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06/12/20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012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在清朝算書讀得很好,他的事業也相當有成就的一個讀書人,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曾國藩先生。他現在後代也都很興旺。曾國藩先生他就曾經談到一段話,說到他在宦海,在當官的領域這麼久的時間,也因為他自己當大官,治理的人民也是相當的多,看到很多家庭、家族的興衰,他說這些當官的人家,能過一兩代的他很少看到。其實我們自己再冷靜看看,近代這一、二百年當官權力很大然後弄權一時的人,他後代子孫很少過一兩代的,都很快就敗下來,所以弄權一時,淒涼萬古。不只自己淒涼,連子孫都受累,「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當官的過一兩代的太少了。

  而從事商業的人,假如還想子孫能綿延到三四代不衰的,一定要有勤儉的美德,子孫要綿延五代、六代的,一定不只有勤儉之外,還要有非常謹慎樸實的特質。這個話都很寶貴,我們都希望我們子孫綿延,能夠不衰,家道能不衰,這些特質種下去了沒有?假如沒有,那是不可能子孫可以超過三四代的。有句話講父母賺錢針挑土,用針把土挑起來一點一滴積起來,但是不肖子孫花錢是浪淘沙,好不容易挑了一堆土在那裡,不肖子孫在花就好像海浪拍上來,一下就把那個土給整個都沉下去。台灣也好、大陸也好,多少積累了幾代的財富,都在一代當中那個大企業就整個垮掉,這個例子不在少數,所以勤儉。

  還有謹慎,我們的孩子謹慎純樸的特質種下去了沒有?而真正要做八代、十代以上的絕對都要有孝悌的家風。孝悌真的是學問很大,假如再把孝悌講下來要講好幾個小時,所以我們下次有一個專題就講「孝悌」好了。因為「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孔孟之道,仁義而已矣」,所以堯舜的教誨核心就是孝悌,孔子、孟子的教誨核心就是孝悌再加上仁義的精神。

  曾國藩先生又說了,看一個家風它能否興盛還是衰敗看三件事情比較準,三件事情:第一,看這戶人家睡覺睡到幾點,閩南話說日頭照屁股了還在睡,那都是衰相,家族衰相,因為睡到這麼晚整個都懶惰了,你看睡到幾點,再來,做不做家事,其實都是看勤不勤勞,第三點,看不看聖賢書。有這三點,這個家風要興盛,沒有這三點,家風要衰敗。所以「人之窮通,家之興衰,皆於勤惰卜之」,這些人生的道理我們都了透了,真的談起話來,人家說你們好像會算命一樣,因為道理本來如此。一個人的困窮還是通達、家的興盛還是衰敗,從他勤勞或者懶惰,這個卜就是能夠算得出來。所以我們講這一段也是提醒為人父母,孩子應有的德行、應有的能力一定要幫他紮下去,要不然他以後因為沒德行、沒有能力,而人生覺得很無奈、很痛苦的時候,他反而會怨我們。所以要想孩子無怨,一定要懂得這些當父母的道理,要讓孩子覺得我就是有父母這麼高的智慧,才成就我的德行跟能力。

  有一個年輕人,他後來已經長大了也頗有成就,他寫了一篇文章,叫「懶爸爸」,你看這個名字很有意思,「懶爸爸」。他說他爸爸很懶,他就回想到他小時候,我小時候在學走路,結果跌倒了,我爸爸說你自己爬起來,我在吃飯的時候,我說爸爸我不會用,他說你自己學著用,然後比方家裡的東西哪裡壞掉了,他爸爸也不會去修,就搬這些工具,來,你自己做做看,或者爸爸只做一次,以後都叫他自己幹,他不會拖地,他爸爸也是你自己幹幹看,結果很多成長過程他都是自己幹過來,突然有一天他明白了,他說我終於明白,我爸爸不會幹的事我都會幹了。其實他爸爸不是不會幹,是讓他有學習成長的機會,陪著他走,而不是把他所有成長的機會、學習的機會都把他給剝奪掉了。所以為人父母該讓孩子磨鍊的還是要讓孩子去磨鍊。

  我們回到正己化人,我們剛剛談正己化人說到了一定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做起。所謂「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我們絕對不要身修、家齊都沒做,然後就一副民族的救星就出來了,那人家很難接受,還會給人家看笑話,連那個都不做,還在那裡講得那麼大聲。有一位太太她三十多歲,她是在新疆烏魯木齊,這位太太她的先生也相當有成就,底下的部屬、員工也有幾千個人,結果她就覺得先生不夠尊重她,但是她誤解了,她自己的想法是先生不夠尊重她,是可能覺得她的工作能力不夠,沒有賺錢,所以她也要去賺錢,讓她先生知道她的能力也很高。其實我們看夫妻在那裡比誰的能力高,誰賺的錢多,比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夫妻是相輔相成,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分工合作,哪是在比高下?先生是天,太太也要當天,地怎麼樣?地沒了。所以現在的孩子叫沒有立錐之地,站都站不穩了,地沒有了孩子跌到哪裡去了?跌到欲望的深淵去了。

  而真的,孩子的心地跟母親影響最大,太大了。像我們家三個孩子,我兩個姐姐,我們整個成長過程心靈都非常的平穩,就覺得回到家裡感覺就是很放心,都有母親的溫暖、母親的關懷在。我記得常常一進門就聞到熱騰騰紅豆湯的味道、綠豆湯的味道。大家有沒有聞到?肚子都餓了。對!你看,時時母親都在家裡,那種對孩子人格的安定力量太大了,好像也沒覺得什麼叫天塌下來,面對很多事情都比較從容。母親常常不在的孩子,很可能心靈的安定度都不是很夠,就覺得太缺乏被關懷。

  我們成長過程也看到不少同學喜歡嫉妒別人,人家對他好他就抓著不放,佔有欲特別強,我們不要怪他們,那都是他們太缺乏愛,有時候同學跟同學之間,你去跟別人好一點,他還會吃醋,還會跟你斷交,你不要怪他,他因為太缺乏愛了,所以控制欲比較強,所以不只不能跟他計較,還應該多體諒他。所以夫妻之間還在那裡爭天爭地,到頭來吃最大虧的是自己的下一代。能夠分工合作好,先生負責家裡的經濟收入,太太負責把家裡打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彼此深深的感激、感恩,那個家庭一定是和樂,家和萬事興。

  其實她的先生並不是不尊重她的工作能力,而是覺得她沒有把心放在家庭裡,沒有把公婆照顧好,所以先生可能心裡上有一些不舒服,但先生也沒怎麼說,她自己就理解成先生不尊重她是因為她沒有賺錢,所以自己就跑到深圳去賺錢。結果確實她也很有工作能力,一下子就有不錯的收入,他們講說叫白領階級。結果做了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晚上半夜二、三點電話響了,她驚醒過來接起電話,她的父親打的,她的父親在電話那頭跟她講了一段話,而且在講的當下旁邊還有她自己小孩在那裡哭鬧的聲音,她父親對著她講,他說妳的兒子從十點多我不讓他看電視,他就哭鬧到現在都沒休息,怎麼講都不聽,哭到現在,所以我現在不管妳一個月縱使收入是十萬塊錢,那有什麼意義?妳已經毀掉妳的孩子,妳不好好照顧他。所以我們為人父母的冷靜來看看,多賺點錢重要還是孩子的一生幸福重要?當孩子的人格已經偏頗了,已經變成欲望的奴隸了,那又要拿多少的錢才能讓他回過頭來?我們拿個天平來秤,這是我們每個月多賺的幾萬塊,跟孩子一生健全的人格,哪一個重?所以「至要莫若教子」,這個道理一定要抓得到輕重緩急。

  這位太太接完自己父親的電話之後,一句話都沒講,也沒有再解釋什麼,就只跟她父親說道,爸爸我明天就辭職。所以這個太太她也馬上警覺到人生更重要的還是照顧好自己的兒子。而由於她這一念當母親的責任,也牽連到了整個新疆烏魯木齊一帶重視兒童教育、重視德行扎根教育、重視中國文化聖賢教育承傳,也因為她的這一念對孩子的愛心,整個都把它牽動起來,她現在是在烏魯木齊推廣聖賢教誨最積極的老師之一,做得相當好。而她所做的就是只要求自己,正己,但是她的家庭以至於那一帶的人都被她感動,甚至於當地的這些幼兒園園長都被她感動,上次還帶了好像二十個左右的幼兒園園長到我們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去參觀。你看,二十個園長背後是多少個孩子跟多少個家庭。所以一個人的善念所帶動的力量不可思議。不只是她可以,我們都可以,「見人善,即思齊」,你看她把她整個故鄉的聖賢教誨把它振興起來。

  她首先對她的婆婆就懂得主動的去關懷、去愛護,每天都會打早餐,像打豆漿、打一些東西,親自給她婆婆送去。其實婆媳的問題並不複雜,也都是在一念心態之間而已。我們在今年舉辦了好婆婆好媳婦表揚會,結果我們深入去調查這些好婆婆好媳婦的事蹟,很有意思發現,好婆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把媳婦當作自己的女兒看,甚至於媳婦嫁過來還給她的女兒、兒子(也就是媳婦的小叔、小姑)講,說大嫂嫁過來對家庭比較陌生,我們應該更愛護她,不要讓她覺得有生疏的感覺,要讓她覺得就跟在自己家一樣,絕對不可以欺負嫂嫂。你看,都是這種心胸。而她媳婦真正嫁過來能不能感受到她對她的這分關懷?一定感覺得到的,人的心都很敏銳。媳婦都是把婆婆當作自己的母親一樣的侍奉。你看,都是這一個心態對了就會相處得很好。

  而我們再深入去了解,媳婦為什麼有這樣的心態?那是媳婦的母親(親家母)會教,都是交代她一定要對婆婆很好,可以不給我們買禮物,不可以不給公公、婆婆買禮物。然後都交代女兒不可以跟先生吵架,假如吵架妳別回來哭,自己解決。好好相夫教子。所以閩南話說的,「揀田要揀好田底,娶某要揀好娘嬭」,你看選個田地要看看這個土質好不好,娶個媳婦也要看看他們娘家教育得好不好。所以其實真的都是在我們的心態上面。

  這位太太從深圳回來以後就非常用心照顧她的婆婆,婆婆也是慢慢感受到這分誠意。有一天剛好在路上,她婆婆看到她,本來手上還提著一些菜,然後就放下去,情緒很激動過去把她抱著,她的婆婆就對她講,她說妳跟我年輕的時候很像,好勝、要強,就是這個個性,但是就是心腸很好。你看婆媳之間好像心靈惺惺相惜那種感覺。然後有時候她的先生給她打電話就會跟她講,他說媽媽今天又稱讚妳,媽媽今天又交代我不可以欺負妳。你看她夫妻這種言談,感覺都很和樂。

  她跟她先生,她也是很多細膩之處去照顧她的先生,先生比較晚回來,她都會給他留個燈、留些吃的,先生回來假如肚子餓可以吃。留了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晚上她先生,也算是半夜,夜晚,她先生就坐在床邊沒有睡覺,她突然醒過來,你怎麼了?她先生就說妳幫我留的那盞燈、妳幫我煮的那些東西我都看到了。先生很感動,感動到有點睡不著覺,坐在那裡跟她講。結果這位太太很有意思,您猜她怎麼講?她跟她先生說我都做這麼久了你才看到。其實那是有一點撒嬌,不是埋怨。後來她夫妻情感愈來愈好。

  她先生雖然是一個單位的領導,但是也難免情緒起伏,她都很懂得去安慰她的先生,給他一些很好的開導,所以夫妻兩個就變成法眷屬,互相研究道德學問。她先生也感染到了,因為她都很恭敬給她先生行禮,結果她先生到公司去報告,一上台也給底下的同仁行禮,同仁都很驚訝,他說上台三鞠躬,接下來報告都好說,因為三鞠躬下去,大家都體會那種恭敬心。然後他代表公司到國外去做一些交流的時候,他上台也跟這些外國人行禮,結果有一個美國人過來就跟他說,你真是真正的中國人,真正懂得承傳你們祖宗的文化。

  結果有一次她先生因為工作能力也挺好,但是工作能力很好難免就會有很多嫉妒出來,她先生就覺得心情很不好,結果當她先生把這些情況告訴她的時候,她突然不假思索就講了一個字,她說「讓」。她先生很震撼,她先生覺得他還在那裡煩惱一大堆,結果他太太腦子非常清楚,一個字就出來了,讓。把這些功勞讓給誰?讓名於上,讓功於眾,把這些功勞統統讓給眾人,這種嫉妒、怨氣慢慢就消下去了,甚至於人家會很感動,你都不居功,還把這個功勞都給我們。人之所以覺得很多人批評,自己不知所措,就是沒有做這個讓的動作,所以懂得讓才不會被人埋怨。讓名於上,讓功於眾,讓位於賢,人家比我們有德行,趕快讓給別人,不然我們坐在那裡,《論語》說「老而不死」,你們都知道,叫賊,對!會讓人家埋怨。你把這個工作,他人可以做得比我們好,絕對不貪戀,讓後進更有能力的人趕快可以上來承擔、磨鍊,這樣才能息別人的怨。

  她先生有一天在看連續劇看得很感慨,就對她講,他說我雖然事業做得那麼大,但是我這一輩子的成就也比不上妳在承傳聖賢的教誨。這段話我們聽了很歡喜,你看她的先生變成她最大的護法。其實她的先生也可以成為承傳聖賢、承傳中國文化最好的一個老師,只要他把他的企業以聖賢的教誨變成所有華人、甚至於是全世界的企業榜樣,他把它演出來,他是用實際的企業所作所為把我們中國文化裡面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慈博愛」,都在他的企業裡面展現出來,這是實質的弘揚中國文化,讓人家一進門就感覺得到點點滴滴都是中國文化的流露。

  在珠海有一家銀行他們的門口寫著什麼?最徹底的管理學叫「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但是「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是最成功的管理學,要用德、用禮敬來帶動整個團隊的文化。最徹底的賺錢致富方法是什麼?大家一聽眼睛都亮了,致富方法,「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這樣的財、這樣的用,這種財富才能綿延不絕。而且無德無人才,縱使這個企業有再多的財富,很可能短時間就被毀掉,那非常有可能。所以我們今天承傳聖賢的教誨,不管我們是家庭主婦,不管我們從事任何一個行業,統統可以做得非常的徹底。我們做家庭主婦,就把孟母的精神演出來,那個功德跟古聖先賢都是無二無別,盡心盡力就是圓滿,我們當老師,就把師德演得最徹底,我們當醫生,就把醫德演得淋漓盡致,那都是承傳中國文化的功臣。所以剛剛我們提到的,這個老師正己,感化了家人,自然也感化了他們一帶都一起來推展聖賢的教誨。好,正己化人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我們所提到的都是自己如何不怨,不怨天不尤人。諸位朋友,不怨天不尤人吃不吃虧?一點都不吃虧,這個世間沒有吃虧的事情,也沒有佔便宜的事情,所以也不用去羨慕任何人,「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所以不要去佔人家便宜。有一個印度的小女孩她有前世的記憶,我們聽鍾茂森博士他就有提到這個例子。前世的記憶就是她知道她前世的家、還有那些家人,結果她的父母載著她,她就一直在那裡敘述她的前世,敘述得有夠仔細,父母就覺得愈想愈不對勁,後來真的就陪她去找,然後也找了專門研究輪迴轉世的這些專家一起去。

  她的女兒前世就是一個家庭裡面的太太,後來去世了,而她的前世也生了孩子。然後去了以後就考她,這個是誰、那個是誰,都講得很準。後來她的兒子要進來了,研究人員就騙她,這是某某,這個人是你某某人,就不講是她兒子。然後那個小女孩根本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因為她已經去世一段時間,她的兒子已經很大了,已經不是她去世那時候的小孩,然後她看到這個大男孩的時候,已經是男人了,看著他那個眼神就像媽媽的眼神,還是一樣呵護,你們別騙我了,這就是我兒子。所以你看人跟人那個緣分感覺、感受都很強,就像那個小女孩瞬間就變成一個媽媽在愛護那個小孩一樣。

  其中還有她夫妻的事,人家就考她,結果她就說我就講一件誰都不知道,只有我們夫妻兩個知道的事,然後就說到她先生跟她借了多少錢都沒還她。結果她先生很不好意思,說這只有我們夫妻知道,被她說出來。所以絕對沒有佔人家便宜的事,佔人家多少便宜下輩子要連本帶利還,不只要還本金,利息都要還,還有物價指數波動都要算進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當我們真的明白沒有佔便宜的事,這輩子絕對沒有一個念頭要佔人家便宜、要欺騙人。

  後來因為她的先生又娶了太太,結果當她先生的後妻進來的時候,這個小女孩看著她,有點吃醋。人累不累!都是前世了,還在那裡吃醋,做人真累。所以真的這時候要放下,要祝福對方,而不是在那裡怨嘆,怨嘆是台語,不要在那裡怨恨誰了,都是緣聚緣散,都祝福對方,緣聚的時候盡心盡力付出,緣散的時候也讓對方走得放心,不要讓他掛礙。結果很有意思,這個小女孩是在一九四八年出生的,她在那一世是一九三九年就去世了,結果她這一生是一九四八年才出生,所以她這個過程還有九年的時間不知道去哪。因為她常常都哼著一條歌,而那條歌不是用印度話唱的,是孟加拉一個地方的言語,所以後來又調查到孟加拉那裡,原來她在那裡活到九歲去世的。而且她會唱那個歌,還會跳那個舞。所以從這裡我們就知道每個人的才華不一樣都跟前世有關係,所以不要嫉妒人家的才華,人家那以前也是苦練出來的。你看楊老師書法寫這麼好,我們在那裡寫怎麼差這麼多,楊老師過去生是讀書人,不知道寫了多少世了。所以人明白這些道理心就平了。所以絕對沒有佔便宜的事,也絕對沒有吃虧的事情。所以當我們這一生竭盡全力的付出,人欠你,天會還你,天就是真理。

  清朝的紀曉嵐先生寫了一本《閱微草堂筆記》,其中就提到有個老太太,她一生也非常平凡,在農村裡面度過了她的一生。剛好這個老太太到了閻羅王那裡去,結果當她到的時候閻羅王非常恭敬的給她問好,旁邊的人都很驚訝,閻羅王,你怎麼對這個老太太這麼恭敬?他說這個老太太雖然沒有做什麼可歌可泣的事,但是她這一生為了家庭無私的付出,她的一生幾十年從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著想。你看,平凡中見偉大。都是為婆婆、為先生、為孩子著想、為親戚朋友著想,所以我對她非常敬重,而且她不歸我管。說著說著,這個老太太走幾步之後就升天上去了。

  所以這輩子真心真意的付出,下輩子會到哪裡去?「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你們也配合一下,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生死輪迴的根本把它拔掉了,「無復苦惱之患」,就變無量光、無量壽了,又有無量的智慧,阿彌陀佛加持,我們都是阿惟越致菩薩,你看這樣的樂何樂而不為?只要一輩子精進修學,就能有這麼好的果報。所以這輩子還跟人家埋怨,那是跟自己過不去,跟自己當生成就、當生作佛過不去,那太傻了。所以這輩子誰怎樣佔我們便宜,我們都不跟他計較,老老實實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跟往生沒關係的事統統放下,不要計較,也不要去攀求,所以只有一個目標—往生,其他的事情絕對不生煩惱。

  那時候在廬江文化中心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個風聲出去了,其實師父也沒有到文化中心來,結果就有風聲,從上海就來了幾十個同修坐車就過來了,過來以後,我們的同仁說師父沒來,他們也不相信,然後就在我們門口安營紮寨,一堆不夠還兩堆。我們其實在大陸推廣是推廣中國文化,因為大陸對宗教跟教育分得比較清楚,假如我們宗教的色彩太重,很可能對推展文化的工作都會受影響。所以好不容易建立起讓當地的人民都接受我們是在弘揚中華文化,結果他們這麼一站下去,我們不知道又要再花多少時間在那裡跟鎮民溝通。所以整個社會情況不一樣,我們要能體會得到,要讓他們馬上接受佛法不是宗教,是教育,那還有一段過程。但是你看他們一坐在那裡,甚至還在那裡念佛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是前功盡棄,講也講不通就麻煩,念佛有功德!都不知道會壞了事情。所以我們修學的人理智要夠,不能隨順自己的情緒。

  結果他們在那裡坐下來,我們也要盡我們待客之道,我就走出去,結果他們的領隊看到我就過來了,就跟我說,他說:蔡老師,我是不怎麼執著,我是不一定要見師父,但是他們比較執著。一下就把責任統統推給別人。他是領班,假如他知見對了也不會帶一群執著的人來,所以不能一把就全部推翻了。後來過去我就跟這些同修講,我說吃飽了沒有?那時候已經五點多了,我說吃飽了沒有?大家馬上:不只晚餐還沒吃,中餐也沒吃。他們一副他們是壯士,為了見師父連中餐都沒吃。我就跟他們說,我說你們連中餐都沒吃,你們弟子規都沒做。我是跟他們講師父說要從弟子規做起,他們馬上說對對對,師父說弟子規是根本的根本,我接著說你們沒有做到弟子規,他們就愣了一下,我說你看,你們連中飯都沒吃,「身有傷,貽親憂」,你們沒做到弟子規。

  接著我就跟他們講你們知不知道你們為什麼沒做到弟子規?他們說為什麼?我說因為你們被一個執著給障住了,哪個執著?就是「我一定要見師父」的這個執著。這樣算不算執著?你們怎麼沒反應?「若心有住,即是非住」,我們執著要見師父,師父是恆順我們的執著。而其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教誨是什麼?「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不只不能見如來,由於這分執著,把我們的智慧德相都給障住了。所以釋迦牟尼佛那時候從忉利天下來,也是聖賢人示現變成一個比丘尼,在最前面,說我是第一個見到佛陀的,那是跟佛陀做表演,佛陀說妳不是第一個見到我的,須菩提他已經契入諸法的空相,他才是第一個真正見如來的人。

  諸位朋友,這個故事能不能白聽?不然到時候人家說那個年輕人在迷偶像,你們學佛的也在迷,把師父當偶像,應該把師父的教誨去落實,這才會讓人家覺得學佛的人真的跟一般人不一樣。所以我這麼一講,他們也馬上能接受,說:對對對,這個應該的,不能這麼執著。然後我接著又跟他們說,我說當妳出來的時候妳先生知不知道?她說不知道。妳孩子回來有沒有飯吃?沒飯吃。你看,一下都不管了,拋家棄子。當家裡的人回來,說搞什麼,怎麼都沒人?你看,他們對佛法、對學佛印象是好還是不好?對!所以印光大師都在警惕我們,「敦倫盡分」,修學佛法一定把佛陀的教誨首先在家裡做出來。「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要從對自己的家人開始做,第一個「禮敬諸佛」,要禮敬所有的家人,第二「稱讚如來」,要懂得看到每個人的優點。

  有一個太太她的先生愛打麻將,所以她都跑到打麻將那裡在那裡罵,但是反而愈來愈糟,她的先生也是有些行為讓他的太太也很難受。確實,迷上這些不好的欲望真的人就好像吸大麻一樣,吸毒品。有一次她的手受傷了,不方便出去買東西,她請她先生去買藥回來敷,結果她先生一去不回,買著買著就去打麻將去了。這時候我們也要去感受得到,很多人一染上賭博,那個賭癮很難斷,必須要用真誠去讓他斷,去感化他,你硬是在那裡阻止他,甚至不給他面子,那很可能會愈來愈糟。她先生糟到她的婆婆看到她先生不務正業,打她的兒子,邊打邊說:「你上有老,下有小,又有太太,你都不好好愛護,還去打麻將。」

  後來她來學《弟子規》,學了就知道要常常「稱讚如來」,要常常看先生的優點,還沒有聽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先生的缺點,一看到他就煩,現在開始冷靜下來看他的優點。結果有一天散步的時候,走著走著就跟她先生講,她說我們結婚之後,有一次我的媽媽來了,先生的丈母娘來了,你還對我的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就稱讚她的先生。她先生一開始聽,突然愣了一下,因為那種稱讚的言語太久沒聽到了。然後太太還說,以前我做的很多不對的地方,請你原諒。她先生比較不對,她跟她先生先道歉,所以先生就很感動,慢慢打麻將的次數就愈來愈少。

  結果有一次又打得很晚。當然,我們要了解,人的習慣改掉它有一個過程,也不能操之過急。結果那一天很晚了,十一點多了,她就到了那裡,一群人在那裡打麻將,結果她過去,她先生看到她也很緊張,馬上就站起來,結果他太太就跟同桌的人敬禮鞠躬,給他們問好,結果這麼一問好,他們也打不下去了。然後他的太太居然站到台上去了,剛好那個地方還有一個平台,站上去了,然後就對著所有的人鞠躬,然後對他們說:諸位朋友,你們的太太、你們的孩子在家裡等你們,他們一定很擔心,而且都已經十一點多了,你們也都辛苦了,趕快回去休息吧。你看她講的是柔軟語,當下很多人真的就回去了。所以就是這樣善巧的,這樣「怡吾色,柔吾聲」把她先生給感動了,現在這位太太也是我們中心的同仁。所以我們有很多位同仁他們都是很有來歷的,都是對先生、對孩子,那個轉變都很大,現在都是我們同舟共濟的好夥伴。剛剛也跟大家講到不要怕吃虧,一定後福無窮。我們都已經知道真信切願經須臾頃都可以往生的人,還跟人家計較,這說不過去。

  在唐朝有一位太太,她的先生已經去世了,她必須扶養自己的婆婆,而她的婆婆眼睛又瞎了,不只瞎了,她的婆婆又很急躁又很固執,動不動就罵她,她還是非常安心順受,一點都不埋怨她的婆婆,甚至對她婆婆還是非常的恭敬,你看這樣的女子。她去乞討,然後帶著瞎的婆婆去乞討,一個女子乞討已經是很苦了,然後又要帶著婆婆乞討,侍奉一個瞎的婆婆已經很難了,然後婆婆脾氣又那麼大,那更難。行這麼至苦至難之事,沒有怨言。甚至於還有富翁拿一百兩要賄賂她,叫她嫁給他,不要奉養婆婆,她馬上就罵這個富翁,說他無恥,說他要奪她的名節,就把他罵退,很多年青的男士拿首飾、衣服,都被她丟石頭給他丟退了,非常有氣節。

  後來她奉養完她的婆婆之後,大家也很尊重她。你看因為她行善積德她就接到佛門來了,後來她就出家了。八十八歲自自然然念佛,沒有生病,坐著就走了。這個女士姓李,她的先生姓張,所以這個故事叫張李丐養。這是唐朝的故事,在《德育故事》裡面有。這個李氏婦女乞討奉養她的婆婆,最後當生成佛。所以要往生的人,要當生成就的人,師父常講,首先學什麼?學吃虧,學絕對不埋怨任何的人,我們從這裡開始做起。好,這節課就到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