,他還是回來幫助他。後來他問他,你一定學問很好,他說我沒讀過書;接著說那你爸爸學問一定很好,他說我爸爸也沒讀過書;那你爺爺一定是讀書人,我爺爺也不認識字。從這裡我們體會到什麼?做人的道理不是用講的,是做出來,孩子領納於心,深深的感動佩服做的。

  曾經有一位朋友就跟我們聊到:現在又不能打人、又不能打學生,那沒法子教了。這樣的想法對不對?這樣子的想法有待商榷。威嚴從哪裡來的?威嚴從棍子來的嗎?我的父親這輩子從來沒打過我,當然以後也不會。但是當父親眼睛這麼一看我們,我們馬上全身發抖,他的威嚴從打來的嗎?所以老祖宗說有道德之威、有暴察之威、有狂妄之威,「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諸位老師,我們在看聖賢的經句當中,中國的學問很有味道,叫小大圓融。每句道理,小到個人修身,大到治國平天下,統統受用。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統統相通。你看這句話,小到家庭,大到治理天下都一樣。當一個父母、一個領導者他是用德行做榜樣,就像堯舜以仁德之心治國,全國人民都有仁愛心。《大學》還告訴我們,「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人民自然那種善根、善念都被領導人給激發。

  曾經有個讀書人,叫許衡,那時候剛好在逃難,逃到一個地方,他安靜的坐下來休息,旁邊有很多的果樹(梨子樹),結果其他的人好像如獲至寶,就把梨子統統拔下來吃,結果許衡繼續坐在那裡。諸位老師,旁邊的這些逃難的同胞馬上就過來了,你怎麼不吃?聽了很有意思,他們為什麼要過來去問許衡說:你為什麼不吃?因為其實他們知不知道摘人家的水果對不對?不對!所以有一個人很有道德,旁邊的人都生慚愧心,「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但是假如他們本來在那裡摘,許衡說你還摘,他們會怎麼樣?你管我。反而他一句話都沒講,自己在那裡履行道德,絕不貪婪、絕對廉潔的時候,對每個人都有正攝的力量。所以諸位朋友,當我們在單位裡面,大家在那裡甚至於把公物拿回去,而我們潔身自愛,絕不亂用公帑;甚至於複印紙都是兩面印,盡心盡力節省公家的東西,無形當中所有的這些同事慢慢都收斂。道德之威,人家看了心裡很安、很舒服,慢慢的風氣可以轉變,家風跟團體的風氣就開始強健起來。不管在哪個行業都能盡這樣的心力,只要做榜樣就能真正感動別人,轉化不好的風氣。

  許衡他就沒吃,他們就過來說:你怎麼不吃?許衡說:那不是我的。接著這些人說:逃難,根本不知道是誰的。你看,其實他們也在找藉口,真的不知道誰的了嗎?結果許衡告訴他們:梨樹沒有主人,但是難道我的心沒有主人嗎?難道我能容許我的心起貪心嗎?所以以前的讀書人真是很有修養。有一個讀書人作夢,夢到到人家的果園裡面給人家摘了一顆水果吃了,隔天起來很難受,面壁思過,怎麼可以在夢中給人家摘水果?所以到這裡,我們體會到我們的祖宗修養很好,他們克己復禮,連在夢中都要克己復禮。

  後來許衡治理一個地區,那個地方都接受他的教化,到什麼程度?一棵果樹縱使掉下來很多的水果,統統爛掉了,那個地方的孩子絕對不貪小便宜去撿起來,你看那種德行感動的力量。諸位老師,我們可不要貪小便宜,當一個孩子貪念起的時候,那就是深淵出現了,而在他很小都懂得潔身自好,決不起佔人便宜的心,這個孩子一輩子德行的根可能就紮下去了。所以看要看得深遠。中國的學問小大圓融,在家庭當中,我們看得到道德之威。

  有一個導演他的母親已經八十幾歲,他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說到,一個人一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是活到六十多歲,回到家還可以喊一聲娘,那是他覺得人生最幸福的。接著他又說到,他的母親常常到現場去看他拍戲,只要母親體力夠,他也非常喜歡讓母親去看他工作,因為看到兒子有成就,母親也很樂。而且他的母親常常去探班的時候手上都拿著綠豆湯,結果一走進來,整個拍戲的現場就響起(這位導演叫翟俊傑),都說翟奶奶好、翟媽媽好、翟阿姨好,整個氣氛非常的溫馨,大家都聚過來了,然後每個人喝完以後都說這比任何的飲料都好喝。諸位老師,好不好喝?因為那裡面加了一個很重要的調味料,叫什麼?叫一位八十多歲老人的愛心。

  有時候拍戲拍得太晚,怕他的母親太累,就讓母親先回到他住的地方休息。結果常常拍到十一、二點,甚至更晚,他一進門,先到母親睡的房間看了一下,結果當他看到母親熟睡的臉龐,他說那也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他說母親能這麼安心的生活、睡眠,他覺得很欣慰。而他又想起他整個成長的過程,多少的夜裡都是母親坐在他的身旁看著他入睡。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多少的夜裡是母親的搖籃曲讓我們入睡,多少的夜裡是父親講著故事讓我們入睡;而又是多少生病的夜晚,當我們的燒退下來、當我們熟睡的時候,父母看著我們的臉龐才如釋重負下來。所以人不能夠健忘,多少的歲月父母的點滴付出,我們要記在心上。而人生最大的一種欣慰,一種內在的踏實感,就是奉養父母。

  有一位在銀行上班的企業家,他那時候每天很忙,然後每個月都拿錢給父母,他本來以為他是孝子;後來去聽了課之後深深的反省,自己真的不夠孝順。其實說實在的,諸位朋友,每個月拿錢給父母就是孝子嗎?假如母親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就跟我們講:我一天給你兩百塊,你自己買便當去吃!請問我們能活到現在嗎?父母是用什麼心境對我們?那種心境是看著我們,我們只有一個眼神,母親就知道我們餓了,母親就知道我們冷了,母親就知道我們的心在想什麼,那是體貼入微,決不是金錢。而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要以父母的心去孝順我們的父母。

  所以當他聽完課之後,他深深反思,他開始不單是拿錢給父母,他懂得常常回家去看看。當然,諸位朋友,回家看看,可不能夫妻回去了,還帶著兩個孩子,然後走進門說:媽,我回來了,然後就坐在沙發那裡看電視、看報紙,兩個孩子在那裡鬧翻天;父母還在那裡汗流浹背,在那裡趕著為我們做飯;做完飯,吃完飯說媽,我吃飽了,我回去了。當我們離開父母的家,忽然父母嘆一口氣,還不如不要回來,我們像打了一場仗一樣,還要吃一個禮拜的剩菜,這樣叫孝順嗎?那都是做表面功夫給人看的。人生要做真實的人生,要實實在在的做一回人,從孝開始做起。所以他聽了以後,盡力的能夠去陪伴父母。

  剛好他的父親生病,結果病得很嚴重,他就請假去照顧他的父親。你看,父親已經病得這麼嚴重了,一看到他,馬上就跟他講你去上班,深怕影響他的事業。所以父母連在病痛當中沒想自己,還是為我們兒女著想。他很堅持,每天(他請個假,放下了)照顧他的父親。後來有一天,醫生開了一帖藥,因為他的父親長期沒有辦法排便,開了一帖藥很有效果,他在那裡一直等,突然他的父親腹瀉,腹瀉得很緊急又很多,所以那時候已經來不及換尿片了,所以他是用雙手去接他父親的糞便。結果他那時候他說:當我用雙手接我父親的糞便,我的心非常的快樂、非常的踏實,因為我接到的是深深感受到我父親減少了痛苦。人生的樂絕對不是賺多少錢。那種痛快的樂是真正盡了為人子的本分,是真正盡了人與人之間的道義,那是一輩子的快樂。

  後來,他父親隔天比較清醒了,馬上用顫抖的手寫了幾個字,寫到你趕快回去。你看,還是不捨得孩子因為照顧他很有可能連累他的工作。所以我們深深對照聖賢人的風範,也對照現在一些孝子的行誼,所謂「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已漸躋」,人生能夠時時察自己的不足,能夠以這些古聖先賢、古往今來的好德行的人為學習的對象,那我們也能夠「德日進,過日少」,而這分好學也將很自然的傳遞給我們的小孩。

  所以確實身教重於言教,甚至於是身教自然遵從,所謂「身教者從,言教者訟」,這個從字就代表著自然順從;言教者訟,這個訟就是吵架。爸,你叫我孝順,你自己怎麼對奶奶的?那很可能就起衝突。好,我們這節課先講到這邊,待會我們再繼續。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