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九集)  2007/3/14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039

  尊敬的諸位老師,大家好。我們上一節課講到了判斷善知識、判斷善友,都應該要有智慧來決斷。我們當老師的人,一定要從學生的一生去著眼,應該去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學生他們非常缺乏這些做人做事的引導,所以內心比較空虛。孩子的內心愈空虛,就會想要麻痺自己,而染上很多不好的習性。假如孩子的內心是先紮下了孝道,紮下了德行,他就不可能去沾染這些欲望,所以這都是很關鍵的。我們絕不忍心看到孩子內心空虛,沾染上這些很難除掉的壞習慣。

  在年前,我們辦了大學生的幸福人生講座。有一個大學生他上課上了四天,上台跟大家分享了一段話。這位大學生說到,「我給大家寫個方程式,這是我上了四天課以後的心情。」他寫的這個方程式是5大於22乘365。這個5是指五天的課程,上《弟子規》,上中國文化;大於22,他今年二十二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在五天所得到人生的啟示,大過於他二十二年所學的這些人生啟示。所以學生不是不願意學,而是我們有沒有教他們!

  現在大學裡面,憂鬱症的學生比例很高,高到讓我們很難想像。很多知名大學,學生心理有問題,排隊要看心理醫師,一排隊都要排半年以後才輪得到他。憂鬱症這也是新的名詞,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人都想著我該盡什麼本分,都是道義的人生,很少有這種憂鬱症。憂鬱症要不就是成長過程互相傷害,要不就是內心太空虛了,要不就是都求成績,得失心太嚴重,才會釀成這樣的後果出來。現在的這些社會情況,真的我們細細來思考,都是心理、心靈有問題,缺乏這些道德倫理的教育。我們當老師的要能夠體恤到現代學生的痛苦,我們當老師要拔苦與樂,協助學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能轉凡成聖,這才是我們當老師最重要的一個職責。所以師生關係也屬於父子關係,我們當老師的也是這一分胸懷,就像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愛護,我們也無悔於這一生,會覺得很無愧於天地。

  再來君臣關係,君仁臣忠就能彼此無怨無悔。前幾次我們談君仁的部分談得比較多。末學跟長輩常常會有些談話的機會,我有位長輩就說到,他曾經給一些很高的官員當門衛,保護他們。就看到這一家官員他們對待守衛的這些警官們的態度,就可以判斷得出來這個家要興還是要敗了。他們曾經看過,像孫運璿先生,他們家後代挺好的。他們曾經去幫他守衛的時候,不只是孫院長,他的孩子們出來,都是非常恭敬的對這些警官,「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非常客氣。有些官員的孩子,出來的時候就口氣非常不好,「慢吞吞的,趕快」,對人不恭敬,對這些下屬們不友善,家道就要敗了。而且這個怨氣在他們家慢慢就凝聚起來,那好運怎麼會到他家裡來?「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對人刻薄,這個家道是會敗的。

  很多長輩都提到,他們以前的上司確實都能體恤到下屬。他就舉個例子,比方他的長官到了六、七點,那時已經下班了,他一定會安排他的司機,「你先回去吧」。因為他還要辦公,但是都能體恤員工還有家庭,要他早點回去陪陪父母,陪陪妻子兒女,自己再坐著公車回去。我們想想,下屬能不能感受到領導人這分體恤?他一定能感受得到,所以更能擁護這個領導人。以至於有很多禮品,今天剛好收到一些禮品,這些長官非常疼愛下屬,自己都還沒拿回去,就分得差不多了,都給部屬了。一些獎金,自己也都很慷慨的,因為這都是大眾的功勞,絕對不是自己的功勞,所以叫「讓功於眾」。一件事情辦成那是整個團隊的努力,怎麼可能只有我們的功勞?都能時時體恤到整個組織裡面人的付出,都能去關愛他們,都能去照顧他們,這是君仁,能夠真正視下屬如自己的親人、如自己的家人一般。

  這個不只是說自己的下屬,在各個行業裡面,當律師也好、當醫生也好,任何的行業,面對同樣一棟大樓工作的這些同仁們,我們也應該要有這種愛護的心、平等的心。比方當醫生,很可能會有一些服務、打掃的女士們每天來幫忙。我們當醫生是一份工作,她們也是一份工作,她們也在服務我們,所以都要常懷一個感恩的心,可不能輕慢他人,對人沒有禮貌,那也不行。

  有一位醫生他德行也很好,當這個女士來幫他打掃房間的時候,他都會非常客氣給她道謝,謝謝她,長期都是這麼做。有時候剛好自己收到禮品,他就順手「你拿回去給孫子吃,拿回去給家裡人吃」,都會布施給這些幫忙他日常事務的工作人員。有一天這位打掃的女士就來找這醫生,說你前幾天是不是有丟了一包東西?因為這個醫生在整理的時候,不小心把一筆獎金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因為忙,沒有注意,把獎金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這位女士就很仔細,因為看到這位醫生對她都這麼客氣,她也很歡喜,所以也很認真幫他打掃,替他設想。你看你幫她設想,你恭敬她,她也會替你設想,她怕你會不會有些重要文件給搞丟了,不小心扔下去不知道,所以她還仔仔細細檢查。結果檢查到,原來這個醫生把一筆獎金扔到垃圾桶裡面去,還把它撿起來,還給了這個醫生。確實「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像下屬,他可能跟我們的時候還沒結婚,到結婚、生子,他整個家庭狀況在變化,他的責任不一樣,生活方式也不一樣。這時候領導能不能體恤,再安排一個讓他能同時兼顧家庭責任、家庭生活的工作?假如上司能體恤到這一點,真的這個下屬會終身感恩。

  有一位長官比較刻薄,對下屬不夠恭敬。其實人跟人都應該有一分恭敬在。雖然我們是上司,也要對他人的人格恭敬,對他人盡忠職守、他人的付出都應該是恭敬的,不能有傲慢、不能有高下才對。因為是公務單位,所以在寫信的時候都是「敬賀」,都對他們很恭敬。結果這個上司說,還用「敬」幹什麼?用「賀」就好了!你看這個心態就不對了。有一個他的下屬每天幫他開車,後來這個下屬結婚了,但是幫長官開車得二十四小時待命,很難顧及照顧自己的孩子成長。下屬就請求上司,可不可以給他調個職,讓他比較能夠兼顧照顧家庭?結果這個上司不只沒有把他調到好的職位去,本來在北部上班,還把他調南部去,這樣子做就太刻薄了。

  我們想到孟子的一段話,「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領導人把下屬看作自己的手足一樣,則臣視君就好像自己的心腹一樣,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就像一般國人一樣,沒有恭敬。「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我們從這裡就看得出來,下屬怎麼對待我們,跟我們上司如何照顧他們有連帶的關係。君仁,臣就能忠,我們能看待下屬就像手足兄弟一樣,下屬看我們如腹心,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很多的忠臣,確實是奮不顧身為領導人、為國家。在晉朝晉惠帝的時候,有一位臣子叫嵇紹,這個嵇是比較少見的一個姓。我們都聽過竹林七賢,當中有一個嵇康,這個嵇紹就是嵇康的兒子。晉惠帝的時候有人作亂,河間、成都兩個王作亂,晉惠帝去平亂,結果打了個敗仗。所有的侍衛、大臣幾乎都落荒而逃,只剩下嵇紹守護在晉惠帝的身旁。那時候都要惠帝的性命,嵇紹就以身擋箭,當箭都射在嵇紹身上的時候,血噴到了惠帝的衣服上面,後來他就殉職身亡了,而晉惠帝也免於這場災難。當僕人要把惠帝的這件衣服拿去洗的時候,惠帝講,這件衣服這一輩子都不要再洗,因為這個上面留著嵇侍中的血,侍中是官位,也算是很高的一個官職,這是嵇侍中他的鮮血,他的一分忠肝義膽所留下來的,我這一輩子都要記住他這分忠誠,這個血絕對不要洗掉。所以這些忠臣,確實對待自己的君王都是比自己還重要的。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我們把下屬當作賺錢的工具,讓他們做牛做馬,都不體恤他們的身心、家庭,他們跟我們之間也沒什麼恭敬、感情。時間一到,馬上就趕快走了,你要叫我再做一秒鐘,我都要跟你拿錢,整個君臣關係是非常的計較,其實這樣沒啥意思。這樣每天到公司裡面,人跟人都沒有人情味,也怪痛苦的。這樣的工作環境,我看長期做下來,可能大家都是癌症的高危險群,做得不快樂。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你非常輕慢、非常瞧不起下屬,那他會視你為寇讎。很多開餐廳的,餐廳生意是不錯,但是下屬沒有好好愛護,他們的怨氣就慢慢生起來。到最後在廚房給你搞怪,搞得你非關店不可,這樣的例子還是真有。有一群外國人到了中國大陸去參觀一些工廠,他們先到了餐廳去,餐廳吃的不好,所以這些外國人就想,吃這樣的菜,不值得跟這個老闆、公司幹活。後來又去參觀工廠,看到這些工作的員工懶懶散散的不認真,接著他又說了,這樣的員工不要給他吃得太好。所以看吃的,覺得這個上司太刻薄;看工作,覺得下屬工作實在是太不盡職,其實這都是互相的。所以,我們為人下屬也要時時反省自己,對不對得起自己的這份工作?也要無愧於這份工作。縱使跟這家公司的因緣變化了,當我們離開的時候,也要留些好名聲給人家傳,覺得這樣的員工真是盡心盡力,很難得。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信任愈來愈好,也會愈來愈有好的發展。所以我們面對任何一個緣分,離開的時候都要覺得坦坦蕩蕩。

  師父曾經有提過一段教誨叫「現代生活十則」,我們面對生活、面對工作,能夠時時用這十點來要求自己、提醒自己。第一個,腦筋要活一點;第二,嘴巴甜一點,講話別太衝;微笑露一點,說話輕一點,理由少一點,做事多一點,肚量大一點,脾氣小一點,效率高一點,動作快一點。我們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都應該要精益求精,都應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來把我們的職責盡好。

  我們看到第一個,「腦筋活一點」,怎麼讓腦筋活一點?第一個煩惱要少,腦筋才活得起來,不然每天煩惱一大堆,頭昏腦脹;煩惱少,智慧就能長。再來多請教,多跟一些非常有智慧、經驗的人請教。這些經驗能傳承下來,我們的思惟、見識也能夠打開,腦筋就能活一點。那時候我跟一些教育同仁接觸,他們說你的一些想法感覺不像教書只有一、二年。我也跟他們交流到,因為我還沒有正式教書,就遇到幾位教學非常有經驗的老師,有的都教三十多年了,我們就很歡喜的去接受他們的這些教誨、經驗。應該站在有經驗人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我們的學習不可以懈怠,因為學生不等我們,我們早一點提升,學生就早得利益。

  腦筋活一點,嘴巴甜一點。當然這個甜一點,不是去諂媚、巴結,那就錯了;是說話很柔和,讓人如沐春風。因為往往話太尖酸、太諷刺、太刻薄,話一出去,搞得整個氣氛很僵硬,人和都不見了,那就很不好。所以說話是門學問,說話的部分我們下節課再來細講好了。因為夫子講四個重要的學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就是言語,再來就是政事,如何把事做好,這裡面有把事做好的這些重點、關鍵。第四個才是文藝,才是這些才藝、技能。

  嘴巴甜一點,大家不要今天「現代生活十則」讀完了,好明天起嘴巴要甜一點,沒有從心裡去欣賞別人,去看到別人付出,只一味的要學甜一點。給人家一稱讚,又稱讚得不是很得體,不是很恰當,然後又不是內心真誠流露的,人家一聽我們稱讚,雞皮疙瘩都出來,這樣就不好。真正能時時稱讚如來,打從內心去看到別人的善,看到別人的好,看到別人的付出,這樣講出來的話,讓人家真正能感受到我們這分誠意,他也會覺得更有信心。所以嘴巴甜一點。

  微笑露一點。「面上無瞋供養具」,時時歡喜待人,這就是在供養大眾。我們進佛門,最早看到的天王殿,中間彌勒菩薩坐在那裡,就教我們要微笑露一點。所以,微笑露不出來,就進不了山門。大家不要聽完之後,待會坐車回去,在公車上見人就笑,人家會說這個人是不是有點問題?當然這個笑,不一定說要笑得牙齒都露出來,我們的態度非常的溫和,非常有一種親切感,縱使是陌生人,見到我們都會覺得很舒服,這都是微笑露一點。

  再來說話輕一點。我們曾經遇到一些同學、朋友,講話真的很像跟人吵架一樣,你提醒他,你小聲一點,「我有很大聲嗎?」他都警覺不到。後來到他們家去,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家講話都是這樣。假如不了解的,去他們家還以為他們家怎麼常吵架。所以大聲習慣了,不好。因為在家裡大聲,家裡人不覺得怎麼樣,問題是你到團體、公司去,人家不會這麼想,人家會不能接受。所以《弟子規》說,「尊長前,聲要低」,講話不可以太大聲,這樣顯得不恭敬。但是「低不聞,卻非宜」,不能太大聲,也不能小聲到都聽不清楚。說話輕一點。

  理由少一點。要勇於去承擔,不要遇到事情做錯了就找一大堆藉口,甚至於把人都拖下水,這樣沒有擔當,也很難受到團體和公司的信任。一有狀況出來,我們勇於認錯、勇於改過,反而這樣的一個態度更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因為人不可能不犯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今天假如我們犯錯了,第一個反應是找理由、找藉口,「倘揜飾,增一辜」。真正有智慧的上司領導,他看人也有他的功力,假如我們的心態是時時推責任,時時找藉口,他不敢給我們承擔。

  做事多一點。人不要怕付出,不要怕多做,不要怕吃虧。多付出,多做,給自己又培福又增長智慧、增長能力。我們有一位朋友,他的心態非常好。他一開始去工作的時候,上司本來給他調的薪水比較高,他自己自動降。他說我不要這麼高,我這樣就好,假如我表現得很好,老闆你要加再加。假如你遇到一個新進人員,你給他的薪水,他還自己降,會不會印象很深?你看現在很多人去應徵,年輕人去應徵,問了一大堆問題,有沒有出國旅遊的機會?加薪、獎金,問一大堆福利,因為他們都被誤導了。聽說有一句順口溜叫「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職位要高,權利要很大,責任又輕,天底下哪有這種事?「位高權重責任輕,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你看現代這些年輕人都作白日夢。「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現在都是好高騖遠,急功好利,沒有付出就先想要收穫,你看這樣的人能被重用嗎?

  所以年輕人應徵,什麼都問到了,都是問到公司給我什麼,卻沒有問出一句,我能給公司做什麼!現在假如有個年輕人來應徵,第一句話就問,我能為公司做什麼?我看這個態度,一定會讓應徵的經理主管刮目相看。懂得先付出,而不是先計較。

  這一位朋友他就是先付出,不計較,薪水也不高,而且他工作很努力。因為他心裡想,我剛踏出大學,我又沒有工作經驗,這個老闆沒有跟我要錢,我沒有經驗他還用我,用我,給我這麼多機會磨鍊之外,還給我薪水,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又栽培我,又給我薪水。所以,他是懷著感恩的心來工作。而且他都是自動加班,因為他覺得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學習,都是在提升他的能力。所以他加班不只不要加班費,還感謝公司給他這些磨練的機會。你看人快樂跟痛苦,天堂跟地獄,在一念之間。而他這麼歡喜的付出,當然老闆也歡喜的栽培他,所以他們公司,諸位朋友大家想想,升官升得最快的是誰?薪水升得最多的是誰?愈不計較的人愈有福分。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自己假如當老闆,要用什麼人才?難道用個斤斤計較,常常跟你抬槓的部屬?所以做事多一點。真的,好的長官、好的長輩寶貴的人生經驗,唯有真正肯幹、真正不計較的年輕人才能承傳他們寶貴的經驗。

  再來,肚量大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學習的過程,對人不可以刻薄,肚量大一點。很多人說,他都這麼大了,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其實我們心裡要想,我們去責怪他人,我們生氣了,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幫助。人生做對己無益、對人也無益的事情,這叫愚痴,這種事怎麼能幹!所以,他人做錯了事情我們能包容,我們能想到他們都是沒有聞《弟子規》,沒有聞古聖先賢,沒有聞佛法,他們不懂,才會做出這樣不對的事,所以就是包容。師父講,別人錯的也是對的,我對的也是錯的。人為什麼肚量不夠大?往往都是堅持己見,就是我對,就是他錯,就是他得跟我低頭。但是師父是講,我對的也是錯的。我們堅持我對、他錯,我高、他低,這個時候我們的心已經不慈悲,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有高下、有傲慢在其中,我們是拿著經典去衡量別人,而不是要求自己。這就變成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有點修得顛倒了。我們堅持自己對了,跟人就是對立的狀況,就是我學問比較好,他比較低,這個心態不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所以固執自己對,這就已經跟覺悟相違背了。

  修道人時時保著一個慈悲的心,而不是去固著自己是對、是錯而已。真是慈悲,當看人犯錯了,不只不跟他在那裡論個長短,更重要的是憐憫他犯錯,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為什麼說他錯的也是對的?錯的也是對,這個對叫做其來有自。就是因為他沒有好的家庭教育,沒有好的學校教育,沒有好的社會教育,現在把自己本善的心搞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能體恤得到,他這個錯是他以及家庭、社會的不幸,我們更以一種憐憫心去面對,去把他引導到對的地方去,哪還有時間在那裡跟他計較對錯?一味的慈悲心對人,別人錯的也是對的,這個對就是正常,失教以後的正常現象,我們應該包容、寬恕。所以肚量大一點。

  脾氣小一點。發脾氣是最傻的,傷了自己又傷了別人,還把別人往地獄推。因為一個人發起脾氣來,整個辦公室的氣氛就像地獄一樣,很痛苦。

  第九,效率高一點。說實在的,前面這些態度都具備了,做起事來效率也很高,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心態。當然效率要高,也要多學習、多請教,自己有了很多的經驗,辦起事來比較順手。

  再來,動作快一點。動作要快,心不可以急躁,該快的時候快,不要慢吞吞,拖拖拉拉,延誤到其他人的時間、其他人的工作,這樣就不是很理想。

  這是我們提到君要仁,臣也要忠,要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來對得起這一份工作,對得起這個團體、企業對我們的栽培。

  五倫關係當中,第三倫是夫義婦德,夫義婦聽。我們在之前有提到,婚姻這個婚字代表黃昏,男表陽,女表陰,黃昏屬於陰,黃昏的時候是陽往陰來,陽過去了,陰來了。陽過去了,所以娶妻的時候是男的過去迎接;陰來了,把媳婦娶進門來,這都是表男人主動去迎娶。在《禮記》的「婚義」裡面就有提到,「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你看我們在好幾千年前就知道「合二姓之好」,同姓盡量不結婚,幾千年前就知道遺傳學,同姓結婚,血緣太近,容易一些不好的遺傳基因會出來。「合二姓之好」,代表著婚姻就是讓兩邊的家庭都放心,都愈來愈和好、和樂,這才是我們結婚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結了婚之後,搞得兩家人都心神不寧,都很擔心,那就不對了。

  「上以事宗廟」,事奉祖宗,「上以事宗廟」是上一代;「下以繼後世」,後有好的子孫。所以「上以事宗廟」是一個老,上一代;「下以繼後世」是兒子,下一代,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一個「老」跟一個「子」就是一個「孝」字,婚姻真正的意義也是在承傳孝道。我們走上婚姻的人,都應該讓父母放心、讓祖宗放心,也教育好下一代,讓下一代能承傳祖宗的這些智慧,承先啟後,讓他們也能繼續把人生經營得幸福美滿。

  當迎娶的一開始,因為這是人生大事,也是一個家族的大事。當新郎要去迎娶新娘以前,還沒出自己的家門,父親親自端一杯酒敬自己的兒子。諸位朋友,假如我們今天坐在餐桌上,爸爸端一杯酒說,「兒子,來,我敬你」,我看我會從椅子上面掉下來,承受不起。父親是非常尊貴的,我們都是很敬畏父親,怎麼可能父親來給我們敬?都是我們敬父親才有這個道理。但是迎娶那一天,父親給兒子敬酒,而且兒子不用回敬。你看,兒子受此大禮。父親是代表祖宗敬我們,我們祖宗代代相傳都是很清白,都是很有德行的,你現在要結婚,要承傳這個家族的法脈,今天這個責任重大。敬這一杯酒,代表我們要把責任給扛起來。這個新郎還沒踏出家門,父親這麼一敬,你看他的心態非常莊嚴、非常肅穆,非常恭敬的態度來迎娶。不像現在結婚的時候都吵吵鬧鬧的,在那裡鬧得不太像話,在那裡嘻嘻哈哈的,不是這樣。都是非常嚴肅,非常有責任心的來面對這個婚姻。

  到了太太家,一到家門,都是岳父、岳母在門口等待,給你行禮。然後新郎,我們看到迎娶的時候,新郎穿什麼服裝?穿狀元服,有沒有?那是結婚那一天才有,平常不可以隨便亂穿,代表那是很重的責任。進去的時候,岳父、岳母親自把自己女兒交到新郎的手上,你看每一幕都是一種責任,我們都要對得起太太的父母才對。所以我們文化這些禮儀的背後,都含有很深的人生道理在其中,我們不去了解的話,不清楚整個文化裡面的博大精深對我們人生這些非常關鍵的啟發。

  迎娶出門的時候,還是新郎親自幫新娘駕馬車,都是那一分相敬如賓。到了夫家,他們有個交杯酒,大家對這個交杯酒比較不清楚。其實這個交杯酒是用一個像葫蘆的植物剖成一半拿來做杯子,盛著甜酒,夫妻喝交杯酒。這個葫蘆是苦的,酒是甜的,喝交杯酒是提醒夫妻兩個,從此以後要怎麼樣?同甘共苦,要這樣去面對婚姻,彼此才是無怨無悔。絕對夫妻之間是沒有計較的,同甘共苦。而且因為是一個葫蘆剖成一半,也代表夫妻兩個是什麼?是一體不可分的,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這一節課我們先談到夫義婦德,謝謝大家。

#