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07/6/9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30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昨天講到現在教育都強調素質教育,而一個孩子、一個學生在哪裡看出他的素質,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在面對一切人事物的時候,他的內心是處於什麼樣狀態。他是一分善心、一分孝心、一分仁愛心,這就是有素質。還是他面對人事物,都是貪心、瞋恚的心,脾氣很大,很傲慢,這就是沒有素質。我們應該從心地去看,這才是素質的根本。絕對不是他有多高的學歷,或者是他會了多少的技能、藝術、能力,我們不能只看外在的這些條件上面。昨天提到有個初中的女孩她炒土豆絲,昨天還沒炒完,我們今天接著炒。你看她炒的當下,我們昨天強調的,教育你不能只是形式,好像辦個活動,辦完就沒事了,到底這個活動有沒有真正啟發孩子的善心?我們為人老師的人、為人父母的人要看得很明白,不能好像交代交代,我們都有推展家政課,推展這些素質教育課。

  昨天是講到慎於始,我們在引導孩子做家事,是給他什麼樣的這些教誨。包含我們昨天提到的,今天假如我們的晚輩考上大學,比方他考上師範大學,當他要去讀書的時候,要踏入大學殿堂,我們有沒有告訴他,「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為人師,應該真正去把做人處世的道理傳給學生,讓他一生受用。假如他要去讀大學以前,就有老師、就有長輩是這樣提醒他,相信他那四年不會空過。說到這裡,我們的內心都有隱隱的痛,你看我們的大學四年有沒有空過?看大家都沒有,像我就是空過了。我們入大學去的時候,大二的學長告訴我們,大學由你玩四年。諸位朋友,你當學長的時候有沒有講過這種話?這要負很大的因果責任。一個大學生當他踏入大學的殿堂,代表他已接受家庭、社會十八年甚至於快二十年的栽培。這正是他好好學習道德、學問、能力、本事的時候到了,可是並沒有人提醒他這樣。反而他覺得考上了,好像以後就不用考試了,好像人生就考上大學以後就沒問題了。然後四年的光陰很多都耗費掉了,相當可惜,黃金四年。假如大一的時候,他就開始學《弟子規》,學中國文化,那四年出來,絕對可以作育英才。

  我們在過年前辦「大學生幸福人生講座」,有位大學生上台去,非常感嘆,寫了一行數學式,叫「五大於二十二乘以三百六十五」。這個代表五天的收穫,五天對人生的一些思考、感悟,大過於他二十二年。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二十二乘以三百六十五個日子當中,對人生的一些體會比不上這五天。當我們看到五大於二十二乘以三百六十五,我們有沒有感受到這些莘莘學子,他在摸索人生,他遇到一大堆人際衝突的時候,他不知道答案在哪裡。他內心的那種掙扎,內心的那種徬徨,請問我們為人老師、為人父母者感受到了沒有?二十二年他有多少的迷惘,以至於他的心性已經有多少的偏頗,我們都不知道。直到這個大學生寫出來我們才知道,原來他這麼缺乏這些做人處世的道理。那我們老師有沒有失職?我們父母有沒有失職?甚至於像在七月前夕,五、六月份,很多的大學生、研究生為了論文,以至於為了找工作想不開,後來結束寶貴生命的例子,現在是一年比一年還要增加。這些孩子心裡有這麼大的障礙,請問父母知道嗎?老師知道嗎?為什麼心裡有這麼大障礙,父母、老師卻看不到?

  在經典當中有個故事就提到,有個人他到一個大戶人家去偷金子,一群人大白天都在那裡談話。這個人一走進去人家的家裡面,直接找到金子,然後光天化日之下,拿著金子就要走了。當然他的結局一定是當場被人家抓起來,把他送到縣衙門去。衙門裡的官員就問他說「奇怪了,你在偷金子的時候,難道沒看到旁邊有幾十個人盯著你嗎?難道你不知道你鐵定會被人家當場活捉嗎?」這個小偷非常驚訝的說到:「有嗎?有嗎?我只看到金子而已,任何東西我都沒有看到。」你看一個欲望可以讓他看不到任何的東西。所以相同的,當我們為人老師、為人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分數、只注重這種虛榮心的時候,他心靈的成長狀態我們很難體察。

  當一個年輕人在工作當中得了憂鬱症,請問是偶然的嗎?那是必然的。他有太多人生態度、處世的智慧都不足,可是沒有人在提醒他,很少人在引導他,這都是非常缺乏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們這個素質教育,是真正為人父母、老師能體察到孩子心性的轉變。我們之前也講過一個經句,其實這個經句很值得我們再來體會,「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這句話大家應該還有點印象。我們看到「後」都要很敏銳,人生的智慧在輕重緩急、先後順序的取捨,這是智慧。這句話已經告訴我們,一個讀書人他首先最重要的,不是他讀了、背了多少的詞章經句,不是他有多高的這些琴棋書畫的能力。而是先有,「器」是他的心量,「識」是他的見識、智慧,要這個為先。不然我們之前也交流過,請問一個人拿到博士學位,有沒有才華?有沒有?你們不要被我講得都有點不敢回答,可能是我的問題裡面常常都有陷阱,你們素質很好,都知道前面有陷阱,不要踏進來。

  之前我們也跟大家提過,有個父親他是個單位的最高主管,他有沒有能力?他很有能力。但是他不一定能把一個孩子教好,教育孩子是要有智慧的,不是能力就辦得到。他的兒子跟他的女兒,兒子成績比較好,女兒比較不會念書,他就全心全意栽培這個兒子念書,女兒就看能念到哪就念到哪就好了,不管了。所以兒子念到留學博士畢業,女兒只有專科畢業,諸位朋友,請問兒子素質好,還是女兒素質好?我們接著看。這個兒子只看到他學歷愈來愈高,卻不知道他的心性是在提升,還是在墮落?學如逆水行舟,他今天拿到了這個學歷,請問他提升了嗎?現在企業界都在那裡批評,高學歷的人都很傲慢,都不謙虛。諸位朋友,他拿到博士,他是素質提高了,還是下降了?他下降,心性下降了。現在真的為人長輩都看不到心性,為什麼?就好像那個偷金子的人,只看到金子,其他都看不到。父母為了面子,只看到博士,其他孩子的心性都看不到。甚至於看到了還視而不見,沒關係,那個以後都會好的!只要學歷高就好了。

  後來孩子拿了博士回來,這個父親本來還想帶著孩子,到處親朋好友逛一逛,「這我兒子」,讓大家看一看知名大學博士畢業。還來不及帶出去晃一晃、看一看,他的兒子就對著父親講,「爸爸,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所以你還有那麼多房產,這麼多房子,你還是早點過戶給我。」諸位朋友,他講的話有沒有錯?每句都沒有錯,「爸爸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這句有沒有錯?沒錯,每句都沒錯,可是可以把人氣死,這才厲害!什麼是素質?是能感同身受別人的需要,這叫素質。他這樣的話會刺傷他父親有多深,他感覺得到嗎?他談何素質?他不只感覺不到父親的痛苦,父親沒有做動作把財產給他,他隔沒多久又從郵局寫了個存證信函,上面寫著跟他父親斷絕父子關係。當下他的父親受不了這一連串的打擊,精神狀況有點快失常了。

  這個時候他的女兒出現了,這個本來讓他覺得是素質差的出現了,帶著女婿一起來。這個女兒比較善良,身邊還有些長輩學中國文化,她還懂得去請教,我爸爸現在這樣了,怎麼辦?長輩告訴她,用你至誠的孝心,一定要把父親從精神錯亂的邊緣趕快拉回來。後來女兒帶著先生去精神病院就照顧父親,慢慢的正常了,接回來,給父親講「父親,你放心好了,你的後半輩子,我跟女婿會盡心盡力照顧,你的錢我一分錢都不要,而且我們夫妻倆每個月給你五千塊錢奉養你,你安心養老。」後來父親就正常了。

  剛剛我們跟大家交流到,不能只看到金子,其他都看不到。現在不能只看到外在的學歷,外在的虛榮,而看不到孩子心性有沒有在啟發?今天講素質教育,我們就一窩蜂的跟人家湊熱鬧,又跳舞、又學書法,到底孩子在學的當中,學習的心有沒有靜下來?這門藝術有沒有真正紮了根?還是在那裡趕熱鬧,趕到最後對這些學習非常的厭惡。有個女孩參加鋼琴比賽得了冠軍,記者就跑過來問,「你今天得了第一名,你現在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麼?」那個女孩說,「我最希望做的事,就是把我家那台鋼琴給砸了。」你看她為誰而學?她為了父母的面子而學,她高興嗎?她很痛苦。請問這門藝術真的能給這個孩子得到益處嗎?

  我們曾經遇過一個小孩,七歲,學了幾個月的《弟子規》,後來老師組織起來,請這些孩子談談學習體會。這個七歲的孩子站上台去,他母親坐在台下很興奮,孩子要上去分享。這個孩子第一句話講,「我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你看我們都想孝順是應該的,孩子本來就會,人不學不知道,不啟發、不教導、不以身作則,孩子還是學不到。他是因為上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接著孩子講,「我還沒有學《弟子規》以前,每天在想著如何謀害父母。」他的媽媽在台下聽了瞠目結舌,嚇了一大跳,這居然是我兒子的想法。你看她的孩子已經到了跟父母這麼樣敵對的狀況,父母了然不知。為什麼她的孩子會這麼樣怨恨父母?因為她的孩子參加了一大堆的藝術,一大堆的才藝學習,被父母逼得心裡有怨。希望父母陪陪他,跟他聊聊天,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孩子好像在趕場一樣,慢慢的小怨積得就變成大怨。

  我們在教書的時候還有孩子說,「老師,我們喜歡來上學,不喜歡禮拜六、禮拜天,因為禮拜六、禮拜天比學校還累,這個補習班上完,又要上下一個補習班。」到底孩子現在的心在想什麼,假如他怨恨父母的心一直下去,他的人生有可能幸福嗎?幸好遇到《弟子規》,那個孩子的心念轉變了,懂得開始去想著父母的恩德,父母的付出,才把他的心性轉變過來。剛剛我們講到的這一句,「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器識都是心性的啟發。我們待會再好好的來看看這一句,其實這句也就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

  剛剛我們提到,當老師引導孩子回去炒土豆絲的時候,重點在哪?重點在炒的過程當中,去體會到媽媽、家裡人忙東忙西的,還要煮三餐給我們吃有多辛苦,讓他習勞知道感恩,應該是學這個。然後多學一些才能,時時在團體當中我們都幫得上忙,施比受更有福,能付出就是福氣,我們不要做個到哪裡去都等著人家侍候的人,應該是引導這個。而不是引導她炒完以後,要拿著這個請你的家裡人、請長輩幫你打分,那孩子的重點又拉到分數上面來了。所以那個孩子炒完之後,請老師給她評分,剛好我們一位老師到她們家去。要評分的時候,這位老師告訴她,說「你假如是為了分擔母親的辛勞,體恤母親的辛勞,你用這樣的心炒,怎麼炒我都給你一百分。可是你假如只是為了分數,沒有這種心境,你炒得再好吃你也不及格。」這個小女孩聽一聽,很有道理,不過你還是幫我打個分。後來又問她,你把菜端出來了,請問炒菜的鍋誰洗?那個小女孩說奶奶還在洗。然後又問她,請問你要炒土豆絲的時候,菜是誰切的?她說媽媽幫我切好的。所有的人都幫她用好了,她幹什麼?就把菜放下去炒一炒,交差了。這樣能真正達到讓她體會付出的辛勞嗎?體會不到。

  所以有時候真的,我們在推展素質教育,理念上都很好,但是沒有抓到根本,就變成口號,變成做一些活動應付應付而已。其實真正的素質,就是在他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他是很健康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比方考試,你看一個老師把一班的考卷拿在手上,當考卷要發下去的時候,我們當老師的都會體會到,底下幾十個人的心臟是怎麼樣?跳得很厲害,砰砰、砰砰、砰砰。所有的孩子當下在面對考卷要發下去的時候,請問他的心態健不健康?他心跳這麼快代表得失心非常的重。而當一個孩子得失心重,他就沒有素質了。他有可能因為學業的挫折而受不了,他有可能因為踏出社會適應不良而受不了,因為他的得失心太重。所以在最近的報導,北京一些最一流的大學,連續好幾天都有博士生、碩士生、大學生結束寶貴的生命。你看這些孩子,他到最好的大學的研究生、博士生,但是他卻因為論文,因為面對未來工作而承受不了,得失心太嚴重了,那是致命傷。

  我就想起我在念國中的時候,考試英文考了九十八分,結果我哭了好幾個小時。諸位朋友,假如一個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考試考九十八分哭了好幾個小時,你看他以後人生會不會幸福?不會,你們都能算命。真的,我那個時候為了要編上好班,為了兩分可以哭那麼久。我記得我國中三年級要畢業的時候,我有個同學跟我三年同學,因為要畢業了,我們就拿給同學寫些勉勵的話。我這個同學在他寫的勉勵的話旁邊,畫了一個小男生在那裡掉眼淚,你看他把我國一那個情境都印得很深。我想他們那個時候一定覺得這個人有點不正常,考這麼高分還在那裡掉眼淚。結果我的眼淚,幸好我有個好爸爸,我已經哭得不行了,打電話給我爸爸:「爸,我才考九十八分。」我爸爸說「九十八分不錯了,大驚小怪的,沒什麼,下次再加油就好了。」我父親沒有得失心,一下我的眼淚就止住了。

  包含我考大學的時候考得不好,我也是很傷心在房間裡面哭,大家不要誤會,我就哭那幾次而已。我爸爸知道了就上來,真的非常的平靜,我爸爸拍拍我,「沒關係,明年再來就好了!沒事,沒事」,我爸爸就下去了。我爸爸若無其事,真的我當下眼淚一滴都流不下來了。你看爸爸那種豁達的人生觀,不去患得患失的人生觀,就把我們這種不正確的人生態度一點一滴引導到正確的位置上來。父母真的是孩子的守護神,當孩子的思想、價值觀偏頗了,都能夠幫忙孩子導正。

  我曾經遇到一位朋友,他現在還在大學當老師,他說他從小到大學畢業絕對都是名列前茅。後來他考上了很好的研究所,一下子高手雲集,有一次考試他才考中下的成績。一下子從名列前茅掉到中下成績,他說他在那段時間,走在走廊上心裡很難受,都有想往下跳的衝動。這是他現身說法。你看十幾年的名列前茅,帶給他的心理素質居然是輸不起,居然是一次考不好,就有向下跳的衝動。所以,他那段時間很難受,幸好祖上有德,他那時候很想不開,就開始接觸儒道釋三教的傳統文化,才把他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慢慢導到健康的方向來。當我們當老師的要考卷發下去的時候,請問有沒有感受到孩子那種患得患失的心都到什麼程度了?

  有個老師他很有愛心,每天他的學生都給他寫日記,他的學生有多少個?七十四個人。他是我們中心的一位老師,也很有意思,因為他已經做了六年的老師,後來辭掉工作一起跟我們加入這個行列。他就在那裡想,我都已經一年沒有帶班,現在也深入這些中國文化的經典,看有沒有機會再帶帶班。他才起這個念頭,隔天湯池鎮的一個小學就來找我們中心,說可不可以派個老師來幫我們帶班,我們剛好缺一個老師。你看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就真的派了七十四個學生讓他去教。他也教得很歡喜,每天除了改作業之外,還有七十四本日記,他陪孩子成長。孩子每天聽他的引導,心性有哪些啟發,他每天在學校、在家裡面發生哪些事,他都會在日記當中跟老師非常坦誠的溝通,這是真正可以把孩子健全的人格引導好。

  老師在課堂當中也常常告訴學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包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的學生,比方說書被人家給撞掉下去,那個孩子第一個反應,脾氣上來了,後來孩子第二念就想老師說要忍人所不能忍,要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觀照?這樣的思想?這個對他一生都很有幫助的。後來這個孩子把書撿起來,想可能我自己沒有放好,人家才會把它撞掉,他懂得先自我反省。甚至有個孩子他的墨汁不見了,這個孩子看到自己墨汁不見,第一個念頭不是怪哪個同學給他拿走了。這個同學第一個反應是說,一定是我自己做人做得不好,才讓哪個同學看我不順眼,把我的東西拿走。你看他遇到一些境界,第一個態度是首先反省自己。

  而且孝道都有引導孩子,我在教學的生涯當中,對孝道的落實非常的強調。為什麼?因為我記得我在念師範學院的時候,我的導師他曾經很感嘆說到,他有一天從學校走出去,因為師範學院的旁邊,大部分都會蓋個附屬小學,而附屬小學在裡面讀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師範學院的老師、職工的小孩居多。那一天剛好下著雨,走著走著,突然有一輛豪華的轎車遠遠的開過來。開到了校門口,有幾個孩子正在那裡等家長來接,門一打開來,母親匆匆忙忙的走出車門,趕快撐起傘來,正往女兒的方向走過去。當她還沒有到達女兒面前以前,女兒就非常大聲的對著她說:「你白痴!現在才來。」我的老師當場愣住了,走不動了,被一個小學生對父母這麼無禮的話給驚訝住了。更驚訝的還不是這一句,下一句是她的母親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來晚了」,你看都變成孩子的僕人了。這一幕對我的影響就很大,我寧可孩子他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最起碼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是個不會製造自己父母無窮痛苦的孩子。

  當我們這位老師他去帶班,我也看了他的小朋友的日記,同樣的情境,這個小朋友當他走出校門,看到媽媽沒有來接他。孩子並沒有責怪媽媽,而是想著媽媽一定很忙、很辛苦,沒關係,我自己走回去就好了。這個孩子走到自己的家裡,他的母親看他自己走回來,對著孩子笑笑說,媽媽今天很抱歉,比較忙,忙到現在還在忙,所以沒有去接你。這個孩子說,媽,沒有關係。自己走了路,滴了兩三滴汗,可是看著母親是滿頭大汗在那裡忙碌,這個孩子就趕快走到自己的家裡面去,倒了一杯水拿出來給他媽媽說,「媽,你辛苦了,你趕快喝杯水,這個工作我幫你做。」你看孩子有教跟沒有教差異非常的大。看著這些孩子,他寫到他在家裡如何孝順父母,這些他們的心路歷程,老師看了非常欣慰,覺得這些付出都沒有白費。

  包含還有個孩子寫到,她的母親出去忙,她本來還在那裡想要繼續睡覺。希望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就從被窩裡面鑽出來,說媽媽一大早就出去忙了,待會還要回來煮早餐。你看四年級的孩子自己就下廚房做了早餐,她在日記裡面就說,媽媽回來的時候就非常驚訝說,是誰煮的飯?你看當她寫這句話的時候,她自己高不高興?她很高興。然後老師就回她,老師就在她的日記上說,一定是她們家最可愛的小仙女做的。你看那種師生的情誼,無話不談,我們一點點的付出,學生都可以感覺到我們對他的那分愛護。這個老師他帶那個班是全校最差的,後來短短兩三個月,他們班變得很有禮貌,成績從敬陪末座全面拉上來。所以學校都很認同,教德行的孩子,學習一定也會好。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推展的過程太多了,我們當老師的要有信心,只要孩子的孝心、德行起來,不只他的成績會好,他的成績好是會好一輩子,而且他的成績好,是不用父母、不用老師在逼他,他會轉成主動的學習。這位老師他就抓住每個機會,提升孩子的心性,包含在每天的日記裡面。

  還有他也跟孩子講,什麼叫聰明?現在的孩子其實在理解聰明,都有點耍小聰明。他就告訴孩子,聰明就像孔老夫子講到的君子有九思,這才是真正的聰明。君子九思是「視思明,聽思聰」,九思還有「色思溫,貌思恭」。你看夫子的教誨當中,色,和顏悅色,我們的臉部表情要讓人家感覺很親和、很舒服;不要讓人家一看到我們,就覺得好像欠你很多錢。我們是孔夫子的弟子,出門前不要忘了照照鏡子,要照到不會嚇到人才可以出來,這是色思溫。貌思恭,我們的整個舉止都讓人感覺很恭敬。「言思忠」,言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凡出言,信為先」,說出來的話一定盡心竭力去做到,言思忠。「事思敬」,答應別人的任何事情,或者是遇到的事情,都非常恭敬的認真把它做好。

  「疑思問」,有疑惑,懂得去問一些有智慧、有經驗的人。疑思問很關鍵,我們往往在問的時候,都問一些可能跟我們想法差不多的人,反而那個會給我們很多很中肯建議的人,我們不敢去問他。因為忠言逆耳,我們的心臟比較不好,都承受不了實話的打擊。所以應該要問誰?《朱子治家格言》講,「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一定要問人生閱歷很豐富的人。可是我們冷靜看看,當一個年輕人遇到事,不聽老人的話,盡聽一些狐群狗黨的話,難怪都吃大虧。都聽一些同樣年齡,都沒什麼人生歷鍊的人的話,那個往往都是意氣話居多。所以,一個公司裡面一定要有很多老成持重,這個公司就不會倒了。疑思問。「忿思難」,一個人要發怒、發脾氣了,要想著一發不可收拾,你發完脾氣就拉不回來了,很可能幾年的交情就化為烏有。還要「見得思義」,我們要獲得一個東西以前,要想著合不合乎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是君子從九個方面時時自我觀照,自我提醒,符合做人的原則,這句話很好,大家可以背起來。而視思明,我們看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可以看出它的原因出在哪裡,可以看出這個事情往後會怎麼發展,一清二楚,可以看到別人的需要在哪裡,這都是視思明。聽思聰,在聽話,可以聽出這個話是忠言還是讒言,這個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是還是非,是邪還是正,都可以看跟聽能判斷得出來,這樣才叫聰明。而不是投機取巧耍小聰明,那個不是聰明。所以就告訴孩子,你時時都能看到、聽到別人的需要,這才是聰明的孩子。

  剛好講完的時候,老師正要找板擦擦黑板,一看沒有看到板擦,老師就說板擦去哪裡了?接著引導孩子,你們聽老師這句話,有沒有聽到老師的需要?那孩子也反應了,「對,老師需要板擦擦黑板」,然後沒反應。你看孩子只會回答問題,寫答案而已,回答老師就是需要板擦擦黑板。然後接著老師說,那你們現在可以做什麼?底下的學生又回答標準答案,「可以幫老師找板擦」。所以現在引導孩子要有耐性,接著老師很真誠的看著孩子笑一笑,又重複那句,那你們現在可以做什麼嗎?孩子回答到第三次,有一個學生才走出來去找。後來找到了,就幫老師擦了,擦完之後這個孩子下去了,老師就說,「來,給這個同學掌聲鼓勵」,全班就鼓掌。鼓完掌之後,老師又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鼓掌?孩子還是答不出來,都變機器了,你叫他怎麼做他怎麼做,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鼓掌。接著又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鼓掌,因為這個孩子老師教了以後他馬上就去做,學習很重要要身體力行,他的態度值得大家學習,所以要鼓掌。

  真的對於孩子,能從他的心性去啟發的話,那隨時隨處都是教育的機會,而不是說站上講台才是教育的機會。有位老師他跟其他的老師在做分享的時候就說到,「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師」。諸位朋友,這句話對不對?大家要判斷,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師,這句對不對?錯了,錯得太離譜。他站上去講得還慷慨激昂的,我們在底下還沒有判斷出,好厲害,英雄,好像他很專業。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師,難道下台了就不是老師?一個老師假如踏出校門的時候都穿著吊帶,然後穿著拖鞋,當他遇到他的學生,這個學生往後還會尊重他嗎?還會佩服他嗎?不可能。我之前在北京師範大學講課下台來,其實我在北京師範大學講課,我的內心是非常激動。因為我常常希望能跟這些師範大學的準老師們分享一些我們教學的心境,結果也滿了這個願。因為我的父母也都是師範院校畢業的,都是南師畢業的,我也是南師畢業的。所以我考上南師,我就跟我爸爸媽媽講,「今天我升級了,我升了一級,我叫你們學長,叫你學姐。」走在校園感覺特別親切,以前爸爸媽媽都在這裡念過書。

  那時候我在北京師範大學講完課下來,我們有一位老師也跟我們一起學習很長一段時間,他就對著其他的朋友們說,「蔡老師最強的能力,就是一上台就把大家變成兄弟姊妹。」諸位朋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不要亂鼓掌!這句話聽起來大家還鼓掌,這句話錯得太離譜了。一個老師他假如沒有辦法察覺到他自己言語的偏頗,那都誤導了都不知道。上台才把大家變兄弟姊妹,一下台來就一個人都不認識了!一個人假如平常沒有這種心境,看待一切的人都覺得是炎黃子孫,都是兄弟姊妹,他一上台來還要在那裡,「好,開始變兄弟姊妹」,那個臉不抽筋才怪,是不是?你看平常很冷淡,一遇到客戶馬上要裝得很笑臉,你有沒有遇過這種人?有沒有?有吧!你有沒有感覺到雞皮疙瘩全掉一地了?對!

  所以,一切時候都要有那種為人師的心態,一舉一動都要想著我要當學生的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樣的態度才是對的。包含你說孩子只要在上課的時候安靜就好了,其他時候我不管。他假如下課的時候都蹦蹦跳跳的,他一上課能夠規矩好嗎?縱使好,也是硬壓下去的。應該在他下課的時候也都是學習,也都是要「寬轉彎,勿觸棱」,「步從容,立端正」。哪有說下課就不是接受教育,就不是守規矩的時候,所以老師的引導觀念很重要。好,我們這一節課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