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九集)  2007/8/11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39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每次上課前,都對著我們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禮,一來表達我們對夫子的感激之情,更重要的能夠不忘夫子的教誨,進而能夠弘揚夫子的教誨。我記得第一次在新加坡跟師長見面的時候,師長第一句話也給我們非常深刻的一個啟發、體悟。師長是直截了當說到,「學儒就要學孔老夫子」,而我們學孔老夫子,不單是從夫子的言行來學,不是說我們念幾句子曰那就是跟夫子學習。學習最徹底的是要學夫子的存心,能體會到夫子的存心,進而以這樣的人生態度去處世做人,那一切行為自然跟夫子是相應的。所謂「慕賢當慕其心」,要從心境上去體會,不能只看到外在的行為而已。比方說做《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什麼時候這句話才是做到?絕對不是說爸爸、媽媽叫「小明」,我們說「來了!」看起來就是做到了。還是要從根本看,就是我們在做這個行為的當下,我們內心是不是真正的孝敬之心。

  有個母親,她了解到教育是上行下效,所以她也非常努力去力行《弟子規》,希望也影響孩子去做到這些規範,這些好的行為。結果做了一段時間,她覺得女兒的改變並不是很大。當下我們要有個很正確的態度,就是當我們依教奉行這些經教,可是並沒有如我們想像的結果,這個時候經教絕對沒有問題。因為經教是真理,不能檢討真理,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徹底,這個心境要有。假如做了之後沒有效果,我們馬上就否定聖賢人、否定經教,這是大傲慢。「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態度在我們立身處世、求學問過程當中,不可須臾離也。一把責任推到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上面去,這個時候就已經是迷惑,已經是不負責任了。把責任推出去這個時候一定是情緒化,這絕對不是理智,絕對解決不了問題。凡事還是要求自己,這是最明白的人。

  她也沒有對經典的懷疑,只是更深刻的去思惟:我也做了,對父母,叫我、教訓我,我都很快就到了,都安安靜靜在那裡,怎麼女兒的改變不大?後來她靜下心來,體會到,雖然《弟子規》第一句,我在行為當中好像是做到了,但其實父母在批評我們、在教誨我們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不耐煩。其實孩子的心很敏銳,都能感覺到我們父母的態度。後來她從心境上真正修正,很快的她女兒的轉變也很顯著。真正自己德行好,正己,而且要從心上去正,就能夠感化身旁的人。這個感化絕對不是一種控制,而是自然而然人的善心會被我們的誠心所喚醒。所以我們今天學了以後,是去改變自己,絕對不是回去之後去要求家裡的人,這個心態一定要正確。態度決定往後的成就,心態一偏,結果不可能是好的。夫子告訴我們,「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我們在立身行道的過程,還會跟人家衝突,人家對我們還會埋怨,那就是我們心態要修正。德風,應該是給人家如沐春風的感覺才對。

  有個父親他聽了以後,他覺得這個非常好,感覺自己以前也都沒有做《弟子規》,為了讓孩子能夠也來效法、學習這些做人態度,他趕快要以身作則。回到家之後跟自己的父親商量好,說「爸爸,我今天出去上班,我會主動來跟您辭行,因為《弟子規》說「出必告,反必面」,所以我先跟您說好,爸,我去上班了,跟您一鞠躬。」這個爸爸聽完以後有點安慰,等了三、四十年才開始給我問安。所以父母對我們是最有耐心的,對我們是無所求,但我們真正道德有提升,父母是最安慰的。我們總不能活到三、四十歲才讓父母安慰!我們應該早一天讓父母的心不再為我們操心,更重要的能為我們而感到光榮,感到這一生無悔,能有這樣的孩子他很滿足,要讓父母早一天達到人生這樣的欣慰。這個父親點點頭,也是這個小孩的爺爺。所以,父親帶著小孩就給爺爺行禮,行完禮之後,走出家門沒有幾步,這個小朋友就對著父親講,說:爸爸,你剛剛跟爺爺問好,是要問給我看的。你看是不是真心做,小孩都感覺得到。所以,我們自己學聖賢人,都要從存心去契入,直截了當,不然學了五年、十年,統統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用。

  我們在學《弟子規》也好,我們在看《論語》也好,不只是看到這些聖賢人的言行,更要看到言行背後的那顆心境,那我們就會學得直截了當。在《論語》當中,夫子談到仁愛,總共出現一百零五次,可見得仁愛是我們整個文化道統當中的核心德行。我們從《論語》當中,有沒有感受到夫子的仁愛?你看對學生誨人不倦,諄諄教誨的背後就是夫子的仁愛心。我們自己當老師,自己為人父母,有沒有像夫子這樣的耐心跟愛心?假如有,我們也能夠達到三千弟子,能夠真正為家庭、為社會培養棟梁之材。

  前幾天我們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辦了五天的「幸福人生講座」,其中有位老師,他是孔夫子七十四代的子孫。當夫子的後代上台去,他是做分享,我們看到這位孔老師內心有很多感觸。夫子的後代,還有范公的後代,甚至魏徵的後代,我們都見過了,真的他們的相貌都很圓滿。那個臉都很有福報相,耳垂也很大,笑容都很燦爛,待人都是厚道、很質樸,都感覺不到那種有心機的感覺,相處起來特別舒服,又很謙退。孔老師他已經從教很多年,也應該是在學校擔任這些領導的工作。當我們交流了這些傳統文化,以及這些教學經驗之後,孔老師他說到他回去之後要放下行政工作,還要再當班主任,再來帶學生,真正把他們的人格培養好,以後可以利在社會國家。所以我們感覺到夫子的這些心境,事實上我們的人生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我們處世當中也會愈來愈能設身處地去替人著想,會變得很柔軟。

  在《論語》當中,提到有位樂師,他們是專門從事音樂工作的。在古代,音樂對一個社會的安定影響非常大,「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上個月我們在中壢善果林有兩期的《弟子規》教師研習,也有大學生來參加。大學生來參加,我們都能感覺得到他們的父母非常偉大,這些能學習德行,提升他們價值觀、道德的機會,父母會盡一切的努力讓他們來。甚至於這些年輕人一來的時候,還不是很諒解父母的這分良苦用心。不過我們對聖賢的這些教誨有信心,一定能夠把他們善心啟發起來。剛來的時候還有點不情願,後來我們的課程裡面有唱歌,唱一條「跪羊圖」,你看小羊都知道要跪乳,要感念母恩。唱了之後,這些年輕人的心態馬上就變了,孝心就起來了,當天晚上就打電話謝謝他的媽媽。所以現在為人老師的人,除了要會講課之外還要會唱歌,還要會唱這些能移風易俗的歌曲。

  我們剛剛提到這個樂師,他們的工作對社會的安定影響很大。很多聖賢人他到一個地方去,只要聽到這個地方現在在流行的歌曲,就可以斷定這個國家社會的前途。諸位朋友們,我們現在聽到台灣社會唱的歌,我們的前途往哪裡走?要冷靜!您今天有親戚朋友在從事於音樂的工作,都是這些社會工作者、媒體工作者。一定要跟他們講,你們是公眾人物,你們的行為、你們的歌聲都影響著整個社會安定與否,應該要有這分責任心去做演藝的工作,去做社會教育的工作。我們最近到馬來西亞去,以至於在我們台灣,有機會接觸到一些藝人,他們現在也都有這分使命感,要隱惡揚善的態度。樂師他們為了把音樂做好,他們把自己的眼弄瞎,這樣的行為在現在社會覺得不可思議。古代的人他為了利益社會國家,他可以連命都不要,他不怕死,他可以連眼睛都不要了。因為他把眼睛弄瞎之後,他的耳朵的敏銳度會再上一層,古代對犧牲奉獻的人非常的尊重。

  所以有個樂師師冕有一天去找孔夫子,夫子趕快到門前迎接他。然後扶著這個樂師,走著走著要上階梯,夫子馬上說階梯了,「階也」,讓他心裡有準備。然後扶他進到房間裡,要坐下的時候,馬上跟他講「席也」,要坐下來了,然後扶著他坐下來。坐下來以後馬上給樂師講,你的右邊坐著某某人,你的前面坐著某某人,一一給他介紹。那都是夫子的心非常柔軟,設身處地到他的感受,讓他知道誰在這裡,他都很清楚。他就不會坐下來覺得失禮,覺得對人不夠恭敬,或者忽略了誰。夫子的心,我們可以從這些地方感覺到非常的細膩。我們在接待客人當中,有沒有像夫子這樣細膩的心?

  在《論語》當中,季孫大夫居然要到泰山去祭祀。祭泰山那是天子做的事情,而季氏他只是個大夫,他也不是諸侯,所以他等於是越了兩級去做這個事情,那是很無禮的事情,那是狂妄到了極處。夫子對著他的學生冉求,因為冉求是季氏的家臣,夫子並沒有罵季氏,夫子對著冉求說,你想想辦法救救他,不要讓他再墮落了。面對這麼一個狂妄自大的人,夫子並沒有責怪他,反而是趕快提醒他的學生,你快盡你的本分,好好救救你的領導!我們感受到夫子是「仁者無敵」,縱使遇到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他都是想著如何拉他一把。我們能夠從《論語》當中體會到夫子的心境,那我們反觀自己,我們現在的心中,跟任何人還有沒有過不去?還有沒有看不順眼?以至於還有沒有矛盾、衝突?我們既然有心要學習傳統文化,我們就要認真的去力行,要以夫子為榜樣,夫子的心境是所有人的過失都是我的過失。

  夫子說,「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這些詩書、禮樂的倫常大道的教誨,為什麼不能興盛?誰的罪?「丘之過也」,是我的罪過。這是夫子給我們的風範,而這個風範事實上,也是延續我們的古聖先王堯帝說的「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以萬方」。我自己做錯事了,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是我自己做錯;但所有人的錯,都是因為我沒有做好榜樣。堯帝治理天下的時候看到犯人,他很慚愧,他說是我德行不好,沒把他教好。還給這些押解犯人的士兵們說,把我抓起來,我沒有把他們教好。就是因為我的德行不好,所以感來天災,他們才會鋌而走險去偷人家東西。那一念至誠,所以堯舜那個時代的人,以羞恥自己的德行不能像堯舜一樣,那種自我的自律、自我的提升,都不用人家去推。所以那個時候天下為什麼這麼安定,重點還是領導人,這些聖賢人做出了好的榜樣,人心一下子就善良了,人心善,天災人禍就化解掉了。

  從我們最近的清朝,康熙皇帝只要遇到天災,他馬上自己齋戒沐浴,自己反省,然後到天壇懺悔,寫祭文昭告天地,自己生活簡樸。都會有感應,念完祭文之後,天就降下豪雨來,把天災化解掉。《易經》當中告訴我們,「君子以儉德避難」,一個國家社會,以至於一個家庭,不可能說完全一帆風順。但是遇到挑戰的時候,不只不能怨天尤人,要反省自己,提升德行。所以儉,不單是所謂生活當中的節儉,更重要的是把很多壞的習性都給它去除掉。窒欲,把自己不良的欲望要把它斷掉,那是最好,這個時候一個家庭的危難都能夠轉。我們面對所謂「處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當我們人倫當中發生一些衝突,要從容應對,不要很激烈發生衝突。那時候口角,言語都很狠,可能以後都很難挽回。所以,父子發生衝突,這個時候要懂得先忍下來、先穩下來,不可意氣用事,宜從容,不可以激烈。

  我們在五月底到馬來西亞去,其中有位長者,他的孩子行為也是比較偏頗。但這個時候他並沒有情緒很大,他反而是反思一定是他做得有所不足,並沒有激烈去對待,反而是反求諸己,所以一念心對整個家庭的影響就很大。激烈了,大家都意氣用事;反求諸己,反而大家都冷靜下來。這就是我們之前跟大家提過的,「各相責」,都互相指責會怎麼樣?大家怎麼無辜的看著我,要考試!這是我們的職業病,教小學教習慣了,要考試。「各相責,天翻地覆」,但是「各自責,天清地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痛苦的日子跟幸福的日子,天堂跟地獄,不在外面,在我們的一個心念的差別。

  這個父親他也修學《弟子規》,所以有一天,當然自己也已經提升不少,也都讓孩子感覺到父親的轉變。一家人坐在一起,父親很至誠的對著家裡的人講,「過去都是因為我做得不好,都是我的責任,我希望我們整個家能好好的重新再來」。從頭至尾對他的孩子沒有一句不是,都是反思、都是檢討自己。孩子的良知被父親的真誠心給喚醒,後來這個孩子就變得很認真工作,而且找的工作都很好。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們上一次去參加活動的時候,做的那些有機食品都是他兒子做的,他從事的是這些能夠讓人健康的食物,做得非常好。那場會議,他們全家都來做義工,向心力很強。父親一個心念的轉變,也改變了一個家庭的命運;相同的,一個團體的領導者心境轉,這個團體、企業的命運也會轉變。我們也效法夫子這個精神,也效法堯舜、聖賢人的精神,不責怪別人,首先反省自己。

  夫子在教學當中,有一次跟學生對話,子貢問夫子:夫子,有沒有一個字能夠讓我們終身奉行?有沒有哪個字、哪個態度可以終身奉行?夫子說「其恕乎」,就是這個恕字。其實恕字是仁愛的前方便,我們能夠寬恕別人,這個恕從文字當中我們了解到「如其心」,這叫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你能夠感受到他的內心,這個時候你要仁愛就不難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愛護別人?因為根本不了解別人的心、別人的痛苦在哪裡。為什麼我們不能了解別人的心?因為我們自私,都只顧自己的感受,根本不了解別人的痛苦。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都逞自己的意氣,其實對方已經痛苦萬分,我們都感覺不到。所以人一定要降伏自己的壞習性,才有可能去愛別人。我們常把愛字掛口上,那是騙人,能放下自私自利的人他才有真愛可言。

  所以夫子說恕道,而恕道不只是感受到對方,甚至於是感受到這個人的一生,甚至這個人他所有的家人,他都能感受到。夫子講,「聽訟,吾猶人也」,我今天判案子,跟一般的人都一樣,依法辦理,但是我的心境是「必也使無訟乎」,當我在判案的時候,我更懇切期盼的是不要再有人犯罪。夫子是希望透過教育,人人都能立身行道,不要犯罪,因為夫子看到一個犯罪的人,他的內心是體會到,人之初,性本善,他怎麼蹧蹋了自己!苟不教,性乃遷。不只憐憫犯罪的人,還憐憫的是他的家人,他關進監獄,他抬不起頭來,他的家人都抬不起頭來。他關的是有形的監獄,但是他的家裡人關的是無形的監獄。當這個犯罪的人沒有改過之前,他所有愛護他的長輩統統要替他提心吊膽,甚至於他出獄之後更擔心,無形的監獄不知道要關多久。夫子這種心境真的都是設身處地,當一個人受害了,那個人很可憐,而他的家人也很可憐。所以夫子的心願是不要再有人犯罪,一大堆人都受連累。夫子為什麼那麼強調教育?在《禮記》當中,提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些都是夫子很懇切,對我們這些弟子們的叮嚀,我們要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學校、社會教育。

  當有一個人的心境跟夫子一樣的時候,這個人的人生轉變了,他的人生的價值一定會提升得非常高。我們在海南這已經超過一年的歲月當中,我們派了一些老師到了海南省司法廳監獄系統,去跟他們的這些幹警、監獄的這些負責人交流,已經陸續一萬多個服刑人員都受到《弟子規》的教誨。當初就是海南省司法廳副廳長,張副廳長的一念仁愛心。而這位張副廳長他有仁愛心是因,他還有個緣,緣是他的太太學習傳統文化很認真。他覺得太太做得很好,所以對傳統文化有信心,對儒道釋三教的教誨有信心。因,是有這分仁慈心;緣,是對聖賢教誨起信,因緣具足才成就這段因緣。

  我們要好好學,我們學好了,就可以成就殊勝的因緣。哪個學校的校長看到我們的小孩:你的孩子特別乖、特別懂事,你這個媽媽是怎麼教的?我就是用《弟子規》教的。很可能一個學校就開始學《弟子規》了。今天我們在公司裡面表現得好,可能領導會注意到我們,可能整個企業都能從倫理道德來建立企業文化。確實老祖宗所言不虛,我們真能誠意正心,真能好好修自己的身,自然而後能家齊,而後能國治。國治就是影響一個團體,進而給社會國家做出榜樣,這就是平天下,這每個人當下都可以做。

  我們看到這個時代,確實懂禮貌的人愈來愈少,我們有時候接觸大眾,很恭敬,那個老人家會問我們,你們不是中國人吧?你們不是炎黃子孫吧?我們聽了都很驚訝,我們是!那些老人說,那你們怎麼那麼有禮貌?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禮義之邦幾千年,現在居然被我們這一代的子孫羞辱成這個樣子,我們這一生太罪過了。不要說有功,罪都不知道怎麼算,污辱了幾千年的祖宗。孩子們學了,改變很大。在河南省有個小孩四歲半,學了以後很懂禮貌。有一天坐在公車上,他坐到後座去了,看到一個老人家上車來,剛好那時候車很滿。這個小朋友一看前面都沒有座位,他就從後座站起來,他說老爺爺,您趕快往後面走,我這個位置讓給您。你看四歲多的孩子,這個話傳遍了整個巴士,結果不等這個老人往後走,當場就有四、五個年輕人自自然然就站起來。這個孩子當下的心境就在影響社會風氣。我相信這一車上所有的人,這輩子這一幕都記住了,坐公車看到老人都會想到這一幕。因為這一幕是這個孩子真誠的流露,感人!

  在深圳有一所幼兒園,這個幼兒園園長很感嘆,他說到以前這些家長們帶著學生來他們幼兒園上課、學習,對他們都不夠尊重,甚至還有點傲慢。為什麼?我來捧你的場,讓你的幼兒園辦得下去。這些家長對老師都不夠尊重,後來教了《弟子規》,這些孩子們懂事了、有孝心了,父母覺得很欣慰,現在到學校,對園長、對老師主動鞠躬。真的我們從事教育的同仁我們也要反思,為什麼學生、家長、大眾對我們老師不夠尊重?沒有別的,我們老師有沒有把我們最重要的事做了?有沒有盡本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只要把做人的道理傳下去,家長沒有不尊重我們,沒有不感謝我們。孩子的心是善良的,他一接觸到這些做人的道理,他生歡喜,他自然對老師尊重,這是不用刻意的。我們把這些做人的道理教給孩子,縱使只有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短,孩子對我們都是依依不捨!

  這位幼兒園園長就說到,當地的教育局長去他們的幼兒園檢查。去了以後,又去到教室裡巡視,走進教室裡面,這些孩子他們已經很自然,面對客人來他們就很主動「客人伯伯」打招呼鞠躬,而且很標準,全部都是九十度躬給教育局局長鞠下去。這些官員都愣住了,這樣的景象這輩子沒看過,愣了一下,就出去了。走了沒幾公尺,這個局長猛然一回頭,這些幼兒園的老師嚇了一跳,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這個局長非常莊嚴、肅穆又走回教室,對著這些幼兒園的小朋友深深的一鞠躬,回禮。人這麼恭敬,真是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個局長覺得渾身不自在,好像缺了什麼,後來自己主動回去,再給孩子們回個禮。當然局長當下沒回禮也情有可原,因為這個社會這樣的禮現在都沒人做了,所以一下子他也反應不過來。但是他高興!假如社會都是重視這樣的禮,那我們整個社會多麼祥和。後來這個局長寫了一封信給這個幼兒園,前面稱呼尊重的園長、尊重的諸位老師,你們教孩子這些禮貌、做人的道理太好了,你們全部都通過,都很符合標準。確實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的德行,來洗刷我們整個民族在自己社會以至於在世界當中所受到的屈辱,所以我們要為人演說。

  剛剛提到的監獄的緣分,也是因為副廳長的仁愛心,以及他的太太好的表現。在這一年多來,很多服刑人員轉變很大,甚至於在清明節的時候,表現好的犯人,服刑人員沒有任何警察督導,讓他們自己回去祭拜祖宗,盡點孝心,自己回來,統統都自己回來。這都是用德,不是用刑罰,以德化人,連這些犯過錯的人都能回頭,而且真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中心一位張老師,他在監獄裡面陪這些服刑人員學習幾個月的時間。前不久他的父親得了癌症,他馬上趕回去照顧他的父親。結果服刑人員問怎麼這陣子都沒見到張老師?這麼一問,才了解張老師父親的病情。這些服刑人員主動要求要盡一分心力,捐了一萬多塊的人民幣。幾百個服刑人員,有捐幾毛錢的,甚至還有捐到幾百塊錢的。我們看到那個幾塊不能用錢衡量,他們是盡他的力量要去幫助張老師。真的夫子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你真心對他們,他們馬上也真心對你。

  當我們真的真心要協助這些誤入歧途的人回頭,他們真的能夠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真的要明白一個真相,「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就告訴我們,我們都是生活在這個天地當中,我們是一體不可分,整個社會就好像一個身體一樣,要互相關懷、互相幫助。哪有說身體不同器官互相對立、互相矛盾,甚至互相攻擊、互相嫌棄,這絕不可能的,這個身體就生病了,就得癌症了。一定是左手有傷,右手、眼睛絕對去幫忙,看了然後趕快腳幫忙去拿藥。有沒有一個人手受傷了,然後腳說,給我十塊錢我才幹,是不是?還得給腳錢,還得給眼睛錢,還得給手錢,我們現在是不是這樣?人與人的道義都不見了,要叫他做事先談條件。年輕人去應徵,不是先想著替公司做什麼,都是先談我的福利有多少?加班費多少?重利輕義,我們覺得人與人就要互相幫助。

  我們的老師們到企業去演講,演講完之後,那個老闆很驚訝,他說我們請了那麼多人來講課,他們第一件事情先跟我們談,一個小時的鐘點費是多少?你們不只沒有談,連一個禮拜的課都上完了都還沒提多少錢。老闆說我辦企業辦了十多年,沒遇到你們這種人。你不跟他談錢,他更感動,他馬上一萬塊錢拿出來,來支持我們弘揚文化的事業。中國古聖先賢講要義在利先,要講道義!范仲淹講道義,對自己民族國家的道義,他整個家族得的利益是千年不衰!眼光要看得遠。重利,我們人的義不見了,福分就沒有了。所以我們要了解社會是一體,今天犯罪的人他就好像我們身上的一個傷口,這時候全身應該要想辦法,好好的來讓傷口能癒合、能健康,只有這個念頭。

  我們反思現在,我們社會大眾面對犯錯關在監獄當中的人,我們是不是這樣的心境?還是我們都是嫌棄他們、排斥他們、責備他們。當我們這樣的意念出去了,他們也收得到,那只會造成更大的對立,只會讓他們更漸行漸遠,偏離正道。這就好像傷口愈來愈嚴重,你們不只沒有來愛護他們,沒有來幫助他們,就好像還拿著手傷害這個傷口。我們現在省思一下,犯罪的人是愈墮愈深,還是犯罪的人統統回頭了?而這個傷口對我們身體健康影響最大。其實最需要幫助的就是犯罪的人,這個影響社會整個的安定是最大的。所以,我們不能再花錢去蓋監獄,要把監獄蓋成學校。這些曾經犯罪的人,傾其所有的來回報一個教他們做人的老師,我們要對古聖先賢的教誨很有信心,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整個社會都要來幫助這些曾經犯錯的人,讓這些聖賢的德化都能到這些家庭裡面去,都能到這些犯人的人生當中,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身邊有在監獄裡面工作的親朋好友,一定要把這個方法告訴他們,讓他們早一點能夠迷途知返,能夠轉惡為善。

  而張老師的父親在醫院裡面,因為很多當地在天津一帶的朋友們都到過我們中心學習,一了解到這件事情,一個多月的時間輪班都去照顧老人,給他送吃的,然後鼓勵他、安慰他。整個醫院都感動了,這些醫護人員說,沒有見過一個人生病有這麼多人來關心。確實張老師很感嘆,我才付出那麼一點點,卻得到萬報,捨一得萬報,這麼多人來照顧我的家庭。父親看到這些情景非常感動,決定接受中醫的治療,不接受化療,出來從根本來治療。不是殺毒,愈殺可能病毒愈厲害,而是化解。出來以後吃中藥,心情很愉快,胖了好幾斤。因為這些人讓他感動,他說自己的家人都不可能照顧得這麼盡心盡力。這些犯人又替他捐款,他非常感動,他說我的病一定會好,我病好了以後第一件事,我要到海南去跟這些服刑人員跟他們交流《弟子規》,交流傳統文化。一個老人家六十多歲,生起了這種使命感,癌細胞都慢慢變成正常的細胞,情緒好了。所以,癌細胞只要身體情況轉好,都能恢復正常。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